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唐朝工科生-第5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万里……”
  此事知道的人不多,但“小可汗”怎么可能不知道?因为这些唐船,就是来跟他进行交易的。
  任何物资都可以交易,甚至他们在岸上骑马的突厥人,居然问跑船的狮子国土鳖买马……滑天下之大稽。
  在阿什利的印象中,上船的马儿能够不晕船不生病的,几乎没有。
  偏偏狮子国过来的船,那些马儿不但能在船上吃吃喝喝,下海居然还能游的比狗快!
  要不是见过泡在玻璃酒瓶里的海马,阿什利一度以为,这世界上,是不是有马儿在海里长大的。
  “之前怀远郡王殿下的使者到了木鹿,我去跟他一起见了长孙公子。然后听说了一件事情。”
  突厥老汉看着阿什利,嘴唇有点发抖,眼神无比颓唐地说道,“那沔州鄂州之地,一年所产钢铁,有两百万石。”
  “……”
  阿什利整个人都哆嗦了一下,他是知道现在的唐朝强悍无匹的,但是并没有清晰的印象。
  哪怕是面对李思摩,更多的畏惧来源于西突厥都不是李思摩的对手,而李思摩不过是中原大皇帝陛下手中排不上号的一条狗……
  这种畏惧,是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比大小。
  但一年所产钢铁两百万石,则是把这种概念量化。
  阿什利一度以为这是在撒谎是在吹牛,实际上前往木鹿的使者的确是撒谎了,因为武汉的产量并非是两百万石,而是三百万石……
  一次出钢几千斤几万斤,突厥人想都没有想过。
  这种出钢方式,在武汉是一种重复劳动,本质和缫丝厂的女工其实没太大区别。只不过劳动环境更恶劣一些。
  “所以说,唐朝要修铁做的路,是真的?”
  “怕是真的。”
  突厥老汉点点头,“咱们在远西地打听消息,还得指望木鹿的长孙公子。说来也是奇怪,照理说中国消息传递到这里,少说一年半载,就算是加急,如何也要一个月三个月。偏偏木鹿这里得到消息,仿佛就是从图伦……昆仑川传过来的。”
  “如此便是印证一事,唐朝确有千里传讯之法。”
  阿什利感慨一声,心中归附唐朝的想法也就更加强烈,只是“投名状”依旧需要打磨。
  甚至有那么一瞬间,阿什利想要拿西突厥仅存的一票阿史那氏人头来做进献之资。
  只是阿什利也很清楚,自己真要是这么干,的确可以被收拢,但搞不好没过几年就会暴毙。
  谁会放这么一条畜生在脚边呢?
  连李思摩这么一条疯狗,因为保全了突厥阿史那氏的不少人,还被满朝文武称作“忠义”,哪怕贩卖突厥人最多的,就是他这么一个突厥大贵族。
  毕竟,李思摩搞的那些突厥奴,大多都是牧奴、农奴甚至一些破产的突厥武士,但正经来说清清白白的贵族,一个都没有搞。
  这种微妙的操作,跟“名望”建设如出一辙。
  上层贵族,终究是要联合在一起,如果出了一个专杀贵族的异类,这种货色要来何用?
  “今年的夏季,太热了。食物动不动就变质,大马士革已经洗劫了两回,之前那些从沙漠过来的野狗,如今也找不到吃的,说不定,也会去攻打大马士革。”
  突厥老汉依旧用太原方言说着话,这营帐周围,只有一老一少用汉语交流着,让周围一群突厥武士都是一脸懵逼,当着他们的面,都不知道聊的是什么。
  “不过是‘黄巾’之流,能趁势而起,但只要打掉这个‘势’,就是打掉了所有。老叔可有计策?”
  “计策没有,养狼成狗的办法,倒是有一个。”
  “什么办法?”
  “阿什利是想要那些野狗的人头,还是要活生生的野狗?”
  “杀他们容易,抓他们难。往大漠山区一钻,我们人少又不熟悉地理,只怕是讨不到好。”
  “那么就是说,阿什利想要赚一笔钱?”
  “不错。”
  “好!”
  突厥老汉点点头,然后道,“他们从沙欣老家起事,听闻有百几十部族联盟,之前被我们打了几个军头,再不找补回血,只怕就要分崩离析。所以,大马士革,肯定是要走一遭的,毕竟,只有大马士革离得最近。”
  “噢?听老叔的意思,还要三入大马士革?”
