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正说司马家[全三册]-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您了。只是这件事还要拜托您多费一下心思,将散布这段童谣的阴险之徒给本相挖出来。”
董昭就是个有奶便是娘的小人,只要自己能往上爬,什么坏事他都干得出,“丞相如此信任在下,在下纵是肝脑涂地,也要拼死为丞相肃清这些阴险之徒!”董昭一听,心底顿时暗暗大喜,以为自己今天得到了曹操的特别宠信,嘴巴立刻便像抹了蜜似的把逢迎奉承之词全盘托出。
31 丞相府与尚书台的裂痕——信仰不同导致分道扬镳曹操的目光转向了司马朗,灼灼逼人地正视着他:“司马主簿,本相密令从冀州、青州、幽州三州各郡县官仓之中调来的三百万石粮食现已运送到哪里了?”司马朗平时就负责丞相府的这些杂务,各种人事、粮草、将令、调动、文书等都由他的秘书处统一协调安排,听曹操如此一问,司马朗赶紧回答:“启禀丞相大人,从冀州来的一百五十万石粮食昨天已经运过了黄河,从幽州、青州来的一百五十万石粮食昨天已经运抵了颍川郡。”司马朗显得十分谦恭小心地答道,“用不了四天时间,这全部的粮食都会运到许都了。”
说着说着司马朗的面色有点难看,他欲言又止,似乎有什么为难之事:“只是……只是前几日度支尚书魏讽不知从哪里听到了这事儿的风声,竟找到属下,要求从这三百万石粮食当中提取一百万石去赈济并州、徐州的灾民。”“魏讽?魏讽竟敢来插手我丞相府的事儿?”曹仁在一旁愤愤地说道,“他不知道这是丞相特意拨给朝廷八十万大军的秘密军粮吗?”“魏尚书当然不知道。曹丞相是下的密令去调运的。”司马朗仍是语气绵绵地说道。
华歆一向是个马屁精,他最擅长的就是揣摩曹操的心思,溜须拍马,迎合曹操的喜好,因此也大有获利,“这事儿一定是荀令君让他办的,不然他没这个胆子敢过问丞相府里的事儿。”华歆在一旁突然阴恻恻地插了一句。他对荀彧是颇有意见的。
华歆平时深得曹操的信任,原因也就在于他事事顺着曹操的心意,无论曹操让他干啥,他都没有二话。本来一个月前曹丞相是想将他提拔起来担任尚书仆射的,结果被荀令君一句“华君虚多实少,尚须历练”的评语便把他摆到了吏部尚书的位置上。所以,他对荀彧的态度一直都有着几分不阴不阳,只是惧于曹操对荀彧的特殊宠信,他才不敢轻易冒犯荀彧的。这段日子里,他发觉曹操与荀彧之间的关系隐隐有变,今天便借着这个机会投石问路一下。
华歆的这一切表现和用心,其实都被司马朗瞧得清清楚楚。司马朗此刻自然是以明哲保身为上策,既不接他这句插话,也不刻意添油加醋,他相信,以曹操之英明睿智,一切会自有明断的。“并州、徐州的灾民是不能不赈济的。就拨给并州二十万石粮食、徐州五十万石粮食吧!司马主簿,你代本相明天去尚书台和荀令君交涉一下。就说这是本相的决定。”曹操沉吟了片刻,徐徐说道,“今后,丞相府里有什么事儿,该和尚书台协商的,还是要注意去协商的。司马主簿,本相相信你会把握好分寸和时机的。”
听曹操这么一说,司马朗立即明白了曹操的用意,曹操作为丞相必定要考虑全局的平衡与利益,司马朗简洁明了地答了一声:“是。”他心底暗暗一叹:曹丞相不愧是曹丞相——徐州那边为什么要比并州多拨三十万石赈灾粮食?因为徐州与江东那里的扬州接壤嘛!往徐州多多发放赈灾粮食,是有利于拉拢江东人心的。这一笔账,曹丞相真是算得很精。
曹操作为丞相,他也算是一个工作狂,平时大多数时间是在与同僚们谈论国事,一桩桩一件件的纷繁事务让他无从放松,他又和在座各位亲信大臣们又议了半晌公事,见日已西沉、天色渐晚,这才罢会让大家离去,只留下了曹洪和曹仁在身边侍奉。夜幕渐渐降临,晚风习习,暑气渐消。曹操坐在黑暗之中,突然唤了一声:“曹仁!”“臣弟在!”曹仁中气十足地应了一声,走近前来。
