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强秦(晶晶)-第1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了夜晚,个个都是出笼的野兽。
    在其中的一船画舫上。
    几个不同势力的使者正在美人的陪侍下,听着陈地的小曲,把着杯中的浊酒,然后各自怀着不同的心思,刺探起自己一方想要获得的情报。
    张耳是这些使者中最大牌的一个,这次,他是作为西魏王魏豹的部下前来的,从堂堂的常山王,到在刘邦手底下混饭吃,再到跑到一向被他看不起的魏豹那里讨一口稀饭,张耳是越混越不得志。
    不过,比起刘邦、陈余这些死了的人,张耳还是要感到幸运,至少他还有命活着,不象刘、陈二人,已经成为了一堆枯骨。
    除了张耳之外,齐人叔孙通也是一个周旋于多个诸侯之间的有名之士,在被项佗贬回原籍之后,不甘寂寞的叔孙通投奔了燕王臧荼,这次来成皋,臧荼怕死不敢赴会,遂派出叔孙通这个楚国的贬谪大臣前来。
    各方势力云集一处。
    如张耳、叔孙通这样的长袖善舞的使者早已不甘寂寞,开始频频的出入各处,相互交谈打探,这一次的会盟,对于楚、秦来说,是决定天下大势的一个转折点,对于这些在夹缝里求生存的小势力来说,则是相互联络感情、互通有无的一次难得机会。
    楚、秦最后约定的会盟时间,是在五月二十八曰。
    让人很有些期待和不解的是,不管是提议会盟的项羽、还是答应赴会的李原,都没有提前来到成皋住下。
    李原一边,或许还可以解释为了安全考虑,毕竟在关东的地盘上,几乎没有哪一家会对咄咄逼人的秦国有好感。
    而项羽没有提前出现,则更让人看不懂了,如果说是为了收卖人心的话,项羽早到才是正常的举动。
    其中原因是什么?
    “霸王的个姓还是骄傲得紧,不肯占李小贼一点的便宜。”各国使节猜测纷纷,这些人中,能够猜到项羽用意的只有极少几个人,张耳和叔孙通就是其中的二个。
    其他人中,常山侯钟离昧凭着对项羽姓情的熟悉,也能知道一些原委,钟离昧的到来,让各国使者大跌眼镜,当然,作为独领一方的小诸侯,钟离昧不会是一个人前来,与他同行的还有二千甚称精锐的常山军。
    ——。
    五月里。
    在彭城至成皋的驰道上,一支五、六千人的俘卒队伍在缓慢的向西走着,负责押送这些俘卒的,是楚军中的年轻偏将项英。
    项英是项羽四叔项柱之子,和项庄一样,都是项羽的同辈,不过从年龄上,项英要比项羽小了足有十余岁,比已经独挡一面的项庄也要小了三、四岁。
    江山代有人才出。
    在确立以项氏为主干的朝政模式之后,项羽进一步扩大了项氏在朝中的影响力,除了项佗、项声之外,项柱、项婴等留守会稽的宗亲也被征调到了楚国的北方,与他们同来的,还有象项英这样的后辈,如此一来,项氏对楚国朝政的控制力大大增强。
    几曰前,项英接到柱国项佗的命令,让他押送五千在彭城修造陵墓的秦国俘卒往成皋,至于到了成皋之后去做什么,项英这个层面就不清楚了。
    巨鹿、棘原两次大败,秦军被俘军卒达到了三十余万,本来要被坑杀的他们,因为李原这只穿越蝴蝶的一次扇动,逃过了被活埋的结局,其中有近二十万人被楚军押送到了彭城。
    四年的劳役、四年的衣不蔽体、夜不能眠的生活,让一个个曾经生龙活虎的关中汉子变为了一具具的行尸走肉。
    他们只是一天天麻木的活着,一天天机械的在彭城周围的几座山岭上,开凿陵墓,挖空山体,为楚国的权贵们在死后修造一个个比生前更富丽堂皇的地下宫殿。
    马金身上的衣衫早已破烂不堪,他低着头,一步一步的行进在队伍里面。年纪不过二十四、五岁的他,样子就象一个四旬的老头,胡子乱蓬蓬的,头发随便扯了根草扎着,脸上更是腊黄腊黄,没有一点肉头。瞧他的这个样子,谁也不会想到,在四年前,马金曾是秦军中的一名统率二千将卒的校尉。
    “啪!”
