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朝败家子-第9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义已是毫不犹豫的赶往深宫之中,那苏莱曼此时已悲痛欲绝,浑浑噩噩。
  他哪里想到……这好端端的城,十数万禁军,怎么说没就没有了。
  当他从别人的口里得知,原来竟是李政等人献城,一口老血直接喷了出来。
  于是,他狂笑,又滔滔大哭,事到如今,祖宗的江山,一腔的热血,无数的算计,却是化为乌有,一切都无影无踪了。
  王义见他大叫,几个将士竟有些制不住他,于是上前去,一巴掌下去,板着脸怒吼:“住嘴。”
  眼前这个人在别人眼里是亡国之君,是曾经的奥斯曼皇帝。可在王义的眼里,算个什么东西!
  这一耳光下去,却将苏莱曼打懵了。
  王义龇牙道:“今日起,你叫方感恩,蒙恩师垂怜,这便将你送去黄金洲,来人,给他换一身衣衫,立即送去码头,记住,此事不可声张。”
  世上再不会有苏莱曼了。
  只有一个叫方感恩的人。
  而之所以叫姓方,或许是为了能够更好的融入黄金洲吧。
  感恩二字,自是不杀之恩,也权当纪念方继藩的仁慈。
  两日之后,一艘舰船已是出发,进入地中海。
  而在这里,这座屹立千年的城市,迎来了它新的主人。
  李政等人……依旧还是留用。
  虽然他们总是让人有气,方继藩总恨不得上前踹他们几脚。
  可不得不说,在安稳人心方面,他们的贡献是极大的。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为臣纲,父为子纲……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在明军攻破了伊斯坦布尔,并且将此定为西京之后,奥斯曼故地,除占领的区域之外,其余所有的卡夏不得不纷纷归附。这十年来,传播儒学的儒生们,自然趁此机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他们迅速的建立起了一个同窗、师生的关系,在地方上,拉起了一道绵密的关系网络。凭借着这些网络,再借助明军的统治,确定自己在地方上的优势地位。
  一旦他们形成了优势,便立即通过联姻等方式,不断的确保这样的优势存在。
  如此一来……读书不只是学习汉人文化,也不是读四书五经的事了。
  因为在地方上获取了优势,他们自然抱团,不断的哄抬读书人的地位,于是……四处散播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思想。又因为有了科举的晋身之梯,使他们获得了比别人更多的特权,于是乎……他们早早便开始勾结地方官吏,凭借着功名带来的特权,开始蚕食土地,发家致富。
  他们有了名誉,有了利益,有了绵密的关系网,甚至在奥斯曼各州府,夺取到了话语权。
  那么这个时候……他们就成了人上人。
  他们犹如老树盘根一般,深深的扎根于奥斯曼。
  自然而然的……整个奥斯曼上下……风气开始改变。
  读书方才可以改变自己的境遇,读书……方才可以进入他们的圈子,也只有读这四书五经,读这君君臣臣之道,方才可以成为人上之人。
  奥斯曼早已形成了新的读书热潮。
  人都是最现实的,趋利避害,乃是人的本能。
  不只是旧贵们疯狂的读书,便是较殷实的人家,也开始读书。
  他们相互之间,操持着汉话。
  满口文绉绉的报效君恩,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
  其实……此时此刻……这样的人……已经渐渐和汉人没有多少的分别了。
  最可怕的是这一群开始不断膨胀的读书人群体,当他们一旦开始生活习惯和语言和寻常人产生不同,他们自然不免……开始区分出贵贱。
  汉话,自然成了雅言,不能说的人,自是和卑贱的奴隶没有什么分别。
  四书五经,乃是圣人之道,不学习的人……与猪狗无异。
  方继藩有时候……其实挺佩服这些儒生的,在和平的时代,他们总是能迅速的调整自己,迎合新的统治者需求,挣扎求生……其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让人叹为观止。
