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席卷天下-第6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冉闵知道“荥阳号”炮舰在克塔克港,临时抓壮丁也不是没有缘由。
  “那帮阿三瞧着很安份,某些程度来说这样才是最危险的。”冉闵并不知道天竺都护府会对“荥阳号”炮舰有什么安排,他说道:“那帮异族想要获得火药的决心很大,大到会不计代价。老夫要‘荥阳号’护送,是免了一些潜在危急。”
  事实好像也是那个样子?安南都护府的军营遭遇攻击,两艘编制下的炮舰也遭遇设局。天竺都护府装配的火炮不多,拥有的火药数量也是稀少,并且都是把守得异常严密,就没有发生遇袭的事情。
  伏寿对冉闵的说法是笑了笑不说话。他对冉闵说的那些话有自己的判断,大约是七分真三分假,想要亲自待在“荥阳号”一段时间,更多的出发点是了解所谓的炮舰是个什么情况,以此判断一旦跨海远征罗马,炮舰会充当什么样的角色。
  炮舰是汉帝国在海上的绝对主力,海军从冷兵器战船向着炮舰列装也是必然趋势。
  之前是因为没有必要,海军才有十来艘的炮舰,按照计划是打算十年之内增加到五十艘。
  现在嘛,汉帝国又将要面临举世围攻的局面,国家体制转入战争状态之后,很多事情必然是会发生改变。
  远在万里之外的汉帝国本土,刘彦是率百官正在返回长安的路上。
  “两年之内,炮舰必须增加到三十艘!”刘彦对于这一次被举世围攻多少是感到意外,却是没有多么惊慌:“大汉必须牢牢地控制住海洋,依然作为海上的唯一霸主。”
  谢艾正在进行记录,手里拿着的硬笔……也就是铅笔,不断“唰唰唰”书写着。
  他们已经抵达了荥阳,再往前就会进入拥有驰道的地段,到时候刘彦会乘坐轨道车用最快的速度回到长安。
  国内爆发奴隶暴动,有些地方的暴动已经完全镇压下去,个别地方的暴动却是留下了尾巴,并且还在向周边蔓延。
  那些地方是有当地的汉人加入进去。天晓得他们是在思考什么,或许是认为改朝换代的时机到了,可能是被胁迫,但就是参与到了暴乱当中。
  “向南洋都护府发去命令。”刘彦并不是想一出做一出,有着自己的全盘考虑:“诏伏伟组建远征舰队。同时向北洋舰队发去命令,编制下的炮舰调动到南洋都护府,归入远征舰队序列。”
  奴隶暴动会给汉帝国造成麻烦,并且会是大麻烦,但要说会造成糜烂则属于不可能。
  陆地上的战争,汉帝国根本就不惧怕,尤其是汉帝国现如今也就西面存有敌国,其余方向的国家基本是被扫了个干净。
  对于汉帝国来说,就算是安西都护府无法用一个常备军的兵力挡住第一波危险,也不过是汉帝国暂时丢掉西域,敌人没可能突破阳关或玉门关侵入汉帝国腹地。
  “陛下?”桑虞用着铿锵的语气说道:“回到长安,陛下应当下诏,全国进入战争状态。”
  简直就是特么的,汉帝国没有主动去进攻,那些瘪犊子玩意该庆幸才对,竟然主动挑起战争,那肯定是要做出最激烈的回应!


