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能臣-第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太后之言臣妇必当转达,请太后安心!”最先说话的是左丞相夫人田氏,也就是崔太后的嫂子。
  “请太后安心!”其余三人也纷纷附和道,此地文安殿内的气氛变得凝重异常。
  “嗨!”崔太后重重地叹了一声,“毕竟皇帝是哀家的儿子,本来他想做什么我这个当娘的应当鼎力支持!但他要动的是高祖皇帝留下来的国政,是我大盛朝的根本!因此,哀家不得已才出此下策,请各位夫人传话,请‘三公’和大将军一道阻止皇帝任意胡为。相信有重臣的劝谏,以皇帝的英明,必能知晓其中的利害,及时悬崖勒马!”
  “太后所言极是!”四位夫人闻言,异口同声地说道。
  崔太后满意地点点头,重重地拍了两下巴掌,文安殿的大门再度开启,舞姬、乐师、宫女、侍宦以及崔静兰、杨妙儿重新回到殿内,丝竹声起、歌舞如常,仿佛刚才的事情没有发生过一般。
  其实崔太后对她们说的这番话目的并不简单。首先“三公”和大将军是朝廷的重臣,也可以说是“弘文”一朝的辅政大臣,将他们与高祖皇帝遗留下来的国政方针绑在一起,鼓励他们阻止皇帝推行新政,以达到巩固自己手中权力的目的。
  其次,当今大盛王朝的局面是“文官旧臣”“外戚新贵”和“军功勋略”三足鼎立的格局,一旦皇帝任用“酷吏”夺权,势必损害三方的利益;所以当下的局面,是暂时抛开三家的政治利益之争,共同阻击急欲扩张自己权力的皇帝,也能最大限度地维持他们的既得利益。
  当然,崔太后最终的目的还是维护他们崔氏一族的荣耀,维护崔氏一族手中的权力,甚至于她可以为此放下身段,向一直厌恶崔氏弄权的文官集团求援。
  然而正如秦骧所猜测的,新皇帝刘彦钊怎么会甘心情愿地接受三方势力的制衡,又怎么会放任自己的母后、舅舅继续把持朝政、持续扩大崔氏家族的势力?他之所以隐忍这么些年,就是为了暗中积蓄力量,而时到今日,他认为自己已经有这个能力与外戚、文官一争高下,也是时候让自己的力量走上前台了。
  文安殿内,舞乐虽然重新响起,然而四位夫人的心头却被一层不安的阴云所笼罩,而更令她们如坐针毡的是,在晚宴快结束时,当今天子竟然带着徐皇后、东郭夫人和崔夫人来给太后请安。
  看着大殿内貌合神离、却坐在一起的母子二人,四位夫人的心中都有种快点离开的焦躁感。
  “诸位夫人,朕年后将要宣布朝廷新政,还望你们回去后预知一下各位明公、大将军,请他们务必支持!”皇帝兴奋地说着,完全没注意到身旁脸色已经阴鸷到极点的崔太后。
  “一切听从陛下安排!”众夫人跪安后,便先后离开了皇宫。
  此时宫门前,太仆卿萧鲎的正妻杨妙儿手拉着母亲张氏的双手,明媚的双眸满含泪光,以近乎哀求的语气说道:
  “母亲,妙儿想回家!”
  更新得晚了,今日一天都在培训,没有时间码字。本回是在听课时手写后回家再码出来的,相当辛苦~~~求推荐求收藏求打赏求推广~~~
  (本章完)


第51章 开朝大会
  弘文六年正月十二日,秦骧的任命书送达了秦府西苑,按照流程,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他先要到各级府衙报到,拜会顶头上司,于正月十五日开朝之后便可正式上任。
  同一日,“云天镖局京城分号”也正式开张,秦府门前的弄堂口是鞭炮声声、一派欢腾的景象。然而周蕙荃却怎么也开心不起来,因为从周府那边传来的消息,那日秦骧与周沐之间的会面并不愉快。
  “二小姐,秦某得官、镖局开张,今日应该是‘双喜临门’,你怎么反而有些不开心啊?”注意到周蕙荃的脸色后,秦骧嘻嘻哈哈地上前询问。
  周蕙荃俏脸转向一边,撇着嘴说道:“要你管!”
  虽然碰了个软钉子,秦骧还是从衣袖中取出一支竹钗,趁其不备插在了周蕙荃的发髻上。
  “今日本公子高兴,这个小玩意儿就送给你了!可别嫌寒酸啊!”
