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独断大明-第1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栩心里忍不住好笑,这位还真是有意思,想了想,刚要给他个面子,小二端着盘子快步上来了,长声道:“客官,您的酒菜来了!”
  说着,小二也不管其他,麻利的将盘子放到桌上,奇怪的看了眼欺着半身在桌上的少年,然后掉头就走了。
  朱栩看了眼桌上的酒菜,肚子突然就饿了,但还是想逗逗这少年,笑着道:“这几盘菜也要二两银子,你要给我三十五两。”
  “噗呲!”
  不远处的粉衣少女,掩着小嘴笑了起来。
  绿衣女孩也忍着笑,好奇的看着朱栩。十两转眼间到了三十五两,要么他是会做生意,要么就是故意的。
  少年也被朱栩一句“二十五两”彻底激怒了,猛的拍出拍出怀里的一百两银票,压低声音怒吼道:“给你一百两,立马给我滚!”
  朱栩身后的曹化淳,曹变蛟脸色都微沉,大明,有谁能够让皇帝滚!
  朱栩眼神有些冷,慢慢的从怀里掏出一张银票,也拍在桌子上,道:“这是一千两,我买下你的店,你可以滚了。”
  这少年顿时就嗤笑一声,道:“兄弟,你还活在几年前吧?户部的规定,整个大明的钱庄,最大的银票只能是一百两,你这一千两骗傻子了吧……”
  不远处的两个少女,也都睁大双眼看着朱栩,两人面露疑惑,他们眼中的朱栩,一身贵气,带着仆人,怎么看也不像骗子。
  朱栩将银票推过去,淡淡一笑,道:“惠通商行进行大额交易的时候,是准许开一千两的银票,只不过非常少,只要大商人才有,你要是不认识,找认识的人来看,你这家酒楼最多也就值五百两,你让人去取现银吧,银票我不收的。”
  少年听着朱栩的话,怔了怔,拿起银票低头看了起来,烫金,印记,虚像,少年将能验证的方法都使了,怎么也找不出假的破绽。
  “真是真的?”少年有些犹豫的小声道。随便能够拿出一千两的人,就不是他可以随意碾压的了。
  朱栩点头。
  少年悻悻,想到身后那位妩媚可人的二小姐,他眼神一阵闪烁,咬牙道:“兄弟,我大哥是傅大公子,今天能否卖个面子?”
  朱栩一愣,京城里能称得上“傅大公子”的,也只有傅涛。傅涛的家世他最了解的,除了他这表弟,可从来没有其他弟弟。
  就在这个时候,之前出去的内监回来,在曹化淳耳边低语了几句。
  曹化淳挥手,然后走到朱栩身前,在耳边低声道:“是傅家在应天府那一支,在给大公子跑腿。”
  朱栩恍然,这要上追好几代才能溯清关系。
  他看着眼前的少年人,也算是他的远方表亲了,笑着道:“那你叫傅大公子来,只要他来了,这一千两就是你的了。”
  少年也看出来了,眼前的人确实不是他能摆平的,这么灰溜溜的回去太没面子,脸上挣扎着,还在想办法。
  朱栩不给他挣扎的机会,道:“你不叫,我可叫了啊。”
  少年正犯愁,一听就来劲了,大声道:“你叫,你要是能叫来,这五十两我都给你!”