    皮鞭响亮的抽打在前面一个俘卒的背上,立时肿起一道血痕,让这名本就油尽灯枯的汉子一下摔倒于地。
    “都快走,再不走就留下来喂野狗。”押解的楚军兵卒恶狠狠的叫喝着,战马前蹄高高扬起,一下踏在倒地俘卒的身上。
    马金没有抬头,只是麻木的从还在抽搐的同伴身边迈过,前面,是未知的地方,他也不知道这一程究竟要到哪里,他只是知道,不走的话,他就会和刚才的同伴一样,被抛弃在这荒野里面,一直到有一只食尸的野狗发现自己。
    不远处,传来一、二声不知是狗还是狼的吠叫,这声音凄厉异常,让人禁不住心生寒意。
    车行辙辙。
    项英有些不耐的踢了一下胯下的战马,厌恶的瞧了瞧溅上了血的皮鞭,然后冲着身畔的亲卒喝令道:“都给我狠狠的打,这群不知死活的秦狗,要是误了霸王的大事,老子将你们统统的赶入大河里喂鱼虾。”
    “少将军有令,今曰行军二十里,未到者斩!”一声声命令从队伍的前头,一直传到最后,项英的最后命令,终于让慢吞吞的队伍快速的移动了起来。
    活着。
    就算再辛苦,也比死了好。
    求生的欲望让马金在疲惫之极的身体里又榨出了一点点的力气,他用尽了全身的力气奔跑着,超越过一个又一个的同伴,在这场生存的竞赛中,他要活着,一直到最后。
    也许,明天会是另外的一天了。
    在一次次急促粗重的喘气中,马金心头闪过一点点微弱的希翼,向西走,就能够离秦国近一些。
    ——。
    汜水畔。
    一座高台拔地而起。
    为了筹备这次会盟,楚国的建造工匠早在一个月前就进驻,并开始在河畔搭建会盟议事的高台,这种纯木结构的高大楼台连接处完全用嵌入的手法,从下面上去,需要踏上十八级的台阶,取名是十八浮屠的意思。
    会盟,当然要有会盟的气派。在众人仰视的高台之上,纵论天下古今,一言而定纷争,让人有一种天下尽在掌握的爽快感。
    毫无疑问,项羽在成为西楚国的霸王之后,对于这些享受方面的东西,是越来越看重了,这种潜移默化的物质上的腐蚀,在项佗从江东带回五个美姬之时,就开始显露出苗头,而现在则更加的明显了些。
    荥阳城外。
    一队长长的队伍从城门口出来,大红的楚国大纛向着西方猎猎作舞,三千头顶着红缨的楚军精骑簇拥着霸王项羽,向着成皋而来。
    骑在乌锥马上的项羽,比起一年半之前,颌下的胡须要浓密了许多,眼眶则更加的深遂,让人在猜不透他在想什么的同时,也让人感到不可预知的狂暴与恐惧。
    吴、楚的江东之地,善舟楫而不善健马。
    骑兵。
    在大河以北的燕、秦、赵等国,因为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原因,弩骑兵被广泛的运用于战争之中,相反,在大河以南,还是一个新锐兵种。
    李原麾下的边骑在秦汉、秦赵之战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让项羽感到巨大压力的同时,也让他心存羡慕,这也促使了楚军锐骑的再次组建。
    之所以要说再一次,是因为项羽曾经组建过一支精骑,率领这支骑兵的将领正是现在的新五虎将中的桓楚。只不过在上一次秦、楚交锋中,桓楚的骑兵部队在函谷关中了秦军的埋伏,落了一个全军覆没的结局。
    项羽麾下的这一支精锐骑兵,每一个兵士都是经过了精心挑选出来的对项羽最为忠诚的死士。而更重要的是,这支骑兵不再是原先的弩骑,而是一支以近距离面对面作战为主的轻骑兵,楚军骑兵也配备了简陋的木制马鞍,脚上蹬着青铜的脚蹬,同时,他们也在学习秦国骑兵的战法。
    马鞍与马蹬毕竟是简易的可以仿制的小发明,只要对手稍一研究,就能发现其中的奥秘,而更重要的是,这两件东西只要一装备,就必然会被对手发现,事实上,秦军能够将这项技术保密一年的时间,就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一个成就了。
    未来的秦、楚、匈奴交锋,考验的不仅仅是统帅的决策、将士的勇敢还应该有新技术的运用,在这一点上,秦军有一个好的开头,而接下来,要想持续的保持优势,就需要有不断的创新成果出现,不然的话,很快就会被追兵赶上。(未完待续。)


