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山河血(无语)-第1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车已经到了摩根庄园,“亲爱的林,不是我不想和你做这笔买卖,可实在是太大了!”说着,双手比划这。

林凡也明白托马斯的难处,“你可以告诉你父亲,我想他会同我谈谈的!”林凡淡淡的笑着。

“好吧,”托马斯没有继续说下去,带头走进了庄园。

摩根庄园真的很大,以林凡的目测方圆至少十里的路程,周围仆人很多,打扫道路的,修剪花园的……

走进庄园,坐上庄园内的车,不一会的功夫就到了内部,

“碧斯,,你在这陪林凡坐会,我去叫父亲!”

很久,托马斯还是没有下来,林凡百无聊奈的拿着汤匙转动着眼前的咖啡,已经是第三杯了。

一个时辰后,城堡的大厅深处终于传来了脚步声。林凡放下手中的汤匙,看着托马斯和身后一个留着长胡须的中年人,和托马斯有着八分的相似之处。

林凡知道,正主来了,相信这么长时间,托马斯将林凡说的那笔生意已经和后面的人说了。

“林兄,这位是我父亲,威廉姆斯。摩根!”托马斯指着身后的中年人说道。

虽然已经猜到中年人的身份,可是林凡先的还是很惊讶,连忙起身,一口流利的英语脱口而出。

“你会说英语?”旁边一直陪着林凡的碧斯惊讶的叫道,

林凡点头,不过很无语,只是一门外语,又不是多大的事情,有必要惊讶成这样吗!

“林先生,刚才托马斯已将你的事情给我说了,不过有些事情,我们到书房慢慢的谈可以嘛?”老摩根缓缓的说道。

“当然,毕竟这一大笔的生意,放在谁身上,都会不放心的!”

林凡跟在老摩根身后,这次托马斯却没有跟过来。

“坐!”来到书房,老摩根指着旁边的座椅。

“林先生,我想知道你为何要这笔黄金,又有何保证!”老摩根摘下眼睛,擦着镜框,漫不经心的说着,眼中时不时的露出一丝精光。

“威廉姆斯先生,您应该知道些现如今中国的状况,军火肯定是中国需要的,我也不例外,至于那笔黄金,我无法给你任何保证,毕竟我身上只带了不到1000两的黄金。不过,我有信心在40个月内还给你!”林凡看着老摩根的眼睛,认真的说着,眼中充满了真诚。

“知道嘛,这相当于你给我开了张空头支票,其实你救了我唯一的儿子,我本就可以给你一笔不菲的报酬,只是不知道你从哪里来的信心!”老摩根还是曼斯条理的擦着那金丝边的眼镜框。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救托马斯本就是无意中的事情,只想着到了美国,有个熟悉的人好办事,却殊不知是您的儿子。再说,现在美国处于经济大萧条的状态,百废待兴,其中有很多些工业,到了中国能卖个好价钱,你说是嘛,威廉姆斯阁下!”林凡平静的说道。

“哈哈,好一个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就冲你这句话,我借你10万两黄金,不过以后的军火生意必须从摩根家族购买,当然我会以最便宜的价格卖给你!”老摩根陡然大笑,把林凡下了一跳,不过当林凡听到最后一句话时,忍不住跳了起来。

“威廉姆斯先生,以后您就是我林凡最忠实的朋友,顺便送您句话,也许不久的将来,金本位将会被淘汰,银本位登上历史的舞台!”此时的林凡真的很高兴,最大的问题已经解决了,只要将黄金全部换成白银,四年后,就会有数不清的美元跑进自己的怀中。

林凡只顾的在那里自己高兴,可老摩根却陷入了沉思,现在的美国,种种迹象表明,黄金是实实在在的硬通货,白银价值下降的厉害。可为何眼前的少年会这样说,从他的心情来看,不会是像陷害自己的样子。

“你能不能告诉我为何银本位会登上历史的舞台么?”老摩根敲着桌子。

林凡回想着《白银法案》签订的背景,整理下思绪,慢慢的说道:“美国是生产白银的传统大国,20世纪30年代,美国资本控制了世界白银生产的66%和白银冶炼的77%。白银工业在美国经济中并不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是,白银对于生产比较集中的西部七州(犹他、爱达荷、亚利桑那、蒙大拿、内华达、科罗拉多和新墨西哥州。)却很重要。“

