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正说司马家[全三册]-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74 邓艾与姜维的斗智斗勇——名将终须疆场见姜维接到邓艾派人送来的战书,要求再次与他比斗阵法,就对众将说:“我的阵法学自诸葛武侯,总共有三百六十种变化,邓艾与司马望明显在阵法上不如我,但他仍然要约我斗阵法,这里面有古怪。”廖化说:“我猜测邓艾是明里约我们斗阵,暗里派人去偷袭我们的营寨。”姜维笑道:“我也是这么想的。”于是派张翼和廖化领兵去后山埋伏,其余人跟着自己去与邓艾斗阵法。
  第二天,姜维与司马望在阵前相见,姜维说:“听说你要与我斗阵?你会摆什么阵,摆来看看。”
  司马望立即就布下了一个八卦阵,与姜维昨日所布的一模一样。
  姜维说:“你抄袭我的阵法有啥稀奇,你会多少种变化?”
  司马望说:“我既然能摆就能变,我有九九八十一种变化。”
  姜维说:“我这里真正的八卦阵,依照日月星辰的运行而有三百六十种变化,你能比得了吗?”
  司马望知道姜维所说不虚,摆八卦阵的确他比不了人家,但既然要拖住姜维,于是他说:“那你变化给我看看。”
  姜维说:“你让邓艾出来,我就变化给你看。”
  司马望说:“邓将军另有要事,不能前来观看。”
  姜维说:“邓艾能有啥要事,不就是想去偷袭我的后方嘛。”
  司马望听了大惊,心想姜维竟然识破了我们的计策,于是赶紧要指挥军队冲过去与姜维混战,但姜维用弓箭射住阵脚,忽然蜀军由两侧包抄上来,打得魏军大败。
  再说邓艾与大将郑伦引兵去偷袭蜀军的后方营寨,走到半路上,忽然一声炮响,蜀军伏兵四出,双方一通混战,郑伦与廖化狭路相逢,被廖化一刀斩于马下,邓艾大惊,正想命令军队撤退,忽然蜀军张翼又引兵掩杀过来,魏军又一次大败,邓艾身中四箭,好在都不致命,败退到了渭南大营方才扎住阵脚,此时司马望也逃了回来。
  75 姜维关键机会的失去——从此伐魏成泡影邓艾与司马望商议,看来这次姜维很猛啊,我们好像打他不过,不如使用离间计,邓艾派一个名叫党均的人携带金银财宝去成都散布流言,就说姜维对后主刘禅不满,打算在前线自立为王,党均去了成都后,果然通过各种渠道散布关于姜维的谣言,最后传到了后主刘禅的耳朵里,引起刘禅的警觉,于是刘禅发出命令,调姜维入朝议事。
  在前线,姜维多次引兵去魏营挑战,邓艾与司马望就是坚守不出,跟他耗着,一直耗到成都的诏书到达,姜维不知何事,只得撤兵返回成都,邓艾与司马望知道姜维中计了,于是起兵随后追赶,夺回了被蜀军占去的营寨。
  姜维这次撤兵回朝,心里很是不甘,与手下诸将商议此事。
  廖化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此时撤兵,放弃了已获得的胜利成果,非常可惜。”
  张翼说:“我们连年征战,蜀中百姓都很有怨言,不如就乘这次初战告捷见好就收吧,回去休养生息一段时间。”
  姜维说:“看来也只能如此了,我们退兵吧。”
  邓艾与司马望从后面追上来,看到姜维虽然撤退,但旗帜不乱,井然有序,于是就不敢再接着追了,生怕中了蜀军的埋伏。
  姜维回到成都朝见后主刘禅,问刘禅召自己回来有什么事情,刘禅说:“其实也没啥事,就是觉得你率兵出征时间久了,怕士兵们疲劳,想让大家休息休息。”
  姜维说:“陛下肯定是对我还不够信任,这次出征我们打了胜仗,本来打算乘胜追击的,但却被陛下召回,错失了好时机。”
  刘禅被姜维说得有点心虚,只能回答:“我不怀疑将军,不过我们也没必要连年作战,不如等待魏国国内有变动时,再抓住时机出击吧。”
  既然后主这么说,姜维也没办法,只得告辞出来,返回汉中休整。
  76 对曹髦的处置——司马昭的最大败笔
  党均从成都返回魏军的祁山大营,向邓艾汇报此次赴成都离间后主与姜维关系的所见所闻,邓艾对司马望说:“蜀国君臣不和,看来有利可图。”于是让党均去洛阳将此事汇报给司马昭,请示是否可以大举进攻蜀国。
  党均来到洛阳后,向司马昭汇报了蜀国的情况,司马昭听后大喜,和身边的亲信贾充商议道:“蜀国目前后主荒于淫乐,与姜维君臣不和,正是我们进攻的好机会。”
  贾充说:“不然,如果我们要去进攻蜀国,首先要处理好朝廷的内部事务,否则很有可能当我们全力以赴对付蜀国时,朝廷内部会发生变故,到那时后悔就晚了。”
  司马昭说:“是这样,但是朝廷内部最近有什么新动向吗?”