曹操大笔一挥,签发将令,命令曹仁道:“你召集张辽、于禁、徐晃、乐进诸将速速商议一个南征方略出来,”曹操的声音显得无比凝重,“同时传我的军令,从冀、并、青、幽、兖五州调集三十万大军直赴许都郊营——随时准备整装待发,南取荆州和江东!”“是!”曹仁从曹操十余日前颁发密令调粮进京,就已猜出他将择机南征,没想到这事儿这么快就到来了,心头不由得又是兴奋又是紧张,右手紧握在腰间的刀柄上竟不知不觉间已捏出了一把热汗来。
32 招贤纳士广育人才——读书人的仕途走向东汉时期,读书之风盛行,大多有钱人家都愿意让孩子去私塾读书,而读书人的终身学业就由类似育贤堂那样的场所来继续,这也是荀彧每隔五日便要召开一次谈经论道大会的学府要地。每到这谈经论道大会举办之时,中原四方的贤哲名士无不如鱼归渊般齐聚堂上,互相切磋交流,砥砺才德。
社会上有德之人往往被称为“博学鸿儒”,他们有义务不定期地开导后辈的学业,这有点像我们目前的大学继续教育班,人人都能活到老学到老。今天的谈经论道大会却与往日有些不同,荀彧在开会之初便宣布了此次大会只是由他出题,再请参会的儒林后进子弟们竞相答题,借以考验他们的德术器识。而荀攸、王朗、孔融、崔琰、毛玠、杨俊等高卿大夫却在贵宾席上旁听评判。
像育贤堂这样的高级别学子聚会,一般也只有京师里才会办,学会规格高低取决于授课老师的地位,由于参加大会答题评判的荀攸、王朗、崔琰、毛玠等贵宾们都是执掌各级官吏擢拔选用之大权的府院要员,所以今天会上的儒林后进子弟们一个个也暗暗铆足了劲,准备“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力争在他们面前好好表现一番,以赢得他们的赏识与青睐。
年轻的学子们若能早早与那些学术官员混个脸熟,对自己将来的前途有很大的帮助,不管怎么说,得到了这些高卿大夫、府院要员的赏识,对自己将来在仕途上的发展多多少少都是会有一定裨益的。
这次育贤堂的聚会,王公亲贵,社会名流全都到来捧场,这主要还是荀彧的名气太大,他那桌几之前的一排排长席之上,坐着杨修、赵彦、司马懿、曹丕、曹植、曹真以及新近应征入仕的吴质、王昶、何曾等青年才俊,一个个正襟端坐,恭候着荀彧开口讲话。
荀彧就当前社会上大家最为关心的问题出题,他要看看目前的年轻人对人生价值的具体定位,“诸位公子,这世间为宦入仕之士,尽毕生之心血而孜孜谋求者,”荀彧凛凛的目光往堂下缓缓扫视了一圈,慢声言道,“不过是‘富’、‘贵’二字而已。却不知在诸位公子的心目之中,这‘富’、‘贵’二字是何含义?”
有些问题看似普普通通,但其中却蕴含深意,佛家与儒家学术大多是从简单的事物入手去分析深奥的道理。堂下诸位青年才俊一听,都不禁面面相觑。这个问题太简单了嘛!在座哪一个会不明白“富贵”二字?
有太多的年轻人每天其实就在想着这件事,既然老师提出,便见曹真举手一礼,然后站起来向荀彧躬身答道:“启禀令君老师,依小生之见,所谓‘富’者,即腰缠万贯、坐拥金城是也;所谓‘贵’者,即爵高位重、手握重权是也。”
听了曹真的回答,荀彧就知道他会这么说,这其实代表了很多当前年轻人的想法,于是他只是微微而笑,复又看向其他青年才俊,仍是慢声而道:“诸位公子对‘富贵’二字还有什么不同的理解吗?”
大家听曹真的回答后,都觉得说到了自己的心里,自己也就是这么想的,荀彧再次提问,场中众位儒林子弟不禁都愣了。曹真刚才的回答已是清晰明了,这“富贵”二字不做此解还能如何?