第1021章 举世攻汉(十二)
  举世攻汉呢,看似事情非常大,实际上也真的是大事件,但事情的发生还是会有一个顺序。
  各国先挑动奴隶暴乱,为的是让汉帝国陷入内部动乱。
  随后,汉帝国的海外领地也是接二连三发生了受袭事件,有为了获得火药的袭击,更多是趁驻军没有过高的防备进行打击。
  想要与一个国家爆发国战,优先的选择自然是挑动那个国家的内乱,哪怕是无法产生颠覆性,也必然使那个国家一时间难以将精力顾及外部。
  没有处理完内部的动荡之前,国家更是难以集中全部的力量对外。
  或许在处理内部动荡期间,国家还会引发更大的内部危急,等于是外部势力用最微小的代价,尽可能地在博取最大的利益。
  距离舞阳县首次发生奴隶暴乱已经过去两个多月,一处又一处的奴隶暴动的确让汉帝国产生了不小的损失。
  奴隶本身就是汉帝国的财产,每死掉一个奴隶就等于是损失了一部分财产,奴隶的暴动还对地方产生了破坏,再来是正在进行的工程被迫停止下来。
  “两个月,有统计的损失是,折损了三十万以上的奴隶,造成的财产损失不低于四万万钱。”纪昌看上去颇为憔悴:“主要是奴隶暴乱的地点不是工地就是作坊、工厂,才有那么高的财产损失。”
  都是暴乱了,奴隶没可能不去进行破坏,几乎是逮住什么就破坏什么,能放火也不会有所顾忌。
  各地驻军镇压的效率其实并不算慢,便是最慢也会在当天就开拔抵达,就是军队到了并不等于奴隶的破坏停止下来,后续的交战还会再造成破坏。
  四万万钱就是四十万金币。
  汉帝国是一千枚五铢钱兑换一枚银币,十枚银币兑换一枚金币。
  看五铢钱的损失挺多,换成了金币,一看也就不是那么肉疼了。
  财产损失什么的刘彦并不在意,汉帝国每年的各项税收总合起来,最低的时候都超过三百万枚金币,最高的时候甚至达到了七百万枚金币。
  因为税收利好的关系,商业的税额贡献占了百分之四十五左右,勋贵上缴占了百分之十五左右,除了农业税的百分之八,剩下的就是一些杂七杂八的税收。
  刘彦私下里有计算了一下,仅是少府的商业行为又占了总税额百分之四十五里面的六成。
  汉帝国的税并不是一刀切,有针对奢侈品征收高额税收,也就是奢侈税。
  例如翡翠的交易,每达成一项交易,需要交纳的税额是农业税的四百倍。
  交的税是那么些,能够产生的利润肯定是要比交的税多,汉帝国每年能收到几百万枚金币的税收,那么商业的达成额度必然是超过数千万枚金币,就是不知道有没有破亿。
  对于财产损失,刘彦在意的是被破坏之后,多少时间之内才能重新恢复。他对官方的损失比民间的损失更多,其实是抱着一种高兴的态度。
  官方损失了也就损失了,民间的个人有所损失,说不定会断了某个家庭的生计,甚至是影响到的是数十上百或更多的家庭。
  损失掉之后肯定是要重建,官方的重建必然是会拉动内需的增加。在没有必要建造更多的官方设施前提下,被破坏又重建对民间其实是产生利好消息。
  “百姓对于发生的事情是什么态度?”刘彦异常重视这个:“有进行舆论调查吗?”
  纪昌怎么可能会忽视这一方面,答道:“抽样对关中的百姓进行调查,没有造成大规模的恐慌,对于所发生的事情是抱着愤慨的态度。”
  汉人重新翻身做主也就是近十来年的事情,作为家中的主事者,几乎全部有历经过胡虏肆虐的岁月。对于他们来讲,今年发生的动乱其实就是小事,真没有产生什么心理恐慌。
  “陛下。”纪昌觉得有必要说个好消息:“各地奴隶暴乱,驻军没有抵达之前,多地的百姓是自发参与镇压。一些地方没有等到军队抵达,暴乱的奴隶已经被镇压下去。”
  汉帝国一直在执行“两季军训”,每一年的夏季和冬季,各地方都会召集男女青壮进行军训。
  在汉帝国,百姓持有武器是一件极度正常的事情。
  一些来汉帝国的异邦人士,一度怀疑自己来到的是一座大兵营,纳闷汉人为什么身上至少都有一把匕首,腰间悬剑或刀更是常态。
  汉帝国禁止民间持有的武器类型,主要是强弓和弩,对于近战兵器相反是鼓励百姓购置。对甲胄的禁止要严格一些,百姓要是有一副甲胄没什么,可要是拥有几副甲胄则属于犯事。
  事实上也就是那样,每年都有“两季军训”,再去禁止百姓持有武器,那不是自相矛盾吗?
  “百姓……”刘彦不知道该高兴还是担忧,问道:“伤亡大吗?”
