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统天下(沐阳)-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殿下,快放开我。好多人看着呢?”趴在朱厚照的怀里冬雪小声的说完说道。
“哦,好。”听了冬雪的话,朱厚照也是大感害羞,于是赶紧松开,整了整衣服,装作刚才的事情没发生过一样。
“雪儿姐姐,你是不是想家了。”两人重新落座之后,朱厚照开口问道。
“嗯,有点。”冬雪低着头,脸上还有点刚才的红晕。
“那你想不想回家看一看,我和你一起去。”朱厚照说道。
“还是不要吧。殿下你平时那么忙的,我不能误了你的大事。”冬雪其实很想说“好啊”的,可是最后还是说了句不要。
“没事的,军营里的事情我都吩咐好了,我不去也行的。”
“还是……”
看到冬雪还在犹豫朱厚照直接说的:“好了,就这么说定了。我今天晚上就去向父皇请示。”
“嗯。”这回冬雪没在犹豫,她知道朱厚照决定了的事情是不会改的,她在犹豫也没有用了;再说谁不想和自己心爱的人一起回一趟老家,看望一下家人。
说干就干,当天晚上朱厚照就去找孝宗商量这件事了。孝宗自是不允,朱厚照是他的心肝宝贝,他怎么会让朱厚照去这么远的地方呢。冬雪的家在杭州,的确是挺远的。不过孝宗不允许,朱厚照也是有办法的。最后经过双方激烈交战三十回合,双方已和解告终。孝宗答应允许朱厚照去杭州,但是路上必须有十二名大内侍卫陪同。并且每倒一地都要接受当地地方政府的秘密保护。双方谈妥之后朱厚照便欢快的回去了。
这边朱厚照刚走,孝宗就去找张氏并把刚才的事情想张氏说了说。
“皇上,你看现在照儿和冬雪的情况像不像当年先皇和万妃时的情况。”
孝宗当然知道先皇和万妃指的是谁了。先皇就是孝宗的亲生父亲成化皇帝朱见深,至于万妃更是孝宗前半生痛苦生活的来源——万贵妃,而孝宗母亲的惨死也是万贵妃造成的。
朱见深是明英宗长子,明朝第八代皇帝。初名朱见濬。土木之变,英宗被瓦剌掳去,当时朱见深才三岁。景泰三年(1452)明代宗即位后,被废为沂王,天顺元年(1457)英宗复辟,又被立为皇太子,改名朱见深。宪宗于天顺八年(1464)登基。由于英宗被俘之后代宗即位,但是代宗一直想废了朱见深立自己的儿子即位,所以朱见深从小一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他人生的最悲惨时刻,有一个人一直陪着他,这个人就是万贵妃,万氏。
万氏,小名贞儿,本是宪宗的祖母孙太**中的一名宫女,诸城人,4岁就选入宫中,长大后选往东宫服侍朱见深。万氏比朱见深年长19岁。从朱见深2岁起就陪伴其左右,在朱见深人生中最黑暗的岁月里,万氏一直守护在朱见深身边,始终如一,不离不弃,并最终两人生出了恋情。这也是宪宗朱见深一辈子对万氏都非常宠幸的最大原因。成化一朝的内宫,基本上是万氏主宰着,进而影响了外廷的政治。
万氏一生只为朱见深生过一个儿子后来还夭折了,于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万氏不允许宫里的任何妃子怀孕,一旦发现有人怀了朱见深的孩子就派人秘密的把孩子除掉。而孝宗朱佑樘就是在这种情况之下出生的。孝宗的母亲是纪氏。
成化初年的大藤峡之战,政府军队俘获了许多瑶族的子女。其中面貌姣好的女子就送进宫中做了宫女。纪氏正是瑶族土官的女儿。纪氏聪慧,而且知书达礼,在宫中负责内库的事务。后来,纪氏与宪宗的一次邂逅,就怀上了朱祐樘。之后的事情,就与许多的影视作品里的宫中阴谋版本相识了,得宠的万贵妃千方百计企图加害纪氏,而宫中善良的太监如张敏、怀恩以及被废的吴后、宫女们则尽力保全。据说孝宗刚生下来的时候,头顶有一寸左右没有头发,说是药汤对胎儿的损伤所致,显然还是遭了万贵妃的毒手,只不过真命天子命不该绝罢了。朱祐樘在皇宫的一个偏僻之所(安乐堂)生活了6年,一直不敢公开露面,甚至连胎发都不敢剪。
