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统天下(沐阳)-第1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随后的喜撒尔山下,黑胡力都亲率五万大军在山上伏击伊斯迈尔并将其大败,在伊斯迈尔随后的败逃之中黑胡力都亲率十几万大军不断追击,并在随后的作战之中数次大败伊斯迈尔,一直将伊斯迈尔赶回萨非王国之后黑胡力都才停下了脚步。

    ~bxwx。org《 笔下文学 》…~

第二百一十八章 天北、天南省

    ~bxwx。org《 笔下文学 》…~    第二百一十八章 天北、天南省

    哈萨克、乌兹别克以及萨非王国三国之间的战争就像三国争霸一样,为了获得整个中亚的控制权三个国家上演了一番血腥的厮杀。这一场的战争没有最后的胜利者,哈萨克虽然得到了靠近国土的一小片土地,但是和他的产生损失相比就大为不值了,这个时候还没有什么为了寸片国土而不惜牺牲数十万的将士的思想。在现在,特别是在中亚地区人口和军队才是最重要的。土地相反的并没有那么重要。这里不是中原,这里大都是一片荒漠,就算得到了也没有太大的用处。所以虽然得到了一片新的国土,但是在哈萨克人看来自己的超过十万人的损失还是不值的、

    对于萨非王国的伊斯迈尔来说,这一场战争也是不值得的。自己出动了三十万的军队,但是最后却不但什么也没有得到而且在乌兹别克境内的数次大败还让自己损失了超过一半的军队,自己指挥作战这么多年来还从来没有遭受过这么大的损失。回国之后对伊斯迈尔不满的人纷纷跳了出来,在各种场合不断的抹黑伊斯迈尔,而且以前一些被伊斯迈尔大败的国家也开始蠢蠢欲动了,其中就包括奥斯曼土耳其。对于伊斯迈尔曾经从自己手中夺得了大片土地并且还极端仇视自己的萨非王国奥斯曼土耳其从来都是耿耿于怀。所以在听说了伊斯迈尔在乌兹别克大败之后奥斯曼土耳其开始不断的增加和萨非王国接壤地带的大军数量。

    正是因为伊斯迈尔需要不断应对国内和其他地方反对自己的势力,所以伊斯迈尔虽然对这一次失败耿耿于怀想要再次入侵乌兹别克但是却不得不一再搁置这个决定。

    乌兹别克无疑是这一次损失最大的一方,不但在北方有一部分的国土被哈萨克彻底的占领了,而且由于战争的关系就是乌喇秋别的大部分的确也不得不让给了大明。当然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这连番的大战对乌兹别克产生了极大的重创。不但现在乌兹别克经济一塌糊涂,就是人口乌兹别克也是急剧减少。从站前的九十万左右的人口减少到了现在六十万作用,将近减少了三分之一。而这其中大部分损失的还都是在战场之上战死的青壮年,可以说战后的乌兹别克到处可见的都是那些老弱病残。没有二十年左右的时间乌兹别克根本就恢复不过来。最起码得等到二十年左右经过一代人以上的努力乌兹别克才有可能恢复到站前的水平,当然这其中还不可出现意外,比如统治者的残暴或者其他国家的再次大规模入侵。

    如果硬要说此次战争的最大受益者的话,恐怕只能是大明了。首先大明获得了乌喇秋别和火占城以东和以南的所有的土地。这一部分的土地可不是像中亚的其他地方那样都是荒漠,这一部分可都是处在河中地区的。事实上整个河中地区的范围非常的广泛,就连费尔于纳盆地严格来说也是属于河中的。要不然南疆的大部分城市也不会都是处在费尔于纳盆地附近了。﹋﹋

    新得到的这一片土地恰好可以和费尔于纳盆地连接起来。到时候只要挖几条小运河将河中下游的几条河流连接起来,整个费尔于纳盆地和新得到的那片土地便会变得更加的肥沃,虽然顶不上天府之国的样子,但是到时候也不会比关中差多少。可以说到时候只要可以把这里利用好了大明便可以在这里建造一片密集的居住区了。

