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朝败家子-第7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蚕室里,数十张床位,很是拥挤。
  不过这也没有办法,条件有限。
  靠着甲号病房的是一个年轻人,做工之后,昏厥了,被家人送了来。
  一查,高烧不退。
  显是前些日子,受了风寒,因而引发了高烧,不过这个时代的人,有病也尽力抗过去,可谁晓得,今日直接因为高烧,而昏厥。
  他迷迷糊糊的,看到许多人在自己的病床前晃悠。
  而后,一个个的大夫,跟打抢似得,抢着给他把脉,或是抚摸他的额头。
  一群大夫们窃窃私语:“这可是高热,病的不轻,重则致死,轻则这人怕也吃不消,你看他年纪不小,只怕熬不过去。”
  对于这样的重症,大夫们其实都不太有把握。
  趁此机会,大家彼此交流着心得。
  而苏月在一旁,大致的看过了悬挂在病床前的病历,而后平静的对随来的医学生道:“确定了吧?”
  “师公……”这医学生虽不年轻,可论辈分,却还是苏月徒弟的徒弟,他毕恭毕敬道:“已经确诊了。”
  “那就用药,还是不要用输液之法,师公说了,此药还是要慎重一些用,不要过量,先注射看看。”
  医学生点点头,忙碌开来。
  取来了针,接着,开始吸入药物。
  大夫们个个张大眼睛。
  这种方法他们熟悉,扎针嘛,他们也会扎,什么百会穴、檀中穴、紫宫穴他们可谓是了若指掌。
  不过……
  等苏月接过了针,翻起了病人的后裆……
  嗯?这是啥穴来着?
  这在环跳穴的下方啊,叫啥来着?
  接着,推进器开始将药物推入了病人的上臀,众人看的一时痴了。
  打完了针。
  苏月笑吟吟的道:“先看下个病人,过一两个时辰,再来看效果如何。”
  “院长,一两个时辰?”有大夫狐疑的看着苏月。
  他们觉得有些不太靠谱。
  此等高烧不退,至少要将养个十天八天,运气好,才能大病初愈吧。
  苏月没理他。
  说实话……若不是师公要搞培训,这样的大夫,他是根本没功夫去招呼的。
  接着,推开了众人,走向下一个病人。


第1415章 发大财
  一群大夫们跟着苏月,已连续的看过了许多的病人。
  等过了一个多时辰。
  当他们回过头来,检视第一个病人时,有人摸了病人的额头,把了脉,接着,不禁惊呼起来。
  高烧退下了。
  须知持续的高烧,几乎是这个时代重要的杀手。
  尤其是对于孩子而言,在这个时代,孩子的早夭几率,几乎高大五成以上。
  莫说是寻常百姓,便是皇帝的儿子,也无法避免,朱厚照本有一个弟弟,名叫朱厚炜,就是因此而死。
  还有那内阁大学士李东阳,他本有几个儿子,亲的,长子李兆先,十八岁病死。次子李兆同,十岁病死。侧子小名午孙,还未正式开始取名,周岁时便也死了。
  这才不得不过继了自己的兄弟之子李兆幡来。
  这满朝公卿,还有皇家,他们所享受的医疗条件,可称的上是天下最顶尖的了,哪怕是他们的孩子,一场可能普通的疾病,便都要让他们承受丧子之痛,更何况,是寻常的百姓人家。
  因而这时代的人们,崇尚多生养,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可要保证自己的血脉延续,就必须多生,生个七八个,能活了三四个便算是运气,若是不幸,那也有一两个存活,照样也可传宗接代。
  大夫们欣喜若狂。
  特效药固然可能会有后遗症,可当下而言,若是没有特效药,又没有高效的治疗手段,任其慢慢调养,这就是将自己的性命,交给了老天爷。
  药到病除,何其难也。
  许多人取出了随身带的小册子,这小册子,多是前些日子,在课堂里教授的一些心得笔记,笔记里,琳琅满目的罗列了各种适用的病症,许多人眼里放出光来。
  这样说来,这天下七八成的病,都可以用药,只是剂量必须得有所控制,见效还如此之快,自己一个寻常的大夫,有了此药,便可立即成为名医了?
