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席卷天下-第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随行的一群人,只有蔡优骚包地穿着传统的晋人文士服,就是那种看去令人眼花缭乱又松松垮垮的装束。其余的人,一个个就是一身上红下黑的“华夏正朔战袍”,再披上一套简约一些没有花纹的军装。
  “愣着干什么!”看着老实巴交的农夫,直立起腰杆怒斥一群披头散发的“野人”:“君上巡行,草民还不跪下!”
  野人其实是没有汉部户籍的奴隶,大多是一些杂胡,或是没有经过调教的晋人。他们身上的穿着可就单薄了一些,冰天雪地里下田劳作,冷风一刮就会忍不住浑身打摆子。被人一喝,一个个面向行走在大道的刘彦等人的方向跪下。
  这年头跪分两种,一种是屈膝跪坐,既是压腿直腰的坐法;另一种说是跪不如说是拜,就是双膝跪地,前身倾倒在地上,双手向内凹着撑地,手掌需要互相折叠,再将屁股高高地抬起来。
  刘彦自然是扫视到了两旁的动静,自由民是站立弯腰揖礼,奴隶是跪地拜服行礼,分得相当泾渭而分明。
  现在这么个年间吧,胡人还没有学会阴险的一面,就只是会杀杀杀,不过从肉体到精神层面消灭一个民族的勇气。
  算起来“我大清”的奴役才是最成功,留发不留头,再彻底地打折一个民族膝盖,结果是“我大清药丸”,甚至是已经完蛋,都有一帮不当狗腿不舒服斯基张罗要复辟,已经灭亡百来年,后清的斗士们还将格格啦、阿哥啦送上荧幕,缅怀“我大清天下第一”的荣光。
  要是羯族……不,是匈奴、鲜卑、羯族、羌族、氐族的其中一个打折这个年代汉人的膝盖骨,会不会有此后的杨隋复汉礼或李唐讲包容?
  刘彦一直以来眼神可以说很不错,田地里的奴隶稍微扫一眼大概就能看明白出身哪里。
  中原过来的奴隶大多会显得比较瘦弱,衣衫也该是在长广郡或是东牟郡那边统一发放,毕竟是冬天了,难不成就看着衣不裹体给冻死?
  来自朝鲜半岛的奴隶,身上的穿着就没得换了,会是身穿朝鲜半岛当地特色服饰,大抵是一种腰带快要拉到胸前的长筒袍子,百济人喜欢白色,高句丽人喜欢土黄色。
  要说起来,从朝鲜半岛那边抓的奴隶比较耐冻,再则是大概没人会在乎半岛奴隶的死活,刘彦甚至都还能看到有些半岛奴隶竟然是只穿着一条长裤光着上身。
  “辽东这边发现了两处矿山,接下来会需要大批的劳动力。”刘彦并没有降缓坐骑的速度,一路上走马观花了一下,有粗略的了解,一些事情不得不谈:“再有就是保暖上,我不希望听到有人冻死的事情,哪怕是奴隶。”
  蔡优原本还乐呵呵,一听赶紧紧绷着脸拱手应:“诺!”,结果是差点不小心给失去平衡掉下马背。
  其实中原现在不缺乏马匹,哪怕就是汉部这种不是放牧的大部族,前前后后席卷长广郡和东牟郡,凑出来的马匹都有三万余匹,其余如牛、羊数量更是众多。
  马匹当然不可能就是战马,别说是战马需要经过专业的驯服,就是骑乘之马也都要经过必要的训练才能骑。
  通常情况下,马要从一岁左右开始训练,训练二到三年时间才能成为一匹合格的战马,战马的标准是在吵杂环境不惊,箭矢横飞下不惊,夹腹要跑,拉缰绳要停,甚至是轻轻踢踏要懂得降速,等等很多个方面。那需要绝对合格的驯马人才,可不是谁都能搞清楚一套流程。
  目前中原的马种挺复杂,其中当然是以北方的矮脚马(蒙古马)占了多数,可是来自西域的大宛马和乌孙马也并不算少,更有相对优秀的北方三河马,来自辽东等地区的耐寒辽东马。
  因为胡人入主中原,真的就是成了一个中原到处在跑马的年代,要是刘彦愿意,大量收集大宛马或西极马(乌孙马)组建具装骑兵,只要是财帛和冶铁能跟得上,真的就是组建得起来。
  后赵的羯族人就有一支绝对精锐的具装骑兵,那是名唤“龙腾卫士”的羯人精锐。龙腾卫士除了有五千左右的具装骑兵,更有八千的具装甲士,恰是因为这支部队的存在,羯人才是无人敢惹的中原霸主。后面羯人还会再组织一支精锐,是叫“高力士”的绝对精锐。(其实现在已经在组建)
  浩浩荡荡的刘彦等人缓缓驰骋而过,原本行礼的乡野之人重新恢复干活,他们还有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可以折腾田地,再下雪就该猫上十天半个月。
  “我们以后真的能和你们一样?”虽然是被冻得有些发抖,可阿石真的很想知道,忍着挨鞭子的风险,继续问:“是经过半年的……那个什么观察期,就能和你们一样?”
