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朝败家子-第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思虑了一会,才狠狠拒绝。
  “算了,父皇若知我胡闹,会吊起来打的,挨揍的又不是你,每次你都能躲过去。”
  这一次,朱厚照学乖了。
  方继藩不疾不徐,耐心的道:“殿下啊,这雨若是求来,陛下才会知道,殿下如何为陛下分忧,才知道,你的孝心。再者说了,若真求下了雨,殿下和臣,就是大功一件,就算是求不来,到时候,咱们将那杂毛道士宰了,立即入宫去请罪,就说我们被那臭道人蛊惑,而今已幡然悔悟,知道了错误,陛下即便不高兴,想来,也不至打的太狠。”


第0183章 老祖宗们赏饭吃
  人总要在吃亏中学会教训的,这一次朱厚照暗暗的在心里告诫自己不要再做傻事了,这被爹揍是会痛的。
  可对方继藩来说,朱厚照是他计划里的一个重要环节,又怎么可以少了这位太子殿下?
  听了方继藩的话,朱厚照的第一个反应是,一双眼眸睁得大大的,而后狐疑地看着方继藩。
  他嘴角微微挑了挑,似乎有些不可置信,咽了一口唾沫,才忍不住问道:“这个道人,不是你的师侄吗?”
  老方这意思是找个给他们背黑锅的了,可……
  老方啊,你真不厚道啊,自己的师侄都坑!
  方继藩却是很认真地掰起了手指头,算了算,才道:“臣的师侄和师孙……唔,我算算,加上此人,总计有两百六十七个,就算每天宰一个,今年过年之前也杀不完。”
  朱厚照孟地虎躯一震,一下子了然了,他突的抬头看天,只见这天上的烈日虽要落山,可太阳带来的暑气,却依旧让他大汗淋淋。
  就在这个时候,他突的一咬牙,一副下定决心的样子道:“好,一切都听老方的,啥时候祈雨?”
  方继藩笑了,他就知道朱厚照受不了诱惑的,忙道:“六月十七。”
  六月十七,是顺天府府志中的记录。
  农民伯伯们,是靠老天爷赏饭吃。
  可方继藩,却完全是靠老祖宗们赏饭吃。
  谁让老祖宗们总是这么认真呢,啥事都要记录下来,从历史,到县志、府志,再到族谱、族志,老祖宗们天生就爱记录方方面面的东西。
  古时重农,农业乃是一切的根本,因而史记之中,开篇就是记录历法和农时,根据季节和天象的变化,来陈述历史。
  一场大旱,足以让地方府志大书特书,而大旱之后的一场及时雨,自然也成了大书特书的对象。
  当然,方继藩只记得大致的日子,也就是说,这出错率高达百分之五十,也即是说,师侄李朝文的死亡率也高达五成。
  不过不要紧,死道友不死贫道,方继藩现在好歹也是有道牒的宗教界人士了。
  一想到李朝文的生死,关系着万千百姓的福祉,方继藩便不禁想要热泪盈眶,牺牲一人,而获得了拯救万人的机会,师侄真是了不起啊。
  同样,自己又是何其的伟大,为了拯救苍生,而不惜将自己的师侄推入火坑,佛曰,我的师侄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成大事者,难免要有所牺牲,不牺牲自己的师侄,就要牺牲掉万千的黎民百姓,无论别人如何痛斥自己,可方继藩自认三观奇正,以天下为己任的自己,怎么能弃苍生于不顾,若如此,那……还算人吗?
