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统天下(沐阳)-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再出兵收拾残局。这样不管最后我们帮助哪一方?到了最后藏地最大的势力就变成了我们大明。之后我们就可以以以军队作为依靠在藏地掀起废除农奴制的计划。”
“如果当地有人反对怎么办?”孝宗问道。
“有人反对很正常。不管怎么说我们是汉人,贸然进入藏地,对于当地的藏民来说我们就是外来的,肯定会受到当地藏民的抵抗。但是如果我们能够进行有效的宣传,就可以大大的坚守藏民对我们的抵制。”
“哦,怎么宣传?”
朱厚照知道自己快成功了,孝宗明显是对自己的计划很感兴趣,只要让自己说出来的方法让他感觉可行,那么自己就成功了,于是接着说道:“父皇,根据以往我们从乌思藏都司和朵甘都司收集到的资料可以看得出来当地的藏民其实对于农奴制很不满。他们一生生活贫苦并且还可能会被随意杀害……”接着朱厚照又向孝宗说了一下藏民们的悲惨生活。
对于农奴制朱厚照也是深恶痛绝,废除农奴制不单单是处于民族利益,还有的就是自己对于农奴制的不满。对于农奴制朱厚照的看法就是“很野蛮,很落后,很残酷。”此制不除天理难容。在当地作为一个农奴一生之中一点人身自由都没有,也没有什么真正的家庭幸福。生产劳动又很繁重,生产劳动不是按自己意愿,成果也大部分不归自己所有。没有迁徙自由。在各个寺庙统治下更没有表达自己思想和意见的自由。农奴的孩子生下来到死一生都是奴隶,也就是说,这个小孩可以出售、可以买卖、可以交换,一切用在物品上的交换都可以用在这个小孩身上。西藏有个法典,这个法典上说,女人生孩子、鸡下蛋都要交税。来到这一世之后朱厚照听过别人说的位于西藏高原的布达拉宫里地牢的的邪恶,本来布达拉宫是历代**喇嘛进行政治、宗教活动和居住的场所。但是就在这座宫殿的不远处有一座地牢,就是专门用来惩罚贫民的,人们叫它蝎子洞。洞里的毒蝎毒死了无数的农奴百姓。这些在后世令现代人难以置信的一幕,都曾是人类历史上的真实场景,是历史画卷中最黑暗、最残酷的一页。
“父皇,”朱厚照接着说道:“可以说农奴制在当地根本就不得民心。只要我们宣传得当完全可以让那些藏民站在我们大明这边。取得了那些藏民的支持之后我们完全可以以军事手段扫除那些还反对的势力。”
“哈哈,看来你也是做了一番功夫的啊。”孝宗高兴的说道:“不过这些都是虚的,关键是怎样实行?”
“父皇,儿臣研究过乌思藏都司和朵甘都司的制度,研究之后儿臣发现当地的农奴制一直存在靠的就是当地政教合一的制度,实际上当地的实际统治都落在了各个寺庙的手里,只要我们宣布不准寺庙插手当地政府的管理,把当地政府和寺庙分开那么我们就可以轻而易取的废除农奴制,之后再把藏地的民众迁移一批到四川贵州等地,从四川等地迁移一批民众到藏地。这样我们就可以在藏地建立起和大明其他地方一样的三司制度。父皇,这一次只要我们成功了那我们就可以牢牢的掌控所有藏地,即使最后失败了,那也对我们没有太大的影响。”
“好。照儿,父皇问你,此事你有几分的把握?”
