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执宰大明-第8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假扮商贾,很显然李云天对他非常器重这才会这样做,这使得金宗瑞无形中就对李云天惺惺相惜,好感倍增。

“金大人在朝鲜军中的威望本王一清二楚,只不过金大人对本王有些误会,故而本王只好想办法解开金大人的心结。”

李云天清晰地感觉到了金宗瑞对自己态度的变化,嘴角闪过一丝不易觉察的笑意,看来金宗瑞的心理防线已经崩溃,随后有条不紊地说道,“古人有云,天将降大任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金大人经历了这番起落后,本王相信一定能胜任将来的职务!”

“将来的职务?”金宗瑞闻言脸上闪过惊讶的神色,一时间不知道李云天所言何意,难道李云天要让他回朝鲜都司?可副都指挥使的位子上已经有人了。

“朝鲜并入大明后地界上的部队分为两类,一类归都司管辖,另外一类归讲武堂管辖,你虽然没了都司衙门的官职但可以入职讲武堂,统帅讲武堂的部队。”

李云天见状微微一笑,沉声说道,“本王之前说过了,朝鲜并入大明后三司一院的堂官会被封为伯爵,讲武堂各地的统兵官都是勋贵,金大人正好在此行列,足以胜任此职。”

“王爷,您……您真的要让下官统帅朝鲜地界上的骁武军?”金宗瑞闻言顿时怔在了那里,一脸的匪夷所思。

要知道骁武军乃大明最精锐的部队,而他可是朝鲜的将领,还是曾经强烈反对李云天的将领,李云天竟然愿意把骁武军交给他统辖,难道就不怕他造反吗?

金宗瑞在东北六镇的时候就知道骁武军的厉害,双方曾经有过一些小摩擦,结果无不以骁武军完胜而告终,他从没有见过如此悍勇的战士,不仅身手好而且打起仗来简直不要命,令他深受触动,也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说实话,金宗瑞从没想过有朝一日能统辖大明的骁武军,如果能统帅这样一支天下间最为精锐的军队将是一种莫大的荣幸。

“你既然是我大明的伯爵,理应为大明效力,难道还想偷懒不成?”李云天闻言不由得笑了起来。

“下官不敢,下官只是觉得太过突然了,怕辜负了王爷所望。”金宗瑞回过神来,连忙站起来躬身回答,神色显得有些激动。

“本王认为你是最适合的人选,一定不会看错。”李云天笑着向金宗瑞往下压了压手让他坐下。

“王爷,下官想知道王爷为何会选下官,下官听说讲武堂里有不少功勋卓著的勋贵都能胜任此职。”金宗瑞坐下后沉吟了一下,一脸不解地望向了李云天,对此感到非常奇怪,要知道讲武堂一系的勋贵中有不少能征善战又资历深厚者,应该轮不到他才对。

“金大人在朝鲜治军多年,不仅作战经验丰富而且对朝鲜地形地势非常熟悉,可以打造出一支最为合适朝鲜作战的部队。”

李云天知道金宗瑞心中疑惑,于是笑着说道,“虽然本王手边也有几个人能当朝鲜骁武军的统兵官,不过他们与你相比最大的不足就是对朝鲜不了解,因此无法训练出最适合朝鲜作战的军队来。”

金宗瑞闻言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李云天说的没错,朝鲜多山而且气候寒冷,有着独特的地形地貌,自然是他这种土生土长的人对朝鲜的情况更加了解,因此能训练出最适合朝鲜作战的军队。

其实,李云天之所以让金宗瑞成为朝鲜的骁武军统兵官还有安抚朝鲜官员的意思,稳定朝鲜的官场,否则的话李云天会让金宗瑞担任副统兵官而不是主帅,他要用这种告诉朝鲜的官员大明并没有打压他们的意味。

因此金宗瑞能从数名资历和能力相仿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并不是偶然,可谓占据了天时、地利与人和,是朝鲜并入大明后朝鲜官员的表率。

酒宴摆上后,李云天与金宗瑞觥筹交错,谈笑风生。

两人并不是第一次见面故而相互间并不生分,金宗瑞觉得李云天并不想外界传言中的那般严厉,在他看来李云天依旧是曾经那个风度翩翩的“李先生”。

“金大人,本王有一要事要事先告知于你,这将是朝鲜骁武军成立后的首要职责。”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后,李云天挥退了在一旁伺候的下人,郑重其事地向金宗瑞说道,“倭国盘踞东海之上,时常进犯我大明的沿海地区,朝鲜也饱受其害,为了一劳永逸地解决这个麻烦,皇上准备对倭寇开战,届时朝鲜将成为此次大战明军的后勤基地,作用至关重要!”

