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万历驾到-第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贤弟则是把头摇的向拨浪鼓一样:“我一心科举,将来是要中进士的,那是要点翰林,入内阁的,怎么会去做着末品的公务员。”
  这样的讨论发生在京城的很多地方,有赞同的,有不赞同的,讨论的热闹。
  在京城外,一个村庄里面,一个年轻的秀在坐在树下正在读书。虽然他身上的衣袍很干净,但是看得出洗了很多次了,显得有些破旧。
  “李先生,里正让请你过去一趟!”一个小孩子来到秀才的身边,躬身行礼道。
  李秀才一愣,随后站起身子,笑着说道:“好,我这就过去!”
  里正的家在村口,李秀才进去之后,发现院子里面摆了一张桌子,上面还有几道菜,放着一壶酒,李秀才顿时一愣,这是什么情况?这是要请自己喝酒?
  自己所在的这个村子叫李家村,大家都是一个姓,也是同宗同族。
  虽然是同宗同族,可是李秀才对自己村子这个里正可是了解的很,为人很小气。现在居然请自己喝酒,这没吃错药吧?虽然心里面腹诽,李秀才还会躬身道:“见过七叔!”
  里正李连是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头,头发和胡子都有些白了,小眼睛不大,但是转动之间却都是机智。看了一眼刘秀才,李连笑着说道:“奕齐来了,坐坐。”说着还拿起酒杯给李奕齐倒了一杯酒。
  “七叔,可是有事情?”李奕齐有些迟疑的问道。


第八十二章 报名开始
  李奕齐家穷,早年丧父,只有一个寡母抚养成人,幼时也是吃了不少苦的。好在寡母要强,一心望子成龙,想让李奕齐用心读书,将来出息人。
  李奕齐也争气,二十一岁中了秀才,只不过连着考了两次,依旧没能中举。
  今年已然二十六岁了,娶妻生子之后,家里面的日子过的就更拮据了。七叔是里正,平日对他们也是颇多照顾,同时也在盼着李奕齐能够考中。
  要知道一个村子出一个举人,那整个村子的日子都会好过。
  无论是做官,还是在家务农,那对村子的好处都是不言而喻的。
  “朝廷招收公务员的事情,你听说了吧?”七叔看了一眼李奕齐,一口把嘴里面的酒喝干了,随后笑着说道:“有没有想过去试一试?”
  李奕齐一愣,这个消息他当然听说了,虽然时间不长,可是早就传遍了。
  七叔的意思李奕齐当然明白,这不是在询问自己,而是想让自己去试一试。哪一个读书人不想考中进士,虽然知道不是每个人都能中的,让他这么放弃,李奕齐还是不甘心。
  “常听读书人说读书明理,我不知道你们读书人是怎么想的,可是在我们看来,读书就是为了做官。”
  “无论是光耀门楣也好,还是光宗耀祖也好,说到底还是做官。以前举人才能做官,但是朝中无人,家中无钱,举人也做不了官,但是至少能做一个富家翁。”
  “想要彻底翻身,只有考中进士才行,可是这进士又岂是那么好考的。”
  听着七叔的话,李奕齐默然,他当然知道七叔说的是实话,别说进士了,自己连着考了两次,连个举人都没能考下来,就更别提进士了。
  “这个公务员是什么,七叔不懂,不过七叔知道,那是能做官的。”
  “能做官就好,小一点没关系,可以慢慢往上升,要是你能做一个知县大老爷,那咱们李家村祖坟就冒青烟了。”七叔说到这里,又喝了一杯酒。
  李奕齐再一次默然,他实在是不知道该怎么和七叔说。
  “你娘年岁越来越大,孩子也越来越大了,儿子也要娶亲了,这都是要钱的。要是你做了官,那就不一样,隔壁庄子赵举人的姑娘,那也能给你儿子订下。”
  “你要是不去,别说赵举人的姑娘了,怕是只能在娶隔壁村王木匠的女儿了吧?”
  虽然有秀才功名在身,可是李奕齐是一个穷秀才,或许在普通百姓看来是带着光环的,可是稍稍见过世面的人,那都是看不上的。更何况还不是秀才,而是秀才的儿子。
  “你们家儿子要是能考上秀才还好,要是考不上!”说到这里,七叔便停了下来,没在继续说。
  李奕齐第一次端起酒杯喝了一口,随后笑着说道:“七叔,其实你不说我也想去试一试。”
  “那你小子怎么不早说!”七叔把眼睛一瞪,大声地说道。
  “侄儿不是看你说的这么过瘾,那就让您多说说!”李奕齐一边笑着,一边拿起酒壶给七叔倒了一杯,然后才开口说道:“谢过七叔了!”
