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新马超-第5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荆州原本沉疴混乱的局面,在马超大刀阔斧的人事改革下,完全奠定了马家对荆州的主导地位。对于刘表在位期间未曾收服的水贼盗匪,马超的指令更一针见血,诏令太史慈、甘宁二人以战练兵,一年之内,打造出一个铁桶稳固的荆州。
    而对于蒯家两兄弟,马超更是进行了不遗余力的拉拢,甚至当面对太史慈、甘宁二人坦言:“子柔有雍季之谋,内事不决可问子柔;异度有臼犯之略,外事不决,可问异度。尔等四人若同心协力,荆州无虞矣。”
    安排妥当之后,马超携貂蝉、贾诩、郭嘉、庞统等人在文骋南阳大军的护送下北归长安。日期就在刘协御驾亲征的半个月后,襄阳百姓又一次看到了大军浩浩荡荡开拔的场景。与上次那些依依不舍的“虎贲军”相比,马超这支大军离去的步伐是欢快的。而襄阳百姓看着长期盘踞在城外的大军突然离去,一时也说不出是失落还是庆幸。总之,连续两支大军离开襄阳城之后,这里又恢复了从前那种淡然安逸。
    而之后润物细无声的改变不知不觉缓缓降临,直至一年之后,襄阳城里的百姓已经习惯上大街上快马捷报频传,而之前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生活物品充斥整条大街各大商铺小摊上时,他们才开始隐隐认同,荆州被马超统治,似乎也不是一件什么坏事儿。
    不过,此时的马超还预料不到蒯良对于此等缓柔变革的效果。他一路上只是顺流而上,路过南郡江陵,出于对三国特殊情怀,在此逗留了三日。
    江陵,在刘表建设襄阳之前,这里一直都是南郡的治所,是南郡最大的一个县。这里地处长江中游,江汉平原西部,南临长江,北依汉水,西控巴蜀,南通湘粤,古有“七省通衢”之称。春秋战国时,此处为楚船官地和楚王行宫渚宫。秦灭楚后,成为历代封王置府的重镇。所以江陵县也常被称为江陵国。
    在另一个世界,周瑜,关羽都曾镇守此地。此地的长官不叫长,叫令,食一千石,在汉代初年,州刺史对各太守没有直接管辖权的时候,刺史的俸禄才不过六百石。在三国演义这本书里,多次提到的荆州,其实就是指得江陵。所谓刘备借荆州,实质就是借的江陵一地,因为当时周瑜拿下了江陵,并亲自镇守在这里。
    他是一个猛人,守着这块飞地自然没有关系,可是后来周瑜死掉了,东吴守着这块地方有些吃力,刘备正好要求得到江陵,于是双方达成了以三郡换江陵等地的共识。从这之后,吴蜀双方因为此事一直扯皮,最终破局反目,关羽战死,刘备伐吴,都是因为这个城池。
    不过马超知道江陵,最早却还是在原来那个世界里,学诗仙李太白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很美,很有仙气,让人印象也很深刻。
    由于江陵有着这样的地位,所以其县令也不是个一般的人物,他的名字叫刘度,也是正牌子孝廉出身,朝庭任命的官员。在另一个时空里,他今后是要担任武陵太守的,并且在抵挡刘备进攻时与城偕亡了。三天逗留时间,马超便花了一天时间与江陵令刘度畅谈。此后两日,也是在刘度的引领下,与貂蝉泛舟湖上抚琴长吟,真正渡过了一段平静而安详的日子。
    因为他知道,回到长安之后,至少一年多的时间内,他都不会再有在江陵这等恬静平淡的心情。他要自己所有的精力和智谋,全盘统略马家七州一川四县的休养生息,在分秒必争的日子里,与曹氏、孙家还有刘备打一场不见硝烟的发展战。
    那场没有刀兵的战役,完全决定了一年之后天下风云涌动时期的走向,由不得他马超不兢兢业业,慎重以待。
    马超是这样想的,回去之后,他也是这样做的。
    他回长安之后的第一件事儿,便是又开了一场恩科。因为凭借他超越这个时代的理念,他知道一个时代的发展最终的推动力到底是什么。与其说科技和创新是第一生产力,但科技和创新的载体还是人才。尤其是在建邦御国上,各式各类的人才百花齐放、争奇斗艳,才是一个健全繁荣国度必要的基石。