  当下……对于朝廷而言,整个奥斯曼故地,最重要的是进行教化,和拉拢人心,而以李政为首的这一批儒生,则恰好,与朝廷一拍即合。彼此心照不宣。
  于是……旨意下来。
  奥斯曼故地除设立西京之外,同时设立十三省,所施行的……乃是大明洪武皇帝旧法,几乎这些旧法,是照着葫芦画瓢一般照搬而来。
  李政拜为西京国子监监正,其余之人,各赐爵位。
  为了招揽大量的官员,朝廷除延续了苏莱曼时期的科举之外,又连加两次恩科,招揽人才。
  西京与十三省,实施海禁之策。
  当然……这只暂时针对此地之人,四海商行,依旧可以派遣船只,在地中海以及各处海峡沿岸进行贸易。
  此战之后……
  太子依旧暂时镇守西京。
  而方继藩却已起身回京复旨。
  回去的路途上,已得知一条自玉门关往西京的铁路……朝廷已开始规划,而沿途上,已开始有进行地形勘探的人员了。
  方继藩回京,此时再见到朱厚照时,朱厚照的面上,竟是多了几分沉稳。
  一个人……玩也玩够了,闹也闹够了,剩下的,也只不过是寂寞而已。
  朱厚照倒是安分了下来。
  天下有太多的事需要处置。
  皇帝职责,已变得分外的沉重起来。
  除了新开拓的疆土需要皇帝处置之外,随着两京十四省新政的推行,朝廷愈发的发现,原有的体制,根本无法进行有效的管理。
  譬如商业的繁华,朝廷必须建立有一个行之有效的章程,进行管理。
  那么,朝廷就不得不新出一个商务局。
  可因为商务局的关系重大,那么领导这个部局的大臣,决不能是寻常之人,品级还需要足够高,甚至……需和六部尚书平级。
  而商税的增加,也带来了巨大的问题,那便是商税和农税不同之处就在于,商人的活动有许多种,那么就必须根据不同的情况,收取商税,又为了保证商税能够征收,那么势必……需要大量的税吏,以至于,税吏的人数,超过了十万之数。
  如此庞大的一个税务系统,岂可还置于户部之下,于是乎,又不得不建立税局,这税务关系重大,税局的大臣,自然也需尚书来主持。
  于是……朝廷增设十九局,与原有的六部,各自施行着自己的事务。
  朱厚照作为天子,明显感觉到奏疏的数量,比父皇在时,增加了十倍以上。
  如此庞大的奏疏,哪怕是内阁,竟也开始觉得繁重了。
  不只如此……又因各部各局所牵涉到的事务,越来越细化和专业,再不只是原有的来了灾情,下旨赈灾这样简单。
  有些部局所送来的奏疏,作为内阁大学士,竟是两眼一抹黑,看不懂……
  毕竟……过于专业了。
  此时的朱厚照,所面对的就是这样的情况,给搞得焦头烂额,成日挠头。
  哪怕是聪慧如他,且肯下功夫,竟也发现,这千头万绪的事,哪一件都极重要,可哪一件……他都未能尽心如意。
  甚至……朱厚照觉得,莫说自己一个皇帝,便是将自己分出十个天子,也未必能应付如此繁重的工作。
  至于内阁……更是叫苦连天了,几次请旨,要求增设内阁大学士,可实际上……依旧是杯水车薪。
  见着了方继藩,朱厚照顿时大喜,开口道:“老方,你来的正好,你若是再不回来,朕便要下旨将这皇帝之位禅让给你啦。”
  方继藩:“……”
  这才刚回来,陛下……你就又想下毒手了?


第1812章 千秋一人
  还能受的了朱厚照的人,心理素质定是强大的不得了。
  方继藩心里虽是吐槽,面上却是保持着微笑。
  他其实很有经验,在对付朱厚照这件事上,无论他说什么胡话,只需保持微笑就好了,因为反正哭也无济于事。
  方继藩微笑道:“陛下言重了。”
  朱厚照便背着手,叹了口气:“而今国政繁忙,朕方知父皇的苦处。可这些事,朕若是不处置,又觉得大大不妥,老方哪,这做天子,怎么就这么难呢?”
  朱厚照虽是在历史之中,是以昏君的形象出现。
  但是方继藩可以保证,哪怕是历史中的朱厚照,虽是不愿上朝,总喜欢躲在豹房里,所谓的上朝,不过是举行君臣会议而已,但是并不代表朱厚照没有去翻阅每日送进宫的奏疏,恰恰相反,虽然朱厚照爱胡闹,依着朱家子孙们延续了太祖高皇帝朱元璋那等不肯吃亏的小性子,朱厚照即使躲在深宫之中,奏疏却看的很勤,这天下的事,可谓是了如指掌。
  方继藩想了想道:“陛下,天下的事,本来就极繁杂,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朱厚照道:“刘师傅进言,说是内阁事务日益繁重,请求增设内阁大学士,你怎么看?”