  贾充说:“我听说陛下对你很是不满,最近陛下对身边人说,他现在就像是一条困龙,能力得不到施展,只怕一旦有机会,他就会向我们发难。”
  司马昭听后大怒,心想皇帝曹髦竟然如此不识相,躲在深宫还妄想着变天,于是司马昭第二天就气冲冲地带剑上殿责问天子曹髦,说:“我们司马家族两代人为朝廷出力,有大功于社稷,陛下为何还是对我很不放心?”
  曹髦被司马昭责问得哑口无言,他看到司马昭咄咄逼人的气势,气得浑身颤抖,但整个朝廷都是司马昭的势力范围,他虽然是天子,但也无从反击。
  等司马昭下殿离去后,曹髦回到后宫,召来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等三人商议,曹髦说:“司马昭气焰太过于逼人了,眼见他要造反,赶我下台也是迟早的事,不如我们奋起反抗吧,与他拼死一战。”王沈、王经、王业等人都不敢得罪司马昭,只得苦劝曹髦忍耐,说你与司马丞相抗争,那是以卵击石,根本斗不过他,不如忍一口气算了。
  曹髦毕竟年纪还轻,他说:“以司马昭如此目无君上,为所欲为,是可忍,孰不可忍?我意已决,打算与他拼死一战。”皇帝的这一句话,把三个大臣都吓坏了,他们三人退下来后,有两人就觉得应该赶紧去向司马昭汇报,否则大祸临头。只有王经一个人愿意陪着皇帝而死,与司马昭同归于尽。
  曹髦有心要与司马昭拼命,但其实他真的没有人手,军队也不掌握在他手上,他最多能够集合宫廷里的守卫及官吏三百余人,在护卫长焦伯的陪同下,各执刀枪,大声喊叫着从宫殿中出来,直往司马昭所在的丞相府杀去,皇帝这就算是要去与司马昭拼命了。
  司马昭得到消息,他没想到皇帝竟然会如此明目张胆地就亲自率人杀过来了,他只好命令贾充带领成济等人率兵出迎,贾充与成济带着数千名铁甲禁卫军在半路上与皇帝的队伍撞上了,曹髦亲自挥剑杀了出来,大叫道:“我是天子,你们胆敢刺杀天子吗?”他这一叫还真把禁卫军们给吓着了,从古至今,刺杀天子还是很少有人敢做的,看到皇帝亲自杀了过来,禁卫军们纷纷后退,谁也不敢真的与皇帝过招。
  这时贾充对成济说,司马公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现在是你出手的时候了,成济一向都是听贾充的,贾充让他出手,他还真就出手了,他问贾充对皇帝是活捉呢还是杀死?贾充说:“司马公不要活的。”于是成济就挥舞一支铁戟上去,一戟刺穿了皇帝的心窝,护卫长焦伯迎了上来,也被成济一戟刺杀。王经随后赶上来大骂成济在光天化日之下公然刺杀天子,贾充命人将王经捆绑了起来,事情汇报给司马昭后,司马昭看大事已定,于是出来收拾场面,他看到皇帝被当众刺杀了,假装大惊失色,以头撞墙而哭。
  既然皇帝被杀了,此事总得有个说法,司马昭大会群臣,告知此事,听取大家的意见,所有人都不敢说什么,只有陈泰披麻戴孝而来,司马昭问陈泰接下去该怎么办?陈泰说:“应立即杀了贾充,否则无法向天下人交代。”贾充是司马昭最亲信的大臣,司马昭不管怎样都舍不得杀贾充,但此事总得有人来顶罪吧,实在不行就只能弃卒保车,找成济顶罪。成济一听要让他顶罪,马上跳了起来,大声说:“是贾充说奉了你的命令让我刺杀天子的,不干我什么事啊。”但到了这个时候,司马昭也只能霸王硬上弓,无论如何硬要牺牲成济了,为了防止成济再乱说话,他命人把成济押下去,割掉舌头,然后凌迟处死,同时灭了成济的三族。
  然后司马昭又将王经等忠于曹髦的一批大臣也全都抓起来杀了,把朝廷上下清洗了一遍,彻底排除了异己。
