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资本大唐(老鱼)-第1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斯撸乙丫纬梢恢窒硖煜轮疲逯心切├贤绻掏胍匀肆Φ值舱庵执笫疲抟煊隗鄣背担岬炔辉缸瞿侵执朗拢蚀饲袄聪喔妫酝既蘸竽鼙H抑欣闲。
听到两人十分诚肯的话,李愔却是微微一笑,这两人虽然说的很真诚,不过却有一点没有明说,那就是他们虽然也是五姓七望出身,但是在族中都受到打压,王况就不用说了,本来有着大好的前途,却生生被逼着行那商贾之事,至于崔玉的情况虽然好点,但想必在族长崔言的打压下,日子肯定也不好过,所以才想借这个机会,来个鱼跃龙门,一吐胸中被压制多年的闷气。
不过李愔很快发现自己上面的猜测并不全面,因为在接下来对两人的谈话中,他很快发现,这两人不但在族中同样受压制,而且还有另外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在主管着族中的商业之事,名下都有无数的工厂、店铺和商队,可以说是新兴工商业主的典型代表之一,也就是说,他们之所以反对族中对工商业的打压,其实也有对自己利益的考虑。
对于两人都经商一事,李愔倒有些意外,王况主管太原王氏的商业他知道,可是崔玉好歹也是前任族长唯一的儿子,而且据武媚娘得到的情报,清河崔氏族中支持崔玉的人不少,再怎么也不可能和王况一样,行那商贾之事吧?
李愔想到这里,当下就将自己的不解问了出来,而崔玉听过之后,却是哈哈大笑道:“殿下,崔某其实也是歪打正着,前几年我那位族叔对我百般打压,虽然族中有许多人帮我,但还是有些难以招架,最后我一想,干脆自污求全,放下身份管起族中商业之事,没想到接触之后,倒是引起了崔某的兴趣,后来与王兄结识,对工商的重要性认识更深,再加上殿下对工商业的推动,使得崔某看到,以后的天下,工商必定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于是也就效仿殿下,大量开办工厂,至于家中的田地,都被我变卖换成本钱投了进去,现在时间虽短,但效益却极好,成本已经回收的差不多了。”
虽然崔玉说的简单,但听在李愔耳中却让他肃然起敬,能果断放弃传统的土地收益,转而以工商为主要产业,这点连李愔都自问做不到,没想到眼前这个长的十分娘气的男子,竟然有如此魄力!
崔玉说完之后,又与李愔谈了几句,然后变得有些犹豫,与王况对视一眼,对方立刻明白了他的心思,脸色也是一黯,不过却什么也没说。李愔对两人的表情变化都看在眼里,心中也有些奇怪,这两人似乎还有些什么话要说?
第一百零二章 献策之人
“殿下可知,五姓七望会如何向殿下以及工商业发难吗?”崔玉忽然上前一步,一躬到地问道。
“呵呵!若是我猜的不错,无非就是工商业将农户变成工人,使得种地之人减少,粮食产量下降,五姓七望这些大世家,肯定是抓住农业是立国之本这一条不放,大肆攻击工商业已经动摇国本,然后联合族中的官员一同上书,逼朝廷对工商业进行打压。”李愔笑道,对于这条他自然早就想到,而且也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应对之策。
“殿下果然聪慧,一语就将其中的关键道破,五姓七望正是想借这个理由,将工商业发展的势头打压下去。”崔玉听到李愔话,心中对这位齐王殿下也是赞叹不已,不过紧接着他眉头一皱,有些忧虑的说道:“殿下,虽然五姓七望是将农业做为打压的借口,但这却也是不争的事实,随着工商业的发展,粮食产量已经受到不小的影响,若是放任下去,那就算是工商业再怎么兴旺,恐怕也只是无根之木,对此殿下可有什么解决之道?”
“农业事关国家稳定,本王也十分注视,只是对于农户流失这件事,我虽然预料到肯定会发生,却没想到会这么快,不过解决的办法却也不是没有,我早就让人做了一些准备,就算是对方联合起来发难,也奈何不了本王,至于想打压工商业,更是痴心妄想!”李愔说到最后,双手拳头紧握,一副自信满满的模样。
虽然五姓七望影响力遍布大唐,但他也不是初到大唐时的那个纨绔王爷,只单纯比较影响力的话,他身后的利益集团联合起来,未必会比对方弱多少,另外他还有一招杀手锏没有用,到时鹿死谁手还不一定呢?
