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崇祯聊天群-第2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聊天群中,钱富贵也在给崇祯皇帝发私聊:“群主,蒙古诸部这几天陆续派兵到来,现在沈阳城外已经驻扎了很多军队了。看样子,建虏好像要发动一场大的战事!”
  “小人找机会再去套套豪格的口风,一定尽量把具体的消息套出来。”
  崇祯皇帝见到,便回复他道:“不用了,建虏这是要搞会盟,然后出兵打我大明。”
  一见这话,钱富贵顿时就想起了去年建虏入侵京畿之地的事情,顿时就吓到了,他连忙说道:“群主,那赶紧通知朝廷,千万不能让建虏再去关内了。”
  “没事,此事既然已经知道,就不会让建虏再得逞。所谓的会盟,你就当看了一回大戏好了。”崇祯皇帝随口回道,“估计这两天,就会有消息传到沈阳,你就有好戏看了!”
  钱富贵一听,不由得很是好奇。把会盟当好戏看,那会是什么消息传来呢?他和海兰珠不同,倒是更相信崇祯皇帝一些,因此听了后便回应了一声,并没有追问。
  此时,在沈阳皇宫中,奴酋皇太极正在设宴款待远道而来的蒙古诸部的盟友。这一次,虽然粮食紧张,宫中用度同样紧张,可他还是让人尽量满足了宴席所需,不能小家子气,其实是不能让盟友察觉太多大清的内情。
  之所以这么做,也有一点,是他很欣慰。虽然之前被明国搅得风风雨雨,自己也还灭了个部族立威,不过从这次蒙古诸部响应会盟的及时性和所派军队的数量上来看,他们都还是很认可大清这个盟主的。既然这样,也就不能亏待了这些远道而来的盟友了!
  宫殿内,皇太极坐在御案后面,在他的左边,是远道而来的盟友;在他的右手边,则是陪同的大清王公贝勒等等。双方不时互相举杯敬酒,欢声笑语地,大块吃肉,大碗喝酒,气氛倒也融洽。
  忽然,有一个蒙古部族首领站了起来,端着一杯酒,面向皇太极大声说道:“我这辈子谁也不服,就服陛下的英明神武,这一杯,向陛下致敬!”
  皇太极见了,呵呵地笑着,端起酒杯也示意了一下。
  有了他带头,另外一个也马上站了起来敬道:“大清以武立国,军力之盛,实乃平生所见。我在这,敬大清武运昌隆,天下无敌!”
  皇太极听了,又是开心一笑,端起酒杯又示意了一下。
  其他蒙古部族首领纷纷站了起来,花花轿子有人抬,好话说出去也就是费个吐沫星子而已,不说白不说。
  一时之间,殿内便开始了一阵恭维大清国,恭维大清皇帝的小高潮,让宴会的气氛更加地融洽。
  等他们的恭维告一段落之后,皇太极也乐呵呵地举着酒杯说道:“明日便举行会盟大典,而后兵发归化城!”
  说到这里,他停了停,拔高了点声调,自信地再次说道:“说句实话,明国这次竟然敢占了归化城,简直是取死之道。明军惯有的伎俩,只会缩在城内,躲在高墙后防守而已。但那归化城孤悬草原上,都不用打,只要围着,没有援军赶来,要拿下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来,这里,我们先干他一杯,算是预祝胜利了!”
  对于皇太极的这番话,殿内没有任何人有怀疑,毕竟说得是事实!蒙古诸部的首领高高地举着酒杯,任凭酒洒宴席,只是大声回应着大清皇帝。不自觉间,气氛又被皇太极往前推了一步。
  多尔衮在另外一侧,和其他大清将领一般虽然也乐呵着。可在他的心底深处,却是叹了口气。所有人都承认皇太极,看来他的皇位将无可动摇了!
  正在众人皆大欢喜的时候,忽然外面传来不小的动静。还未等殿内安静下来,就见一名亲卫领着一名信使进来。只从这信使的装束上看,就能知道是最为紧急的八百里加急。
  而这信使,几乎是被那皇宫亲卫扶着进殿的。一进殿门,那信使便再也撑不住,一下跪倒在地。身上的信筒被亲卫解下,匆忙提交御前。
  皇太极以前有过规定,八百里加急,是不得有任何阻拦,信使可以直达御前,不用通传。
  此时此刻,八百里加急一到,顿时让殿内气氛一下凝固了。


第654章 八百里加急
  “朝鲜八百里加急!”亲卫呈送给内侍,同时说明道。
  内侍不敢怠慢,立刻又去转交给皇太极。
  殿内所有人或者拿着酒杯,或者已放下了酒杯,听到禀告的内容,不由得低声诧异了起来。
  “朝鲜那边能有什么事情,竟然还搞八百里加急?”
