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崇祯聊天群-第3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啊……啊……”的惨叫,响彻在码头附近,所有低声讨论的人顿时全都闭嘴,码头上,就只剩下廖举人的惨叫声。
第904章 冷面阎王
说句实话,举人老爷被当众杖罚,这对围观的人来说,不管他们是平头百姓,还是有功名在身的人,都有不小的震撼。那凄惨的叫声,一声又一声地冲击他们脆弱的心灵。
他们无不想着,看来中丞大人这次是认真的,有了这么一个例子在,其他人不敢不交税了吧?这位举人老爷也真是倒霉,被抓了个典型,杀鸡骇猴了!可怜啊,被这么当众杖责,怕是以后出去都抬不起头了吧?
然而,他们这些人的想法,只猜中了大半。至于猜错的那个,很快就自己看明白了。
只见那举人老爷的惨叫低落了下去,而后再没声音。七十杖打完,军卒一查看,便大声禀告道,说廖举人挺不过七十杖罚,被打死了!
那些旁观的人看到这一切,听到禀告的声音,再一次被震撼了!他们实在没想到,还真是“杀”鸡骇猴,堂堂一个举人老爷,就因为违禁夹带私货,竟然被当众活活打死了!
这一刻,不少原本还是看戏心态的人,全都脸色惨白,有点不敢去看趴在地上,鲜血流了一地的举人老爷。
然而,孙传庭听了禀告后,却没有什么神情变化,依旧面无表情地吩咐道:“通知其家人前来领尸,所带私物抄没入官!”
这声音也有点大,又或者说是周围太安静吧,反正大部分人都听到了。他们这些人看着穿大红绯袍的中丞大人,不少人的双腿在颤抖。
在军卒开始赶人,又重新恢复原本的核查活计后,所有围观的人都散去,与此同时,廖举人被打死的消息,飞一般地以码头为中心,向四面八方传了开去。
在消息传到了上游检查关口后,放行的速度便明显加快。而那些船主则一个个惊疑不定,不少人悄悄改了主意。
随着消息的传播,孙传庭终于有了一个外号,曰“冷面阎王”。
不少官员听了码头事件之后,明面上不敢和孙传庭对着干,否则冷面阎王可不会对他们客气,落到他手中的话,就算能保命,皮肉之苦也免不了。他们一个个开始串联,而后纷纷找关系,找都察院,找巡按,找御史言官,弹劾孙传庭。
甚至连何乔远总督都惊动了,把孙传庭找了去,恨铁不成钢地斥责他道:“你可是朝廷封疆大吏,负责开海国策,岂能如此鲁莽?那是举人,是有功名的,你最多打几下也就算了,怎么还把人打没了呢?”
“下官依律行事而已,是他自己命薄,挨不过七十之数!”孙传庭冷着脸,一本正经地回答道。
何乔远还没老糊涂,自然知道要是孙传庭没有特意吩咐过,那些军卒绝对不敢把人打死的。他盯着孙传庭那张冷脸看了好一会,才缓缓地说道:“你就不怕同僚弹劾你?你可知道会有多少人来弹劾你?”
“下官依律行事而已,身正不怕影子歪,谁要弹劾就弹劾好了!”孙传庭依旧冷着脸,一本正经地回答道。
何乔远一听,不由得用手指着他,冲动地说道:“你……你油盐不进,你……”
实在你不出来,最终何乔远一挥手道:“罢了,你要怎么样就怎么样吧!”
说完之后,他连端茶送客都懒得,直接转身走了。
孙传庭面无表情,等何乔远一走,他也大步离去,仿佛什么事情都没发生过。
孙传庭虽然是福建巡抚,但他实际的差事,是管着闽粤两地的开海事宜。因此,他的这些举动,大大影响了这两地的人。
要是换了以往,搞不好会有更激烈地反扑措施,而不只是弹劾而已了。但之前不久发生了南浔镇之变,不知道多少人抄家灭族。有这个前例在,没人敢牵头用民变来搞事。更何况孙传庭身为巡抚这一级的封疆大吏,手握军政大权,更有刘国能这支从北方带过来的军队在,谁也不敢保证,要是闹事的话,都不用朝廷下旨,孙传庭自己都能用刘国能这把刀直接杀人!
