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独断大明-第1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还有建奴的连翻征讨,尤其是黄太吉打垮了林丹汗,蒙古更是弱到了极点。
  如果挑几个弱小的,出其不意的讨伐,不止能够刺激到将蒙古当做后花园的建奴,也能好好的立一次威!
  朱栩也思索了好一会儿,目光看向满桂,赵率教,道:“你们认为呢?”
  这两人现在各统领一万五的骑兵,是大明最精锐的骑兵,甚至是仅有的。
  满桂看了眼赵率教,抬手大声道:“回皇上,前不久插汉部侵扰宁夏镇被打退,正好有名义征讨。”
  赵率教低着头思忖着也抬手道:“插汉部各部的联军已经散开,有三万骑兵出其不意,外加有大篮子,天眼的协助,肯定能杀他们个措手不及!”
  朱栩听着两人的话,又转向孙承宗,孙传庭等人,道:“你们参谋部怎么看?”
  孙承宗等人对视一眼,道:“回皇上,倒不是不可行,只是我大明骑兵来之不易,需要谋划一个万全之策。”
  朱栩点头,道:“要快,决不能让建奴先动手!”
  后金的骑兵太快,他们一旦动起来,消息传到京城也都兵临城下了,根本没有多余的反应时间,所以,他们需要先下手为强。
  “遵旨!”一干人应着。
  朱栩对这群人还是比较放心的,有他们在,辽东的事他也可以放一放心,精力还是要集中在整顿政务上。
  浙江,杭州府。
  江边一座豪华的大酒楼之内,济济一堂,坐满了人。
  每一个都穿着精致,华贵,焚的是最好的香,上的都是最好的酒菜,一群人围聚在一起,笑声如潮,正开怀畅饮。
  在座都是名士,甚至居于高位。
  有原太仆寺少卿的李之藻,现任的广东右布政使姜一洪,按察使陈应元,浙江右布政使王象晋,按察使林贽,广西右布政使郑茂华,福建,湖广等的布政使,参政,按察使……外加一些在野的官员,足足有二十多人。
  酒过半酣,众人这才心照不宣的停下酒杯。
  王象晋看向坐在不远处的李之藻,笑着道:“李大人,您是从京城回来的,这京城纷纷攘攘我等是看不清楚,还望您指点一二。”
  李之藻,原本是工部的都水司事,兼任了太仆寺少卿,后来忤逆魏忠贤,被发配到南京,恰逢南直隶改制,结果就被“裁员”,回来了杭州老家。
  他已经入洗,进了天主教,正在潜心编撰各种来自西方的文学,历法,火器等书。
  他今年也快六十,人很精瘦,或许是入了天主教,脸上有着大明官员少有的慈悲谦和之态,听着王象晋的话,微微一笑道:“李某在天启四年就离京,对于现在的朝局也看不懂,你们是找错人了。”
  姜一洪看着李之藻笑眯眯的神色,凑近道:“李大人,在下可听说,你与徐光启徐大人交情莫逆,我们可是听说,他就要晋工部侍郎了,现在谁不知道,能进六部的,可都是当今皇上的心腹……”
  李之藻瞥了眼姜一洪,摇头道:“姜大人莫要为难我了,李某确实对京城的朝局不甚明白。”
  不止是李之藻不明白,在座的都不明白。
  以往的朝局清晰的很,各派党羽也能分辨,该走什么门路也一清二楚。
  可现在的朝局对他们这些封疆大吏来说,实在是雾里看花,摸不清门道,谁也不清楚朝廷现在要干什么。
  广西右布政使郑茂华是一个有些矮胖的中年人,双眼很大,在圆嘟嘟的脸上非常显眼,他看了眼在座的,向着李之藻道:“不管如何,还望指点几句,现在山东,江西,河南等布政使,按察使全都被调进京,安排在那督政院,至今还没有什么品级,我听说,浙江,很快也要有新巡抚来了。”
  “是啊,现在只有巡抚衙门了,完全没有了布政司,按察司,都指挥司也被总督府替代……”
  “还有啊,税务也变了,冒出个什么三司衙门,知府,县府连审案的权力都没有了……”
  李之藻听着几人的话,心里默然一叹,他也算是难得的聪明人,虽然分辨不清楚朝局,可却知道,一年前那激烈,令人心生恐怖的党争是没有了。
  他也清醒,这些人就是冲着他与徐光启的关系来的,脸上和善一笑,道:“诸位大人,李某确实不知内情,当今皇上仁慈,非有大罪,不会有杀心,不必忧虑。”
  众人神色不变,心里都腹诽,难道我们是怕死吗?