  少年话音一落,楼梯上脚步声响起,傅涛一身白衫,环顾一眼就向朱栩这桌走来。
  少年双眼瞪的老大,站起来看看傅涛,又看看朱栩,直到傅涛走近,才期期艾艾的道:“大大哥……”
  傅涛也正奇怪,怎么傅正致跟朱栩在一块了,他耐着疑惑,抬手向朱栩道:“小王爷。”
  这是之前就商量好的称呼,朱栩招手,笑道:“傅大公子,一起坐吧。”
  傅涛听着朱栩话里明显的揶揄,尴尬的笑了笑,在朱栩左边坐下。
  少年傅正致走也不是站也不是,连他大哥傅涛都要毕恭毕敬的“小王爷”,是他万不能得罪的。
  傅涛知道朱栩叫他是商量事情的,对着傅正致摆了摆手,道:“去吧,少打我的旗号惹是生非。”
  傅正致如蒙大赦,先给傅涛抬手作揖,然后又给朱栩陪着大大的笑脸,这才转身快步下楼,他已经顾不上那位二小姐了。
  不远处的两位少女对朱栩突然爆出的身份也颇为讶异,好在京城的王爷多如狗,小王爷遍地走,也没有什么稀奇的,两人见傅正致不再纠缠了,也跟着下楼。
  朱栩拿起筷子,道:“一边吃一边说吧。”
  傅涛也拿着筷子,却没动,嘴里道:“皇上,现在全国总有三十二家钱庄,我们惠通商行是最大的,基本上每个都有股份,可以完全控制银子的去向,而且,朝廷如果需要银子,给我一点时间,一两千万,一个月内可以筹齐。”
  朱栩吃着酱鸭,没有回答傅涛的话。
  傅涛见朱栩没有说话,便慢慢的道:“皇上,现在惠通商行发行的银票,从五文,十文,五十文,到五钱,一两,十两,最大的是一百两。”
  这个朱栩早就看过报告了,喝了口汤,点点头。
  傅涛继续道:“我有过估算,今年各大商行的盈利会超过三千万两白银,不过收购粮食,田亩,要支出超过一千万两。”
  朱栩顺了口鸭肉,舔了舔嘴唇,沉思不语。
  随着他的改革不断推进,大明的商业得到了进一步解放,江南官商大集团的削弱,也有无数大小商人崛起,简单来说,大明的中产阶级正在扩张。中产阶级的多少,也决定着一个国家商业发展程度。
  朱栩庞大的商业集团,垄断着盐,茶,商行等暴力行业,还有各种城东作坊的小玩意,外加越发蓬勃的海贸,三千万盈利,总得来说,还是少了。
  傅涛见朱栩还是没有说话,只得继续道:“皇上,海贸,现在遇到了很多麻烦。红毛人侵袭,抢掠我们的商船,还抓人扣船,在吕宋等地好不容易建立的一些关系网,没多久就会被打破,红毛人不想让我们在南洋在站稳脚跟。”
  大明出海的商船,往往都满载着瓷器,丝绸,茶叶等等,回来也都是黄金,香料等的都是贵重之物,每被抢一艘,都是惨重的损失。
  傅涛陆陆续续的说着,经过多年的发展,惠通商行基本成熟,只是还是经常遇到困难,面对的是保守势力的阻击还有就是地方保护主义,严重的排外,就好比江南,对于惠通商行,很多地方都不待见,哪怕知道这是皇帝的产业。
  这些已经不是户部,或者哪一个部门能解决的,还是需要朱栩从大局上推动,要么润物无声,要么强行激烈的改变,打通道路。
  朱栩待傅涛说完,也吃的差不多了,这才手指敲着桌面,斟酌着道:“粮价,待九月份挖出了番薯,朕会让各地打压粮价,商行还是负责收各大粮商的,一定要快准狠,多收一粒粮食都是好的。”
  “海贸的事情,朕会命水师进行远洋训练,必要也会抢劫红毛人的商船,以示报复。在近海,我大明的水师是无敌的!”
  “朕在考虑,商人在各处灾区赈灾以减免税务的可能性,大哥有空回去也琢磨琢磨是否可行。”
  “近些日子,你召集全国各地商人,来京师开个会,商议一个商人准则,商议好了,大哥,你亲自去呈递给靖王,要议后上报司礼监。”
  傅涛拿出小本子,将朱栩的话一字不落的都给记下。
  朱栩毕竟不是亲力亲为,都是笼统的说着,傅涛不时也给出些看法,一边说一边在商议。
  “皇上!”
  冯祝急匆匆从楼下跑上来,也顾不得其他,直接开口道:“皇上不好了,陕西有乱匪占领了大半平凉府,现在凤阳府也要不保了!”
  朱栩听着就是脸色微变,凤阳府非常小,紧邻着西安,要是西安陷落,整个陕西就都要乱套了。
  “洪承畴,杨鹤在干什么?”朱栩沉着脸道。洪承畴是陕西总兵,杨鹤是陕西总督。
  冯祝连忙道:“回皇上,据说洪总兵已经进入西安,正在向凤阳府去,杨总督也在传令各府县兵马聚集,不过,奴婢听说,这次乱匪来势汹汹,有二十万之众!”
  朱栩手指敲着桌面,面上变幻莫测。
  二十万,肯定有不少水分,有洪承畴在,朱栩也不担心,更何况,四川,贵州,河南,山西的兵马随时可以入陕。现在最重要的是,如何赈灾,减少灾民,否则有人登高一呼,从者云集,朝廷的官兵忙于奔命,消耗也非常大。
  这样的内耗,必须尽快遏制住!
