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独断大明-第2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栩笑了笑,放到一边,继续看着奏本。
  这本是云南总兵左良玉的奏本,言称安南有北侵之意,望请朝廷许可云南“临机决断”之权。
  朱栩看着这道奏本,眯了眯眼,现在的云南不同于后世,地域庞大,人口复杂,驻扎着十多万军队,面对的是东南亚错综复杂的局势。
  他沉吟,左良玉这个人是那种需要拿绳子拴着的人,一旦拿掉绳子,谁也不清楚能干出什么事情来。
  手指在桌面上敲击着,朱栩眼神里迸射着一缕缕寒芒,他想到了很多。
  从桌下拿出地图,铺开在桌面上,细细的看着。
  安南,老挝,缅甸,尤其是看着云南最南端,离印度洋似乎也没有多远!
  朱栩心里默默盘算了一阵,多尔衮的骑兵应该快到了,杨嗣昌估计也不远,有杨嗣昌节制,左良玉应该翻不了天。
  “传旨。”朱栩目光还盯着地图,嘴上道:“杨嗣昌以兵部侍郎,节制云南诸军,一切战况由他自决,左良玉等皆听命调遣,不得有误!”
  “遵旨。”刘时敏在一旁应声。
  朱栩的手指还在划着,心里喃喃自语“若是能从这里打通去印度洋,就可以绕开马六甲了,修路,移民,建造陆军,海军基地,海贸城……”
  这个时候,一个内监走进来,将两封信交给曹化淳,低语几句悄然又退了出去。
  曹化淳稍作检查,上前道:“皇上,布木布泰,海兰珠呈递了黄太吉与巴达礼的亲笔信。”
  朱栩唔了声,转头看了他一眼,而后又转过头,道:“放下吧,朕待会儿看。”
  曹化淳上前,将信放下,又退了回去。
  朱栩盯着地图,细细的想着。
  若是能穿过东南半岛,从云南到印度洋修一条大路,沿路驻军,移民,那绝对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情。
  朱栩握紧拳头在上面狠狠的敲了敲,深深吐了口气,道:“传旨给军器局,再给云南调一百门大炮,要最好的那种!”
  “遵旨。”曹化淳道。
  一旁的刘时敏闻言,心里一动,道:“皇上,工部徐侍郎预约明天带人进宫觐见。”
  朱栩不在意的点点头,道:“嗯,明天看看时间。”他现在的时间是完全拿不准,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要被什么事情给耽搁,没有办法给徐光启准确预留时间。
  刘时敏答应一声,他不能让徐光启一直等着,需要见缝插针的安排时间。
  朱栩又看了一会儿才将地图收起来,目光转向桌上的两封信,随手拿过一封。
  看了看,是巴达礼的,这位是科尔沁的大汗,称号是“土谢图”,是奥巴的长子,海兰珠的堂兄。
  科尔沁当年被林丹汗围困,差点被灭,努尔哈赤派了莽古尔泰救援,所以两族立了盟约,成为“指掌兄弟”。再后来,奥巴不想被后金控制,想要摆脱,结果被黄太吉一下,亲自到沈阳请罪,科尔沁由此成为后金的臣属,被牢牢控制。
  朱栩上下翻了翻,普通的信封,倒是有一股幽荷的香味。
  “这是美人计吗?”
  突然间,朱栩低语,他想到了历史上的一些传说,只怕,黄太吉还没有见过这位海兰珠。
  曹化淳与刘时敏都转头看向朱栩,神色若有所思。
  朱栩只是嘀咕了一句,拆开信封,拿出信。
  这不知道是不是巴达礼的手书,一手漂亮的楷体,让朱栩都有些嫉妒。
  一目十行的扫过,朱栩暗自笑了笑。
  巴达礼称“敬仰明朝之繁盛,期结兄弟之邦,必不攻伐”,还称“忠勇王甚惑,不明朝廷何至讨伐”。
  朱栩放下信,神色有些发呆。
  巴达礼的“指责”是有道理的,当初明朝利用多尔衮教唆多铎,硕托等带兵逃离,接着攻占沈阳,都是突然之间,虽然对明朝来说,一切都是顺理成章,没有什么可说的。
  可严格说起来,黄太吉已经臣服,是大明册封的忠勇王,不能无缘无故的讨伐,更何况,到现在朝廷对那次讨伐也没有个说法,在“大义”上,是站不住脚的。
  朱栩想着又忍不住笑了起来,一来,他确实忘记了这件事,大明上下也都忘了,哪怕有人清楚,对于朝廷克复沈阳这样的大事,也不会提出来扫兴。二来,黄太吉居然来跟他讲道理了。
  “倒是要补足了。”朱栩自语一声,道:“派人告诉内阁,将克复沈阳的经过,理由,大义等写一篇朝报,一定要理据充分,不能给人把柄。”
  刘时敏不知道这巴达礼写的内容是什么,侧身道:“是。”
  朱栩放下巴达礼的书信,又拿起黄太吉的,几乎是下意识的朱栩闻了闻信上的味道。
  “有点像菊花……”
  朱栩眉头一挑,这应该是布木布泰的体香,他前后看了看,拆开信。
  黄太吉倒是没有提及沈阳,语句中希望能“重归大明”,愿为大明“讨伐叛逆”等等。言辞恳切,不卑不亢。
  看完后,朱栩又看了一遍,旋即皱眉。
  黄太吉这封信其实没有什么内容,就仿佛亲戚之间的信件,充满了嘘寒问暖,实际上都是客套,除了维系感情,并没有作用。
  可是大明与后金不是亲戚,更没有感情!