  我们是怕丢官,怕没权,怕没势!
  李之藻口风严,探不出什么,他们只得另想办法了。
  没过几日,朱栩刚从慈宁宫出来,曹化淳就急急的跑过来,道:“皇上,出事了。”
  朱栩一笑,不在意的边走边问道:“出什么事了,让你这么慌张?”
  曹化淳跟在朱栩身后,急声道:“皇上,广东,浙江,江西,广西那边都出事了,奏本已经到了御书房。”
  朱栩转头看了眼曹化淳,见他的神色真的是有些慌乱,快步赶回御书房。
  在他的御桌上,整齐的摆放着十多道奏本,朱栩坐下,看了眼曹化淳,信手翻了起来。
  第一道是广东右布政使姜一洪上奏,言称广东今年灾情严重,预估的夏粮会欠收,同时弹劾了左参议唐立,指责他们行事狂悖,违法乱律,请朝廷严惩。
  朱栩眉头,这唐立,可是吏部选拔,安插在广东,先期摸情况,配合政改的人。
  准确的说,是他朱栩的人!
  “真的是唐立不法?”朱栩眉头皱了皱,本能的预感有什么事要发生了。
  紧接着是广东按察使陈应元,弹劾刚刚进入广东的三司人马,违反祖制,干扰他们政务,请求将三司召回。
  朱栩神色微沉,拿起下面一道。
  这是浙江右布政使王象晋上奏的,弹劾巡抚,指责他干预地方政事,弄的民不聊生,请求罢免。
  接着是广西右布政使郑茂华,弹劾广西总督肆意弄权,图谋不轨,请朝廷彻查。
  然后就是江西,湖广各地的奏本,都是诉苦,然后弹劾地方要员。这些要员,大部分都是从京师外派出去的,超过一半都是朱栩安插到各地,准备政改的前期人手。
  朱栩连着将这些奏本都看完,算是明白了,从南直隶改为江苏,再到山东,河南,山西,其他各省也终于察觉到,开始筹谋反抗他了。
  “终究还是来了。”朱栩自语,旋即就冷笑一声,他已经将东林党扫进了督政院,京城没有任何势力掣肘,京外还能阻止他不成?
  朱栩手指敲着桌面,目光冷峻,望着门外,沉思一阵,道:“传旨,周维京调任浙江巡抚,傅宗龙为江浙两省总督,黄承元巡抚广东,王永光任广东总督……”
  一道道命令发出,曹化淳听的心惊肉跳。
  除去已经整改完成的几省,其他都几省,居然要齐头并进,一起改制!
  这么大规模,若是引起地方上反抗,那后果极其可怕,不止是影响夏粮,还会引起地方大乱!
  曹化淳应了旨意,还是有犹豫着道:“皇上,此事,是否要找各位大人商议一番?”
  朱栩看了他一眼,顿了顿道:“也好,传旨六部尚书,靖王,还有信王来见朕。”


第403章 九条规定
  御书房内。
  朱栩面无表情的将身前的一堆奏本推了推,曹化淳上前,将这些奏本分给御桌前站着的众人。
  站在朱栩对面的,包括傅昌宗在内的六部尚书,还有朱由检,平王,靖王三王,这基本上是大明最高的管理层了。
  众人看了一阵,都是皱眉。
  大明朝自土木堡之后,对地方的控制力是越来越弱,每个地方的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挥使都好似土皇帝,一亩三分地上,圣旨都不好用。
  这一次,这么大规模的上奏,还只是对京师的不满,当地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曾经有过记录,挂着副都御使的三品钦差死在去福建的路上,然后朝廷接连派了两个钦差去调查都不了了之。
  若是朝廷这些外派过去的官员,来个突然暴毙,在场的都不会意外。
  周应秋是吏部尚书,首当其冲,看完奏本,沉色道:“皇上,地方官吏欺上瞒下已成风气,臣认为,当严厉申明朝廷法度,决不能纵容!”
  周应秋话音落下,刑部尚书的倪文焕也自躲不了,眼神闪烁着厉芒,道:“皇上,臣请命,亲自前往南方几省,核查这些奏本所奏,若是不属实,臣当具本弹劾!”