  要成为一个名医,何其难哪,不知需要多少年的积累,又需寻觅多少的医方。
  单有方子还不够,还得在无数次治疗的过程之中,检验出方子的好坏。
  一个大夫,不治死几百人,是成不了名医的。
  呼……
  人们粗重的呼吸,仿佛自己进入了医学的圣殿。
  几日的临床下来,这些大夫已经开始尝试着自己开药方、剂量了,而后亲自打针,观察病情。
  一个月下来,所学的东西很简单,可是……却让不少大夫如痴如醉。
  肄业时,医学院让他们交钱。
  “不是说好了,不要钱的?”
  “当然不要钱,培训是免费的,可是尔等学成之后,购置了药品去行医,倘若你们学而不成,胡乱用药,岂不是砸了医学院的招牌,所以,诸位得继续学习,时时受医学院的熏陶,你看这个,这是求索期刊,这求索期刊,里头有极大的篇幅,都和医学的前沿相关,你们若是不想北淘汰,随时了解医学最新的时讯,自然要订购,这求索期刊,每月一刊,一刊是三百五十个钱,倘若订购一年,交三两银子便足够了,齐国公是个讲良心的人,若是五年起订,便给个折扣,十两银子五年。”
  “噢,还有,除了医学的前沿,还有这西山医学院所出的专业医刊,叫《千金刊》,这里有医学院各科最新的成果,还有一些新药和临床的知识,还牵涉到了药理的研究,也是每月一刊,到时自有人寄送去,每日翻开来看看,保证能受益良多,价钱,也和求索期刊一样。”
  “……”
  “这么贵。”
  “贵?”要钱的事,当然不可能是苏月出面的,而是一个医学院里的助教,别看他是助教,不值一提,可在这些大夫们面前,他的底气很足,他是医学院的人,和你们这些野生的大夫不一样:“你出去打听打听,你想要拜访名师,这个价钱,你找得到吗?你等回去,药到病除,不断学习治疗之法,从中收获的是多少,又可救治多少人,难道你们开医馆,给人治病,不要银子的?贵字你们也好意思出口。”
  有时候,单单讲道理未必是能讲通的,毕竟一个人对付着几百张嘴,总会有人心疼,舍不得,于是助教叉手:“这也没办法,是师祖的吩咐,师祖对你们很关注啊,成天问你们学习的如何了,看看,这是什么样的情分,他将你们当自己的儿子一样看待,他怕你们回去,不学无术,当然要为天下的病人负责,所以才让你们订购期刊,你们订不订,不订把名字报来,我记下。”
  “订订订……”大夫们再没什么说辞了,争先恐后的要交钱。
  他们的手头,都还算是宽裕的,只是心里有些舍不得罢了,可现在……本来是一件讲道理,又或者是漫天要价,落地还钱的事,偏偏演化成了是要出钱还是要命的问题,你看看,这像话吗?掏钱吧。
  众人争先恐后的交了钱。
  这一批的大夫,才算是毕业,收拾了行囊,各回各家。
  紧接着,新的一批大夫,却已陆续抵达,第二期的培训,开始。
  ……
  交易所里,西山药业终于上市了。
  在内部,宫中和方家已经先瓜分了内部的原始股,此后,再推出来,早已得到了风声的人,顿时开始疯抢。
  价格在一日之内,狂涨一倍。
  银子是不值钱的。
  许多人已经看明白了。
  尤其是真金白银,变成了宝钞,宝钞的信用虽然足够,只要你想兑换,随时可以取兑,可是这通货膨胀的压力,依旧不小。毕竟海外源源不断的贵金属,送到了钱庄,天知道钱庄的金库和银库里,到底储藏了多少真金白银。
  当越来越多人,广泛的意识到了这一点之后,储蓄,便成了一件让人觉得可笑的事。
  储蓄的越多,意味着你手中的财富每年都在流失,因而,投资和消费,成了至关重要的问题。
  这银子,能花就花吧,有什么可省的,今年省了十两银子,到了两年之后,可能这辛辛苦苦攒下的十两银子,便连现在九两银子的东西都买不着了,还不如吃了喝了。
  又或者,拿去买一些股票。
  而这些银子,通过股票,则又流入了各个大商行的手里,大商行趁此机会,拿着银子去扩大生产,又或者,进入西山药业这样的地方,拿着这些银子,投入巨额的金银,去研究新药。
  人们开始对于这一切,开始习以为常。