    除了这一点好处之外,大明最大的好处便是基本上已经控制住了乌兹别克汗国了。三国之见的争霸乌兹别克使用的是大明供给的武器,吃的是大明提供的粮草,可以说现在的乌兹别克基本上已经没有土地可以耕种了。连绵的战争不但让劳动力大量减少就是之前好好地土地现在都已经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河中的土地向来比较脆弱,非常容易因为大规模的破坏而退化成荒漠或者牧地。就像好几年前那样,当时乌兹别克在夺取河中之后接手的也是一个几乎荒废里的河中。也就是经过昔班尼的精心治理才恢复了以前的样子,现在经过大战之后乌兹别克还能够控制的地区内土地基本上都被破坏殆尽了。想要恢复没有五六年不可能。所以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乌兹别克都要靠着大明的救济过日子了。

    通过武器可粮食大明的势力已经深入到了乌兹别克的大部分地区了。在战后乌兹别克不但需要每年无偿送给大明大量的战马以作为大明对他在战中以及战后的各种支持的回报,而且战后乌兹别克的大规模的行动也都得经过大明的准许。甚至在乌兹别克的汗庭里面都出现了不少的汉人面孔的官员。这些都是在战争之中当时时任安山总督的李端澄通过不断的胁迫的手段强迫乌兹别克接受过去的。这些人都被安排在了乌兹别克的朝堂之上。而乌兹别克各个城内也都建立起来了大明的商铺,通过这些商铺里面的探子不但乌兹别克发生的所有事情都会被反馈回大明,而且乌兹别克国内很多的将领们也都被大明私下收买了。

    总之战后的乌兹别克基本上都沦为了大明的附庸了。如果大明没有继续西进的意图的话或许乌兹别克还能够好好的生存下去,但是如果大明一旦有了吞并这里的打算了乌兹别克到时候根本就反抗不起来。

    当然这些都是两年后发生的事情,现在还是说一下袁启文和李端澄带着大军撤回南疆之后的事情吧。

    随着两人的回撤,兵力空缺很长时间的亦力把里以及南疆再一次被无数的士兵占满。现在的两地人口可谓是到了前所未有的少的时期。经过袁启文长时间的抓捕现在的两地经过袁启文统计大约只剩下了差不多四十万作用的人口。而且这些人为了防止被抓还大都是生活在乡下。在城里面的人除了一些有点势力当地人之外其他的差不多都要么是被抓了要么是逃到乡下去了。

    现在的两地的城内居住的差不多都是大明的将士。所以随着袁启文把大军调往乌兹别克之后成个亦力把里和南疆的城市全都空了出来。不过现在随着袁启文他们再次回归,空缺了一段时间的各个城市再次住满了人口。

    经过这么长时间,现在两地的基本上都已经在大明的控制之下了。而这里的虽然还有一部分人还在时不时的反抗一下,不过由于人数太少了所以他们一直都翻不起太大的风浪。显然为了对付这么一点的人把十几万的大军留在这里有一点多余了。所以在回来之后没有多长时间袁启文便开始准备撤军的事情了。

    在两人在乌兹别克的时候,朝廷关于亦力把里和南疆最后的处置决定的旨意就已经下达到了南疆了。按照朝廷的决议此后亦力把里和南疆都将直接归大明统治,为了方便管理朝廷决定将亦力把里和南疆分为两部分,依照天山为界,在天山以南的土地划归为天南省,也就是天南布政使司;而天山以北的土地则将被划归为天北省,也就是天北布政使司。而吐鲁番在以后也即将消失在大明的版图之上了。现在吐鲁番的势力范围刚好跨越天山南北,所以到时候依照天山为界,吐鲁番也即将被一分为二。

    两个布政使司设立之后朝廷将在在天北布政使司和天南布政使司朝廷将分别派驻左布政使和右布政使一人,品阶都为从二品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的人选分别从中原几省抽调。在布政使之下分别设置左参政,人数为七人,品阶为从三品,承宣布政使司。 右参政 人数为七人,品阶为从三品,承宣布政使司。左参

