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亲临东周(遥望)-第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晋文公气死了,决定觐见周天子之后率兵攻打郑伯,必须让他真心告饶!

赵衰也无奈了,赵衰劝告晋文公,自从晋军出师以来,卫伯、曹伯先后被我晋军拿下,而且还大败楚军,一时间威风大振。现在又要攻打郑国,这可是太过于劳师了。您就凑合接受郑伯的求和,要是他胆敢有二心,我们再攻打郑国不迟。

赵衰苦口婆心劝了晋文公半天,晋文公方才同意郑伯的求和要求。

在不同阶段人的需求也是不同的,马斯洛的需求理论非常正确。

还是公子重耳的时候,那复国都是痴心妄想;成为了晋文公,刚上任也不敢想着在各国有所斩获,能平息内乱就不错了;可是到现在先后击败了卫国、曹国和楚国,晋文公的自信心空前高涨。这时候郑伯要请成,那还得看你是不是真心了。

晋军在衡雍安营扎寨,晋文公命令狐毛、狐偃率领本部军马前往践土建造王宫,又派栾枝去郑国代表晋国与郑伯结盟。郑伯也心知肚明不表示点诚意恐怕难以过关,于是亲自前往衡雍慰问晋军,看望晋文公。晋文公又在衡雍和郑伯歃血为盟。

曾经楚国的盟友郑伯,如今摇身一变成为晋文公的好哥们,自然无话不说。晋文公有意无意间赞赏子玉,说别看成得臣是我们晋国的对手,不过他的确是一员猛将。

郑伯惊讶的说道,“原来您还不知道?子玉已经自请自尽谢罪了。”

晋文公不由得感慨良久,天妒英才啊!

不过内心深处晋文公当然为此非常激动兴奋以及高兴万分。

果然郑伯告辞之后,晋文公喜上眉梢,他对周围近臣说道,“郑伯求和没什么让人高兴了,但是子玉自尽才真正让我感到高兴!从此以后我们晋国可以高枕无忧了!”

作为敌人晋文公这么想无可厚非,但是这也暴露出他心胸狭窄的一方面。子玉是死了,晋国是少了一个心腹大患,焉知未来是不是会有别的英雄人物和晋国为难呢?

再说狐毛和狐偃奉晋文公之命在践土修筑明堂,作为晋文公率领诸侯朝见周天子的典礼场所。这二人发挥了晋军吃苦耐劳的精神,将这明堂修筑的非常合乎典范,而且另有馆舍数处,大约一个月便即完工。

要说此次晋文公邀请的诸侯,可谓人才济济。像宋成公和齐昭公,那都是晋文公之前的朋友了,而郑文公刚和晋文公歃血为盟,自然也早早来到。其他鲁僖公、陈穆公和蔡庄公等都是楚成王一党,却也按时赴会。

这是为何?

为什么楚成王的盟友会这么给晋文公面子呢?

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因为城濮之战,晋军大胜楚军,晋文公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才能与气度。这些诸侯看在眼里,终于心甘情愿的承认,曾经流浪在外飘泊多年的公子重耳,如今的晋文公,才是真正的诸侯盟主。

而且楚国新败,楚成王自然会选择战略收缩。此时如果触怒晋文公,恐怕楚成王的不会再为任何人轻易出头的。那岂不是自讨没趣?所以鲁僖公等人虽然是楚成王心腹,却也按时赴会。像其他的邾国、莒国等小国的国主就更不必说了。能让你参加已经是天大的面子,还敢挑三拣四的吗?

只有许僖公跟随楚成王的时间最久,所以不愿意那么快便顺从楚成王。而秦穆公虽然和晋国关系密切,不过终究是西方国主,从来没参加过中原诸侯的会盟,所以也就没有参加这次会盟。当然内心深处秦穆公也会有稍许的想法,毕竟秦国实力非同一般,绝非能轻易向晋国低头。而卫成公还在襄牛出奔,曹共公被晋文公关在五鹿,虽然晋文公曾经说过要帮助他们复国,终究现在没有赦免这二位,所以也就不能参加这次盛会。

卫成公知道晋文公召集诸侯会盟的消息,左等右等,等到花儿都谢了,却终究没有等到自己的邀请函。卫成公心里这个忐忑,晋国没有邀请自己,看来还是非常恼怒。恐怕寡人不能留在这里了。

看来卫成公除了跟着楚成王胆子挺大,到了自己就一点胆量没有了。

第四十九章   卫成公骑墙

晋文公会盟没有通知卫成公,当然主要还是因为晋国刚刚打败了卫国,卫成公都已经出奔到襄牛之地了,难道晋文公还能派人将卫成公接来参加诸侯会盟?说是要卫国复国,那也是之后的事情。

