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亲临东周(遥望)-第1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没有权臣的宋国,将会更美好!

但是从人选上宋元公就失误了。

他非常信任的向胜,前脚进门,后脚就把宋元公要除掉华氏的消息转告给了向宁。

而向宁素来与华向、华定和华亥关系非浅,消息以最快的速度传到了华氏家族。

可以说宋元公非常成功的以最快速度激怒了华氏家族。

知道宋元公要将华氏连根拔起,华氏家族的当权者都非常愤怒,就凭你宋元公,历代宋君里最丑的一个,凭什么把我们华氏废了?你一个刚上任的新领导,还能比你爹厉害?你爹还没对我们说三道四呢!

岂能坐以待毙?

华氏经过密谋,决定先下手为强。

华亥忽然就有病了,而且病得非常严重。

宋国的大臣几乎都得到了这个消息,你说全国鼎鼎大名的华氏权臣有病,大家不都得去看望?不然岂不是显得我们大家没有礼貌?不然岂不是显得我们大家不想做官了?

这一天所有的大臣们越好去看望华亥,进入华亥府邸,却久久不见人引导接待。

不一会儿,却见病重的华亥自己走了出来。

没错,华亥本人没用拐杖,自己亲自健康的走了出来。

所有的人都惊呆了,不是说病了吗?这是怎么了?难道消息有误?

华亥满面怒容,一进入厅堂先指挥兵士将公子御戎和公子寅杀掉。

血溅当场,恐怖异常,群臣一下子乱了。

而向胜和向行被囚禁在了华府的仓库之中。

这是摆明了和宋元公对着干了,宋元公得到消息,居然不是想办法和华氏作战,而是驱车亲自前往华府要求释放向胜和向行。

要么宋元公是对自己的实力太有信心,要么就是有点缺心眼儿。

正好,华亥顺便就把宋元公也给劫持了,要求用世子和宋元公的亲信作人质,才能答应宋元公的请求。

宋元公不知道是灵机一动还是怎么的,居然援引周天子和郑庄公互相用世子作为人质的做法,提出既然你说要人质,那你也把你儿子交给寡人,这样我们互相交换人质吧!

别说,宋元公的这一提议居然得到了华氏的响应。或许是觉得已经撕破脸皮了,互相就别假惺惺的客气了,干脆互相交换人质。

说到底,华氏还准备在宋国发展下去。

于是这场诡异的人质交换居然得以顺利进行,华亥的儿子无慼、华定的儿子启、向宁的儿子向罗都被送去宋元公处作人质,而宋元公也将世子栾、公子辰和公子地到华亥府邸作人质。从人数和质量上看双方都非常公平。

但是一个国家的君侯和权臣互相派出儿子作人质不但荒唐之极,更是说明这个国家也已经走到了内乱的边缘。

最可笑的是,宋元公和夫人惦记世子栾,所以每天都去华亥府邸看望世子栾,而且都要等世子栾吃完饭才离开。

虽然华亥心里早就没有宋元公这个领导了,可是既然双方达成协议,表面上的礼仪还得做到。

天长日久的,华亥不胜其烦。

这都什么乱七八九糟的,我这是托儿所吗?天天来看,天天来看,烦都烦死了!

没多久华亥就觉得太麻烦了,总有一个你巨讨厌的人在你们家出入,而且还是领导,你还得伺候着,谁受的了啊?

华亥心想那不行就干脆将世子放了算了,省得麻烦!

看来这华亥的脑子也不是那么够用,都要求世子做人质了,这大臣当得多霸道啊!现在居然因为怕麻烦就要让世子回去?明显活腻歪了不是!

华亥脑子秀逗了,但是他的同事并没有。

向宁劝告华亥不可释放世子,明摆着是由于不信任才让世子作为人质的,您要是释放了世子,人家还不收拾我们吗?多少人的脑袋在这呢!

的确,什么时候都能怕麻烦,这时候可不是能怕麻烦的时候。

第二章     突然爆发的危机

双方较量,最怕一招走错。

华亥由于怕麻烦想放了世子,经过向宁的劝说又改变了主意。激烈的斗争最怕反复,充满希望的宋元公希望落空,转而恼羞成怒。

本来宋元公是准备和华亥稳定相处下去的,要说下决心,宋元公经过上次的事件,真的没有必胜的把握。但是华亥释放世子又变卦的消息,实在给了宋元公最大的刺激。

铤而走险,就是人被逼上绝境的时候。

反正是没路可走了,寡人跟你拼了!

