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朝败家子-第7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随行的大臣里,有刘健和李东阳,谢迁则留了下来,需在内阁坐镇。
紧接着,召了一个今日当值的翰林随驾。
这翰林叫吴家旺,吴家旺先是满头雾水,也不知什么事,传话的人只说让他到大明门候驾。
他稀里糊涂的在大明门外候着,竟见大明门开了,紧接着就见一队人马出来。
吴家旺发懵了,这大明门,只有天子才走的啊,平日都是紧闭,发生了什么事?
却见先是有一匹快马当头出来,正是精神奕奕的方继藩。
方继藩一眼就注意到了眼带惊讶的吴家旺,立马手指着吴家旺,颐指气使的道:“就他了,来,绑了,罢,不必绑,押走。”
吴家旺心里骇然,稀里糊涂的被人挟持,直接出了京师。
出了啥事?
他不明白呀!
这吴家旺见了方继藩就有气,因为这方继藩京察,可没将他吓个半死。
人马一路,并不停歇,护着一辆大车,匆匆往天津卫方向进发。
等到了平谷县的时候,已到了申时一刻。
似乎方继藩早就有了安排。
人马还未入县城,便有人带着人匆匆迎面而来,竟是王金元。
王金元是昨夜连夜赶来的,此时兴冲冲的道:“少爷,少爷……都准备妥当了,保管您能满意。少爷英明神武,犹如文曲星下凡尘,运筹帷幄,实在是……”
方继藩微笑,压低声音:“狗东西,少来这一套,身后有人呢。”
王金元诧异,眼睛越过乐方继藩,见那无数人拥簇的车马,顿时咋舌。
能让少爷还忌惮的人不多,除了公主殿下之外,似乎……这普天之下也只有一个人了。
“明白,明白。”王金元万万料不到圣驾在此,少爷提前没有告知啊,他谨慎了许多,朝方继藩眨眨眼:“都准备妥当了,平谷县令得知少爷要来,吓尿了裤子,说是很仰慕少爷,他自是乖乖的遵照着少爷的吩咐去做啦。”
方继藩只问:“何时可以开始。”
“四乡八里的百姓……已经让人去催促了,只怕……还没有这么快来,至少还需一个时辰。”
方继藩咬牙道:“赶紧的,还有……万万不可泄露车中之人的身份,不然就剐了你。”
王金元连忙信誓旦旦道:“少爷放心,小人自跟了少爷,这条命便交给少爷啦,生是少爷的人,死是少爷的鬼,见了阎王爷,下辈子还给少爷鞍前马后,少爷是水,小人是船……”
方继藩无法理解,为啥一个人溜须拍马,可以这般的臭不要脸。
他叹了口气:“滚滚滚,别惹我御前打你。”
王金元小鸡啄米似的点头,连忙消失在方继藩的眼前。
领着马车到了县里,却是直接进了瓮城,毕竟是京畿郊县,军备齐全,因而,瓮城占地极大。
现在在这瓮城原有的校场,已开辟出了一大块空地。
此时此刻,已有许多的百姓在差役们的引领下纷纷涌入了。
校场的正中,搭起了一个巨大的戏台。
弘治皇帝在众人拥簇之下进入了瓮城,见了那戏台,竟是一愣。
戏台?
朕大老远来,是来听你方继藩唱戏吗?