  周蕙荃嘟着嘴将竹钗从脑后取下,拿在手里仔细端详,笑道:“秦骧你好歹也算是京中名流,竟然拿着哄小孩子的玩意儿来哄我,你当我是三岁小孩啊!”说完抓着竹钗就要将它扔回去,却被姐姐周蕙茞一把抓住。
  “好歹是秦公子的一片心意,你就领情了吧!”说完朝秦骧淡淡一笑,替妹妹将竹钗收入了怀中。
  秦骧也报以微笑,朝周蕙荃吐了吐舌头:“还是你姐姐懂事!”
  ……
  另一边,犹豫了几日的萧鲎按照皇帝的吩咐,将自己马场中的西域良马全部送进御猎苑,虽然有些肉疼,但这些马也不过是他名下骏马的十分之一而已。而且他送皇帝宝马也不是不求回报,因为太仆卿柳万乘刚刚向皇帝提出辞呈,而他这番慷慨的举动必定会得到皇帝的圣心,争夺太仆卿之位也就更有把握了。
  然而皇帝的心思却与萧鲎截然不同,柳万乘退下了,他也不想再用杨坡或者崔正的人,他想尽快让自己暗中培植的人上位,因而这个萧鲎打从一开始就不在他考虑之中。更令皇帝厌恶的是,仅仅是太仆少卿的萧鲎,其在京南的马场中就有二十匹西域骏马,而且都是清一色的优良战马——“大月马”。
  朝廷向西域求购“大月马”,十来年间也不过得到百匹,萧鲎一个马场之中就藏下了二十匹,可见这个负责采购战马的太仆少卿是多有为朝廷“着想”!
  站在宫城西面高大的城楼上,远远望着那些神骏非常的西域战马,刘彦钊表面上没有任何的情绪波动,然而心中却是一片澎湃——此刻他恨不得将身旁的萧鲎生吞活剥,以解心头之恨。
  恰在此时,小黄门李亦德禀告上御史周沐入宫求见。打发走了萧鲎,皇帝一脸忿恨地回到了宫城内,在“武清殿”召见了周沐。
  周沐身为上御史,负责监察京中的文武百官,是御史监察院事实上的一把手。每年开朝之前,按照惯例,上御史都要就上一年的监察工作向皇帝作汇报,并就本年度的工作重心向皇帝提供建议。
  听完了周沐的工作汇报,皇帝阴鸷的脸色没有任何变化。周沐的报告中,弘文五年御史监察院处理的近百名犯法官吏中,京官占了四成,还有等待处理的三十多名官员,大概也有二十名是“九卿”衙门中的中下级官员。然而对于“九卿”甚至少卿的高官,则是一个也没有。
  “周御史监察京城百官,勤勉辛劳,朕记在心里。”皇帝说道,“然而对于‘少卿’以上的官吏,御史监察院似乎有失察之责!”
  周沐一听,急忙拜伏叩头道:“陛下之言似有所指,还请明示!”
  皇帝刘彦钊起身站到武清殿门口,遥指着西边说道:“朕的‘御猎苑’中新进了一匹西域骏马,周御史有兴致的话可以去看一看!”
  “敢问陛下……这些骏马是何人所献?”周沐问道。
  “萧鲎!”皇帝此时恨得直咬牙,几乎是从牙缝间挤出来的这两个字。
  周沐一听,一颗心顿时沉到了谷底。萧鲎此人不干净,身上污点很多,这个几乎全京城的人都知道。但他的父亲萧子康是一代名相,是帮助刘义臻开创新朝的功臣,也是霄末“清流”名臣的标杆。如今秉承这些“清流”名臣衣钵的官员们聚集在萧鲎的岳父、中太尉杨坡的麾下,想要动萧鲎,不啻于是与他身后的“文官集团”宣战。
  此刻周沐的脑子也在飞速运转,本来他并不关心朝廷上“文官”“外戚”两派的争斗,但是数日前老婆子林氏从宫中带回来的消息不得不令他有所警觉。
  “这恐怕是皇上想以萧鲎为突破口,清理以杨太尉为首的‘清流’一党的契机!”周沐心中这样想着,却忘了皇帝正在等待自己的回话。
  皇帝刘彦钊见周沐趴在地板上毫无反应,心中困惑:“周御史,查一查萧鲎,有什么难处吗?”