宋元公召见大司马费遂,商议攻打华亥。

费遂一听吃了一惊,难道您就不顾及世子吗?世子还在人家当人质呢,您这是逼着绑匪撕票啊!

宋元公愤然道,死生有命,寡人不能再受辱下去了。

是的,死生有命。

做人质,那是让世子分分钟置身于险地之中。

为人父母,这何尝不是揪心的折磨呢?

争取一次机会,或者能救出儿子呢?

宋元公此刻的心情就和被绑架儿童的父母一样一样的。

费遂一看宋元公已下定决心了,即刻奉命整顿部队。而宋元公也命令将华亥送来的三个人质华无慼、华启、向罗全部斩首。

和华亥关系不错的华登迅速将宋元公发兵的消息传递给了华亥,华亥慌忙准备应对,不过还是兵败如山倒。

向宁准备杀掉世子,不过被华亥拒绝了。华亥的理由是,既然已经得罪了宋元公,岂能得罪世子?

这个反应就比较奇怪了,您都和宋元公互换人质了,而且也已经互相对阵,还想留好印象?

华亥释放了世子,率领党羽出奔陈国。

一国之内一旦发生党争,难免出现利用党争消除异己的人。因为只有斗争开始的时候,才会有各种力量对比和调整,以及发生变动的可能性。

这次宋国也不例外。

利用这个机会的人,是华费遂的儿子华多僚。

华多僚是华费遂的第二个儿子,他们家大儿子华豸区,二儿子华多僚,小儿子就是泄露消息给华亥的华登。

华多僚素来和大哥华豸区关系不和,正好宋国发生这次变故,华多僚就趁机向宋元公汇报,说我大哥其实是华亥留在宋国的眼线!您别看华亥是出奔陈国了,有我大哥这个眼线,将来他们肯定还得打回宋国!

这是得有多恨华豸区啊!

这可不是说华豸区向华亥通风报信,那只不过是泄露秘密,这是说华豸区里应外合要谋逆啊!

宋元公一听怎么回事?还留下眼线了?是大司马家的老大儿子吗?

宋元公马上派寺人宜僚将此事告诉华费遂,华费遂一听就断定,什么谋逆啊?这肯定是华多僚这小子背后捣鬼!

宋元公能将此事开诚布公的告诉华费遂,华费遂自然心中有数。不过他更加明白,君侯心中一旦有了怀疑谋逆的对象,这怀疑就如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和《不要和陌生人说话》里面的怀疑一样吧!

为了让宋元公安心,华费遂准备驱逐儿子华豸区,尽管他知道儿子是无辜的。

华豸区的家臣张匄得知消息,请求华豸区杀掉华多僚。

华豸区作为受害者有很多选择,报复自然是最正常的反应。不过作为华费遂的长子,他更多了几分责任感。他明白弟弟华登追随华亥出奔已经深深伤害了父亲的心,而如今二弟华多僚的一番诬告,更将父亲至于尴尬的境地。

多想点自己,那就选择报复。管别人干嘛?穿别人的鞋走自己的路让他们找去吧!

多想点父亲,那就选择隐忍。

华豸区选择了后者。

华豸区准备亲自前去向父亲辞行,毕竟此时一别,不知何时还能相见了!

多少次等待父亲下朝归来呢?

还是从儿时开始吧!

远远地,华豸区看到了父亲的车马,可是旁边跟随的张匄却按捺不住怒火,驾车的不就是华多僚那小子吗?

历史有太多偶然性组成,随行的张匄成为这件事情关键的转折点。

张匄看到华多僚二话不说,直接上前居然就这么将华多僚杀了!

凡事就怕开头,开头之后人就容易产生一种一不做二不休的心理。比如孙悟空是先去蟠桃会偷吃了一些,又想想反正御酒仙桃一样没少偷吃,干脆再偷吃点好的,于是直接上到兜率宫偷吃了太上老君的仙丹。其起因不过一个“馋”字。

而张匄劫杀华多僚之后,索性将宋国司马华费遂劫持到了陈国,和华亥一同准备谋逆。

宋元公和华亥的这一起纠纷本来随着华亥的出奔,世子被解救应该告一段落,但是由于宋元公处理事情的不谨慎,以及种种不可预料因素的影响,终于演变成无法为人控制的内乱。

宋元公眼看司马华费遂都被劫持到了陈国,再也不能干坐着了。

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反正不能和你同一片蓝天活着了!

