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亲临东周(遥望)-第1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祈奚说那就推荐解狐吧。

晋悼公可奇了个怪了,解狐,那不是你的仇人吗?

祈奚淡淡说道,“主公问我的继任者,可没问谁是我的仇人。”

晋悼公身为佩服,于是召见解狐。谁知道还没见到,解狐就患病去世了。

晋悼公一看还得问祈奚,解狐都病故了,那接下来谁能继任呢?

祈奚说,那就得是午了。

晋悼公又奇怪了,午不是你的儿子吗?

祈奚说,“主公问谁能继任,没问谁是我儿子。”

看来祈奚果然是举贤不避亲,心里只有国家,真正的职业精神。晋悼公非常欣赏祈奚,说中军尉副羊舌职也去世了,您看谁能继任?

祈奚说羊舌职的儿子赤和茫Ф己苡胁呕瞧渲腥魏我桓龆寄苁と握飧鲋拔瘛�

晋悼公于是任命祈午为中军尉,任命羊舌赤为中军尉副。

第五十二章   战和一念间

晋悼公本着务必分出个胜负的原则,派巫臣之子巫狐庸前往吴国,说服吴王寿梦进攻楚国。

吴王寿梦一看,这不是我们吴国的朋友来了吗?没说的,必须答应,必须的必!

当然吴王寿梦能够痛快答应晋国,也有自己的想法。作为后起之秀的国家,楚国带给吴国的绝对是威压。人家都进军中原了,虽然说没什么大进展吧,但是人家实力是不是到那儿了?

所以吴国如果不想着进取,早晚得被楚国吞并。

幸好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一个晋国。

谁能想到晋国鼎力相助,让吴国很快进入了发展的道路。

为了生存,吴国必须和楚国较真,因为吴国不甘心做楚国的附庸国。那多了晋国这个强大的后盾,吴王寿梦何乐而不为呢?

吴王寿梦派世子诸樊为大将,在江口练兵。

消息很快传到了楚共王耳朵里。

吴国,一直都是楚国心腹之患,楚共王就是睡着了也得半眯着盯着吴国。

令尹婴齐认为千万不能小看吴国的动向,吴国虽然之前都是小打小闹,但是也把楚国几个附庸国收入囊中。这次如果让吴国轻易到了楚国境内,那有了一次就会有下一次,所以要把吴王寿梦的梦想扼杀在摇篮里!

楚共王认为婴齐这次说的很对,我大楚的实力,如果等着人家打上门来,还有什么面子?我不欺负别人好不错了,还等着别人欺负我?

楚共王派公子婴齐发水军二万讨伐吴国。

楚军在中原诸侯中以战斗凶狠著称,但是其实楚军最擅长的还是水战。

很顺利的,楚军就攻克了鸠兹。公子婴齐准备命令水军顺着长江直下,攻打吴国。

这时候水军将领邓廖提出了不同意见,楚军虽然实力雄厚,但是到了水上难免增加许多变数。假如全军都通过水路,恐怕不妥。他请求自领一军,从陆上进兵,这样可以互相照应。到时候请公子婴齐就屯兵于郝山矶,看情况而定。

公子婴齐觉得邓廖说的很对,于是选组甲三百人,披练袍者三千人,都是力大无穷的勇士,登船起航。

楚军顺利攻克鸠兹的消息传入吴军,世子诸樊明白,楚军一定会顺流东下,自己应该立刻准备了。于是诸樊派公子夷昧率领水军战船几十艘在东西梁山诱敌,派公子余祭伏兵于采石港。

邓廖在行军途中望见东西梁山一带战船颇多,邓廖此时也忘记了小心行事,立马上前征战。

公子夷昧却打个照面转身就跑。

一般情况,敌人见面就跑,要不是实力悬殊太大,要不就是有猫腻,肯定是有伏兵等着!

不过邓廖觉得,这是吴军软弱的表现。既然如此,那我们追!

刚一过采石港,忽然听得一声号炮,无数的吴军蜂拥而来。

伏兵最大的好处除了真正的战斗,更重要的是心理威慑。

怎么样,你们被我们算好了,埋伏上了,还想跑?

在吴军到来之前,先到的是数不清的箭。

下雨了吗?

楚军头晕目眩。

除了我们楚军,还有人更擅长射箭吗?

来不及思考更多,邓廖已经身先士卒,脸上被射中了三箭。

打人不打脸,不知道吗?