  “对啊,该不会是被东江军骚扰,那些朝鲜人就一惊一乍了吧?”
  “要我说,现在的朝鲜就是个软蛋,没一点用,甚至还拖累我们,要他干什么!”
  “……”
  相比蒙古诸部头领这边不明底细地讨论,在他们对面的建虏高层却纷纷大吃一惊。他们可是知道,眼下多铎正在朝鲜那边,如果发来八百里加急的话,绝对不会是朝鲜人发过来,而是多铎遇到了他自己都无法解决的事情,才会向沈阳发八百里加急的!
  可是,多铎手中有五六千正白旗人马,几乎是正白旗的一半兵力了。就这样的实力,就算有东江军去搞什么鬼,也不可能应付不了,更不用说要发什么八百里加急了啊!
  没有一个建虏头目会想到多铎打了个大败仗,他们想破了脑袋,也想不明白多铎发的八百里加急是什么内容?只有个别人,比如多尔衮之类,则是想到,该不会是多铎骄傲轻敌,被敌人偷了空隙毁掉了一些粮食吧?
  可就算这个答案,也不靠谱啊!毕竟是这样的话,多铎应该不会傻到发八百里加急,自己把事情处理好就是了。
  最终,谁也没想到这八百里加急会是什么内容,唯有把目光盯着皇太极,看他看完之后怎么说?
  只见皇太极拿到八百里加急后,立刻展开看了起来。只是那么一看,那个因为喝酒而红扑扑的胖脸顿时就白了。
  不过幸好皇太极的城府够深,他立刻意识到现在是什么场合。眼珠子一转,稍微一瞄,就发现底下所有人都在看着他。如果此时表现得惊慌失措的话,绝对会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这么想着,视线回到这份加急信上,又看了一遍后,他折好信,抬头看向下面,挤出一丝笑容说道:“诸位继续喝酒,朝鲜那边发生了点事,朕要处理一下。”
  一见这,那些蒙古诸部的首领就放心了,应该没什么大事,搞了个八百里加急,真是吓唬人。这么想着,他们的神情却轻松了下来。
  但是,在他们对面那些建虏头领,却不是这么想的。一是他们知道朝鲜那边的情况,二是他们了解皇太极,见他那脸色都白了,就知道出大事了。
  果然,就见皇太极开始点名,把代善,阿敏,多尔衮,济尔哈朗等建虏最大的几个都招去了后殿议事。
  一转进后殿后,只见皇太极暴怒了,盯着多尔衮大声喝道:“多铎是干什么吃得?竟然打了一个大败仗,更是把粮食都丢了。罪该万死,罪该万死啊!”
  一听这话,这几个奴酋都是大吃一惊。他们第一反应是这怎么可能?不过回过神来后就知道事情肯定发生了,否则不会让皇太极如此失态地暴怒!
  吃了败仗倒是还好,可那些粮食要丢了,那事情就严重了。多尔衮心中很是替多铎担心,不过他还是沉住了气道:“陛下,不知急报中都写了什么,可否容臣弟一观?”
  皇太极听了,把手中急报直接丢了过去,显然心中还是很生气。而后他开始在殿中来回踱步,急思对策。
  多尔衮捡起急报一看完,顿时他的脸色也白了。任凭他手中的急报被代善扯走,只一想,便立刻向皇太极奏道:“陛下,臣弟立刻领本旗人马赶往朝鲜,日夜兼程,希望还能截住那些粮食!”
  皇太极听了抬头看向他,点点头道:“立刻领骑军用最快的速度赶过去,希望朝鲜那边,多铎能把明军缠住,坚持到援军赶到!”
  “遵旨!”多尔衮一听,立刻回应一声,就马上转身大步向外走。
  这时,皇太极忽然又叫住了他,厉声叮嘱他道:“消息保密,不要外泄,更不能让蒙古人知道了!”