在朱祐樘之前,宪宗已经有两个儿子,一个是万贵妃所生,早就死了。另一个是柏妃所生,却被万贵妃害了。因此,宪宗刚开始一直以为自己将无后,有一天太监张敏给宪宗梳头,看到自己的白发,宪宗不禁感叹:“老将至矣,无子。”张敏突然跪下说:“圣上已有后,匿不敢现。”宪宗这才知道自己已有子,非常高兴,便立即要见自己的孩子,纪氏给孩子穿好衣服告诉他:那个穿黄袍的就是他的父亲。宪宗看到孩子顿时老泪纵横,抱着孩子说:“是吾子,类我(是我的孩子,长的就像我)”。几个月之后,就把朱祐樘立为太子。但是,万贵妃却深怀怨恨。据说万贵妃在宪宗认子之后,日夜哭泣说:“奴才们竟敢欺骗我!”接着,纪氏就死了。死的原因据明万历年间的一个老太监说是自缢的。太监张敏也因为害怕万贵妃的报复而吞金自杀了。明眼人也许都知道,万贵妃自然容不得这个孩子。于是,宪宗的生母周太后对宪宗说:“你还是把孩子交给我照看吧!”从此,朱祐樘就一直生活在祖母的仁寿宫中。有一天,万贵妃说要请皇太子过去吃东西。周太后就对孙儿说:“孙儿你去那里不要吃东西。”朱祐樘到万贵妃那里,万贵妃给他食物,朱祐樘就说:“吃饱了。”万贵妃就说:“那喝点汤吧!”朱祐樘说:“怕有毒。”万贵妃非常生气地说:“这小孩子才几岁,长大了还不吃了我?”一气竟生起病来。
这件事,自然对万贵妃深有影响。废储的事,也许从此就埋下了伏笔。幸亏后来泰山发生了一场地震,当时有人说这是老天对皇上废太子的不满,朱见深深感恐惧,于是废太子的事就此作罢。不过此时也反映出来万氏对孝宗朱佑樘的忌恨。好不容易一直等到万氏死了,孝宗朱佑樘的悲惨生活才结束。不过万氏确实是对明朝的政治产生重要的影响,可惜是不好的影响。
一个万氏就几乎动摇了明朝的国本,要是再出现一个万氏那明朝还不得直接亡国了。因此听到张氏的话之后孝宗心里无数念头闪过。
似乎是看出了孝宗的心思,张氏说道:“皇上,不用担心。照儿不是当年的先皇,而冬雪也不是当年的万氏。”
听了此话,孝宗也感觉有理。当年万氏之所以专权,一方面是由于宪宗皇帝对万氏的宠爱,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宪宗朱见深的软弱。但现在的朱厚照和宪宗不同,朱厚照从小就聪慧、刚强、坚毅,颇有主见不会像宪宗哪有的容易受别人影响。并且冬雪也比当年的万氏要善良的多了。
这一章四千多字,写的挺不容易的,大家支持一下吧。
第三十章 游历苏州
接下来两天朱厚照先是去神机营安排一下他不在的时候的军队训练事宜,并再三告诫马成和李桦一定要对待训练高标准,严要求,坚决的训练处一只精锐中的精锐部队。之后又去神机营工坊里交代了一下制作火绳枪的事宜。
火绳枪由于是靠燃烧的火绳来点燃火药,故名火绳枪。火绳枪在火器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是现代步枪的直接原型。火绳枪的出现也改变了战争的形态,伴随着火绳枪的发展人类的战争从冷兵器进入到热兵器时代,一直到到17世纪末期燧发枪开始大规模取代火绳枪的时候,冷兵器已经退化成辅助手段。可以说就是火绳枪生生的挤掉了冷兵器的生存空间,堪称冷兵器第一仇人。
火药是由中国人发明的,并且是由中国人最早运用于战争中的。但是世界火枪的标志产物火绳枪却不是由中国人发明的,而是由葡萄牙人在十六世纪出传入中国的,不得不让人叹息,具体说是什么时间传入的历史上已经无从考证,;历史学家推测大致是在明嘉靖时期。朱厚照来到神机营之后也发现此时的神机营还没有装备火绳枪,仍然是使用的比较原始的火铳。明朝的火器继承与元朝,而元朝的火器继承于南宋的突火枪。明朝建立初期只是继承了元朝的原始的火器,或许称为火箭也可以,一直到成祖朱棣时期明军和越南人作战时却发现越南人的火器比明朝还要先进,于是成祖立马命人仿制,接着就出现了神机营现在仍然在使用的火铳。从成祖之后到现在的几十年里明朝的火器几乎就是停止不前的。了解到这一情况之后朱厚照立马把火绳枪的制作图纸和主要技术画了下来,然后交给神机营的工匠仿制,此时朱厚照还在庆幸幸亏自己前世是学习机械制造的,要不然自己连个工艺图纸都画不下来。
