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执宰大明-第1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宣德帝这也是没办法了,为了攻下德州,他只有从京城调集亲卫前来。
“奴才遵命。”金英闻言连忙起身走去,前去拟调兵的圣旨。
“告诉郑王和襄王,给朕编练出一支十万人的大军,朕明年要用。”金英没走几步,宣德帝想起了什么,沉声嘱咐道。
金英闻言转身向宣德帝一躬身,急匆匆离开。
杨士奇的眉头微微皱着,他知道宣德帝这下是真的急了,不仅调亲卫前来景州,还让镇守京城的郑王和襄王编练军队。
此次平叛前,宣德帝已经征了一次兵,对象是军户,这次要想编练十万人,看来要从民户中征召了。
本来,宣德帝并不想因为平叛而惊动民户,那样无疑会使得北直隶的百姓产生恐慌,也会给外界一种明军无力抵抗叛军的印象。
按照宣德帝的计划,他既然御驾亲征,那么就有势在必得的心思,想要在年前结束汉王叛乱的事情,可依照现在的局势,他不得不放眼来年再与汉王决一死战,故而要求郑王和襄王编练新军出来。
杨士奇虽然很想给宣德帝分忧,可惜他是文官,并不通晓军事,故而无能为力。
晚上,宣德帝将杨士奇和张辅等近身重臣召来用膳,席间商议如何应对当前严峻的平叛局势。
经过商议,大臣们拿出了两套方案,一套方案是在十一月份集中兵力进攻德州,拿下德州城,迫使汉王退守乐安。
另一套方案是调集兵力增援周征,先解决真定府的战事,然后由周征主导对德州的进攻。
无论是哪套方案,前景都不甚乐观,以当前的形势来看,要想在十一月份攻下德州困难重重,毕竟汉王并不是那么好对付的。
而真定府的鲁仲乾同样难缠,周征要想彻底击溃鲁仲乾也有非常大的难度,双方十有**会在真定府长期对峙下去。
另外还有一个方案,只不过现场的人都没敢提及,那就是让张辅代替张昊,指挥平叛大军进攻德州。
很显然,宣德帝并没有让张辅执掌兵权的意思,否则的话也就轮不到张昊领军,至于其中的缘由大家心知肚明,谁也不敢贸然开口,以免犯了宣德帝的忌讳。
再者说了,万一张辅率军归附了汉王,那么提出这个方案的人岂不是成为了千古罪人?
面对着两套方案,宣德帝一时间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虽然他倾向于第二套方案,但周征短时期内无法结束真定府的战事,时间上他等不起。。。
第350章扭转战局〔二更〕
“报,青州大捷,青州大捷!”就在众臣七嘴八舌地议论着这两套方案的优劣时,在门外伺候的御马监左监丞宋大山忽然双手捧着一个密封的圆筒快步走了进来,口中高声喊道。。。
听闻此言,现场的大臣们纷纷神情诧异地望着宋大山,不知道青州有何大捷。
“禀皇上,山东巡抚李云天差来八百里快骑来报,击溃进袭青州的叛军六万!”在宣德帝狐疑的注视中,宋大山跪在他的面前,双手高高举着圆筒,大声禀告道。
“快,给朕拿上来。”宣德帝闻言双目闪过惊愕的神色,急声向侍立在一旁的金英说道。
金英随即走上前拿了宋大山手中的圆筒,拆开后取出里面一张盖有山东巡抚印章的公文,躬身递给了宣德帝。
宣德帝迫不及待地拿起公文查看了起来,杨士奇和张辅等人不约而同地望着他,神情疑惑,都想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好一个李御史,孤军奋战,竟然能取得如此战绩,朕果然没有看错呀!”很快,宣德帝看完了公文,随即砰的一声,伸手重重地拍了一下桌面,一脸惊喜地说道。
“告诉诸位爱卿一个好消息,李御史在青州大破叛军,青州无忧矣!”说着,宣德帝抬头望向了在座的众位大臣,笑着说道。
随后,他让金英将手里的公文给了杨士奇,依次给大臣们传阅了起来。'34715671执宰大明执宰大明347执宰大明350
李云天知道宣德帝现在一定担忧山东的局势,故而第一时间就派人将黑虎沟和东林县的战事向他进行了禀告。
