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启大明(荆洚)-第2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士与马铠,再进行作战。所以必然是会用缴获的顿河马和阿拉伯马之类马匹,来充当重骑兵的座驾,而这些马种随着蒙古大军回到草原,必然也会带了一些种马回来。与蒙古马杂交之后留下后代。

但是几乎继承了阿拉伯马和蒙古马双方优点的四蹄踏雪,也就是负重能力强、冲刺速度快、持久性耐力好,就不多了——单是体型大没什么用,世上最大型的夏尔马,一吨左右,甚至有达到吨半的,能拉动数吨的重量,但它们只是驮马,不是战马。

所以朱动不可能不清楚这一点,对于这年代的行伍中人来说。就如千百年后的军人分辨出坦克和轮式装甲车一样直观的事:“留下种了么?”他这么问着马夫,后者点了点头,说是有七匹被四蹄踏雪蹂躏过的母马,已经怀上了。

“我问问先生再说吧。”朱动是这么回答的。

而当他把这个问题交到丁一面前时,却被丁一想也不想地拒绝了:“强者欺凌弱者。自然界的天然规律,阉割的不是一匹马。而是血性。当我们习惯于把百姓的血性阉割掉。让他们温顺,让他们驯服。渐渐地,他们也就变得怯懦和软弱……”

朱动听着真的无比郁结。

问一匹马,怎么扯到这份上来了?

要割的是生*殖器,怎么就跟血性扯上关系了?

但他也只能谨立于旁,好好听着。因为丁一书房里并不止他们师徒两人。而是座无虚席。

足足有三四十人的国子监举监生,便在丁一的书房里高谈阔谈,近二个月,已是定期的聚会了。每旬都会来上一日。而朱动之所以不敢嬉皮笑脸,是因为他听出了门道,这哪里是诗文唱酬?

“要走出京师去,到乡村之中去!到密云前卫去?”丁一继续着他的话,或者说是一种变相的讲演,“我等读书人,当以振兴天下为已任!如何振兴?劫富济贫么?这是一个值得吾等深思的问题。但目前来看,密云前卫就是一种方式,把华夏的百姓与士绅、富人之间,对于土地,必然存在的冲突,转嫁到狄夷那里去,如果能够让百姓明白这一点,让乡绅明白这一点,有钱出钱,有人出人,于我华夏来说,便是大同!”

众多被煽得晕乎乎的举监生不住点头,有人不禁说道:“极是,或是密云前卫能站得稳的话,出钱的乡绅,便无了刁民活不下去谋逆的祸根;穷苦人只要肯搏命,也能在关外得到自己的土地……”

只是,却没有人能察觉到,丁一眼中深藏着的痛苦神色。

这是不对的,他很肯定这一点,不是其中有帝*国主义的因素。若是大明真的有能力征平四夷,丁一不介意自己被钉在什么历史的耻辱柱上。连现代的阿美利坚,当它成为地球上最大的霸权时,它的元首做出决策时,也不曾记得五月花号时的弱小与面对英国攻击时的无助,它凭仗着自己的强力,做所有能做的事。

丁一要当一个圣人?不,他绝无这种打算。

他的痛苦,是在容城的工场,目前完全是不可能支持得起征平四夷的战争。

不论工场要多大,它现在仍然是一个刚刚诞生起来工业雏型,从产量到技术储备,都很不尽人意。而偏偏丁一在这个时代,却无法得到国家机器更多的支持,甚至,还要提防着来自于皇权和相权的攻击,致命的攻击。

在送走这些被他煽得热血沸腾的举监生时,丁一再一次叮嘱他们:“丁某不要什么声名,这些事,某也暂时不曾理出头绪,这也是丁某请诸位来商谈的根本……只望在你我未曾格到真缔之前,暂时莫要传扬出去,以免误人误已才是。”

一众举监生纷纷承诺不会外传,其实外不外传丁一并不在意,他在意的是,不要让于谦和景帝对他产生过太多不必要的关注。而偏偏他不得不这么干,因为密云前卫需要人,需要钱粮。

草原上五千铁骑,就足够控制很大的地盘了。

但这种控制和华夏民族的控制,是两个概念。

草原上只要能击败对方,杀了他们的头人,掳走他们的牛羊、女人,就足够了;