  吏部,刑部说完,平王这个老好人也没办法,他的督政院接收了都察院所有权职,抬手道:“皇上,臣也认为当严查,朝廷法纪不能随意被挑衅。”
  众人说的都是理所当然,靖王抬头深深看了眼一直没有表情的朱栩。也就是现在,倒退个两年,这些话根本听不到吧?
  终究是不一样了。
  靖王心里默默道,蠢蠢欲动的野心再次燃烧起来。
  朱栩坐在那,听着几人铿锵有力的话,满意的点点头,看向靖王道:“靖王,朕要你拟准的事情怎么样了?”
  靖王从怀里掏出一道奏本,躬身举起道:“回皇上,臣已经拟好,请皇上过目。”
  曹化淳走出接过来,递给朱栩。
  朱栩打开,一目十行的看去。
  其他人倒是不知道靖王拟的什么,看了他一眼,都注视着朱栩。
  靖王拟的奏本言简意赅,总共分为九条。
  “第一:大明官吏,有功名在身的士子,矢志科举之人,一律禁止狎妓,宿娼。自发布日起,一旦发现,革除一切官职,功名,永不叙用!”
  “第二:大明官吏、士子,不得结社,结党,妄议朝廷,攻击朝堂要员。”
  “第三:大明官吏,士子,妻妾不得超过五人,不许妻妾之外有外室、暗门。”
  “第四:大明官吏,士子,严禁铺张浪费,宴请吃喝,需勤俭为民,两袖清风。”
  ……
  “第九:大明官吏,士子,严苛守法,洁身自好,持正修心。”
  朱栩看完,微笑点头,实则他心里还有一条“大明官吏,士子,当带头纳粮,为天下表率”。不过这一条,朱栩很清楚,还不是时候。
  他又审视一遍,递给朱由检,道:“皇兄,你来看看。”
  朱由检一直没有说话,接过来看了眼,除了纳妾之外,其他没有什么异议,想了想,抬手道:“皇上,臣赞同。”说完,递给其他人看了眼。
  其他人也都只是在那纳妾一条留意了一下,却也都没有在意,除了真正的色中饿鬼,也没有谁真的会去纳十个八个,他们中最多也就是倪文焕,总共四个妻妾。
  至于其他的,要么是朝廷明令禁止,要么就是作为官员该有的守则。
  因此,所有人都没有反对。
  朱栩见都默认了,便看向平王道:“平王皇叔,今后不再兼任督政院督正,靖王接任。靖王,你这道奏本带回去,召开督政院会议,通过后交给皇兄,明发天下。”
  这是都早就商量好的,三王抬手,道:“遵旨。”
  说完这些,朱栩手指敲着桌面,猛的沉声道:“南方几省,朕会立刻派巡抚,总督过去,督政院加要派人巡视,文昭阁也派员,六部更要配合!”
  “遵旨!”
  京师这边做出反应,江南也风起云涌。
  三日前,江苏,吴江。
  张溥,张采、杨廷枢、杨彝、顾梦麟、朱隗、吴昌时等三十多人,乘舟泛江,畅谈诗文,抨击朝政。
  张溥站在船头,望着并船而行的几艘船,上面坐满了人,他意气风发,抑扬顿挫的高声道:“诸位同乡,诸位文友,阉党祸国,气焰日嚣,前有东林七子入狱,后有赵,高两位罢职遣戍,正人日危,朝局益败,正是我等登高一呼,救国存亡之际……”
  张溥是苏州人,屡试不第,可写了一手好文章,在南直隶文声斐然,加上善交际,言语蛊惑,时常抨击朝局,点评时事,很是得年轻士子们的拥戴。
  他一身白衣,面容俊朗,语言强势有力,很容易让人信服。
  张溥话语滔滔不绝,字字不离魏忠贤,阉党,俨然将他们当做了生死大敌,在声援东林党。
  待张溥话音落下,太仓人张采也跟着站起,一脸愤然道:“诸位,阉党复炽,嚣张无两,天下为之荼毒,我等身为士子,理当继承先贤遗志,与阉党抗衡到底!我等没有功名,无声与朝野,且独木难支!今日我等齐聚于江上,不若合诸社为一,勠力同心,铲除阉党,使正人归位,匡扶天下!”
  杨廷枢紧接着站起来,一脸赞同道:“二张所言,正是我等心中所想,不如今日歃血为盟,他日共登朝廷,为国除贼!”
  “好,我赞同!”
  “我同意!”
  “我们也赞同!”