过不多时,大概是经过一番思考,等育贤堂静默下来后,却见曹植昂头四顾一看,然后举手一礼,待荀彧颔首同意之后,曹植站起来大大方方地说:“启禀令君老师,依植之见,‘不取于人’方可谓之富,‘不屈于人’方可谓之贵。不知植的理解如何?还请令君老师赐教。”
一个人的文学水平往往有部分来自天授,自己后天的勤学苦练固然重要,但是否有慧根,每个人都大不一样。“唔……好一个‘不取于人谓之富,不屈于人谓之贵’!”孔融一听,在贵宾席上已是一声赞叹脱口而出,“曹三公子这番释义当真是堂皇正大,颇得儒学义理精髓啊!”王朗、杨俊等听了曹植这话,亦是拍掌赞赏不已。
荀彧听后也大为赞赏,心里暗想:后生可畏啊,曹植不愧为将门虎子,他父亲曹操也是个文武双全的人才,曹植的释义已然接近义理真谛了,也难为他儒学素养精粹,否则绝不能理解到这一步来!
一个人出身的门第也往往会反映在他的思维框架里,荀彧细细玩味他这番释义,曹植自身所具王者之才的气概已然四溢,恍若釜上蒸汽腾腾然不可轻遏矣!但他仍不做最后的表态,还是微笑着又问:“诸位公子,对‘富贵’二字还有什么不同的理解吗?”
所谓高山仰止,一个高峰出现后,绝大多数人就无法望其项背,全场再次静默了下来。曹植刚才的回答已然高妙超然,谁的释义还能比他的更精到啊?
33 博采众长、屈己从人——富贵的真谛
虽然曹植在当时的学子中,知名度已经极高,但就在这次的静默后,还是有人敢于挑战他的观点,只见司马懿缓缓举手一礼,站起身向荀彧一躬,深深答道:“小生在这里献丑了,依小生愚见,‘博取于人’亦可谓之富,‘善屈于人’亦可谓之贵。不知小生的理解如何?恭请令君老师赐教。”
司马懿此言,有一点不走寻常路的感觉,不在正途上与曹植比试,而是另辟蹊径,他此语一出,全场青年才俊们顿时发出了一片轻微的骚动。这个司马懿真是剑走偏锋,竟在曹植那番释义的基础上自出机杼,又跨出了一步新的境界来。
听司马懿这么说,一般人可能还有些不很明白,荀彧虽觉深得我心,但还是需要进一步解释,他脸上的笑意浓了几分,抚着胸前的长长须髯,慢慢开口又追问道:“司马仲达,你这‘博取于人谓之富、善屈于人谓之贵’讲得已然甚为精奥了——你可再讲得浅白一些,让大家听了也理解得更透彻一些,如何?”
“将所有人的长处都学到手,自己是不是就富有了?将自己的位置放低来,让大家都成为自己的老师,算不算尊贵?令君老师和各位大人、各位兄台以为如何?”
崔琰首先表示赞许,他认识司马懿多年,见司马懿的学识日益高妙,不禁为之高兴,“好!答得好!仲达这番释义才真是契合了我儒门大道中庸平实的妙境!”他自入席落座以来,一直没有理会堂上的一切,直到刚才听了司马懿的回答之后,才不禁停手连拍了四五下掌,侧头向毛玠深深赞道。毛玠也是连连颔首,称赞不已。
荀彧也深有同感,他觉得司马懿的解释正是他这次聚会所要讲述道理的精妙之处,于是他双手轻轻一抬,目光流转,先是瞧了瞧曹植,又是看了看司马懿,心想这两个年轻人将来的前途不可限量啊,抚髯含笑欣然而道:“很好,子建和仲达都答得很好。子建的释义,透着一股卓然自立、壁立千仞的刚正充实之气;仲达的释义,透着一股包举宇内、海纳百川的恢宏壮阔之气。诸位公子,须得以他俩为楷模,好好学习、日日精进啊!”
既然第一个问题已经有了满意的答案,荀彧又提出了第二个问题,这种问答式的学习方法很容易让学子们有亲身参与的体验感,“这第二个问题是,世间求学悟道之士,尽毕生之心血而不断追求的,不过是‘仁’、‘智’二字而已。”荀彧面色一正,又徐徐而问,“请问诸位公子,这‘仁’、‘智’二字是何含义啊?”
荀彧提问的语音刚落,曹丕、曹植、司马懿分别举手回答。荀彧右手一抬,示意他们三人站起身来一一作答。
曹丕为人貌似宽厚,实则嫉妒心极重,他的回答是:“仁者能使人爱己,智者能使人知己。”
曹植为人虽然倜傥风流,文采斐然,但政治敏锐性差,他的回答是:“仁者爱人,智者知人。”
司马懿表面上不动声色,但内心里波澜起伏,他最后答道:“仁者自爱,智者自知。”
荀彧听罢,抬头四顾,看在场的名门大儒们都纷纷点头赞叹,于是向王朗看去:“王大夫,您是博学鸿儒,理论根底极为醇厚,请您点评一下三位公子的回答如何?”
