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席卷天下-第5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一个偏殿是在三层,大厅之内不必去说,刘彦是让宫女在外面的玻璃屋摆设座位,众人也是待在光线十足的玻璃屋之内。
  由于不是遭遇什么预料之外的大事件,还准备各种饮品、水果、甜点供人食用。
  纪昌刚才正在讲旱灾之后各地的复苏情况,眼角余光看到冉闵大踏步进来,暂停了下来。
  冉闵是在季节进入冬季之前从西高车那边回到本土,由于征战的时候太过浪了一些导致肩旁关节处中箭,回到都城之后是窝着将养,除了必要的大朝会和被召唤参与小朝会一般不出门,还是近期才重新活跃起来。
  “永曾啊?”刘彦看到的是一个红光满面的冉闵,就是不知道搞什么幺蛾子非得用吊带吊着手:“你受伤的位置好像是另一条手臂。另外……不是痊愈了吗?”
  冉闵踏步的动作一顿,大概就是那么零点零几秒左右,脸上泛着尴尬而不失礼貌的笑容,一边继续走一边说:“陛下,臣这是新伤。”
  现在他们对刘彦的称呼有些乱,有继续称呼王上的,也有称呼陛下的,甚至都还有人习惯性地称呼君上。
  “臣不是带着一支火铳回家吗?”冉闵咧着嘴,浑然不当回事地说:“不小心给挨了一下。”
  真实情况是,冉闵自己穿上了重甲,不相信火铳能够打穿重甲,不过也没作死到打身躯,命令家臣对着自己的手臂近距离开枪,弹丸是没穿透甲胄,可是产生的撞击力也够他受的,手臂脱臼重新接回去,可医匠是建议吊着。
  众人是有一个算一个都给听愣了。
  “你是说,就因为不相信火铳能打穿甲胄,命令刘猗对着你的手臂开枪?”徐正很努力憋着笑:“看你的样子,穿是肯定没打穿,就是又该吊一段时间了?”
  他们说的火铳还真的就是火铳,可不是新近研究出来的燧发枪。
  火铳的口径可比燧发枪大多了,说是一门手提炮都不算过份,威力也要比燧发枪大得多。
  冉闵估计是套上了好几层甲,要不只有一层甲可经受不起火铳近距离开火。
  “反正也没事干。”冉闵在宫女新搬来的座椅上坐下,环视了一圈,见所有人憋笑看着自己,是一点都不气恼:“不是说以后就是火器主宰战场吗?总要先每样武器亲自试验一下。”
  刘彦的嘴角直接抽搐起来。他所知道的是,冉闵回到都城真没消停下来。
  冉闵回到都城之后,他是先将每个口径的炮给玩了一遍,最大口径的那款炮被打废了三门,还美其名曰是在替军队试验质量。
  玩够了炮之后,冉闵就开始对各种爆破起了兴趣,申请了一箱雷管去炸鱼,还是特地跑大河(黄河)上去炸。炸完了大河,他就开始去炸山。
  知道冉闵在干什么的人,他们以为冉闵炸完山就该消停了,结果他们大大的错了,冉闵再次回到都城就玩起了火枪,还是从初代一直玩到最新科研产品。
  刘彦是不是可以视冉闵在进行抗议?
  汉国现在是严格的军政分离,另外到了一定的级别之后,除非是受到直接命令,不然回到都城就根本没有继续统兵的权利,那就是冉闵会说没事干的原因。
  到十一月份了,不在国内的将军基本是早早已经踏上了回国的归途,身在国内的将军也在往都城赶路。
  每年的十一月到十二月最后一天,都是各个级别够高的文武官员到都城进行述职的时间点。
  会有两个月的述职时间,是总不能让各地最高官员或次一级的官员同时不在办公状态,肯定是要流出足够的时间给他们轮替。
  当然了,也不是说非回到中枢述职不可,像是前一年桓温就没有回国,他被刘彦允许待在阿三大陆继续指挥作战,但是远征军的长史袁乔却是回国了。
  汉国周边已经没有什么太大的威胁,也就用不到冉闵这位骠骑将军领兵出征,刘彦会同意冉闵去西高车那边浪,主要是因为刘彦清楚冉闵根本就是一个静不下来的人。
  这不,冉闵只是在都城待了两个月,今天一大清早就玩脱了。
  冉闵也是足够的幸运,只是把自己给玩到手臂脱臼了。他要是想试一试戴着头盔被火铳打会不会有事,哪怕是盔头没有被打穿,弹丸的推力也会将他的脖子给“拽”断。
  “陛下。”冉闵见所有人都不说话,趁着机会申请道:“能不能允许臣前往新发现的那个大陆?”