邓廖到底强悍,拔下三支射在脸上的箭,顾不得鲜血横流,依旧冲锋在前。

可惜战争不是力大勇猛者胜。

夷昧率领更大的战舰而至,吴军用大枪乱捣,楚军战船逐渐沉底。

邓廖不屈战死,逃出来的楚军不过十分之一。

楚军几乎全军覆没?

公子婴齐不敢相信这个结果。

但是他相信自己害怕了。

不过诸樊并没有放过他,趁机回师进军,楚军大败,吴国夺回了鸠兹。

公子婴齐开创了楚军前所未有的惨败,而且是败给了吴国这样的无名小国,败给了诸樊这样的无名小辈。

公子侧之死,是阵前贪杯,贻误战机。但是公子侧能力出众,这个在楚国是公认的。

可是自己呢?

自己会是楚国最惨败的令尹吗?

公子婴齐恼羞成怒,还没回到郢都便去世了。

楚共王一看公子婴齐去世了,也不能没有令尹啊,于是任命公子壬夫继任。

公子壬夫最大的特点,是“贪”。一上任,他就借着楚国的威力向其他附庸国索要贿赂。估计他要的还不是小数字,陈成公就由于负担不起,居然向晋悼公请成。

晋悼公在鸡泽举行诸侯聚会,特别是吴王寿梦也参加了这次聚会,一时之间,晋国风头无二。

楚共王知道了这事儿都要气疯了,你可真行啊你,所要贿赂连一国诸侯都给逼走了?

楚共王杀掉了贪官公子壬夫,任命壬夫的弟弟公子贞继任为令尹。

这还不算完,楚共王觉得陈成公也太不够意思了,就说是公子壬夫不对,你对我们楚国的忠心就到这儿吗?你看人家郑成公!

楚共王发兵攻打陈国,这时候陈共公已经去世了世子弱即位,是为陈哀公。陈哀公刚上任就碰上这么倒霉的事情,当然觉得没办法处理,那就求饶吧!陈国继续服从楚国领导,楚共王满意了。

不过晋悼公听到这个消息震怒不已,你们陈国一会儿当我们晋国小弟,一会儿当他们楚国小弟,你们玩儿我们呢?

晋悼公准备出兵讨伐陈国,正好这时候无终国君嘉父忽然派使者大夫孟乐前来新绛,说是自从齐桓公当了我们领导以后,山戎可是服帖了!不过现在齐桓公去世多年,山戎又开始不安分了,到处惹是生非,挑起事端。我们听说您现在是中原霸主,那我们情愿请您做我们的领导,听从您的命令,只要您能够解救我们于水火之中。

那啥来一趟没啥好带给你的,送给您一百张虎豹皮,纯天然无污染,可好了呢!

晋悼公一听这话,齐桓公讨伐山戎,那可是壮举。看来那块现在没人管,这样,我们晋国非常有实力,这事儿我们管了!

晋悼公召集主将商议此事,很多将领都表示同意,他们这些戎人和狄人就是和我们中原人不对付,不打他不行。这样,我们就主持正义一回吧!

不过司马魏绛表示反对,根据魏绛的分析,晋国的确现在比楚国略胜一筹,但是楚共王的雄心也不可低估。一旦晋国出兵山戎,那楚国肯定趁机攻打晋国,如果那时候诸侯背叛我们晋国,那可真是得不偿失了!

这一席话让晋悼公冷静下来,的确,按照前几次交锋的情况,假如晋国讨伐山戎,楚共王一定会借机生事。而山戎,恐怕也不是那么好对付的。到时候真闹得中原诸侯依附楚国,那可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了!

晋悼公问魏绛,既然如此,那假如我们和山戎议和怎么样?

魏绛松了一口气,这小领导脾气火爆,不过还是能分清楚好赖的。魏绛分析如果和山戎议和有五大好处:第一,山戎和晋国土地接壤,而且他们土地广大。但是山戎不在乎土地,他们喜欢的是货物。假如我们晋国能够和山戎展开贸易换土地,那么我们晋国的土地可以扩张很多。第二,如果我们和山戎议和,边境上的民众就可以放心发展生产;第三,晋国能够凭借德行让山戎臣服,而不是单纯依靠武力,必将产生良好的国内以及国际影响;第四,山戎如此彪悍的民族都能臣服晋国,那时候诸侯各国谁还能对晋国有二心?这种威慑力也是巨大的;第五,我们没有了山戎这个后顾之忧,就可以全力以赴对付楚国了。

这五条意见说完,晋悼公心花怒放!

的确,楚国才是晋国称霸的大敌,自己怎么就被一时之言迷惑了呢?

晋国不能和山戎开战,不是打不过,是不能打!

魏绛果然是综合性人才,真是油菜花啊!

