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执宰大明-第4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因此,只要在敦煌城坐镇就能掌控住关西七卫的局势,与此同时还能对西域诸国进行制衡。
脱欢帖木儿等人对于宣德帝没有丝毫的办法,他们身为戴罪之人岂有反对的资格?即便心中一万个不情愿也不能表现出来,唯有先回关西再想办法应对。
其实,骁武军关西青龙大营要想在敦煌立足并不容易,毕竟关西与大明的两京十三省相比已经算是境外之地,可谓“孤悬疆外”,无论是兵员招收还是物资补给都会面临不小的困难。
不过对李云天来说这些困难并不是无法克服,敦煌距离嘉峪关约八百里,相对于广袤的西域来说并不算太远,每年可以进行几次定期的物资补给,其余的物资可以从当地进行采购。
李云天之所以要定期给关西青龙大营运送补给,除了充盈关西青龙大营的后勤外,最重要的就是完善关西青龙大营的后勤补给系统,为将来平定西域做准备。
对李云天来说,他现在最大的优势就是手里掌握着大量资金,而要想让关西青龙大营在关西把脚跟站稳,无疑要投入巨大的财物,这将成为骁武军的一项重要开支。
“皇上,北元太师阿鲁台已经押在午门外,请皇上定夺。”等脱欢帖木儿等人离开后,张昊走上前一步,沉声向宣德帝奏禀。
阿鲁台是辽东明军此次所擒获的鞑靼和瓦剌的最高官员,阿鲁台虽然名为太师但实际上却掌控了鞑靼的大权,在北元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
“此人反复无常,多次进犯我大明边疆,实在是罪大恶极。”宣德帝闻言双目寒光一闪,冷冷地下达了谕令,“明日午时三刻将其斩首于菜市口,以儆效尤!”
“臣遵旨。”张昊向宣德帝一躬身,高声应道,随后退回了队列。
李云天暗中觉得有些惋惜,他觉得如果把阿鲁台放回去,那么漠北绝对会热闹非凡,阿鲁台和脱欢这对老对手一定会斗得死去活来。
不过,此次鞑靼和瓦剌进犯使得大明损失惨重,差一点就要颜面扫地,因此作为北元的太师,阿鲁台这次无论如何都难逃一死。
京城被围困数月,大明各地公文被阻在北直隶外,因此此次朝会上各部院大臣纷纷挑选各地送抵的重要公文禀告,李云天不动声色地立在那里聆听着,暗中盘算着应对的办法,以给宣德帝出谋划策
“皇上,福建都司来报,自六月以来大量倭寇袭扰福建沿海州县,大肆烧杀劫掠,我军民死伤达数千人,福建都司恳请朝廷能增设守御千户所,强化海防防线。”
当张辅手里拿着一道公文向宣德帝奏禀的时候,李云天的眉头顿时就是微微一皱,大明自洪武皇帝起就着手布置沿海地区的海防,在辽东到广东的漫长沿海地区设置了五十多个专门应对海上威胁的卫所,打造了一道坚固的海防防线。
按照洪武帝的要求,那些沿海的每个卫所都配备有战船50艘,每船能搭载士兵50名,总兵力达到了20多万。
再加上当地驻守的那些卫所,大明已经投入了足够的兵力,岂会再新增守御千户所?而且,从目前的情形来看大明沿海的那些负责海防的卫所对那些倭寇根本就没有什么办法,就算再增加更多的卫所也是徒劳。
“朝廷每年在海防上耗资甚巨,可如今竟然被倭寇接连袭扰而当地卫所束手无策只知道开口向朝廷求援,朝廷难道白白养了那么多兵?”
果然,宣德帝听了福建都司求援的这道公文后禁不住面色一寒,冷冷地向张辅说道,“传朕圣谕,福建都司都指挥使、都指挥同知和都指挥佥事防守不力,撤职查办,着军阁选调职官前往赴任,务必要守住沿海,确保百姓安危!”