可是卫成公不这样认为,卫成公觉得这就代表了晋文公对自己的嫌恶之情。

他肯定还是在记恨自己。

卫成公为了这件事情左思右想,都快把自己逼疯了。

他找到宁俞,宁俞为他出了个主意,您这功夫都已经出奔了,还管那么多干嘛?既然您心里明白晋文公不待见您,眼看着人家都做了诸侯霸主了,您就干脆让位给叔武。让元晅辅佐叔武,这叔武本来就是实诚人,他当国主和您做卫侯那都一样一样的!保不齐晋文公见叔武做了国主,一高兴就让我们卫国参加会盟了,然后我们再筹划您复位的事情。

卫成公听了宁俞的建议就一个感觉:心如刀割!

让自己让出王位?

试问天下诸侯谁能让出王位不心痛?

出奔是出奔,那是迫不得已,而且这不是还想着将来回国吗?好好的我就把卫侯之位让出去了?

可是卫成公心痛之余还是决定就这么办。

为什么?

实在是害怕晋文公。害怕晋文公这么有本事的人如果就是不肯原谅自己,不但将来卫国被夷为平地,自己小命也难保!

于是卫成公派孙炎领命往楚丘去。

既然要出奔,那也得选好了地点。卫成公询问宁俞,你说我这出奔往哪儿去好呢?卫成公说不行我们还去楚国?

宁俞都疯了,您之前都已经和楚国决绝的划清界限了,这时候再送上门去害怕人家不收拾您呢?不如我们去陈国,陈国据说现在已经臣服于晋国,我们去陈国,也为将来和晋国搞好关系铺平道路。

卫成公却当即表示了反对。他认为当时和楚国分手那都是晋文公逼的,楚成王一定会原谅他。而晋国和楚国争霸,到底谁胜谁负还很难说。现在既然已经拍孙炎去了楚丘,和晋文公搞好关系,那不如我们就去楚国,这样两边都不得罪,将来谁当霸主我们跟谁走。

这就是彻头彻尾的蛇鼠两端。

楚成王都已经全面战略收缩了,卫成公还对楚国这么有信心呢?何况两国交战,最恨得就是墙头草,两面倒。要做骑墙派,那是需要智慧的胆量的。貌似这两点卫成公都不具备。

卫成公坚持自己的见解,一行人来到楚国。果然楚国人不分青红皂白上来就追赶,这下子卫成公吓得魂飞魄散,这楚国是我们的盟友,为什么对我们如此无礼呢?

楚国是你们的盟友,可是你们已经背叛了楚国。

卫成公无奈只得听从宁俞的见解,来到陈国。

再说孙炎找到叔武说明卫成公准备退位的想法,叔武却断然拒绝了。叔武认为,自己可以摄政,但是绝对不会窃国。当下叔武和元晅同赴会盟,并且请孙炎转告卫成公自己的打算,而且说明见到晋文公,自己一定会为兄长卫成公求和的。

元晅暗中问叔武道,“主公性本多疑,不让亲人跟随孙炎前往,恐怕难以消除主公的疑虑。”

于是元晅派儿子元角和孙炎一起前往觐见卫成公。

这可是没地方说理去,叔武和元晅是为了卫成公复国而努力,还得送上元晅的亲生儿子做人质,以避免卫成公的怀疑。就这一条,卫成公的性格也不适合做君主。

人家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卫成公是我用你,但是我还怀疑你。

果然公子颛犬就劝告元晅,这主公已经主动提出让国了,你为什么不能把这件事情张扬出去,就扶立叔武呢?这样晋国必定会很欢喜,而卫国将成为叔武和你两个人的。

的确,在历史的分界线上,某人的某种选择会造成人生的变化,更会成为历史走向的拐点。

现在,元晅面临着这种抉择。

可是元晅和叔武一样非常善良,他告诉公子颛犬,叔武都不敢不认自己的兄长,难道元晅就能够眼里没有自己的国君吗?这次元晅和叔武一定会为了主公复国而付出一切代价。

话说到这份儿上,公子颛犬明白了,这元晅和叔武是一样一样的实在,俩人都不可能背叛卫成公。

但是颛犬心里又害怕起来。

万一有一天自己建议叔武自立的话传到了卫成公的耳朵里,自己会有什么结果?