  “不错!”
  突厥老汉点点头,“借个名头,就说要保护大马士革。好坏善恶都是比较出来的,不见识见识野狗的贪婪,怎么知道我们的突厥人的‘宽宏大量’呢?”
  “用谁的名头?”
  “‘太昊天子’,总听那些个天竺来的念叨这个,说是还斩过龙,在勃律国还有斩龙台。说的有鼻子有眼,就算有假,但也不可能全都是假的吧。想来这‘太昊天子’的神力,总要强不少。三十丈的龙都能斩了,这威能定是不俗了。”
  “真有斩龙台?”
  “还不少呢,咱们也不是没有人去,当真是龙骨,巨大无比,宛如房舍。”
  “好,那就用‘太昊天子’的名头。不日遣使前往大马士革,就说此地为‘太昊天子’庇佑了。”
  


第七十九章 狂热
  ?    唐朝想要直接干扰远西的格局,可操作难度太大,往往一个命令传达下去之后,一通神操作和奇葩执行,诞生的结果和最初的想法直接就是南辕北辙。
  随着西突厥最后的一点阿史那氏嫡系,被稀释在了庞大的全新的组织体系中,取代旧有突厥汗国的军事劫掠集团,他们主体已经从突厥人转变为“军事劫掠成员”。突厥人不再是主体,高层和底层之间的纽带,也不再是纯粹的血缘及人身依附关系。
  这种变化,让为数不多的西突厥“有识之士”感到担忧,长此以往,整个突厥将会彻底消亡,半点渣滓都不会留下。
  原本就已经大分裂的西突厥,此时此刻,在更小的层面,进一步的分裂。
  有的人准备拥抱曾经的“杂种”,也就是可萨部;有的人想要跟弗林国联合,改信弗林国的神;有的人想要跟波斯残部混合起来,直接立国……
  动荡的局势产生动荡的思维,而唐朝又在那里彰显着“威仪”,西军时不时地在河中地区“扫荡”。小股的探险队直接穿过黑海北境,进入可萨部的地盘,然后故意诱导可萨部的白痴去抢劫他们。
  这是一个套路和反套路的时代!
  “趁着还是夏天,赶紧把天竺奴迁往河中”
  洛阳,民部的人早就失去了气度,在弘文阁内咆哮着。
  孔颖达和褚遂良一言不发,他们之前宴请房玄龄,该拿到的东西已经拿到了。房乔一如既往好说话,当然,前提是他们不要给房乔添堵。
  除此之外,任何弘文阁的事物,他们既不表态,也不说不表态,一切看马周这个点头相公的。
  “入冬之后,再想动工,绝无可能!”
  “河中局面新定,只要迁徙天竺奴入河中,秋冬之际,定能吃下河中。如今关隘尽数在我军手中,诸部皆已归附。只是蛮夷素有降而复叛、叛而复降的姿态,狡诈无德,非威仪不能震慑!”
  “拿头去震慑?!那是河中!不是昆仑川!你知道要花多少钱,动用多少民力吗?”
  “死的是天竺奴”
  “放你娘的屁!如今敦煌宫粮秣有三成要靠天竺,天竺奴死光了,你去种地还是老夫去种地?!”
  争论的焦点一贯围绕着钱粮,帝国因为通讯手段的提高,对万里之外的消息知道的极快,应对起来自然是大不相同。
  洛阳的反应和历朝历代比起来,根本就是天上地下。
  “你他娘的不要出口伤人!你不要再说‘放你娘的屁’!放你娘的……”
  “……”
  “……”
  弘文阁外一群侍卫瑟瑟发抖,这些“相公”们平日里人模狗样,为了点小钱,直接撕破脸皮不要仪态。
  而往常喜欢拿道德教育人的孔祭酒,这光景居然看客一样在那里一边喝茶一边看报纸。
  马周扶额揉着太阳穴,他既要应付这些杂碎,还要应付宫中的“二圣”,更要应付地方上跑来京城要钱的王八蛋……
  作为帝国的秘书长,他真心超累。
  “眼下运十个天竺奴到河中,最少死两个,天竺奴不值钱,可白白死在路上,这等无谓之事,何苦来哉?!”
  “只要河中戍堡陆续建造,杂胡诸部便不能聚集,此类蛮夷,五十年之内,尽数剪除!”