  两封信朱栩都拿过来,仔细的看了好几遍,始终不得要领,看不出其中潜藏了什么心思。
  朱栩沉思一阵,道:“抄录两份,送给内阁,兵部,让他们看看,其中到底有没有藏什么东西。”
  “是。”曹化淳应声,走过来接过信件。
  朱栩喝了口茶,准备继续看奏本,随口道:“陈奇瑜那边怎么样了?”
  刘时敏的神情动了动,转过身道:“回皇上,陈大人之前募得八百两,随后在太康公,英国公等人处募得近万两,其他无所得。他已经下令召集北直隶的知府知县等进京,似要强行摊派。”
  朱栩手一顿,笑道:“刺激还不够,过几日,让内阁找个机会出份报纸,痛斥这件事,给陈奇瑜以及那些士绅一点压力。”
  “遵旨。”刘时敏道。
  朱栩继续看着奏本,神情平静。
  他心里很清楚,眼下最重要的还是政改,这是最后一步,以天下百官认同的方式确立!
  与此同时,督政院。
  “这商税是不是太低了,若是百姓都去逐利,何人种地,哪来的粮食?”
  “这话我就不认同了,那天下百姓都想着当官,怎么就还是有人在种地?”
  “你这是狡辩,科举那是独木桥,岂是人人都能当官的?”
  “那经商就那么容易?如果容易天下怎么还会有那么多穷苦百姓?”
  “胡说八道……”
  “两人冷静一下,咱们就事论事,不要争吵……”
  “本官就是觉得这商税太低,必须增加!”
  “我呸!我敬你是万历朝的老人才给你三分面子!宣宗以来,商税有多少,国库可有记录?现在嚷嚷太低了,之前还没收你怎么不说……”
  “庶子不足于某……”
  “少给倚老卖老……”
  “两位大人两位大人,不要动手……”
  督政院的班房内,这种情况时有发生,每一点小事情都要争论半天,甚至拳脚相加,热闹非凡。


第569章 见海兰珠
  内阁。
  左右次辅毕自严,孙承宗,来宗道,六部尚书傅昌宗,周应秋,外加督政院院正,靖王朱履祜,众人围坐在内阁大堂内。
  朱履祜看向毕自严与孙承宗,神色颇为放松地笑道:“两位大人,大明律,各部各衙门,地方巡抚,总督,知府的职权基本理清,税法,田亩制度等都初步拟出,各位巡抚,总督都没有什么反对意见。”
  毕自严神色不动,心里微微失望。这靖王虽然极其卖力的做事,可能力,眼光都差了些,也难怪皇帝不推他接信王的首辅位置。
  他这个靖王,世人眼中皇帝的亲信去找各位巡抚,总督谈,谁敢说半个不字,要是一字不漏的传到皇帝耳朵里,谁能承受得住后果?
  孙承宗倒是点头,赞了一句道:“靖王殿下的能力本官是信得过的,既然各地都没有意见,今天朝报加号,将风声放出去。”
  傅昌宗,周应秋等人明白,孙承宗这是要用民间舆论的力量倒逼这些巡抚总督,迫使他们不会再出幺蛾子。
  毕自严看向傅昌宗,道:“傅尚书,税务总局,皇家钱庄等筹建的如何?”这些都算是从户部分离出去的,接下来一段时间,也要受到户部的指导,慢慢的才能完全独立。
  傅昌宗道:“目前来说都很顺利,若是要铺开到全国,关键还是地方上的支持。”
  毕自严神情淡淡的点头,政改遇到的最大的难题就是地方的执行力度,他心底甚至期望地方只要不反对,冷眼旁观就行,千万不能阻止羁绊!