王况和崔玉听到李愔早有准备,都是十分兴奋,现在工商业的兴旺,可以说都是眼前这个齐王殿下一手挑起来的,无论产业再大的工商业主,也都要唯这个少年马首是瞻,因为齐王殿下就是大唐工商业的一面旗帜,只要这面旗帜不倒,他们和其它工商业主就不会有事。
另外他们两人对于李愔如何解决农业问题,也十分的感兴趣,不过他们问了几次,李愔却是不愿多说,每次都叉开了话题。这让崔玉和王况都显得有些焦急,对视了一眼之后,刚坐下的王况又站起来躬身说道:“殿下,有人托我向您献上三策,虽然不能彻底解决农户减少的危机,但却能暂时缓解人口不足的问题!”
李愔听后一愣,他本以为王况两人只是向自己通风报信的,没想到竟然还帮自己出谋划策,看来武媚娘猜测他们是来向自己投诚的,也不是没有一点依据啊。想到这里,当下一脸好奇的问道:“王兄,不知是哪三策?又是何人所献?”
“殿下,是什么人献的咱们暂且先不提,您先听一下这三策如何,这第一策名为广畜奴隶……”王况看李愔表现出兴趣,立刻表现出一种奇怪的兴奋,也不管李愔愿不愿意听,立刻就开始讲起那三策来。
李愔开始还有些漫不经心,毕竟在他看来,唐人受思维的局限,能想到的办法根本跳不出这个时代的局限,比如王况说的第一策,听名字就知道,肯定是想大量抓捕奴隶,以填补农户人口的不足,这个办法李愔也知道,但关键是到哪里去抓奴隶?
但是随着王况的讲解,李愔是越听越惊讶,甚至有种震惊之感,比如对方在第一条计策时,就指责李愔太过保守,只将捕奴的对象定在朝鲜半岛和北方草原上,岂不知在西域以及南方的吐蕃,都有大量的人口存在,以李愔的影响力,早就应该发动人去那里捕奴。另外对方还指出,在海外的爪哇等地,还有大量的昆仑奴存在,这些昆仑奴身体强壮,性情也比较温和,无论是用来挖矿还是种田,都是极好的劳力。
这一席话让李愔听的是大汗淋漓,本以为自己已经够激进的了,没想到竟然还有人比他更激进,而且还四面出击,将大唐周边的各个国家都当成掠夺的对象,完全不顾及大唐的形象,虽然只是王况转述,但话语中的那股血腥与赤裸却怎么也掩盖不住。
听完激进的第一条策略后,第二条和第三条策略其实是连在一起的,而且只听两个名字,李愔立刻就是一愣,因为这两条策略分别叫做推广粗放种植和土地置换。
对方很犀利的指出,中原大地从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就进入到精耕细作的死胡同里,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想尽办法提高亩产量,之所以造成这种情况,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就是贵族世家占有大量的土地,而数量最多的普通农户,人均占有的土地却极少,只能想尽办法提高有限土地上的出产,也就是精耕细作。
精耕细作并不是不好,但是这种耕作方式却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也就造成了一个人能耕种的土地有限,大量人口都被束缚在了土地之上,若是在以前倒没什么,可是工商业发展起来后,再用精耕细作的方式耕种,显得已经不合适了,那就不如改用粗放式耕种。
打个比方来说,原来一个成年劳力,用精耕细作的方式,一年只能种五亩地,那么改为粗放式耕种后,他就能种十亩甚至是二十亩,虽然亩产量肯定比原来要少一些,但是收获粮食的总量却是原来的数倍还不止,也就是说,同一个人所出产的粮食,比原来多了几倍。
当然了,粗放式耕种也有自己的问题,虽然每人每年出产的粮食多了,但若是土地的总量不变,亩产量减少,大唐每年生产的粮食肯定也随之在减少,不过这时第三条策略就有了用武之地。