所谓恶人先告状,颛犬为了防止这样的情况发生,居然自己亲自跑到陈国,找到卫成公,告诉他说叔武已经准备自己登基为卫侯了。

卫成公也糊涂了,这元晅刚说要拥戴寡人,转脸就拥戴叔武了?卫成公询问孙炎到底事情真相如何?孙炎说那招来元角一问便知。于是卫成公召见元角,问他父亲元晅到底是何居心?

元角当然实话实说,父亲元晅只有一决定,那就是和叔武共同拥戴卫成公复国。

宁俞在旁也劝解道,“元晅如果对您有二心,怎么会让自己的亲生儿子元角前来侍奉呢?”

的确,虎毒不食子,元晅就算有二心,那也不会让自己的儿子亲身犯险。

可是话有三说,巧说为妙。

眼见谎言就要被揭穿,公子颛犬急了,说谋逆这么大的事情元晅策划了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他派自己的儿子元角到您身边,那根本就是为了观察您的动静,好做出回应。您准备指望他去找晋文公为您求情?他才不会去呢!如果他去了,那您就可以信任他。

卫成公听了颛犬的话心里又不安定了。

万一元晅真的对寡人有二心呢?万一元角真的是卧底呢?

卫成公派人前往践土,侦查元晅和叔武到底在做些什么。

怀疑是一切成功的大敌。

卫成公和弟弟叔武之间,已经出现了不可弥补的怀疑,发生其他的事情只是时间问题。

再说践土会盟,周襄王定于夏天五月丁未日来到践土,晋文公率领诸侯于三十里外迎接周襄王,直送到王宫驻跸。

周襄王升殿,晋文公率领诸侯参拜已毕,送上礼物。

什么礼物?

当然是战胜楚国得到的战利品。有楚国的俘虏,楚国披甲之马百余匹,步卒千人,器械衣甲十余车。

周襄王看着头发苍白的晋文公感慨不已,就是这个花甲之年的老人,居然能够战胜强大的楚国,这真是了不起的功绩!就算是齐桓公那么英雄,当日也没有和楚国开战啊!

周襄王当即对晋文公的功绩表示了嘉奖,对他的辛苦表示了慰问。

晋文公当然对周襄王了诚挚的感谢,这都是周天子的保佑啊!

第二天周襄王设宴款待晋文公,派上卿尹武公、内史叔兴册封晋文公为方伯,赏赐晋文公大辂之服,服敝鸟冕;戎辂之服,服韦弁;彤弓一,彤矢百,玄弓十,玄矢千,秬鬯一卣,虎贲之士三百人,宣命曰:“俾尔晋侯,得专征伐,以纠王慝。”

这就算是周天子正式承认了晋文公的诸侯霸主地位。

晋文公再三表示感谢才敢接受册封,然后将这个命令宣告诸侯。周襄王又命令王子虎册封晋文公为诸侯盟主,带领诸侯修会盟之政。

晋文公于是在王宫旁边设立祭坛,诸侯先前往王宫行礼,然后再去会所。王子虎在旁监视,晋文公先执牛耳,然后诸侯分别依次登坛。

元晅先前已经领着叔武见过了晋文公,于是叔武也在诸侯盟书的后面署名,代表卫侯。

诸侯一起跟随王子虎大声念出誓词,无非是效忠周天子之类的,诸侯就算是结束了。

虽然仪式上看晋文公会盟没有齐桓公那么风光,极尽奢侈之能事,但是晋文公得到了周襄王的亲自莅临指导,的确是对他能力和实力的极大肯定。

会盟结束之后,晋文公准备带着叔武前去觐见周襄王,请周襄王为叔武册封为卫侯。

叔武一听这话泪流满面,晋文公诧异不已,让你当卫侯你哭什么?

叔武悲恸的说道,“过去诸侯会盟的时候,郑国公子子华希望代替父亲成为郑侯,齐桓公断然拒绝。难道君侯今日希望叔武背叛自己的兄长吗?如果君侯可怜卫国的百姓,就请饶恕叔武兄长的罪过,给他改过自新的机会吧!叔武和兄长将永远感谢您的大恩大德!”

叔武的话深深打动了晋文公。

能够面对诸侯之位而不动心的人,还真是不多见。

晋文公自己曾经拒绝过秦国对自己的帮助,将晋侯之位拱手让出,虽然后来为此他付出了十九年流浪的代价,但是他从来不后悔。因为人生的污点是他最不能容忍的。

眼下,他看着叔武,好像看见了自己,看见了那个年轻的自己……

元晅也在旁边叩头哀求,直到晋文公答应了叔武的请求,这二人才起身告辞。

再说卫成公的眼线也时刻关注着践土会盟。他看到叔武在诸侯会盟的册子上署下了自己的名字,但是却没有听到他们和晋文公的对话。这眼线将自己所见禀告卫成公,卫成公勃然大怒道,“原来元晅果然和叔武沆瀣一气,自己想把持国政,背叛寡人,还派儿子来做眼线!”

