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新马超-第1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想到李儒这毒蛇敢一人独自前来,想必早有了万全之策,由不得马超生杀予夺。是,他这个问题,马超还真不好回答。毕竟,李儒与自己的关系,似敌非友,贸然承认,恐怕会引火上身。
    “博士说笑了,荀攸荀公达乃望族名家,超虽是汉伏波将军后人,但其身份名望,毕竟与荀家相差甚远。博士所说之事。实在荒谬,超真不知该如何作答。”
    李儒听完这话,却丝毫没有表情转换。仍旧如自言自语般说:“儒一生不甘人后,费尽心思成了董卓的女婿。甚至为他打造了一个黄金时期。然而,今日观来,贾诩、荀攸两人,确实要比儒会审时度势太多”
    这番话,马超不知道如何接口。而李儒此时似乎也陷入懊丧的情绪当中,怔怔站着。就是不一言。一时间,整个大厅的气氛静默下来。两人均怀心事,相顾不言。
    许久,还是李儒先反应过来,拱手向马超说道:“今日前来投靠。主公定然多有怀疑。但儒只想同主公说说士人之事,也好使得主公多有准备。”
    “士人之事?”马超怃然,李儒这个家伙,的确算是长安里的地头蛇,恐怕早将整个长安的脉络。摸得一清二楚。只不过,他今日神神叨叨前来喊着要投靠,此时又提及士人之事,实在让马超生疑。
    “士大夫饱读诗书,上报朝廷、下抚黎民。又有何事。使得博士如此这般?”马超继续打着迷糊说道。
    “主公何故相戏耶?!”想不到,李儒此时倒是有些急了:“如今秦关已在主公手中,泰董贼又被那阳翟长公主迷得不思进取,更有士人已布好大局,等着董贼入彀。儒虽浅薄无知,但也看出董贼身死之日,就在近期。昨夜思虑万千,想通所有关窍后,也思虑到如今只有雍州才能容得下李儒,主公为何如此不信矣?!”
    “我信你他娘的个大头鬼!”马超此时心中也动气:他在汉末两年,早已知晓这历史的黑幕有多黑。虽然李儒这个家伙说得全都对,是他就这样不痛不痒的跑来说自己将有杀身之祸,然后又哭着喊着要投靠自己,这种事儿,哼,前世买彩票中五百万大奖也没这么曲折惊奇!
    “既然如此,那便请博士说说,为何只有雍州才是博士的容身之所?超倒要看看,雍州究竟有何梧桐,能引来博士这只凤凰!”马超冷哼,实在是因情绪气愤所致。毕竟,李儒的一番话,说透了长安局势,使得自己也暴露在白日之下。这种感觉,马超觉得就好像自己被脱光了站在李儒面前一般。
    “属下所言,并不是意在说雍州,而是说雍州的主人,是主公您呐!”李儒再度拱手,还看了看一旁的扶风椅。
    马超会意,这李儒是想坐下详谈了,他无奈摆了摆手:“博士还是先坐下再说,超一俗人,不知为何得博士如此青睐?”说完这些,马超还吩咐门外的婢女再泡两杯清茶上来。
    李儒坐下之后,听闻马超上茶的话后,不禁才将之前的苍老和焦虑神色丢下,到了一个谢之后,才沉声说道:“儒出言无状,若有有冒犯主公的地方,还请主公多加担待。而儒先前所言,并不是说主公治理如何有方、也不是说主公震喝塞外赫赫战功,而是从根本上来讲,主公与董贼一般,在大汉那些士大夫眼中,不过是一粗鄙武人罢了!”
