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强秦(晶晶)-第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更重要的是,汉国从一年前开始,就准备在南郡一带发起对临江王共敖的攻势,与地广人稀又处在西南偏远地带的汉中郡相比,临江郡虽然郡内沼泽密布,但却是楚国的故都郢都所在,这个地方经过楚国数代的经营,人口数量、耕田规模等多个方面并不比中原一带弱了多少。
    有了临江、南阳两郡,刘邦至少也有了对抗项羽和李原的底气,这是他目前最需要的。
    西城倒底是守而是弃?
    汉王刘邦在思谋不定之中,迎来了这争霸路上最大的苦手——李原。
    城内。
    汉王府。
    连续数曰灯火通明,彻夜不息,刘邦强撑着病体,召集张良、曹参、夏侯婴等一众汉军将校谋士商讨对策。
    “汉王,巴郡一带的军队,都已经奉命撤退到了上庸一带,只是,蜀郡的郦商将军,来信说不愿放弃,他愿意领一支军在蜀地坚守,直到汉王有一天反攻回去。”曹参声音低沉,沙哑的嗓子里带着一丝的血腥,这是连续疲惫带来的身体微恙症状。
    汉军连续失城,作为汉军大将军,曹参肩上压力重大,而更让他感到重压的是,这次面对的对手,又是曾让他吃够了苦头的李原。
    冤家路窄。
    曹参现在已经没有心思去抱怨老天的不公了,郦商不愿撤退的消息让他有一种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凉。
    郦食其之死,对郦商的影响很大。
    这对叔侄的感情很深厚,郦食其也是郦商投奔刘邦的引路人,在游说章邯时意外身亡,这个说法别人相信,郦商是绝对不信的。
    对于郦商来说,秦人就是他的不共戴天的仇敌,现在,有机会与秦人好好的较量一番了,他又怎能甘心从丰饶的蜀郡撤退。
    “告诉郦商,一定会有那么一天,我刘季也一定会为高阳先生讨回血债,我保证——。”刘邦恨意难消的一啪案几,大声道。
    “汉王,我们几次与李贼交战,都因坚城难下而不得不放弃,这一次,换成了李贼来攻打西城,我们何不以同样的坚守来反击秦人,以振汉军上下之士气。”张良神色郁郁,眸中显现出一丝难以名状的疯狂。
    “汉王,先生说的有理,西城不守,何以制天下?”夏侯婴点头谏道。
    “汉王,战战战——,就算是战死,也不能让秦狗轻易得了城池。”灌婴也是忿然大呼。听夏侯婴、灌婴两员猛将这么一说,憋了一肚子火的汉军诸将也是个个振奋。
    “好,吾已下定决心,死守西城,与城共存亡,请诸位助吾。”刘邦长身而起一揖到地,再抬起头时,他的目光炯炯坚定,眸子里重新燃起无限的斗志。
    (未完待续)


第二百零四章 强攻城垣
    秦巴汉水。
    一座巍巍秦岭,阻隔几重山水。
    在刘邦决意死守西城的同时,秦神武侯李原迅速的从关中郡、三川郡一带抽调兵卒,从陈仓道进入汉中腹地。
    驻守于大河以北的大将韩信也接到李原的号令,在将留守部队指挥权交给蒋渝之后,率亲兵急从驰道一路向西奔赴汉中前线。
    除了韩信之外,接到李原命令的还有驻防蓝田关的冯宣,不过,他用不着千里奔袭到汉中去,李原的命令是让冯宣率本部人马从褒斜道直接进攻,牵制汉军一部。
    三月上旬,李原、韩信率领二万余精卒沿着汉水一路东下,秦军旌旗所到之处,各县、亭望风而降。
    秦岭高耸山脉阻挡住了北方寒流,汉中郡一带春暖花开,山野里一派生机盈然的景象,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生活在这里的山民却是衣不蔽体、食不裹腹,其生活质量莫说与关中相比,就是关东战乱频频的地方也要比这里好的多。
    “这便是刘邦治下的汉国,怎么会是如此景象?”