    无定

    从四

    承宣布政使司 ;右参议,无定员,从四品,承宣布政使司。 经历,一人,从六品,承宣布政使司经历司 ;都事,一人,从七品,承宣布政使司。照磨,一人,从八品,承宣布政使司照磨所 ;检校,一人,正九品,承宣布政使司。理问,一人,从六品,承宣布政使司理问所 ;副理问,一人,从七品,承宣布政使司理问所。提控案牍,一人,未入流,承宣布政使司理问所;司狱,一人,从九品,承宣布政使司狱司。库大使,一人,从九品,承宣布政使司;副使,一人,未入流,承宣布政使司 。仓大使,一人,从九品,承宣布政使司 ;副使,一人,未入流,承宣布政使司。大使,各一人,从九品,承宣杂造局,军器局、宝泉局、织染局 ;副使 各一人 未入流 承宣杂造局、军器局、宝泉局、织染局

    除此之外在一些重要的地方都将设立知府衙门用于统治地方。设知府一名,品阶为正四品。在知府一下还有知州,品阶为从五品。再往下还有一些便于管理的机构。

    而在各个知府以上的府衙全都设置宗教司以及民族司用来处理一些有关宗教以及民族之间的纠纷。在之凡是因为宗教的原因或者民族的原因引起的矛盾纠纷都叫到宗教司以及民族司来处理。

    同时按照朝廷诏令倒是从六品以上官员全都由朝廷从京城调任,而从七品既其以下品阶的官员则由当地的左右布政使举荐倒是报于朝廷经过朝廷审核之后便可上任。

    除了设立了两个新的布政使司之外,在两地朝廷还设立了两个都指挥使司来管理两地的驻军事宜。不过在两地的都指挥使司之上还有一个安山总督府。而这个第一任的总督便将由李端澄来担任。

    虽然大明已经控制住了天南和天北两地,但是这里由于宗教以及民族成分复杂的原因在未来的几十年内仍然将是一个很不稳定的因素。可以预见的在之后的几十年内两地发生的叛乱一定不会少了。毕竟即便是到了现在在新疆都经常有人闹独立,所以说朱厚照可是不敢保证伺候大明能够安安稳稳的控制两地,所以这里设立一个用于管理两地的军务的总督府便很有必要了。

    这便是安山总督府设立的最初的原因了。设立一个安山总督府全面总管两地的军务,这样到时候如果真的出现了意外也可以很快的协调两地的兵力来进行平叛。而实际上安山总督在将来需要面对的军事威胁还远远不止这一些。

    安山总督府统管天南布政使司以及天北布政使司两个地方的军务,所以他将来不可避免的会面临北面的瓦剌以及西面的哈萨克、乌兹别克以及呼罗珊的军事威胁。哈萨克和呼罗珊自然不用说了。呼罗珊现在可是深受萨非王国影响的。至于乌兹别克,虽然现在的乌兹别克已经越来越离不开大明了,但是只要他有一定的实力便不得不防。所以安山总督府的设立还有一点便是要在将来应对可能来自这几个地方的威胁。

    不过短期内安山总督府面临的外部的威胁不会太多了,毕竟现在的瓦剌还和大明比较友好的。 而哈萨克以及萨非王国也被乌兹别克牵制着呢。所以这个安山总督府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应该还是很轻松的。

    除了这两个原因之外,最重要的朝廷设立安山总督府的原因便是为几年后的大明深入中亚做准备了。在以后安山总督府将会设立在费尔于纳盆地的阿克西城,这里背靠天山一线,可以有效的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西面的中亚上面。

    而且阿克西距离中亚极近,在这里可以让安山总督府很便利便可以掌握中亚的形式并且也可以轻松的将自身的影响力扩散到中亚地带。

    安山总督府第一任的总督最后经过朝廷商议之后便是选定了李端澄,这也是马文升全力推荐的结果。主要便是考虑到李端澄不但经验丰富而且对中亚的形式也较为了解的原因,李端澄被留在了这里,那么袁启文肯定是要调走了。所以在回去之后袁启文才会开始准备撤军的事情。到时候袁启文将会将京军带回京城,而其余的军队除了留在这里的六万大军之外全部将会被带回甘肃镇。