  七叔接过酒杯,笑着抿了一口道:“好好干,争取出息人,别给咱们李家村丢脸就好了。”
  紫禁城,文华殿。
  自从公务员的消息传出去,外面议论纷纷,朝堂上自然也不平静。朱翊钧这些天就收到了不少奏折,有赞成的,也有反对的,一时之间好不热闹。
  放下一本弹劾户部尚书张学颜的奏折,朱翊钧揉了揉自己的额头。
  虽然早就预料到这种情况了,可是真的到了这个时候,朱翊钧还是有些头疼。看了一眼站在一边的张和,朱翊钧无奈的叹了一口气,这就是身边人不贴心啊!
  要是换成张鲸,他是绝对不会拿着这么多的奏折送到自己这里来的。
  最多也就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不过朱翊钧也没法责怪张和,他跟着自己的时间太短了。
  又拿起一本奏折,朱翊钧发现还是弹劾张学颜的,看来他的那番话,不但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反而让人看到了机会,这奏折里面不乏挑拨之语啊!
  显然有人盯上张学颜的位置了,认为这一次是一个机会。
  弹劾的内容也很简单,户部尚书调理天下财政,怎么能以“没钱”来逼迫皇上,这不是微臣之道,洋洋洒洒的写了一大堆。目的也很简单,就是想搞走张学颜。
  无论是张学颜生气辞官,还是皇上罢免,只要把位置腾出来就行了。
  每次有什么大事情,伴随的必然是人事斗争,朱翊钧早就习惯了。
  “明天叫廷议吧!”朱翊钧想了想,对身后的张和吩咐道。争论到了这个时候,也该做一个抉择了。事实上朱翊钧也没想着全面推行公务员,真的那么干,自己也受不了。
  事实也如张学颜所言,别的地方没事,朝廷的财政就先受不了了。
  第二天上午,内阁大学士以及六部尚书再一次聚集到了文华殿。
  大家的表情都非常的严肃,所有人都知道到了关键的时候了。不少人都看向了内阁大学士陈炌,事情丝毫没有意外,这一次就属他鼓动的最欢了。
  赞成的折子,九成都是出自他的手下,其他人倒是缄默的居多。
  朱翊钧走进来的时候,大殿里面的气氛很凝重,见礼之后,朱翊钧缓缓的开口说道:“关于公务员的事情,朝廷上下物议纷纷,也该拿出一个决定了。”
  “朕也看了爱卿们的奏折,有反对的,也有赞成的。”
  “这很好,要有不同的意见,大家都是为国用心,这很不错。关于公务员的事情,朕觉得先找个地方试一试吧!”说着朱翊钧笑着道:“有说好的,有说不好的,那就找个地方试行一下。”
  “到时候好不好的也就知道了,不知道众卿以为如何啊?”
  找个地方试一试?
  比起全面推行当然是好了不少,可是大臣的心还是没放下,申时行便先开口说道:“那陛下以为在何处试行得宜?”
  “朕想了想,一县之地当合适!”朱翊钧笑着说道:“至于选何县,朕觉得大兴县就很好。大兴县归属顺天府,乃天子脚下,距离京城也近。”
  “有什么不妥的地方,也有利于朝廷及时调整。”
  听到大兴县这个名字,申时行心就是咯噔一下。
  大兴县原本没什么,可是现在就有什么了,大兴县的县令是谁?那是海瑞啊!前一段时间海瑞被贬,申时行还琢磨皇上这是要搞事情。
  可是等了这么久,皇上一直也没什么动作,现在提起大兴县,显然这不是巧合啊!
  在场的大臣没人不知道大兴县的,实在是海瑞的名声太大,他去大兴县本就有猫腻,现在联想到公务员,那答案就呼之欲出了,皇上这是早有准备啊!
  “陛下,大兴县乃天子脚下,要津之地,放在大兴县,要是有什么不妥,影响甚大啊!”
  申时行不想让海瑞去做这件事情,因为一旦把这件事情交给海瑞,那内阁就失去了掌控了,谁不知道海瑞是头倔驴,谁的面子都不卖啊!