弘治皇帝有点懵了,他侧目看了方继藩一眼,眼里更是狐疑。
方继藩却是笑吟吟的道:“陛下,好戏要开场了,儿臣保管陛下满意。”
第1500章 对,他真的就是王法
弘治皇帝铁青着脸。
身边的百姓,则如洪流一般与禁卫擦身而过。
一个粗汉大声嚷嚷:“喂喂喂,果然官府没骗人哪,竟真是让咱们来看戏的。咱们只听说过京里的戏,却还不曾真的见过。让一让,让一让,让我赵二来瞧瞧……”
这赵二显得很激动。
差役们在附近的乡里喊人。
说是听戏,初时大家还不信。
甚至还有人认为这许是官府借机拉壮丁来去做苦役的。
可到了瓮城,看到那搭起来的戏台子,不少人就激动起来了。
孩子们穿梭其间,最是快活。
赵二在前头推搡着身边的人,却让自己的老娘躲在自己的身躯后头。
娘的年纪大了,可经不起这般推挤。
他身子结实,铁塔一般的身子,成了他娘的盾牌。
“娘,来看戏,真的有戏开。”
赵二笑得震天的响。
他倒不想来看什么戏。
只觉得这么稀罕的东西,自己的娘一辈子也没见过几回,有那么几次,都只不过是庄里的老爷请了草台班子来,咿咿呀呀的唱几次,就这……庄户们也是无法靠近的,只能远远的听。
即便是隐隐约约的听着,他老娘也高兴得很,觉得是难得的享受,现在……却可就近的看到了。
弘治皇帝听到那赵二的声音,本是皱眉,生出厌恶之情。
尤其是赵二不断的嚷嚷都让让,将人流分开,便觉得这汉子,定不是一个良人。
可细细看了,却见这汉子护着一个老妪艰难而行,他一愣,已顾不得埋怨方继藩真让自己大老远的跑来听戏了。
突然,弘治皇帝一笑,对左右的刘健、李东阳二人轻声道:“有趣,有趣,人间百态,概莫如此,继藩叫朕来看戏,朕明白了,他让朕看的不是台上的戏,而是台下的戏,两位卿家,你们也要好好看看,见见这人生百态。”
刘健和李东阳依旧一头雾水,却还是忙道:“是。”
很快,便有禁卫给他们寻了一个好地方,是在一个角落,如此,便衣的禁卫恰好可以将陛下围在角落里,便于保护。
方继藩却依旧卖着关子,只默默的跟在弘治皇帝身边。
进入瓮城的人越来越多,很快便人满为患。
可人流依旧还是洪水一般陆续往里进。
弘治皇帝远远看见那赵二见人越来越多,竟是急了,呼道:“瞎了眼吗,瞎了眼吗?”
弘治皇帝便朝身边的一个禁卫耳语了几句,禁卫会意,匆匆挤到赵二身旁,说了一番什么。
那赵二朝弘治皇帝看来,随即忙牵着自己老娘往弘治皇帝这边而来。
弘治皇帝带来的禁卫多,已围成了一堵人墙,且又在角落,这里反而并不拥挤。
赵二进入了这角落,有禁卫给他携了一个小凳,赵二便将自己的娘安置了,感激涕零的到了弘治皇帝面前,叉手抱拳道:“多谢,多谢,不然……俺娘……”
弘治皇帝摆摆手,只是淡淡的道:“无妨。”
赵二便退回了老娘的身边。
弘治皇帝坐在小凳上,方继藩寻不到小凳,便让人找了一块平滑的石头垫着坐下,贴着弘治皇帝。
弘治皇帝低声道:“真是看戏?”
方继藩一脸认真的道:“正是,陛下先别急,很快就见分晓了。”
弘治皇帝倒是冷静了下来,比刚才多了几分耐心。
刘健和李东阳,则是依旧不明状况,若有所思的看着周围。
待人越来越多,小小瓮城,竟容纳了数千人。
人们便开始鼓噪:“不是说听戏吗?俺们走了这么多路,一路到了城里,怎的这戏还不开始,不会是骗人的吧?”
其他人也喧嚣起来。
方继藩饶有兴趣的看着这些人,不禁怀念起了上一世,自己还小的时候,农闲时在乡下晒谷场里听戏的场景,现在置身于此,竟好像有恍如隔世的感觉,不知不觉,方继藩仿佛耳边听到了幼时的乡音,那时也是这般嘈杂,乱糟糟的样子,穿越了数百年的时空,竟已分不清真实还是梦幻了。
呼……
方继藩回过神。
抬目,天色已有些暗淡了。
猛地,锣声响起。
嘈杂的声音,顷刻间戛然而止。
来此的,都是想要看戏的人,他们这辈子,本没有多少机会能看戏。
他们个个翘首以盼,一个个攒动的人头,一双双带着渴望的眼睛。
戏台上,灯火通明,吸引着无数双眼睛。
铿……铿……铿……锵!
锣鼓齐鸣。
人们此时爆发出了欢呼。
紧接着,一个老生先登场,穿着龙袍,步伐稳定,头戴唐皇冕冠,开口便唱:“呀呀呀呀呀……朕克继大统,承祖宗基业,方今天下,大体承平,不枉朕辛劳一场,只是近闻赃官害民,不知是否诬告,又或却又其事,若诬告,定将这诬告之人反坐,可倘若果有其事呢?”