    秋季最后的一场恩科在初冬十月前落下帷幕,三场包括文科、武举和杂学考试全部结束后,龙门开放,学子离开考场。马超急急的让蔡邕将文科学子的卷子交上来,亲自过目。
    出乎马超意料的是,这次恩科涌现出来的人才还真不少。在时事政治答辩上,以“统天下”为题的最多,内容各式各样,最多的还是陈腐常言以仁义治天下,最终海纳百川的;也有以霸道强兵,挥军南下一统天下的;最令马超的稀奇的是,其中一些商贾出身的学子,竟然还写到了以经济渗透,最终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
    不过,真正说道“破曹魏”“灭孙家”“夺益州”这等具体论题的就少了很多,看了几篇,虽然词理到还通畅,但内容大都并无新意。事实以马家眼前与曹魏、孙家的实力对比看,只要马家率先恢复元气,攒足可以出动至少三十万大军、一年之内大规模的硬磕战役,马家灭掉任何一个势力都是有可能的。
    虽然在原来的历史里,占了天下四分之三的曹魏,攻打实力虚弱的蜀汉,打了十几年。可在这个时空里却不一样,马超的横空出世,大大冲击了这个时代的格局发展。历史上诸葛亮七出祁山那等大规模的战役,不过也只有三月余粮草辎重,真正战力还不足五万。可马超与曹操共讨袁绍一战,三方竟然聚合了一百五十万的大军,打了足足半年有余,完全是不死不休的持久战。
    这个时代,在马超无意的影响下,已经走向了大杀伤、大消耗、大胜负的战争模式,如并州拓跋部与鲜卑那种来回的拉锯战,在马家看来,不过如小孩子过家家一般。所以,在这等状况下,发动一场战场的前提考虑因素便要比历史严肃慎重太多了。可那些稚嫩的学子,大多还是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还没有看透风云政治上这四家合纵连横、纷繁复杂的关系。
    然而,即便如此,蔡邕这个主考官已经乐得眉开眼笑,对于这一批的脱颖而出的学子们,蔡邕大有老怀甚慰和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末路这两种矛盾的双重感觉。
    其后组织殿试,三十余名上榜的孝廉进入皇宫。马超亲自出题策试,入得德阳殿之后,马超赫然发现,这次文采斐然、胸有大略的学子,竟然有一半都是荆州的学子。
    例如,被马超取中为第一名状元的,是荆州零陵郡人蒋琬。这位蜀国未来的大司马,在群英荟萃的学子当中仍旧神态自若,对于马超的提问,侃侃而谈,甚有条理。而马超,更是在听闻蒋琬名字之后,心中便已经认定他是这次殿试的状元了。
    有意思的是,陪同马超一起的庞统见到蒋琬之后,倒也忍不住开言测试了他一番。且问题十分刁钻,竟然是法制与德治孰轻孰重。蒋琬先言德治乃圣人治国之道,而法制乃强国立足之本,最终论断法制与德治并无轻重之分,因时而用、因地而治方为上选
    庞统还欲再辩,却被马超止住——他可不想,这两个人因自己也留下一段说不清的纠葛。
    

第一千三百二三章 后期英才
    历史上,年轻时的蒋琬,就小有名气,为刘备录用。刘备入蜀后,任命他为广都令。可是蒋琬也真干得出来——竟在刘备视察广都时,不理公事还醉得不醒人事。这下子差点脑袋搬家,多亏诸葛亮替他说情,以“大贤往往倦于小事”为辩,才使得刘备没治他的罪。
    不过打这以后,就没有听说蒋琬醉酒了。能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牛人,都是意志坚定之士,蒋琬自然也不会两次在同一块石头上绊倒。随后凭借自己的才干,蒋琬逐渐获得提升,到诸葛亮一出祁山时,已经是参军了。
    可惜《三国演义》把他的这段故事,移植到了庞统身上。还绘声绘色讲了张飞去探访庞统,当时嫌刘备大材小用、只被任命为耒阳令的庞统醉酒误事,惹得张飞要胖揍他。然而庞统竟在半日将一县积攒三月政务尽数处理,引得张飞大惊,大力推荐庞统。如此一番移花接木,蒋琬的形象就更加单薄了。