宋元公派乐大心为将军,率领宋军攻打华亥。

华亥也不傻,就凭自己这点儿人,岂不是坐以待毙?

坐着等,那就待毙了。

不想待毙,赶紧想辙。

华亥派华登前往楚国借兵,当今天下,有实力还爱管闲事的,恐怕也就剩下楚国了。问题是楚国能趟这趟子浑水吗?

别说,转型为娱乐型的领导楚平王,还真就薳越率领楚军来救华亥。

是,从华元倡导楚国和晋国合议开始,华氏和楚国还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的。

楚国一旦出兵,这事儿就严重了。这场仗只能往大了整了。

听到这个消息最惊恐的,当然不止宋元公。

伍子胥先缓过神儿来了,他赶紧找到世子建,咱还是赶紧走吧!

是啊,您好不容易从被楚国压榨的情况下逃出来了,还等着楚国打进宋国?

伍子胥和世子建以最快的速度离开了宋国,一路向西,出奔到了郑国。

宋元公眼看着华亥搬了救兵,自然也不会傻到和楚国争锋。宋元公前去找晋国借兵,凡是有楚国撑腰的地方,必须有晋国极力反对。晋顷公发兵相助,晋军和楚军再度形成对峙之势。

而且晋顷公是率领诸侯前来帮助宋元公的。

这形势就尴尬了,其他诸侯根本不想和楚国作战,因为本来没人家什么事儿,没事儿谁想得罪楚国呢?脑子受热了?

于是这些诸侯就在私下狠作晋顷公的思想工作,何必非要兵戎相见呢?晋国和楚国之间的和平多么来之不易啊!

别说,这思想工作挺有成效。宋元公将包围华亥的军队撤了一个口子,等于是放华亥一条生路,华亥顺利出奔到了楚国。

伍子胥和世子建可谓倒霉到家,好不容易逃出楚国,没想到在宋国连领导都没见到。不过在郑国,他们受到了比较好的接待。因为此时郑国上卿公孙侨刚刚去世,作为郑国有名的贤臣,这令郑定公心痛不已。而此时郑国已经坚定地离开了楚国,和晋国走到了一起,所以郑定公想到未来也未免一阵心虚。

谁知道楚国什么时候会不会心血来潮攻打郑国呢?

公孙侨也去世了,郑国将往何处去?

就在这个时候,伍子胥来到了郑国。

郑定公大喜,难道上天听到了我们恳切的祈祷前来营救我们郑国?

郑定公用特别隆重的礼仪招待伍子胥和世子建,可是这二位每次见到郑定公没有不落泪的。

绝对不是感动的哭,而是悲叹自身身世可怜,希望郑定公出兵相助。

郑定公这下子尴尬了,就凭我们郑国,我们也没有和楚国抗衡的能力和资本啊!

时间久了,郑定公都有点害怕见到这二位了。

一见面就呜呜大哭,自己还帮不上什么忙。

其实郑定公还算是厚道人,没有利用伍子胥和世子建报仇心切去做什么事情,而是告诉他们,要想打败楚国,那你们还是去晋国吧!晋国比较有实力!

这是实话,世子建觉得这计策不错,于是留伍子胥在郑国,自己亲自前往晋国求救。

世子建亲自前来,令晋顷公觉得倍有面子。

假如世子建没被楚平王追杀,那他一样是晋国所不欢迎的人。但是现在楚平王对世子建下了追杀令,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世子建成为了晋国的朋友。

晋顷公召开六卿会议,正式商议讨伐楚国事宜。

看着挺隆重,真是挺大,世子建满心欢喜和感动回馆驿休息去了。

可是需知晋国六卿正是晋国如今权力斗争的核心。

这六位互相争斗不休,而晋顷公却没办法对他们进行强有力的领导,这就是晋国如今君弱臣强的问题所在。而且六卿当中,除了魏舒和韩不信素来就有贤名,其余四位赵鞅、士鞅、荀寅、荀跞,说句实话都不是什么好饼。特别是荀寅最为贪酷,据说已经达到了借助晋国国家威力要挟别国的地步。郑国在子产当政的时候,由于子产身正言高,荀寅不敢说什么。但是一旦游吉接替子产执掌郑国之后,荀寅就暴露出流氓面孔,私下派人前去郑国索要贿赂。游吉自然不肯,荀寅由此对郑国真心厌恶。

