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强悍神农(旺家)-第2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冯大人不在衙门里,听说在城北出了点问题,衙役们正敢过去给他解围呢。”
刘宇也好奇,虽然说大汉对地方官权力限制的很厉害,可是要知道知府依然是四品的官员,在官本位的社会里,那权力不是一般的大,难道一个知府让人家给围殴了,还要衙役过去帮忙解围。
“噢,这个,咱们跟着去看看吧,你给那个李班头说说。”
李班头自然是乐意,他们在前面一路小跑,后面马队不紧不慢的跟着。
说来也算冯通点背,真定府北面有一条河流,叫做滹沱河,河水很宽,二十几米的水面,偏偏北上需要一座大桥。二十几年前,还是韩信做大齐帝国皇帝的时候,滹沱河大桥坏掉了,修这么一座石拱桥耗资不小。当时帝国连年征战,衙门根本没钱修这个桥,可是没有了桥出城去北面非常的不方面,来往的商贾都要绕行几十里地,或者通过小船摆渡。这时候河岸边有一个富户,大石桥村的石家。石家就找到知府大人,表示愿意修这个桥,而且修一座又坚固又好的大桥。但是人家也有要求,就是这座桥以后就归石家管理了,要收费,行人免费。衙门的公人、军队的车马都免费。但是来往的商贾运货车辆,马帮的马匹要收费。马拉大车每次五个铜币,拖货的马匹一个铜币。当时知府大人为了修好桥就答应了,也立下了文书,石家收费只能是把修桥的钱赚回来,最长不能超过二十年,可是今年已经都已经二十三年了。
冯通前几天北边查看农田,发现桥两边等的都是人,严重拥堵了交通,最重要的是这小小的过桥费严重影响了真定府的形象啊。
冯通来过大石桥村三次找石家商议,都没有成功。今天是第四次过来,带着二十名衙役和三十名壮丁,要把过去收费站给拆了。
桥两边的交通已经拥堵,北面是上百辆的马车,看到过桥无望已经找大车店休息了,南边的人看到根本过去不就回城了。桥北面,知府冯通正和一个白胡子老头子在理论,老头身后事三个强壮的大汉,再后面是上百名拿着铁锹农具的百姓。
知府这边比较惨,除了二十个衙役紧紧的站在知府大人身后,准备拆除收费站的民壮不知道跑哪里去了。
刘宇等人远远的就看到他们正在对持呢,让人停住队伍。
“金兴霸,你带人在这里等着。走,赵将军,咱们过去看看。”
“这过去是不是很危险啊,我们还是跟过去吧。”金兴霸说。
刘宇没同意,只带了小猴洋子还有赵冲外加两个便装护卫过去了,这么去也是有讲究的,如果那里没有冲突,带领队伍过来无所谓的事情,可是有冲突,你就带军队过来了,这算什么事情,不用说大汉,就算是以前的朝代都规定了军队只能使对付外敌的,只要不是公开造反绝对不可以派军队参与这件事情。
刘宇等人过来的时候,双方对持的正激励呢。那个白胡子老头看样子有七十多岁了吧,站在桥边,下面就是滚滚的河水。
“冯大人,话再说多了没意思,今天你要是敢拆就给我准备好棺材,我老头子立刻从这里跳下去。”这老头说着已经站到了桥边上。
他身后的儿子和乡亲也不拦着,三个儿子还骂骂咧咧。
“姓冯的,我爹要是跳下去了,我一定把尸体抬到衙门里去,大家都看看啊,这是当年前任衙门签署的契约,这明明写着这桥归我们家管理。”
冯通也急眼了,他堂堂一个四品知府,一个过桥收费站拆了四次了好话坏话说尽了,就是听不进去。
第482章 收费站事件
石家老爷子要跳河,他的三个儿子也不拦着,但是冯通丝毫不惧。
“这桥是你们家建的没错,契约上还写着,收费二十年,或者把你家花到建桥上面的钱赚回来为止。可是今年到今年为止这座桥已经收费二十三年了,你说这个收费站该不该拆了。”冯通嗓门也大,旁边看热闹的群众纷纷表示赞同,过桥收费,虽然价格不贵,但是让人添堵吗,从古到今只有强盗这么干。