  冯祝见朱栩不说话,又道:“孙承宗孙阁老,孙传庭孙大人都请皇上回宫,有要事商议,据说,是关于插汉部。”


第433章 林丹汗复出
  朱栩回到御书房,孙承宗,孙传庭等人就在等着了。
  孙承宗等朱栩一坐到椅子上,就抬手道:“皇上,陕西地域太广,官军驻扎之地相隔遥远,首尾不相连,且灾情严重,外加谣言满天飞,有一点动静就会形成民乱,长此不绝,这种情形,不单单的依靠官军镇抚可以解决的。”
  这个话不是新鲜话了,朱栩喝了茶,示意他继续说。
  孙承宗前面的话,也只是做铺垫,继续道:“皇上,这些流寇,一旦成势就尾大不掉,呼朋唤友间,数万人齐聚,抚是抚不过来,他们不敢于官军对战,只知道抢,抢大户,抢官,抢民,抢能抢到的一切,哪怕是朝廷暂时将他镇压下去,一有动静,还是会复起,根不除,祸不消。”
  朱栩手指敲着桌面,神色平静,心里却是赞同孙承宗的话。
  历史上的明末,不论明朝官僚体系多么腐败,皇帝多么多疑善变,在官军面对流寇上,尽管有败绩,可在孙传庭死之前,朝廷一直都占据上风。在孙传庭死之后,明朝也不是没有可用的将帅,可为什么李自成能攻破北京城?
  因为那个时候,大明的底子已经被耗尽了,没有力量再与流寇对战,甚至除了山海关的关宁军,抵抗的力量都失去了。
  朱栩也不希望他的政改成果被消耗在这些流寇上,思忖着的看着几人,道:“你们的意见呢?”
  申用懋看了眼孙承宗与孙传庭,抬手道:“皇上,细化省域,增兵,也无法根本解决问题,转移难民,已经是唯一的选择了。”
  朱栩眉头一皱,这不是他们早就商量好的吗?
  孙传庭一见,迅速的接话道:“皇上,我等商议过,陕西,四川,云南,甚至到湖广,云南等地,灾情过重,还会持续很久,是以臣等认为,应当强行转移,辽东现在已经开垦超过一万顷田亩,大部分都还不错,辽东半岛,毛文龙这两年也都开垦了不少,朝鲜也足够容纳百万人,这么一来,从陕西等地,今年就可以转移三百万人!”
  “强行转移?”
  朱栩眯着眼看着眼前的三人,很明显,他们也意识到了民乱隐藏着的威胁,想要对民乱进行彻底的根除了。
  只是,辽东的建奴还在,有这根本威胁,朝廷的强行转移也会束手束脚,蕴藏的风险会更大,未必能得到朝廷上下的赞同。
  孙承宗好似看出了朱栩的顾虑,几人对视一眼,道:“皇上,还有一个消息,林丹汗出现了,还遣使来了京城。”
  朱栩眉头一挑,这个消息他居然不知道!
  想到兵部与蒙古各部落一直有联系,他也不意外,神色不动的道:“具体说。”
  孙承宗道:“皇上,察哈尔之前大败,林丹汗逃入了漠西辉特部,被他们收留了,现在建奴颓丧,无力征伐草原,因此林丹汗又率兵回到了察哈尔,并且已经收服察哈尔,之前被建奴吞并的巴林,扎鲁特等部已经松动,科尔沁与建奴的关系也显得有些微妙,皇上,鞑靼,或许可以重新牵制建奴。”
  鞑靼一般是明朝对漠南漠北蒙古的统称,包括了察哈尔,科尔沁等部落。
  朱栩听着孙承宗的话,双眼也渐渐闪烁起来。
  后金现在的虚弱,无力对蒙古各部做什么,蒙古各部内也矛盾重重,科尔沁目前是漠南最大的一个部落落,虎视整个漠南。科尔沁与后金关系密切,纵然现在关系微妙,合作也多余敌对。
  朱栩思索一阵,看向两人道:“你们是说,朕应该扶持林丹汗,让他做大,威胁科尔沁与建奴?”
  孙传庭抬手,道:“是,皇上,蒙古各部之间的征伐不断,也会让他们牵制建奴,无力侵扰我朝边境。”
  朱栩明白,这是一箭数雕的计策,风险看上去也不大,若有所思的道:“那么,我们要付出什么?”