拿到朱厚照的图纸之后神机营迅速开始了火绳枪的研制工作,预计半年的时间就可以研制出来。
朱厚照倒是很想把比火绳枪还要先进的燧发枪也给弄出来,不过想了想此时的明朝连火绳枪都制作不出来,制作更加复杂的燧发枪就更是难上加难了,于是朱厚照也就暂时放弃了,等到明朝有那个能力的时候再说。
交代完所有事情之后朱厚照便带着冬雪然后在十二名精锐的皇宫护卫的陪同下坐上了南下杭州的船。至于暗地里自己老爹安排了多少人暗中保护自己这就不是朱厚照要关系的事情了。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与长城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两项伟大工程。大运河北起北京(涿郡),南到杭州(余杭),途经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794公里,开凿到现在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京杭大运河的伟大之处仅从数字上就能够看得出来,京杭大运河全长1747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人工运河,是苏伊士运河的16倍,巴拿马运河的33倍,纵贯南北,是中国重要的一条南北水上干线。承载了大量的南北物资的交换,对于中国的经济和政治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即使到了二十一世纪京杭大运河都还是中国的一条重要的经济线,更不要说在此时的明朝了,它不但是明朝仅次于长江的水路运输线,并且还兼顾着南北物资交换的重要使命。
离开京城以后朱厚照一路乘船由京杭大运河南下。一路上朱厚照总算是见到京杭大运河的繁华了。一路走来不但运河上的船只络绎不绝,并且运河两岸的城市也受运河之惠非常繁荣。
此时运河中间四条船竖成一排向前行去,正是朱厚照一行十四人。朱厚照和冬雪单独乘坐一条船,剩下的十二个负责朱厚照安全的护卫则每四人一条船。
“船家,我们这是到哪里了?”一觉醒来朱厚照站在船头看着两岸陌生的地方朝船家问道。
“公子,我们快到苏州了。”船家恭敬的回答道。船家是朱厚照一天前雇的,当时一起被雇的还有三只船的船家。朱厚照此行不但带了一名漂亮的侍女还有十二名一看就不是普通人的护卫跟随,明眼人一看便知朱厚照身份定是不一般,说不定还有可能是哪个勋贵家的公子出来游玩,这样的人船家可是得罪不起,所以一路上船家都对朱厚照一行恭敬有加。
“到苏州了啊。”这一路行来朱厚照经过了天津、聊城、枣庄、淮安、扬州等城市,每到一个城市朱厚照都要在哪里游玩半天,以体会一下当地的风情。
“想不到这么快就到苏州了。这回一定要在这里好好玩玩,好好的体会一下有天堂之城的苏州。”于是朱厚照便朝负责保卫自己的张山说道:“张大哥,你下去安排一下,咱们在苏州多呆一天。”
对于后世很多人常常以苏州被称为东方的威尼斯而自豪的心态,朱厚照常常不以为然。威尼斯算什么,就是在后世不管是在城市的规模、历史、经济等各方面威尼斯都比不上苏州。更不用说在古代了,明朝时苏州被称为江南水城已经很长时间了,由于其繁华更是被称为人间天堂,此时的威尼斯算什么,只不过是一个刚刚兴起的欧洲小城而已。可以说威尼斯不管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不管是在历史方面还是在繁华程度上,不管是在城市规模上还是在满城的河道上都比不过苏州。但是一个几乎在各个方面都优于威尼斯的苏州却要反过来以被称为“东方的威尼斯”而自豪,而原因也仅仅是威尼斯是欧洲人认可的水城,所以人们为了宣传苏州就给它冠以“东方的威尼斯”的称号。苏州千年的自豪竟然也比不过外国人的一句认可。外国的就是好的,外国人认可的就是好的,不管它是不是真的好,只要是外国的就行,不知道什么时候起中国人已经被这种心理占据了心灵。