  陈星这个看着老实巴交的农夫其实有不少心眼,应该说能被分配到监管奴隶的人,哪又可能存在什么老实人?他才不会告诉眼巴巴盯着自己的奴隶们,他们之前可不存在什么观察期,那是迁徙到辽东半岛之后才出现的制度。
  对的,任何势力在开创之初都会尽可能地更多吸收成员,但到了一定的程度就该出现规章制度,那就会是早加入各种便利,晚加入就该苦苦熬资历。
  嘴巴里碎碎念着一些有的没的,陈星的眼睛视线是一直跟在刘彦那支队伍的方向。
  最近消息不少,比如征战朝鲜半岛的那批人会轮流回来,回来之后就会被分配女人,有战功的人会军功授田,似乎还能得到官方分配的奴隶?
  呃,分配女人那是误传,实际上是有限撮合有功将士与民间女性的结合。然后,战场上抓捕人口,按照三人留一的概念,要是超过三个女性,有权留下一人伺候自己。
  汉部后面为什么会需要所谓的考察期,大抵上就是在官署奴隶的制度上,毕竟将士服役等于无法参与生产,那军功授田怎么种?奴隶的存在就有必要了啊!
  除了官署奴隶,出征将士也能自己抓捕奴隶,那是汉部要执行秦二十等爵的先决条件,一些东西上会存在改变,可什么身份获得什么样的待遇基本与秦时没有变化。
  “现在是吃喝不愁,就是缺个婆娘。我是不是该在下一次的时候报名参军?”陈星能够发现部族中的武人地位是越来越高了,下定决心:“出征的家伙优先拥有婆娘,单这一条就会令无数人羡慕,甭提还有诸多特权,一定要参军立功!”


第144章 辽东长城(伪)
  得益于一开始刘彦就设立“号码”制度……既是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编号,汉部该是全世界户籍制度最为严密和分明的一个势力。
  多一人就增一个号,少一人就将号码登记,每三年统计一次,有多少人(自由民)一查阅就绝对是一目了然。
  同时,既然都已经搞出了编号制度,男女在登记上怎么可能不一步到位,连带出生年月不管被问者怎么回答,反正就是给统一记录起来。
  一系列的制度之下,汉部有多少人,男女比例是什么,年龄层分布又是怎么样,刘彦绝对可以骄傲地说:一切尽在掌握!
  有自由民的登记制度,那么对于奴隶肯定就不能少,以至于汉部到底有多少可用的人力,核心成员要是不清楚,那就不叫核心成员。
  差不多三年了,汉部的男女比例一直未能达到平衡,差不多是三男才有一女的差距。
  因为男多女少,可以想象社会该是怎么样的情况,要是能够逮住机会与妇女聊两句,能不能搞到手另外说,总是增加脱离光棍的机会,结果是汉部男人对女人方方面面比较迁就。
  想想后世天朝的女人为什么会越来越不像话?那都是被惯的。汉部因为男女比例不平衡,差不多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
  幸运的是,长久的男尊女卑思维下,女人可不会过度的傲娇,甚至根本就不敢心生“寻找备胎”的想法,顶多就是在择偶上会选择优异者。不过,这不是天性使然吗?择偶不选优秀的,难道还就特别选比较“矬”的?
  为了能够早日脱离单身汉,参军成为比较现实的一种选择,那是因为军人的社会地位被刻意提高。若是不论社会地位,就是出征抢三个女人自己能留下一个,不知道有多少男人光是觉得这个就值得自己去拼命了。
  “话说,那个什么韩女、倭女什么的,看着就不错。”阿汤哥看起来略略猥琐,不止是长相,且听他往下说:“我上次恰好在码头,瞅见韩女穿着是曝露胸脯,听闻是当地的习俗?”