  西山药业的研究所,开始不断的扩充,而试验研究的人手,却是不足起来。
  偏偏这东西,不是什么人都能干的,必须懂得药理,具备一定的学识。
  因而,这药业的薪俸,哪怕是寻常一个小研究员,竟每月都有二十几两银子,倘若运气好,借着机会能发表一篇论文,收益更大。
  这对于许多雇工而言,收入是十倍以上了。
  西山书院……开始变得越来越时兴起来。
  越来越多人,对于科举,开始不太热衷,却将能进入西山学院,成为目标。
  这种心态的变化,其实是很可以理解的。
  科举太遥远,三年能中几人?数十年寒窗苦读,鲤鱼跃龙门的概率,却还是小的可怜。
  反而是西山书院,野心大一些,混个学职,照样光宗耀祖,收益不菲,哪怕是混的不好,毕业之后在学兄和教授、博士们的推荐下入职建业、药业这样的地方,依旧可以优渥和体面的过日子。
  前者虚无缥缈,候着则是脚踏实地,两相对照,更多人已经厌倦了那些八股之法,何况科学院,现在已经隐隐有取代翰林院的趋势。
  陛下问策,开始越来越重视科学院的意见。
  甚至某些钦命的差事,譬如到了府县里巡视农事,也不再从翰林或者都察院里挑选人,这钦差的人选,却是从科学院里出。
  这种趋势是极可怕的。
  寻常百姓人家,看的最明白,什么都骗不过他们。
  因而,明年开春,新一期的学员招募,在今岁的岁末,就要进行招考,前来应募的读书人,居然高达十数万人。
  方继藩看着这数字,脑子有点发懵。
  这些读书人,很睿智啊。
  不得已之下,西山书院,也有了扩招的需求了。
  好在早早的,就已建了许多新的校舍和明伦堂,这一期,入学的人数可能多一些,方继藩的目标定在两万人上下。
  为了应对如此庞大的新生,各学院已经忙碌开了。
  与此同时,数十艘即将前往北极洲的舰船,已经停泊在了天津港。
  他们已经规划了航线,可是此去,依旧还是凶多吉少,除了一批获罪的藩王,需携家带口前去就藩,这舰船上,还将带去一批负责考察的各科学员,人数虽不多,却也有百人上下。
  临行了,安溪郡王朱表椈等人登门造访。
  方继藩坐着,端起茶盏,喝了口茶。
  朱表椈地位本是比方继藩高,该是方继藩朝他们先行礼,可方继藩还没做出要行礼的样子,朱表椈便噗通一下拜倒:“齐国公,救命之恩,无以为报,今日即将远行,特来道别。”
  这些宗室,说实话,就是欠社会教育,平时都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唯我独尊,自以为能,现在碰了壁,头破血流,方才开始晓得世界并非是他们原来想象中这个样子,于是,老实了。


第1416章 历代圣君不及陛下也
  不得不说,若是没有方继藩,这些藩王们还不知废柴到什么地步呢。
  不在现实中打他们几个耳光,不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这无数的宗室,就统统变成一群废物,想想都觉得心疼。
  方继藩做的好事,多了去了,也不差这么一条。
  他满带期许的看着安溪郡王朱表椈。
  朱表椈面上也带着诚挚,看着方继藩的目光,有所不同。
  他们从前是何等的光鲜哪,多少人巴结着,人人在一旁称颂,就差将他们说成是天纵奇才了。
  可自打谋逆之后,幸赖方继藩为他们求情,才让他们活了下来,可即便如此,作为罪王,这世上的冷暖,他们是第一次有了体会。
  从前的朋友,一个个消失不见了。以往的宾客,而今个个也无影无踪。还有那些承欢的侍妾,也有偷偷溜走的;大家都将他们当做是瘟疫,巴不得离的越远越好。
  本来这一次,鼓起勇气来见方继藩,他们心里头或多或少是没底气的。
  就怕方继藩也躲着他们。
  谁料到,方继藩还是见了。