  太傅司马孚建议厚葬曹髦,这个司马昭是答应的,人都死了,表面工作做做也无所谓。贾充等人劝说司马昭干脆自己登基当皇帝算了,但在这件事情上,司马昭还有点心虚,虽然很想当皇帝,但仍然不太敢,主要是怕自己的名声不好,他是既要虚名又要实惠,所以想来想去,还是缓一缓当皇帝吧,先去曹家再找一个小孩子当皇帝,这样也容易控制。
  于是大家只好去再找一个小皇帝出来,最后找到了一个名叫曹璜的人,是曹操的孙子,司马昭也同意,就让他来当皇帝吧。当年的六月,司马昭立常道乡公曹璜为帝,改元景元,曹璜改名为曹免,字景明,封司马昭为相国、晋公,赐钱十万、绢万匹,其余文武百官,各有封赏。
  77 司马氏必须对付曹家——言不由衷的艺术雍州与蜀汉交界,连年小规模的战事不断,双方军队加上北方游牧民族氐蛮的战士总是相互侵扰。这次南安郡太守曹寿由于立功心切,轻率出兵想要剿灭氐蛮的进犯,没料到误中姜维之计,被蜀将张翼所率的蜀军联合氐蛮的军队一起围困在了南安郡北侧的长风谷,蜀军与氐蛮集中了三倍于他的兵力要消灭曹寿所率的魏军,曹寿被围了十多天没能逃脱出来,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紧急派遣亲信夏侯澄突出重围,前往雍州大营求救。
  夏侯澄一到雍州大营就赶紧闯入帅帐向孟飞和司马炎磕头:“孟牧君,司马参军,末将代曹太守、魏将军、费将军恳求你们快快发兵驰援长风谷!南安郡全体兄弟都在那里拼死等待救援!”
  虽然司马氏掌权,但皇帝目前还是曹家的,曹家不可能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夏侯澄在书案前的地上把头磕得“咚咚”直响,力气用得又大又猛,仿佛一直要磕到孟飞和司马炎开腔应答为止。他是那夜从长风谷中拼命乘隙闯出来的,满脸厚厚的血垢,左肩窝还胡乱扎着一条被鲜血染得通红的绷带,看上去情状悲惨之极。
  司马炎虽然心里是希望借着西北的战事挫折曹家的势力,但眼见对方损兵折将又有些不忍,他坐在书案右侧席位之上,目光里尽是怜悯之色,只沉吟着没有开口。孟飞面色铁青,问道:“曹太守他们目前的伤亡情形究竟如何?”
  在前线友军相互支援本来也是应该的,虽然各部队分归不同的派系统属,但毕竟都是魏军。“那蜀军占了地利,把咱们的弟兄全困在了谷底,实在是有劲使不上,只有白白挨打的份儿!末将冲出来的那天晚上,咱们就已经折损了两三千人!孟牧君、司马参军,赶快去援救他们吧!这事儿可拖不得呀!否则,曹太守他们的损失就更为严重了。”
  毕竟有司马炎在场,他才是真正的老大,孟飞不敢擅自做主,他将目光转向了司马炎,迟疑着问道:“司马参军,依您之见,此事该当如何?”“这还有什么‘该当如何’的?”这时,鲁休却风风火火地插话进来:“孟牧君、司马参军,请拨鲁某六千兵卒去救援曹太守他们!”
  听到有人公开支持曹太守,并且愿意前去营救,夏侯澄无比激动。“那可真是多谢鲁太守了!”他大喜道,只恨不得爬到鲁休脚边叩头深谢。孟飞却似乎没有听到鲁休的话一般,仍是拿眼直直地盯着司马炎。
  司马炎看鲁休都表了态,他总不能显得小气了吧,无论如何口头上先答应着再说,于是他也煞是爽快,立刻便答道:“是啊!曹太守与南安郡的兄弟被困长风谷,是该马上调兵驰援!不过……”他倏地口风一转,沉吟了起来:“鲁太守、夏侯兄弟,本参军想救曹太守他们的心思自然是和你们一样焦急的。但是,如今我与蜀军交手正在紧要关头,如何分得出兵力来援助曹太守他们?蜀将张翼在长风谷困住曹太守他们,用的就是‘围魏救赵’之计,说不定他们就在半途中某个险要之处设下了陷阱正等着我们伸头去钻呢,鲁太守,您是军中少有的老成宿将,蜀军的这小小诡计应该骗不了您吧?”