  ……
  当日回到家中,方家却已是灯火通明,热闹非凡。
  虽然敕封的旨意未下,可收到风声的人不在少数。
  不得了了啊。
  大明虽有大大小小各种因军功而敕封的世袭千户、世袭百户,可公伯候,却已许多年不曾有过敕封了。
  陛下此番算是下了血本,算是实实在在的将这贵州大捷的首功,算在了方继藩的身上。
  方继藩到家的时候,预备前往贵州的方景隆却已将不少老兄弟都请了来。
  今夜的方家格外的热闹,欢声笑语绕梁。
  方继藩就认得一个英国公张懋。
  一大桌子人,推杯把盏,甚是喧闹。
  方继藩倒是还看到了张信,张信老实巴交地站在张懋的后头,不敢上桌。
  “儿啊,你回来了。”
  方景隆一看到了方继藩,便立即眼睛放光起来,面容里透着慈爱的笑意,兴奋地朝方继藩招着手。
  “我的好儿子,来,叫叔叔,叫伯伯。”
  他一面介绍着,一面发出欢快的笑声。
  “哈哈,不叫也别勉强,这都是为父的自家兄弟,不兴这一套。”
  方景隆一副红光满面、神采飞扬的样子,作为儿子的方继藩,已经可以想象,他已吹了多少牛逼了。
  张懋也是定定地看着方继藩,眼眸中的光泽跟以前的显然不一样了,到了这个时候,连他对方继藩也不得不刮目相看了。
  想当初他是天天在方景隆面前吹捧自己的儿子,可现在回头看看自己的儿子,他就忍不住龇牙,还是一副半死不活的样子啊,可方继藩却是出息了,自己的儿子跟他简直是云泥之别呀。
  哎呀,真是羞愧呀。
  早知今日,当初就不该吹牛了,现在好了,活生生的打脸呀。
  他喝了一口酒,擦拭了胡子上的酒水,忍不住感慨道。
  “哎,方家子,出息了啊,老方,我这老兄弟真真是佩服你,生了这么个好儿子,方家是靠军功发迹的,现在好了,继藩也立了军功。”
  说到这里,他便怒了,猛拍酒案,失望地道:“看看我这没出息的儿子,别人立军功,你去地里刨食,辱没先人啊!”
  一声咆哮,小腿粗的胳膊扬起来就要揍张信。
  方景隆眼疾手快地一把将张懋抱住,忙劝解道。
  “老张,听我一言,别打,儿子打了也没啥用的,我有经验,这等事,只能慢慢来,哎哎哎,别打,张信贤侄,你出去,继藩啊,跟你张信兄弟出去走走。”
  方继藩早就受不了这个场面了,扯了张信便走。
  脑后,则是方景隆的劝慰:“说起教儿子,我老方也不是吹牛,我称第一,没人敢称第二,老张,你消消气,儿子是教出来的,不是打出来的,这教子,是手艺,靠打有什么用。”
  “哎,那是个不成器的狗才。”
  而方继藩这边,扯了张信出去,走在这昏暗的庭院里,老早就晒得黝黑的张信,几乎已经看不到人了,只能看到他一双眼眸在转动。
  张信默然无言,呆呆的立在庭中天井口。
  方继藩其实是不大愿意搭理他的,可看到了天井,害怕张信跳下去,便索性留在一边,慢悠悠的开解他。
  “张兄,别将你爹的话放在心上,他也只是喝醉了酒,发酒疯而已。”
  张信却是异常的平静,情绪没有一点波动,反而朝着他无所谓的耸了耸肩,淡淡道:“我已经习惯了。”
  方继藩对他倒是有了几分同情。
  张信回过头来,与方继藩对视,居然露出了微笑。
  “我自幼就被我爹揍,家里的马鞭,都打断了不知多少根了,他一直都希望教我成才,于是我骑马、读书,总而言之,我这辈子,就是挨揍、骑马和读书,没有别的。”
  “谢谢你啊,方百户。”
  一听张信突然说谢谢,方继藩突然想到《卖拐》中范伟的台词来。
  他顿时感到头皮发麻,这是讽刺吗?将你调去屯田百户所,其实最初只是开玩笑而已,你不会记仇吧。
  张信却很认真地说道。
  “不,我真的谢谢你,直到去了西山,我才知道,原来人生不只于骑马和读书,在那里,我才发现自己可以随心所欲的做自己喜爱的事,我终于知道,我天生就不是骑马和读书的料,我擅长耕种。”
  他越说越起劲,面容里透着向往的神色,嘴角也荡漾着笑意。
  “我在搭暖棚的时候,异常的欢喜,每一块玻璃盖上去的时候,我都在想,这样盖着,采光够不够呢,如何才能提高采光面呢。设置烟道的时候,我自然而然会去琢磨这烟道如何设置,才可最大限度的缩短烟道,烧最少的碳,让地热起来。”
  “我爱裁剪老参藤条进行移植,我爱将老参切成一小块,让它们生根发芽,我喜欢去思考怎样可以让西瓜更大更甜,我想我终身都不是读书和骑马的料了,而我该做的,是自己喜爱做的事,所以多谢你,方百户,你使我终于明白,原来人生的意义,不只是我爹说的那样。”
  “……”方继藩看着张信的眼睛,他说到种地的时候,眼睛都在闪光,在这幽暗的光线下,他甚至在那双眼睛里看到了一种叫漂亮的色彩,而拥有这双眼睛的面容,则透着轻松自然的神色。
  这是一个被读书和弓马耽误了的农业小能手啊。
  只是,方继藩哭笑不得地看着张信,一时无言以对。
  ……
  此时,在王家里,王守仁已有两天没有进食了。
  他在书房里枯坐了足足两天,双眼无神,只有送来的茶水,才会抿上一口。
  他始终无法明白,知行合一的背后还有什么深意。
  他更无法明白,欧阳志他们,明明经世之道远不如自己,偏偏他们却能高居在自己之上。
  当初说皇帝老子昏聩,其实只是一句玩笑罢了。
  因为圣旨已经放出来,贵州大捷,而贵州的大捷,则纯是因为山地营的缘故。
  可为何,自己就想不到山地营呢?