  方继藩道:“内阁只能票拟,可一切终究都需陛下批红圣断,所以……臣以为,内阁大学士即便是增加,若是意见不一,只恐非但不会使宫中方便,反而会使事务更加繁杂。”
  朱厚照听罢,若有所思。
  方继藩的话是对的,人越多,就容易彼此掣肘。
  内阁的本质是秘书机构,人多了,口舌就多了,反而未必是好事。
  朱厚照道:“如此,你以为当如何呢?”
  方继藩想了想,却是摇头,这涉及到的,可是国本的问题。
  也不是方继藩可以提建议的。
  皇帝不是超人,当天下的事变得越来越复杂,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的分工也开始变得越来越精细,随着信息和物流的发展,陈奏上来的事务,自然也就越来越多。
  那么,太祖高皇帝所设想的,皇帝一人去事无巨细的过问天下之事,自然而然就渐渐变得行不通起来。
  最终的结果,自然是皇帝交出一部分的权柄出去,使一部分人得到决策的权力。
  若是在以往,能获得批红大权的,定会是宦官。
  可实际上,方继藩心里更清楚,宦官只怕再无法获得这样的权柄了。
  因为……他们没有足够专业来处置这些事务。
  这已经不再是以往发生了灾情,赈济灾情这样简单的模式了。
  不说其他的,单单一个交易所,就涉及到了无数专业的知识,而倘若不是一个有足够水平的人去管理,去随时做出决策,交易所势必会混乱不堪。
  混乱不堪的交易所,其中最先伤害的,恰恰是皇家的利益,毕竟……皇家的内帑,本就大多数都来源于交易所的股票。
  一个宦官,若是胡搞瞎搞一番,用不了三天,市场就会剧变,使得无数人倾家荡产,皇家的资产,也将是千万两纹银以上的损失。
  这就会导致,皇帝的权力,必须根据不同的情况而分出去。
  同时,无论对于皇帝本人,亦或者是对当下已融入了新政的大量的官员以及商人而言,他们也有足够的动力,影响皇帝将权力分至他们所信赖的人手里。
  历史的进程美妙之处就在于。
  很多时候,它是不需去推动的。
  当生产力到达了某种阶段,至某个临界点时,当某件事成为了普罗大众乃至于皇家一致的愿望时,那么……许多事便可水到渠成。
  权力将重新的分配。
  得到皇家授予权力的人,为了保证他能随时应对瞬息万变的能力,那么,必定会授予全权。
  可又为了对其进行制衡,又势必会建立新的监察机构。
  监察机构,势必又要满足皇帝和天下臣民们的愿望。
  交易所是如此,其他的权柄也是如此。
  这就好像,当天下遍布了士绅的时候,无论是皇帝愿意不愿意,皇帝和朝廷,所定制的律法和体制,都将不自觉的倾向于士绅。
  可当如今所有人的利益,都捆绑在了商贸时,那么……在兼顾其他的小利的同时,一群捍卫自己利益的新贵,也将登上舞台,他们和皇帝一样,都会急迫的制定,或者影响皇帝做出一个有利于商贸的律令或者对当下的朝廷进行某种程度的革新。
  方继藩踟蹰了片刻,他一副很淡然的样子。
  这样的进行,如今已经无需自己去推动了。
  更何况,也不是自己所能推动的了!
  他镇定自若的道:“陛下,臣不知,以陛下的聪慧,一定能妥善解决这个问题吧。”
  不解决,那些牵涉到自身利益的人,那些掌握了无数财富之人,也会用尽一切方法去影响皇帝。
  此时……这浩浩荡荡的大势,犹如滔滔江水一般,已不是一个人可以阻挡的了。
  朱厚照见方继藩如此,不禁愕然,随即显得有几分不悦:“老方,你是怎么了,你平日不是很能说的吗?”
