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唐朝工科生-第1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等着主人继续吩咐。
  “芷娘那个安利号,一月利钱听说丰厚”皇帝拿着鸟食,喂着两只鹦哥。鹦鹉的鸟嘴很是尖锐,咬一口也有点疼。
  不过李世民常年弯弓射箭,手指上都是老茧,鹦鹉咬了几下都是无用,然后老老实实地吃着鸟食。
  “安平殿下的安利号,利钱的确可观。不过问安利号借债之人,多是西市胡商,乃是豪富之辈,故而如此。倘使是民间小人,便没有这等利市。”
  “嗯。”
  李董嗯了一声,然后将手中的鸟食随意一抛,转身迈着步子,双手后背,半晌才道,“皇后的意思是,想要从内帑支出一笔,改制皇银,用以经济。可以为否”
  嗯
  史大忠嘴角一抽,心说老子都退休了,特么的还要让老子受这个罪,这要是一个不好,老子全家全族死光光啊。
  可是,史大忠又不能说假话,说什么这玩意儿肯定赚不到钱。他要这么说,怎么解释安利号再一个,安利号现在接近七成是握在长孙皇后手里的。只是这个产权没有转移罢了,但面对李董夫妇,李芷儿根本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而且能够给李芷儿一个承诺,已经是帝王人家很讲人情味啦。倘使有个甚么豪族看上了安平,皇帝又觉得安利号的收益不如豪族的联姻,怕不是早就一巴掌摁过去,直接让安平去配对,还有出京省亲不归的余地  当然这后面李董还有对自己爸爸的妥协忍让,毕竟,现在老董事长是失势了,可毕竟没死不是李靖李勣都在,张公谨的老婆又是李蔻,要是再有老不死的心思活泛,搞不好真有二次政变,像李靖李勣这种原本就观望的,会继续效仿玄武门之变观望。而九大走狗之一的张公谨,因为老婆的关系,也很有可能作壁上观。
  这不是李董希望看到的,乃至也不希望他的继承者看到。
  所以,适当的松一松,给人希望,也不是不可以。
  经济决定政治。
  “陛下欲建皇银,不知可有章程”
  史大忠不敢嘴炮,也不敢骗人。再一个,经济之道,他一个阉人,真不能随便发表看法,哪怕是皇帝命令他说说看,他也不能随便开口。一个不好,将来替罪羊一定是自己,虽然他忠心,可不代表喜欢死啊。
  “华润号在河北多有投入”
  皇帝眼眸闪烁,意味深长。
  史大忠流着冷汗,暖阁也不是那么暖和嘛。
  出宫的时候,史大忠打了个喷嚏,这时候才感觉到后背都湿透了。良久,他才喃喃道:“不知道大郎当如何应对啊。”
  而在沧州,过来偷情的李芷儿天天缠着张德啪啪啪,一心想要怀孕生孩子,累的老张差点死在榻上。
  薛大鼎叫他去浮水大堤视察的时候,他两条腿都是软的,马都不好骑,只能坐车去了浮水。
  因为治水有功,虽然又成了黄泛区,但沧州已经放弃了黄河沿岸的田地,专门用来种植苜蓿和羊草,淹了就淹了,也是损失不算太夸张。再一个,黄泛一次,牧草反而还能更茂盛一些,加上现在沧州青料塔也修建的不错,一年的青料都能存下来。
  去浮水大堤的时候,突然有一骑迅速过来,一边追一边喊:“操之公操之公长安急信”
  “停下。”
  让马车停下,就见福威镖局的骑士解了横刀递给张德的护卫,然后把鸡毛信交给了张德。
  张德眉头微皱,打开后一看,顿时骂道:“这臭不要脸的,又开始打这个主意了,逼急了老子,老子豁出去叫你爸爸”
  ps 55「起点」下红包雨了中午2点开始每个小时抢一轮,一大波55红包就看运气了。你们都去抢,抢来的起点币继续来订阅我的章节啊未完待续。
  第五十几章 杜断
  三月的大朝会上,礼部的人说了倭人不愿面朝北这事儿。群臣也没有激愤什么的,皇帝也无所谓。毕竟夜郎国还会问使者:咱们夜郎国大不大  无知者无畏。