  也不能说非洲是新被发现,之前出马六甲到阿三洋,进行阿三大陆战争的期间,汉国是已经发现了非洲大陆的存在,只是一时半会没有多大的闲工夫去探索。
  汉人开始正眼看非洲大陆,是王猛所在的舰队归航期间派人上岸,发现那片大陆竟然有那么多的黑蜀黍,对于极度缺乏劳力的汉国来说可是一个好消息,才算是起了浓厚的兴趣。
  “骠骑将军啊……”纪昌不太确定冉闵到底是忘了还是怎么了,提醒道:“大汉对笈多的战争已经结束了。”
  冉闵当然知道对笈多的战争结束了。他还知道桓温没有经过允许私自回国,上一段时间徐正可没少抱怨桓温给自己惹麻烦。
  “知道啊。”冉闵无趣地说:“对笈多的战争是桓温指挥,与闵又没有牵扯。”
  有刘彦在场,纪昌可没办法直接告诉冉闵,说是既然那边的战争结束,称帝大典也很快就要举行,国朝就该进入到对分封的实质商讨阶段,冉闵这个时候出去浪合适吗?
  “好了。”刘彦并不迟钝,多少知道众人都在盼着什么,只不过今天要说的事情与分封无关:“对笈多的战事结束,大汉对外最大的战争也就没有了。众卿,景略那边回馈了消息,你们说一说罢。”
  对了,他们要探讨的是汉国以什么样的姿态与各国接触。


第898章 信息有些多,了解一下
  毫无疑问的是当前汉国的武力很强,可能还是那种在军事实力上,可以轻松吊打包括罗马和萨珊在内,任意一个国家的强。
  “下一次大汉再启动国战,应该就是世界大战了。”刘彦并不是在开玩笑:“我们已经展现出实力,他们不会给我们各个击破的环境。”
  “王上说的是。”吕议笑吟吟地说:“出使队伍中的罗马人和波斯人,他们见识到火药的威力之后就开始变得很友好。”
  身为强国一员,知道其他国家害怕自己的国家,可以说是一种很奇妙的体验,瞬间就感觉自己是小身板无所谓,反正他国的大块头又不敢动自己一根毛,只因为他们敢动,小事也会变成国家对国家的压力。
  “可惜了啊!”冉闵不爽地扫视一下包括纪昌在内的一批人,皆是提倡修整内政不宜再启国战的保守派:“你们太怂了一些,要我说就趁他们还没来得及联合,横扫过去!”
  在这个时候,先不管冉闵说得对不对,军方的人就应该一样用鄙视的目光扫视保守派,不是真的就要启动大战,是军人不能表现出怂的一面!
  这种气氛之下,刘彦只需要微笑就够了。
  “虽然不愿意承认,但是大汉吃撑了是既定事实。”纪昌摆出了讲道理的姿态:“很努力在进行移民安置,该荒着的地方继续荒着。人口本来就多的城市,人口还在继续往上涨。”
  蔡优这个国家财政和资源大管家也不得不开口:“京口、临淄以及不其(胶州湾)每年提供的税额占百分比的三十六,人口过度集中的事情就忍一忍吧。”
  事关财富,谁都不会去叽叽歪歪,没钱怎么建设,军队也该歇菜。
  三个地方就占全国税收总额的百分之三十六?其实也是能够理解的事情,目前并不是现代,就算是汉国再怎么重视对道路的建设也没可能真的做到四通八达的便利程度。
  临淄是自有底蕴在,尤其她还是汉国的第一个都城所在地,具有很高的政治地位的同时,也首先聚拢了第一批商贾汇聚。
  京口和不其是汉国当前的两大港口之二,另外一个大港就是辽东的马石津。
  位处辽东半岛的马石津,它的建设背景是军事用途,长久以来也没有改为民用,一开始就是汉军舰队的最大基地,到目前地位也没有遭遇变更。
  同样是超级大港的京口和不其。
  京口不能算是海岸港口,它就是一个内陆港口罢了,但它所在的地理位置着实是太有天然优势了,既能迎接来自长江中上游的商旅和货物,也是海商进入内陆优先选择的停靠点。
  如果说京口与建康这一座超级大城是相辅相成的关系,那么不其与临淄的关系其实也是一样。
  不其同样是迎接来自海商的商贾,也是海商们囤积货物的优先选择地,货物足够多的前提下,前往交易的人必然也多。
  大多数的商贾集中到三地进行交易,成交量多了贡献的税收自然也就多,造成的结果是也很难再产生新的交易集中地,其余地方只能是小打小闹了。
  这间玻璃屋之内,包括刘彦在内,任何一个能够被称为大人物的人,谁多多少少都有自己的产业在三个交易集中地,除非是真的有必要,不然没人会提议去动那三个地方。
  “集中交易的好处大于坏处。”纪昌继续讲道理:“便于监督和管控就是最大的好事。”
  为了五铢钱,也为了不引起不必要的忌惮,众人皆是微笑颔首。