  毕自严看了眼其他人,见都没有其他说法,暗暗松了口气,道:“这样吧,明日在文昭阁开议,我们先将事情详细定下来,然后再奏请皇上批准,择日开廷议,予以确认!”
  众人都没有意见,这件事拖的太久了,不管如何,先通过政改,将基调定下,其他的可以慢慢再议。
  朱栩一直都关注着政改的一举一动,毕自严这边决定以内阁名义在文昭阁议事,他就已经知道了。
  坐在椅子上,他的神情有些说不出的意味。
  从本心来说,他不着急,希望这一次的“政改”能够越完善越好,尽可能的将所有的架构都搭建好。
  实际情况是……还做不到。
  大明的官员从上到下,真正做好革新准备,从心底认同的并不多,大部分情况都是朱栩这个皇帝拿着鞭子在后面催促的结果。
  比如毕自严等人这次为什么这么迫切,就是在担心朱栩“再出幺蛾子”,这样的压力迫使他们要尽快完成。稳住局势,腾出手来。
  朱栩想了良久才自语道:“尽快有个结果也好……”
  毕自严又与众人商议一番,与孙承宗一起来到景阳宫。
  “皇上,政改各项已经基本完成,臣议明日在文昭阁议事。”毕自严道。
  朱栩自然是已经知道了,点点头道:“嗯,说说你们的看法。”
  这场廷议虽然是准备很久,可对不少人来说还是很突然,这场精心准备的政改在朱栩眼里也很粗糙,有太多的地方可以完善,修改。
  作为皇帝他不能去参与所有的细节,否则这场政改就失去意义。只是朱栩希望这会是一个重大标志,让群臣明白,大明正在走一条什么样的路,方向在哪里。
  毕自严不清楚朱栩心底还有这么多没有透露的想法,道:“皇上,按照您的要求,基本上都已经做到,臣认为细节可以再慢慢讨论,各位巡抚总督离开太久,恐生变。”
  朱栩眉头一挑,毕自严的话里有话啊!
  不过他大致也能猜出来,无非是怕他在生事端,微微颔首笑道:“嗯,那毕师尽管安排,准备好,尽快开廷议。”
  “臣遵旨。”毕自严,孙承宗两人抬手道。
  朱栩喝了口茶,微微点头道:“政改的事情朕交给你们放心,尽管放手去做。对了,黄太吉的信,你们看出什么门道没有?”
  孙承宗低头思忖,旋即抬手道:“回皇上,臣等仔细研究过,黄太吉与巴达礼的信,应当是一种示好或者退让,肯定是科尔沁遇到了灾情,想要换取我大明的帮助。”
  这一点朱栩早就想到了,手指在桌面上敲击着,慢慢的道:“应当不止,表面上的示好实际上是一种示弱,是想要掩盖他的其他行为,朕会明锦衣卫详细调查。”
  话虽然这么说,朱栩心底却在想,是该见见布木布泰与海兰珠了。
  这一点孙承宗与毕自严都没有再说,大势在大明,以科尔沁与黄太吉,暂时还翻不出浪。
  毕自严沉吟一声,道:“皇上,钦天监那边观测到,入夏之后南方将会有罕见的大雨,臣认为,此时皇上不当南下,不妨再过些日子。”
  朱栩知道,朝臣对他出京一直比较抵触,也就是他的威望足够,才能换来这样委婉的劝谏,要是换做天启,哪怕是万历估计早就被群臣怼死。
  朱栩神色不变,道:“关于防范灾涝,内阁可有准备?”
  毕自严听着朱栩的话,知道是劝不了了,只得抬手道:“回皇上,近几年朝廷大修水利,防范洪水会很容易,臣也与各地的巡抚,总督谈过,都会认真对待,想来不会出现大的洪灾。”
  朱栩神色动了动,后世评价崇祯皇帝是“有道无福”,其中就说“在位十八年,旱九年涝九年”,这“涝”既然能与大旱相比自然非同小可。
  好在朱栩确实有了多年的准备,这种“以工代赈”的方式效果非常好,各地的大河都被拓宽加深,最显著的就是黄河的堤坝,在没有加固的情况下硬生生高出了三米,可见清出了多少淤泥,工程有多大。
  “不能掉以轻心!”