“七分”
“好,好。七分把握,值得冒险一试。明日父皇就下旨不准宋文华派兵进藏。之后此事全权交给你负责。如果此事成功了那么……哈哈哈”想到此事成功之后的影响,就连孝宗都高兴的大笑了起来。
第二天孝宗以府库空虚为由下旨暂缓四川总兵进藏平叛事宜。
接下来朱厚照便开始了忙碌的工作。既然孝宗把这件事交给他来执行,那他也要完成的漂亮一点。对于此事朱厚照信心还是蛮大的。
通过锦衣卫朱厚照把各种战争所需的物资源源不断的送到了达瓦和格桑手中。
之前达瓦在进攻乃东城的时候被三**王联军击败,只带了不到三千人逃回了扎节竹古。在扎节竹古经过短暂的休整自后又起兵一万人和格桑合兵一处,两人共计三万大军避开联军主力,转军西进向仰思多进军。
浪卡子是进攻仰思多必经的一座小城。此时达瓦和格桑的大军便在浪卡子小城驻扎。
“斯那王,外面有一个自称是佛祖的使者的人求见。”达瓦和格桑两人在攻破扎节竹古之后便都自封为往,达瓦自封为斯那王,而格桑自封为罗诺王。
“哦,佛祖的使者,让他进来,我倒要看看他是什么人?”对于什么佛祖的使者,达瓦自是不信,不过他对于这个人达瓦倒是挺感兴趣的,敢这个时候来见他的人都不会是普通人。
只见在侍卫的带领下走进来一个年轻人。
“尊敬的斯那王,小人奉家主之命前来求见,如有冒犯请多见谅。”年轻人向达瓦弯腰行礼道。对于达瓦自封为斯那王的事,杨啸总是嗤之以鼻,就三万人马就敢自封为王,而且还是一次封了两个,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是不是那块料。不过作为一名光荣的锦衣卫,杨啸是不会因为个人情绪而影响的自己这一次的任务的。
“哦,不知你家主人是?”达瓦问道。
“不知大王对四川杨家可曾知晓?”杨啸问道。
“哦,你说的是在整个四川都很有名气的那个杨家吧。”达瓦说道。其实什么杨家啊,他达瓦根本就不知道,以前他也就是一个小乡下的奴隶,根本就没有见过世面,哪里知道杨家啊,只不过说不知道不是显得自己没见识吗?不知道也要装作知道。嗯,就是这样。
听了达瓦的话杨啸强忍住让自己不要笑出来。什么杨家啊,根本就是自己瞎编的,自己倒是姓杨,只不过自己家里不出名,也没什么势力。自己瞎编了一个家族没想到达瓦竟然说听说过。无知不是你的错,但是你无知还装作好像什么都知道的样子就有点……
“对,就是这个杨家。”杨啸说道。既然你自己这么配合都承认了有这个杨家,那我也就不能辜负你的配合不是。
“哦,不知杨家家主让你来此所谓何事?”达瓦问道。到现在他还不知道自己已经被骗了。
“我家家主听说大王为民起事,志在推翻阐化王的残暴统治之后,深感佩服,后来又听说大王起事受到了一点挫折,特命小人前来帮助大王。”
“不知你家家主让你怎莫帮助我?”达瓦问道。虽然达瓦有点无知,但对于杨啸的话也不会全信。
写的可能比较幼稚,大家见谅。看书吗,就要轻轻松松的。求票啊!大大们支持一下吧。
今天看到了一篇文章,非常有感触。
明亡清兴是中国文明大倒退的事实。明朝究竟比清朝强在哪些方面?为什么满清入主中原后,其统治竟然使中国文明进步与发展的进程戛然而止乃至大步退后使得中国在19世纪才发现自己已经远远落后于世界?这一切,根子当然主要是出在制度问题上。而通过对明朝与清朝作具体的对比分析的努力,显然能使我们更全面、更透彻地看清楚这一切。下面我就从三个大的方面来叨咕叨咕。
第一,明朝经济繁荣,社会生产力水平高,老百姓生活幸福指数相当高。清朝老百姓则生活在水深火热中。明代经济繁荣,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相关的各个行业如农业、渔业、商业、餐饮、贸易、交通、航运、纺织、陶瓷、出版、娱乐、演艺、家具、建筑等等无不都具有强劲的生产能力。在明代的非战乱时期,农村社会怡然自得,市民阶层日益壮大,老百姓的生活可谓富足安康、愉悦幸福,对社会和生活的满意度和认可度都比较高。这从当时一些西方传教士撰写的书籍中就可以得到印证,
比如明朝时居留中国达22年之久的耶稣会士曾德昭,当他于1636年返回欧洲时,就满怀深情地在旅途上完成了《大中国志》一书,他在书中写道:
“这个国家的财富值得称羡,从上述可以看出,除盛产各种谷物以及一切生活所需东西以外,他们还把所有东方最好最贵重的商品售卖给外国人。”