王朗年纪不小了,他一辈子专研学问,以大学问家自居,看到年轻人如此好学上进,自然十分开心,徐徐言道:“刚才听得这三位公子的释义答案,心中真是激动不已。如今儒学昌明,英才辈出、妙语连珠,实乃本座平生所遇所见之最大快事,本座在此就拜托在座诸君献身相助啦!”说着,他竟从席上站起身来,向着堂下坐着的诸位青年才俊、儒林后进子弟们环揖一礼,态度极为恳切——很多人都瞧见他眼眶里泪花闪亮。
表达完自己的心情后,王朗感觉对年轻人应该将自己所知所学倾囊相授,这才是当老师的本分,他稳定了心神,向曹丕、曹植、司马懿缓缓而道:“三位公子的答案都是很好的。不过,我们儒学圣道的修习共有三个层次:进门、登堂、入室,由低而高,循序渐进。三位公子,请恕本座据实相告。”
虽然曹家公子家世显贵,但从学习的角度来看,所有学生一律平等,老师都要一视同仁,他用眼角余光瞥了一下曹丕、曹植的反应,咬了咬牙,最后暗暗决定还是直言而道,“依本座看来,曹大公子的‘仁者能使人爱己、智者能使人知己’之语,乃是修习儒道的‘进门之见’;曹三公子的‘仁者爱人、智者知人’之语,乃是修习儒道的‘登堂之见’;而司马公子的‘仁者自爱,智者自知’之语,方是修习儒道的‘入室之见’!”
其实王朗做人做事也很有分寸,就算目前他是以老师的身份来教导学生,但仍是重视说话的技巧,他讲到这里,又往三人脸上一看,却见曹丕听了之后面色一窘,颇有些不快;曹植听了之后微微颔首称是;司马懿听了之后面无表情淡定如旧。
虽然忠言逆耳,但作为老师总不能误人子弟,该说的还是要说,于是他又耐心解释道:“荀令君为什么要问大家这个问题?他就是希望大家能明白:人若不自爱,则焉能爱人?反之,人须先自爱而后能爱人,能爱人而后能使人爱己;人须先自知而后能知人,能知人而后能使人知己!”他这番话讲完,堂上众人已是掌声雷动、喝彩不断。
34 荀彧的见解——绝代高人的精彩教义
在任何时代,各个领域的大咖永远是最牛的人物,东汉时期的文学界,荀彧就是这样的大咖,在所有学子的心中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掌声喝彩之中,荀彧仍然静若幽谷。他端起那只黄玉双耳鹤纹杯,轻轻呷了一口清茶,润了润自己的嗓子,然后双手又是轻轻一抬,全场立刻又静了下来。
能够在这样的学习讨论会上与荀彧对话,向他请教问题,这是每个学生梦寐以求的事情,就像我们平时能有机会向中科院院士提问一样,荀彧正欲开口发话,却见司马懿坐在席上突然高高举起了右手。“仲达,你有何事?”荀彧伸手向他一招,“起来讲罢。”“令君老师,小生斗胆想问您一个问题。”司马懿面色恭然之极,垂眉敛目,站了起来轻轻问道。
司马懿的做法引起大家的不满,有些人心里想,难道他太想表现自己的才华了?全场儒学学子们顿时如同潮水一般涌动了起来。刚才会场的规矩是已经宣布了的呀——这次会上,只许令君提问出题,堂下众位青年才俊只能应声答题啊!他司马仲达这时却跳出来想问令君老师什么问题?怎么这么不守规矩哟!
荀彧倒是没啥不满的反应,他想既然司马懿敢于主动提问,必然有他的道理,不妨听一听,或许对大家也有启发:“很好。你且问吧。”荀彧在稍稍一愕之后立刻恢复平静淡定,语气中又裹带着一股强劲异常的力道,“不过,你挑战了会规——所以在回答了你这个问题之后,本座要罚你在我荀门做受业弟子,随时随地都要向本座执持师礼!”
嘿嘿,竟然还有这种事?看来令君老师也是看颜值的,除了颜值还看悟性,好的弟子往往像好的老师一样难找,全场诸人又是一阵哗然。荀彧的这般举动叫什么“罚”啊?司马懿大胆违规挑战他的权威,他却要收他为徒?荀令君虽以爱才如命而著称,却也不该对司马懿一味优容包涵到这般境地啊。
在这个时代,要想去荀门做受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