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朝败家子-第6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新城五环之外,大量的土地开辟了出来。
  西山建业抽调了骨干,迅速的开始规划。
  无数人开始大兴土木。
  按照规划,这里将布置密密麻麻的小楼,空间狭小,未来将以出租的名义,供应灾民。
  且租金将进行某种程度的减免。
  不只如此,方继藩开始四处走动了。
  他带着王金元,开始和各个商行接触,方继藩难得的摆出了一副好脸色,笑吟吟的与各商行的东家把酒言欢,所谈的,无非是赈济之事。
  希望这商行能够容纳一些灾民,多招募一些人力。
  西山建业这里,也已拟出了多扩招五千人力,还有西山煤业,西山铁作坊。
  西山医学院开始招募一批人手,进行简单医学培训,以应对未来大量灾民涌入,大夫供应不足的情况。
  苏月忙昏了头,他是瞧不上这些简单培训之后的大夫的,就这么学一点儿皮毛功夫,能有什么用?
  可没法子啊,有总比没有好,教授他们治疗小病小痛的知识,至少可以缓解一些病痛。
  紧接其后的,便是天津卫的铁路直接宣布开始修建。
  这也是以工代赈的方法。
  一旦开始修建这一条铁路,势必需要大量的人力,也可让许多配套的作坊,不得不进行扩产,应对可能到来的大量的灾民。
  方继藩累的气喘吁吁。
  跟着朱厚照跑去了划出的灾民安置地。
  这里还只是一片不毛之地。
  不过道路已经勉强贯通了。
  无数的匠人和劳力在此忙碌,内帑里拨付出了九百多万两银子,便是要将这一大片土地,统统开发出来。
  朱厚照瞧着规划图纸,检验了一番,接着马不停蹄,便又要赶去见一批商贾。
  这些商贾,都是承诺了愿意捐纳一些银子,并且愿意提供一些岗位,好教灾民安顿下来之后,能有一份工钱。
  朱厚照忙的昏了头,不过他乐在其中,似乎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
  这内阁和六部,个个都傻了眼,看着太子殿下啥事都不顾了,一心折腾这个……个个瞠目结舌。
  ……
  圣驾徐徐而行,刚到了山东境地。
  弘治皇帝沿途而行,一览这江山,心情便觉得好了不少。
  想到即将要封禅,弘治皇帝便觉得异常的激动。
  每隔一些时候,便有京里的奏报来,这些奏报,都会由随行的刘健和谢迁处置,而后,再报到弘治皇帝这里来。
  弘治皇帝命刘健和谢迁同车,三人在车中,通过玻璃,看着外头的景色,弘治皇帝低头看了几份奏疏,笑吟吟的道:“你们啊,就不必票拟了,这一次,就放下心,跟着朕去泰山一趟,京里的事,自然有太子,有李卿家,你看,现在不就风平浪静吗?”
  “我们都老了,是该给年轻人们一些机会,毕竟……这天下,将来是太子的。”
  弘治皇帝已经七八日没有处置过政务了,难得的消停下来,让他的心情异常的放松。
  刘健笑吟吟的道:“陛下说的是,老臣也不管了,这一次,就陪着陛下好好走一走,看一看。”
  弘治皇帝微笑:“该当如此。”
  他靠在沙发上,呷了口茶:“朕就做这几个月的闲人吧,这辈子,劳碌了半生,也该歇一歇了。孩子长大了,为人父母的……”
  说到此处,外头,有人猛拍御车:“陛下,陛下……”
  弘治皇帝皱眉,这显然是极端的无礼了。
  这声音是萧敬的。
  萧敬急了,顾不得什么,在外头就恨不得拿头去撞车了。
  马车停了下来。
  萧敬匆匆开了门。
  御车乃是特制,极为宽敞,几乎相当于一个小厅了。
  萧敬猫着腰登车,看了弘治皇帝一眼,取出一份刚刚急送来的奏报:“这是东厂紧急送来的,请陛下过目。”
  弘治皇帝撇撇嘴,显得不满,可还是将这奏报接过,却是淡淡的道:“朕都说了,朕要休息一些……”
  说到此处。
  弘治皇帝愣住了。
  “呀。”他口里发出了古怪的声音。
  “陛下……”刘健紧张的看着弘治皇帝。
  弘治皇帝的脸色,变幻不定,突然……他觉得自己的心……疼的厉害。
  呼……
  他长长的出了口气。
  失魂落魄的样子。
  抬眼,看着刘健和谢迁。
  弘治皇帝目光呆滞。
  “陛下,陛下……”萧敬在旁急了:“快,快传梁女医。”
  “不。”弘治皇帝终于有了反应,摆了摆手:“不必了,不必了。”
  “陛下……这……”刘健小心翼翼的看着弘治皇帝,甚为忧心。
  弘治皇帝叹道:“哎……中原又大灾了。”
  刘健和谢迁二人,俱都脸色微微一沉。
  这可是人口最密集之处啊,一旦大灾,又不知要死多少人。
  “太子下了诏书,居然……要迁徙灾民至京安顿。”
  刘健和谢迁面面相觑,这……太可怕了,这灾民天知道有多少,如此巨量的人口涌入,京师承担的起吗?国库……扛得住吗?一旦有什么差错,这不是闹着玩的,是要出大乱子的,流民有多可怕,这一点刘健和谢迁都心里有数。
  弘治皇帝艰难的道:“太子居然要拿出内帑来,三千万两银子,作为安置之用。”
  呼……
  脸色惨然的刘健和谢迁居然恢复了一些血色。
  内库出钱呀?