土地置换,意思很简单,大唐刚打下辽东和高句丽的领土,那里地广人稀,大片大片的土地都荒芜着,而反观大唐国内,在关中、河东、河北、河南四道,人口都十分的稠密,每人能分到的田地都不多,如此一来,就可以颁布一条法令,允许这四道中的农户,用家中的田地换取辽东那里的土地,而且这个比例可以设成以一比十甚至更高,一亩变十亩,相信肯定会吸引不少人开垦新的田地。
如此一来,关中等四道的人口肯定会进一步减少,再用精耕细作的方式耕作,肯定会使得大量土地荒芜,如此一来,粗放式耕种有了推行的基础,而迁往辽东的农户更不必说,每家分到的田地太多,精耕细作肯定不行,也只能选择粗放式耕种,而且随着他们的到来,也能让新占领的辽东和高句丽故土迅速安定下来。
听完这三条和策略后,李愔眼中泛起奇光,除了第一条那条血腥大胆的掠夺策略外,剩下的两条也正是他准备施行的计划之一,那个土地置换暂且不说,只第二条推行粗放耕种的办法,就足够让他大吃一惊,因为以古人的思维来看,这条策略简直是倒行逆施,千年以来好不容易才摸索出来的精耕细作之法,却被弃之不用,反而使用没什么技术含量的粗放耕种,这简直就是欺师灭祖之举。
李愔虽然来自后世,但他却也深知,即便是在后世,精耕细作却还是大部分人的固定思维,因为当时中国人的生存空间被死死的压在东亚,无法向外扩张一步,只得在有限的土地上想办法,拼命的提高亩产量,以应付日益增长的人口,但殊不知,这种办法却是被逼出来的,若是有更多的田地,何苦用这种费时费力的办法。
不过现在就不同了,大唐现在还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国内的土地不够,向外扩张就是了,没有任何人敢当面指责大唐霸道,农业人口的不足,完全可以用新增加的土地来弥补,甚至若是将这两条策略执行的好,大唐每年的粮食产量不但不会下降,甚至还是会呈现一种逐年增长的趋势。
想到这里要,李愔心中不禁涌起一种强烈的好奇,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才能想出如此离经叛道,却又极其巧妙契合的策略呢?
“王兄,此人到底是谁,我想见一见他!”李愔几乎是用一种命令的语气在和王况说话,能想出如此策略,说明对方不但才学过人,敢想别人所不敢想,而且对天下大势也看的极为清楚,很可能王况和崔玉来找自己,就是受了那人的指点。如此人才若是不收归已用,那就太对不起老天了。
王况听到李愔对自己用命令的语气说话,却没有露出丝毫的不悦之色,脸上反而露出一种悲喜交加的奇怪神色,情绪也变得有些激动,最后颤抖着双手向李愔深施一礼道:“启禀殿下,献此三策之人,出自我太原王氏,只是在太原城中,却是个人人皆知的狂人!”
第一百零三章 有些不对劲
“狂人?”李愔一愣,这个称呼在大唐可不是什么褒义词,虽然不像疯子那么直接,但意思也差不多,可是能想出如此大胆巧妙的三条策略,怎么会是一个狂人呢?不过紧接着他又有些释然,能想出粗放耕种这种倒行逆施的办法,思维自然与常人不同,被称为狂人也就不足为奇了。
想到这里,李愔急忙再次追问这个狂人的详细信息,只是让他没想到的是,王况向李愔再次施了一礼,这才又道:“启禀殿下,此人和王某关系甚深,现在实在不益说的太多,而且在来之前,那人也曾经说过,不准我们泄露他的身份,若是殿下想见他,可以亲自去太原城一趟。”
李愔听后一愣,没想到对方还和自己玩礼贤下士那一套,不过如此人才,的确值得他亲自走一趟,毕竟现在手中能用的人才实在太少了,只靠陆洪一个谋士可不行。想到这里,李愔点了点头笑道:“好,本王反正也要回长安一趟,其中有一段离太原不远,到时就亲自走一趟,看一看对方到底是何方神圣?”
