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席卷天下-第2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攻夺南阳郡的汉军是整编自冉闵军,他们出发时是八万,攻击南阳郡的过程中折损掉一些,留下两万人留守南阳郡,余下的四万开拔向新蔡郡与桓温本部会合。
进攻三郡之地的汉军本部有三万,战事爆发之后三万汉军基本是作为督战使用,直至新蔡城被攻下也仅是折损千人不到。
“彦叔会留在三郡之地。”桓温说的是来自刘彦的命令:“作为三郡都督继续清扫地方豪强。”
二十万仆从军在征战三郡之地时折损众多,袁乔手底下会有一万汉军本部,余下的是接近十四万的仆从军外加九万多的奴隶军,他们将负责在西北面继续威胁东晋小朝廷。
除开袁乔这一部分外,徐州方向是以江都为主要屯兵点,等于是漫长的边境线分成了两个部分,由袁乔和伏伟分别从西北和东北方向压制东晋小朝廷。
汉军在三郡之地消灭和俘虏的东晋正规军应该是有三万左右,将世家私兵和民夫算进去合计是九万。东晋小朝廷的正规军拢共也就二十万,等于是在三郡之地折损掉差不多六分之一,要是连带损失的水军则更多。
四个月左右的时间,汉军可以说是狠狠地给了东晋小朝廷一次重重的教训,却不知道东晋小朝廷会是退缩还是选择爆发。
桓温很快就等来了南阳方向的部队,他让部队停下来休整三天,亦是了解那些原本是冉氏秦国的将校,随后开拔行军。
国丈褚裒与诸多被俘的人,他们被桓温安排将会押送前往刘彦所在的奉高,一直是到抵达奉高时,刘彦了解到褚裒在途中至少六次尝试自杀没有成功。
时间进入到春季末尾,长江以北所发生的事情才传回长江以南,由于多是民间的道听途说,可以说信息上以撰记居多,可以肯定的是国丈褚裒真的被俘,连带军队也成建制被消灭。
有传闻说,东晋小朝廷的皇后褚蒜子听到消息后在朝堂上直接昏了过去,被她抱在怀中不到两岁的小皇帝摔在地上大哭不止,引得在进行的朝会是一片混乱。
东晋小朝廷的官至中书监、骠骑将军、录尚书事,封都乡侯……也就是另一个辅国的人,何充。他在朝会上亦是昏厥,醒来后却是染上大病。
褚蒜子和何充一块不能理政,东晋小朝廷一度陷入停摆和混乱之中,汉军会趁势渡江进行灭国之战的言论一度甚嚣,危急时刻还是谢尚站了出来。
谢尚的举动是与庾翼尝试和解,甚至是请带病中的褚蒜子出面,小朝廷亦是一通官职给弄到庾翼头上,问题是庾翼以戴孝为由推辞官职。
守孝不为官是从西汉就传下来的习俗,守孝有长有短,长可以是十来年,短怎么也要三年,变通一下三个月其实也行。
庾氏一族前一刻还在被以谢氏和褚氏为首的那些人打压,等待褚裒完蛋,东晋小朝廷的情势变得极度不利,倒是想起了庾氏一族的好,然而以庾翼为首的庾氏一族早就下令决心淡出官场。
谢尚求不来庾氏一族的支持,后面发现长江尽管是被汉军掌握,可汉军并没有渡江南下的趋头,他们一众人在漫长的商议中决定大肆建设防御纵深,一方面派出众多的使节团前往各国,少不得是要派人务必赎回被俘的国丈褚裒。
将国丈褚裒赎回去是东晋小朝廷上上下下的共同意愿,不止因为褚裒是当今皇后的父亲、小皇帝的外公,主要是因为谢氏不想独大,连带其余门阀和世家也害怕谢氏独大。
汉军之所以发动对东晋小朝廷在长江以北的进攻,还不是出自晋军有北上的趋势。桓温率军攻下三郡之地,南阳郡那边也重新夺取,给东晋小朝廷留下的是荆州那边的突出部。
谢尚比较担心汉军会不会连荆州的突出部也吃掉,他命殷浩率军屯驻寿春,以寿春为中心布防淮南局部,同时又命令王龛率军进驻江夏郡,摆出了严防死守的阵势。
大概是在桓温率领大军北上时,袁乔开始了自己的恐吓行动。
袁乔主要是摆出大举逼近寿春的姿态,有那么点像是要一举攻下东晋小朝廷在长江以南的所有土地。他率军抵近寿春百里之内,孙绰后一脚到了。
孙绰带来的是小皇帝司马聃……呃,应该说是褚蒜子、何充、谢尚等等真正做的人,他们商定后写的一封诏,同时这封诏因为东晋小朝廷没有传国玉玺盖章的关系,还是一份“白板诏”。
诏书一般是君写给臣,单独是“诏”的时候可以理解是由皇帝背书的一份国书。
袁乔当然认识孙绰,两人应该说还非常熟悉。袁乔接待孙绰时并没有什么盛气凌人,礼节上绝对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地方,就是规格上远远没有达到孙绰的期盼,只因为袁乔是以私人方式接待,并不是出自国与国。
就如同汉国成立后东晋小朝廷不承认那样,汉国不承认东晋小朝廷的存在,双方在官方上都是在称呼对方时加上一个“伪”字,那么国家与国家的邦交又从何谈起?