“所有的省都不乏长寿和愉快的人,可以看见许多精力旺盛和健壮的老人”。
“中国人爽快的赞颂邻国的任何德行,勇敢的自承不如,而其他国家的人,除了自己国家的东西以外,不喜欢别的东西。中国人看见来自欧洲的产品,即使并不精巧,仍然发出一声赞叹。……这种谦逊态度真值得称羡,特别表现在一个才能超越他人的民族上,对于那些有眼无珠、故意贬低所见东西的人物,这是一个羞辱。”
又如西班牙人门多萨所著的在西方影响很大的出版于1585年的《中华大帝国史》一书中也曾这样写道:
“这个国家的男女都有很好的体质,匀称而且是漂亮的人,略高;他们大都脸宽,小眼睛,扁鼻子,胡子稀少,但也有人有大眼睛和大胡子的,脸孔很均匀。”
“他们第一是极其清洁,不仅在他们的屋内,也在街上。”
“在这个大国……,人们食品丰富,讲究穿着,家里陈设华丽,尤其是,他们努力工作劳动,是大商人和买卖人,所有这些人,连同上述国土的肥沃,使它可以正当地被称做全世界最富饶的国家”
“那里生产的绒、绸、缎及别的织品,价钱那样贱,说来令人惊异。特别跟已知的西班牙和意大利的价钱相比。他们在那里不是按照尺码出售丝绸以及其他任何织品,哪怕是麻布,而是按照重量,因此没有欺诈。”
“在全国,大道都认真尽力的修筑和保持平坦,城镇的入口很讲究,极其雄伟,有三座或四座门,用铁坚固地包覆。他们的街道铺得很好,宽到十五骑可以并行,而且很直,以致它们尽管很长,你仍可望到尽头。”
“他们的房屋一般都很漂亮,通常在门外整齐的植树,显得美观,给街道生辉。房屋内部都白如奶汁,看来都像是光滑的纸,地板用很大和很平的方石铺成,天花板用一种幼稚的木料制作,结构良好并且涂色,看去象是锦缎,色彩金黄,显得非常好看;每座屋舍都有三个庭院和种满供观赏花草的院子。他们无人不备有鱼塘,尽管它只是小的。庭院的一方布置的很华丽,象是账房。”
“他们的一切城市中都有医院;总是客满:我们从来没有见过有人行乞。我们因此问他们原因何在;回答说,每个城市里都有一个大地区,其中有很多给穷人、瞎子、瘸子、老人、无力谋生的人居住的房屋,这些人就居住在所说的房屋里,在他们活着的时候,始终有充分的大米供给。他可以在上述的大馆舍中住到死往,此外他们在这些地方养得有猪和鸡,因此穷人无须行乞而活下来”。
而清朝统治下的老百姓过得怎么样呢?姑且先看一眼所谓的“康乾盛世”吧。
18世纪英国贤明的政治家、外交家马戛尔尼作为英国特使曾于1793年来到中国并受到了乾隆皇帝的接见。该使团的副使斯当东回国后曾这样回忆他在清国看到的景象:
“遍地都是惊人的贫困……人们衣衫褴褛甚至**……我们扔掉的垃圾都被人抢着吃”。
马戛尔尼本人则在后来评价清朝说:
“任何进步在那里都无法实现”,人们“生活在最为卑鄙的暴政之下,生活在怕挨竹板的恐惧之中”。
再看看英**官f·a·lindley在《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出版于1866年)一书中的记载:
“太平军起义前,中国的情况是极其可悲的:两百年来的暴政压迫,显然消灭了这个国家的一切善良高贵的品德,满清人入侵的恶劣影响似乎完成了对于中国人的道德的、社会的和政治的全部破坏。”
“在清王朝的进展和维持时期,惨遭屠戮的牺牲者之多,是欧洲人从来所不能思议的,虽然根据清人入侵以来不断发生的人民反叛和对人民所施行的屠杀的确凿记载来判断,这些被毁灭的生命是从亚历山大到成吉思汗以来历罕见的。满洲人的野蛮统治是史无前例的;他们的残暴的酷刑,尤其施于反叛者的酷刑,以及他们所制定的刑律,都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污点。”
“中国人在满洲人入侵之前是富足的。优裕阶级的住屋舒适而坚固。现在中国人已没有多少显著的财产,稍露财产迹象就成为政府官吏的勒索对象.从鞑靼人进入中国那天起,中国就不断地衰落下去,现在人民可以比作匍匐地上的牛马,有一天算一天地活着,最堕落的迷信使他们的智慧变得迟钝愚昧。中国在清政府统治之下,各方面部显示了最悲惨的景象,一个民族不能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得到人的充分发展的景象.满洲人为了保持自己的皇位,决定了三个方针:第一、强迫每个中国人剃发垂辫,违者以叛逆处死。第二、凡秘密结社者,作为叛国论。第三、清皇帝为了加深统治者与被治者之间的裂痕,甚至任其(官吏)搜刮民脂民膏,只要不致逼民造反就以。”