  两个月的奴隶暴乱中,军队的伤亡仅是千人不到,大多数还是并不重的伤势。
  自发参与镇压的百姓,人人有武器,却不是人人都有甲胄,有甲胄也比不上军方,伤亡要比军队严重一些,有统计的数据是战死了一千零一十七人,轻重伤人员八千余人。
  “战死者,以国战阵亡待遇。”刘彦对百姓的血性自然是感到欣慰:“大汉人人敢战,举世攻汉又何足道哉。”
  纪昌却是不鼓励百姓私自参战,他认为上战场是军队的本份,要是百姓被征召入伍自然没有什么,没有被征召的百姓的责任是在后方进行生产。
  看待什么都会有两面性,百姓自发参战自然是好事,可要是他们拥有更好的组织,一些伤亡其实是可以避免的。
  “陛下。”纪昌微微蹙着眉头,说道:“尚书令提议大汉全国进入战争状态,臣以为为时过早。”
  所谓的全国进入战争状态,不是说每个人都踏上战场去拼杀,是开始大量征召兵源,同时生产体系也开始以生产军方物资为主。
  当了数年丞相的纪昌万般清楚一点,真要是举国进入到战争状态,那么之前两年干的事情就等于白搭,同时对国家的经济规划也必然会变得畸形。
  目前的汉帝国是有些生产依靠机械了,只是大部分的生产其实还是依靠双手,真的开始动员,军队的数量会猛增,代表的是民间的青壮会减少。
  只要是一个正常的国家,不是到了逼不得已的时刻,真的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会轻易从正常体系转入战时体系。
  “当前,西北各地部队已经向西域开拔。关中驻军亦是如此。”纪昌是中书令,本不该干涉军务,但全国转入战争体系真的是事情太大了:“安西都护府最迟一个月内便会有五个常备军的规模,当地能够征召起十万的辅兵,必然无忧。”
  安西都护府原本只有一个常备军的编制,却是有权征召当地汉人作为辅兵。
  上一次李匡主持与匈尼特的战争,仅是出动两个正规师,受到征召的百姓仅有五万,再搭配二十五万左右的西域仆从军。
  在纪昌看来,面对举世攻汉的态势,汉帝国应该是采取防守姿态,看一看有哪些国家动手,再去争取那些没有动手的国家。
  这样一来的话,汉帝国需要特别注意的也就是西北部和其它海外领地,剩下的就是关注国内。
  汉帝国平时就维持着十五个常备军,去年又新编了一个火器师。
  当前的羽林军和另外两个常备军是进入到换装状态,但不是还有十三个常备军能够动用吗?尤其是那个火器师就在安西都护府后方不远的峻稷山校尉部。
  “李匡会下辖四个常备军。”刘彦没去计算临时征召的辅兵:“包括从峻稷山校尉部抽调的那个火器师。”
  火器师的编制出现了改革,不再有伍长,只是保留“什”以上的编制,同时人员编制也出现了新的变化,用的是五五制,例如五个什为一个小队,五个小队为一个中队,五个中队为一个大队,五个大队为一个团,五个团为一个师。
  一个火器师的编制人员将近三万五千人,等于是比两个常备军的人员还要多。
  日后,一旦常备军都整编成为火器师,基本上是会分为甲、乙、丙、丁四个级别。
  甲级师就是三万五千人的编制,拥有四个标准步枪团,一个标准炮团和两个辎重大队。
  在师这个级别后面依然是有军、兵团和集团军的番号,三个师为一个军,三个军为一个兵团,集团军等同于方面军。
  “元朔二十年之前,大汉必须要有六个以上的火器师!”刘彦知道纪昌在顾忌什么,笑着说:“泰安呐,现在不是朕要穷兵黩武,是那些国家要与大汉过不去啊。”
  “臣不敢。”纪昌才不敢说刘彦穷兵黩武,要是刘彦坚持要全国进入战时体系,他也不敢阻止,不过还是要尽一个臣子的本份,说出自己的忧虑:“陛下,大汉如今有将近一千三百万的孩子和将近六百万的少年。”
  所谓的孩子是十二岁以下,少年是十二岁到十八岁。
  会有那么夸张数量的孩子与少年,是国策使然。
  汉帝国一直都在鼓励多生多育,为此划拨了数额夸张的财政,两胎以上有辅助,三胎以上有奖励,要是一个家庭生了八胎以上,丈夫哪怕是白身也会获得一级爵位,母亲则是会获得“伟大母亲”的称号。
  一个国家进入到绝对的“年轻化”,实际上已经不是那么正常,之前还能不断启动大工程,就是因为有数量庞大的奴隶。
  现在各地的奴隶不断暴动,就算是没有发生暴动的地方,工程也是先后停了下来。
  既然已经不断发生奴隶暴动,那么对奴隶的监控和管束肯定是要无限提高,以往百来人就能看守一万个奴隶,目前却是需要一千人去看管一万奴隶。
  可以想象的是,只要奴隶的暴动没有被完全平息,甚至是完全平息之后,各地对奴隶的使用也绝对是慎之又慎,动用在这一方面的人手和财政必然是需要得到增涨。
  奴隶是发生暴动了,既定的阉割政策却是没有停止下来,按照刘彦的意思,有些事情既然已经发生,索性就将该做的事情给贯彻下去。
  那样一来的话,奴隶的暴动大概是没有停止的那么一天。
  毕竟作为一个男人,谁不害怕自己的小鸟被切?
