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大科学家(何事)-第2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起旋灭旋分旋散所谓‘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我们新中国党要汲取他们的教训,积极加强组织纪律保密等工作,以确保我们这个政党的纯洁与稳定尤其是党员资格审查,更是重中之重,这样才能避免出现李铁仙这种‘一人入三会’的现象”

杨永泰点点头,接着说道:“虽说李铁仙一人入三会,但由于他与陶焕卿的关系,心中对光复会还是最为认同所以宣统元年光复会与同盟会分道扬镳并在东京重建光复会总部后,李铁仙也离开同盟会加入光复会,并担任南部执行员,主要负责光复会在南洋的活动,一跃成为光复会中仅次于章炳麟陶焕卿的第三号人物“去年七月,陶焕卿李铁仙等人回到上海,在法租界组建锐进学社,发行《锐进学报》,鼓吹反清革命待各项事情进入正轨,李铁仙秘密潜回湖南安化老家省亲刚回家不久,武汉起义爆发,他闻听消息急忙赶赴武昌,面见鄂督黎宋卿司令黄克强,力陈上海起义的重要性,认为上呵东南门户,也是全国经济中心,只要上海光复,那么长江以南可以传檄而定“刚才在下说过,李铁仙曾加入过黄克强的华兴会,又在黄克强的介绍下加入同盟会,加之两人又都是湖南老乡,关系匪浅,所以黄克强对他非常支持于是黎宋卿便委派李燮和为长江下游招讨使,在敢死队员的护送下来到上海,准备发动起义”

孙元起心中想道:“果然无论干什么都离不开“关系”二字!李燮和没有黄兴陶成章的鼎力相助,就不可能左右逢源一人入三会,也不可能一跃成为光复会第三号人物,更不可能忽悠几句就变成长江下游招讨使所以无论到哪里,关系都是第一生产力杨永泰继续说道:“近代以来有‘无湘不成军’之说,加上江南制造局又是曾文正公亲手创设,所以上海沪军营制造局炮台营巡警厅等士兵军官很多都是湖南人李铁仙抵达上海后,便以同乡关系四处游说,积极策动军警反正此时武昌起义的消息早已传遍大江南北,上海又开埠较早,思想开放,听到李铁仙的劝说后大家纷纷表示赞同革命,并约定于九月十五日起事李铁仙的自己势单力孤功败垂成,加上还念及与同盟会的香火之情,便在计议已定之后,把准备起义的实情告诉了同盟会在上海的负责人陈英士“其实那个时候陈英士也在准备起义,但他发动起义的主力只有同盟会辖下的中国敢死团以及青帮会党分子,加起来也不过数百人而上海军警有近万人,大部分都被李铁仙掌握在自己手中两者力量对比悬殊,让陈其美觉得自己和同盟会的地位受到挑战,只要李铁仙先动手,便再无翻盘的机会于是他就秘密召集手下亲信,决定率先发动起义,以便拔得头筹”

孙元起笑道:“没想到陈英士偷鸡不成蚀把米,反而自己被抓个正着?”

杨永泰也笑道:“不错,正是如此!陈英士听说李铁仙已和江南制造局官兵商量好共同举义的事情,便想投机取巧,以李铁仙的名义先拿下贮藏大量军火的江南制造局,以扩军应对以后的上海局面可制造局的官兵只认识李铁仙,不认识什么陈英士,看到有人发起进攻,毫不客气地予以反击,当场打死打伤多人,陈英士也被生俘幸好他说他认识李铁仙,才没有被当场枪决“陈英士残部见攻不下墙高弹密的制造局,领导者又被人生俘,只好厚着脸皮去请李铁仙帮忙李铁仙倒也仗义,很快率兵来援救,攻下制造局,陈英士才幸免于难攻占制造局之后,李燮和被各路义军推为临时总司令,驻制造局办事”

孙元起奇道:“李铁仙手握兵权,为何最后让上海都督一职旁落呢?”