  想想也是,国库根本就承担不起。
  这内库……可不得出钱吗?
  三千万两啊。
  刘健和谢迁开始为弘治皇帝心疼起来,自己要是有这么个儿子,不打死他,没天理。
  这是败家子啊。
  弘治皇帝深深呼气、吸气,良久,才徐徐的平缓过来:“朕要回京。”
  “陛下……”刘健要哭了:“陛下啊,诏书都下了,生米煮成了熟饭,陛下就算此时回京,也是于事无补,何况,陛下已下诏登临泰山,倘若突然折回,只恐天下人有所私议,陛下……”
  弘治皇帝突然觉得,人生好像一下子没了多少意义。
  什么封禅,什么圣君。
  都好似是没有意义的皮囊,装饰点缀的再花团锦簇,也没了多少意义。
  他重重的叹了口气,陷入了沉默。
  ……
  一份份自河南布政使司的奏疏送到了内阁,李东阳看到这些奏疏,吓了一跳。
  听闻京师要接纳灾民,各府各县,沸腾了,无数人携家带口,在官府的帮助下北上,人数不断在激增。
  虽然人们对于乡土,有着极顽固的乡土观念,可也架不住这些年来,灾难频繁,人们饿着肚子,活不下去了啊。
  这无数的灾民,遮天蔽日,数不胜数。
  根据奏报中的大略估计,只怕……人口会超过百万之数。
  李东阳有点发懵。
  原本户部的预计是三四十万人口。
  可他们还是万万没有料到,大量百姓,对于生存下来的渴望,为了活下去,似乎一切都可以放弃。
  “来人……”李东阳不敢怠慢,忙是起身:“太子殿下可在宫中?”
  “去西山了。”
  “预备车马,老夫要去西山。”


第1312章 仁心
  朱厚照和方继藩在西山,刚刚见完了一拨商贾。
  商贾们很开心,能亲眼看看还能活蹦乱跳的太子和齐国公,是可以吹半辈子牛的事。
  而朱厚照和方继藩也很开心,坐下来瞎扯几句情怀,便能糊弄人家拿出点实际好处来。
  大家各取所需,似乎朱厚照瞅准了商机一般。
  “不成,不成,往后得提提价,募捐五千两以上,或是肯招募一百灾民的商贾,本宫才陪他们吃饭。以后若是不需安置灾民了,本宫陪着别人吃饭,也能将泰山们的帐都抹平了。”
  方继藩立即露出了崇拜之色。
  朱厚照见他如此:“怎么,很羡慕吗?”
