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万历驾到-第1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摆了摆手,徐德一点都不在意的嗤笑道:“这方面赵廉比咱们差远了,这种事情那就是慢一步就步步慢。再说了,咱们吃肉,你也得让人喝点汤不是。”
  徐德出来之后就吩咐人去封何家的产业的,这种事情徐德当然不会忘记。
  这年头不能给人好处,谁跟着你混,这种发财的好机会,徐德当然不会放过。内厂干这个那绝对是驾轻就熟,等到赵廉想起来,黄花菜都凉了。
  “行了,那边咱们就别管了。”徐德摆了摆手,开口说道:“咱们在濠江有人吧?”
  “回干爹,咱们在濠江有人,前些年武清伯府在濠江的人就交给咱们了。”王安连忙答道。
  徐德点了点头:“你过去一趟,到了濠江之后好好查一查,咱家要知道是谁弄出来的福寿膏,又是谁把这东西卖到大明来的,记得带着一队人马过去。”
  比起赵廉,徐德更知道自己家的皇爷想要什么。
  什么何家甄家,让赵廉收拾就好了,得罪人的事情让他干,自己在后面获得好处,这种感觉还挺舒服。濠江那边办好了,自己的功劳也不会少。
  想到这里,徐德还真就有点小得意,为了保证濠江那边能成,他准备让王安在,甚是连内厂的行动队都派过去。内厂到现在也才三支行动队,每一支不过百人,但是战斗力绝对是超强。
  如果不是南京这边距离太远,加上自己又离不开,徐德都准备自己去了。
  王安听了这话,心中顿时就是一动,显然干爹这是准备让自己独当一面了。连忙躬身道:“干爹放心,孩儿明天一早就出发,绝对不会耽误了干爹的事情。”
  徐德点了点头,随后说道:“查到什么也不要打草惊蛇,这件事情究竟要怎么做,还要看皇爷的。”
  “孩儿明白!”王安赶紧道。
  晚上,赵廉得到了蒋鑫的汇报,内厂那边把何家的大产业全都接过去了,留给蒋鑫这边只是一些小产业。不过蒋鑫这边人也不多,一个百户所而已,即便是这些也足够他吃饱喝足的了。
  对于这件事情,赵廉决定假装不知道,他可想因为这些事情和徐德起争执。
  自己的追求赵廉在清楚不过了,这些不是他想要的,他想要的是立功,意气之争是要不得的。打发走了蒋鑫之后,赵廉还亲自到徐德这边来了。
  见到赵廉,徐德笑着说道:“赵大人,深夜至此,有什么事情吗?”
  赵廉点了点头:“打扰公公休息了,事情紧急,还望公共体量。本官是想和公公商量一下关于甄家的事情,现在何昌盛以及招供了,事不宜迟,我们应该直奔甄家。”
  “原来是这件事情。”徐德了然点了点头,随即笑着说道:“这件事情赵大人做主就好了,咱家一定尽力配和。”
  听了徐德这话,赵廉顿时松了一口气,点了点头说道:“那咱们明天一早就出发,还请徐公公多带一些人手。”
  “没问题!”徐德笑着说道:“咱家会安排人手的。”
  对于人手的问题,徐德一点都不担心,内厂在福建也是有人手的,紧急情况下还能够调动福建当地的人手,内厂是有这个权限的,包或者说他是有这个权限的。
  得到了徐德的答复之后,赵廉满意的离开了。
  第二天一早,王安带着人去了濠江,徐德和赵廉则带着人直奔福州。
  唐开元二十一年,为加强边防武装力量,设立军事长官经略使。从福州、建州各取一字,名为福建经略军使,与福州都督府并存。这是福建名称出现之始。
  明朝洪武元年,福建全省八路改为福州、建宁、延平、邵武、兴化、泉州、漳州、汀州八府。洪武九年,置福建等处承宣布政使司。成化九年,恢复被废为县的福宁州,直隶于布政司。
  从成化年间至今,福建一直都是八府一州,福州则是福建承宣布政使司的驻地。
  原本这个地名没那么重要,但是在嘉靖年间,这里是抗倭的主战场,福建之名才传扬天下。无论是徐德还是赵廉,两个人都是第一次到福建来。