“是,公子。”张山回答道。张山是这次负责保护朱厚照的十二个侍卫的统领,由于朱厚照在外面的身份不易公开,于是一路上朱厚照都是称呼张山为张大哥,毕竟总不能张口就叫张统领吧,虽然张山反对这样称呼,但是朱厚照坚持他也没法子。而张山在外面也不称呼朱厚照为殿下,而是称呼朱厚照为公子。
在张山带人找的一家大型的客栈里休息了一会制之后,朱厚照便打算出去逛逛了,“雪儿姐姐,走吧,咱们出去逛逛。”
“是,殿下。”冬雪小声说道。
“这回记住了出去别再叫我殿下了,叫我公子。”朱厚照吩咐道,上一次在扬州的时候冬雪在大街上就叫了朱厚照一声殿下,让得朱厚照费了老大劲才掩饰过去。
“放心吧,这回据对不会忘了。”冬雪说完还不忘调皮的伸了伸粉舌。出了皇宫之后冬雪算是彻底的释放了,长时间生活在皇宫里的她难得的出来一次,怎么会不好好的利用此次机会畅快的玩一下呢。让几个护卫在后面跟着,朱厚照两人开始了有一天幸福的游玩。
“来看一看啊,上好的苏绣。”
“蜜饯啊,新鲜出炉的蜜饯啊。”
“灯笼了,卖灯笼了。”
听着两边不断的小贩的叫卖声,朱厚照也只是看一看,却从不花钱去买。他来这里是为了游玩,带那么多东西带着多不方便啊。在说在京城什么东西买不到啊,这里的东西虽然大多是苏州特产,但在京城也都有卖的。
“来瞧一瞧看一看啊,走过的,路过的千万不要错过。”
“来看一看啊,仙人施法,上刀山下火海、胸口碎大石了啊。”
“公子,那里有表演百戏的。”听到吆喝声,再看一看前满聚集了一群人,中间正有人在卖力的表演,冬雪兴奋的说道。这一路上,只要是遇见表演百戏的,冬雪都要凑过去看一看。
百戏也就是现代人常说的杂技表演,只不过在古代被称为百戏罢了。朱厚照两人走过去的时候场中间一个中年人正在表演胸口碎大石。中年人躺在一个凳子上,胸口处放了一块大石,在他前面站着一个拿着大锤子的年轻人。
“喝,碎。”只听一声咔嚓,中年人胸口的大石应声而碎,纷纷脱落到地上。
“好。。。。”周围顿时爆发出一阵喝彩声。
“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刚表演完碎大石,那个中年人就像个没事人一样站了起来拍了拍身上的尘土,然后拿起一个铜锣反过来,围绕人群转了一圈。
“啪”轮到朱厚照的时候,朱厚照往里面放了一两银子。这些卖艺的都不容易,经常要走南闯北,能多帮助一下就帮助一下。
“谢谢公子。”看到朱厚照往里面放了一两银子,中年人大喜,赶紧道谢道,像朱厚照这样出手大方的人不是那么容易遇到的。
继续看了一会朱厚照两人就离开了。
“公子,你看这个发簪子漂亮不漂亮?”一个卖玉器的摊位前冬雪拿着一个白色的发簪子朝朱厚照说道。
“漂亮。”接过来看了一眼,只见整根发簪通体雪白,发簪柄呈小弧状,柄上可有几多荷花,头上刻有一只飞凤,典型的白玉鸾凤簪。
白玉鸾凤簪在发簪里属于比较昂贵的一种,想不到在这里会碰到一支。
似乎看出了冬雪非常喜欢这支发簪,老板赶紧说道:“这位小姐眼光真好,一眼就看出来了我这里最好的一只发簪。这只发簪晶体通白,最适合你了。你这么漂亮再带上去准赛过西施。……”接着老板就是一阵痛夸,不把冬雪说的天上仅有就不罢休。
“哪有?”听了老板的话就连冬雪自己都感觉不好意思了。
求票啊,成绩实在是太差了。大家支持一下吧,,,
第三十一章
“这位小姐,俺老陈可是实诚人,从不说谎话的,不信你问一下这位公子?你问问这边上的其他人也行,要是有说我老陈说过假话的我就把这个发簪送个你。”看来这回老板是铁了心的要把发簪卖出去了。这支发簪放在他这里已经快半年了就是没有卖出去,原因就是太贵了。买得起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