    可对于这段历史错案,马超望着庞统和蒋琬,只有微笑不语,实在不知自己该说些什么。
    第二名探花郎也不是别人,正是荆州江夏鄳县人费祎。费祎与蒋琬不同,虽然两人年龄相当,都堪二十之年,但与神色自若的蒋琬比起来,费祎更有一种晏然无争的气度。马超知晓此人最善政略,故此多提了一些马家休养生息的问题,费祎显然有备而来,滔滔不绝。不过,似乎出于士人的傲气,费祎对于商业一途仍旧有些介怀。
    “怎么,你看不起商人?”马超敏锐捕捉到这一点后,开口询问。
    “有一点。”费祎如实回答。
    马超笑了:“不要看不起商人,国朝重农抑商二百余年,孝武皇帝见到商人就抓起来当敢死队,商人如何了?灭掉了么?商人,是这个世上最聪明的一批人,他们知道利益在哪里,为了利益,他们可以冒着砍头的风险,为了利益,他们可以穿越死亡的沙漠,为了利益,他们能到吃人的生番部落里寻找宝藏。为了利益,他们能爆发出最为强大的能量,做出一般人做不出的事情。”
    说到这里,看到费祎脸色仍有几分不信,马超当即搬出实例:“你可知,当初我征袁绍之时,若没有晋阳李梓豪倾家相助,四十万大军说不定未至幽州便会分崩离析;若没有魏郡甄家相助,曹氏随后也根本不可能让出冀州四郡;马家两年之内可动用四万大军至荆州,没有关山雪从西域捞回一笔笔金银珍宝,我根本筹集不起军资粮草;没有马家商号遍及天下,单凭以农为本,马家五年之后,都不见得可能府库充盈……”
    费祎听闻这里才微微动容,不过,从他的眼中,马超读出,他信任的是自己的言论,而不是商业的经济威力。心中默默叹了一口气,马超知晓费祎这等人,在没有眼见为实之前,是不可能改变他思维的。
    这就是牛人的通病,他们总是坚持自己。不过这种人一旦发觉自己错了,同时也会尽最大的努力去行动,去弥补。此时自己给费祎打开一扇窗便可,等窗外的阳光照耀整个房间之后,费祎他会主动转换过来的。
    第三名榜眼,也是荆州人,他是南郡枝江人董允,刘表帐下中郎将董和之子。董允这个人与蒋琬、费祎完全不同,他更多有一种秉心公亮、正色匡主的味道。总让马超从这个年轻人的身上,看到有些刚正不化陈群的影子。
    出身官宦之家的董允,其能力早在其父董和的耳濡目染之下,便有了几分名相的风采。马超简单问了几句,心中便有了定数,打算先将他安排道刑部历练一番,待资历能力上来之后,再行重用。
    而直至点完这状元、探花、榜眼之后,马超才蓦然发现,未来蜀国四英精英竟然几乎尽数归入自己麾下,除了那个跟着刘备跑到西川的诸葛亮外,四相他竟已得其三,而若是算上历史上诸葛亮的亲传弟子姜维,四个人完全都可以打上一桌麻将了。
    除这三甲之外,还有写鲜卑事务排名第四的郭攸之,写军略后勤改革、与历史上魏延总也合不来的杨仪排名第五,蒋琬的表弟刘敏排名第六……庞统的堂兄庞山民排名第九,这当对他是个打击,论及才华,庞山民的博学颇有乃父庞德公之风,可惜他的学识根底虽然扎实,却于实事策论不太精通,满纸虚浮,与庞统比起来,太少阴阳倚伏之道,自然不入马超之眼。
    总体看来,这次举士,依然是各士族子弟占据了大多数,殿试三十名学子,俱被长安太学、颍川学院的学子包揽。毕竟他们家中有条件,有书籍,有老师,而其余农、工、商各族便没有这些便利条件。不过,百名进士当中总算有了十几个非士族的学子,这对马家科举取士来说,是一个可喜的变化。
    当然,在马超的印象当中,荆州还有一批牛人没有出现在此次科举当中。例如“马氏五常,白眉最良”的马良,此人外交能力极佳,历史上于刘备东征之时,曾招纳五溪蛮夷,蛮夷全部顺从蜀汉,后多番出使吴国。
    还有三国时期第一位经济学家刘巴,他也是荆州零陵人。此人对商业十分有天赋,精统大局的能力,几乎不亚于曹操手下的荀彧……诸如此类人物,马超没有过多废话,直接下达了征辟令,强拉硬拽这些人入长安。如若不从的话,嘿嘿,不用马超动手,正在长安闲得长毛的司马懿,会用数不尽的办法,让他们知道惹马超生气,后果有多严重。