  韩女?就是马韩、辰韩、弁韩这三韩的女性了。除了极为少数的一些韩人,他们现在都是奴仆身份。说韩女穿衣服露出胸脯并不是胡说八道,那是三韩的一种习俗,这种习俗哪怕是到一次世界大战后也保留,那是露乳为美的观念。
  呃,另外有一点不得不提,实际上公元前342年这一阶段,甚至是往后的数个阶段,身无片缕根本不是什么稀少的事情,特别是战乱或饥荒年代,赤裸身躯真不是太特别的事情。
  要清楚的知道一件事情,一条裤子全家穿,哪怕是在大天堂党解放后的天朝,那也是真实存在的。只有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人才会考虑为己遮羞,二十一世纪的非洲天天裸奔的人还多了去了。
  汉部自然没有可能什么事情都面面俱到,不过知道辽东苦寒肯定是会多做准备。哪怕是已经预备御寒衣物,冻死者依然是有,汉部所能保证只是自由民不要出现类似的情况。
  继续向东北而行,刘彦并不是第一次巡视,见到领地按部就班地发展内心自然愉悦,不过慕容鲜卑将要进行可能的发兵来攻却是一个挥之不去的阴影。
  要说起来,前燕现在真的是处在崛起的时期,尤其是三千铁骑被建设起来之后,他们在辽东可真的是做到了“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地步。
  看看高句丽吧,堂堂半岛第一强国,似乎还不止是半岛第一,对扶余、濊貊、娄挹、曲沃也是予夺予求,结果前燕只是出动四万大军进攻,一战高句丽近十万大军灰飞烟灭,高句丽的都城丸都竟然也是被轻易攻下,导致国王生母被俘,历代先王的陵墓甚至是被挖了。
  丸都是一座坚城来的,搞不懂高句丽人为什么连十天都没有守住就被攻破,刘彦就该思考前燕是不是有什么犀利的攻城器械,要是前燕真的有犀利的攻城器械,那汉部建造起来的城墙能守住吗?
  花了小半天的时间,刘彦这一支队伍来到了长达十余里城墙的某段,他们到来的时候直接上了城墙。
  汉部在辽东半岛这边是真的建造起了十余里的城墙,得益于刘彦有“系统城墙”的便利,建造起来的城墙虽说是耗费了巨量的石料,可看着由石料筑成的城墙真的是给人一种视觉感官上的刺激。
  “可惜了,没有来得及把水泥搞出来。”刘彦心里想着:“用水泥建造城墙从某方面来说才是最为牢固的。”
  十余里的城墙是花了将近三个月建造而成,城墙宽六米、高九米,有完善的女墙以及城垛,每两百米还让刘彦给增设了一个箭塔。总长度十余里的城墙有三处城门,每处城门就有一个城楼设施,下方是三个可以打开的城门。
  要不是事实摆在眼前,压根就没有人相信三个月不到的时间,可以建造出这么一条长度十余里的雄伟城墙。然而,偏偏事情就真的发生了,令无数人惊奇得差点掉了下巴。
  “雄伟啊!”蔡优眼眸里是震惊和欣慰:“青州首府广固城的城墙都没有这么雄伟!”
  广固城作为青州的首府,该是整个青州有数的坚城,不过城墙也就是高八米左右、宽六米,并且不存在什么多少距离有一个箭塔。
  “那些箭塔,会安置床弩!”刘彦却是清楚短期之内没有可能,床弩能造,却不是那么简单:“靠近城墙五里内的树林要全部清除。”
  应有之意,不但是城墙五里内的树林要全部砍伐,甚至是数十里内可以打造攻城器械的树木也该尽可能地砍掉,那是为了防止敌军就地取材打造工程器械。敌军可以从更远的地方弄到合适的木材?那去搞嘛!越远,敌军的后勤压力就越大。
  慕容鲜卑杀死了刘彦派去的使者团队正副使,消息并没有被封锁起来,刘彦甚至是大肆的宣传,强调复仇的愿望,并让部众提高警觉,与慕容鲜卑一战似乎无可避免了。
  要说汉部内部没有出现紧张情绪那属于不可能,特别是一些新加入的部众尤其害怕,另外就是存在一种会不会又要迁徙的迷惑。毕竟汉部真的进行了好多次的迁徙,担忧辛辛苦苦建设起来的房舍和田地,又要被放弃了。
  这一次刘彦没有拖泥带水,很明确地表示出了绝不退后的意志。要是光动嘴巴,存在疑虑的人肯定是会有,并且是会越来越多,可能会产生无心生产的效应,刘彦需要用实际的行动来证实与慕容鲜卑一战的决心。
  站立在城墙之上,众人环顾周围,要说起来选择这一片地方建设城墙绝对是选对了。周遭的地形,除了城墙以西算是平坦,城墙以东则就是一片多山包的地形,更存在了大片的湿地,再远一些则就是多山地区。
  湿地是什么玩意?就是多水之地嘛!水多了就会形成沼泽。可以想象这么一片糟糕之极的地方该怎么扎营,军队调动起来又该是何等的不方便。
  哪怕是在不懂军事的人,只要站在城墙看地形,一种“优势在我”的观察力也总会是有。现在一群人站在城墙上眺望着,交谈之中多了一种轻松,那是对防御战有了信心。
  “若是发生战事,十里城墙的驻兵不能低于一万众。”丁毅有些唏嘘地说:“没成想,三月之内真的建成了……”
  冉闵派过来的那些人,他们认为自己见证了一次奇迹,不是没有人想要获得快速建城的方法,但刘彦实在是没有什么好说的,连他自己都没有搞懂系统农民使用一样的工具为什么能那么高效。
  这边驻军需要一万?汉部现在的战兵都没有一万,哪来的一万众防御城墙!