“陛下,李御史接连破了叛军陈朗部和杨勇部,并且招抚陈朗,自此叛军再也无法染指青州以东地区,我军已经占据了上风。”看望了公文,杨士奇抬头望向宣德帝,微笑着说道。
说实话,李云天的表现大大超出了他的意料,原本李云天的作用是督军,行军打仗是薛禄的事情,可谁能想到李云天在军事上也有如此造诣,一举破了汉王夺取青州的计划,并且将叛军压缩在了德州、乐安和沧州一线。
“告诉李御史,朕准他所奏,凡与叛军交战中战死者,由军户转为民户!”宣德帝的脸上流露出开心的笑容,沉声向一旁的金英说道。
李云中特意向宣德帝请旨,说了军户战死后转民户的事情,用以激励军队的士气,宣德帝自然同意,他现在对李云天的骁武军更感兴趣。
自从撤回青州城,李云天就抓紧时间编练被俘的那万余名叛军,同时加固城防,并从济南城调集了五千人来援,静待汉王前来攻城。
值得一提的是,从济南城来的五千援军中,有四千人是李云天攻破青州城后收编的叛军精壮,张昊在德州大败后被李云天派回了济南城。
本来李云天是想撤回济南城再整编那四千人,可是世事无常,如今他既然决心要固守青州城,那么自然要将这四千名精壮调回来守城。
仔细算算的话,自从李云天率军进攻杨勇镇守的青州城以来,他已经击败了八万叛军,其中陈朗三万,杨勇五万。
杨勇近来可谓走了背运,先是率领两万叛军守青州城的时候出人意料地被明军整塌了城墙,稀里糊涂地就被从青州城里赶了出来。
后来等他率领三万叛军围攻东林县城,又被忽然冒出来的明军偷袭,进而莫名其妙地落得一场大败。
因此,当杨勇在东林县城被击败后,汉王就不敢再重用他,让他留在乐安协助朱瞻坦守城。
李云天现在并不怕汉王来攻青州,他有足够的信心守住青州城,因为他的手中的兵力现在近五万人,再加上城里粮草充足,可谓兵多粮足,汉王要想攻破城防的话谈何容易。
在李云天麾下的人马中,骁武军有万余人,收编的叛军精壮有一万五千人,收编的普通叛军有五千人,剩下的是靳荣率领的一万九千人的明军。
之所以有普通叛军,是因为李云天把在东林县被俘的一万一千名叛军再度进行分类,得到精壮者六千余人,与前两次被俘虏的叛军精壮编在了一起,准备作为骁武军的后备力量。'34715671执宰大明执宰大明347执宰大明350
而剩余的五千名普通叛军,被收编后将加入靳荣手中的明军。
换句说来说,那一万一千名叛军精壮是李云天从众多叛军俘虏中挑选出来的精锐,准备用来扩大骁武军的规模,作为主力对抗汉王。
其实,李云天非常希望汉王能来进攻青州城,这样的话他就可以凭借青州城的城防来大量杀伤叛军。
汉王退回乐安后,并没有调集军队对付青州的李云天,而是下令所属叛军四处劫掠壮丁来补充兵力。
这使得山东境内的明军和叛军保持了一种异样的安静态势,谁都没有向对方发动进攻,双方像两头受伤的猛兽那样,都趁着这个机会****着身上的伤口,养精蓄锐。
李云天知道汉王肯定是在打什么主意,因为从目前的形势来看,时间拖得越久对汉王越为不利,因为当景州城的平叛大军缓过劲来后那么德州将重燃战火。
如果届时济南和青州的明军也加入战局的话,那么汉王将面临双线作战的压力,以李云天和薛禄手头的兵力,至少可以组建一支三万余人的队伍参战。
不说别的,只要这三万人切断德州和乐安之间的联系,那么叛军就将陷入被动中,被明军分割包围,这可不是汉王希望遇见的局面。
就在明军和叛军进行休整时,李云天接到了登州方面的消息,陈朗为了压制那些汉王的支持者,在登州大开杀戒,杀了一大批投奔了汉王的官吏商贾,以此来表明他投诚朝廷的决心。
本来陈朗也不想做的这么绝,回到登州城后并没有对那些支持汉王的人采取什么严厉的手段,暗中观察着青州的局势,想看看李云天能否挡得住叛军的反扑,在他看来汉王绝对不会放弃地理位置如此重要的青州城。
当得知李云天夜袭了杨勇,使得杨勇惨败而回后,陈朗不再犹豫,立刻加大了对登州支持汉王之人的打击力度,因为他知道汉王无法将青州再夺回去。
李云天得知陈朗的做法后,立刻给他写了一封书信,制止了他这种过激的行为,提出了“严惩首恶、胁从不究”的大方针,这才使得登州的局势逐渐恢复了平静。