  这事儿要是在大清国内传开的话,不说吃了这么大一个败仗了,就是粮食问题,都会引得人心惶惶,对大清将极为不利。
  而要是被那些蒙古人知道的话,这将进一步打击大清国的威望。今年连续的几个事情,虽然都有各种解释,各种理由可以混过去。可次数多了之后,就算有再好的理由,也没法掩盖大清被明国压制的事实了。
  草原上信奉强者为王,如果他们认识到,大清被明国压制,很可能会被明国打败时,估计有不少部族不但不会和大清共渡难关,反而会投靠明国,而后对大清落井下石!这种一增一减的实力变化,对大清实力的影响很大,皇太极是绝对不允许发生的。
  多尔衮是个聪明人,自然也明白这点,立刻点点头,见皇太极再无吩咐,就立刻大步离去了。
  这时,殿内其他几人也看完了那八百里加急的信件,一个个都脸色严峻。代善紧皱眉头地说道:“沈阳离朝鲜事发地太远了点,怕是援军难以及时赶到。就算多铎能按心中所说拖住明军,不让他们把粮食抢走。可明军不会笨到一直僵持着。时间拖久了必然会担心我大清的援军,很有可能带不走就烧了,也不留给我大清!”
  他的这番话说得不无道理,而这也正是皇太极最担心的事情。可是,担心又有什么用,他在沈阳,实在是鞭长莫及。
  代善说了后,停了停,看了下殿内的几个人,而后目光又转向皇太极说道:“我们必须要以防万一,远征归化城的事,肯定是没法去了。这会盟的事,也只能就此罢了。最好还得让那些蒙古人赶紧回去,能节省一点粮食是一点。最好……最好能让他们给我大清提供些牛羊是最好的了!”
  虽然这样做,声势浩大的会盟虎头蛇尾,完全成了一场闹剧,小孩子过家家一般,肯定会对大清这个盟主的威望有损害。可没有粮食,这冬天过的都有问题了,那还能管那么多!


第655章 蒙古人好忽悠
  听到代善这话,阿敏也严肃地点点头,立刻附和道:“对,眼下必须要节约粮食为主了!”
  谁知,皇太极却是摇了摇头,脸色很不好看,也没有立刻发言,低着头又想了一会,而后才抬头说道:“你们别忘记了,登莱巡抚的骑军给我们大金带来了多大的损失。今年以来,可以说,明军对付我们大清的策略,有了很大的改变。不再在意一城一地,而是用骑军打了就走,以打击我们大清的国力为主!”
  听到这话,回想之前,没人能否认,唯有点点头承认这点。
  皇太极见了,脸色非常严肃地继续说道:“如果河套长期被明国掌握,那他们能动用的骑军会有多少?如果明国的骑军越多,哪怕十个里面挑选一个精锐骑军出来,对我们大清长期采用这种恶心的打法,你们觉得,我们大清能承受多久的骚扰?”
  这就涉及到两国的国力了,相比来说,就算大清能有一次把明军的骑军歼灭掉,可明国损失得起,能够再派出骑军来骚扰;而大清呢,损失一点是一点,被长期骚扰的话,不能主动出征去劫掠粮食物资,而且战场也变成了在国内,光只是今年这几次,大清就已经感觉到承受不了了。
  皇太极看到在场的这几个人都若有所思的样子,便加重了语气说道:“只要有可能,就一定要及早打掉明国的野心,斩断他们伸出关外的手!在那边扶持我们大清的盟友,还能对明国进行夹击。而且,参与会盟的蒙古部族基本都到了,这时候取消会盟,让他们回去,就如同一场闹剧,会严重影响下一次会盟。因此,不到万不得已,会盟不能取消!”
  代善听得愣了会,而后脸色无奈地说道:“陛下,道理是这个道理,可眼下,不是已经万不得已了么!”
  “不,还没有!”此时的皇太极,犹如一个赌徒一样,就抓住最后的一丝希望,“多铎的能力还是有的,更何况朝鲜那边,还有英俄尔岱在帮着他。朕相信他们能拖住明军,不管怎么样,能抢回多少粮食都可以。信中都说了,朝鲜秋收的粮食,已经最大程度地征集了,这个数目,就算明军要烧,都要烧很久。哪怕抢下一半,我们再咬紧牙关,也能坚持这个会盟。”
  说到这里,看到代善想说话,皇太极反而加快了语速,立刻又说道:“只要有了出征所需的最基本的粮食,等大军征服了河套,完全可以在那边劫掠一些。朕就不信了,那边的关口,难道还能强过山海关?”
  说到这里时,他不由得脑海中又闪过了对红夷大炮的迫切需求,就又想起了白养粹,心中很是有点生气,这么久了,总该有个信了吧?