  朱栩沉色道:“待廷议结束,内阁要轮番派出人出京,巡视河道,朕会让东厂暗中调查,若是有人偷工减料,虚报实情,严重者,朕要诛他们九族!”朱栩的话里充满了杀气,虽然现在的人口密度远远比不上后世,可一旦出现灾情就会耗费大明的大量的钱粮。
  这些都是不必要的浪费,朱栩绝不允许!
  “臣等遵旨。”两人同时道。
  “传布木布泰……不,传海兰珠来见朕。”在毕自严与孙承宗离开之后,朱栩道。


第570章 扶持科尔沁
  偏宫里,海兰珠非常的紧张。
  大明皇帝召见,只见她一个人!
  她本就是一个非常胆小,怯弱的人,如何敢一个人去见传闻中如豺狼般的大明皇帝!
  布木布泰蹙着眉头,心里担忧,面上沉稳,看了眼不远处传话的内监,低声道:“姐姐,按照我们来之前的回答,明朝皇帝要是问了别的,你就说不知道,他不会为难你的。”
  海兰珠紧紧抓着布木布泰的手,手心里都是汗,脸上满满的担忧之色。
  布木布泰轻轻一笑,安抚着道:“姐姐放心,明朝皇帝先见姐姐,用不了多久就会见我的。”
  海兰珠直觉一颗心都要跳出来,俏脸如水,眉眼含情,过了好一阵子才算定下心,对着内监勉强一笑,道:“我们走吧。”
  这内监也是宫里的老人了,三十多岁,经历了万历,泰昌,天启一直到现在的景正四朝,可以说什么样的女人都见识过,可这个蒙古女子,还是让他这个太监都心跳了几分。
  他眉头皱了皱,虽然他位份不高,可也不希望宫里出现这样的足以魅惑君心的女人出现。
  “请。”内监道。他还分得清身份,该做什么事情。
  海兰珠又看了眼布木布泰,这才小心翼翼的跟在内监身后,向着景阳宫走去。
  布木布泰看着一群人的背影,眉头蹙起,心里忐忑,海兰珠是藏不了事情的人,她不确定大明皇帝会从她那里探知到什么。
  海兰珠进了御书房,直直的看着朱栩,走到近前,才轻声行礼道:“科尔沁使者,海兰珠参见大明皇帝陛下。”
  朱栩是第一次见着海兰珠,心底默默的给打了九十五分。
  二十八岁,一个女人一生最好的年纪,体态柔软丰腴,俏脸滑嫩如水,一双美眸似怨似诉,娇滴滴,楚楚可怜。
  朱栩眯了眯眼,暗道“难怪黄太吉后半生会独宠这个人女人,还真是一个祸水。”
  他不是色中饿鬼,微微一笑,道:“贵使免礼,除了巴达礼的亲笔信,可还有其他目的?”
  海兰珠紧张的手足无措,依言起身,低着头,好似背书一般的道:“我奉大汗之命,前来与大明修好,希望能与大明摒弃前嫌,永修兄弟之好,万世不攻伐。”
  朱栩并不清楚黄太吉到底有什么目的,海兰珠说的基本都是废话,手指在桌面无声的敲击着,轻轻点头道:“我大明也想边陲安定,科尔沁修好自然是好事情。”
  海兰珠低着头,眼帘不停的眨,一颗心怦怦怦直跳,朱栩说话,她愣是不知道怎么接。
  朱栩打量着海兰珠,能感觉到她身体在微微发抖,眼角眯起,嘴角笑容越多的道:“贵使在科尔沁一般都忙些什么?”
  海兰珠心里一跳,不敢抬头,紧蹙着眉头道:“我平时都在屋内,甚少外出。”
  朱栩知道,海兰珠丧夫之后,一直寡居在家。可不论是身份,还是样貌,不知道有多少人觊觎,令她在科尔沁不胜其扰,风评极差。
  “你们科尔沁现在有多少人口?”朱栩不动声色的道。
  海兰珠想了想,道:“有二十万户。”
  实则上朱栩一直想弄清楚,蒙古各部落的人口,以此推算他们的可战之兵,可从来就没有成功过。因为这些部落自己也不清楚,只有大概的统计。
  海兰珠说的“二十万”是有水分,只是多了少了都难说。
  朱栩心里转悠着,又道:“你们现在有多少马匹,我大明希望能够交易一些。”
  海兰珠虽然不清楚具体政务情况,可也知道他们现在盐都不剩多少,认真的回忆着,道:“有五万匹,可以卖一部分给大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