但对于农耕民族来说,控制,是指这一范围之内,得有地区性的稳定,这样才能进行开荒、耕作、灌溉、收获,包括集市和交易等等活动。不单得有一支威慑性的军兵,还得有镇守的部队,巡检的部队,还得有士农工商各色人等。

这么发展下去,依靠丁一自己来支撑,压力会极大,而且进度会很慢;朝廷这边是不可能指望了,所以他也只能指望民间的支持了,就看看能否发动起百姓来,而举监生们,无疑就是百姓之中,默认的代表。

举监生大部份都离开了,但是还有几个人籍故留下来。其中肤色略黑的便是海南临高的举子王佐;样貌俊秀的是广东深浦的郑文奎;脸带微笑的却就是新会的陈献章,这三人是丁一刚上京,四处贩卖皇汉理论时,领着一班举监生来金鱼胡同质问丁一的学生领袖。

王佐当时是有些以为丁一诡辩的,而陈献章则是认为丁一只是空口大言,若真要上得沙场,不见得丁某人便能如他所说舍身为国,只有郑文奎对丁一所贩卖的理论很以为然,自那时之后,在国子监里、士林相聚之中,多有为丁某人鼓吹。

只不过时间渐渐地推移,经历了土木堡,猫儿庄,京师保卫战之后,王佐和陈献章也渐渐觉得,当初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他们也是坦荡的人,便来赔礼,丁一自然以礼相待,但经历过这么多事以后,丁一可就不是那个刚来京的小秀才,已是名动天下,从五品高官任上致仕的丁某人,不计前嫌接待,自然于这两位举监子心里,也是有暖意的,这一来一去,便也成了常客。

“汝学,广东新建南海县,你可有意前去?”丁一并没有马上揭开题目,而是称呼着王佐的字,向他这么问道,“虽说非进士,任首领官有些难,但天官那里,某荐之,应也多少有些薄面。”

不是进士,可以当县丞,可以当同知,但要知县知府之类,一般是不太可能的。但往往这世上规矩就是用来破坏的,朝中有人,士林有望,有的是办法应对,例若知县空缺,不是县丞就可以暂充首领么?做上两年,考评过得去,当然也就可以特例——其实也不用这么麻烦,大明年间,就算抛除开国的洪武年和明末的崇祯年,举人做到首领官的也不是没有,例如余杭知县,就有数任都是举人身份而知县的。

丁一的名望在那里摆着,真的向王直开这个口,加上王佐这人也的确感觉是有章程、有决断的,知南海县,不是什么太难的事。何况王佐本身也是官宦子弟。丁一自然是有把握才会开口。

听着这话,王佐就有点挣扎了,因为他父亲是世袭的抚黎士舍官,官职不高,但至少也不是寒门,若能中进士,以后的路子要宽广许多,当了官,象丁一这样辞了再来科举,别说没这勇气,明明也是本末倒置,加上朝廷能默许丁一这么干,是因为丁某人于国有功,却就必定不会容许他王汝学也这么干的。

丁一却没去逼迫他,转身向陈献章问道:“公甫,若荐为监察御史,能直言否?”

ps:诸位书友7月第一天的月票实在给力,荆某无言感激,欠的更新多,压力大,这些天可能会顾着码字,时有一不小心月票榜刷得太快没来得及记录下投票书友名字的情况,所以发月票更新的时候可能有时候没办法逐位致谢了,见谅。

但月票加更是肯定不会少的,再次感谢各位。

第八十三章其血玄黄(八)

陈献章听着,却就笑道:“晋公,却不怕大司马责公恂私么?”这位原来就能开一学派的,思维倒是很敏捷,他没有去考虑自己的得失,倒是先为丁一担心。因为于谦于大人也是声名在外的。

这日难得雪睛,从窗格子透入光来,把这书房映得亮堂,阳光染在丁一脸庞,教那笑容愈显得温和中正:“为国荐才,安能避亲?献章这么说,于吾师是不公的,当时先生言道武清侯恂私,却非因避亲之故。”

不论如何,丁一都是于谦公诸于世的亲传子弟,自然还是要为于谦分辩两句,只不过他也知道陈献章不过是担心自己难做,却无别样心思,说罢伸手止住要道歉的陈献章,笑道:“公甫,我辈为苍生谋,安拘于此等小节?若为御史,便须不畏廷杖,敢于直言,敢于奏事。”

“献章若蒙晋公所荐,为国家事,不敢惜身!”陈献章的表态,倒是要比王佐干脆许多。

边上其余几个,丁一也是有所推荐的,或是县里的教谕,或是县丞,说来都是底层的官吏,甚至于不入流,但县丞,就是差不多很重要的副县长了,教谕大抵也就是分管教育的副县长了。别说普通百姓,县里的六房书吏也是读书人,也有秀才举人出身的,终其一世,都不见得能触摸到这样的职位。

王佐终于也做了决定:“若得知一县,佐敢不效死!”