元角刚想上前分辨,却被盛怒之中的卫成公挥剑斩下头颅!

第五十章   一时之利与千古信义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卫成公由于自己的刚愎自用,不能采纳合理建议,导致卫国被晋军打败,自己也出奔襄牛之地。所幸还有叔武这个弟弟一心想着他,为了他能够复国甘愿东西奔走。加上元晅这样的忠臣,本来卫国复国只是时间问题。

可是颛犬的挑拨离间给卫成公种下了怀疑的小苗,在叔武参加完践土之盟的时候,这棵怀疑之树终于肆无忌惮的在卫成公心里长了起来。

其实说到底卫成公都没有怀疑别人的资格。

卫国如此困境,都是卫成公一手造成的。而退位也是卫成公的不得已之举,既然如此,就算叔武准备代替卫成公,那也无可厚非。而且事到如今,卫成公没有资格责怪别人。

可是他就是这么自私的人,放弃那是做样子,你们还当真了?

怀疑也行,能不能有点脑子别人说什么都信吗?

可是卫成公就是这样心胸狭窄又头脑简单的人。

所以悲剧发生了,元角丧生于卫成公剑下。

元角从人慌忙逃离陈国,赶去给元晅报信。元晅万万没有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自己的儿子,年轻的元角,就这样被冤死了?

元晅老泪纵横,儿啊,是为父对不起你!知道主公多疑,还让你去做人质,这不是为父将你推到危险之地的吗?

司马瞒气愤填膺道,“主公看来已经怀疑您了,您何苦还留在这儿呢?不如归去,还自己一个清白!”

就是,反正你也信不过我,我还给你干个屁!儿子都死了,我还不辞职?

可是元晅果断否定了这个建议。元晅认为,儿子被害,这是私人恩怨,自己如果此时离去,谁来辅佐叔武守护卫国呢?卫国将会怎样?卫国的百姓将会怎样?元晅断不能因为私人恩怨导致国家动荡。

的确,此时晋文公经过城濮之战实力扩张迅速,就算晋文公不明着占领卫国,如果在卫国派驻军队,来个暗地里的占领,那卫成公也是白瞪眼,一点办法没有。

元晅当即上书晋文公,希望晋文公能够恢复卫成公的卫侯之位。这当然不止是为了让卫成公安心,更是为了避免卫国落入晋文公手中。

晋文公这次凯旋归来,受到晋国百姓热烈欢迎。晋国从晋献公开始经历了太多的动乱,到现在能够称雄诸侯之国,真令所有晋国百姓扬眉吐气。

晋文公上朝之后论功行赏,狐偃为第一功,先轸为第二功。

此言一出,群情哗然。

谁不知道城濮之战之所以能够这么顺利的成功多亏了先轸的谋划?为什么狐偃成了第一功了?他做了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业?

晋文公好像早就料到会引起一番议论,他默默看着文武百官激动的争论,等到大家都安静了下来,晋文公才简单解释道,“这次和楚军作战,先轸曾经对寡人说过,‘必战楚,勿失敌’。而狐偃也说了一句话,他说‘必避楚,勿失信’。胜利是一时的,但是信义流传千古。一时和千古,到底谁更重要?”

这几句话说完,所有的人都在沉思。

是,一时的胜利很重要,没有城濮之战的胜利,晋国将面临楚成王的压力,处境维艰。可是如果说话没有信义,以后晋国将如何立足?

这是一次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较量,更是一次物质对精神的决战。

毫无疑问,晋文公不是目光短浅的卫成公,他选择的是后者。

狐偃又启奏晋文公道,“先臣荀息,在奚齐和卓子事变中遇难,请主公为荀息主持公道。”

大家的目光又一次聚集到晋文公身上,荀息是有才华,没有荀息,晋献公不可能顺利拿下虞国和虢国。可是荀息忠心到了死心眼的程度,因为晋献公的托孤,为了保护奚齐和卓子,荀息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这还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是荀息保护的是晋文公的对立面,骊姬的儿子。

而骊姬是杀害世子申生的凶手,害晋文公出奔的实际操作者。

可是如果以晋文公的标准来看,荀息本人是忠臣。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