杨永泰道:“这主要是两个方面因素,先是李铁仙不同意设立沪军都督他认为上呵江苏的一部分,又不是省会所在地,按照之前各省独立的惯例,省会之外光复的府道州县一般称‘军政分府’,不应该设立都督以分裂江苏统治之权而且他受湖南曾文正公左文襄公影响,对兵权看得较重,上海光复后他始终以上嘿时总司令发号施令;而都督兼理民事,所以他有些不屑一顾“其次,即便李铁仙想当都督,同盟会和上吼商也不会让他当选的上海光复过程中光复会同盟会和上吼商都出了力,其中光复会功劳最大,上吼商次之,同盟会最弱但李铁仙率领的光复会及军警势力是以湖南人为主,实力又大,自然会受到以江浙人士为主的上吼商和同盟会抱团反对而且李铁仙对上海人地生疏,与沪上绅商素少联系,辅佐的人较少,在推举过程中也会吃大亏“但同盟会不同,早在上海光复之前,他们就已经开始酝酿新政府的人熏并且预先作了任命,包括李瑟斋为民政总长伍秩庸为外交总长沈缦云为财政总长,这些都是上海颇具有影响力的人物,为陈英士加分不少再者,在推选总督的过程中,陈英士手下的会党分子又怂流氓,于是光复中被生俘的陈英士反而笑到最后而光复上海的最大功臣李铁仙不仅没当上都督,而且连沪军总司令也没爆陈英士仅给他安排了个小小的沪军都督府参谋一职务”

“难道李铁仙就没有反抗?”孙元起觉得,一般人遇到这种窝囊事肯定要奋力反抗,即便不反抗,也得到处喊撞天屈杨永泰道:“光复会方面自然一片大哗,甚至严辞责问,要求逮捕陈英士,治他违令起事篡窃大权之罪李铁仙最初也是气愤难平,不过他考虑再三,认为武昌起义不久,上海刚刚光复,全国形势还没有稳定,如果兄弟阋墙,不但引人耻笑,而且会贻误革命全局最后他主动率部前往吴淞,成立吴淞军政分府及光复军总司令部,自任总司令,并宣布只承认程雪楼的苏州军政府为江苏全省军政府,而不认可陈其美的沪军都督府”

孙元起赞道:“这李铁仙倒是个人物!”

杨永泰道:“李铁仙可谓君子风度,无奈陈英士却难以容忍卧榻之侧有他人鼾睡,所以前些日子曾派刺客企图行刺,幸好误中副车,李铁仙随身卫士当场陨命行刺失败以后,他又想以武力解决李铁仙的吴淞军政分府要不是李铁仙先兵多将广,估计上海滩早就兵戈再起了”

暗杀李燮和?孙元起不由得想起陈其美临走时说的“现在上海刚刚光复不久,市面上挺乱,还请孙总长多多保重”,当下皱眉道:“李铁仙这都能忍?”

杨永泰叹息道:“不能忍又怎么着?光复会现在一没钱饷,二没弹药,三在南京国民政府里没有得力干将,只能在报纸上抗议几句,能解决什么问题?”

孙元起这才问道:“那你刚才说要看光复会的手段,是什么意思?”

杨永泰道:“光复会没钱饷没弹药在南京民国政府里没有得力干将,可是咱们都有啊只要大人向光复会稍加示意以表支持,保证章炳麟陶焕卿会鼓动李铁仙把陈英士赶下台!”

孙元起道:“无奈我们现在还不能与同盟会决裂”

杨永泰笑道:“我们只要稍加暗示即可,比如在《政经日报》上刊登几篇抨击沪军都督府的新闻稿,比如同意陶焕卿登门拜访等!”

莉莉丝却突然走出来,严词拒绝道:“不可!”

第二九七章杀人如草不闻声(下)

见莉莉丝出来,杨永泰赶紧站起身,恭敬地叫了一声:“孙夫人!”

孙元起却有些疑惑:“为何不可?”

莉莉丝不忿地说道:“难道你不记得四年前你在日本被扔鸡蛋的事情了?”

穿越以来,孙元起在叔祖父孙家鼐、张之洞等人照顾下,工作、生活称心如意;在欧美等国更是因为那些理论发明而声名大噪。这一切说起来都算顺风顺水,没什么蹉跌。即便在东北防疫时遇刺受重伤,孙元起也觉得没什么后悔遗憾。

唯独有一件事被他视为平生大辱,那就是在东京码头被中国留学生扔了鸡蛋,而那些中国留学生很大可能是读着他编写的教材成长起来的。那一刻他心死如灰,觉得自己之前十年的辛苦努力更像是一个悲凉的笑话。即便是此刻莉莉丝提起,孙元起的眼角也忍不住抽搐几下:“怎么提起这件事?”

莉莉丝冷哼一声:“怎么提起这件事?告诉你,扔鸡蛋的事就是陶成章组织策划并亲身参与的!”