“王爷,大明要征倭国了?”金宗瑞闻言脸上顿时流露出震惊的神色,万万没想到李云天会说出这样一番话来,要知道倭国可并不好征讨,当年蒙元两次东征倭国都铩羽而归,参战的朝鲜死伤惨重,故而对此是记忆犹新。

“倭国留着的话迟早是一害,因此不如早日解决这个麻烦,也省得留给后世子孙。”

李云天肯定地点了点头,沉声望着金宗瑞说道,“本王可以告诉你一个秘密,先帝在位的时候就曾经因为倭患想要远征倭国,不过当时北有残元进犯,西域也不太平,故而一直拖到了现在。”

“如今倭国内乱,正好给了大明征讨的机会,等到他们打得筋疲力尽之时就是我大明挥军东进之日。”说着,李云天的嘴角流露出了一丝笑意,向金宗瑞说道,“金大人,东征倭国之际将是朝鲜骁武军扬名之时,金大人一定要有所准备,务必一战成名!”

“王爷放心,下官一定尽力而为,赴汤蹈火在所不辞。”金宗瑞万万没想到大明要征讨倭国,这可是一场不折不扣的大战,而他竟然能赶上实在是人生的一大幸事,闻言连忙起身向李云天一拱手,高声应答。

望着神色激动的金宗瑞,李云天的嘴角流露出一丝欣慰的笑意,有了金宗瑞相助的话大明东征倭国将变得顺利许多,很显然朝鲜更合适作为明军的后勤基地。

第1386章诏书抵达

正统十一年九月中旬,正统帝的诏书终于抵达了汉城,李云天亲自率领着汉城大大小小的官员出城迎接。

由于李云天在汉城故而大明这次派了南京礼部尚书刘坤宇前来传旨,虽然南京礼部的职权有限,但刘坤宇的级别却与京城的大明礼部尚书胡滢同级,在官场上地位尊贵。

此时的南京官场还没有像以后那样落魄,能到南京中央衙门担任堂官的人虽然仕途不怎么如意,但在官场都有自己的人脉和底蕴,属于朝廷上流社会的权贵人氏。

尤为重要的是,洪熙帝和宣德帝在担任太子的时候就是镇守南京,故而对南京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这使得南京官场现在还没有太过落寞,并非以后的“养老院”。

其实,以大明之尊正统帝这次的诏书随便派礼部一个七品官来宣读即可,不过朝鲜国是沾了李云天的光,得以刘坤宇这个从一品的朝廷大员前来传旨,算是大明的最高规格了。

刘坤宇年过六旬,是永乐初的进士,李云天到湖口县任职的时候他已经是礼部正五品的主事,时至今日在朝廷的一众官员中可谓资历深厚。

“刘大人,一路辛苦了。”汉城城外,李云天笑着向从马车上下来的刘坤宇拱手说道。

“王爷在这里劳累了两年,可比本官辛苦多了。”刘坤宇满脸笑容地向李云天拱手回礼。

虽然官场上讲究的是按资排辈,尤其是文官更是看重出身和履历,虽然李云天的资历不如刘坤宇但他不仅是正宗的两榜出身而且还是大明都察院的左都御史,再加上贵为大明的亲王,在官场上的地位远高刘坤宇。

即便是礼部尚书胡滢和内阁首辅杨溥见了李云天也要礼让三分,故而刘坤宇自然要对李云天客客气气了。

“刘大人过奖了,本王只不过是尽了本分而已。”李云天闻言微微一笑,侧身介绍站在一旁的李璆,“这就是朝鲜王。”

“上使大人远道而来辛苦了。”李璆见状连忙上前躬身行礼,由于刘坤宇是正统帝派来的使者,故而他尊称其为“上使”,如果不是李云天在这里的话他根本不可能见到如此高级别的大明官员。

“朝鲜王,这次皇上能下达诏书忠王爷功不可没,你以后可要记得王爷的恩泽。”刘坤宇向李璆微微颔首,随后不动声色地说道,虽然李璆贵为朝鲜王但他还真的没看在眼中,不过一个蛮夷国家的首领而已。

“小王一定铭记在心!”李璆的脸上闪过一丝黯然和失落的神色,恐怕朝鲜并入大明之事就是李云天的主意,要不然李云天岂能按捺住寂寞留在汉城,这使得他心里五味杂陈。

刘坤宇闻言点了一下头,随后与李云天上了停在一旁的四轮马车谈笑风生地进城,李璆也有幸得以进入车里陪伴,其余的人则只有步行跟在后面的份儿,官场上等级森严,在李云天和刘坤宇面前他们可没有乘车的资格。