  新晋的六部“少壮派”野心勃勃,帝国人口跨入三千万这个层面的时候,很多事情就不能只考虑三五年,最少也是十年起步。
  生育政策在精华区贯彻之后,哪怕不去考虑中下州县及都督府都护府,帝国十年人口保底增长六百万。
  但即便这么多的人口,想要填满整个疆域之中的农耕区,都是“杯水车薪”。
  和别人不同,民部的目标是“万万”人口,只是这个想法很遥远。民间的有活力社会团体虽然配合朝廷的大政也在番邦搞事,但大部分时候,这些杂碎只是想要借用朝廷的威仪,然后在外作威作福。
  实际上西军序列的“探险队”,从北向南,就陆续发现大量新生的“国家”,居然他娘的就是某个商号的私产。
  闻所未闻的事情。
  一个商号,手中或有大国一二,或有小国七八。大多都能做到“胜兵两千”,总兵力凑合一下,十七八万居然也有。
  配合勃律国在高原的联军,整个正规军之外的杂牌军,居然也有四十万左右。
  这放以前,压根就是个突厥第二。
  也就是唐军已经出现了全新的体系,更不要说装备上的碾压,这让战无不胜的唐军对于新生的“突厥第二”,居然半点感觉都没有。
  只是“胜兵两千”就是“胜兵两千”,一个“小国”能够出两千士兵,总人口必然是破万的。它背后反映出来的现实,那就是早在朝廷发力之前,地方早就开始源源不断地把力量施展出去,从“番邦”汲取养分。
  实际上沿着信度河两岸,就出现了大量的奇葩国家。这些国家的“武士阶层”往往都是岭南、江东出身的地方豪强子弟,而供养这些“武士阶层”的底层,就是原住民或者从沙漠荒原部落掠夺而来的奴隶。
  这种自上而下结合的“奴隶制”城邦国家极多,每个城邦国家又往往只有单一产业。
  比如有的国家,其立国的根基,就是卖粮食给西军,所以整个国家的收入,就是发展种植庄园以及山地畜牧。
  而有的国家,其立国根基则是挖矿,大量的矿石通过初步粉碎、冶炼,作为原材料,贩卖进入昆仑川。
  这些单一产业的国家,能够支撑这一切的原因,就是唐朝地方势力的资本和武力。
  同样,当某一天西军不再采购天竺粮食的时候,某些国家就会被“抛售”。
  因为对于某些大商号来说,不能赚大钱的产业,就是“负资产”。
  “说来说去都是废话,还不是要先修路!”
  “工部已经谈妥,可以直接动工。”
  测绘什么的……不存在的,赚快钱要啥精打细算,一波莽上去就完事儿了。
  说到这里,一群弘文阁的大佬都看向了工部尚书李大亮。
  正寻思着自己的任务已经完成的李大亮一愣:“都看本部作甚?”
  “李公,一事不烦二主,不若李公再烦劳一回,除技工之外,再借一支工程队?”
  李大亮一听顿时急了:“房相如今在南昌地亦有工程,再者,南人北上本就水土不服,这要是进入西北,谁能知晓如何?再者,如今哪里都是缺人,岭南、辽东、江东、朝鲜、扶桑……牵一发而动全身,抽一支工程队不难,可别处再要,又当如何?”
  “先借了再说!”
  一向稳当的马周,突然低着头按着太阳穴很是不耐烦地说道。
  “那老夫再派人走一遭就是。”
  见马宾王这个“老实人”都开了口,李大亮也没废话,直接答应了下来。
  旁人只觉得奇怪,心说李大亮是不是转性了?想当年可是在朝会上直接开怼温彦博,比魏徵不知道高到哪里去,怎么见了马宾王就怂了?