其余人等,尽皆面有喜色,进士,不是那么好中的,中不了进士。那就来年再考,考到自己觉得没什么希望,基本上也就老实回去当个乡绅,这就是正常的举人的历程了。能荐到官做,真的就是意外之喜。

“永章,某看你文章,倒是看得过去,你自己怎么看?”丁一拉着郑文奎到边上,对着这位极力为自己鼓吹的举监生,低声问道。若是他想现在就去任职。丁一不论如何,也要为他如王佐一般谋个首领官,但依着被一众学霸蹂躏的丁一看来,郑文奎的八股,真的还是可以的。

这位眉眼俊秀的举监生倒很爽朗。作揖道:“学生仰慕先生,却非为求官而来。一切便依先生安排便好。只是学生以为。国子监里,总须留下一些人手,方能扬我雷霆之学说!”雷霆学派,却是这些经常来丁一这边聚会的举监生,被其他人所起的绰号。

丁一听着,笑意愈盛。握着郑文奎的手,用力捏了捏道:“好,那就置后再议。”

“诸位,我等肩负的是开启民智。以复汉盛疆土的使命,切记一到地方,莫要陷入与官僚争权的泥潭里,却要时时宣讲,深入底层百姓之中,让这汉人的血性张扬起来,方不失你我相聚一堂之谊!”丁一便对在场诸人叮嘱了一番,众人此时正在兴头上,纷纷长揖及地应了下来。除了陈献章荐的是御史之职,其他都是放外各地,也需打点行李准备离地,丁一便也没有多留他们,一路送了出门去。

过了不一阵,方才丁一所有暗示的郑文奎便返了回来,还没等他坐定,陈献章和王佐却也自行回转,不等丁一询问,便肃然长揖道:“昔日吾等妄言以污公,已是大憾,今日公欲筹大事,安能错失青史留名之机缘?”

都是年轻人,血总是热的。

而且丁一的行径,丁一的举止,这二年多来,都塑造出一个让他们感觉高山仰止的形象。

所谓人格魅力也无外乎这样:看着一个平凡的人,做着不平凡的事,抛弃许多在普通人看来,难以抛弃的东西,为了一些高尚而愚蠢的信念,去奋斗,去努力,并且渐渐把它实现,于是这个人,便不平凡。

他们听过丁一的皇汉理论,看着丁一在土木堡的英勇事迹,看着英宗被丁一救回来,看着丁一在京师保卫战的英姿,看着丁一为立志而辞官,看着密云前卫在关外建立,并且不断地送回报捷文书与首级……

这让人不得不折服。

所以在认为丁一欲谋大事之际,他们选择了加入其间。

而王佐下了决心之后,便说得更为直白:“学生深信晋公所行必为大义,愿附先生骥尾,纵有身死名裂,亦自无悔。”这就是追随的表态了。生前身后名,不外乎就是大多数古代士人的追求,往往名裂还要比身死看得更重些。

“好,难得有这份心,只不过某把话在前头,此事若成,自然名留青史;若败,恐怕必定身死名裂。”丁一看着在场三人,郑重说道,“若与相议,便须遵从一条: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否则,纵丁某身死,诸位也必不能活。”

丁一在江湖上的声名,这三人又不是不知道,何况丁某人门下的子弟,真的只要有一人得脱,要杀他们三个书生,都不是什么难事。三人听着,不禁心头一震,只因与他们心中所想,已有些不同了。

原本以为丁一是要开出新的学派,诸如程朱理学那样,提出理高于势之类的哲学理论。

别以为这没有风险,这种事风险也是极大的。一旦提出必定会得罪现在的一些利益所得的阶层,首先在儒林之中就会有着许多的争论,学术之争,跟着而来就是仕途上的轧辄,身死名裂,不是无稽之谈。

但丁一提出的“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还是超出了他们预想的范围。

这不是要开创新学派的感觉啊!学派开创,自然就是开经讲学,在士林之中,把大多数的士子争取过来,使他们认同自己的观点才对,哪有说秘而不宣,不告诸于人的?连父母妻儿都不能相告,这听着不是要开新学派……

三人两两对望,从彼此眼神里,隐隐看到了恐惧的神色。

这感觉象是要谋逆!