孙绰带的诏当然不是要给袁乔,是给远在奉高的刘彦。孙绰会先找袁乔是考虑到之前的私人友谊,期盼袁乔看在友谊的份上在睦邻友好上面帮忙尽点力。
“乔以私人接待正是出自于此。”袁乔笑得非常温和,他看着屈膝跪坐在对面的孙绰,继续说道:“中原胡虏未灭,本不该同族相残,奈何有些人就是喜欢生事。”
孙绰脸上表情很尴尬,他有许多可以反驳的语言,问题在于东晋小朝廷现在是势弱的那一方。他沉默了一小会才说:“彦叔率军前来,是要……”
“奉王命,征讨不服。”袁乔说这话的时候依然是脸上带笑,微微昂起头:“倒是兴公所来为何?”
这个问题问得实在是太好了,要不以孙绰的脸皮还真的不好突兀说明来意。他行了一礼说道:“却是有求于彦叔。”
平常时分袁乔其实是一个谦谦君子,他无声回礼,保持倾听状。
孙绰很快就娓娓道来,倒是没有说褚蒜子和何充的事情,主要是提长江以南民不聊生,会民不聊生主要是汉军的攻伐,最后表示东晋小朝廷很愿意和汉国和平共处,希望袁乔看在出身长江以南,看在往昔的情分上向汉王刘彦多多美言。
“兴公……”袁乔满满都是为难地说:“大汉与石碣赵国正在大战,本就不想南下,是南边的那个朝廷一再咄咄逼人。”
孙绰很不爱听这话。他再是个浪漫诗人也不是聋子瞎子,之前汉军可是一再挑衅晋军,先拒绝以齐国和齐王为号,甚至是发出正朔上的挑战,认为说到底还是汉国挑事。
立场上的不同,主观上也就存在不同,孙绰刚刚开个头却是被袁乔给截断。
“我王并不是下克上,亦不是造反!”袁乔脸上的笑容没有了,是万分的严肃:“乔与兴公有私交,却听不得如此颠倒黑白的言论。”
孙绰先是梗着脖子,后面又耸拉了下去,说到底现在东晋小朝廷真的怕汉军南下,想硬真心的硬不起来。
“我王称什么王,国号是什么,与南边朝廷何干?”袁乔说这个的时候底气十足,他拍了一下桌子,让孙绰吓了一跳,又说:“正因为乔出身长江以南才知晓那是一个什么样的朝廷,浪费了多少次光复中原的机会,又是何等的互相扯后腿。现如今我王要光复中原,使汉家苗裔不再受胡虏暴虐对待,南边朝廷却是忘记血仇,忘记了还有千千万万同胞生不如死,死后想要一抹黄土掩埋都难,与石碣胡人结盟?”
孙绰被说得有些无言以对,虽说是匈奴人刘渊干挺了西晋朝廷,可东晋小朝廷就是继承西晋,石碣胡虏取代了匈奴人建立的国家成为中原霸主之后,石碣赵国没少南征攻打东晋小朝廷,双方无论是从疆土的争夺还是数十年的血战来看,说是血仇就真的一点都不为过。
现在不讲“国家与国家没有永恒的友谊,只有永远的利益”,是讲“仇恨就是仇恨”那一套,以价值观来讲东晋小朝廷与石碣赵国成为盟友真的存在道德和道义上的缺失,东晋小朝廷也是顶着巨大压力,被人那么一提连反驳的语言都没有。
“乔现在是我王臣子,是大汉的三郡都督。”袁乔摇着头对孙绰说:“若兴公这一次来是要乔为南边朝廷利益,还请兴公不要再提。”
孙绰被堵得一腔难受,他是世家子,自然是清楚世家的那一套规矩,也就是分家之后各效其命,一开始没有提的时候就觉得是在为难人,只是被要求尝试一下,要不谢安、桓温等等南边出身的人也是在汉国,谢尚、桓云(桓温兄弟)怎么不写信或派人去说项?