石家老爷子伶牙俐齿:“你不要光看着收费二十三年了,下面还有一条呢,要收回当时投资的成本。当年我家为了建这么一座大石桥那可是请的天下的能工巧匠,雇佣工人,石料开采,为此还死了几个人,一辆马拉大车不过收费不过五个铜币,可是大部分人都是乡里乡亲的,给个三两个铜币都让过去了,一天能多少车马拉大车,不过一百多辆,一条到晚都收不了五百个铜币。”
冯知府说:“五百个铜币还少啊,一天品均五百,一年多少钱啊。当年你家投入了多少钱,怎么可能还收不回来。”
石家大儿子说:“你当收的钱都归我们啊,地保捕快哪个不分一杯羹,还有啊,你当所有的人都愿意老老实实的交钱啊,没看到桥头上养着几十条大汉吗?一天五百个铜币,落到我们家的也就是百十个。”
“这个。”冯通也没辙,捕快地保都是些地头蛇类的人物,不管是酒楼青楼凡是来钱的地方他们总要插上一杠子,大汉成立以来,部分垃圾烂人捕快被清理出去,杀的杀,砍的砍,撤职的撤职。“那是以前的事情了,大汉成立以来哪个捕快敢随便伸手,不要脑袋了吗,监管那么严格,谁敢朝你伸手。”
石老爷子伶牙俐齿的说:“大汉成立才多久,不过半年的时间,以前收的钱没落下几个,现在我们要从新收费,我们再收二十年就一定不收了。”
冯通心道终于露出真实目的了吧,笑道:“就算你们二十三年来的收费不足以弥补你们修桥的花费,但是征收过桥费按照咱们大汉新规是不准许的。这座桥最多花费也就是一千金币,你们收费这么多年了,怎么也能收回七八成了,府衙就做一个让步,补偿给你五百金币,这桥就是永远和你们石家没关系了,如何?”
“做梦,”没等石老爷子发话呢,石家的二儿子说,“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啊。二十五年前可是知府大人亲自上门恳请我们家才勉强接了这活,历时两年才修成了这座大桥,那艰辛跟愚公移山差不多,五百个金币就给打发了?给要饭的呢。”
“那这么说就没得谈了。”知府冯大人看到从衙门请来的帮手到了,“那就一分钱不补偿了,来人啊,给我拆了。”
“是。”众衙役齐声喝道。在当时的那种环境下,衙役的优越性还是还是很强大的,早就看不惯石家了。几十名衙役拿着水火棍就要往前冲。
俗话说,民心如铁非是铁,官法如炉真如炉。一旦官府来真的了,石家请来的那些帮手都不敢上前了,按照前朝,也就是大齐国的规定,殴打、杀害衙役那可是重罪,轻者杀头,重了要灭族。只留下石老爷子,他三个儿子,还有五六十名石家村的大汉,他们平时都是靠着大桥收费过生活,现在自然是不肯让拆除的。
“别过来,别过来,再我过来我就跳了。”石老爷子大声怒吼着。
后面看的赵冲心情老激动了,心说冯通啊冯通,你早不有事,晚不有事,偏偏今天有事。这要是那老头跳河淹死了,不是你的错也是你的错。收费站是该拆,可是你不能逼死了人啊。
冯通当然不知道赵冲在想什么,他甚至都没有注意到后面多了几个人,更何况刘宇赵冲等人在人群里藏着看热闹呢。
冯通朝石老爷子深深鞠躬,“石老爷子您走好啊,我在这里送您了。您老走了,我们就可以更好更快的把收费站给拆除了。作为奖励,府衙将给送您一口上好的棺材。”
没人真的想死,石老爷子也不例外,都是七十多的人了,他自然不想跳水淹死。
“你可要想清楚,如果我跳河死了,被那些督察知道了,你这个知府恐怕是做到头了。”石老爷子广播没少听,什么事情都清楚,“你这是逼死百姓。”
“不用多说了,本官已经做好回家种红薯的准备了,陛下说了当官不为民做主,就要回家种红薯。”冯通振振有词。
石老爷的子的儿子们看到这个知府大人根本就不害怕自己的爹跳楼,赶忙给爹使眼色。石老头会意,转身过来了,“你让我跳我就跳,我还不跳了,我看你们能那我怎么着,反正咱有合约。要么补偿两千个金币,要么让我们再收二十年的过桥费。”
“不可能。”
石家父子立刻就大喊开了,说知府大人,衙门欺负老百姓云云,没多久百姓越聚集越多,居然达到了七八千人之多。