“臣遵旨。”张辅闻言嘴角蠕动了一下想要给福建都司辩解,不过见宣德帝脸上浮现出了怒气,最终还是把到了嘴边的话给咽了回去,向宣德帝一躬身应了下来。
这些年来,宣德帝勤恤民隐,励精图治,使得社会和睦,百姓安康,身上君威日盛,已经隐隐约约流露出了君临天下的霸气,颇有昔日永乐帝的风采,令张辅和杨士奇等朝中重臣对其日益敬畏。
以前,朝中文武重臣和言官对宣德帝喜欢促织一事是大肆进谏,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大有宣德帝促织就要葬送大明江山的架势,使得宣德帝为此受了不少闷气。
说实话,宣德帝是一位勤政爱民的好皇帝,虽然对促织情有独钟但从未耽搁政务,况且人非圣贤孰能没有一点儿喜好,这本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可朝廷上的那些大臣们为了彰显忠义却对此抓住不放,实在是有些吃饱了撑得没事儿干,难道要求坐拥天下的皇帝成为一个没有七情六欲的圣人?
不过,时至今日已经很少有人再拿促织去触宣德帝的霉头,原因很简单,宣德帝将那些在这件事情上聒噪的厉害的臣子相继调往了穷乡僻壤为官,满足了“为国尽忠”的愿望,这使得众臣意识到宣德帝不好招惹,不再是那个昔日任由他们“教训”的年轻天子,故而大为收敛。
如今宣德帝对福建倭患大为震怒,已经当众下了圣谕,张辅岂能再向宣德帝求情,岂不是在触犯宣德帝的威严,况且张辅也觉得福建都司在防倭一事上办事不力,竟然让倭寇如此猖獗无忌,故而也就遵从了宣德帝的旨意。
第741章水师之议
“皇上,太祖虽在沿海布下了一道海防屏障,但东南沿海倭患日益繁重,臣觉得时移世易,或许改变对倭策略能收到清除倭患的奇效。”
张辅退回大殿右侧的勋贵队列后,不等下一名大臣奏禀公务,李云天忽然上前一步,沉声向宣德帝说道。
众臣闻言纷纷好奇地看向了李云天,想知道李云天有什么办法来解决困扰沿海地区已久的倭患。
“镇国公觉得该如何应对倭患?”宣德帝眼前亮了一下,随后饶有兴致地问道,李云天与别的大臣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从来不把麻烦推给他,而是想办法去解决。
“皇上,我大明沿海有海防卫所有五十多个,兵力超过了二十万,而倭寇每次袭扰多为千百人而已,行动迅捷,往往不等我卫所军士赶至就已经逃之夭夭。”
李云天向宣德帝一躬身,有条不紊地回道,“皇上,在臣看来唯有掌控战场上的主动才能威慑敌军,既然倭寇避开了沿海的海防卫所那么我大明的海防防线威慑力骤减,臣觉得与其被动防御倭寇的袭扰,不如主动出击对其进行剿灭,御敌于国门之外!”
听了李云天的建议,大殿里的众臣纷纷暗自点头,认为李云天言之有理,对于那些袭扰后就溜之大吉的倭寇,大明的海防卫所确实是不易应对。
其实,李云天刚才那一番言语只不过是冠冕堂皇的托辞而已,他之所以要改变大明的海防战略,是想要趁机组建大明水师,增强大明的海上力量。
倭寇之所以猖狂,除了倭寇来去匆匆和海防卫所训练懈怠、兵力空虚外,最主要的就是大明的海防战略发生了变化,自从洪武帝颁布海禁令以来大明的海防采用了守势,不仅像小琉球这样的海外岛屿被大明荒废,而且卫所的那些海船出海也受到了不少限制。
值得一提的是,永乐后期以来除了骁武军建造的那些三桅战船外,大明十几年来并没有新船下海,就连以前每年在南北海域例行的春巡和夏巡也相继停止。
对大明而言,它的威胁主要来自陆地,再加上大明海上力量在当时并没有对手,故大明而自然重陆战而轻海战,意识到海权重要的朝廷官员可谓凤毛麟角。
最能反映出大明轻视海上权益的事情就是,大明虽然拥有着强大的海上力量,但是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水师,并没有水师这一编制,勉强称得上水师士兵的就是沿海的那些海防卫所。
南直隶虽然号称是水师的基地,但不过是停靠了郑和宝船而已,而其余的海船则隶属于各个海防卫所,每当朝廷有大规模的行动时将那些船只和海防卫所的士兵召集起来行动。
郑和下西洋时的护航士兵很大一部分后来被调往运河运输粮食,使得那些精锐水师士兵成为了平庸的运输兵。