  代善听了皇太极的话,认真地考虑了下。他能听出来,皇太极西征的决心很大。可就算如同皇太极所言,那大清的这个冬天,估计还是会死很多人。只不过这个死人的数目,应该也在皇太极的承受范围之内,因此他才会坚持吧!
  阿敏看看代善,再看看皇太极,心中倒是想看皇太极倒霉。眼珠子一转,便开口问道:“要是现在不取消会盟的话,万一坚持下去,朝鲜那边却拿不到粮食,不是空耗了不少粮食?”
  皇太极一听,立刻冷眼盯了过去。那胖脸上的小眼睛,似乎射出了一把把的刀子,插在阿敏的身上。只听他厉声说道:“喝口水都能呛死人!什么事情没有风险?这个险,朕觉得值得冒!”
  阿敏自从上次朝鲜之事后,加上有莽古尔泰为前车之鉴,他面对皇太极早已没有以前的底气,立刻感觉到了很大的压力,稍微一缩头道:“你是大清皇帝,你说怎么做,我就怎么做,都听你的!”
  他的话语中,忘记了尊称。皇太极能听出来,他是失态怕了自己,因此,此时的他,也没有去追究这种言语中的细节问题。而是转头环视下面前的几个人,用斩钉截铁地语气说道:“好了,就这样定了。你们随朕出去,记住不要漏出什么破绽。等眼前的事了之后,再好好商谈下朝鲜战事的细节!”
  “臣遵旨!”几个人马上回应道,一切以皇太极马首是瞻。
  在前殿内,从皇太极带着大清重臣去了后殿后,就没有人再胡吃海喝,而是互相之间说着话,猜测着事情。
  然而,他们掌握的信息太少,压根就猜测不出什么来。等看到皇太极带着人从后殿转出来时,不由得都停止了议论声,纷纷用好奇的眼神盯着皇太极。
  重新入座之后,皇太极端起酒杯,胖脸上露出笑容说道:“一点小事,耽搁了大家的兴致,朕自罚一杯!”
  说完之后,他一饮而尽,又亮出杯底示意了一下。
  他这一举动,让所有关注他的人都松了口气,能看得出来,应该确实是小事,否则大清皇帝就不会这么轻松了。
  于是,花花轿子有人抬,殿内的气氛重新热烈了起来。
  “陛下好酒量!”吴克善站了起来,端着酒杯大赞一声,跟着一饮而尽,陪了一杯。
  其他人见了,自然不甘示落,立刻跟进,你一杯,我一杯,喝得兴致很高。
  代善几个人见了,心中松了口气。看来忽悠这些草原部族的人还是比较容易的,不过等这事之后,正白旗大败这样的事情,终归会随着时间长了而泄露的。但能瞒长一点,给大清多点时间补救也是好的。
  这么想着,他们也就放下了心,慢慢地融入殿内气氛,否则的话,还是太引人注目了。
  当殿内气氛重新融洽的时候,皇太极看看差不多,正准备要宣布结束宴席的时候,又听到了外面传来了喧哗声。
  这一次,几乎所有人的脑海中都闪出一个念头:八百里加急?不过他们随后便是摇头,刚才有过八百里加急,怎么可能又有八百里加急,肯定是别的什么事情吧?
  然而,他们惊讶地发现,闯进殿门的,竟然又是一名八百里加急的信使!


第656章 过家家
  并且,这个信使似乎累得更不堪,几乎是被亲卫架进来的:“朝鲜八百里加急!”
  听到这个禀告,所有人都愣住了。就算再麻木、再笨、再神经大条的人,见到不到半天时间内,朝鲜发过来两道八百里加急,可以肯定,朝鲜绝对出了大事!
  听到说话的这一刻,皇太极看着那些蒙古部族首领的动静,第一次很是懊悔,不应该下八百里加急可以直闯御前的命令!
  不过这时,他也顾不得这些了。匆忙接过内侍转呈上来的加急信件,那胖乎乎的手,哪怕曾经杀人无数,都略微有点颤抖。他虽然没有看,却基本可以肯定,这第二次的八百里加急,绝对不是好事,很可能是在第一次加急的基础上,又出了大事。
  此时,殿内非常安静,和刚之前觥筹交错的热闹简直成了两个极端,丝毫不夸张地说,真是到了落针可闻的程度。所有人都屏息注视着皇太极,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