  方继藩一摊手,道:“其实……臣此次回京,是希望能够请辞内阁大学士,臣……年纪大了,臣累了,也该颐养天年,做一点自己喜欢的事。”
  朱厚照:“……”
  朱厚照定定地看了方继藩半天,他没想到……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方继藩居然提出了请辞。
  朱厚照是了解方继藩的,他自是知道方继藩所谓的喜欢的事,不过是吃了睡,睡了吃。
  问题是,哪怕你现在,其实不也是如此吗?
  朱厚照幽怨的看着方继藩:“老方……”
  方继藩迎着朱厚照炙热的目光,郑重其事的道:“陛下,臣这些日子,已觉得自己的脑疾愈发的严重,救治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恳请陛下恩准臣的请求。臣觉得……吏部尚书欧阳志,为人稳重,众望所归,可以托付大事。”
  朱厚照听到此处,浓眉深深拧着,最后终究叹息了一声,道:“也罢,一切由你吧。你有你的志向。”
  终究,他是了解方继藩的。
  不过……朱厚照随即抖擞精神:“只是……朕还得再想想,这往后,当何去何从。”
  朱厚照继续皱着眉,他认真思考的样子很可爱。
  不知不觉之间,当初充斥着热血的少年,已开始善长于思考了。
  这是值得欣慰的事。
  方继藩则微笑着,心里却是长出了一口气。
  他必定知道……朱厚照思考之后,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
  生产力摆在这里,新的利益阶层已经遍布朝野,历史只会朝着一个方向前行,无人可以阻挡,哪怕偶有反复,终究……不过是掀起几朵浪花,也仅此而已。
  方继藩下意识的道:“陛下神鬼莫测,文治武功,千秋一人,陛下一定能寻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朱厚照:“……”
  朱厚照又抬眼定定地看着方继藩,他觉得……老方又在忽悠自己了!


第1813章 平天下(大结局)
  自宫中出来。
  阔别已久的京师依旧还是繁华热闹。
  这一年多的西征,以至于方继藩坐在马车里,都难寻觅到回家的路了。
  好在……他有车夫,车夫是个精壮的汉子,为啥很精壮,方继藩自己也不知道。
  坐在马车里,自玻璃窗外掠过的,乃是熟悉又陌生的街景。
  方继藩尽量放松下来,难得的小憩着,因为他知道,当马车抵达终点时,将会有数不清的人……要拜会自己。
  如方继藩所想象的一样,昨夜便报知了方继藩将回京。
  于是……今日……朝廷各部堂,竟是一下子告假了一大半人。
  以至于今日蹦蹦跳跳前去当值的大臣,一看到这冷清的部堂,顿时心情便不好了。
  难怪这些年仕途不顺哪。
  敢情他们……都是一伙的。
  告假的名册,密密麻麻。
  从部堂里的部首尚书,到侍郎,到主事,哪怕是最底层的观政,方知平日没注意,好家伙……这才几年的功夫,部里居然都是方继藩的门生了,亦或者……方继藩门生的门生,更甚的是……门生的门生的门生,竟也开始步入了庙堂。
  师从何人,此人又师从何人,这等师生的渊源,平日里不显山露水,今日一看,直看得人头皮发麻。
  而今……摄政王回京。
  朝野震动。
  摄政王自宫中出,至西山。
  西山已是人满为患,人们肃穆而立,翘首以盼。
  这是自己的恩师,是自己的师公,是自己的师祖。
  没有自己的祖先,就不会有自己。
  同样的道理,没有这位大宗师,是断然不会有自己的。
  方继藩对于他们而言,便是精神上的父亲。
  所谓师承,便是如此。
  马车一至,居然无人喧哗,甚至人流自动让出道路,人们默默的行了师礼。
  方继藩落地,看了众人一眼,只觉得心烦意乱。
  门生这个玩意,最不好的地方就如同灰指甲一样,总是一个传染俩,自己真正的门生,不过六七人而已,可自己的门生,哪一个不是独树一帜?他们的弟子有多少,方继藩勉强还能算得出,可弟子的弟子呢……那只有天知道了!
  方继藩看着乌泱泱的人群,不由自主的叹了口气。
  这不是自己想要的人生。
  于是收回目光,疾步进入了自家的宅邸。
  好在……徒子徒孙们很有素质,并没有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