而且,沿海那些海防卫所的士兵七成被派去种地,三成被派去造船,还有被调用修建宫殿和军事设施,卫所士兵的战斗力可想而知了。
当然了,李云天不会在朝堂之上揭露沿海卫所的那些弊端,也不想追究谁的责任,更不想去触动朝廷中相关人员的利益,这里面的利益纠葛错综复杂,真要纠缠起来的话会牵涉他大量的精力。
因此不如快刀斩乱麻,过去的事情就过去了,大家心知肚明即可,如果有人不识好歹的话那么他届时就可以毫无顾忌地施加雷霆手段。
“镇国公,说说你的策略。”宣德帝见李云天提到主动出击对倭寇进行征讨,知道李云天已经想好了对策,心中顿时来了兴致,微笑着地说道。
“皇上,依臣看来,要想确保大明海上局势安稳,那么唯有用水师来守护大明的海域,这样才能消除大明的海上威胁,御敌于国门之外,确保我大明沿海的安稳。”
李云天确实是想过如何对付倭寇,不过倭寇只是他建立水师的一个因素而已,他真正的目的是正式组建大明水师,使得大明真正拥有海军部队,进而确保大明的海上霸权,所以面对宣德帝的问询他从容不迫地答道:
“臣觉得海防卫所的职责与内陆卫所不同,他们的战场应该在海上,消灭海上的来犯之敌,据臣所知西夷诸国皆举全国之力组建了规模不菲的水师部队,以确保各国的海上权益,虽然其水师无法与大明相提并论但假以时日必成我大明未来的一大隐患。”
“皇上,臣刚刚接到消息,讲武堂派去海外印加国的人员已经顺利在当地取得了银矿的开采权,如果所有事项进展顺利的话每年至少能往大明运送五百万两银子。”
说着,李云天语峰一转,不动声色地转移了话题,沉声向宣德帝说道,“而且,臣估算了一下,大明每次可从印加国与西夷诸国的商贸中获利近千万两白银。”
轰的一声,李云天的言语引发了太和殿的一阵骚动,众臣私下里纷纷议论着李云天所说的印加帝国的银矿和与西夷诸国海上贸易的利润。
大明是一个银矿稀缺的国家,而且银矿的品质也不好,一直以来都是依靠从日本的进口,使得日本从中获得了不菲的利润。
如果李云天在印加帝国找到了银矿,那么将使得大明结束缺银的历史,尤为重要的是,大明是以银为本币的国家,只有有着充足的银两才能使得白银在市面上流通,对大明的经济将起到意想不到的促进作用。
在大明的朝堂上,如果说谁会做生意那么非李云天莫属,李云天以交趾为跳板所组织的与南洋诸国的海外商贸给大明带来了巨大的利润,也使得京城那些从中分得一杯羹的文武大员获利匪浅。
因此,不仅宣德帝,朝廷的那些重臣也纷纷采取了支持的态度,要知道通过海外贸易来的钱财不仅快捷而且安全,可以光明正大地使用。
可惜的是,南洋的市场有限,再加上随着海外贸易的进行物品的利润自然也相应减少。
所以,李云天为了避免向南洋诸国运送过多的货物导致价格大幅度缩水,因此将与南洋诸国的海外贸易定为每两年进行一次,其利润稳定在一千两百万两白银左右。
如果想要从海外商贸中获取更大的利益,那么唯有开拓新的市场,按照李云天的说法,要是开拓了印加帝国与西夷诸国的海外贸易,又将增加一千万两白银的利润,这对众人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诱惑。
由此一来,大明水师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要是没有强大水师护航的话那些进行海外贸易的商队绝对会受到海盗的青睐。
必须要说明的是,海外贸易所产生的一千多万两白银的利润,并不是说大明实实在在地赚了一千万两白银,而是通过与海外诸国的物品交换获得了价值一千万两白银的利润。
当然了,如果遇到通货膨胀,海外贸易的利润会相应地缩减。
李云天之所以提到了海外贸易,是想告诉朝堂上的那些在海外贸易中获取了利益文武大员,如果要想得到更多的海外贸易利润那么就必须要开拓新市场,而没有大明水师护航无法完成这一点。
讲武堂名下虽然有一批被李云天以给南洋商贸船队护航名义从朝廷要来的海船,也从相应的海防卫所里调来了不少士兵,勉强在讲武堂有了编制,称得上是大明的一支水师,但它的作用只是护航而已,最多在李云天掌权的交趾和广西海域内巡航,无法攻打属于福建都司海域的那些倭寇,否则不仅违反了朝廷的法令而且还会引发与福建都司的纠纷。
既然这次福建再次闹倭患,那么李云天正好趁着此次辽东明军接受封赏的时机提议组建大明水师一事。
“诸位爱卿觉得镇国公所言如何?”