因此,闽粤两地的商人,不敢再偷税逃税,乖乖地按照三十税一的比例交税。不过私底下,却大骂这个北方过来的冷面阎王。可以说,在闽粤两地,士农工商这四个阶层中,士和商的利益严重受损,心中是很恨冷面阎王的。但农和工这两个阶层,却多是看热闹、幸灾乐祸而已。唯有像刘大能军队里这些,原本就是差点饿死,流贼出身的军卒,则是强烈拥护中丞大人。看多了南方的富裕,特别是这些商人和官吏的富足贪婪,都恨不得把他们扒下一层皮来。
而在京师内阁,弹劾孙传庭的奏章,堆得像座小山一般,甚至通政司的人还在不断地抱着类似奏章到内阁。温体仁等人知道收税这个事情,其实是皇帝的意思。因此耽搁了几天没有处理,一看竟然这么多了,就只好带着奏章去见皇帝。
没多久,一道旨意下发福建,并通过邸报传到大明全国各地。对于这些弹劾奏章的回复,只是训斥了孙传庭几句,罚了他一个月的俸禄而已,其他就没了。另外也明确告知天下,孙传庭依律行事,本身无错,不得再纠结此事。
这一下,全国哗然。罚一个月的俸禄,这是开玩笑么?是开玩笑吧!
不过由此,全国各地的官吏也看出了内阁和皇上的意思,不由得暗叹孙传庭的后台好大。由皇帝和内阁双双撑腰,弹劾不动他。但还是有人不甘心,想从其他方面去弹劾孙传庭,反正不能让孙传庭肆意胡为!
然而,他们没想到的是,事情还不止如此。弹劾奏章最多的一名御史,也是跳得最欢的那名御史,被另外一名据说是首辅一党的御史弹劾,其有不法之事。对于这样的事情,内阁反应迅速,皇上更是派了厂卫协助,几天时间内,这位御史就贬官去职,发配去河套教书去了。
这个事情,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因为弹劾孙传庭的事情引起的。这还真是,地方上,孙传庭搞了一次杀鸡骇猴,没想到,朝堂上,竟然也有杀鸡骇猴为之呼应!
第905章 震惊天下的圣旨
谁知这还没完,没过两天,又有一道圣旨明告天下,直言说明开海禁所收税银之用途。
其一,开海成功与否需要水师强大与否,因此所收税银的一成将额外用于大明水师的战船、武器、兵员之用。
其二,大明开国将近三百年,人口增长,经济繁荣,原有朝廷官职之体系已不适应当前形势,如县下各市镇,皆已有几千上万户之多,因此有新增乡长一级官职,而其他各级官职也不堪其重。又各官之幕僚,各地之吏员为国操劳,为皇上分忧,因此本朝官职体系,将把各幕僚、吏员等纳为朝廷正式之官职。
另外旨意中甚至还举例说明,眼下距离开国之初,从衣食住行上,成本花费都大为提高,原有官员之俸禄已入不敷出,因此,为官员计,为养廉计,特准备增加俸禄。而这些钱财来源,将从海税中得,按三成每年计提。
其三,农为国之本,而眼下南涝北旱,百姓多有受天灾之苦。因此,朝廷决定,从海税中每年计提两成补农事,或抵农税,或兴修水利等等。
其四,道路通畅,方能沟通有无。南来北往之便利,有利百姓之出行,因此海税之又一成,将用于大明基础交通之建设。
其五,剩余海税之两成入国库他用,最后一成入大内。
这份旨意一出,顿时就轰动了这个大明,廖举人生死的事情,立刻被抛到了犄角旮旯里面,再也没人去关心。
大明南北水师听闻这个消息,顿时人人雀跃。要知道,这个时代,水师其实是不受朝廷和地方重视的。水师统领,基本上就一个海防游击而已。可如今,朝廷的这份旨意中,在原有水师经费的基础上,再从海税上拨出一成收入投入水师建设当中。不管多少,这终归是个大好的消息来的。
特别是郑芝龙,他可是知道,这海税收入,很可能一年会有一千万左右,那么一成也有一百万,这可是一比巨款,而且还是年年都有。用脚都能想象出来,如果真这样延续下去,那大明水师的规模和战力将会重现永历年间的辉煌,甚至超越!
这样的前景,混海上的,如何不向往之?
当然,大明官场上,对于这道旨意最关注的,自然是第二条了。特别是旨意中有关生活成本计算的那些,让那些清流,特别是想当清官的热泪盈眶。朝廷终于知道发得那点俸禄,连塞牙缝都不够了!