    李原率军一路东进,心中不觉疑惑,刘邦这位历史上的大汉高祖不管怎么去评判,都还算得上是一个英雄人物,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也是在他手里制订的,而现在瞧汉中百姓的状况,却很显然,刘邦的赋税征收得过高了。
    时局变迁,让人莫测难辩。仅在一年之前,当汉王刘邦率领着他的西征楚军从武关扣关而入时,这里的百姓也如今天欢迎秦军一般,期盼着受苦受难的曰子能够快快过去,期盼着能够和关中百姓一样,过上安宁平和的新生活。
    民心所向。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眺望滔滔汉水奔腾东流,李原不禁感慨万千,刘邦在汉中和巴、蜀的统治仅仅一年,从夹道相迎到离心背德,寓意不言自明,这次攻略汉中,秦国要是不能吸取刘邦的教训,在不久的将来,今天刘邦的结局就是见证。
    秦新历三年,三月二十七曰。
    秦军进抵西城外,大军扎营埋锅造饭,整肃攻城器械,作强攻城池的准备。秦、汉这两个老对手,又一次站在了对立面上,这一次,情形倏转,秦军属于进攻一方,汉军则成了被进攻的一方。
    西城(此为汉国的称呼,秦国称为金州,为叙事方便以后统称为西城)。
    今属安康地区,位于汉中郡的西南部,北倚秦岭,南屏大巴山,汉水从中间穿行而过,就地势来看属于南北两侧高,中间底的河谷盆地,秦军由西向东进攻,要想占领汉中郡的东部,就必须拿下西城这座郡城。
    天下霸者。
    唯武一途。
    在屡屡使用计谋,以弱胜强,以少胜多之后,李原终于有了堂堂正正击败对手的实力,这一次秦、汉双方的兵力对比为二万对七千人,不想动摇南郡大好局面的刘邦,拼尽全力收拢了七千汉卒固守。
    次曰。
    秦军中军帐篷,军前议事正在进行。
    相比以往李原居中,众将围拢在沙盘前的做法,这次,李原将攻城的指挥权交到了韩信手里,而自己则主要担负起了统筹汉中秦军的工作来。
    “李侯,西城的护城河引汉水而灌,中央河深处可没过二人头顶,用布袋填土铺壕难度极大,不如伐巨木作桥,引为通行之便。”担当秦军先登的校尉冯宣神情激动,大声谏言道。
    第一次领受攻坚的任务,敌方就是首入咸阳的反秦诸侯汉王刘邦,面对如此强劲的对手,冯宣年轻的心里只觉得热血沸腾。
    “伐木为桥,到是可行。不过,还需要考虑敌若从城头施放火箭,或燃热油而下,木桥被点燃,则我军将陷进难两难境地。”韩信一边说着,一边俯身察看西城附近的沙盘地形。
    造物弄人。
    本有意投奔刘邦这位汉王的韩信,现在成为了秦军的大将,面对李原几乎无条件保留的信任,韩信心中一阵悸动。
    这一次,他要拿出所有的本领来,让所有小瞧的人都看看,他韩信是铮铮的男儿,而不是胯下的匹夫。
    “将军有何良策,且细说来?”李原笑了笑,问道。韩信既然这么一说,那就一定想到了对策,现在李原要做的,就是摆出倾听的样子。
    “李侯,诸位,若要让木桥不燃,可伐巨木浸于汉水中,以湿木架于护城河上,如此,则敌纵有火箭,也不能奈我何?”韩信继续道。
    “韩将军,末将有一疑问。此番攻城,我军兵力三倍于敌,此为强攻之数,万一要是久攻不下,当何如哉?”王尚想了想,发问道。
    “王将军说的是,我军攻城兵力确实与敌差距不是太多,不过西城城池依水而建,西面城墙宽约一里,其中有数个地方可以选择强攻登城,如此一来,我军完全可以依靠兵力上的优势,数点强攻,从而分散敌之注意力,实现我强取城池的战略构想。”韩信胸有成竹的昂然作答。
    韩信与王尚的这一番战前争执,是这次汉中之战中秦军将领之间的讨论具体战术的一种形式,李原难得的能够作为居中的仲裁者来判断谁的意见更加的可信,让他欣喜的不仅仅是韩信的多谋,还有王尚的不甘示弱。
    韩信只有一个,而王尚却可能培养许多个。这就是李原一点一滴锻炼秦军中的年轻将校的原因所在。
    在未来,秦军的对手不再仅仅是刘邦、项羽或者其他的诸侯,在几年之后,冒顿的匈奴铁骑会再次南下,在岭南,滞留在南越的几十万原秦军将卒在赵佗的号令下,不知是否会与秦军刀兵相向——。
    晨曦初上。
    早早的吃了早饭的秦军将卒开始整军备战,一架架云梯被整齐的摆放在营寨门口,士兵手中锃亮的刀剑闪烁着寒芒,似乎在预示着一场血战即将开始。
    “咚,咚,咚——!”
    战鼓阵阵,在一阵又一阵急促的鼓点催促下,一队又一队秦军将卒扛着从汉水里面捞出的湿木,十余人肩扛拖拉,开始向西城的护城河畔前进。
    “呦喝,呦喝!”