等到了十一月上旬,山东的局势再度变得紧张起来,经过休整后,张昊率领十二万大军从景州城出发,杀气腾腾地向德州挺进,准备一雪前耻。
面对着来势汹汹的平叛大军,汉王随即做出了应对,依然让吕平守德州城的门户德安县,并且主动收缩兵力,抽调周围地界上的叛军回防德州城,摆出了固守不出的架势。
如此一来,叛军在德州的兵力依旧是十万,其中德安县县城有四万,德州城有六万,与平叛大军不相上下。
虽然杨勇在东林县县城损失了两万多人,但上次大败平叛大军时,叛军抓了三万多名俘虏,这些俘虏如今全部被收编为了叛军,故而汉王手头的兵力并没有受到多少影响。
与此同时,李云天调集了济南城和青州城的兵力,聚齐了三万人,由他率领前往乐安,准备截断乐安和德州方向叛军的联系。
靳荣并没有跟随李云天出证,李云天让他在青州城守城,汉王诡计多端,以免青州城被汉王趁乱攻下。
在李云天手头的三万人中,骁武军有一万人,后备骁武军,也就是收编来的叛军精壮一万人,普通明军一万人。
乐安城作为汉王的老巢,汉王留下了五万人守城,由朱瞻坦坐镇指挥。
本来,李云天以为他率军进入乐安州地界后朱瞻坦会派人前来袭击他,不过他错了,朱瞻坦并没有那样做而是放任他进入了乐安州,因为凭借乐安城的坚固李云天肯定无法将其攻下,而朱瞻坦则可以随时攻击李云天的驻军大营。
唯一令朱瞻坦感到担忧的就是李云天是否还能像在青州城时那样,不知道用了什么法子将乐安城的城墙搞塌。
其实,李云天也想再用黄色炸药炸塌乐安城,不过很可惜,由于材料和工艺的限制,上次进攻青州城时他已经用完了讲武堂司科院制造的黄色炸药,如果要想再获得足量的黄色炸药只能等到来年。
不过,李云天并没有在乐安州境内过多停留,当发现朱瞻坦没有正面与他交锋的意思后,他随即率领部队离开,前去攻打距离乐安州最近的武安县县城。
武安县县城是汉王的地盘,由于汉王没有多余的兵力去守旗下的县城,故而武安县里面只有三千叛军驻守。
李云天于是在城外摆开了攻城的阵仗,守城的叛军攻城的明军人多势众,故而斗志全无,在守城将领的带领下落荒而逃,狼狈不堪地奔向了德州城。
叛军一逃,武安县知县随即知趣地打开城门将城外明军恭迎了进去,李云天兵不血刃地就进入了武安县,成功切断了乐安和德州叛军之间的联系。。。
第351章离间〔三更〕
武安县县城,县衙后院的一间厢房。
李云天坐在太师椅上闭目养神,太师椅前后摇晃着,发出轻微的咯吱吱的声响。
进城后,武安县的张知县就殷勤地把县衙后院腾出来给李云天,自从汉王占了武安县,张知县因为拒不承认汉王而被关进了牢里,汉王的人派了一个新知县来代替他。
由于守城的叛军逃了,那个新知县自然也跟着溜之大吉,张知县于是被狱卒们给放了出来,迎接李云天进城。
李云天是朝廷堂堂的御史,宣德帝眼前的红人,现在又担任了山东巡抚,张知县自然要好生伺候了。
“大人,情况已经打探清楚了,叛军在德安县有四万人,守城的依然是匪首吕平。”不久后,厢房的门开了,一名讲武堂的教官走进来,沉声说道。
“四万人!”李云天闻言不由得睁开了双目,眼中闪过一道意外的神色,在他看来汉王在德安县放的叛军也太多了一点儿。
德安县县城的城防远不及德州城,此次张昊率领着平叛大军气势汹汹而来,如果换做李云天的话会将叛军从德安县撤到德州城,依托德州城的城防来消耗明军。
只要撑过十一月份,等大雪一至,明军将不得不撤退,否则他们就要在冰天雪地里宿营。'34815671执宰大明执宰大明348执宰大明351
可汉王这次却反其道而行,竟然在德安县县城布下了四万叛军,摆出了一副与明军决战的姿态,这可着实有些奇怪,摆明了就是将那四万叛军置于了死地。
至于说汉王是想要趁着明军攻城之际与吕平内外夹击明军,李云天觉得张昊绝对不会给汉王这个机会,一定是严阵以待,只要汉王敢前来救援德安县叛军,那么一定会陷入一场血战中,这可正符合了张昊的心意。
不过,汉王善于用兵,究竟他为何要将吕平放在德安县城,李云天一时间也无法猜透他的意图,难道汉王太过狂妄,没有将张昊放在眼里?