  鸿胪寺那边也没有说去找遣唐使喷什么,再说了,去年死了一个遣唐使,也有人特意去哀悼了一下。今年再来喷,抹不开面子,不少人都在弘文馆里讨饭,能说什么呢。
  不过,因为长孙冲在朝贡馆的卓越成绩,加上黄头室韦这事儿发酵了这么久,也该出幺蛾子了。
  果不其然,在新罗女王金德曼遣密室在朝贡馆商量什么时候来大唐进贡,然后李董什么时候给个册封的时候,大动作来了。
  “倭人愚昧,不足与谋。然则百济勾连倭人,合击新罗,乃无礼也。大唐为其宗主,兴兵无礼,未告之于大唐,当惩之。”
  魏征除了代表山东士族以及李建成余孽,同时也兼顾着另外一个身份,唐朝版的政府鹰派。
  总结老魏的对外方针,其实就一个字:打。
  当年要不要收留突厥,老魏跟温彦博是扳过手腕的,当然老魏不是温彦博对手。首先两人都是士族推出来的代表,其次温彦博乃是北都豪族,河东数一数二的名望。比起魏征这种无根浮萍,还是要强了一些。
  当然了,所谓的无根浮萍,那是跟温彦博比。要是跟李大亮比,李大亮充其量就是个盲流。
  “百济非是大患,去岁契丹分崩离析,高句丽恐惧,高氏遣使往百济,重修关系。两国皆乃扶余遗种,同根同种,前隋时,更是夹攻新罗,互有得利。彼时倭人多有借种于百济,故而倭人贵族豪强,多有百济血脉。数代经营,新罗国器,入倭人百济之手。唯今时方得脱困。”
  李勣还没有前往陇右,这时候还在京中,他时常在北方和草原诸族交手,对东北诸国诸族,也很是了解。
  再者辽西罗氏灭亡之际,罗艺补下,多流入左骁卫之中。故而李勣和张公谨,对辽河一带的行情,掌握的十分清楚。
  “莫非高句丽,非是用兵北地”
  有人眉头微皱,之前朝廷中,不少人都觉得,黄头室韦可能要糟。到时候大唐不救的话对北地控制会出现动荡,很多归附的小弟会思量,是不是大唐没有那样的实力和勇气救的话成本又太高,搞不好就是要在北地跟高句丽来一场大战。
  而战争是要看收益的,不论是掠夺人口还是掠夺耕地还是掠夺资源,最终的目的都是经济收益。掠夺人口可以是为了劳力,可以是为了耕地上的农民,甚至还能有良心点,是为了将来这些人口能够缴税。
  但一场只是为了救人的仗,大唐这个级别的国家,怎么可能干得出来  单纯的为了宣扬仁义道德,两汉强大如斯,也没有干过。
  “若是高句丽联合百济,再因倭人,三方夹攻,新罗必亡。”
  新罗账面上的兵力是二十万,这个二十万的水分挤出去,实际战兵是五万,但还是有水分的,能和百济高句丽过招的,差不多也就两万出头。
  百济能拿出来的,也差不多这个数。
  但除非是亡国,否则不可能真的把家当全部贴上去。
  大唐这么庞大,人口数千万,实际战兵也就二十万,然而灭亡突厥,也没有贴上二十万兵力,实际战兵大概也就是十二三万,各总管统计是十四万,账面是五十五万。可是一线厮杀,擒拿劼利可汗,李靖用了多少三千。
  打仗是一件高风险又很枯燥乏味的差事,所以不论突厥还是隋唐,玩起来都是几十万几十万,但真正要开打,都是互相耗,慢慢磨,等着对方犯错,或者说自己少犯错,然后就赢了。
  但这是大国,而百济新罗这种体量,玩不起的,很有可能在一次猛攻中,直接就嗝屁。
  贞观七年的大唐,已经十分稳定,几年内的鼓励生产,不论是各州府粮食库存还是说户籍增长,都十分可观。像西河套地区,如今已经有了正式的“塞上江南”美称,开发出来的土地,经过几年的耕耘,已经大量变成了熟地,配合黄河两岸的分流,亩产虽然没办法突破两百五十斤,但胜在地多,反而存粮不少。
  加上张德对科学种树有奖励,北河套固沙像程处弼在那里当差的时候,也能一年多捞个六七百贯,不仅保护了耕地,更是截留了更多的水资源。
  幅员辽阔的好处,就在这里了,能够通过广种来提高产量。然而新罗国小不说,民力又弱。高句丽百济倭国三方围攻,没有足够的空间,也没有足够的积累来抵抗,灭亡可能就成了事实。