  为何自己从小练习弓马,强身健体,拜方士为师,学习武术、地理,自己博览天下兵书,游历边关,就为何想不到这一点呢?
  方继藩……太强大了。
  方继藩给他造成的阴影,已彻底地击溃了他仅剩下的信心。
  问题出在哪里……
  他若有所思,却在心里一直坚持着一个执念……一定要想明白。


第0184章 暗渡陈仓
  现在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为了保证祈雨之事不被干扰,所以……朱厚照和方继藩,不约而同的选择了保守秘密。
  他们先悄悄地开始设坛,接着,那李朝文也被请下了山。
  事实上,李朝文想不下山都不成了,因为他偷窃和贪墨观中财物的事已是传遍了整个观中,大师兄栽赃陷害的同时,似乎也贿赂了礼部的道录司,准备要将他彻底革除出观。
  在方继藩跟前的李朝文,整个人战战兢兢的,满心的觉得很不靠谱。
  他想哭,他不会祈雨啊,做道士,只是他的职业而已,可道经中的话,他是一句都不信的。
  然后朱厚照亲自召见了他,便见李朝文两股战战,连脸都不敢抬起来,弓着身,脸色蜡黄。
  朱厚照很狐疑地看了方继藩一眼,皱着眉头问道:“这……就是那位很专业的大师?”
  “是的,殿下,他是世外高人。”方继藩很肯定地道。
  朱厚照便伸手,抬起了李朝文的下巴,使他的脸扬起来,眉头皱得愈发深了:“看着,不像啊。”
  祈雨这样一件事,可是大事啊,虽然出了差错,自己可以推荐责任,可是呢,自己是太子啊,不能做得太难看吧。
  朱厚照看着眼前脸色蜡黄,嘴角发颤的李朝文,心里越发没谱了,一双清亮的眸子转了转。
  “老方你没忽悠本宫吧。”
  “高人就是这个样子的。”方继藩很坚持地继续昧着良心说话。
  事实上,他也觉得李朝文不太上相。
  “我……我不祈雨……我……我……”李朝文颤抖得厉害,接着双膝软了,直接跪了下来,顿时抱着朱厚照的大腿,颤声求饶。
  “小……小道……求殿下,饶小道一命啊……”
  朱厚照的眉头深深的皱了起来,他觉得方继藩在侮辱自己的智商,鼻翼微微一皱,露出不安的神色,侧目看了方继藩一眼:“老方,本宫觉得心里有些莫名的惶恐。”
  方继藩也是服了李朝文这个软蛋了,一时也不知该怎么说好,最终一摊手:“殿下,这人来都来了……”
  朱厚照:“……”
  ……
  连日的干旱,已使京师弥漫着一股奇怪的气氛。
  近来天气的诡异,也确实给不少人多了某些借此煽动的口舌。
  于是乎,童谣四起,这比报进宫中的奏疏,更加严重。
  街面上,许多人暗中议论着什么,这个世上绝大多数人,依然还是对鬼神之说深信不疑的。
  故而刘健对此,可谓是忧心忡忡。
  他向弘治皇帝进言,请陛下万万不可让东厂和锦衣卫捉拿妖言者。
  倒不是说这些妖言惑众之人不可恨。
  而是因为,那背后的煽动者们,哪里能轻易被追索出来,一旦厂卫大规模的捉拿妖言惑众的‘乱党’,依照以往的经验,最终的结果极有可能是背后煽风点火的乱党早已逃之夭夭,反而是那些津津乐道于此的寻常百姓,不懂事的稚童,最终纷纷沦为乱党!
  一旦如此,非但不能解决问题,甚至可能衍生出新的问题。
  内阁里,正午过后,刘健小憩了一番,随即便有宦官匆匆而来:“刘公,不好,出事了,陛下急召刘公等火速去暖阁。”
  刘健吓了一跳,眼下,整个京畿都是干柴烈火啊,这会子又出什么事?