在被扔鸡蛋不久,孙元起便病倒在床发烧昏睡,没能了解到事情的前因后果。之后虽然隐约知道袭击来自光复会,却不愿自揭伤疤追查当日的参与者,自然也就不知道主谋是陶成章。而杨永泰迟至1911年下半年才来到孙元起身边做幕僚,当然更不会知道孙元起和陶成章之间的过节。

然而莉莉丝作为当日的亲历者,对事件知之甚详,并一直耿耿于怀。所谓“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宁得罪小人,不得罪女人”,大概就是说女性记仇很深吧?

杨永泰连连鞠躬,慌乱地说道:“对不起,大人、夫人,杨某实在不知道陶焕卿居然曾作出如此悖逆不轨的事情来!杨某要是知道,绝对不会建议大人与光复会合作。推荐他为浙督!”

孙元起冲他摆摆手:“畅卿不必如此,不知者不怪嘛!别说你,就连我这个当事人都忘了陶焕卿曾冲我扔过鸡蛋。而且新中国党与光复会合作至关重要,岂能因为孙某一己恩怨而随意中止?”

莉莉丝气哼哼地说道:“我不管你们新中国党与光复会合作重要不重要,反正陶成章永远不准在我面前出现。更别想踏足华熙园一步。否则我不介意回扔他几个臭鸡蛋!”

杨永泰也说道:“既然大人与陶焕卿有如此恩怨,只怕新中国党与光复会合作的事情要从长计议。即便大人虚怀若谷大肚能容,不计前嫌与与光复会合作,他陶焕卿心中又何以自安?而且陶焕卿是光复会第二号人物。合作之后难免抬头不见低头见,想来他见到大人也会如鲠在喉吧?长此以往必然生出许多祸端,倒还不如现在就和他们撇清关系。”

要是一直不知道陶成章就是扔自己鸡蛋的主谋,也就罢了。但自从知道之后,孙元起对陶成章的感觉便大为恶化。估计以后和他见面谋事。自己心里也迈不过这道坎儿。推己及人,想来陶成章见了自己也会思前想后提心吊胆。以后他做了浙江都督,手里大权在握,谁知道会闹出什么幺蛾子?

想到这里,孙元起说道:“既然如此,那我们与光复会合作推举陶焕卿为浙督的事便就此作罢,但沪督换人之事却不妨和李铁仙合作一回。”

孙元起作为一个文化人、知识分子、教书先生,本来就对青帮出身的杨梅都督颇有成见,谁知道他还不知道死活。居然以暗杀来威胁自己。古人有“龙有逆鳞,触之必死”之说,孙元起虽然不是九五之尊真龙天子,但也咽不下这口恶气。

见孙元起不再提与陶成章合作的事,莉莉丝才转身进了后堂。

杨永泰坐下后。才慢慢说道:“我们不推荐推举陶焕卿为浙督这件事也说得过去,毕竟南京民国政府风雨飘摇危在旦夕,汤蛰翁这个交通总长也做不了几天,相比之下还是浙江都督的职位更为稳固。我们新中国党当然要支持自己的同志。哪有反过来帮助光复会的道理?何况汤蛰翁现在还是浙江总督呢?相信光复会在这件事上也说不出二话。

“至于与李铁仙合作的事但也不难。现在光复会作为全国排名靠前的党派,居然没有一个会员在南京民国政府中担任总长。也没有一个会员在各省担任都督,他们如何心甘?只要他们闻听消息,肯定会积极怂恿李铁仙与我们合作。关键要看大人希望采取什么手段,来让上海易主。”

孙元起思忖片刻说道:“同盟会虽说当今第一大党,但在地方上的影响力却非常有限,各省都督中只有阎百川、李协和(李烈钧)、陈英士等三数人。而山西现在已经被袁慰亭麾下的卢永祥部攻占大部,阎百川穷途末路自顾不暇;江西在辛亥革命后四易其督,李协和初掌大权,需要时间去调和各种势力,而且江西人穷地恶,财力也很有限。

“数来数去,唯有上海形势最好、财赋最丰,陈英士又是孙中山心腹亲信,必然同盟会大相倚重。如果我们因为此事与同盟会交恶,让北方的袁慰亭坐收渔翁之利,那就得不偿失了。所以我们在处理此事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绝不能让同盟会发现或怀疑是我们主使的;第二、能不使用武力的时候最好不用;第三、能让陈英士死掉就别让他活着。”

由此可见孙元起确实对那个小瘪三恨极。但这种恨又与对陶成章的恨不同:对陶成章,是对他羞辱自己手段的痛恨,顶多以后再羞辱回来便是。对陈其美,则是对他为人的痛恨,必须要杀之而后快。

杨永泰道:“若依照大人的三个要求,最好的手段还是暗杀。不过大人不赞成我们自己雇人动手,怕贻人口实,那我们就不妨怂恿光复会或李铁仙派人出手。如此一来,既可以洗清自己,又能让陈英士死于非命,还可以让光复会和同盟会对立。”

孙元起问道:“这一石三鸟之计固然极好,但光复会的人也不是傻子,他们怎么会甘心受我们怂恿,做这种与虎谋皮的事?”