    马超这下愠怒非常,气得差点将那小婢新换的热茶又给摔了。不过,他不得不承认的是,李儒说的很对、非常对!所以,他只得竭力忍下自己的脾气,装作品茶一般,继续听李儒讲述。
    “自汉章帝之后,大汉因即位的皇帝年龄幼小,便由外戚和宦官轮流执政,由此就产生了外戚集团和宦官集团。而近些年,由于边境异族叛乱和内地流民反抗日趋频繁,尤其是黄巾贼寇的叛乱,使得汉朝战争逐渐增多。而在战争中成长起来了武人集团,如董卓、也如主公您。”品了一口热茶,李儒不禁身心有些放松。看样子,是要连带着自己的投靠和士人之事,详细与马超说上一番。
    “不错,正是如此,而士人集团,便是整个朝廷官员的基础,始终穿插在这些集团当中,充当主谋或胁从的角色,争夺他们掌权的机会。”对于李儒打算长谈的意思,马超没有拒绝。一来,他的确没有李儒这个古人更了解整个时代的纷争;二来,王允知道自己去见他之前,和李儒相谈了半天,那恐怕无形中会给王允增加一些心理压力。
    毕竟,此时马超是长安三派香饽饽的地位,始终没有改变。不,应该说是既有防备、又有拉拢的态度始终未变,只不过方式有些不同罢了:董卓是震喝,想使马超屈服;而刘协是利用,想使马超为他打工;至于士人集团,马超猜测应该是倾向于拉拢,但从后期王允掌权后对轻视吕布的态度以看出,他们应该只是拉拢,根本没有合作。因为,他们清高、他们不屑。
    李儒此时听到马超如此说,眼中不禁明亮一分,似是对马超的政治觉悟感到有些意外吃惊。不过,这下之后,他便神色凝重沉痛说道:“那主公知,董卓与士人,也曾有过一段美好时期?”
    马超大惊:这怎么能?!所有历史资料都显示,董卓跟士人就尿不到一个壶里,生来就是死掐的命!
    难道说,李儒真的看破了一些事儿,并且是唯独投靠自己,才能存活下去?
    

第三百三十九章 废帝内幕
    “将军知,两年前废立少帝之事?”李儒开言,居然一竿子回到了两年前。
    而马超有些迷糊不解,董卓入京废立少帝之事,别说是马超知道,就算是后两千年,都有人知道:李儒平白无故说起这个干啥?难道,那个时候,董卓与士人,就已经开始一段美好时期?
    想到这里,马超突然苦笑了一下:这根本不能,历史上早有记载,董卓废立少帝之举,惹得百官忿怒。甚至还引出了执金吾丁原起兵反对董卓、吕布杀爹的第一弹
    是,李儒这个时候竟然默默地点了点头!
    这个无声的举动,不由得使得马超严肃起来:看得出来,李儒并不是在信口开河!
    缓缓喝了一口茶,延缓一下心中的震惊之后,马超才开口问道:“世人所言,当年董卓独断专行,早有篡逆之心,由此才行废立之举。不过,超在扶风也分析过董卓废立少帝之事,但觉应该是董卓初入洛阳,警觉性较高。后来觉那权力根本不是他能玩得转的,才效仿伊尹古制、有样学样难道,这其中,也有士人的身影?”历史上,对董卓此举,早就有了明确解释。马超实在想不到,那些忠贞的士人,怎么能参与其中?
    李儒听完马超的话,似乎有些诧异,不禁向马超问道:“敢问主公缘何说董卓废立少帝乃是那个效仿古制、有样学样?”
    既然谈到这里,马超也觉得自己确实该跟这老毒蛇好好聊聊。将后世那些分析捋了捋,整理了一番思路之后,开口说道:“假若当时董卓不废少帝,那按照汉朝惯例,皇帝年幼则由太后摄政,布诏命的权力就在何太后手中。董卓自不好干涉。虽然何进、何苗兄弟死了,但他们的党羽还在,因此当时何氏的势力还很大。这些将成为董卓专权的一大障碍。而废掉少帝和太后,就以轻易的瓦解并斩除何氏势力。此其一也。”
    李儒默然点头,看来这后世的分析,确实吻合当时的形势。
    “其二,董卓要为自己这武人专权寻找被人接受的依据。汉家故事,要么是皇帝亲政,要么是顾命大臣辅政,要么是外戚专政。这三者董卓都不是。博士所言不错,从根本上来说,他与小子一般,只是一个地方武人而已。现在想专断朝政。天下人不服,怎么办?”
    这一问,马超突然感觉有些好笑,抿了抿嘴,继续说道:“董卓的做法。是从董太后那里入手,献帝的母亲被何太后弄死之后,献帝就被灵帝的老娘董太后抚养。董卓与董太后有同族之谊,若是献帝为帝,则董卓便是外戚。这便有了理论依据。”
    这番话,其实已经很有对皇室大不敬的意思了。但李儒却是连眉头也不皱,由此看来,李儒跟马超是一路人,都是视大汉于无物的人,更甚至以推断,他们是在根本上蔑视皇权的人。
    当然,马超的蔑视,是因为他知晓更先进的制度。而李儒的蔑视,则能由历史的局限性,性格导致思想决定他们的骄傲。
    “董卓为外戚,由他掌权便名正言顺了。而更有利的是,灵帝死后,何氏与董氏争权,何进在宦官的帮助下消灭了董氏势力,弄死了董太后。这样一来,董卓掌权就没有董太后的约束。这等好事儿,简直和上天故意安排好的一样,董卓又岂会错过?”