  从某些方面来讲当前的汉国又有些弱,战乱之后的人口锐减,各地需要时间来恢复民生,基础也应该建设起来。
  目前的汉人内部构造其实很杂,超过一半以上原先并不是汉人,是刘彦征战过程中融合进来的其他种族。
  刘彦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其实是一直在警惕内部,深怕融合进来的那些汉人搞出什么大动静出来。
  所幸的是,国家军队在战场上屡战屡胜,敌人一天比一天少。
  实事再次证明了一件事情,民族观念淡薄的年代,只要自身的实力足够强大,被融合进去的人就会更加死心塌地,甚至比根红苗正的那批人对头顶上的统治者更加忠诚。
  “已经没人回去怀念自己曾经是哪个族的人了。”吕议并不是在说假话:“之前他们没有任何的权益,不但自己是主人的,妻子和儿女包括财产也全是主人的。当汉人能够拥有自己的私产,仅是这个就会认同汉人的身份,不用说其余当一名汉人的好处和骄傲。”
  “要不是情非得已……”冉闵眯起了眼睛:“胡人都必需死啊啊啊!”
  这就是一个因为早年经历有根深蒂固思想的人,要是他能做主的话,国策肯定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就是最好的胡人就是死掉的胡人。
  在场的人都是根红苗正的汉家苗裔,对冉闵的言论也就是听听,不会起什么反应。
  要是骞建同、苏完我等等一些汉化胡人在场,不会敢直面冉闵去怼,但要说没半点芥蒂是不可能的。
  “永曾啊……”刘彦笑眯眯地说:“寡人仔细想了想,也许应该让你去非洲。”
  冉闵:“……”,去了非洲,是不是封地会被分在非洲,听说那里全是浑身漆黑的黑人,好像可以杀……哦,不杀也能抓个痛快?
  再来就是婴儿潮的问题了。
  中枢是在元朔四年的时候开始鼓励多生育,只是元朔四年到元朔八年这一段时间并没有迎来新生婴儿的爆发期,是从元朔九年之后才迎来婴儿潮。
  元朔四年的时候,当时刘彦似乎才刚刚光复山东半岛,连青州都没有整个拿下。
  发生战乱的时候,但凡是有点责任心的父母都不会选择生孩子,不但怀孕的母体很难得到什么营养补充,谁都不知道自己能活到哪一刻,怎么可能有心思要孩子。
  汉国之所以会是元朔九年才迎来婴儿潮,那是因为汉军已经做到了光复汉家旧土,国内明面上的不稳定因素也基本被清除,仅是还在对外进行战争,内部社会基本上是趋于稳定。
  有相关的数据显示,元朔九年全国新生婴儿达到一百二十万,元朔十年增加到一百五十七万,随后的每一年都是稳健增涨态势。
  社会稳定了,国家启动大工程也使多数人有了稳定的收入,小日子过着还不错,父母就会想着应该努力造人了。
  现在的汉国看着强大,也真的是强大,不过问题也是一点都不少,刘彦很清楚根本不是发动一统世界岛圣战的时候。
  当前的汉国,实际可征召兵源,男性兵源大概有三百八十万左右,女性兵源大概有一百九十万左右。(这些数据之中,包含已经在服役者)
  所谓的兵源,既是体格合格者,有经过系统化军事训练的那一批人。
  汉国一直有在搞夏季和冬季乡社练兵,从八九岁的孩子到四十岁的壮年,男女都会被征召进行训练。
  这个也就能清楚为什么汉国不分男女,从孩子到老人,身上怎么都会携带兵器的原因,其实就是习惯了。
  被认可为兵源也有区分等级,就是爆发战争之后可以挑挑拣拣的优良兵源,以十八到二十五岁的男性为优先征召对象,二十五到三十为次等征召对象,三十岁以上的男性和其余女性兵源得是逼不得已才会下令动员征召了。
  如果没有必要,没有任何国家会去干举国动员的事情。任何一次的举国动员基本都会对整个国家造成难以想象的伤害,可不止是经济倒退的伤害那么简单。
  “这一次对笈多王朝的战争,波斯人全程没存在感,其余各国也都是在打酱油。”刘彦从头到尾都认为那个“五国同盟”就是个笑话:“其余四国加起来的作用,还没有卡巴拉加斯多。”
  提醒一下,是卡拉巴拉斯,不是卡拉巴加斯,不过因为刘彦的这一次叫错,汉国的官方记载中不会再有卡拉巴拉斯这个国家,任何记录都只会有卡拉巴加斯这个名字。
  一名女官看着正在挥笔疾书的史官,再看纪昌根本没有掩饰的提醒,崔宗默默地退了出去,然后用无限崇拜的目光看向了刘彦。
  口含天宪嘛,用在这里才是正确的使用方式啊!