  “不。”方继藩摇头:“是钦佩。”
  “钦佩?”朱厚照一头雾水。
  方继藩翘起大拇指:“殿下到了现在,居然还念念不忘着还账,且连自己的泰山的帐都还惦记着还,臣怎么能不钦佩呢,我从没听说过借了老丈人的钱,要还的。”
  朱厚照一挑眉:“当然,本宫是什么人,本宫……”
  王金元在外头道:“内阁大学士李东阳来了。”
  李东阳急匆匆的赶来,将奏疏进上。
  朱厚照细细看过了,皱着眉,道:“老方,这大大的出乎了本宫的预料啊,怎么涌来了这么多人。”
  方继藩忙道:“想来是灾民们不堪这灾年连连,隔三岔五,这地里的庄稼,也总是颗粒无收,朝廷的赈济,总是迟缓的缘故吧。”
  朱厚照轻描淡写道:“既如此,那么……”
  他顿了顿:“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再追加两千万两银子来安置就好了,老方,这银子,理应够了吧。”
  方继藩道:“若是省着一点,我想够了。”
  李东阳听着,要晕死过去。
  还加两千万……
  这银子给国库的话,可以……
  朱厚照将奏疏搁置到了一边,对李东阳道:“李师傅,你听到了吗?不必担心,灾民们本宫一定会好好的安置的,一定教他们妥妥当当,宾至如归,这都是本宫的子民,本宫绝不会让他们挨饿受冻。”
  李东阳只是觉得眩晕,前前后后五千万两纹银哪,他发现自己开始渐渐不再担心灾民了,他担心的是皇上。
  “臣……”
  李东阳艰难的想说点什么。
  可是……话却说不出口。
  朱厚照一挥手:“好了,内阁里只有李师傅忙碌,那儿可离不开你,你自去忙你的吧,本宫这里,不必李师傅兼顾。”
  “是,臣告辞。”
  人就是如此,一开始可能三千万两已是吓着了李东阳,可再来一次两千万两,虽还是震惊,却也不至于让李东阳失色。
  随他去吧。
  这败家子。
  ……
  第一批流民,已到了京师。
  他们是被一群学员和文吏领着来的,沿途上,都有地方官府取了钱粮供他们吃喝。
  快要京畿时,这必经之路上,却专门设卡。
  江臣亲自带着一排排的文吏,在此摆了笔墨,搭了棚子,每一个灾民,俱都重新进行登记。
  姓名、年龄、四肢是否完好,是否有疾病,来的是几口人,原籍在何处,是否能写出自己的名字,是否有一技之长。
  记下了,而后制了木牌,分发给他们,此后,便准其进入京师。
  这一批人,足有七八千人。
  赵牡就在其中。
  他不过是个少年,十三岁大,父母早已失散了,只懵懵懂懂的跟着队伍走,一路上,有人给他分发了红薯干和蒸饼,跟随着人流到了一处人迹罕见的地方,远处,这里正在建设新楼,那新修的道路,恰好延伸到了新楼的尽头。
  无数的匠人在楼中忙碌。
  而靠着新楼,则是连片的棚屋。
  带着他的人,是个书院的书生,他管辖着九十多户人家,到了地方,这书生便忙去了棚屋里寻了人,片刻之后,便开始拿着一个簿子,开始指定大家各自的棚屋了。
  据说未来,他们可能会住进那新楼里去。
  不过现在,只能在那棚子搭建的屋子里待着。
  书生带着九十多户人参观了棚屋附近的主要设施,有专门的医馆,有暂时新建的牙行,不过这牙行并非是用来买卖人口的,而是专职推介工作,还有一个小食堂,棚屋毕竟不能随便生火,未来会有大量的人口聚集在此,一旦酿成了火灾,后患无穷。
  因而,这小食堂,就暂时负责了九十多户人就的饮食。
  书生开始宣读,自此之后,他们便是第七组的人了,第七组九十余户,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有什么困难,都可以找他,他可以出面去解决。
  这使赵牡心里安心不小。
  他虽不太记得书生的名字,可这一路来,都是这书生照看着他们,有什么事,也都是他去交涉,他就如一个尽职的大兄长,且据说还读过很多书,博学多闻,他不但熟悉京里的情况,而且对上,还有书院给他撑腰。
  这就导致,他成了九十多户人家与官府联系的通道,哪怕是有什么差役来,也都是先寻他来出面。
  若是寻常百姓,零零散散,毫无组织,到了这陌生的环境,要嘛心里发虚,不知所措,要嘛这些灾民,会内部自行的出现一个类似于道门、帮派之类的组织,最终,这个暂时的棚户营地,混乱不堪。