带着失望离去的孙绰,他是走谯郡路线,一路穿过梁郡、高平郡、任城郡、鲁郡才进入泰山郡。
一路上,孙绰这支东晋小朝廷的使节团看得的东西很多,汉军大肆对地方豪强的清洗,各处是战后的痕迹,少不得要提来回往来的汉军。
抵达奉高的孙绰第一时间请求谒见刘彦,请求是提了上去却没有后文。
汇集到奉高的使节团并不止东晋小朝廷这一支,张氏凉国、李氏成汉、拓跋代国、高句丽、百济……甚至是慕容燕国的使节团都在。
汉国一年半之内消灭和逼降的部队太多,声势比之前更大,尤其是汉军在南边号称歼灭晋军十万,真真实实地攻取了除开荆州局部之外的晋境,濮阳郡那边的战事也看不出有一点落于下风的模样。国势显得强盛,那么各国肯定是要有所行动。
“燕军不是在攻打汉国在辽东的疆域吗?”袁乔听闻以刘翔(慕容皝的长史)为首的慕容燕国使节团在奉高感到讶异:“他们怎么来了?”
东晋小朝廷与石碣赵国、慕容燕国已经结盟,三方互有常驻使节在对方那边,消息的传递上是会有迟缓,可三方发生了什么并不难得知。
慕容燕国是出动六万人攻打汉国在辽东的疆域,双方是从平郭(现代盖县西南)开始爆发战争,打了三个月战线才向西南推移不到十里,现实情况是慕容燕军被汉军堵住。
辽东那边的战事并不显得激烈,主要是慕容燕国启动了第二次对高句丽的征讨,另一方面是扶余国有死灰复燃的趋势,再来就是拓跋代国那边袭扰慕容燕国西北部有些严重。
那支在袭扰慕容燕国的当然是拓跋秀的嫁妆部队,由于仅仅是万余人的关系打不了什么硬仗只能是袭扰,果然也让慕容燕国与拓跋代国的关系更加恶劣。
后面还有孙绰更加意外的事情,那就是石碣赵国的使节团是在他们抵达后的第四天也过来。
石碣赵国使节团的正使是非常有名的高僧佛图澄,副使却是麻秋。
得知消息的孙绰感觉上好受了许多,之前那种会出卖盟友的负罪感消失,心情上也开始变得非常不错。他屡次请求谒见都被拒绝,后面估计是文青病又犯了,丢下正事整日游玩泰山……
第426章 僧人的冒头
现在的泰山是将后世的五岳完全算进去,不会缺少能够游览的风景,最为出名的不是看什么日出,是众多的瀑布。
孙绰本来是想要去汉国建设的炎黄庙看一看,却是得知那边被完全封锁,非大祭祀时期不得进入。
炎黄庙的建设还在进行,每日都会有运输队伍将各种物质艰难地运上去。外间有传闻,说刘彦建设的炎黄庙会包括三个主殿和二十八个副殿,除开供奉三皇五帝时期的伟人之外,连带华夏文明中对族裔有过特殊贡献的人也会供奉。
“那就不止是祖庙那么简单了。”孙绰的这个称呼才是官方的名称,他远远地看向了前方,那里漫山遍野都是人,开挖和建设的规模非常大:“听闻汉王只是在原本的广固城稍微修建宫城?”