  张溥,张采登高一呼,从者云集。
  张溥振奋,挥笔如龙,洋洋洒洒写下《五人墓碑记》,竭尽赞颂反抗阉党之人,强调“匹夫之有重于社稷”,文章朴实,慷慨激昂,直抒胸臆。
  众人看罢,都是大喜,其他人也纷纷挥笔泼墨,一篇篇磅礴大气,精彩绝伦的文章出世。
  是日,二张改应社为复社,初三十六人,不过三日,江南各地,加入复社超过三千人,出城绵延不绝,泛江而不能。
  五日,复社领苏州士子,缙绅近千人,驱逐阉党、苏州知府庞元景,朝野震动,士人振奋。
  东林党自也闻风再起,在京城内外,纷纷酝酿着成立文社,欲重建东林书院。
  此时,督政院的“九条规定”还没有颁布天下,大江南北,从东林党到复社,举目相望,彼此勾连,居然冠盖盈路,目视无不是复社或东林党。
  天下为之大震!
  督政院内,靖王在首座,鲁王,晋王,叶向高,杨涟等人都在座,有的面无表情,有的神色震怒,有的闭目敛息,有的神游天外。
  督政院,可以说是大明最复杂的地方了,这里有宗室亲王,有原内阁辅臣,有原六部尚书、侍郎,有原都察院都御史,御史,科道等等,成分无比的复杂。
  这些人,也都挂着名头,督政院户籍司司事,副司事,田亩司,都税司等等,都是二品,从二品的规格,也算是“位高权重”了。
  靖王刚刚履任,神色淡漠中有威严,目光第一个就看向杨涟,这个人虽然是从都察院并过来,可都察院在督政院也有二十多号人,在不过八十人的督政院来说,“投票权”很重。
  他道:“杨大人,对于江南的复社,你怎么看?”
  那“九条规定”昨日刚刚通过,杨涟自是知道的,他也投了“赞同票”,可复社,他有心想要维护。
  杨涟看了眼靖王,愁苦的脸上有着淡淡的漠然,道:“王爷,士子关心国政,痛斥奸佞,乃理所应当,所有下官认为,虽然有些过激,可也不宜过度干涉,恐影响他们的为国之心。”
  昨日才全票通过不能结党,结社,今天就反悔?
  在座的很多人都暗自撇嘴,可东林向来都是嘴上功夫厉害,翻云覆雨,怎么说都有理,他们也都懒得理会。
  靖王眼皮跳了跳,心里有怒火,盯着杨涟,思索着要不要拿他立威。
  叶向高一直都老神在在的坐着,听着杨涟的话,沉吟一声,向靖王道:“王爷,他们大多是明年要应试的士子,若是现在颁布那‘九条’怕是影响甚大,不若缓行。”
  韩癀也睁开眼,道:“下官也认为当缓行,这些都是我大明的栋梁之才,不能轻慢。”
  靖王脸色有了一抹铁青,他总算明白,皇帝为什么要清除东林党了,这帮人就没有一个能真心为国的,全都是为了他们自己!
  鲁王听着东林一干人的话,心里暗自冷笑,这帮人到了这个地步还是不识时务,皇帝要厉行整顿官场是有目共睹的,这复社现在跳出来,不止是撞上了“九条规定”,更是声援刚刚被打压的东林党,景阳宫岂能容忍?
  还缓行?
  不过,这也恰是他迎合上意的好机会!
  鲁王身体坐直,看向靖王,沉声道:“王爷,复社这几日风头无两,遍及大江南北,不止是士子踊跃入社,还有官员加入!违反朝廷法度不说,甚至殴打朝廷命官,强行驱逐,此等恶行决不能纵容,当雷霆以镇压,严防成燎原之势!”


第404章 东林反对
  鲁王的话一出,有些人心生惧意,若是江南士子有样学样,那还真是不可想象!
  另一些想到的却是,真要严苛执行那“九条”,天下士子怕是都要齐齐反抗了,那才是真正的大事!
  靖王听完鲁王的话,眉头皱了又皱,突然间,猛的一拍惊堂木,以决然不可反驳的语气道:“即刻将‘九条规定’明颁天下,同时重申,凡是结社,结党之人,立刻解散,退出!否则,禁止科举,朝廷永不叙用!”
  本来那些似睡未睡,昏昏沉沉,神游天外的人,纷纷都被惊醒了,睁大双眼看向靖王。
  大明的读书人,有着要名不要命的传统,从方孝孺开始,一代代传递到现在。尤其是这个时候的读书人,宁可舍命也要名声。
  若是朝廷将这“九条”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