  他心里万分忧心,铁青着脸色,来不及整理衣冠,便匆匆的和李东阳三人往暖阁赶去。
  到了暖阁,弘治皇帝的脸色也明显的很难看,抬眸看了他们一眼,却在呵斥锦衣卫牟斌。
  “祈雨?祈什么雨,他是太子,太子也和淫祠搅和在了一起吗?这若是传出去,岂不成了天大的笑话?”
  弘治的目光,尤其的严厉,他狠狠的瞪着牟斌,似乎要生土活剥了牟斌。
  而牟斌却早已吓得大汗淋漓,拜在地上颤声说道。
  “臣万死,事先并没有风声,只是后来发现了一点蛛丝马迹,臣不敢怠慢,立即打探,这才发现太子殿下请了道人,要祈雨……”
  弘治皇帝气得七窍生烟,一双眼眸睁得老大,怒声开口说道。
  “寻常百姓供奉淫祠倒也罢了,他是太子,是朕的儿子……”
  所谓淫祠,其实和词意并没有太大的关联,而是指不被官方承认的寺庙和道观,一般都是民间自发建立,有的拜土地公,有的龙王爷,还有各种不知名的神仙鬼怪,这些东西,在历朝历代,其实都被朝廷严令禁止,怕就怕有无知百姓,被这些淫祠中的供奉骗取财物,甚至煽动谋反。
  而淫祠最大的特征,往往就是各种活动。
  比如……祈雨……
  在朝廷看来,官方祈雨,或许可以称得上某种仪式,无非是当做一次向上天沟通的活动而已。
  而许多非官方的祈雨仪式,却隐含着其他的意图。
  弘治皇帝生气的是,朱厚照希望老天降下大雨,是可以称许的。可现在居然弄出一个祈雨来,这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莫名其妙,简直就是荒唐。
  祈雨这等事,最关键之处就在于,十次也祈不来九次啊,你祈不来雨,岂不是火上浇油?更是说明朝廷有失德之处,乃是天罚吗?
  这太子简直是在胡闹,根本就是在给自己添乱了。
  这些天,因为天旱和百姓的无知议论,弘治皇帝本就忧心得废寝忘食,此时更气得面容发青,胸口发闷,整个人都快喘不过气来了。
  对于这件事情,牟斌不敢有任何的隐瞒,便如实将自己知道的交代。
  “那道人,叫李朝文,道籍在龙泉观,臣私下查过他的底细,他在道观中的名声并不好,据说还贪占了观产……”
  弘治皇帝的脸色顿时更白了几分,甚至身子微微颤抖起来。
  又是一个和道人厮混一起的,先皇帝如此,自己的儿子,竟也如此……
  弘治皇帝此时只感到,这炼仙药和所谓祈雨的术士,简直就如梦魇一般,一直缠在自己的身上。
  一时,他竟是深深的闭上了眼眸,自己的唯一的儿子怎么能……
  “不过……臣还查到,新建伯方继藩似乎……也牵涉其中,他才是主谋。”牟斌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心老老实实交代。
  “你说什么!”弘治皇帝眼眸孟地一睁,凛冽地看向牟斌,厉声喝问。
  牟斌吓了一跳,在外,他是冷酷无情的锦衣卫指挥使,可在这里,他只有温顺如绵羊,道:“臣说的是,此事,还牵涉到了新建伯。”
  刘健的眼皮子跳了跳,却是见弘治皇帝脸上的怒气消去了许多,虽然面上还保持着愠怒,可脸色却已没有那么可怕了。
  “是方继藩暗中谋划的?”弘治皇帝意味深长地问道。
  “是。”牟斌重重的点头。
  “噢。”弘治皇帝很轻地应了一句。
  而就在这短短一会里,弘治皇帝的脸上已看不出喜怒了,他只轻描淡写的点点头,而后慢悠悠的道:“此事还要继续打探,看看他们到底弄什么鬼名堂。”
  牟斌一呆,觉得自己听错了,其实在供出方继藩的时候,他是多多少少有点心虚的,心知一旦陛下得知是背后有人怂恿殿下,这方继藩,肯定死定了。
  可谁料……
  “臣……遵旨。”牟斌应了,只是觉得自己后襟彻底被冷汗浸湿了。
  这方继藩,咋了,陛下何以突然改换了态度?又或者……陛下是在引而不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