  可有了这个书生,一切都不同了。
  这书生让他们安顿,而后便又去忙碌了,食堂里开始升腾起了炊烟。
  而这沿途的几个病人,也被送去了医馆。
  不只如此,还有车马送来了许多的被褥。
  等那书生回来的时候,手里拿着一个清单:“赵牡,赵牡。”
  “在。”
  “最新的消息。”书生笑吟吟的看着赵牡:“陈记车行需要七个车夫,其中一个名额,给了我们小组,你年纪最小,先去学着,明日会有人来领你,以后你去上工,也不必怕……出了事,来寻你也是一样,未来三年,我都得照应着你。明日卯时,你在自己的屋前等着,会有人来领你。”
  赵牡不知道赶车是啥样的。
  可他一点都不担心,因为……这书生让他很信得过。
  “好呢,明日我便去。”
  接着,那书生又拿着单子,去寻下一家人了。
  无数的商行和作坊,甚至是客栈和店铺,都产生了许多的岗位。
  这第一批来的人,暂时都不担心没有生业。
  虽然作坊和客店,都希望能够招募熟手,可太子殿下下诏,西山书院的书生们又隔三岔五带着宣传单来登门,成日念叨着招募灾民的好处,这耳朵都听出茧子来了,偏偏,你还不能赶人,西山书院的生员哪里是好惹的,有的商贾,是受了感召,而且确实缺人,生手来了,大不了让个老匠人带着便是,因而,愿意接纳这些灾民。也有的商贾,是其他人都招纳,自己若是不招纳,难免以后出门在外,会难堪,也只好捏着鼻子认了。
  到了次日清早,便有各个作坊和店铺的人来,领着人便走。
  对于这一切而言,赵牡一切都是生疏的。
  他只知道,自己的活儿,并不累,跟着一个老师傅,沿着既定的路线,赶着车马,运载货物,再过几个月,他便可以独当一面了。
  下了工回来,他才发现,这棚户区域,又扩大了许多,今日又来了不少人。
  同一个小组的人,成了左邻右舍,彼此之间,也都熟识了,能让人安心一些。
  至于涌入来的新人,其实和他们没有太大的关系。
  傍晚的时候,那书生都会来走一趟。
  这时候,便会有人去寻他,有的是求他代写书信的,也有的是希望让他帮忙寻找自己的失散的亲人,或是上工时的烦恼,偶尔也会倾诉。
  赵牡没什么烦恼,他是孤儿,倒是无所谓,白日上工辛苦,夜里,自是到了棚里,盖上新的被褥,倒头便睡。
  ……
  哪怕是得了各大商行的资助,这银子,还是如流水一般的花出去。
  要安置这么多人,绝不是轻描淡写的依靠感召和诏书就可以解决的。
  朱厚照越发的头痛,方继藩最近倒是很乖巧,没有和他顶嘴,而是不断的跟着朱厚照一起,解决一个又一个新的难题。
  譬如……棚户区里的水井开始不足了,此前还是低估了人们用水的需求,得赶紧命人,带上家伙,多去打水井。
  又譬如,大量的新楼,人力不足,新来的灾民,又大多没有建设的经验,需赶紧培训一批泥匠和瓦匠。
  医学院那里,也是人满为患。
  小病自然是去医馆,可到了大病,却不得不送来医学院来。
  医学院的学员倒是不少,可蚕室的床位明显不够。
  不得已,花钱吧。
  朱厚照看着账目,有点懵:“老方,我们可能花的有点多啊。”
  方继藩凑都不愿意凑过去看一眼,一副和自己无关的样子:“殿下贤明,自有明断,臣什么都不懂,还是不要求教臣了,噢,殿下,这是刚刚送来的奏报,说是明日,只怕还有四五万人抵达,东区已经人满为患了啊。”
  ……


第1313章 祖师爷来了
  朱厚照担忧了一阵子。
  可很快,他又开心起来。
  没心没肺的人,大抵都是如此。
  虽然偶尔会冒出一点,这样会不会不好的念头,可转念之间,这种心思便烟消云散。
  “现下人口聚集了这么多,下头汇总来的,有几个问题。”
  朱厚照朝方继藩招招手。
  只要不谈钱,方继藩还是很乐于交流的。
  他们都是具有新思想的人。
  以往的小农经济里,内阁和六部们厉害,凡事都能料理的妥妥帖帖。
  可面对新事物,他们或许,就是一群瞎子了。
  朱厚照和方继藩却不一样。
  方继藩凑上前去,朱厚照继续道:“其一是西山医学院所抱怨的垃圾成堆的问题,看来,需招募人手,对垃圾进行清理,尤其是雨天,一场大雨过后,臭不可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