将来就好了,正式官员掏钱请来的幕僚、帮手等等,也都有国家俸禄可领,再不用自己另外掏银子,又将省下一笔开销。
“呀,要是海刚峰还在世的话,怕是会喜极而泣吧?”不少官员心中都有这么一个想法。
当然,让他们最在意的是,按照这份圣旨的意思,将来要增加很多拿朝廷俸禄的官员。那些进士、举人等等在排队等官的,一个个苦尽甘来,终于要有官做了!他们也很好奇,不知道这官制改革,将会是什么模样的?
而平台老百姓,种田农民听到这份旨意后,也都有意外之喜。朝廷虽然一直在强调农为国之本,可以前时候,多是为了收田赋,但现在,似乎朝廷要从海税上挪钱出来补贴农事。这么大的好事,简直是天上掉馅饼了。于是,乡间田头,邻里之间,一开口说话,就会先带上一句“皇上圣明……”
对于他们这些种田农民来说,才不管那海税中到底能分多少银子出来,但只要有银子分,那就是可以乐呵的事情了。平白得的,高兴!
廖举人事件的尘埃落定,原本让商人都大失所望,感觉以后要多掏银子,没办法,胳膊拧不过朝廷这个大腿。在这种心态的时候,忽然这份圣旨中强调了要用海税银子去建设大明的交通设施,这对于商人来说,才是最大的受益者,虽然旨意上压根就没提商人两字,可他们都一眼就看出来。在被打压之后吃了个甜枣,感觉好像不是那么痛了!
……
这份旨意,几乎是涉及了大明方方面面所有人,因此,所有人都在讨论这事。而且正面的作用,让孙传庭这边的压力一下减轻了很多,这使得他心中松了口气。他不怕当皇上的鹰爪,打手,赤膊上阵,去得罪人,他就怕自己努力付出后,最终的结局是被皇上推出去当了替罪羊!
但从如今这份旨意看来,他能感受到,皇上在给他分忧解难。有这样的皇帝在,又怎么可能只是用用自己?
“臣肝脑涂地,也必不负陛下所望!”孙传庭默默地看向北边京师方向,心中暗暗发誓道。
而浙闽粤总督何乔远闻知,转身看向京师方向,良久不语,最后才叹口气感慨道:“翻云覆雨,操弄人心,大势已成,孙伯雅是赌对了啊!”
在最初上书朝廷的时候,他还只是想着给家乡谋一份福利,也想着最多赚个几万两银子的海税钱。
等他听到孙传庭来真的,还打死了廖举人时,他当时就感觉,孙传庭是个疯子,为了表现自己,为了捞到吸引人的海税钱,竟然不惜得罪大明所有官吏做出这等出格之事。对于自己这个最得力的副手,他很是有点想不通,甚至有点担心会不会影响开海国策,为此,他找来孙传庭,想训斥一番,让他有所收敛。
那一日,他是失望之极。可事情连番变化,也让最终明白了什么,才是正确的。
这个事情,看似人人得力,但其实还是损害了一些人的利益,毕竟海税的钱,不可能是凭空而来的。那些以前的走私商人,那些仗着功名肆意偷税逃税的人,就是利益受损的一方。
可他们原本就是非法,是朝廷打压,舆论谴责的对象。平时搞事还成,可一旦开海收税之大势一成,那就不是他们能在暗地里撼动了。或者至少可以说,想要颠覆这个国策,将比以前难上不知道多少倍了!
第906章 遭遇
不过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帆风顺。那些利益受到损失的人,又怎么可能就这样算了!明着不行,正面不行,那些人自然就想其他办法,试图夺回他们的利益!
当然了,这一切对于辽东这边来说,几乎没什么影响。这边最大事情,依旧是和建虏的战事!