宣德帝见大殿内陷入了一派沉寂,不由得感到有些意外,按理说李云天刚才的提议有违明太祖所制定的祖制,每当这个时候朝堂上总会有不少大臣跳出来义正词严地反对,可是今天的情形却显得有些诡异,随后他意识到了什么,不动声色地问道。
身为大明的天子,宣德帝自然知道李云天所主持的与南洋诸国的海外贸易中有不少货物的货主是朝廷中文武重臣的家眷,李云天给与了那些人相应的货物配额。
由于这属于正常的生意事项并没有触犯大明的法律,因此宣德帝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当给那些朝廷大员的福利了。
既然如此,那么李云天开拓一条新的海上贸易路线的话,受益的不单单大明国库,还有那些分到配额的文武重臣,故而肯定没人反对,谁吃饱了撑的跟钱过不去,而且还是正大光明赚来的钱。
再者,要是在这件事情得罪了李云天那么可就得不偿失了,谁也没有必要在没人关注的水师事务上跳出来反对。
退一万步来说,李云天的口才与他的经商头脑一样出类拔萃,与他就水师一事进行辩论的话无疑是自讨苦吃。
能站在太和殿里的人都不是那种头脑简单之辈,自然分得清楚眼前的局势,有几个人会拿自己的仕途开玩笑的?
“皇上,臣觉得镇国公所言可行,与其让海防卫所的军士守株待兔,不如主动出击剿灭倭寇。”见宣德帝发问,张辅等了一会儿见没人开口应答,于是上前一步躬身说道。
在太和殿的文武众臣中,张辅以太师之尊贵为百官之首,自然要开口化解眼前这个尴尬的局面。
“皇上,沿海百姓深受倭患之苦,倘若能清除那些倭寇,臣相信太祖在天之灵也会赞许此事。”随后,杨士奇沉吟了一下,有条不紊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皇上,臣也觉得此事可以一试,如能剿灭倭寇也是沿海百姓之福。”蹇义历来行事稳重,自然也不会反对,随后不动声色地说道。
李云天嘴角闪过了一丝不易觉察的效益,如今军阁、内阁和六部的主官已然表示支持组建大明水师,那么这件事情等于已经确定下来。
第742章当仁不让
“诸位爱卿,可有组建水师的合适人选?”宣德帝见张辅、杨士奇和蹇义先后赞同李云天组建水师,于是环视了一眼大殿里的众臣,微笑着问道。
其实,宣德帝知道自己的这个问题是在徒费口舌,组建大明水师的唯一人选早已经确定,除了李云天外无人能胜任辞职,他之所以开口询问只不过是在例行公事而已。
果然,当宣德帝的话音落后大殿里的众臣纷纷望向了李云天,这并不是说没人敢跟李云天争水师主官一职,而是没有办法跟李云天争。
原因很简单,组建大明水师容易,只要从各海防卫所抽调人手和船只即可,可如何供养部队就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大明的军制是屯兵制,这意味着驻军要自己供养部队,朝廷通常只负责提供兵器上的开销,毕竟大明由于施行中央和地方分别收税的政策,使得国库也不丰盈,哪里有闲钱提供给卫所的部队。
水师是一个烧钱的部队,日常训练和维持需要雄厚的财力支撑,而屯兵制很显然无法达到这一点,朝廷也不可能特意给水师拨款,否则如何向各大都督府交代?总不能厚此薄彼。
这也是大明没有正式意义上水师的重要原因,像各大都督府的卫所部队一样,只有等到打仗的时候才由国库来负担部队的各项花销。
因此,水师组建后无法采用屯兵制,那么就只有实行骁武军的义务兵役制度,由讲武堂来负责水师的日常开销。
正是由于骁武军的义务兵役制度,使得骁武军的士兵们能安心投入到日常训练中,这才使得他们拥有了强悍的战斗力。
也就是说,虽然看起来组建大明水师是一项美差,其实则是一个烫手的山芋,除了李云天外没人能接下这个任务。
别看李云天能在蒙古军队进犯辽东的时候调用郑和宝船运送物资到朝鲜国西京平壤府,平常他可没少向讲武堂下辖的那支船队上投钱,这才能在关键的时刻起作用。
“皇上,臣推荐镇国公来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