  之前就是再认命或再怕死,知道要被切小鸟,谁不会反抗?
  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面,大量的工程会是停工状态,乱象也会是持续不断,对于汉帝国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在这种现状下再转入战时体系,民生停滞是必然的事情,甚至是会出现某种程度的倒退,只会是与军工有关的各项得到不健康的膨胀。
  “朕明白的。”刘彦却认为那不一定是坏事:“朕很清楚自己在干什么。”
  现在的军工其实也跟民生紧紧挂钩,可不是到了现代那么的泾渭分明。
  哪怕是汉帝国即将走进火器时代,但依然是冷兵器在军队占了主流,无非就是超大量地消耗生铁和钢材。
  以当前的社会而言,少了生铁和钢材根本不会造成致命影响。
  一旦是大规模的扩军,首先得益的就会是制衣相关。而这个绝对是普通百姓都能得利的事情。
  “泰安。”刘彦安抚道:“你当下需要抓紧的是各地对孩子以及少年的管教,只要办好这一方面,大汉就乱不了。”
  第一个托儿所的成立是在元朔七年。
  第一所小学的建立则是到了元朔十一年。
  现如今的汉帝国拢共有八千七百二十七所小学,中学六百零九所,高中七十四所,却只有长安一所大学。
  这个数量当然是不够的,还需要一再地增加。
  “朕不会马上将国家转入战时体系。”刘彦要给喂下纪昌一颗定心丸:“大汉这一次是被迫卷入战争,一定要做出最强硬的回击,他们却不够格让大汉全面转入战时体系。”
  纪昌立刻是松了口气。他就说嘛,真正会爆发旷世大战的也就西域那一边,顶多又多了一个天竺都护府,哪用得着全国立刻进入战时体系。


第1022章 征召(一)
  “孩儿他娘,为夫出征之后,家中长者还需你多多用心。”
  “夫君安心,幼娘必不敢有负。”
  贾伟今年已经四十二岁,退役时是军侯。他身上有着八级的爵位,住宅以及相应绿化占地五亩,累积的财富以金币算超过两千枚,家中良田六百余亩。
  在三天前,乡里传来了征召通知,贾伟接到通知书的时候,一改之前的祥和以及懒散,有时间就会磨剑以及检查甲胄。
  家里人对于接到征召通知大概是喜忧参半的心情,他们目前拥有的一切都是建立在贾伟以往拿命去搏的前提下,是从一无所有到因为立下战功得到优渥的赏赐,才有了现在的衣食住行无忧。
  “可惜了,尚儿没有被征召。”贾伟是一脸的郁闷:“尚儿今年已经十九,平时在兵社的表现不差,怎么没有被征召呢?”
  幼娘默默地替丈夫检查甲胄,对丈夫的郁闷可以理解,自个儿却说不上是高兴还是惆怅。
  爵位在汉帝国实在是太重要了,牵扯到的方方面面超乎想象,比较简单的就是哪怕再富有的人,要是没有相应的爵位在身,多有钱能住什么规格的房子都是限定死的。
  复杂一点的说,逢年过节的时候,要是到了一定的爵位,乡里的衙门可是会专门派人送来礼物,说词是感谢某某人为大汉以往的贡献。
  礼物值不值钱是一回事,能够让官府主动过来送礼才是最重要的。首先就是感到极度的欣慰,证明自己以往的付出国家还记得。再来就是大多数人不够格被官府主动送礼,自己有那待遇是说不出来的有面子。
  “为夫这一次至多就是成为后方的辎重督导官,除非是辎重队遇袭,不然难以参与搏杀。”贾伟说这个不是为了让幼娘安心,是可惜能够立功的地方不多:“到了年纪从军队退役回来,那么难得再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