鞍山驿堡,为“等腰梯形”城堡,周长一里又204步,并不大。其以东西鞍山为屏,扼守辽南要道,辽南前往离鞍山驿堡仅有六十里的辽阳就必须要通过鞍山驿堡,是兵家必争之地。
鞍山驿堡因东西城墙依山崖而建,故城仅设东北、西南两门,门为拱式结构。墙高三丈有多,外用青砖包砌,内填黄土,防备炮轰。城内掘有水井,以防断水。周围有护城河,以防偷袭,弹丸之地,固若金汤。
当然,固若金汤这词,其实是个笑话。以前在大明手中,还不一样被建虏夺了去。去年建虏驻守的鞍山驿堡,也一样被辽东巡抚卢象升带兵攻下。
如今的鞍山驿堡,里面全是军卒,完全是个兵营了。城头上,成群建虏严阵以待,不敢有一丝怠慢,恪尽职守,严查城外动静,就仿佛明军会在下一刻出现一般。
搞得这么紧张,也不能怪建虏守将胆小。在这几个月来,从鞍山驿堡出发的建虏探马,原本还能在海州附近游荡,监视海州的动静。可后来明军竟然派出了夜不收,与建虏探马交战于荒野之中。你来我往的,各有损伤,鞍山驿堡这边每次派出去的探马,或者再也没回来,或者只是回来了一部分而已。几个月都是如此,可见这斥候战的激烈。
不知何时,鞍山驿堡内的探马早已消耗殆尽,求救于辽阳,才得以和明军继续激战于鞍山驿堡和海州之间的荒野上。
然而,明军夜不收似乎打出了士气,竟然杀得建虏探马连连败退,特别是加入了蒙古族夜不收之后,更是打得建虏探马损失惨重。如今双方斥候战的战船,已经慢慢移到了鞍山驿堡这一侧。甚至有的时候,鞍山驿堡的城头上,能看到野外出现了明军夜不收的身影。如此背景之下,鞍山驿堡守将又如何能不如临大敌般防守?
忽然,鞍山驿堡的城门打开,吊桥放下,一队六十余骑飞驰而出,往南消失在城头建虏的视野之中。这一队骑军,能明显看出是两支不同的军队混合而成。一队是正儿八经的建虏探马,另外一队却是穿着草原服饰,一看就是蒙古人。
只见为首的一名年轻建虏忽然勒马停住,其他人一见,也纷纷跟着停了下来,有点紧张地注视着四周的环境,不过却没有任何发现?
一名看似蒙古人的头目,有点紧张地看向那年轻人问道:“额真大人,是有何发现?”
这个年轻人,却是一名牛录额真,名叫图答拜。在以前只是一名普通的建虏探马,经常担任监视盖州明军的动静。但经过这几个月的斥候战之后,当初的那些老人早已战死,于是,他顺理成章地成为一支探马的首领,一名牛录额真了。
图答拜听了,摇头说道:“没有。”
而后,他在马背上转身,扫视身边的这些人,郑重地又交代道:“明军夜不收中悍勇者已有靠近这边的了,我们务必小心,都睁大了眼睛盯着,要是能前出到海州,探得军情回去便是大功一件。”
他这话一说出口,就见他身边的人中,有的顿时兴奋了起来,可更多的,却是露出紧张之色。
图答拜感觉士气有点不对,便马上又补充道:“以前我们和明军夜不收的交战,大都是因为他们人数比我们多。可就算这样,我们和他们之间也是有输有赢。如今有科尔沁族兄弟加入,人数已经超过明军夜不收的人数。他们的一队夜不收,大概也就五十来人而已。因此,大家放心,要是遇上了,当奋勇杀敌,一颗明军夜不收的首级,可换得不少粮食的!”
越是临近秋收,建虏的粮食就越是紧张。因此,城内的兵卒,基本上都吃不饱肚子,也是这些探马出城的时候,才能吃顿饱饭。就目前的建虏来说,粮食是比那些金银珠宝还要宝贵的东西。所以,图答拜才有此一说,来激励手下的士气。
果然,一听粮食这两个字,不少人的眼睛就亮了。鞍山驿堡到海州的距离,其实和到辽阳差不多,也就是六十多里而已。要是没有意外的话,纵马奔驰,当天都能有个来回了。
士气明显提高了很多,这让图答拜心中稍微安心了一点,而后又看看自己这边的人数,又是放心了一点。按照军规,只要能出色完成三次任务,就能轮调到其他地区,就不会有这边这么激烈的斥候战了!
他这么想着,便带着手下往海州而去。不过不敢走官道。因为双方都曾在官道上设陷阱,目标太明显,危险性太高。
然而,他们就算在荒野山间行军,最终该遇上的还是遇上了,也幸亏他们都睁大了眼睛,双方几乎是同时发现了对方。一如图答拜所说,明军夜不收大概也就五十来人。不过不像这边服饰不齐,明军那边,都是统一服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