都城是整座首都的名称,宫城却是独立部分,早期先秦和西汉、东汉在建设宫城的时候可不是处于城池的正中央。
实际上早期的宫城形状和范围不会固定,甚至郊外的也会设立某个“苑”,比如西汉时期的上林苑,或是始皇帝时期的阿房宫,它们不处于城池宫城范围却也是宫城的一部分。
到了后面……应该是从北宋开始,宫城才被城池“包裹”,值得说的是两宋的宫城没有强制连接,一些地方是混居着平民。这个在历朝历代可以说并不多见,亦成了“弱宋”的明证之一,也就是竟然对待平民那么人性化。
刘彦的一些作为确确实实令人看不懂,任何统治者都非常重视宫城的建设,甚至是称王之后会第一时间来建造自己的陵墓,可他一直都没有将宫城的建设当回事,算是前无古人的第一个另类。
“汉王所谋甚大,要不然你们也不会那么忌惮。”支遁这个僧人是孙绰此行伴随而来的友人之一。他是被公认的高僧,亦是一位诗人、书法家、玄学家,与孙绰、王羲之等等有名文人都是好友。他拨了一下飘到额头的发丝,笑着说:“汉王图谋大事,你们却是善于内耗,不能比哟。”
发丝?支遁这位高僧还真的是有头发的。他随意地扎了一个大马尾,可能是扎的时候没有注意,导致一些发丝松散开来,山风有些大也就乱飘了。
现在的僧人也就是从远方而来的那些会有一个光头,像是龟兹人佛图澄就是这样。而其余东土的僧人则是各异,像支遁这般的,还有像吴进会削成一个平头,沙门并没有要求所有僧人都必需是光头。
沙门除了不要求必须剃光头之外还不禁荤腥,甚至是僧人想要娶妻生子什么的也并不禁止。会这样主要是沙门前期传播的时候发现一点,知道要是禁止事项太多根本就难以在东土传播信仰,采取了“慢慢来”的策略。
支遁是僧人嘛,完全就是以“不在五行内”的心态在看待世事,恰是因为这样调侃起来没有任何的压力。这一次他来到汉境,主要是想要观察一下汉境之内有没有沙门的传播土壤,短期之内没有太多的答案,关于汉国重视军事倒是看得比较清楚。
一行人走着走着却是被一股胡人给堵住。
拓跋孤也不是故意带人堵住孙绰等人的去路。他们一样是长久没有能够谒见刘彦,着实是够无聊和没事干,有人提议游逛泰山也就付之行动。
石碣赵国、慕容燕国、李氏成汉、张氏凉国……等等都有向东晋小朝廷称臣,独独是拓跋代国没有过向东晋小朝廷称臣的经历,双方一直以来也没有进行过官方接触,可以说是完全的陌生。
被堵住去路的孙绰等人尝试沟通,拓跋孤得知被堵住的是东晋来的正使似乎也没有什么想法,两支队伍很快就错开各走各路。
“现在聚在奉高的人真是多……”许谦依然是作为拓跋代国的副使,他很是感慨地说:“有一个算一个都来了。”
拓跋孤来汉境只有一件事情,那就是由于拓跋秀那些嫁妆不断袭扰慕容燕国,导致慕容燕国与拓跋代国的关系变得既是紧张又是恶劣,他们做责怪的事情没有什么意义,想要的是得到该有的补偿。
拓跋什翼健实际上是无比的恼火,原本拓跋代国想要的是闷声发展,逮住机会扑上去占便宜。若是拓跋代国无法在石碣赵国身上占到便宜,他们会将注意力专注在匈奴诸部身上,可由于与慕容燕国的关系变得紧张和恶劣,拓跋代军却需要调动向东面,以至于拓跋什翼健的算盘落空了。
与其余的人一样,拓跋代国的使节团来到奉高之后根本不得刘彦谒见,倒是拓跋秀有接见过拓跋孤,可那一次并没有谈出一些有成果的东西,倒是因为拓跋孤的一些埋怨惹来拓跋秀一阵怒吼,致使拓跋孤心情非常郁闷才来到泰山游逛。
“正在爆发战事的濮阳战场没有像之前各国所想的那样,赵军没有摧枯拉朽,汉军也没有狼狈溃败,双方在白马与濮阳中间来回不断拉锯,随着汉军解决完南边的晋军,情势开始转向对汉国有利。”拓跋孤是北部大王,身份和实力仅次于拓跋代国的国主拓跋什翼健。他关注天下局势,又说:“汉军兵少都能坚持,接下来援军会源源不断出现在濮阳战场,要不赵主(石虎)也不会派来使节团。”
对于石虎派遣使节团到汉境,可以说造成的震动远远不输给那一次冉闵的举国归附。各国是将石虎的这一次行为视作石碣赵国要走下坡路的开端,不由会更加看好汉国。
“佛图澄要在奉高开法会的请求被拒绝了。”拓跋孤对石虎会派一个僧人来汉境是一种极度意外的情绪,他说:“与吴进不同,佛图澄是温和的沙门中人。佛图澄反对太过压迫晋人,赵主派他来汉境……”
都在猜测石虎想要搞什么,对于猜测说要停战的言论不少,也有人猜测是要搞一些什么阴谋。
石虎亲率大军在濮阳郡,十八万羯人本族大军的出动是近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要知道羯族现在也就接近六十万,石虎弄了十八万青壮出征,那就等于是倾巢而出的姿态。石虎一开始应该觉得会轻易消灭汉军,然而事态的发展不是那么回事,考虑到不伤“国本”进行一些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