晋悼公当即命令魏绛为使者,同孟乐一同先到无终国,和国王嘉父商谈。经过国王嘉父的努力号召,山戎各国一同到无终国歃血为盟,声明服从晋国的领导,不背叛不欺骗不打仗,如果有违背的,人神共怒!

各国无不欢喜,毕竟和平是宝贵的,谁愿意天天刀口上混日子呢?

各国在结盟之后都送重礼给魏绛,不过魏绛坚决推辞,什么礼物都不接受。

魏绛回国之后,将结盟的详细情况禀告晋悼公,晋悼公开心不已。

此时楚国新令尹公子贞已经攻下了陈国,又移兵讨伐郑国。

不过虎牢关有重兵把守,公子贞只能不走汜水,通过许国往颖水奔来。

郑僖公又害怕了!

天啊!一个晋国,一个楚国,都这么不依不饶的,岂不是吓死寡人!

郑僖公召集六卿紧急议事。

话说郑国六卿中,公子騑、公子发和公子嘉都是郑穆公的儿子,论辈分是郑僖公的叔爷;而公子辄、公子虿、公子舍,都是郑僖公的叔叔辈。

看起来和睦的一家子,不过郑僖公自从即位之后,认为从职务上来说,自己是最高的,所以从来没把这些叔爷和叔叔放在眼里,历来都是从鼻子眼儿里看人。

这就是不和谐的根本。

第五十三章    新的战略:以逸待劳

由于没有坚定执行父亲的嘱咐,坚定地跟着楚国走,郑僖公再次面临楚国兵临城下的危难时刻。

在六卿会议上,郑僖公表明了自己的态度,那就是既然已经投降了晋国,反正凭郑国也没办法和楚国抗衡,干脆咱们就坐等晋国援助!

话音未落,六卿之一,也是郑僖公的叔爷公子騑强烈反对,我们郑国现在的问题不是看和谁感情好,更不是看谁和我们哥们儿义气,关键是谁是强者?我们也不能死等着晋国了,干脆这样,咱们就坐山观虎斗,晋国和楚国,他们俩谁能力强,咱们就跟着谁混!

其实公子騑的话虽然难听,但是也是实情。本来现在就不是谈感情的时候,如果在摇摆不定,吃亏的还是郑国。

不过郑僖公严重不同意公子騑的建议。

什么话?等着看谁强?

问题是人家楚国没和晋国较劲,人家就打你们郑国,你还等人家分出胜负?恐怕等不到那时候郑国已经亡国了!

郑僖公决定实行自己的计划,派使者前往晋国求助。

诸位爱卿,谁能代表我们郑国前往新绛求救呢?

地下鸦雀无声。

冷场了。

是,公子騑在朝中很有实力,而郑僖公不过是刚上任的一个新领导,谁有胆子得罪实力派去讨好一个新领导呢?

郑僖公这个气啊,好啊你们,吃着我们郑国的俸禄,不为国家办事!

郑僖公一生气,就出了狠招,他居然亲自前往新绛。

单从这一点来看,郑僖公就不是一个成熟的领导,郑国的事情,他摆不平。

君侯是一国最高领导,不有特殊外交事件很少前往他国。郑僖公亲自前往晋国求救,外人一看难免得出以下推论:郑国真的面临灭顶之灾,或者是郑国内部混乱到了极点,这样的事情居然还要劳动一国最高领导,难道你们郑国没人了?

果然,就在郑僖公前往晋国的途中,公子騑也出招了,他派刺客将郑僖公刺死在途中。

公子騑立郑僖公的弟弟嘉为君,是为郑简公。

接下来的事情就顺理成章,公子騑将郑国和晋国结盟的事情都推到郑僖公身上,并且向楚国请成,楚国的公子贞接受了郑国的请求撤兵。

一切按照公子騑的意思在进行。

不过晋国的反应就不那么美好了。

晋悼公得知郑国又一次叛变的消息无比郁闷,瞄了个咪的,你们郑国有完没完?合着你们是谁打你们你们就投降谁啊!反应够灵敏的!楚国也不是个好东西,有本事冲晋国来!就知道拿郑国说事儿,还有完没完?

不过晋悼公内心还是非常明白的,现在陈国和郑国又倒戈楚国,看来晋国必须作出反应了!