汉城此时万人空巷,街道两旁聚满了伸长了脑袋翘首以待的百姓,得知正统帝派来传达圣旨的使臣到来后汉城的百姓们就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纷纷跑出来凑热闹,三五成群地聚集在一起叽叽喳喳地议论着。

当然了,百姓们不是来看刘坤宇的,刘坤宇虽然贵为大明的尚书,但他们已经见惯了李云天这个堂堂的亲王,故而对刘坤宇的兴趣不大。

这些百姓之所以围聚在此是想要知道正统帝是否同意朝鲜并入大明,这是他们现在最为关注的事情,与自身利益息息相关。

李云天把朝鲜治理得井井有条,汉城的百姓更是获益匪浅,市面繁华,生活安逸,因此他们可不想再回到以前的日子,无不盼望着朝鲜并入大明。

“王爷,都说朝鲜是蛮荒僻壤之地,如今出现在本官面前的却是一副欣欣向荣的繁华胜景,王爷这些年来功不可没呀。”

望着窗外此起彼伏的商铺和繁闹的市面,刘坤宇笑着向李云天说道,除了恭维外更多的是钦佩。

他在来朝鲜之前特意打探过朝鲜的境况,知道朝鲜贫瘠穷困,即使最繁华的王城汉城都不如江南的一个普通小镇繁华。

可如今从仁川港一路行来,刘坤宇发现传言与现实有不少出入,放眼望去仁川港和汉城以及沿途的城镇都在大张旗鼓地兴建土木,市面也显得颇为繁华,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看来李云天并不是白在朝鲜待了这些时日。

刘坤宇相信,在大明那些大大小小的官员里,除了李云天外没人能把朝鲜治理好,李云天不仅在战场上纵横捭阖更是一把理政的好手,无论是交趾、辽东还是蒙古、西域都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与此同时,刘坤宇也敏锐地意识到恐怕李云天两年多前来朝鲜并不是单纯地彻查朝鲜王被害一事,十有**是为了朝鲜并入大明在做谋划。

只不过,刘坤宇无论如何都想不到李云天这样做的目的,要知道朝鲜贫瘠穷困,对大明而言属于蛮夷之流,因此让它并入大明将是大明的一种负担,没有丝毫的好处。

可话又说回来了,为大明开疆拓土是一件好事,再者朝鲜并入大明后归讲武堂统辖,并不需要耗费户部的国帑,因此朝廷里也没人反对这件事情。

毕竟这是朝鲜王要求把朝鲜并入大明,并不违背明太祖“不征之国”的祖训,故而接下来的事情就水到渠成。

“这是皇恩浩荡,皇上怜悯朝鲜百姓生活苦楚故而降下了无边的恩泽,方有现在的景象。”李云天闻言摇了摇头,笑着回答,他可从来都不是居功的人。

“王爷过谦了,本官来之前皇上还在念叨说王爷在朝鲜摆手起家也不知道境况如何,还说王爷一走就是两年多的时间,都没人陪他说话了。”

刘坤宇也跟着笑了起来,他自然清楚这是李云天的自谦之词正统帝现在正在头疼京城里内廷和文官集团的纷乱的党争,哪里有心思理会朝鲜的事情。

李云天闻言脸上不由得闪过一丝无奈的神色,虽然他人在朝鲜但对大明的格局了如指掌,随着大明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蓬勃发展,内廷和文官集团之间的利益冲突也日益加剧。

表面上看起来这是宦官与文官之间的权斗,本质上却是君权与臣权的一次博弈,正统帝希望用宦官来制衡朝廷里的文官。

相对文官,勋贵与正统帝之间的关系要融洽许多,毕竟勋贵只有统兵权又不能涉及地方政务,再加上许许多多方面都需要依附正统帝,所以与文官相比勋贵对正统帝而言则没什么麻烦,反倒是制衡文官的另外一件武器,只不过没有宦官用起来行之有效。

所谓眼不见心不烦,李云天由于身在朝鲜故而也就不理会京城的那些明争暗斗以及相互倾轧,反正现在也没人对讲武堂的那些地盘感兴趣,谁吃饱了撑的好好的福不享要去偏远荒僻的边疆去受苦。