李云天的心中隐隐约约感到一丝莫名的不安,以他对汉王的了解,汉王是绝对不会白白地让吕平等叛军去送死,这里面一定有什么不为人知的隐情。
“禀大人,汉王差来了使者。”就在李云天暗自琢磨着汉王在德安县列下重兵的用意时,有亲卫进门禀告。
“通知王都督和各千户,让他们速来大堂!”李云天的眉头微微皱了一下,随后嘴角流露出了一丝冷笑,从躺椅上起身,沉声嘱咐了亲卫一句。
此时正值两军交战的非常时期,汉王派人前来绝对不会是和他叙旧,十有**是来“劝降”的,目的肯定是为了施展离间计,离间他和宣德帝之间的关系。
故而,李云天准备在府衙大堂来“接待”汉王的使者,并且召集齐属下,摆出了一副公事公办的派头,不给汉王丝毫的空子可钻。
王都督名叫王简,是京畿都督府的都督佥事,周征的老部下,原本在济南城的薛禄的帐下任职,上个月和那五千名济南城援军一起被李云天调来。
值得一提的是,能称之为都督的将领,并不单单指各都督府的左右都督,还包括各都督府的都督同知和都督佥事,以及各都司的都指挥使。
李云天调王简前来自然是加强青州城的守备力量,如相对于城防牢固的济南城而言,青州城更容易受到汉王的攻击。
随着李云天的命令,无数手握兵器、顶盔贯甲的军士涌进了武安县县衙大院,在院内列阵而立,鸦雀无声,气氛萧杀。
王简领着城内的千户从院外鱼贯而入,分别在大堂两侧的座位上落座,王简坐在大堂右侧首位,对面左侧首位上坐着的则是武安县的张知县。
“大人!”李云天领着李大牛走进大堂时,堂内众人连忙起身,冲着他躬身拱手行礼,态度恭敬。
自从李云天攻取了青州城,并在黑虎沟全歼叛军陈朗部,以及击溃东林县叛军杨勇部后,三场大仗使得他在军中的威望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34815671执宰大明执宰大明348执宰大明351
尤其是李云天一手组建的骁武军,更是以李云天马首是瞻。
当李云天以巡抚的身份前往济南城时,没人能想到年纪轻轻的他会在青州接连打下三场胜仗,不仅将叛军赶出了青州,而且还顺势收复了登州和莱州,使得叛军丢失了一半的地盘,立下赫赫战功,进而一举扭转了明军在山东的不利局面。
李大牛是和王简同一天来的青州城,他本来在景州城护驾,李云天觉得留在那里没法立战功,故而特意将他调来。
与李满山一样,李大牛现在已经升为了京畿都督府府的一名副千户,是大明从五品的武官,张昊在接任京畿都督府大都督后特意提升了他的职务和品级。
李云天在大堂前方案桌后落座,李满山神情冷峻地立在他的身后,右手扶着腰刀的刀柄,两年多的行伍生涯已经使得他完成了从一名百姓到军人的蜕变。
“带叛军来使上堂!”沉吟了一下后,李云天面无表情地冲着大堂门口处立着的军士喝道。
那名军士闻言冲着李云天一拱手,快步向院门外走去。
不久,一名身穿正三品文官官袍的中年人随着那名军士走进了院门,见院中满是列阵而待、杀气腾腾的士兵,脸色不由得微微一变,感觉形势有些不妙。
“本官吏部左侍郎杨云,见过李御史。”在众人注视下,那名中年人走进了大堂,在堂前站定身形后冲着李云天一拱手说道。
“吏部左侍郎?”李云天的眉头微微一皱,不动声色地说道,“在本官的印象里,吏部的左侍郎好像不姓杨!”
“吏部尚书蹇义是大明逆贼,吏部官员多为其党羽,本官奉汉王之命暂代吏部左侍郎一职,等清除了朝中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