  虽然两个人是钦差,但是他们也不能直接冲到甄家去抓人,他们需要和地方官打招呼。
  在福建地面上,能够值得他们两个打招呼的也就福建巡抚一人而已。
  福建巡抚董成武,这是一个声名不显的人,但是在大明的官员之中,能够做到巡抚这个位置上的,没有一个是简单的,尤其是在福建这种地方。
  比起其他的地方,福建靠着大海,要防备着海盗和倭寇,这就使得福建巡抚必须要有胆识有策略,懂军事。当年祸乱东南的倭寇之乱,可是过去还没多久。
  这一点在徐德和赵廉见到董成武的时候就得到了证实,这位福建巡抚居然是带着剑的。
  与京城那些用剑做装饰的士子不同,徐德一眼就能看出来,董成武这把古朴无华的宝剑是能够杀人的。徐德心里面不禁闪过一个念头,皇爷要是看到董成武,想必会非常喜欢的。
  作为朱翊钧的贴身侍内侍,徐德非常清楚自己家皇爷的爱好。
  对于刀剑,自己家的皇爷有着非一般的痴迷,为此还学了舞剑。有一段时间甚至上朝都带着剑,可见皇爷对这种行为的认同。如果让皇爷知道有董成武这样的徐福,必然大加赞赏。
  事实上董成武的长相与徐德见到的其他官员也不同,长得倒是很周正,五官很大气,符合官员的形象。只不过董成武显得很壮,足足比赵廉高出一个头。
  肩宽背厚膀大腰圆,这身材说是武将都有人信。


第二百零九章 麻烦
  原本徐德和赵廉都以为这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可是没想到他们说完了事情的经过,董成武没有回答两人的话,而是陷入了长时间的沉默。
  这使得徐德和赵廉都是一头雾水,表情也严肃了起来。
  在徐德和赵廉看来,甄家虽然势大财雄,可是对于董成武这样的一省巡抚来说,根本算不上什么问题。放在以前,董成武或许还需要忌惮一些事情。
  比如甄家是当地大户,比如甄家在官员之中的声望和实力的等等。
  可是现在不一样了,甄家牵扯到了这么大的案子里面,甄家铁定完蛋了。哪怕是甄家再有实力,有再多的官员收了甄家的钱,这都没用。
  牵扯到谋刺皇上,没人敢再和甄家有牵扯,甚至都没人敢和甄家有一点联系,躲都来不及,更别提帮忙了。
  即便是董成武收了甄家的钱都不算事,毕竟甄家不是因为贿赂官员倒台的,而是因为谋刺皇上。即便是查出来贿赂官员,也不会牵扯到太多人。
  何况现在董成武是福建巡抚,想要掩盖这件事情轻而易举,自己和赵廉都没有追究这件事情的打算。
  半晌,董成武缓缓的开口道:“徐公公,赵大人,你们知道五峰船主吗?”
  徐德和赵廉对视了一眼,同时点了点头:“当然!”
  五峰船主只是这个人的称号,他的名字叫做汪直,是横行海外最著名的倭寇首领,事实上他在浙江福建一代的名声非常好,因为他代表着一部人的利益。
  比起那些横行抢夺的倭寇,汪直想要的很简单,那就是得到朝廷的允许,让他能够开海通商。
  正是为了这个目的,汪直帮着当时的东南总督胡宗宪平定了东南倭寇,甚至还投降了大明。在杭州被巡按御史王本固诱捕,后来被杀了。
  事实上汪直不懂,他在选择投降的那一刻,他的命运就注定了,他必须死。
  或许在做海盗,在经商上面,汪直是能人,可是在琢磨人心,在官场上,汪直就是一个小白。当时胡宗宪和汪直推的政策,触犯了很多的利益。
  胡宗宪和汪直以为平定东南的倭寇之乱是大功劳,是为了国家出力尽忠,可是他们触犯了很多人的利益。
  胡宗宪或许有情可原,他是朝廷命官,心中自有一番抱负,想要为百姓为国家做些事情。汪直却不一样,他只是想要一个开海的契机,一个可以正常贸易的机会。
  可是这个机会是有人不愿意给的,那就是江浙福建的大家族,那些大士绅。
  这些人把持着江南的海贸,他们走私,甚至是蓄养倭寇,这也是为什么倭寇之中大部分都是大明人的原因。这些人雇佣倭国战败的武士,组织船队,他们把持着海贸的利润。
  一旦汪直开海成功,那么利益受损最大的是他们。