  刘彦应该考虑扩军了,并且是大规模的扩军,战事真爆发了先生存下去再考虑建设啥的。
  “是呀,君上。”蔡优现在管内务,说道:“提高军队福利和待遇,参军热情高涨,是不是考虑扩军呢?”
  刘彦倒是非常想要扩军,但算上辅兵汉部已经有接近一万五千人服务于军方,等于是十三个平民养一个军人。可以这样还是汉部贸易做大,自然也饿缺不了金手指带来的生产力,要是纯农耕体系十三个平民养一名不事生产的军人,社会体系就该崩溃了吧?
  种种迹象表明汉部在辽东半岛肯定与慕容鲜卑有一战,却是不知道规模会有多大。再来是后赵那边的情况也是略略不妙,有姚家从中运作,石斌开始将目光转向了汉部,东莱书院异常的活跃肯定也有问题,刘彦不得不防。
  从年龄层来算,刘彦哪怕是再扩军两三万也不会有什么难度,但……青壮大多当兵了,生产能跟得上消耗吗?
  刘彦有太多的疑虑,他迟疑空出来的以前系统人口上限也不是一天两天,是征召更多的非系统青壮当兵,弄出更多的农民补充生产力,还是大肆招募系统士兵?


第145章 冬季战争的开端
  几乎是不需要纠结的事情,刘彦却是不得不考虑。
  从始至终,因为系统生产生物智商堪忧的问题,刘彦真的很难将那些系统出产的“人”当人看,更多的时候是看成了工具和消耗品。
  对待晋人却不能是那样,每回午夜时长的时候,刘彦何尝没有思考过要是某天系统突然没有了,那该怎么办?
  要是过度地依赖系统,某天系统真的消失了,刘彦甭论是有多大的势力,极为可能一瞬间就崩塌。不然刘彦哪会当起什么保姆,不就是忧虑手里的晋人死一个少一个吗?
  要清楚的知道一点,人口既是负担又是强盛的基础。刘彦现在谈不上什么人口过多形成负担的事情,但想要强盛起来就绝对不能缺少人口,他难道真的该采取残酷淘汰法则,连训练都没有就直接驱赶收留的晋人上战场,再挑出那些没死的晋人?
  看着一片皑皑白雪,刘彦心中有了决定,空出的系统人口就全是士兵了,加上原有的六百剑士和系统奖励的三百具装骑兵,那就是一千九百名系统士兵。
  三百具装骑兵刘彦还没有搞懂一些事情,例如具装骑兵损失了能不能补充,或是人没战死坐骑却完了是怎么个补充法?
  比较诡异的是,刘彦发现这批具装骑兵有些不简单,例如配上辅助骑手和驼物用的驮马竟是会懂得配合。
  目前“辽东长城”这边的驻军只有一千,等于是每五十米才有一名士卒。之前这种情况并没有太大的关系,毕竟城墙以东就是一片荒芜,近三十里内原有的猎户更是被汉部这边一网打尽。
  考虑到开春之后会与慕容鲜卑发生战事,是时候调动部队过来,让部队先熟悉一下城关,军官也该了解周边的地形。
  “你便留在这边,尽快了解周边的山川河流。”刘彦是在对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