杨永泰道:“在下来上海后认识了一位奇人,他姓王名亚樵,字九光,安徽合肥人。性格嫉恶如仇、见义勇为,颇有古烈士之风。去年武昌起义爆发后,曾和乡人积极响应革命主张,在合肥组建军政府,宣布安徽独立,并自任合肥革命军司令。而同盟会安徽支部孙品骖也联络巡防营、团练等在合肥成立军政府。连忙因为争权夺利意见不合,王亚樵手下被孙部屠戮殆尽,他也被迫亡命上海。

“到上海以后,他白天到码头、工厂做工,夜晚露宿街头,但依然不移革命之志。后来他在报纸上看到我们组织新中国党,觉得颇符合他的脾性,便主动找到我,希望加入我们新中国党。因为我党本着严进严出的原则,加上在下对他又不甚了解,便让他先接受考察。如今他依然在做苦工,时常与我联系,但很少有人知道他是我党的同志。”

王亚樵?孙元起觉得这个名字有些熟悉,好像在哪里听过,仔细回想时却又记不得了。

杨永泰接着说道:“在下的主意就是先让王亚樵以杀手身份,主动与李铁仙及光复会联系,希望能刺杀陈英士后获取巨额报酬。当然,他们会将信将疑,不可能一口答应。接着我们再隐晦地向光复会和李铁仙暗示,表明我们新中国党及大人支持他们武力夺取上海都督一职。

“李铁仙现在虽然只是吴淞军政分府的都督,但他手里的军警却远超陈英士的沪军,武力夺取颇为可行。加上陈英士曾刺杀李铁仙,他一直怀恨在心,闻言必然心动。此时再让王亚樵联系李铁仙,并稍稍降低价码。有恃无恐之下,他们必定会同意王亚樵的行动。

“等王亚樵刺杀成功之后,我们可以通过中华广播公司、《政经日报》或明或暗地透露出指使刺杀的是光复会。如此便可以把大人和新中国党摘清,又能让光复会和同盟会对立。”

孙元起觉得这个计策有些勉强,但一时半会儿又没有更好的主意,便点头道:“那畅卿便试试看吧!”

说来凑巧,就在杨永泰让王亚樵出马联系李铁仙的时候,陈英士主动为计策的成功贡献了一臂之力,也让李铁仙下定决心使用暗杀手段。

早在孙元起抵达上海之前,遁迹上海的陶成章已经风闻陈其美要加害于他的消息,加上仇人孙元起带着卫队近期也将到沪上凑热闹,他便依照在前清革命时的做法,四处隐匿,行踪不定,深居简出。

在孙元起落足上海的第二个晚上,略感身体不适的陶成章来到法租界金神父路的广慈医院。在前清事情,外国租界一直是革命党人的避风港湾,到了这里他觉得好像心情大定。这些天奔波劳苦,心理压力巨大,这一刻都得到彻底释放,加上药物的嗜睡作用,他很快沉沉睡去。

在凌晨的时分,有人轻轻叩门:“陶先生,该吃药了!”

这么多年的革命经验让他养成了睡觉闩门的习惯。睡梦的陶成章听见有人呼唤,以为是护士,便随口应道:“哦,进来吧。”说罢迷迷瞪瞪起床开门。

等打开门,门前站立那人端起撸子就是“啪”“啪”几枪,陶成章顿时应声萎顿在地。

第二九八章带雨云埋一半山(上)

中华广播公司自1903年在上海成立以来,为了与传统的纸质媒体相抗衡,一直高度重视新闻报道的及时性、真实性。为此,他们在全国各省市设站布点的同时,也组建了一支数以百计的专业记者队伍,此外还有密布城乡各个角落的无数新闻线人,形成一个无孔不入严密的新闻网络。与此同时,这也成为孙元起得到情报的主要来源。

莉莉丝接手《京津泰晤士报》后,先是改头换面易名为《政经日报》,然后与中华广播公司实现新闻共享。凭借着中华广播公司的丰富信息来源,再高价聘请一些专栏作家、新闻评论员,《政经日报》很快便以报道迅速、立场公正、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等特点,风行长三角和京津地区,成为官僚、商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