    不过,相较于文科的大丰收,此番武举便有些鸡肋了。造成这种原因的有两种,一种是三国后期的名将,几乎都被武略世家给把持了,例如曹氏一族和夏侯一族的后人,在三国后期简直大放异彩;而孙家那里也相较不错,关羽、张飞的儿子们也算争气。至于剩下其他的,大多是一些莽夫硬汉,在马超看来,总觉得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毕竟,随着马超的强势穿越,这个时期的战役模式早已同历史有几多不同。单说高桥马鞍和双边马镫的发明,以及宿铁兵刃的横空出世,一下便令普通骑士的战斗力足足提升了三成以上。随之而来的军种、各类战阵被发挥到极致的时候,打仗已经成为一种艺术。个人勇武已经不再太过重要的因素。
    在汉末初期的时候,军队的战斗力并不是很强,例如黄巾起义之时,不过是一群农民拿着钉耙乱哄哄叫嚷冲锋而已。在那种情况下,各地都轻而易举出现各种以一敌百破阵闯营的高手,但是到了现在,一个人想做这种事情简直是找死,面对一只训练有素的部队。凭借个人的实力,没有全军的配合,根本是行不通的。就算是吕布,若是遇到徐晃手下的重甲骑兵,就算只有五百人,他不要说闯围而出,就算能支持一两个时辰,就已经算是极了不起了。
    这也是马超对那些弓马骑射娴熟、但缺少军事韬养的武举勇士感到遗憾的第二个原因。
    然而,瘸子里面挑将军,马超还是收获了一些资质很不错的战将。例如出身武威武学世家的毌丘兴,他的武艺虽然不算上等,但对兵法韬略却颇有自己的认知;还有胡遵,这个也是凉州好男儿的家伙。最后一个,是被诸葛亮誉为晓畅军事的向宠,因为祖籍襄阳,才被马超收入囊中,可笑的是,这个家伙参加的竟然是文科……
    当然,还有凉州王双,这是曹魏后期出名的猛将,在三国后期表现极为抢眼,曾经杀死蜀汉大将谢雄,龚起,重创张嶷,威名赫赫。在三国后期,这样以一人之力而动摇敌军的,除了文鸳,他算是极少见的一个。
    不过文鸳这个家伙嘛他的父亲文钦此时才年满四岁,马超已经无语。
    而一些真正后期名将,例如陆逊倒是已经成年十五岁,可惜已经被孙策许亲套牢;邓艾,刚从娘胎里出来;钟繇的儿子钟会、陈群的儿子陈泰,灭了吴国的王濬,这个时候连个受精卵都不是;至于说什么陆逊的儿子陆抗,还有与陆抗建起敌我革命友谊的羊祜,以及羊祜的继承者杜预,那更是遥遥无期……
    面对如此现状,马超咬了咬牙,他的决定:既然搜不到,那从军校里培养!黄忠的儿子黄叙、张辽的儿子张虎、庞德的儿子庞会等这些家伙们,只不过没有他们父辈的运气,再没有一骑闯营风光的机会罢了。真实的军事能力,还真不见得能差到那里去!
    

第一千三百二四章 天才少女黄月英
    马家的文武取士,已经开创这个时代的先河,唬得曹操同一时间便颁布了求贤令,大举逸材,兴设学校,廷礼文士,唯恐落至马家后尘。然而,作为远远引领这个时代潮流的马家,即便在同一件事上,仍旧不仅仅只做到表面。此次科举,除却文武之外,此次杂学恪物取材也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绩。
    在马家商业马车的大力拉动下,不少具有创新能力的手工业,在此番杂学取士当中获得了做梦都没有想到的丰厚回报。
    例如,马家兵工厂那个冶铁锻钢的蒲元,因为在马超提出所为保准化流水线作业的基础上,又进行了技术改良,马超当即擢升蒲元为将作大匠一职。此举完全打破了汉末手工业者不得为官的惯例。而郑浑这个家伙本身便爱钻营,提出了兵刃签章盖名的办法,使得每把百炼宿铁兵刃都有据可查。对于郑浑这等冒着得罪全行业、但只对马家军有利的行为,马超自然更是不吝赏赐,给予郑浑监查马家军所用兵刃质量的大权。
    还有那位有些疯疯癫癫的周麦田,这个家伙除了在水利设施上已经使得关中平原成为万里良田之外。还解决冶铁耗费人力过大的问题,发明了一种鼓风机械——水排。
    水排的出现,顿时让马超发明的风箱成为鸡肋,长安上所有的鸡都对周麦田感激涕零了。它们再也不用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