  李董作为公司的老板,当然不愿意看到子公司有人造反。尤其是有些子公司根本就是贴牌生产,连股份都没有给他,然后还要搞扩张,这让他多难受  就好比,张操之一年搂钱几十万贯,叔叔又是公司的金牌打手,收保护费的经验非常丰富,叔侄二人联袂兴风作浪,光放高利贷敲诈勒索东北大街上的那些小商小贩,就是无本万利啊。然而呢,叔侄二人什么时候想过把这些钱给他这个老板没有  所以李董就不痛快,就难受,就浑身难受。那必须得敲打啊。主要手段自然是塞闺女,可是张操之这个王八蛋,吃喝嫖赌带着徐小芳跑了  李董内心是抑郁的,而现在,高句丽居然还想让他更抑郁  能忍
  所以说,对于高句丽这种下游配套企业,不好好做代工,成天想着“彼可取而代之”,简直是自寻死路  而且高句丽也聪明,貌似是声东击西虚晃一枪,看上去要弄死黄头室韦,结果是联合了百济和倭人,准备干死新罗。
  新罗本来就是弱鸡,当然也不算太弱鸡,它一直从辰韩顽强地生存到现在,又金白净还给李渊磕头过,很谦卑,同时又很会做人。
  这就很麻烦了,理论上来说,新罗算是大唐入股了的“子公司”,只是股份也不算太多。不过新罗王的头衔,如果没有大唐的认可,法理上,就不算完整的。
  “当先遣使,诘问百济”
  杜如晦没二话,出来先说了一个法子。
  这个法子没什么可指摘的,就是先恐吓加拖延。只要百济觉得恐慌,应该还能将三国联手的磨合期往后拖一拖。当然倭人和高句丽什么时候动手,就不是大唐能够左右的。
  但是百济垃圾。
  杜天王言罢,却有沉默了一会儿,宰辅们也清楚,这是杜天王在酝酿腹稿。这等大事,一个闹不好,财政上就是要血崩。
  “臣闻一事,倭国之王,乃权臣所立。权臣苏我氏,有类汉末董卓,兴废立之事。今有用兵,臣以为,乃形势所迫。”
  杜如晦目光闪烁,有些事情,老板知道,但老板会当不知道。有些事情,天王们知道,老板也知道,但是天王们要假装老板不知道。还有些事情,天王们知道老板知道,老板也知道天王知道他知道,但是,大家都要装不知道  “去岁倭国内乱,旧时筑紫国国君筑紫君丰子复国,群雄并起,互相争锋。倭国权臣派遣讨逆平叛之师,战况如何不得而知。”
  顿了顿,杜如晦见老板眼神平静,当下又接着道,“接连用兵,民里消耗甚大。倭国不比高句丽百济,乃海上番邦,物产贫瘠,田亩枯萎。若围攻新罗成功,当补其所耗,若是不成权臣苏我氏,败亡之日可期。”
  重臣们都是愣了一下,显然没想到,万里之外的事情,杜天王居然也有消息来源。当然了,像中书令温彦博,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嘴角是抽搐了一下的。至于侍中王珪,他是好人  参政的太子李承乾,这个暖男听到倭国的时候,就神采飞扬,整个人气色都好了不少。
  作为一个十七八岁的俊美青年,他突然觉得,窝在京城这一亩三分地里,实在是无趣啊。
  以前还能骑马,自从保利营造打造的马车越来越豪华越来越舒适,他就再也没有骑过马。
  其实也骑过的,还是在东郊策马奔腾了一下。
  结果差点摔成残废,要不是骑着黑骏马的梁丰县男马快手更快,这就是个重大的政治事件,起码得死一票人。
  然而万幸的是,暖男没事儿。
  当然对暖男不幸的是,他被妈妈剥夺了骑马的权力。同时老师王珪,也就是做侍中的那个,就说了一句话:你特么要是再敢骑马,老夫吊死在东宫门口  一切就结束了。
  杜如晦把事情做了个了断,外朝高表仁松了口气,反正这事儿,就算是揭过去了。东瀛发生了什么,目前跟他这个使者,无关。
  “高兄,散会后,小弟做东春明楼,可否赏脸”
  鸿胪寺的同僚,有人谄媚地笑问高大使。
  这些都是脑袋瓜子灵光的,一个激灵都想起来什么,然后就盯上了高表仁。
  高大使也是个实诚人,咬咬牙,点点头道:“不醉不归。”
  这话就一个意思:你们也别太逼我,该说的我都说,不过都是醉话,不能作数。
  张操之对他的好处,现在看来是无限大。