    ~bxwx。org《 笔下文学 》…~

第二百一十九章 告一段落

    ~bxwx。org《 笔下文学 》…~    第二百一十九章 告一段落

    八月,此时的天南以及天北布政使司还是酷热炎炎,领了朝廷圣旨的李端澄已经在今日踏上了前往阿克西城的路程了。

    俺的干城外,军阵整齐,在得知今天便是李端澄离开日子之后还留在俺的干城的六万多明军全都自发的在这一天到了城外为李端澄送行。虽然这些人都是跟着袁启文到这里来的,以前也从没有在李端澄的手下从过军,但是这几个月来李端澄的所作所为却已经赢得了所有人的尊敬。本来他们就来自不同的地方,今后再次相见的机会也是微乎其微,李端澄要留在阿克西而他们却要跟随者袁启文会甘肃镇,至于京军确是要在稍后回到京师了。可以说这一次的分别就很有可能代表着永久分别了,在之后他们很难再次相见了。

    在袁启文的陪同下走到城外的李端澄被眼前的这一切看呆了,他怎么也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多的人来为自己送行,他看了一眼袁启文想知道这一切是不是袁启文安排的,不过在看到袁启文也同样惊讶的脸色之后他便知道外面的数万人都是自发的,“我李某何德何能值得数万将士亲自送行。”在这一刻李端澄这个已经从军了几十载的老将突然有一种想要热泪盈眶的感觉。不过还好李端澄的忍耐力还是很强的,没有在这么多人面前失态。

    当李端澄他们骑着马走到了数万将士的正中央的时候,突然从数万将士齐声吼道:“将军一路顺风。”之后数万人齐齐的为李端澄行了一个大明的军礼。

    李端澄用手抹了抹有点湿润的双眼,想要说什么但是最后却有点哽咽的没有说出来。而一旁的袁启文他们这个时候走上前来说道:“老将军,保卫大明的重任从今天就交到您的手上了。保重了。”

    “保重。”只说了这一个字,李端澄便带着人上路了,在这一刻这位老将军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激动,比着自己平生第一次杀敌立功的时候还要激动,他感觉自己身上充满了斗志。他有很多话想说,但是最后全都忍住了,还有什么话比自己的以后的行动能够更好证明呢。“大明,让我用我的热血来守卫你吧。”

    幸好俺的干城距离阿克西不是很远,第二天上午李端澄一行便已经来到了阿克西。此番跟随李端澄前来的除了自己的几个副将之外还有前甘肃镇参将来沪庭、连徐,以及马黑麻、库克深、端立冉等人。这些人以后都将跟着李端澄常驻阿克西。

    像马黑麻和库克深两人想要再次回到以前的亦力把里的确基本上都是不可能的了。毕竟两人不但手中还留着总共两万多的大军呢,虽然这些人现在已经和明军们混合在了一起了,不过毕竟他们被大明收编也还没多长时间总体上来说他们还是心向着自己以前的将军呢。而且马黑麻和库克深两人在以前的亦力把里地区也有着很大的威望,所以在考虑到以后天北布政使司的安定以及还要适当的照顾两人的情绪,两人最后被朝廷安排到了阿克西跟在李端澄的手下。这样既让两人调离了原地也没有降低两人的权势,对两人来说这个安排也可以接受了。

    而端立冉这个人被安排到阿克西总督府便是因为端立冉一方面对这里的情况熟悉,有了他以后也好尽早开展工作了,而另一方面端立冉本身虽然威望不低,但本身的实力却不是太高不像库克深两人,所以朝廷才会继续让他留在阿克西重用他。

    “将军!”众人刚刚到了阿克西不远处的地方便出了迎接了。

    看了一眼前面高大的阿克西城,想到以后自己将在这里为大明贡献自己的余生了,李端澄舒缓了一下自己激动的心情,“进城。”说完李端澄第一个带头走向了阿克西城。

    上午在将军府休息了一段时间之后,中午城里的守将为李端澄举行了一个接风宴,而下午李端澄便开始办公了。

    首先便是重新布置城防,李端澄来了自然阿克西的城防的重新布置了最起码也得将重要位置的守将换成自己人才行。而之后便是开始改造将军府了,现在已经不能叫做将军府了,它已经被李端澄改成总督府了。李端澄让端立冉去城里召集了一批工匠们将总督府扩建了将近一倍,而且在总督府外面还建造了四个箭楼用于保卫总督府的安全。

    城里改造好了之后便是开始对阿克西城扩建了,虽然此时的阿克西城已经是费尔于纳盆地比较大的城池了,但是用于作为安山总督府的驻地,现在的阿克西城还是有点不够规格,所以阿克西城的扩建也是在所难免的了。

    李端澄让人按照自己的意图画了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