  三人对视一眼,孙承宗道:“皇上,臣议重开互市,支持林丹汗,这位一心要重振蒙古,实现忽必烈的伟业,只要通过互市拿到足够的东西,他就不会再入侵,而是致力于消灭建奴,统一蒙古,最后才会与我大明决裂。”
  朱栩手指敲在桌面,神色平静,久久不语。
  三人的计策,可以说很好,甚至是最好。真要实施下去,不但能够令蒙古、建奴相互牵制、后金,给大明争取时间,也能让大明的移民计划顺利实施,没有阻碍,风险也大大缩小。
  申用懋见朱栩不说话,也知道皇帝对于北方,不论是建奴,还是鞑靼都有着坚决的封锁态度,还是诚恳的道:“皇上,此事不能拖,应当速决。”
  朱栩看向申用懋,又看向孙承宗,孙传庭,三人都是赞同之色,他想着,目光微动的道:“这样,朕先见见这位使者。”
  孙承宗三人见朱栩还是犹豫不决,对视一眼,孙承宗道:“皇上,可有什么顾忌?”
  朱栩摆了摆手,道:“朕还要再斟酌一下。”
  蒙古不同于后金,后金已经建国,有着完善的国家体系,能够威胁到大明,而蒙古只是部落的合集,早就没有了成吉思汗的野心,最多就是抢掠,没有入主中原的野心与能力。
  孙承宗三人都隐约看出了些什么,好在不必立马决定,又相互看了眼,孙传庭奏道:“皇上,毕大人已经快到西安了,按照计划,他会召集各省总兵,巡抚,总督商议省改,只是西南民乱频繁,一时半会儿无法消弭,怕是要耽搁良久,关于增兵之事,皇上可还有其他旨意?”
  现在只是流民刚起的时候,绝大部分都没有与官军抗衡的勇气,更多的像是强盗,被官军四处追剿,这种流动性虽然不是游击战,可也让官军有些无力,这边刚剿灭,那边又起,疲于奔命,仿佛没有穷尽一般。
  朱栩一直都想要将民乱控制在最初的时候,思忖着道:“关键还是在赈灾,控制民情,官军弹压只是最后的手段,不止要省改,庞大的府,县也要细化,加强控制,不能任由谣言满天飞,所有人都一哄而起做盗匪……”
  孙承宗等人听着,也没有什么异议,现在民乱还不足以引起朝廷上下的恐慌,都相对平稳,意见趋于一致,都是先赈灾。
  说了良久,朱栩才送走三人,坐在那,思索一阵,忽然道:“传信王来见朕。让林丹汗的使者也进宫等着。”
  “是。”刘时敏应了一身,连忙命人去传旨。
  朱栩坐在那,轻叹了口气,真是内忧外患,千头万绪啊。他现在的情境应该比历史上的崇祯好很多,也不知道他那十几年是怎么撑过来的。
  朱栩近乎习惯性的又拿起奏本,这是西南四川巡抚的奏本,言称今年大旱,秋粮必然大减,请求朝廷减税。
  朱栩细细看了看,写了个“拟准,转文昭阁详奏”的字样,放到一边。
  下一本是湖广巡抚,内容大同小异,除了要求减赋,还请朝廷赈抚。
  接下来的是陕西,后面还山东,山西,云南,甚至连江苏都有奏本上奏,都是言及灾情,请求减税的。
  朱栩看的眉头直皱,大明的灾情确实很重,遍及全国,可承担的都是底层百姓,两百多年的贫富分化已经到了极点,富裕的那一拨人,在这个时候还是歌舞升平,酒肉满仓,可那些底层百姓,已经到了人肉相食的惨境!
  “看来,是不能这么等下去了。”朱栩目光微凝的轻语,刚要下笔又是一顿。他这边减税了,若是当地又收了中饱私囊,这个黑锅还得他来背!
  他看着这几道奏本,神色冷肃的放到一边。
  “臣参见皇上。”
  朱栩刚放下,朱由检就大步走进来,抬手沉色道。
  朱栩抬头打量朱由检,虽然看不清脸,可从他的姿势上就能看出,这位摄政王现在的意气勃发,决心要做一番事情了。
  朱栩笑了笑,道:“皇兄免礼,这次找你来,是为了西南之事。”
  朱由检也自知道,西南等地战事连绵,烽火不休,这让京师的高层也颇为忧心,他看着朱栩,道:“皇上,可是为了赈灾之事?臣已经命应灾衙门,调集粮食一百万石,白银一百万两入陕,相信会很快让陕西平稳下来。”
  朱栩暗自摇头,西南就是一个大窟窿,朝廷有多少银子,粮食都不够填,他开门见山的道:“皇兄,诸位臣工给朕提了一个建议,将陕西受灾严重的民众,强行移送到辽东去。”
  朱由检神色惊变,不由反对道:“皇上,万万不可!建奴未灭,若是他们将这些灾民劫走,会让他们如虎添翼,再次成为我大明的心腹大患!决不可!”
  建奴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