老生在台上踱几步,捋着假长髯,一副愁眉苦脸状,接着叹息,又唱:“朕爱民如赤子,若果有其事,纵千刀万剐,也难消此恨!只是……如何分辨忠奸,明察秋毫?哎……奈何……奈何……”
唱毕。
小生登台,着蟒袍。
“父皇……父皇……”
原来竟是太子登场了。
见了‘太子’,皇帝顿时喜笑颜开:“吾儿,吾儿呀呀牙……”
他们的唱腔并不太高明,甚至……有些低劣。
这一身龙袍冕冠,也分明是以唐朝为背景。
可刘健和李东阳只一听,骤然色变。
天子登台……
这天子所唱,不正是对应了当今皇上吗?
还有这太子……这太子……
这玩的又是哪一套?方继藩这狗东西,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了。
他居然敢将皇上和太子搬上戏台来!
二人对视一眼,又小心翼翼的看了弘治皇帝一眼。
在这远处的火光之下,弘治皇帝则是伸长了脖子,看得极认真,似乎真的只是个用心听戏的观众。
坐在不远处的赵二母子二人,更是聚精会神。
只一听开唱,那赵母的脸上,便露出满足的微笑,颇有几分总算长了见识,却又好像生恐错过了什么,浑浊的眼睛落在戏台上,纹丝不动。
赵二也渐渐吸引住了。
台下静悄悄的,只听戏台上太子开始主动请缨,恳请父皇准其京察。
接着,皇帝和太子下台。
第二幕,则是刑部主事周蒙登场,刑部主事之子,当街强抢民女,周蒙得知,对其子破口大骂,其子耷拉着脑袋,作声不得。
人们紧张到了极点,正以为周蒙看似一身正气,要果断的大义灭亲时。
却听这主事周蒙唱道:“本官只此一子,岂可令其身陷囹圄,罢罢罢,儿啊,那女子可曾婚配?”
“未曾。”
“其父为谁?”
“其父,是个铁匠。”
“他若得知,定要告你。”
“爹爹,救我一救……”
周蒙唱起旁白:“区区一个铁匠,若是要状告,却也是一桩麻烦,他若来寻女,当如何?有了,前几日朝廷捉拿盗贼,不如……本官区区手段,判官笔一勾,污他为盗,打杀了他,岂不是好?哈哈哈……此谓一箭双雕,一箭双雕啊……啊……”
听到此处,人群瞬间开始骚动了起来。
原先的安静,突然被打破。
戏曲最厉害之处就在于,没有之乎者也,用的都是白话,人人听得懂,看得明白。
何况里头一个个人物登场,对于寻常的农夫们而言,却是一个直观的印象。
有人见了那周蒙如此唱,顿时眼中冒火,咬牙切齿起来。
下一幕,自是那被强抢的民女开始哭哭啼啼,想念自己的爹爹,接着闻知自己的爹爹竟被官差拿了,生生打死,长袖遮面哭天抢地。
那周蒙之子得意洋洋登场,唱道:“当初教你不从,而今还不是从了?我爹爹当朝五品,治尔一个铁匠,还不是手到擒来。王法?我周家就是王法!”
这一句唱腔还未落下,一下子的,戏台下却是炸开了锅。
无数人龇牙裂目,气得发抖。
前头的人大叫:“姓周的狗东西,欺人太甚啦。”
甚至有人想要跳上戏台,想将那周蒙之子揪下来狠揍一顿。
“大妹子,莫怕,他要欺你,便让他从俺身上踩过去。”
更有人恨不得冲上去,护在民女身前。
人声鼎沸,开始推挤起来,场面一度有些混乱起来。
人在戏中,戏又仿佛又在人中。
人人都将自己当做了那铁匠父女,感同身受,这寻常小民,哪怕没有遇过冤屈,又何尝不曾遇过无奈的事呢。
好在戏班子早有准备,把这戏台刻意的搭得高了许多,足足一丈多高,一时之间,激动的人自然翻身不上来。
……
弘治皇帝凝视着那戏台上的人,竟是开始恍惚起来。
心底深处,似也有一股火焰,在熊熊燃烧。
这只区区一个主事,竟敢自称王法,他若是王法,朕是什么?