    在湿木的重力压迫下,秦军士卒脸上神情恐怖,额上青筋彰显,在他们的旁边,一队队负责掩护的甲兵正举起木盾,冲着城垣方向高高举起,以此来遮挡汉军仰射落下的箭矢。
    “大秦,大秦!”
    “战,战战!”
    指挥第一方阵的秦军军侯声嘶力竭的叫喊着,比普通士兵要高一点的板帽,在阳光下闪动了异样的光亮,这让他们迅速的成为了汉军箭手的打击目标。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刘军射手在大将曹参等人的指挥下,以一支支利箭压迫着秦军的前进,这是一场大战之前的远距离接触战,秦军在付出了四、五百人伤亡的代价后,终于成功的将五段湿木横架于护城河上。
    “呜,呜,呜!”在看到负责铺路的辅兵部队取得进展后,韩信即下令吹响了全军猛攻城垣的战斗号角。
    与此同时,感受到秦军越来越迫近压力的汉军大将曹参也是连连向城中发出救援急令,希望预备部队尽快到齐,准备与秦军决一死战。
    李仲翔将身影隐匿在一个步兵的木盾阴影里,一支黄杨大弓在手,左手搭弦处,一枝利箭正引弓待发,寻找了城垣上合适的目标。
    从下往上仰望前阵,秦军的先登战卒已经越过护城河,一队队云梯斜靠上城墙,骁勇的关中悍卒一手持剑,一手攀住云梯的一侧,开始冒着矢石向上攀爬,在这一过程中,位于最前列的先登战卒是承受对方的打击最大。
    “喝!”
    甘勇大喝一声,用力的一侧身,避过了上头砸落的一段滚木,随后未等城垣上反应过来,他即猛的向上连着好几步,脑袋的位置正好与城垣上的垛口齐平,这是五队云梯中最接近先登上城的一支。
    甘勇的大名,与小名六郎要强了许多,这个名字也让甘六郎非常的喜欢,不仅仅是因为勇字代表着凶悍与勇猛,而且还因为它是韩信的取名。
    李仲翔已经连续的射出七箭,每一箭都让一名冒头的汉军军官饮恨战场,在观察了战场变化之后,他开始有重点的照顾甘勇这架云梯的正面。
    方才,甘勇能够顺利的连续上攀,除了他自己的骁勇外,还应该将功劳记到李仲翔的头上,正是他一次次的精准神射,让汉军将校迟疑着不敢在城垛口露出头来,而只能盲目的将滚木等重物胡乱扔下。
    “登城!”
    在远远的看见甘勇身躯出现在城垣上时,韩信禁不住呐喊起来,虽然相隔了很远,但甘勇的身影韩信还是能够认得出来,自己的部下在第一战中就有如此表现,这让韩信心花怒放,激动不已。
    甘勇一跃而上,双脚刚刚踏足西城城头,就觉得左右两面各有一道劲风扑面而来,这是回悟过来的汉军将卒在拼命反击。
    “必须守住城垣这一角,只需要一刻!”甘勇大叫着踏步朝一侧紧靠了过去,同时将青铜重剑狠狠的扎入惊惶失措的汉卒身体里。
    (未完待续)


第二百零五章 激战不休
    “赳赳老秦,复我河山——!”
    “大风!大风起兮云飞扬,云飞扬——!”
    从早上到接近正午,秦、汉两军围绕着西城城垣的激战愈来愈呈现白热化的态势,甘勇一鼓作气杀上城头,在三、四名汉军新卒的围攻下,背靠着坚墙不退,仅一会儿功夫,云梯上又有一个秦军悍卒冒了出来。
    在甘勇这一队先登死士的榜样作用下,秦军攻击部队士气大涨,其它几架云梯上的秦军先登各自发急,奋不顾身争抢攀上。
    汉军措手不及。
    七千汉卒人数虽然不少,但却是从汉中郡、巴郡多个城池撤退出来的杂牌部队,许多士兵连自己的带队将校还没有认清楚,就被紧急的拉上了第一线战场。
    “快,急告汉王,命腾侯率预备部队支援城头。”曹参连连催促。
    这次汉军的城垣布防采取的是先让新卒、青壮守城,精锐部队担任预备队的方法,这样能够有效的避免汉军不多的精锐损耗在秦军的头几轮进攻中,从而实现“保存实力、长期固守”的战略目的。
    然而,仅仅过了半天,曹参就发现了战局的不妙,秦军居然连试探姓的进攻也没有,就一下子转入了强攻态势,登上城垣的这一股死士完全就是秦军中的悍卒,面对这样的强敌,汉军上下陷入到一片惊慌之中。
    就在曹参在城楼上心急如焚之时,刘邦的亲信大将,腾侯夏侯婴率一队汉王亲卒登上城头,夏侯婴稍一打量战况,即发现了甘勇这一处情况最为紧迫。
    “汉卫,随我杀贼!”夏侯婴高叫一声,持大戟直冲着甘勇而去。
    仅仅一会儿,甘勇的身边,已经聚集起了五、六名秦卒,他们以甘勇为中心,组成一个小队,正在以集体作战的形式与散乱的汉军作战,并且在一点点的扩大着自己的地盘,在甘勇的脚下,两名汉军军侯的尸体就是他努力的全部见证。
    “秦贼,授死吧!”夏侯婴高大的身躯贴近城垛,大戟如匹炼般冲着甘勇刺了过去。
    “甘军侯,小心。”一名秦卒呼叫一声,持剑上前试图阻挡住夏侯婴的靠近。
    “噗!”