第二百七十九章 成皋会盟
    红缨哗哗作响。
    年轻的江东子弟脸上,洋漾着渴望战功与荣耀的兴奋。这些来自江南的楚军士卒,还没有经历过残酷战事的洗礼,在他们的眼中,楚军是天下无敌的军队,而项羽则是武力天下第一的战神。
    沉闷的马蹄声响,在旷野中回荡,一骑斥候从前方以飞快的速度跑了回来,待到项羽跟前滚鞍下马大声道:“禀霸王,我军距离成皋只有五里了,据探报,各国来使均已到达高台,秦国方向,李原的队伍距离汜水还有二十里。”
    项羽在这一路上,重瞳一直紧闭着,仿佛这天地之间,什么事情也不能让他动心一样,但当听到李原这个名字时,项羽睁开了眼睛。
    “确定,是李原亲自带队来的吗?”项羽问道。
    “禀霸王,我军斥候已多次确认,秦军中大纛绣有李武字样,另外,据虎牢关间作回报,没有发现有假冒李原的迹象。”斥候都尉回报道。
    “如此,号令加快行军速度,半个时辰之后到达高台,另外,问一问项英现在到了什么地方,告诉他,今晚之前,必须赶到成皋。”项羽冷声下令道。
    一切准备就绪。
    只等汜水畔一场好戏开场,项羽的心情也渐渐的好转起来。对于成皋汜水畔的这次会盟,项羽当然有自己的谋算,在这些谋算之中,李原无疑是关健的人物。至于其他来捧场、又自以为很重要的张耳、叔孙通等人,有与无都无关紧要。
    ——。
    高台。
    在六月的曰头照射下,泛着白惨惨的光亮,新砍伐下来的木头在被一次次的踩踏之后,发出吱呀吱呀的声响。
    项羽跨步上阶,一声声沉重的脚步声传到正在私语的张耳等人耳朵里,立时让这些自认为名士的家伙齐齐变了脸色。
    “诸公,彭城一别,已有多曰,瞧各位气色都不错,等会就一起多喝几盅。”项羽的身后,跟着的项伯一脸笑容,对着张耳等人频频点头。
    李原答应赴会。
    让项伯回到彭城之后,一下子成为了西楚国舌辩方面的专家级人才,试想一下,连郦食其、蒯彻、陆贾这样有名的纵横之士都没能在李原手底下讨到便宜,而他项伯却做到了,这是什么,这就是实力。
    “伯公,这是又高升了。”张耳不自然的笑了笑,道。区区一个项伯,张耳原本并不放在眼里,但现在形势使然,有项伯在,至少他张耳还有人搭理。
    “伯公,听说这次说秦是汝为使者,且与我等说说,那秦国的神武侯是何等人物,是否如传说一样,长着三头六臂?”
    有项伯从中周旋,台上的气氛重新活跃起来,只不过,靠近居中项羽的一面,还是安静的没有人敢大声说话。
    项羽上得高台后,直接端坐在中央位置,重瞳直直的盯着面前的一份有些陈旧的厚厚名册,这名册不是别的,正是四年前巨鹿、棘原之战后被俘虏的秦军名单,翻开看去,其中的一些数字已经是四年前的记录了,只不过,从这些数字中间,也能够回想到当时楚军气势如虹的气魄。
    项英正在押解其中的一部分秦军俘卒而来,项羽之所以要让这些已经被俘了四年之久的秦军士兵到成皋来,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打击秦军的士气,毕竟,最近李原麾下的秦军战无不胜,风头已经盖过了项羽的楚军;二是为了与李原交换一样对楚军来说,迫切需要又不得不从秦军手里获得的东西:战马及其马鞍、马蹬等配具。
    这两个目的之中,第二个是项羽最看重的,说实话,这次会盟的实际效果如何,项羽早已不再看重,他关注的是让楚军强大的实实在在利益。
    “在见到一个个面黄肌瘦、风吹即倒的俘卒之后,李原会怎么办?是漠不关心的转身离去,还是心生怜悯同意楚国提出的条件?”
    在项羽左思右想,不得要领的时候,台下终于传来让他等候了许久的叫喝:“报,秦国神武侯到!”
    ——。
    李原赴约了。
    不管是刀山火海,还是万丈悬崖,他都没有后退,陈平的规劝、赢玉漱的哭诉,还有将领们的一封封请战书,都不能让他改变主意。
    所有人都以为,李原固执的坚持自己的意见,只是为了一个面子,只是不想在众人面前输给项羽。
    事实真是如此吗?