景福宫锦旗招展,喜气洋洋,李璆对正统帝的这道诏书不敢怠慢,已经准备了盛大的恭迎圣旨仪式。

按照规矩,李璆需要焚香摆案和沐浴更衣这样才能显示出对圣旨的敬重,有一整套完善的接圣旨流程。

虽然圣旨的内容还处于保密状态,由皇宫出来的内侍和侍卫进行保管,但李云天早已经知道圣旨的内容,故而心中波澜不惊不像李璆等人那样激动和紧张,静静地等待着事情的进展。

“朝鲜王接旨!”景福宫正殿前的广场,等李璆准备好迎接圣旨的各项事宜后,刘坤宇从双手捧着圣旨的内侍手里拿过圣旨,冲着躬立在正殿前方案桌后的李璆和王妃等一众王室人员高声喝道。

“臣朝鲜王李璆恭迎圣旨!”李璆闻言连忙跪在了面前摆着的一个软垫上,神色严肃地说道。

伴随着李璆的这个动作,跟在他身后的王妃等人呼啦啦地跪了下去,纷纷以头触地神色异常恭敬。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刘坤宇见状随即打开了手里的圣旨,抑扬顿挫地宣读起了上面的内容。

李云天不动声色地立在刘坤宇的一侧,嘴角挂着一丝淡淡的笑意,正统帝自然在圣旨上答应了李璆的请求,准许朝鲜并入大明。

为了保持朝鲜官场的稳定,朝鲜现有的官员三年内将保持不变,三年后将进行考核淘汰未达要求的官员。

与此同时,朝鲜国的各个中央衙门撤销,并入朝鲜的三司一院中去,作为大明的一个行省很显然朝鲜国不能保留那些中央衙门。

实际上李云天早就在做这件事情,在成立三司一院的时候就已经把朝鲜国的各个中央衙门归入到各自的部门下,其三司一院的人员也都是从哪些中央衙门中抽调。

换句话来说,朝鲜国的那些中央衙门早就成为了三司一院的下属机构,故而只要换个招牌就能正常运作。

这也是李云天为何要架空李璆的原因,可以说是不得已而为之,在为朝鲜并入大明后做准备,使得朝鲜的军政事务的决策权由景福宫转为了三司一院,希望权力能够平稳交接,可谓用心良苦。

作为汉城两班子弟最为关心的科举,正统帝把此次朝鲜科举作为一届,使得两班子弟可以通过其踏入仕途。

不过,如果三年后其考核不达标的话会像其他官员一样丢官罢职,李云天给了那些两班子弟三年的时间来进行改变,如果届时其还是只知道吃喝玩乐的话唯有被取代。

正如李云天先前所“预测”的那样,正统帝也对那些寒门学子降下了恩泽,在朝鲜科举结束后加开大明的武举恩科,主考官为李云天,副主考是刘坤宇,凡考中的学子皆可获得大明的功名。

这个消息一传出去,那些从朝鲜八道赶来的杂科学子们无不欢呼雀跃,这意味着他们将获得一个改变命运的宝贵机会。

第1387章水到渠成

在正统帝这次所下达的诏书中,朝鲜布政使司李稷、朝鲜按察使司柳尚民、朝鲜都司都指挥使崔闰德、朝鲜都察院都御史黄喜以及原朝鲜都司副都指挥使金宗瑞可谓是最大的赢家,由于对朝鲜功勋卓著故而被正统帝封为大明的伯爵。

其中,李稷由朝鲜的星山府院君进封为大明的星山伯;黄喜由朝鲜的南原府院君进封为大明的南原伯;柳尚民由朝鲜的光云府院君进封为大明的光云伯;崔闰德进爵为朝宁伯;金宗瑞进爵为韩安伯。

李云天之所以奏请正统帝给李稷五人进封爵位,除了他们是朝鲜掌控实权的重臣外,还与他们是朝鲜各派势力的首领有关,以此来安抚朝鲜官场。

按照大明的规章定制,正统帝会在大明京城给李璆和李稷六人修建府邸,不过由于朝鲜情形特殊允许李稷和黄喜五人留在朝鲜任职直至被调离,而李璆身为郡王必须要跟随刘坤宇前去京城。

对于百感交集的李璆来说,李稷五人的心情则非常愉快,他们自然愿意成为大明的伯爵,这远比朝鲜的爵位要尊贵得多。

“钦此!”当刘坤宇抑扬顿挫地宣读完升值后,把圣旨一合向李璆高声说道,“朝鲜王接旨!”

“臣接旨谢恩!”李璆连忙直起身子双手从刘坤宇那里接过了圣旨,然后其身恭声向刘坤宇说道,“刘大人,不知皇帝陛下可有要交代小王的事情!”

“皇上说了,朝鲜王宽厚爱民,实乃当世藩王之典范,皇上已经在京城备下美酒佳肴,静待朝鲜王的到来。”刘坤宇冲着斜上方一拱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