  “有什么难处?这可太难了!”周沐心中暗道,然而皇帝金口已开,他身为人臣又不得不领命。
  周沐又略微想了一会,正色回道:“启禀陛下,萧少卿乃朝廷御赐的侯爵,若是他有问题,也应该让主管诸侯事务的‘鸿胪寺’介入查一下;此外,若是其真的有‘徇私枉法’‘以公谋私’的行为存在,也应当让‘廷尉府’介入一道详查……”
  皇帝一听周沐的话,心里知道周沐这个老儒生拉上鸿胪卿和廷尉卿甚至更多的高官一起来查萧鲎,是不想成为“文官集团”的众矢之的,说到底还是不敢得罪杨坡之流。
  “此事……也算为难周御史了!”皇帝轻叹一声,将周沐扶起,“萧鲎身份敏感,胆敢查他的人想来朝中也找不出几人!不如……朕还是让郎绾出面吧,此人现在‘廷尉府’中,颇有些硬骨头,必然会尽心尽职替朕分忧!”
  皇帝这句话说来轻松,实则有“责备”和“警告”的意味在其中,周沐当了这么久的官,怎么可能听不出来。更何况郎绾是什么人,是前任的“巡察御史”,百官谈之色变的“酷吏”,怎么能让他借这件事重掌大权!
  “陛下此言让下臣无地自容!监察百官、举贤去佞正是御史监察院之职责,岂能因萧鲎是诸侯之身、勋略之后而蓄意避之!”周沐说道,“然而正如陛下爱所说,萧鲎身份敏感,不宜大张旗鼓地明查,只能暗中密查。因此下臣建议,先将此案交予一得力之人办理,待证据查实之后,一并交御史监察院、廷尉府定其罪责!”
  皇帝心中暗笑:“周沐这个老儒生还算聪明,为了阻止朕重新起用郎绾、商允臣,竟然想出来这么一个办法!”
  “那……办理此案之人,周御史可有推荐?”皇帝问道。这个办法虽然不能让他完全满意,但如今的朝局之下,想要动萧鲎,这恐怕也是最为稳妥的办法了。
  周沐想了一会儿,回道:“下臣尚无合适人选举荐!陛下若是执意要行此事,可以与左丞相大人商议!”
  周沐的这个建议实际上是要将皮球踢给皇帝的舅舅崔正,这一点刘彦钊很清楚,不过这个建议可操作性强,只要有机会打压“文官集团”,“外戚新贵”何乐而不为。
  但是皇帝仍然摇摇头,说道:“让崔丞相参与此案固然是好,不过周御史也知道,如今的朝堂上左丞相与中太尉面和心不和,让舅舅搅合进来,是否真的恰当?”言下之意,是担心崔正利用萧鲎的**案大做文章,从而达到打压“文官集团”、坐大“外戚新贵”的目的。这一点,却是皇帝无论如何也无法接受的。
  既然皇帝这么说了,周沐想来这件事肯定要落到自己头上,暗查萧鲎的人选也只能是由他来推荐了。尽管心中一万个不情愿,但他还是将认为最合适办理此事的人说出了口:
  “不妨让长襄侯的幼弟秦骧接手此事。此人新任‘京兆尉’,负责京城及京郊一带治安,同时他又是前御史大夫秦懿之子,凭秦大夫与杨太尉的交情,即便杨坡知道了秦骧在查自己的女婿,也不会太过为难于他。”
  “秦骧么……”皇帝一下子的思绪一下子就回到了正月初六赛马的那天,这个秦骧却是有些能力,而且不动声色就帮自己得了萧鲎二十匹西域骏马,想来也是心思机敏之人。
  “这个秦骧朕见过,确实是个可造之材!况且若非此人,朕也不可能知道萧鲎竟然有如此严重的问题!既然他新任‘京兆尉’,就让他接手此案,权当是历练一番吧!”显然周沐的这个举荐很令皇帝满意,当即就让小黄门李亦德去宣秦骧入宫。
  听皇帝如此称赞秦骧,周沐也略感惊奇——他当然不知道秦骧早就与皇帝有过交集。想到那日离开周府时秦骧信誓旦旦地说过,不经过自己也能在京城的官场中立足,现在看来所言非虚。
  当周沐听到皇帝要即刻宣秦骧进宫时,他急忙出言阻止:“陛下且慢,此事只宜暗中进行!”
  皇帝闻言,心觉有理,立即叫住了李亦德,想了一会,说道:“宣张忌傲觐见!”