    言尽至此,李儒对马超深鞠一躬:“主公高见,于表象看透实质,果真令儒大开眼界。”
    “过奖过奖,超只不过事后诸葛只不过事后推断,觉得应是如此而已。不知博士以为如何?”得到李儒的夸奖,马超不禁有些飘飘然,差点将“事后诸葛亮”这话也说了出来。不过,由此也以看出,后人对董卓废立少帝的猜测,至少是很正确的。
    “将军有所不知,当初儒谏董卓如此所为,却没有想过这么多,而仅仅是为了自保而已”
    马超一愣,心中觉得自己忽略了一些东西:不,劝董卓如此做的,就是眼前这个李儒!难道说,董卓废立少帝,根本不是为了独断专权?
    “主公有所不知,当时董卓兵微将寡,难以立威。更有士人百官、诸侯虎视眈眈,某等若不出此毒策,则身死多时矣”李儒悠悠说出这番话,使得马超有些不敢置信。
    在马超的印象当中,董卓一直把控着汉庭的权柄,最后惹得天怒人怨,才被长安士人使用了最下作的刺杀,将董卓杀死。甚至,后世还有人通过此事,说董卓其实是个很狡猾的胖子,通过这一招先制人,董卓还看出朝中众臣到底是何种意思。如飞石击水,谁服自己,谁不服自己,一试就试出来了。随后继续有针对性的展开下一轮政治斗争
    难道?历史的迷雾真的太过浓厚,世那些权谋推论,根本站不住一丝脚?董卓废立少帝,真的只是迫不得已,为了保命求存?
    “不能!董卓废立少帝之事,当初也是一件轰动社稷的大事。世人皆知,此事惹得朝中士人极力反弹,甚至以血明志者大有人在!”马超故意此番说道,因为他知道,能说出最准确答案的,只有眼前的李儒。
    毕竟,废立帝皇之事,乃历朝历代慎之又慎之事。董卓在当时只是一个边区刺史的身份,对于现在来说,大概就是一个省长或省委书记,若只论官阶身份,当时洛阳城里比董卓高级的大有人在。董卓名位不正,行起事来虽然能仗着自己的兵势耍耍赖皮,却一下石破天惊、敢行废立大事,怎能不惹得满朝文武敌对?
    “主公太过天真尔!”李儒居然笑了,笑容当中,居然有一丝悲悯闪过:
    “董卓废少帝之时,满朝士大夫只有那深受忠君思想毒害的尚书卢植一人反对,其他人都没有吭声。更有甚者,董卓把废少帝的决议通报给当时辅政大臣太傅袁隗后,袁隗竟然回报‘同意’!”
    “怎怎么能?”这个消息有些石破天惊,即便马超有心理准备,也有些接受不了:“不,不是还有丁原起兵反董卓一事”
    “不错,当时的确还有丁原反对。只不过丁原匹夫尔,焉能算得上士族?”李儒鄙夷一声,对于丁原那匹夫的所为,甚是不屑。
    而马超此时真的有些糊涂了,因为他所了解的历史印象当中。丁原是性格刚烈的忠臣,他痛恨董卓这个乱臣贼子,所以针对董卓兵围了洛阳从李儒的口气当中听出,似乎根本不是那回事儿!
    “博士此言倒也有理,然那丁原即便只是武人,但由此则更见满朝文武对太师废立之事甚是不满”
    “主公误会了,儒之意思,乃是说当时只有士人卢植反对,至于那皇甫嵩、朱儁等深受忠君思想的武人,倒也反对。然这些人,却不是掌握汉代核心政治的士人。如此说来,主公曾明白?”李儒解释了这些之后,仍不甘心说了一句:“至于那跳梁小丑丁原,不过是逆贼逞凶,想浑水摸鱼、捞些名望罢了。”
    这?
    这
    这个事实,立时让马超如遭雷亟。霎时间颠覆了他固有的认识:那些撑起大汉权力体系的士大夫,居然只有一个秉持中正的卢植反对,其他所有百官,居然都保持沉默?如此说来,那岂不是以推断,士人集团也根本不认同东汉皇权?
    刘家江山,坐到这个份上,完蛋也真算早晚之事了
    而丁原?
    马超脑中突然闪过一个能:当时董卓提到废帝的事情,丁原又表现的那般大义凛然,所以丁原起兵围洛阳,自然就让后人觉得丁原是要正君除奸。然而实际上,这应该是一种很巧妙的先入为主的错觉!