一念至此,弘治皇帝额上青筋暴出。
不远处的赵二,这铁塔一般的汉子,突然在此刻,掩面滔滔大哭起来,口里喋喋不休道:“这狗东西,狗东西……”
第1501章 大获成功
戏台之下,一片惨然。
似乎这戏台上的戏,引发了所有人共同的记忆。
弘治皇帝已是沉浸其中,他此前,所见的不过是冰冷的奏报而已,哪怕只是一个案子,也不过是寥寥一句抢占民女之类。
在他心里产生的,只是一个大概的印象。
可现在……在他面前,却是一个活生生的女子求告无门,受了莫大的冤屈。而那周家父子得意洋洋的模样,更是令弘治皇帝心里堵得慌。
而此刻,刘健亦是沉浸其中,一张布满皱纹的脸绷了起来,显然心情也不怎么好。
可李东阳却是心头一震,眼中闪过一抹光芒。
他瞬间好像明白了什么。
于是,一丝不苟的看着戏台上。
戏台上……京察已经开始了。
京察们查访了周家的罪行。
太子要求彻查到底。
每一个人都绷了一根弦一般。
便连那赵母,却也张大了眼睛,看的津津有味。
人们紧张的看到,周家如何妄图要脱罪,那主事官周蒙,甚至还自鸣得意,认为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京察不过雷声大,雨点小而已。
直到太子下令拘捕,差役们冲至周家查抄,当太子判决斩周蒙父子时……
戏台之下,依旧还是安静。
安静得可怕。
可是……又似乎所有人提起来的心,猛地……又落下了。
随着那周蒙父子押上了法场,突然,人群之中有人激动的暴喝一声:“杀得好。”
“杀的好!”
随之,宛如惊雷……整个戏台之下,上千的百姓,顿时爆发出了雷鸣一般的欢呼。
“杀得好,杀了这狗东西。”
激动的欢呼声直冲云霄。
以至于瓮城外警戒的差役都给吓着了。
戏台上的‘周蒙父子’落得悲惨下场,却不知什么时候,有土块竟是朝这戏台上砸过来。
那‘周蒙父子’顿时倒了霉,演周蒙的人,哎呀一声,却是不偏不倚,被那土块砸中了面门。
他忙是抱着脑袋,匍匐在台上,竟是心里生出了恐惧。
弘治皇帝豁然而起,也不禁为之激动。
这是一个极简单的故事。
甚至……可以用粗鄙来形容。
见识过真正的名角的弘治皇帝,对于这草台班子的演技和唱腔,更是无感。
可是偏偏……他就沉浸在其中。
周遭的百姓们,这一刻发出的叫好,绝非是伪装,伴随着这欢呼声,弘治皇帝察觉自己的心脏也在有力的跳动。
人们激动欢呼着,便连懵懂的孩子们,也开始发出了尖叫。
这浩荡的热潮,已淹没了后头戏子们落幕的唱腔,那周蒙啊呀呀的一声,整个人倒地,象征已经人头落地,更是引发了新的一轮欢呼。
刘健骇然的看着左右,那尾随而来的翰林吴家旺更是脸色惨然,他被吓着了,心惊胆寒。
李东阳心头一震,下意识的看向角落里的方继藩。
却见方继藩也激动的拍手叫着:“好,宰了这狗东西,居然敢说王法是他家的,他算什么东西,也配姓方,阿不,姓朱!”
自然,方继藩的呼喊,早就被人声鼎沸所淹没。
更有人……热泪盈眶,激动的垂泪下来。
赵二便哭的厉害,就好像自己的冤屈得到了声张一般。
其实百姓们的心思是最简单的,正因如此,一个包拯的故事,能在上一世,传唱数百年,几乎每一个历史上的人物,形象好的,都给他们扣一个为百姓伸冤的形象,因而有了狄仁杰,有了包拯,人们其实不会记得狄仁杰和包拯在历史上做过什么,只晓得他们能平冤昭雪。
似赵二这样的人,一辈子都没有见过戏,这看戏,对他而言,有着致命的吸引力。
乡下的士绅们,不屑于教化他,认为他是粗鄙之人。读书人们的话,他也听不懂,都是之乎者也的,绕着圈子。
可这戏,他能看明白,而且……不枯燥,看得津津有味。
一场戏已落幕。
好不容易,人们渐渐安静了下来。
突然……
有人登台,大呼道:“京察好不好啊?”
短暂的沉默之后。
骤然之间,上千人异口同声回应,发出了雷鸣的声音:“好。”
那人又道:“咱们皇上下旨京察,要给咱们小民平冤枉昭雪,大家伙儿说,好不好啊。”
一下子,戏台下的人,更加的激动起来,声浪又起:“好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