荀罃为晋悼公详细分析了情况,目前来看,虽然陈国和郑国都回到楚国那边,但是轻重缓急截然不同。陈国地理位置偏僻,而且国力微弱,不过郑国处于中原交通枢纽位置,历来是称霸争夺的重要国家。假如楚国让郑国死心塌地的跟随着他,那对于楚共王的称霸中原是非常重要的助力。所以,陈国可以暂时不管,但是郑国这次,我们绝对不能轻易放弃,非得打得他投降我们不可。

韩厥也对此表示支持,同时韩厥看到了新一代将领的成长,提出告老还乡。晋悼公当然不许,但是韩厥坚持自己已经年老力衰,应该把机会让给年轻人。

这也是一种高风亮节,将舞台让给后来人的风度不是每个人都有的。于是晋军新一任中军元帅产生了,那就是荀罃。

荀罃出兵虎牢关,非常顺利,郑国请成了,晋军撤退。

可是晋军刚一撤退,楚共王亲自率兵讨伐郑国,同样得到了郑国的请成。

这一下晋悼公勃然大怒,现在已经不是和楚国的争夺了,而是郑国的行为完全是对我们的羞辱!

晋悼公在全军展开知识竞赛,我们用什么办法能够让郑国不在三心二意?

还是荀罃提出了见解,郑国之所以朝令夕改,那主要是因为有楚国在和我们较劲。所以根据主要矛盾的观点分析,要解决郑国摇摆不定的立场问题,关键在于解决楚国和我们的争霸问题。

晋悼公问那有什么好办法?这可是老大难问题了。

荀罃的答案只有四个字:以逸待劳。

他认为如果频繁受楚国牵制出兵,无论是本国还是援助的外国都会为此疲于奔命,时间长了一定会对晋国心生懈怠。那不如将晋国本国兵力分为三组,听从晋国命令的诸侯国也分为几组,配合分组作战。这样楚国撤退,我们就出兵;楚国出兵,我们就撤退。那时候骚扰的是楚国,消耗的也是楚国,而我们晋国则可以迅速扩张自己的实力。

天才就是天才,这不就是春秋时期的运动战吗?当年对抗日本鬼子,我们的战术中就有著名的运动战,原来源头在这儿啊!

晋悼公一听这个计策不错,这样,荀罃哪,这次战术推进就由你具体负责了!

荀罃奉命对晋军部队进行了分组操练,第一组上军元帅荀偃,副帅韩起,配合国家鲁国、曹国和邾国;第二组,下军元帅荀黡,副帅士魴,配合国家齐国、滕国、薛国;第三组,新军元帅赵武,副帅魏相,配合国家宋国、卫国和喙�

三组军队按照顺序依次出兵,不过出兵的原则是,不许和楚国军队交战,只要出兵顺利返回就是胜利。

这是战略安排,同时也是荀罃智慧所在,既然分组作战,就是要靠一个“拖”字,让楚军劳动往返,疲于奔命,消耗敌人的作战能力。至于不许和楚军交战的考虑,主要是为了保全自己的实力,已经选择了以逸待劳了,何必非要拼个你死我活?而且兵力分为三分,难免实力有所折扣,真要和楚军硬碰硬,那只能是晋军危险。

所以打仗主要靠的是智慧,真正有智慧的指挥员,单凭比赛跑步,也能让对方苦不堪言。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理解这么高超的运动战精髓所在。

比如晋悼公的同母弟弟公子杨干,就非常不满意。公子杨干今年十九岁,投身国防事业以来,一直想有所作为,好容易得到了和楚军照面的机会,却被告知主要看谁跑得快,根本不是真打,公子杨干非常郁闷。

怎么好容易轮到我上战场了,就从肉搏战转为跑步比赛了?

我怎么这么背啊!

公子杨干为了能够真刀真枪的和楚军作战,天天找荀罃请战,各种表决心。

荀罃也很为难,您这份决心是好的,可是我们现在总体作战方针变化了,您说您非要冲锋陷阵,情况也不允许啊!

公子杨干根本听不进去荀罃的话,坚决请求上战场和楚军决一死战,谁要是先跑了,谁不是好汉!

荀罃一看这位年轻气盛,也听不进去劝,这么想上战场吗?那也行,那给您安排到荀大夫的新军作接应部队吧!

按理说元帅都特意安排了,也应该满意了。可是杨干不行,元帅,元帅有什么得意的?我哥还是晋侯呢!那新军轮到第三拨才能出征,我等不了!

公子杨干自说自话,居然将本部兵马列于第一组部队副帅范匄的后面,怎么,你不让我打仗?不好使!我这小爆脾气,我还非得第一个上战场不可!

他就这么蹭着去打仗了。

当然能这么明目张胆和元帅对着干,杨干还是以晋悼公的弟弟自居,你能把我怎么办?

还别说,除了韩厥,晋国还真不缺坚持原则的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