  崔宗会去找相关人员先做好前提准备,后面会有鸿胪馆的官员乘船出海前往卡拉巴拉斯,找到该国的国王,将“改名书”甩到他脸上。
  不过,卡拉巴拉斯的国王似乎是正在前来汉国本土的某艘船上?
  刘彦是浑然不知道自己一时口误引发了什么,问纪昌和徐正:“笈多王朝寿终正寝了,‘五国同盟’是个什么章程?”
  纪昌看向了徐正,示意军事方面的事情还是徐正这位军方大佬来说。
  “太尉署的商讨结果是‘五国同盟’可以先保留着。”徐正说话的时候眼睛是看着刘彦,手却是一直对冉闵做往下压的动作:“陛下,咱们需要这个‘五国同盟’。”
  刘彦“唔……”了一声,无所谓地点点头表示认可。
  让“五国同盟”继续存在下去,可以不刺激波斯萨珊,也能维持着那个名头在阿三大陆包括中亚和西亚搞事。


第899章 南方人吃你家大米了?
  细数一下历朝历代,动员方面最能做到极致的仅有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
  秦国变成秦帝国之后,只有秦地因为享受着过去的变法成果,人口登记和管理制度保证着动员能力的基础,其余扩张的版图是随着越晚打下来动员能力和管理起来越差。
  诸夏的朝代人口一直是比周边要多得多,但人口多不代表战争潜力高,甚至国力都根本无法动用百分之三十以上。
  明末人口大约是五千万到六千万的样子,但是能够称为明军的部队从来都没有超过百万,有相关数据显示为八十万,但其实这个数据非常虚,甚至只是数据,那个时候军队早就没有战斗力,真正有战斗力是将领们所谓的“家丁”。
  依照明末的经济实力,中枢能收到的款项占商业总产值的不到百分之六。因此真是难为明中枢能将国家的架子一直撑着,还是在内忧外患的现状下维持着国家运作。
  “从现在起,就需要准备打大仗和硬仗。”刘彦需要留点心,说不准哪天君士坦提乌斯二世和沙普尔二世一块抽风,联合更多国家和汉国过不去:“大汉永远不会发生马放南山的荒唐事,乡社练兵不能绝对停!”
  这话刘彦是一直在重复,武官听着很带劲,文官也知道事关国防无小事的道理。
  他们这一代人历经了最为黑暗的时刻,谁都清楚军事实力的重要性。
  历经了五胡乱华的悲惨,才使所有人明白没有自保能力的悲惨下场,保证国防力量也是官员和百姓的共同愿望,那也是刘彦一直穷兵黩武还被支持的原因。
  不过,刘彦也不是真的穷兵黩武,只是很多时候忽视了民生。
  “或许是该解决掉两部,专心应对柔然、西高车和东高车了。”徐正说的两部是一直在打打停停的慕容残部和拓跋残部:“也让他们喘气得够久了。”
  冉闵立刻有了兴趣:“若是发动决战,请陛下务必使闵为将。”
  刘彦就看向了冉闵,只是微笑着,认真思考该不该由冉闵去进行收尾。
  汉国有多少真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