  “不如由内阁选一合适县来试行,也免得引起动荡。”
  朱翊钧看了一眼申时行,笑着说道:“爱卿此言差矣,朕觉得大兴县就很合适,是朕精心挑选过的。在说了,大兴县在要津,也不过一县之地。”
  “天子脚下,也不存在鞭长莫及的说法,就这么定了吧!”
  关于这件事情,那是没有丝毫商量的余地的,如果不是为了让海瑞去做,自己何必费这么大的力气。像海瑞这样敢想敢干,又没有私心的官,可是很难找的啊!
  朱翊钧可不管他们怎么想,直接就把这件事情给定下来了。
  这也是朱翊钧选择用申时行的原因,事实上申时行真的算不上贴心,很多时候能力也没那么强。比起他的几个前任,差的不是一点半点。
  可是朱翊钧看重的就是这一点,他没法统御整个文官体系。
  一旦出现了一个强势有能力的首辅,类似高拱张居正,那反而麻烦了。至于张四维陈炌这样的,朱翊钧根本不敢用,因为真的用了,搞不好就是下一个严嵩了。
  严嵩是够听话,可是他私底下干的龌龊事也不少,相比起来,危害更大。
  现在这个时候,申时行这样的内阁首辅,正是自己需要的。
  六部尚书也都是能吏,并且没那么刚,这一点朱翊钧就要感谢张居正了。毕竟刚的大臣,基本上都被张居正给弄走了,现在的朝臣基本上都是有能力的。
  另外一方面,他们某种程度上也是支持改革的,没那么死板和迂腐。
  或许他们有这样那样的问题,爱权爱财,可是大明的官员不是都这样吗?也可以说历来的官员都这样,这个是没办法的事情。想找到比他们完美的替代品,朱翊钧可没这个本事。
  朝廷实行公务员的消息以最快的速度传播了出去,公务员的条件和选拔也公布了出去,选拔范围在顺天府,即日起开始报名。


第八十三章 申时行和潘晟
  夜,静谧如水!
  作为内阁首辅大学士,申时行的府邸并没有多么的豪奢,三进的院子相比于他的身份,也并没有显得大。
  在后宅的院子里面,一个雪花梨树很大,很是有些年头了。
  申时行很喜欢这个梨树,春天的时候,梨花如雪,风一吹便飘落在地上,看起来异常的舒心。到了秋天,黄绿色的叶子随风飘落,彰显秋的萧索。
  雪梨很好吃,无论是直接吃,还是放在坛子里面酿成梨酒,味道都很好,醇厚可口。
  将一坛梨酒放在桌子上,摆上几个小菜,对着夜色饮上一壶,别有一番滋味和情调在里面。这一夜,申时行再一次摆上了酒和小菜,等着客人的到来。
  在老家人的引领下,内阁大学士潘晟走了进来,笑着对申时行道:“阁老好雅兴!”
  看了一眼潘晟,申时行笑着说道:“思明来了,坐,尝尝我自酿的梨花酒。这一坛还是我初到京城时酿造的,现在想一想,也算是有些年头了。”
  “那思明就却之不恭了!”潘晟笑着坐下,开口说道。
  两个人饮酒赏月,纵论古今,同时也畅聊起了书画。
  这两个人都是科举的佼佼者,申时行是状元,潘晟是榜眼,虽然不是同一届,但是都是其中的佼佼者。在书画书法皆有不俗的造诣,潘晟的字还被徐文长称赞为东南独步。
  两个人在一起也算是有共同话题,聊起天来,自然是颇多愉悦之处。
  放下手中的酒杯,申时行看了一眼潘晟,看似不在意地说道:“思明对陛下这一次的公务员如何看待?”
  潘晟一愣,随手也放下了酒杯,他就知道申时行不会无缘无故的找自己饮酒,沉吟了片刻,笑着说道:“阁老,我的态度你应该是知道的。”
  看了一眼潘晟,申时行笑着说道:“没变?”
  “没变!”潘晟没有犹豫,严肃的点了点头道。
  潘晟的倾向,申时行当然知道,比起余有丁,潘晟才是坚定的改革派。这么多年一来,潘晟一直都觉得大明到了改革的时候了,很多地方与张居正不谋而合,不然张居正也不会举荐潘晟。
  “阁老你是知道的,我很多地方是不如张阁老的。”
  在潘晟的嘴里面,张阁老指的只能是张居正。
  “历代改革者,到最后下场如何,不用我说,阁老也是知道的。”潘晟苦笑着说道:“下场最好的就是王文公和范文正公了吧?”