  至于倭寇是否大闹东南,他们反而不会那么在乎,于是就有了投降情况下而被强杀的汪直。这件事情不但没有得到朝廷的追究,反而被认为是大功劳。
  杀了汪直的王本固,不但没有被罢官,而是从此以后青云直上。
  在杀汪直的时候,王本固只是巡按御史,在杀了汪直之后,王本固青云直上,从巡按御史到陕西兵备副使、大理寺少卿、副都御使、刑部侍郎、吏部侍郎,最后做到了吏部尚书,可见这后面有多少人在推动。
  汪直死后,汪直的一部分旧部也投靠吴平、张琏等福建一带的海贼,倭患反而更加严重了。
  一直到嘉靖四十四年,吴平才被戚继光、俞大猷、刘显、汤克宽率兵所败,最后自己跳水而死。
  这件事情过去二十多年了,可是没人会忘记,尤其是很多人开始反思这件事情。虽然不少人吹捧王本固的功劳,可是也有很多人在痛骂王本固。
  如果不是他杀了汪直,东南不会继续糜烂,王本固就是罪魁祸首。
  在福建江浙,百姓活不下去下南洋跑船是常事,不少人都崇敬汪直,甚至在船上会祭拜五峰船主以求保平安。这使得这里的百姓,尤其是靠海的百姓,对朝廷很不信任。
  这个时候提起汪直,显然不是随便说说的,董成武这话里面是有深意的。
  “赵大人,徐公公,现在海上又出现了一个汪直。”说到这里,董成武满脸的苦涩:“这个人叫李旦,就是福建本地人,在福建很有名。”
  徐德一愣,他有些后悔了,在来见董成武之前,自己应该先去见一见内厂的人。
  “这个李旦是泉州人,年少之时下南洋经商,后来在苏禄苏丹(菲律宾)被弗朗机人俘虏,做了几年的奴隶,后来他逃出了苏禄苏丹,去了倭国。”
  “到了倭国之后,李旦很快统一了那里的大明人,在他们的支持下,李旦组建了船队。”
  “交好倭国大臣,雇佣倭寇,组建船队,开始在大明倭国和苏禄苏丹之间进行贸易。”说到这里,董成武叹了一口气:“这些年这个李旦越做越大。”
  “据说他交好一个叫做德川家康的倭国人,现在正在倭国打仗,准备一统倭国。”
  赵廉和徐德全都被震惊了,还有这事?徐德看着董成武,面容严肃地问道:“董巡抚,这些事情你可曾上奏过朝廷?”
  看了一眼徐德,董成武笑着说道:“公公觉得我该如何上奏?”
  “说出了一个大倭寇?这个李旦未曾进犯大明一分一毫,虽然这些事情在福建人尽皆知,可是却没有实际证据,甚至连这个李旦是不是存在都未可知啊!”
  董成武说到这里,徐德和赵廉都没明白了,这种情况怎么上奏朝廷?上奏了说不定还会被呵斥,何苦来哉?只有徐德知道,董成武如果上奏了,不但不会被惩罚,而且还会被重用。
  自己家的皇爷对这些事情那是非常的感兴趣,只不过现在说这些已经没意义了。
  沉吟了片刻,徐德又开口问道:“那这个甄家和李旦有何关系?”
  “据说这个李旦就是出自甄家,也有人说李旦的母亲出自甄家,详清不得而知,只是大家都知道甄家和李旦的关系很亲厚。东南这些与海贸有关的家族,唯甄家马首是瞻。”
  “一旦动了甄家,怕是东南板荡,重蹈倭寇之祸啊!”
  听了这话,徐德和赵廉都沉默了,这个大帽子谁都带不起啊!
  一旦因为此事东南板荡,重蹈倭寇之祸,那事情就麻烦了。徐德更清楚自己家皇爷的打算,这几年皇爷一直在整军,但是主要精力都集中在北边。
  皇爷准备征伐蒙古鞑子的心思可以说是昭然若揭,尤其是在打败了瓦剌之后,朝廷上下对这一点都不怀疑了。可是如果东南闹出事情,那就打乱了皇爷对鞑子的征伐计划。
  东南闹倭寇,蒙古鞑子在趁机南下,那就重蹈嘉靖年间旧事了。
  俺答汗的那一次入寇可是一直被当今圣上视为耻辱,也因此大骂严嵩误国,甚至对自己的爷爷颇多微词,只不过这是徐德偷听的,他从来不敢对其他人说。
  那一战被称为“庚戌之变”,徐德还记得打下了瓦剌之后,皇爷曾经大醉,并且挥着剑要杀仇鸾。
  如果在这个时候东南闹出倭寇的事情,皇爷会是什么心情?
  可是放过甄家?