如此就不是身死名裂啊,谋逆是会族诛的啊!

丁一看着他们三人表情却也没有什么意外,如果这三人连这层意思都听不出来,也便不值得丁某人去与之共谋大计了:“三位请回吧,七日之后午时,若是不改初衷,再于此重聚吧。若觉不妥,便将今日之言忘却就是,丁某依然当诸君是好友相待。”

然后不由分说,便教刘铁将这三人送出府去。

丁一当然不是想要自己当皇帝,若想这么干的话,从一开始就不是这做派了。但事实上,他要做的,也同样是一场革命,那就是君主立宪。事实上明朝并不是后世有些人所臆想的,最接近于君主立宪的年代,相反,明朝的集权是比宋代还更为严重,至少在制度上就是这样。

连相位都被削掉了,朱元璋也好朱棣也好,都是喜欢高度集权的角色。

而到了宣德年,大臣才开始敢和皇帝争夺相权,这一点,在景泰朝来说,算是大臣的一个阶段性胜利,因为景帝得位不正的问题,加上于谦的私德无亏又极强势,皇权被极大程度的限制。

而再继续下去,才有了虚君的局面,到了嘉靖万历年代,几十年不上朝,国家也照样运转,万历年间还去朝鲜把倭狗教训了一顿。倒是崇祯想要打破这种虚君的局面,结果就亡国了。但是,内阁大学士,其实是一个很尴尬的地位:虽无相名,实有相职;虽有相职,实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责。

代丁一去把那三人送出去的刘铁此时回来禀报:“先生,关外有信来。”他对于丁一要干的事,是不太懂的,大约认为丁一要当皇帝罢了。只不过他原本就是被抄家没入贱籍的人,也没什么牵挂,若无丁一,他也就是供人使唤的奴才罢了,事实上他根本就不用选择。

丁一拆开信看了,却是陈三送来的,上面是用大食数字的密码写成,译将出来便是:十九日至京,七人。丁一走到火盆旁边,把这张纸引着火,投进火盆里,慢慢看它变成灰烬,连同这一封,已是第十四份焚尽于这火盆里的信件了。

目前来看,丁某人门下的子弟,还是可靠的,不论是各地行局的大使,还是远在关外的陈三,一旦召唤,都没有问为什么召唤他们?也没有一个人说手头的事安排不开,能否派他人前来?而是尽最快速度赶回来。起码在忠心上,还得很让丁一舒了一口气。

这让丁一可以抛去先前设想的许多手段,其实他担心的不是陈三,而是胡山这些各地行局的大使,因为他们更清楚雷霆书院那些学生的战力,只要不傻,都会明白丁一手中握着一支怎么样的力量。在效忠皇帝或师门之间,他们必须做一个选择。

丁一知道这么做很冒险,但他不得不慎重,这不是换个皇帝就能解决的问题,必须完成君主立宪,才能支撑向外扩张的理想,否则的话,就算丁一当上内阁首辅又如何?一切还不全是看自己的势力,看皇帝的宠信?

考据引证说颇为无趣,不如更直接一些:从法统上来讲,内阁大学士和城*管没什么本质上区别。内阁并不能正式的统率六部。否则的话,为何京师保卫战的首功,后世会归在于谦头上?为何于谦有本事架空陈循?因为陈循这首辅本身就是城*管大队长啊!

丁一是来到这时代的时间渐久,才认识到这一点的。

若不能立宪,他丁某人就算坐上首辅,也完全没有意义。

要不他先前也是认为,明朝是最接近君主立宪的。

此时丁某人凭栏眺望,看着天地一片银妆,丁一不禁长叹:“想不到,张居正也就是一个野蛮执法的城*管大队长啊!”

第八十三章其血玄黄(九)

若是丁一可以选择,他不愿去招惹那些举监生,事不密则误已身,对于忠诚度和保密性上来讲,他更愿意相信自己门下的弟子,就算不是为了信仰的陈三、杜子腾、胡山这一批人,因为至少他们除了跟随丁一之外,可以做的其他选择理论上虽是有的,但实质上并不存在。

朱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