“现如今白银价格下降的厉害,而来自这七个产银州的参议员控制了参议院中1/7的投票权。以这些州的议员尤其是民主党的议员为核心,再包括铜、铅、锌等以白银为副产品的生产者就形成了所谓的白银集团,美国政府和政客们发现只有取悦白银集团,才有可能顺利通过其他的政策或者法案。“

“四年后美国再次总统大选,我想以现在民主党的势头,有90%的可能当选,所以……!”林凡没有接着说下去,相信只要是个聪明人肯定会明白的。

“熟知美国历史的却没想到会是一个中国人,我想参议院的那些老家伙都该退休了!”老摩根笑呵呵的说着:“好了,我会通知下面的,以后你需要这笔黄金的时候,让托马斯带你去领就可以了!”说完就示意林凡离开。

看着老摩根下了逐客令,林凡知趣的离开了书房。只留下一脸沉思状的老摩根。

第三百五十四章年景之忧

时间是快要到清明节了。

天空,依然是一副晴天万里的,蓝蓝的天空上没有一点想要下雨的征兆。

王老三坐在那泥房门槛前,身上还穿着过冬天的那件破旧棉袍,身子微微颤动,象是耐不住这初春里袭人的寒气。他抬头望了一望天,嘴边不知道念了几句什么话,又低了下去。胡须上倒悬着一线一线的,迎风飘动,刚刚用手抹去,随即又流出了几线来。

“难道再要和去年一样吗?我的天哪!”

他低声地说了这么一句,便回头反望着坐在戏台下的媳妇,很迟疑地说着:

“娃他娘呀!“惊蛰一过,棉裤脱落!”现在快清明了,还脱不下袍儿。这,莫非是又要和去年一样吗?”

可王家大嫂子没有回答,坐在太阳底下的她继续纳着鞋底,这民团春份集训,大娃、二娃他们的鞋不定得给磨出个洞来,就是读书的三娃,也该换双新鞋了,做为妇道人家,收拾几块破布纳两双新鞋,是她的本份。

天气也真太使人着急了,这一二十多天都没下过雨,人们都感受着深沉的恐怖。往常都是这样,春分太暖了,一定又是一个大旱的年景,不定还得起蝗。

“天啦!要又是一样”……”

王老三又掉头望着天,将手中的一根旱烟管,不住地门口的门槛木条上磕着烟灰。

“该不会吧!”

歇了半天功夫,随便地说着,大嫂子依然纳着她的鞋。

“怎么不会呢?冬天那么暖,春天还有些燥的,戊辰年、己巳年还有庚午年可不都是这样吗?再说,今年老天爷要收人的!”

媳妇那种随便的答复,听在王老三好象今年的命运,已经早在这儿h定了一般。关帝爷爷的灵签上曾明白地说过了:今年的人,一定是要死去六七成的!

活了五十年的王老三脑筋中的许多痛苦的印象,共同构成了他对今年的印象。他记得:戊辰年他吃过野菜拌山芋,一天只能捞到一顿。己巳年那地旱的连野菜都长不出来了,只能吃树根了,到了己巳年幸好那年发的是水,要不然……

戊辰年,也就是外头说的民国十七年,王老三一家有八口人吃茶饭,到今年就只剩了五口人:除了媳妇外,大儿子秋生二十二岁了,下到田里王老三的左右手!二儿子春山二十岁,也已经在田里也是一把好手,至于老三夏粮,虽说才十四岁,原本按道理也能下地帮忙,可按照专员的规矩,去村里的学堂读起了书来,不过这学堂下学早,也能到地里头打个下手。

还有……王老三的脑海中浮现出了风儿、喜儿,己巳年为了让家里头的人活下来,他把两个闺女都卖了,想到那两苦命的闺女,他的心里像刀割似的,可那也是没法啊。

“今年老天爷是要收人的……”

嘴里念叨着,信命而又不信的王老三手将烟袋别在腰间,扛着锄头朝地里走了过去。

原本,他应该是一个能发财的人,他是摆弄地里活的好长,往年三十里外的宋老财家,都抢着让他去当长工,就是这样一个热闹的家庭中,吃呆饭的人一个也没有,谁不说王老三会发财呢?不过因为运气太不好了,连年的兵灾水旱,才把他压得抬不起头来。不然,他也不会混到这份上!