人群中刘宇不住的摇头,暗道这个冯通不过如此啊。不过就在此时,情况发生了变化。冯通拿出了一个铁质喇叭,大声的喊道:“乡亲们,现在的日子慢慢的富裕了,原来咱们的土地一年只种一季的小麦,现在还收了小麦还能加种一次玉米。粮食多了,日子好了,买马匹还能分期付款,你们说大家会买马车吗?一辆上好的环宇大车行生产的马车才两个金币,一车能拉两千多斤,能用几十年。”
百姓们经此提醒,纷纷说道:“会买,咱们这里是平原,用马车自然比用马匹载重的多。”
“买了马车好啊,可是让你们每次过这个桥一次要交五个铜币,不要几十个大汉就围上来了你们愿意吗?”冯通说。
“不愿意,不愿意。”百姓们纷纷附和。原本百姓对这个收费站根本不关心,为什么,因为他们没马车,有马车的都是有钱人,可是现在自己也将成为有车族,立场自然不同了。
第483章 冯通的见识
群情激愤,原本对是收费站漠不关心的百姓忽然间发现马车离自己如此之近,冀州连年征战,豪强大户很少,人口也不多,一共不过二百多万,农民每人二十亩的口粮田还是足够的。这里又是平原,自古都有养马的习惯,所以钱粮多了些之后就会买马车,有了马车不仅仅可以载人赶集,还能运输自己的粮食柴草,可谓是一车多能。
“你们可真是太黑了,花钱修桥把钱赚回来就行了呗,还想再收二十年,就不想想为儿孙积德吗?”一个百姓说。
另外一个拄着拐棍的老者对石老爷子说道:“修桥补路是好事,大家都感激你的恩情。这大石桥真叫一个棒,这质量没得说。”
石老爷子非常的激动,不住的点头,谁知道这老者忽然话锋一转又说道:“冯知府在咱们真定为官三年多了,那是颇有清名,亲自上门找你谈,又答应給五百个金币的补贴,你就把这收费站拆了吧。你石家良田数千亩,也不差收过桥费这点小钱。”
石老爷子气的转过头去不再理他了,这老者只看到一匹驼货的马两个铜币,一辆车五个铜币,就以为是小钱,他没想到的是,一天下来随便也有上百匹的马,上百辆的车过去,一天就是一个金币上下,如果赶到好时候,一天过几个大车队,那钱币哗哗的来,一年下来收来的过路费比地租要多很多。更何况现在大汉合并了大齐国,商业兴旺发达,来往的车马日渐多了起来,如果一天能达到上千辆马车的时候,一天就有五个金币,如此多的钱简直就是一台印钞机,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一点石家父子才商量了对策,决定延长收费二十年的。
冯通看百姓都谴责石家,目的已经达到了,笑道:“看到了吗,拆除收费站是众望所归,你们还有何话讲?”
谁知道石家父子看到自己招来的百姓到现在反而反对自己,立刻就恼了,几十人拿着武器护住收费站:“我看你们谁敢过来,谁过来我就宰了谁。”改行完起了硬的。
冯通无奈,冷笑:“你们行,今天暂时先不拆除了,不过我回去立刻报到法院那里,让他们来审判你们。”因为制度改革,他这个知府也不能擅自调动捕快来强行拆除,只能让法院经过公开审判,然后才能让捕快强制拆除这个收费站。虽然程序上有些繁琐,但是只有这样才不容易出问题。
冯通带领衙役返回,石家父子取的了胜利也没什么欢呼,他们知道知府可不是个省油灯。百姓们看没有热闹看了纷纷撤走。
“唉呦,这不是赵将军吗?啥时候来的。”冯通看到赵冲立刻打招呼。
“到了有一会了,看知府大人在忙没敢打扰。”
冯通再看赵冲的时候,冷汗下来了,混迹官场十多年的他一眼就看出来了赵冲只是做陪的,旁边的那个人才是正主。大齐国合并到大汉国的时候,作为地方上的知府,他自然也去了青州城,见到皇帝刘宇。虽然刘宇对冯通没怎么有印象,但是冯通对刘宇那可是记住了。
“陛,陛下,您怎么来了。”冯通太吃惊了。
“冀州连年征战,民生凋敝,我来看看,该如何发展冀州,你不必吃惊。”刘宇不喜欢拽文,直接说道。
冯通撩衣服就要跪到,还好刘宇眼快,把他給搀扶住了。
“冯爱卿不必如此,走,咱们边走边聊。”