第三章    荀寅设计的不和平演变

贪官难斗,因为贪官为了一个“钱”字,是没有规则和标准的。

由于拒绝了荀寅所要贿赂的要求,郑国自此得罪了这一权臣加贪官。

荀寅一直在寻找机会,一个让郑国付出拒绝自己代价的机会。

正好世子建前来晋国求救,荀寅想了一条妙计献给晋顷公。荀寅的理论依据是,郑国始终在楚国和晋国直接摇摆不定,如今虽然服从晋国,保不齐哪天风向一变就跟着楚国跑了。所以对于郑国不可以全信。他提出的对策是,既然如今楚国的世子建在郑国,不如就帮助世子建偷袭郑国,然后将郑国交给世子建治理,再慢慢准备袭击楚国的事情。反正世子建也是和楚平王反目,被撵出来了。

这条计策貌似取巧,实则阴险至极,完全是为了报复郑国。试问郑国经过数百年的经营,难道是一个世子建做内应就能够被颠覆的吗?而且晋国作为诸侯盟主,尽管实力下降,但是行此不义之事,还有何面目领导诸侯?

可是晋顷公听了这计策居然觉得不错,还让荀寅将计划告诉了世子建,而世子建居然也欣然同意了。

世子建回到郑国,将秘密计划告诉伍子胥,遭到了伍子胥的强烈反对。人家信任我们,帮助我们,我们怎么能反而陷害他呢?当时秦国大将杞子和杨孙想要偷袭郑国,不是没成功反而没地方容身了吗?这缺德带冒烟的事儿可不能做,就算我们拒绝晋国,那晋国也不能怪罪我们,可是假如我们暗算郑国,违背信义道德,一定会招来祸患的!

的确,虽然有人作恶多端,你看他逍遥王法,只是没到逮捕时间罢了。

世子建却根本听不进去。

谁说作恶多端就没有好下场?我爹把我三个大爷都逼死了,还不是高高兴兴作楚王?如今是为了报仇雪恨,哪儿那么多讲究?

世子建在郑国暗中招兵买马,结交郑定公左右亲信,并且派人前往晋国和晋顷公约定起事时间及细节。

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何况世子建结交的人,多是为利益驱使。为利益驱使的人是最不可靠的,终于,有人在权衡利弊之后将世子建的险恶计划汇报给了郑定公。

郑定公很生气,自己还真是引狼入室了!

郑定公和游吉商议之后,决定请世子建吃饭。

必须吃一顿饭,世子建被要求只能一人前往赴宴。

这已经很明显了,可是世子建没有丝毫察觉,居然就这么去了。酒宴之上,郑定公忽然和颜悦色的问世子建,听说世子准备推翻寡人?寡人好像待世子不薄吧?

世子建面红耳赤,说不出话来。

郑定公命人牵出世子建在自己身边的几个心腹和世子建对质,到了对质的情况,基本就更无话可说了。

说什么?

说良心被狗吃了要推翻你?

郑定公命人将世子建在酒席上斩首,同时还将他埋伏在自己身边的二十多人一起杀死。

伍子胥在等世子建赴宴回来。

他明知道世子建大错特错,奈何却根本没办法说动世子建听从自己的建议。

人哪,怎么能为了自己连恩人都要害?

伍子胥思前想后,郑定公虽然仁慈,但是谁都不会对敌人心慈手软的。自己到底该怎么办?

忽然外面传来急促的脚步声,是世子建回来了!

进来的却是世子建的随从,这随从大汗淋漓的报告,可不好了,世子建被杀了!

被杀了?

被杀了!

伍子胥长叹一声,说啥了?多行不义必自毙!

自己这个逃跑出奔的命啊!

伍子胥带着世子建的儿子胜又是以最快的速度逃出了郑国。

这几年没干别的,就逃跑了!

可是去哪儿呢?

经过考虑,伍子胥准备投奔吴国。

因为他的目的不是求生,是为了报仇!

吴国虽小,但是却在和楚国的战斗中屡次获胜,令庞大的楚国无计可施,而吴国也秉承着骚扰到底的政策,从来没有和楚国和好的意向。

人生从来没有一帆风顺的时候,逃亡之路更是如此。

此去吴国,先要经过陈国,往东再走几日,便是昭关。

昭关位于两山之中,只有一条路是出口,出了昭关就是通往吴国的水路。

难就难在,昭关是楚国境内,伍子胥心知楚平王必定在此设立重兵,这昭关不是好出的!

不出又不行,不通过昭关,就到不了吴国!

伍子胥在距离昭关六十里地的密林中停了下来。在密林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