听到李愔同意,王况显得更加激动,甚至眼圈都有些发红,而崔玉则是叹了口气,脸上也露出几分轻松的笑容,那人他见过,而且对他也有指点之恩,甚至他和王况之所以跑来找李愔,也是受那人的指点,只是可惜那人为世俗所不容,一身抱负无从施展,甚至每天还要忍受庸人的嘲笑,若是能遇到李愔这种慧眼识英之人,也算是得偿所愿了。
谈完了正事之后,李愔做为主人,自然要好好招待两人,大家都是年轻人,而且都是见识不凡,谈天说地无所不聊,气氛从一开始的拘谨,慢慢的变的热闹随意。而王况还主动向李愔问起他们第一次见面时,所谈的海外风物,那次他虽然被侃晕了脑袋,但是事后回想起来,却对雄壮瑰丽的海外世界十分向往,也向很多海外商人打听过海外的风物,但与李愔讲的那些相比,却是差的太多了。崔玉也听王况说过一些,对此也很感兴趣。
李愔这几天也被橡胶一事搞的头痛,心中对太平洋那边的美洲大陆都快想疯了,一听两人的要求,当下也不推辞,一开讲就说起美洲大陆上的各种特产,除了将自己现在最想要的橡胶树讲出来外,另外还着重介绍了一下地瓜、土豆和玉米这三样高产作物。说起来老天也真是太偏爱美洲大陆了,这三样高产作物全都是美洲的特产,别的地方根本找不到,但以李愔现在的力量却又可望而不可及,想想都能把人给郁闷死。
王况和崔玉听到美洲大陆的富饶后,也是心动不已,做为受传统文化熏陶的年青士子,他们对于地瓜等高产作物,表现的比李愔还要热切,虽然听到李愔一再强调美洲大陆实在太远了,但两人却还是心有不甘,求李愔再想想想办法,看能不能先派人去一趟美洲,若是能将那些作物带回来一些,那不但可以造福万民,而且还是流芳百世之举啊!
其实对于两人的提议,李愔也曾经想过,若是派出一支敢死船队,冒着天大的风险驶向美洲,哪怕只有一艘船回来,只要能把几样美洲特产带回来,那也是值得的。不过他很快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因为大海不比陆地,哪怕是任何一点疏忽,都可能让整支船队全军覆没,特别是在无法定位的情况下,恐怕他派出去十支船队,估计连半片木板都不会回来。
不过倒也不是没有任何办法,上次李淳风从长安传来消息,好像六分仪的制作已经有了突破性的进展,现在过了几个月了,也不知道情况怎么样了,若是他能将六分仪制出来,然后再凭借着李愔搞出来的盖伦船和福船,虽然不能说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到达美洲,但至少有一半的希望,那时倒也可放手一搏。
想到这里,李愔将情况向王况和崔玉讲解了一遍,两人看李愔态度坚决,也不好再强求,只希望那位李大从快把东西制出来。而且他们还请求,若是李愔派人去美洲时,希望他可以通知自己,到时他们也会派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参加。对于有人帮自己承担风险,李愔自然求之不得,再加上他也不是个喜欢吃独食的人,因此欣然答应。
三人一直聊天太阳西下,李愔这才亲自将两人送出府。接下来又忙了几天登州的事,其它一切都已经准备完毕,时间已经进到六月中旬,估计这时候李世民也快回到长安了,而李愔也到了动身的时候了,因为天气太热,所以李愔决定一路都走水路,到达晋州黄河河段时,再下船去太原一趟,见一见王况口中那个献策之人,无论如何也要招揽过来。
李愔要动身,身边带的护卫自然不少,而且身为大唐齐王,一路上官府也不敢为难。因此不少在登州的商人看到此次机会,纷纷提前或拖后几天启程,为的就是跟着李愔的船队后面沾点光。也正是这个原因,在李愔启程那天,前面十几艘是齐王府的船,后面绵延数里却都是商船。对此李愔也毫不介意,毕竟出门在外都不容易,能帮一点是一点,反正也不用花钱,而且还能收买人心。
李愔带着这支庞大的船队,穿过渤海又进入黄河,到青州河段时,将尖底的海船换成了平底的内河船,然后一路向西。因为登州的繁荣,现在黄河成为了大唐的黄金水道之一,战略地位虽然没有李愔外公修建的大运河重要,但是商业价值却高出不知多少倍,毕竟黄河沿岸,是大唐人口最集中的地区,同时也勾通着关中与登州商船的来往,而登州地区又是南方与北方海贸的枢纽,因此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也正是因为这样,李愔他们这一路上,见到的全都是来来往往的船只,有些地方甚至将整个河面都铺满了,甚至偶而还会遇到河道堵塞的情况,这时候就要由当地的官府出面,指挥协调河面上的交通了。
因为天气太过炎热,李愔白天一般都和文心她们躲在船仓里,这船也是特制的,船仓里装饰的十分豪华,而且仓壁很厚,热气进不来,再加上李愔在船上备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