  他们哪里晓得,李大亮是人老成精,马周这个点头相公,固然是智慧过人,可眼下,他的所有决断,都不是出自内心,而是来源“二圣”。
  既然马周说要先借,那就是“二圣”要这么干,他李大亮疯了,要跟“二圣”开怼。
  


第八十章 农垦局
  ?    嘎吱嘎吱嘎吱……
  石头被清理干净的新垦土地上,逐渐出现了一个又一个的圆。每一个圆,都代表这个圆的土地,都被犁了一遍,不算太优质的土壤被翻了起来,补种的一茬麦子能不能撑到秋冬有点收获,在田地中站着的中国农官心里也没底。
  因为“抗洪救灾”得到嘉奖的吴虎,终于得到了高升,他拿到了一个爵位,整个江东吴氏之中,他是第一个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崛起”的年轻子弟。
  敦煌宫奏请皇帝之后,洛阳在河中增设了一个奇怪的职位,它由政府领导,不管是行政官员还是军事将领,都能够在其中发挥作用。
  这个衙门叫做“农垦局”,总领河中农业诸事,第一任局令就是吴虎。
  因为低配高位,所以并非是正式差遣,不过是代理。
  不过昆仑川东西南北听说过他的人都知道,这个“检校”的头衔,早晚都会去掉。
  “局座。”
  手持钉耙的佐官是内侍出身,在太原宫做过执乘,是为数不多犯官之后阉了干活的。虽说是个阉人,但气力却不小,也能耍一手极好的枪法,“农垦局”中最能打的,便是这个复姓慕容的家伙。
  “甚么事?”
  “华润号的种子还没到,再晚,怕是种下去半点都没得收啊。”
  河中北地是可以种植小麦的,但是西突厥掌权之时,整个地区就是个草场牧场,土地利用率极低,谈不上甚么开发。
  敦煌宫用“盐业换产本”的政策,刺激了“商屯”,可以说就是靠这么一个政策,直接一波带走了所有昆仑川一带的旧有势力。
  昆仑川以北对春小麦的种植已经算是很有经验,尽管亩产比较低,大概也就是一石不到,但因为种植面积广大,总产量相当的可观。
  但是这一次在河中,领命前来“农垦”的吴虎,要种的却不是春小麦,而是冬小麦,是抢收还是绝收,只能说看老天爷的意思。
  通常情况下朝廷也不至于如此,但河中地盘广大,驻军用度不可能靠长途运输,重要物资能够输送到敦煌宫二次加工,就已经是相当的不错。想要再进行扩张,本地区的“商屯”要搞,但首先“官屯”要有产出。
  这不仅仅是样板工程,更是为了应急今年的河中冬天。
  有一口吃的,帝国就不用担心招募不到合格的狼狗。
  “我觉得,眼下这么多,应该够了。”
  曾经风度偏偏的江东翩跹工资,此刻须髯沧桑皮肤黝黑,似个厮杀阵里出来的厮杀汉,双手老茧密布不说,更是黄里带黑,指甲更是粗厚开裂,在这入秋时节,更显枯槁。
  “局座是有甚么打算?”
  “开渠,能不能增产,得看灌溉。”
  “人手不够,现在只有几个大队,一队两千号人,凑起来也不过万余人。轮替上工,也是大大的不够。再者,敦煌宫给的多是农具,这开渠的家什,是半点没有的。”
  “我去想想办法,慕容你在这里先盯着开垦。”
  “开荒小事,局座若有消息,差人先行通知一番。”
  “晓得。”
  因为攀上了程处弼,吴虎也能正儿八经跟华润号的档头们扯交情,言必称跟张江汉是乡党。
  至于两家隔了多远,却是不好细说的。
  吴虎先给程处弼打了个报告,然后就去了几个学生家。
  这些学生的身份还是有点小特殊的,大多数都是村镇首领的儿子。而这些村镇,放以前在唐朝的国书中,也算是一个“国”。
  有绿洲就有西域之国,这就是西域的现实。
  只是这些小“国”着实小的可怜,伴随着“大型”国家的尽数覆灭,图伦碛更名昆仑川,小“国”自然就变成了小村。
  但不管怎么说,村镇级别的“乡贤”,话语权还是有的。
  唐朝的暴力机关让“乡贤”们不敢煽动反叛,也没有反叛的资格,因为曾经领导他们的“大国”已经尽数覆灭。这些“乡贤”都是老老实实,谋求新的晋升渠道。
  以往是靠进贡子女到“大国”换取血统交流来提升逼格,进而提升社会位格,现在渠道被封闭之后,他们要么自生自灭,要么进入唐朝的体系中去。
  而唐朝的体系相较以前的血统联系,显然更加开放,不仅仅是开放,还渠道多样,至少对西域土鳖们来说,这是渠道多样的。
  在中国大多数士大夫家庭看不上的路数,在这里就是渠道。
  指望士大夫家庭靠卖命卖身上位,不管说概率为零,但大多数情况都是小概率事件。
  而在这里,你种地也能有机会提升社会地位,可能只是混了一个正式的唐朝户籍,但拿到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