    董卓废帝的事情当时只是口头说说,也没有多少人知道这件事。甚至以说,是董卓正跟那些士人们秘密展露着一种不能言语的默契,根本还没有付诸行动。而丁原这时候便引了兵马将京师洛阳围住那在当时,例如在李儒这些古人看来,无论怎么说,都绝对都是丁原明目张胆的造反!而董卓领兵和丁原相战,反而是代表了忠义的一方了。
    那由此进一步推论,当初吕布叛入董卓,似乎根本不是后人所说,是杀父求荣,反而真的是奉诏行事、一心忠汉了?!
    马超眉头紧皱,入长安后,他第一次才觉得:这历史,实在有太多黑幕。所有留给后人的,似乎根本不是当时本来的面貌
    

第三百四十章 士人嘴脸
    “超愚昧,此事此事与天下传闻迥然不同。超当真不知,这其中原来如此”马超此时已经被李儒所说那些事实震惊了,不过,他犹自抱着一丝怀疑问道:“世间传闻,非是空穴来风,为何朝中之事,流传到民间,居然如此是非颠倒?”
    “主公有所不知,自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世间掌握舆论口舌的,也只有那些豪强士族。数百年的展,早已经让大汉成为一个由士族掌控的傀儡。为了保障士族的利益,他们自然鼓动那三寸不烂之舌及混淆黑白的手段,使得整个大汉王朝的愚民都只相信他们能听到的”李儒哀叹一声,似乎对于士族丑恶嘴脸已无力反击。
    马超怃然,这个情况,是在他意料当中的。早在扶风,他便与整个集团核心人物商讨士族之事。还确定了武人士族化的方针,并大力宣传多种学派及搞个人崇拜主义,来抵消士族势力的冲击覆盖。此时看来,他那些未雨绸缪之方略,的确不是无用功,而是在另个不见刀枪的战场上,打赢战争的制胜法宝!
    “纵然如此,超还是想不通,那些士人为何会在董卓废立少帝之事上,与董卓暗通曲款”
    “主公难道以为,他们不想废立少帝吗?”说道这里,李儒诡秘一笑,有种说不出的阴冷深沉之感:“是时,废立少帝,袁隗解帝玺绶,以奉陈留王,扶弘农王下殿,北面称臣。太后鲠涕,群臣含悲。莫敢言者。哼哼当时真是君臣情深,然世人却不仔细想想,废立少帝之人。是董卓?那是士人集团的首领,时任辅政大臣的袁隗亲手执行了废立的程序!”
    李儒说这句话的时候。嘴角撇住一个诡异的弧度,那一双眼睛里的精光,也如十里乱葬岗中的鬼火,妖异凄迷:“这些惺惺作态的士人多顾及名声,从来不当出头鸟。董卓此举,正好帮他们解决了心腹大患,当了他们的替罪羊!明面上他们悲戚莫名。暗地里却当是弹冠相庆了!”
    “心腹之患?”马超更迷茫了,这次谈话,已经颠覆了他所有的认知。使得他的思维一片混沌,竟根本不能冷静思考
    李儒看到马超迷茫之色。自知马超此时状态。又露出一个奇怪的微笑,继续与马超说道:“主公还知,关东群雄起兵讨董卓,属下与董卓商议迁都以避祸时,朝中那些士大夫是如何反应的吗?”
    马超傻了。他想不通李儒为何会突然问这个风牛马不相及的问题,但还是如实回答说道:“据超后来听闻,是朝中士大夫据理力争,以死劝谏。怒斥董卓动摇社稷根基,反对激烈异常。”
    “然也!先后有河南尹朱儁、司徒杨彪、太尉黄琬、城门校尉伍琼、督军校尉周毖等人冒死劝谏。结果董卓一怒,使用铁腕手段,将杨彪、黄琬免职,伍琼、周毖两人被处死”说到这里之时,李儒特意看了马超一眼,随后才颇有意味的问道:“主公不觉,此时士大夫们的抗争同董卓废少帝时的沉默简直判若两界?”
    “嗯?此两事前后态度果然大相径庭,其中应大有蹊跷。若说这废立皇帝,要比迁都之事更甚”马超此时只觉自己就是一具提线木偶,思维只能被李儒牵着走。由此,心中不禁有些恼怒,沉声说道:“博士有话直言,超生性直白,实在有些不解这政治博弈。”
    “是儒过分了,还望主公恕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