刘宇和冯通这一聊不打紧,竟然发现这冯通居然见识非凡,这见识并非在发展经济上,而是对环境的重视上面。
首先是河道防洪的治理,他主张在河道两旁广泛栽种树木,以杨柳为主,用树木固定住河滩河堤。在河道两旁形成以树木为住的保护拦,即使有山洪也不至于损失太厉害。在不适合耕种的荒地上主张栽种水梨、板栗、大枣等等冀州一带常见的果树。而且冯通已经在赵县一带栽种了上万棵的水梨,都是作为防风用,保护农田的。其实后来这些水梨的收入比种田还要多,但是粮食是重点作物,始终要放到第一位的。更主张把在农村房前屋后广泛栽种果树,能增加收入不说,还能美化环境。
虽然这些基础知识对现代人来说一两年级的孩子都知道,但是当时,并没有出现土壤沙化,沙尘暴等等恶劣情况,能有如此见识很是不错了。
冯通看刘宇对这个很感兴趣,接着说:“真定附近的滹沱河,经常发大水,两岸各有数百米的荒滩,半沙半土的,也无人耕种。河道有几十里长,我打算栽种杨树,采用一种新模式,密集种植,每几年就能砍伐一次,既能保护了河道还能让百姓增加收入。”
“只是几十里河道,恐怕不下百万棵树木吧,栽种成本也不小吧。”刘宇问。
“这个是自然,如果衙门栽种,以后的收益自然也归衙门。但是官府怎么可以跟百姓争利呢,要知道附近凡事树林茂密的山林都保护了起来,不让百姓随意打柴了。河道荒滩可以按照户口分给每一个人,树木栽种自然也有百姓自己承担,只是如何砍伐这个需要衙门统一安排,毕竟随意砍伐就起不到保护河道的作用了,必须分批砍伐才行。”
刘宇不住的点头:“北方降水量明显低于南方,树木森林更是没有南方多,但是人口密集,百姓烧柴火做饭取暖每年用掉的木材惊人,我看有必要在把这个经验在北方各州进行推广。”
“这个没问题,有现成的资料,我拿给陛下。”
马匹走的很慢,但是还是到了衙门了,冯通可没敢张扬说皇帝来了,只是告诉衙役说来了位重要客人,加强了府衙门的戒备。
到了衙门,就该谈正事了。拆个收费站这样的事情刘宇不可能去过问的,可是遇见了还是要问问。经过仔细了解,弄明白了,石家是看车马流量日渐多了,想延长收费年限而已。原本这桥的修建成本估计也就是七八百金币,已经收费二十三年了,补偿五百金币拆除收费站他们都不同意,张口就是两千金币的天价。
第484章 发展北方
刘宇只是了解了一事情的经过,并没有问具体的冯通打算如何处理,一个四品大元,堂堂一个知府如果这点事情都处理不好的话真该回家卖红薯了
刘宇第二天就起身南下去邯郸府一带转悠了,冀州南部大部分都是平原地区,沃野千里,是重要的小麦基地,但是由于品种多年未经选择,水利灌区年久失修,肥料不足,本该是粮食产量的重地反而粮食产量不足。
骄阳似火,马队冒着烈日赶了几十里的路,眼看就要到中午了,附近也没有大的镇店,有的只是小村子。领头的金兴霸从装甲车的天窗里探出了头,看看士兵们额头上面都是汉水,木然现前方不远处有一大片树林,树林边有河水,有菜地,正好去树林里休息。
“大家去树林里休息。”随着金兴霸的命令,几个精悍的骑兵先行过去,在树林转悠了一圈之后出了树林朝大家挥动了绿色的旗子。马队保护着装甲车快的来到了树林里,大家很快拿出马背上的马料和干粮。马料是喂马的,干粮是人吃的。
刘宇在装甲车里自然感觉不到热,他那车外表是装甲迷彩的,内里可是保姆车类似的,有空调的,而且舒服。
小猴和洋子給刘宇准备了吃的,刘宇下车去树下吃东西。正吃着忽然现北面一百多米外有两个头戴斗笠的农夫正从不远处的河流里挑水浇灌自家种的蔬菜呢。
“旁边就是一条河流,水也不小,为什么还要用肩膀挑水呢,看来水渠修的还是不到位啊。”刘宇感叹说。
负责水利的一个工匠,叫做李春,笑道:“不如过去看看,问问百姓。”
刘宇和李春,还有洋子、小猴,一共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