  (本章完)


第52章 张兄求教
  大盛王朝的朝会,根据其出席人员的秩级、数量,又分为“大朝会”和“小朝会”。大朝会,一般由皇帝主持召开,京城中重要的文臣、武将以及诸侯、诸国使臣均要出席,真可以说是群贤毕至、显贵云集,所议的都是国家的大政方针。
  正月十五日是固定召开“大朝会”的时间,这场大朝会也被称为“春会”,另外有一个固定召开“大朝会”的时间是九月十五日,又被称为“秋会”,另外当朝廷遇到难以决断的重大事项,如国内叛乱、对外战争、立储废储等,当朝皇帝也可以选择通过大朝会召集文武百官商议。
  “春会”召开之后,这一年的施政方向和重心也就确定了,各级衙门以此为纲领布置本衙门的工作任务,标志着国家机器的正式运转,所以正月十五的那场大朝会,又有“开朝”的说法。
  弘文六年的开朝大会,注定不可能是风平浪静的局面;前有“文官”“外戚”之争,如今又搅进了“帝”“后”之争,原本文官、外戚、武将三足鼎立的格局,霎时变为四方博弈的局面。只不过“帝党”这支力量仍然潜伏在水面之下,而皇帝有意通过这次大朝会,决心将自己的心腹力量搬上台面。
  皇帝的自认为的“心腹”,其一是外太尉丁式程,其二便是光禄卿张忌傲。不过这两人能力一般,主要是不掺和“文官”和“外戚”之间的争斗,放在“三公九卿”的位置上不过是占个坑而已,免得这些高位被这两派的人抢去。
  真正被皇帝视作有能力又有忠心的,便是如商允臣、郎绾之类的清寒士子出身、不被“文官”“外戚”待见的中下级官吏。自从刚上台时商、郎二人被群臣如潮水般的弹劾奏章赶下台后,皇帝接受了教训,将这些人安插在不起眼的位置上,以免他们被崔正、杨坡的人赶尽杀绝。
  不过皇帝中意的“心腹”之中,有一点尚有欠缺,那就是他们或是像丁式程一样对官场上的争斗毫无经验之人,或者就是像商、郎这样一根筋往前冲却不知道提防暗算的人;更为重要的是,皇帝身边缺少一个摆得上台面的重臣支持。
  丁式程、张忌傲这类将门出身的,纵然能够提到“三公九卿”的高度,但是无论是经验还是智谋,与崔正这样的新贵都差了一大截,更无法与杨坡这样的“三朝旧臣”相比。商允臣、郎绾之流固然有能力、有忠心,但是出身低贱、背景太弱,纵然有皇帝的鼎力支持,也难以与“文官”或者“外戚”抗衡。
  刘彦钊放眼京城,竟然找不出一个能够协助自己扩大权力的帮手。不过就在最近,他忽然注意到一个人,一个因当年的“太子逆案”被牵连、外放的大人物——原大将军、现安西将军周绰。
  当年高祖皇帝刘义臻在病榻上曾与刘彦钊有过对话,那时刘彦钊对自己把控朝政没有信心,特别是对如何处理崔氏外戚与开国重臣之间的矛盾忧心忡忡。那时老皇帝对他说过,如果真的到了崔氏一党与杨彦坡一党斗得你死我活之时,可以重新起用周绰。
  周绰当年因为“太子逆案”被贬黜边疆,而新皇帝重新重用他,就是对他施恩;以周绰的性情,必然对新皇帝忠心不二。这是刘义臻的天子心术,也是留给儿子的重要遗产。
  当今的朝局,“文官”“外戚”虽然频频斗法,但是基本的格局还算稳固,两派也还没到“你死我活”的境地;但是刘彦钊已经急不可耐地要启用周绰,他想尽快改变这个局面,在“三公九卿”之中安插更多的心腹爪牙,以助他把控全局。
  在这次“春会”上,皇帝已经做好了准备将自己属意的人调入京城、安排在重要的职位上,所以兴致非常高。这次大朝会的前半段照例是各级官吏的工作汇报,而下半段的重要人事任免才是这个“春会”的**部分。
  今年的大朝会召开之前,除了太仆卿柳万乘已经提出辞呈,宗正卿李自源因母亲过世也提出辞官守孝;此外,出现的最大空缺则是“三公”之外最显赫的“大将军”一职——原本的大将军、荆侯李元疾因病不能视事,他的儿子代其向朝廷提出辞呈。
  太仆卿、宗正卿和大将军三个关键职位同时出现空缺,而且原本的三位高官非常巧合地属于“文官派”“外戚派”和“武将派”三股势力。这在皇帝眼中看来是极好的机会,他可以借此在这三个职位上安排自己的人,再加上原来的外太尉和光禄卿,那“帝党”的势力就足以与“文官”“外戚”两派相抗衡。
  然而崔正、杨坡乃至周沐一早就收到了崔太后的警告,对于皇帝的愿望,崔正和杨坡难得的意见一致、坚决反对;不过表面上他们还是一如既往地激烈争执,实际上却是把皇帝的任命提案给否决掉了。而以周沐所代表的儒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