  “可是即便是此二公,晚年蹉跎,一腔抱负也全都化作了流水。”
  申时行看了一眼潘晟,笑着说道:“你在担心张文公?”
  这一次申时行对张居正的称呼,也直接改成了张文公,意思很明显,直接就把张居正与王安石范仲淹并列了。
  转头看了一眼申时行,潘晟笑着说道:“阁老做决定了?”
  “总要有个决定啊!”申时行感叹着说了一句,随后又喝了一杯酒,有些萧瑟地说道:“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到了咱们这个时候,所求已然不多了。”
  潘晟看了一眼申时行,笑着说道:“阁老认为可求而得之?”
  “你觉得呢?”申时行没有回答潘晟的问题,而是目光灼灼的看着潘晟。
  “很多人都说我官路不畅,难进易退,可是谁又知道,有些时候,这个决心是不好下的。”潘晟叹了一口气道:“世上有张文公胆魄者,不多以。”
  申时行笑着说道:“世上如张文公者不多,可是如陛下者,亦不多。”
  潘晟拿起酒杯,给申时行倒了一杯,随后笑着说道:“为此,当浮一大白!”
  两个人相视而笑,同时把杯中酒给喝掉了。
  紫禁城,文华殿。
  朱翊钧这几天关注的重点是公务员,不过现在只是报名阶段,他也帮不上什么忙。伸手拿起一份奏折,朱翊钧翻看了一下,心中就是一动。
  “这份奏折有些意思啊!”
  上这份奏折的人是内阁大学士潘晟,在后面则是内阁首辅大学士申时行的批注,字数不多,只有一个“可”,显然申时行是赞同这份奏折所言之事的。
  上面的事情也很简单,那就是修祠,为张居正修祠。
  在奏折的前面,潘晟列举了张居正的功绩,后面则是说要给张居正修祠,得享后人祭拜。
  这样一份奏折初看起来没什么,可是仔细看了看,朱翊钧就发现了不寻常了,尤其是在这个时候。伸手敲打着奏折,朱翊钧笑着说道:“看来要做些事情了!”
  看了一眼张和,朱翊钧笑着说道:“去把几位内阁大学士请来。”
  四位内阁大学士来的很快,他们也不知道朱翊钧找他们什么事情,可是既然找了,那肯定就是有大事情啊!当潘晟看到朱翊钧手中的那份奏折,微微一愣,随后看了一眼申时行。
  申时行当然也注意到那份奏折了,不过却没动声色。
  “朕今天找诸位爱卿来,为的是这份奏折!”朱翊钧笑着说道:“这份奏折是潘爱卿上的,你们传阅一番吧!”说着将奏折递给了张和。
  奏折先到了申时行的手里,但是申时行却没看,而是笑着说道:“这份奏折是我票拟的!”
  潘晟没看,那就只剩下余有丁和陈炌了,两个人也快速的把奏折浏览了一遍,脸上没什么表情。余有丁倒是无所谓,可是陈炌心里面就一沉。
  给张居正修祠?
  朱翊钧淡笑着说道:“潘爱卿说要给张先生修祠,朕觉得很好,也觉得张先生配得上这样的功绩。可是大明立国这么多年,能配上这个功绩的人,不在少数啊!”
  “反正要修祠,那不如就一起修,朕准备建一个忠正祠。”
  “将自大明开国以来的忠正良臣全部入忠正祠,彰显其功绩,以为后代楷模。”
  原本朱翊钧还想修《奸臣传》的,可是想到大宋的《奸臣传》,朱翊钧还是打消了这个想法。这个不太好衡量,还是以忠正祠来彰显功绩合适一些。
  四位内阁大学士都是一愣,修忠正祠?这可是好事情啊!
  谁不想死后留名,正所谓名留青史,一旦入了忠正祠,那必然是要名留青史的。
  如果说公务员制度是底层读书人支持,那么忠正祠,必然是越高层,越支持。因为他们是高层,所以他们得入忠正祠的机会就越大,这是好事情啊!
  陈炌此时都不准备反对了。
  如果说单独为张居正修祠,他不能接受,可是如果全都修,那他能接受。他也是好名的,自己现在可是内阁大学士,自己死后,那也是有入忠正祠的资格的。
  “这些对大明有功绩的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