虽说人过了五十,这黄土都埋到脖子了,早就信命了,可王老三没有一天不在与天斗着,就像现在,在那麦田里,在田间锄着草的王老三举着锄头,不停的挥动着,以锄去田间的杂草,不让杂草与麦子争地,可是当他看着那长势喜人,但叶子却旱出蔫来的麦苗,他却又觉得浑身都觉得酥软,手腕也那样没有力量。

“这可咋弄啊!”

在这没有人的时候,他都想坐在地上大哭一场,这地里旱着,眼瞅着地里快旱个差不多了,这今年可咋整啊。

望着田间那密实的麦苗,王老三终于还是一下坐到了田垄边,这麦种是去年他从合作社贷的,谁让他家里没留下种子呢?谁让村子里分了十个合作社的社员名额呢?这漆着一层红药的麦种,按合作社里指导员说,收成高,在地里冒苗的时候,看着其它人田里稀落落的苗子,再看着自家田里绿油油的一片绿,王老三觉得的自己转了运,这走背运走了一辈子,人老了老了,临埋地里的时候,运气来了。

可现在,望着那枯蔫的麦苗,那张黝黑的布满如沟壑般深深皱纹的脸上,顿时苦开了,几滴寻着见的眼泪流了下来。

一切都渺茫哟!他怅望着这旱迹显出来的田野。

在这一瞬间,他在心里头对那个用了一冬天修水渠的专员公署生出恨来,修什么水渠啊,千百年里,就没听说过这里用水渠引过水,还有,练什么民团,若非那什么春训,这会,大家伙都能把家里的劳力拉出来,从水井里、沟里打水,怎么着也不至于旱成这样不是。

“狗日的祸害人的官府!”

这会他显然忘记了,去年贷种后,听说贷种只要一分利,而且不是驴打滚的喜色,更没有了的当初看到地里麦苗长势喜人时,心里头对官府的感激。

无力的拖着锄头,王老三心里头苦着,己巳年为了活下去,他卖了两闺女,今年若是再旱了,那可咋整啊……

旱!

置身于田间,管明棠的神情肃然,视线所及之处,原本应该是绿油油的麦田,这会却是一片麦苗蔫黄,那蔫黄的黄斑散落于田间,甚至让人有一种触目惊心之感。

“预计全区受旱田地超过一千两百万亩!”

听着这个数字,管明棠的眉头紧皱着,望着旱情严重的田野,管明棠久久未出一言,农业、农村、农民,在过去的半年之中,说一千道一万,专区大半的工作都是围绕着“三农”为中心,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地方实业建设。

可是现在,就在民团有序的推进,一步步的构建着“合适”乡村基层建设时,农村还是在不经意见蹦出了一个新的问题——旱灾!虽说在今年冬天借动员民团之便兴修了大量的水利工程,新建并且翻修了大量的水渠,可是在旱情来临的时候,这些工作显得如此的脆弱。

“若是旱情得不到缓解,界时今年夏粮将减产7成以上!”

望着眼前旱情严重的土地,木佳生这位专员公署的农业科长,神情中尽是愁容,与专员公署内大多数人皆是学科生不同,他是个典型有农村人,他读过师范,后投身于定县乡村建设,后来又受梁漱溟邀请前往邹平试验县从事乡村建设,而在管明棠出任邯彰专区专员后,请梁漱溟推荐一批“乡村建设贤才”时,梁漱溟便将其同其它十几人推荐过来,在过去的几个月中,其作为公署农业科长,无论是合作社建设还是农村良种推广上,可谓是出力颇多,与大多数农业问题专家不同,出身农民的他,少了许多夸夸其谈,在农村建设中的许多措施,一是借鉴定县、邹平等地乡村建设的经验,二则是依托专区实际情况。

“专员,于农民而言,夏粮之重重于秋粮,是许多农民家庭一年生计所在,若是夏粮欠收的话……”

“那样的话,农村是要饿死人的!”

神情凝重的管明棠打断木佳生的话,吐出这么一句话来。然后看着木佳生自己的农业科长说道。

“过去,饿死人的事情,可以在我们这发生,但是现在,在我们这里是绝不能饿死人的……”……”

声音微微一沉,管明棠的神情依然显得很是严肃。

“佳生,你有什么建议,说来听听!”