  方继藩脸上带着微笑,朝他们和蔼可亲的道:“噢,要走了?留下来吃个饭吧,无论如何,大家也都算是亲戚一场,此去,不知今生能不能相见。我本是请陛下让你们去北极洲,是为了救你们的性命,你们只是一时糊涂,还罪不至死。这北极洲,可不是好地方啊,好在我又帮你们转圜了一下,你们的封地,你们大抵知道了吧,长阳郡王在西伯利亚,而你朱表椈,则在冰岛,这些地方……倒也不是不能生存,到了那地方之后,多生孩子。要让天下人知道,咱们大汉民族,勤劳勇敢的本色,这世上没有什么能难倒我们,无论在何处,我们都能好好的活着。”
  朱表椈听到这番话,竟是呜哇一声的滔滔大哭起来。
  或许是因为即将离乡背井,要去未知的所在,天知道会遭遇什么。或许是因为……在这苦难之中,人生至暗的时刻,方继藩的一番劝慰触动了他的内心深处,他就一个孩子般,一下子起身抱住了方继藩,便是撕心裂肺的大哭:“小王……都记住了,知耻而后勇,今……呜呜……今日承蒙齐国公活命之恩,这一条性命,从此便更加珍惜,小王人等,一定好好活下去,留着有用之身,将来定要图报齐国公的大恩大德,齐国公,我们……我们……”
  这是感人肺腑的一幕。
  方继藩也有些感触,他甚至有点不忍心。
  如若这些家伙们到了他们的封地,看到了北极熊,北极狼,还有那看不到尽头的冰山,不知道是不是还会感激他,甚至会想打死他?
  人是感性的生物。
  哪怕方继藩得了脑疾,他依旧还是拥有丰富的感情。
  方继藩陪着他们湿润着眼睛,相互鼓励一番,而后送他们启程:“此去万里迢迢,定要小心。”
  将他们送走。
  方继藩心里一阵唏嘘。
  人生真是反复无常啊。
  前几日还将自己恨之入骨的人,现在却已对自己感激得一塌糊涂。
  可见这世上的仇恨,绝大多数,不过是一念之差而已。
  世上为何有这么多打打杀杀呢,我方继藩用的是神奇的道德力量去感化身边的每一个人,劝他们善良。
  次日一早,一如既往勤快的弘治皇帝,召了方继藩入宫觐见。
  方继藩至奉天殿。
  或许是因为解决了一个麻烦,宗亲们也开始陆续想要就藩,再没有人找他的麻烦,且病大好了,弘治皇帝的心情很是不错,一双眼睛越发有着光泽。
  他看着方继藩,先是苦笑:“好端端的,本是在臂膀上扎针,却不知这医学院瞎折腾什么,竟是说,在股间扎针更好。”
  弘治皇帝还需打针,只是剂量却又小了不少。
  方继藩便笑吟吟的道:“陛下,这是苏月搞的名堂,和儿臣无关。不过,这也没什么不妥,不都一样吗?”
  弘治皇帝面则是微微一红:“这当然是不同的,从前是女医们来扎针,她们颇有几分医术,可此后要股间扎针,皇后便不肯了,说是如此,颇为冒犯天威,因而,她要亲自来扎,才肯放心。”
  方继藩:“……”
  嗯,他很能体会弘治皇帝的抱怨。
  弘治皇帝随即晒然一笑:“你得抽个空和皇后说说,要告诉她,这是医学,不是意气用事的地方。”
  “噢。”方继藩应下,心里想,我才不敢去说呢,陛下你什么都懂,为啥自己不去说?就欺负我有脑疾的吗?
  弘治皇帝打起了精神,呼了口气,而后又叹道:“朕这些日子,一直都在想,安化王这些人,为何要反呢,不只如此,参与此事的,也不只全然是宗室,还有为数不少的竟是大臣……哎……朕这些年,可谓是大治天下,百姓们安居乐业,这是人所共知的,可是……为何他们依旧心怀怨愤……朕越想,越是寒心,继藩,莫非是朕还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够好,还有什么疏失?”
  “陛下圣明啊。”方继藩好不容易的作敬仰之状:“逆贼谋反,陛下居然还在检讨自己,这是古之圣君都没有的品德。不过……儿臣却以为,有没有人谋反,和陛下是否大治天下,军民百姓们,是否安居乐业没有关系。叛逆之贼,从前有,现在有,未来……儿臣可以预见,还是会有,且还是屡禁不绝。”
  弘治皇帝听到此处,眉头皱的更深了。
  方继藩继续道:“因为历来皇帝大治天下,总需兴利除弊,会有绝大多数人得到好处,那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