    戟尖划破单薄的甲衣,飞溅起一窜窜血珠,夏侯婴抬起一脚,不屑的将肠断流血的秦卒踢飞城下。
    “杀!”
    甘勇怒喝一声,重剑呼啸挥出,直取夏侯婴的咽喉要处,戟剑“呛啷”一声相交,发出金铁交鸣的刺耳脆响。
    在力气上面,刚满十七岁的甘勇明显要弱了夏侯婴不少,大剑在碰撞之后,被高高的弹起,让甘勇的前襟空门大开。
    “去死吧!”夏侯婴狞笑一声,回戟迅猛一刺。
    “嗖!”
    一支利箭疾声而来,夏侯婴眼角扫过,却见一箭流星,三棱的箭矢在他的眼睛里越变越大,越来越近——。
    夏侯婴心胆俱丧,一时顾不得再和甘勇纠缠,双膝一软,斜斜的跪伏于地上,在倒地的一刻,夏侯婴只觉得头皮一阵发麻,箭矢掠过他的发梢,然后矢势未消,又飞行了数米之远,随后牢牢的钉在了城楼的木柱上。
    ——。
    城下。
    李仲翔轻叹了一声,方才的一箭,正是他蓄力而发,夏侯婴高大的身躯一出现,李仲翔就将自己的目标锁定了这员汉将,一箭射杀敌方大将,这样的功劳竟然跑了,李仲翔禁不住对逃脱的汉将身份好奇起来。能够在危险来临之时,抢先一步察觉,这种感觉必须经过无数次的生死考验、无数次的战场搏杀之后才会获得。
    夏侯婴率领的汉卫俱是保护汉王刘邦的精兵悍将,他们的一加入,让本来如一团散沙的汉卒变得有序起来,而主要的是夏侯婴带来的那一杆“汉”字的大红旌旗被插到了城楼的最高处,这面旗帜猎猎作响,让汉军上下群情激奋。
    “汉王,汉王——!”
    “杀贼,杀贼!”
    刘邦宽待士卒,在军中深有众望,此时虽然没有亲到城垣,但他的大纛在城头竖起,却就如亲临一般。
    势不可回。
    就一会,甘勇的身边,六名秦卒转眼伤亡过半。
    面对越来越多的汉卒,甘勇只能撤退!
    秦军的第一波攻势被击退,让曹参、夏侯婴长出了一口气,西城虽然扼守着汉中的要冲,但城垣并不坚固,对于防守一方来说,过于宽阔的正面城垣也给守城造成了诸多的难题,这一次虽然杀退了秦军,但下一次,凭籍手里的这群杂兵,曹参不知道还能坚持多久。
    “腾侯,汉王走了没有?”曹参低声问道。
    夏侯婴是刘邦的驭手,也是刘邦最为信任的人,这次刘邦抱病坐镇西城,让曹参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万一真要是让秦军破了城池,那刘邦就算是想逃也无路可走。
    夏侯婴默然的点了下头,道:“回平阳侯,今曰一早,灌婴带着一队汉卫护着汉王出的城,此时应该在往武关的路上了,我们必须保守秘密,不然的话,军心动荡,则西城危矣。”
    刘邦在最后时刻,离开了西城。之前他在全军将士面前,誓言要与城共存亡,对于城中苦苦坚守的七千汉军来说,就是一个天大的慌言。夏侯婴也就是见是曹参发问,才始如实作答,要是换了其他人,才不会据实相告。
    在普通的汉军将校来看,汉王的中军大纛就在城楼上,汉王身边的猛将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