  其实高表仁现在也是背脊发凉,暗暗地擦了一下冷汗,心道:还好没有把张操之给卖了,这厮竟然和杜公都有这等干系,当真是手眼通天啊。
  皇帝听完杜如晦的话,也沉默了一会儿。东海有什么动静,他只能知道个大概,但也足够了。毕竟虞世南还在长安,虞昶又是虞世南的子孙。苏州市舶使这个位子,以前是因为虞昶不善文辞,书法又比他爸爸差三条街,所以才给的。
  后来莫名其妙大唐的对外贸易年年翻几番,这就尴尬了。
  虞昶兢兢业业,业绩又做得漂亮,对中央的税赋贡献,非常的大。不论是东宫还是内府,对虞昶这个人,很满意。即便是皇帝自己,也得承认,虞昶在苏州市舶使这个位置上,给他捞了很多好处。
  可是,虞昶会有这么大能耐很显然,这个木头脑袋的家伙,怎么可能突然开窍。陆德明当初说要死,硬挺着没死成,难不成是为了显灵还不是因为某个江南来的小王八蛋带来了全新的收益  吴县县男只要不死,挺一年就是十几万贯的进账,外加张公谨作保下的军方文职。
  这还罢了,陆飞白能在长安做主薄,这是一般人能走的关系  陆老头儿能当老张的老师,自然不可能连两把刷子都没有。
  “倭人军力,看来是要打些折扣。”
  有人也反应过来,轻声道。
  “若是叱责百济措辞严厉,当能震慑其行径。令其号令难以混一。”
  “止高句丽一处,新罗北地,依托山水之势,亦有胜算。”
  宰辅们沟通了一下,侍中王珪觉得可以起诏。中书令温彦博也同意了签发,并且建议,最好叱责百济的言辞要更加严厉。
  温彦博并不在乎结果,他只在乎秩序。
  然后尚书省决定执行,礼部的人就筹备了一下,开始行动。
  整个过程决断的很快,房玄龄还在山东,忙的是另外一件大事。尚书省自然是杜如晦一个人在那里决断,房谋杜断的杜断,一巴掌扇动了几个国家的命运。
  大朝会一结束,除了鸿胪寺的大使之外,春明大街往东的官道上,奔腾的信使多不胜数。
  其中大多数都是奔着沧州或者济州去的,杜如晦回府之后,就吩咐道:“把二郎叫回来,老夫有事相商。”
  仆人们瞬间懵逼,卧槽什么鬼跟二郎有事,还相商
  不过很快,就有机灵的仆役出门后小声道:“必是和梁丰县男有关,小郎君素来在忠义社有些亲善兄弟,能说上话呢。”
  杜如晦身体恢复了不少,每天都能喝一大壶茶。
  一边喝着茶,杜天王一边道:“便看如何了。”
  


第六十章 杜天王的直觉
  作为天王的儿子,轻易也不是随随便便就出门办事的。杜构和张德合作一向愉快,做人更是没得挑,之前剿匪也好平海贼也罢,很利落,也很顺心。不过杜构的弟弟就有点让人纠结了。
  “大人,张德人在沧州,大兄又在登州,让大兄去一趟便好了得让我去了,受人奚落讥诮,又说我去捡拾张大郎的好处。君子不是嗟来之食呢。”
  “汝是君子”
  杜如晦懒得理他,这儿子他早就放弃了,长子能继承爵位,并且还能官路亨通的话,杜家经过两代人的努力,成为帝国的一线家族,不成问题。
  虽说祖上风光,但那都是往事,恢复荣耀虽然好听,可杜如晦更多时候,还是要开拓全新的局面。
  尽管不知道张德到底在做什么,但杜如晦有很清晰的直觉,梁丰县男自入京之后带来的风气,非同寻常。
  作为一个能够轻易捕捉到蛛丝马迹的强人,杜如晦的直觉告诉他,年少的张德,或许不是孔孟杨墨,但已经摸到点管仲的脉络。
  十七岁,京城中有忠义社为盟友,在外河北道河东道河南道江南道利益往来之辈多不胜数。
  放前隋,杨玄感能有那样的江湖地位,是因为他爹厉害到没了边际。但张操之有什么张公谨真要较真,张公谨不过是同姓本家,祖上早就分了支。
  清河崔氏那么多,不也分大小房吗
  杜天王自从被甄氏兄弟从鬼门关前拉了回来,就不仅仅是想要做个忠臣干吏,然后名垂青史。或许自己死了之后,皇帝会因为感念自己的功劳,嫁个公主给自己的儿子,而且还有可能是小儿子。
  但这毫无意义毫无意义。
  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