“经过汕头、厦门、福州、上海等地。每到一地,我总是尽量跟本地人相处在一起。我发现他们都深深痛恶当前的统治者。一般人都把残酷、凶狠、口是心非归之于中国人的天性,其实这多半是由于邪恶的满清政府所造成的。这些人从婴儿时代起,就习惯于流血和酷刑的惨象.正象他们的祖先在最近两世纪中被鞑靼征服者所屠杀的惨象一样。统治者的无穷迫害使他们麻木不仁,堕落退化;剃发的奴隶标记使他们带着不自然的烙印;横恣暴虐的**制度摧毁了并贬抑了他们的精神;他们的生命财产完全操在最卑鄙最无人心的官吏手里,操在只有贿赂可以动心的审判官手里;凡是反叛异族皇帝的非正义统治的人,按律是‘千刀万剐’,凌迟处死,稍涉嫌疑就被砍头,牵连在反叛案件里的人一律格杀勿论:如果中国人沾染了通常是被压迫的弱小者所凭借的狡猾和欺诈,又有什么奇怪呢?”
而在山西做过知县的清代诗人唐甄则在其所著《潜书》一书中写道:“清兴五十年来,四海之内,日益困穷,农空、工空、市空、仕空。”他亲眼看到当时的山西妇女多无裤可穿,而“吴中之民多鬻子女于北方”。
两相比较,明清两朝可谓高下立见。
第二,明朝的言论自由度非常高,思想文化领域硕果累累,科技水平和科学成就与西方同步。明军战斗力持久强劲,装备了大量火器。清朝则实行愚民政策,大搞**。
明朝人关心时政,见识广博、思想解放,因为对国家有归属感,所以关心并喜欢谈论天下大事,明朝人都觉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而政府和社会也赋予公民的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出版自由也是空前的,明朝人可以自由地批评皇帝、政府和各级官员而不用担心被朝廷收拾,明朝的各级官员也都以耿直敢言、勇于为民请命、敢于为天下苍生说话著称,并以此为责任,为风气。而清朝则大兴**(长达百年),大肆篡改古书(在此背景下,连《天工开物》这样的科技著作都失传了,直到1920年代,《天工开物》才得以从国外引进回国),实行愚民和思想禁锢政策,致使国鸦雀无声、万马齐喑,连官场都是奴才文化、马屁文化盛行,四处一片唯唯诺诺之声。
明朝的文化、科技、军事成就可谓辉煌。《永乐大典》、四大奇书、昆曲、明曲、戏剧无不让后人惊叹,《天工开物》、《农政全书》《律吕精义》《徐霞客游记》《普济方》《本草纲目》《白猿献三光图》《武备志》《物理小识》《郑和航海图》《坤舆万国全图》《崇祯历书》等巨著充分展现了有明一代的科技成就,明朝还出现了一大批卓越的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画家、音乐家、科学家,如王阳明、朱载堉、李时珍、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徐光启、宋应星、朱橚、方以智、兰陵笑笑生、罗贯中、吴承恩、施耐庵、江南四大才子、汤显祖、冯梦龙、王世贞、凌濛初,等等,真可谓群星灿烂。与同时期文艺复兴方兴未艾、现代科学正面临重大突破的西方相比,明朝在这些方面都可谓毫不逊色,甚至领先于西方,而且明代中晚期的中西方贸易与科技文化交流之盛也是空前的,只要沿着这条道路往前走,明朝代表中华文明继续在世界上领跑是绝不成问题的。可惜满清入关以血腥的方式统一中国后,中华文明在其野蛮的桎梏下终于沦落成了落后国家和所谓的“东亚病夫”。
明朝军队的战斗力始终在总体上保持着强劲的战斗力,特别是其海军(水师),堪称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强大的海军。明朝自朱元璋开国以降,除明末亡国前后那一段外,二百多年间,无论是国内的平叛战争也好,还是与外邦的军事较量也好,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