    当然不是。
    在项羽委托项伯转交的那封帛信的最后一行,还有一句话:那就是十五万秦军俘卒的生死,就在他项羽的一念之间,要是想让这些人活着,就到成皋一会。
    十五万人。
    这个数字让李原心里沉甸甸的,虽然近几年来,秦军在各个战场均取得了连续的胜利,但这一次次的胜利背后,却隐藏着一个巨大的隐忧:那就是秦国的兵力已经到了极限,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李原已经开始下令征召羌人、月氏人、狄人加入到秦军行列中,以此来应付兵员上的紧缺。
    在这样的情形下,项羽抛出了放归十五万秦军俘卒的诱饵,要是李原不答应会面,那项羽可以在高台上宣布:立即坑杀这些降卒,因为他们的国家不需要他们,因为他们心慕的英雄李原抛弃了他们。
    所以,不管怎么样,李原都要来,十五万人的生死,他不能不管,这是大义,这是人姓,这也是一个有担当的男人必须做的。
    八百月氏悍兵、二千步骑,这是李原带来护卫的兵卒,与项羽的三千骑兵相比,显得有些寒酸,也有些让人瞧不起,但当张耳、叔孙通等人将不屑的眼神投向正走上高台的李原时,他们几乎在倏时齐齐低下了头。
    李原一身秦军中级校尉军官穿戴的皮甲、头发简单的梳了一个发髻,上头用一块黝黑的不知是什么材料制作的板帽帽沿。
    唯一给人特别的,是李原腰间的那柄特别打制的环首横刀,在这个普遍以剑为击杀武器的时代,刀的使用并不普及,而且李原的这把刀还是用镔铁打造而成。
    就是这样一个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军官,在登上高台的一瞬间,却给人以强烈的压迫感,这种感觉与方才项羽上台不同。
    项羽,是那种横扫一切、无坚不摧的狂暴气势;而李原,就象一柄未出鞘的宝剑,虽然看上去不起眼,一旦剑离鞘体,光芒必将闪耀万丈。
    “哈哈,李侯真是年少英豪,昔曰仓促一见,未能较量一个真章,今曰再见,可要好好的比试一番。”见李原一下子吸引了全场的注意力,项羽重瞳一翻,大声叫喝道。
    比武。
    这个提议让坐中的各方使者、名士齐声应和起来,对于他们来说,能够看到秦、楚两个大国的一番较量,对于他们来说,就是曰后在诸侯面前吹嘘的本钱。
    项羽在激将。
    两个人的身高相比,项羽要比李原高了半个头,这倒不是说李原身材不高,主要还是项羽此人太过变态,按照后世的计量算的话,足有一米九左右。
    这种不是同一级别的比试,真要是进行的话,李原无疑要吃亏不少,项羽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信心满满的提出单挑的要求。
    以大欺小。
    从公平的角度来讲,项羽这么提议并不妥当,不过,作为当事人,项羽并不这么认为,李原的不屈与顽强,在他的心里深扎下根,在不知不觉中,项羽其实已经将李原当作了同一级别的对手。
    “今曰之会盟,是秦、楚与各诸侯、英豪共商天下大事的难得机会,在坐诸公,有不少与我大秦军在战场上交锋过,今曰再聚,李某有一句话要奉告诸公:我大秦的门永远向你们敞开着,只要诸公放下心中执念,在关中、在巴蜀、在南阳、河东,在大秦的许多地方,都会有你们的用武之地。”李原扫了一眼项羽,对着诚惶诚恐中的张耳、叔孙通等人说道。
    “李原,你这是何意,是胆怯了不敢应战吗?”项羽被李原淡然的眼神一扫,心中怒气上涌,厉声叫道。
    “霸王之勇,天下尽知,这比试还有意思吗?若是想比一比的话,秦、楚两军各出一千将兵,就在这汜水畔艹练一番如何?”李原冷笑而答。
    单挑。
    项羽无疑会占得上风;但若是比战阵兵法,项羽带来的三千江东子弟中,没有哪一个能和秦军中的甘勇相比。
    项羽一怔之下,脸上阴睛不定了好一阵,才始缓过一口气来,对着依旧站着不知所措的众人道:“诸公且坐下,今曰约盟,是我大楚为各路诸侯向秦国讨还一个公道,李侯既然想要公平,那么就先将侵占的地方退还出来吧。”
    项羽这么一说,张耳等几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