  鲁休听听也有道理,蜀军说不定还真是如此安排的计谋,如果我们中了埋伏,一切都完了。他搔了搔脑袋,又觉着司马炎言之有理,也不好反驳什么。他犹豫片刻,喃喃道:“但是我等也不能坐视曹太守他们被围而不去援救罢。”
  夏侯澄本已经放下的心又一下子提了起来,他这次来求援,真的是火烧眉毛,但顾眼前了,无论如何总是要请司马炎同意派兵赶紧驰援。他这时已在地下“哇”地一声哭了出来:“孟牧君、司马参军,你们可不能见死不救啊!长风谷那里可有咱们好几千兄弟啊……”孟飞也张开了口:“司马参军……”
  司马炎这时肯定不能拒绝援救曹太守他们,一旦不去救而让曹寿陷入死地,来自朝廷的压力会让他不堪重负,他这时的脸色却变得凝重如铁,右手一摆,“救!当然要救!不救曹太守他们,本参军也定然是寝食难安!”他毅然而道,“这样罢,鲁太守您还是陪同本座在这里堵死廖化他们,围攻龙盘关的蜀军,绝不能分拆开去驰援长风谷,我们绝不能顾此失彼。”
  司马炎看了看夏侯澄,用手抚着他的背安慰道:“夏侯兄弟你也莫慌,本座可以让八百里快骑持节传令给屯守狮子口处的邓艾将军,请他率兵赶快去救曹太守。邓将军那可是关中响当当的名将啊,由他出面,再多的蜀军也定是一战即溃!鲁太守、夏侯兄弟,你们把心稳稳当当地放在肚子里吧!”
  “这……也行,邓将军的大名我是听说过的,他若肯去,应该没问题了。”夏侯澄有些同意司马炎的说法。鲁休将他一把拉了起来:“司马参军既然派了邓将军,你们曹太守就有救啦!你先跟我下去到军医那里好好包扎一下伤口吧!”待得鲁休和夏侯澄退下去之后,孟飞四顾无人,方才向司马炎徐徐开口道:“大公子,孟某心底一直有个疑问不知该不该讲,倘若邓艾将军那里也难以分兵前去救援曹寿,这可如何是好?”
  司马炎心中早有主见,他见孟飞担心邓将军那里的防务,就故意把话说得严重一些:“您的担忧也不无道理,万一邓艾将军轻离狮子口而去,以致引得蜀将王平从骆谷城乘隙而侵,邓将军又不能从长风谷及时返师回堵蜀军,则这偌大的责任又该由谁来担?”
  孟飞虽然心里有这些担忧,但以他的身份和官职,估计轮不到他说话,“这……”他顿时语塞了。“您放心!这个责任不会由您来负的!”司马炎忽又莞尔一笑,“就由本座来写下这道亲笔手令让邓将军去驰援曹寿罢!但军诀有云‘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邓将军在确保狮子口安全无恙的情形下,再选择什么时机,采用什么方式去驰援曹寿,那就全靠他自己做主了,本座对此亦是鞭长莫及啊!”
  孟飞听司马炎这么说,似乎又有点虚与委蛇,估计有忽悠夏侯澄的意思:“大公子,您对曹寿他们何至于此?以仁人君子的宽宏公正之为,可令反侧子畏威怀德而无怨言,不亦更佳乎?”
  司马炎听了,知道孟飞没有真正理解他心中的想法,因为孟飞是自己的亲信,所以他有必要说清楚,于是面色微微一变,并不出声答话,而是提起笔来,在一张纸笺上“刷刷刷”写了一段话,伸手递向了孟飞。孟飞接过一看,顿时怔住了,上面这样写道:“孟牧君,难道您忘了当年他们曹家大司马曹休是如何对待豫州牧贾逵耶?贾豫州可谓仁人君子也,其后又若何?”
  
  第八章 削弱曹家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对再小的隐患都要尽早清除,历代统治者都对身边的人疑神疑鬼,看谁不顺眼就立即干掉,但他们总是忽略了地方上的不安定因素。
  78 因果循环未可知——大家一起算计曹家势力原来很多事情都是有前因后果的,有了先前的过节才导致今天的结局。想当初在曹魏太和二年之时,故大司马曹休贪功冒进,在淮南石亭遭到吴帅陆逊的三面伏击,其势岌岌可危。就在千钧一发之际,豫州刺史贾逵赶来拼命杀开重围,将曹休救了出去。然而,曹休为了推卸丧师辱国之责,反而上奏诬告贾逵失期不至、救援不力,朝廷亦有意偏袒曹休,皇帝曹睿明确表态“两无所问”,一味和稀泥,气得贾逵愤恨填膺,郁郁而亡。
  因为对曹家一贯的做法深有不满,所以司马炎才不会无缘无故去替他们背这个黑锅,换而言之,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