在农业问题上,对木佳生,管明棠可以说极为信任,他来到邯彰至今只提了两个建议,一是进行人口普查。专员公署和县政府设立了户籍室,掌握全县的户籍情况。乡和县政府装有直通电话,要求各区政府及时报告本区人口变动情况。全县的户籍情况,户籍室都有档案。而且有两种人,作为特殊人口,另立卡片:一种是有文化知识的人,即受过小学以上教育的,一种是乡村中的坏人和不务正业的人,像流氓、盗窃分子、赌徒、好吃懒做的人等等,以便对他们的使用与管理,对于前者,则是用作培养乡村建设干部候选,而对于后者,则通过一定的措施对其加以惩治。

另外还有一个就是在专区农业建设中越来越重的农业合作社,农业合作社无论是良种推广亦或是农技推广,甚至还有现在于专区内流通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各种纸币以及大洋的“合作券”上,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尽管曾经在农村工作的经验告诉管明棠,现在当务之急是抗旱,但管明棠还是想听听他的建议,毕竟抗旱只是张张嘴,工作的落实和实施,还是要靠农业科去落实,去组织实施。

“我们要组织一切力量去抗旱,把去年冬天修建的水渠的作用完全发挥出来,渠通不到的地方,可以钻机井,直接使用抽水机实施灌溉……”听着木佳生的建议,料中的抗旱模式差不多。

“那佳生,这件事,力配合,你看怎么样?”管明棠则是不住的点着头,和他意就由农业科负责,专员公署这边全对于专员的建议,木佳生断然拒绝道。“专员,我觉得应该有农业合作社负责!”

第三百五十五章何为根本

“中古时期的华夏文明,是建立在农村基础上的文明,中国历史也主要是农村社会的绵延。中国一直是传统的农业社会,农村是整个社会的根基,农村的治乱兴衰决定着中国的治乱兴衰!”

对于每一个在农业合作社工作的职员,都可以直接背出这么一句话,这是邯彰专区农业合作社成立时,作为合作社名誉主席的管明棠,在成立大会上所作的报告的开头,也正是这句话,使得这里的工作人员意识到,他们工作的目的,并非仅仅只是拯救中国农村经济萧条、民生凋敝。实际上他们的工作却是关系到能否如何拯救中国。

而邯彰农业合作社的命名同样能体现出这一点,与邹平等地成立的诸如美棉运销、蚕业产销、林业生产、信用庄仓、消费购销等多种合作社不同,在命名时其所采用的正是“农业”一词,而这一词却涵盖了几乎所有的农村问题,同样的这也使得专区合作社,这个半官方色彩的机构,涉足到各个方面,成为了一个大型综合农业经济发展指导组织。

对于农业合作社工作的重要性,不仅每一个员工深知,作为合作社主任的罗子,同样也深知,农业合作社的重要性,也正因如此,在过去的几个月中,他几乎吃住在办公室内,以期通过合作社的努力解决的农村的诸多问题。

“过去由于农村金融的枯竭和现代金融业的不发达,农民借债主要借的是高利贷,高利贷的特点是利率高,而且多是利滚利。农民一旦借了高利贷,其利息往往使他们不堪重负,甚至家破人亡。所以解决债务问题是复兴农村经济的必要条件,这个问题不解决,根本就谈不了复兴农村经济的问题。””

又一次,几乎是刚一见到木佳生,他就说道起自己的设想,完全不给木佳生说话的机会,或许,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也就是这个脾气,否则,去年专员公署创办农业合作社时,以硬性“指标”的形势强迫百姓入会时,他也不会闯进专员办公室同专员拍桌子争执。

他的话音一落,为抗旱一事来合作社的木佳生,便开口说道。

“合作社现在不是已经在办了吗?”

合作社去年秋种时可是放出了超过三百万元的贷款,论及放款额甚至超过定县、邹平等地,数十万户社员从中受益,以至于乡间的一些士绅颇生了一番怨气。

“并不仅仅只看我们现在放出的贷款有多少人受益,还要从根本上解决高利贷的问题,我认为,现在公署必须先出台相应的政策,减轻或取消农民巳借高利贷的利息,我算过一笔帐,如此一来,农民可减少负担超过六百万,还有就是对今后高利贷利率作出限制,”

这是罗子的经验之谈,无论是定县亦或是邹平,都没有实行减息,也没有一个实验区县取消或限制过高利贷的利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