  徐德下意识的就摇了摇头,走到了这一步放过甄家,别说皇爷了,自己都觉得憋屈。尤其是知道了甄家勾结倭寇,甚至是胆敢谋刺皇爷,如此肆无忌惮。
  “徐公公,此事是否密奏陛下?”董成武看着徐德,有些迟疑地说道。
  身为大明臣子,守土杀贼是责任,可是董成武可不想被坑,一旦福建闹了倭寇,他首当其冲,受苦的也是百姓。事情太大,先请示一下吧!
  “我们可以派人将甄家监视起来,不是其走脱。”
  见徐德看向自己,董成武连忙又补充了一句。
  赵廉这个时候阴沉着脸,直接开口说道:“本官以为此举不妥,现在已经查明甄家乃谋刺陛下主犯,如此瞻前顾后不是为臣之道。”
  “为了些许坊间传言而不动甄家,有损朝廷威严,不可为。”
  徐德看了一眼一脸正气的赵廉,心里面叹一口气,这家伙倒是说的好听。
  董成武的脸色也阴沉了下来:“赵大人何以对东南百姓视而不见?甄家固然可恨该杀,但是绝不能如此冒然杀之。当在朝廷有了准备之后,在杀之。”
  见两个人大有争执一番的架势,徐德连忙打断了两个人。
  “事关重大,不是我等能够拿定主意的。”徐德直接开口说道:“咱家马上写一份密奏派人八百里加急送达京城,一切静等皇爷裁决。”
  对于甄家是否会跑了,徐德一点都不担心,有内厂在,想跑哪有那么容易。至于甄家得到消息,识相的话他就假装不知道,一旦甄家试图逃走,那么就是在逼自己这些人动手了。
  听了徐德的话,赵廉也不开口,算是默认了徐德话,态度有了就可以了,据理力争就算了吧!


第二百一十章 戚继光南下
  紫禁城,文华殿。
  过了年之后,天气稍稍暖和了一些,积雪开始融化,顺着屋檐滴滴答答的落水,仿佛下雨一般。朱翊钧倒是挺喜欢这种感觉,伸了一个懒腰站起来,径直走到了门口。
  太阳很好,这种午后的闲暇时光也很舒适,朱翊钧的心情也好了不少。
  “皇爷,徐公公的密折!”张鲸拿着一份奏折走到了朱翊钧的面前,恭敬地说道:“八百里加急。”
  朱翊钧一愣,徐德这是遇到什么事情了,居然用了八百里加急?伸手将奏折拿过来,上面的泥封很完好,显然还没有被打开,朱翊钧伸手将信封撕开,伸手拿出了里面的奏折。
  在奏折上面,徐德详细的描述了自己和赵廉查案的过程。
  从审问崔福到抓何家,到后面的查到了甄家,一桩桩一件件全都写在了上面。在后面,徐德也详述了自己遇到的困境,以及董成武的担心。
  看完奏折,朱翊钧伸手将奏折放在了桌子上,伸手揉了揉自己的额头。
  “李旦啊!”
  朱翊钧感叹着说了一句,作为一个东方大国,在大航海时代,大海上的身影居然是海盗,不得不说这是一种悲哀啊!在众多横行一时的海盗之中,李旦绝对承前启后的一个。
  在李旦之前,最成气候的两个人是汪直和徐海。
  汪直被人称为五峰船主,无论是哪个国家的船只要到大明倭国做生意,那就必须挂五峰船主的旗帜,必须按时缴纳保护费,以求自己不被劫掠。
  在汪直死了时候,李旦成功的崛起,借由日本海盗集团帮助,筹组武装船队,于日本、中国大陆、台湾、东南亚间与荷兰、英国所经营船只从事国际贸易往来。
  德川家康统一日本据说曾受李旦资助,除此,也从事海盗掠夺行为,因海上作风强悍,被西洋人取昵称为“Captain China”中国船长),或称甲必丹李旦。
  “甲必丹”(Captain)一词,为西班牙人统治马尼拉时期,对汉人领袖的称呼。
  李旦也成功的启迪了后人,在他去世之后,他的义子强势崛起,这个人就是郑芝龙,大名鼎鼎的郑成功的老子。李旦的儿子李国助,继承父业,也是当时著名大海商。
  这个董成武说的没错,李旦绝对是一个狠人,事实上他和大明地方官府的关系还是不错的。
  因为在后来的明荷和谈之中,李旦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荷兰人退出占领的澎湖,转而去台湾,那个时候大明不承认台湾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