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朝败家子-第2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方继藩愣了一下,心里冒出了一个答案,道:“所以我爹……”
  刘如意凝视了方继藩一眼:“有时我真嫉妒你,你爹为了你,真的是费尽了心思,他这辈子,怕是也活不了多久了,你别介意,这是他自己说的,他说人哪。临死之前,总要给儿孙们留一些东西,这安南便当是他给你的礼了。此番我奉他的命入京,除了来看看你,便是要将小藩留在此,托付你照顾,因为等我回贵州之后,我与你的父亲还有许许多多的事要做,想让朝廷痛定思痛,对安南用兵,并没有这样容易。这孩子,我们怕是照料不成了,希望你能好好待她。”
  方继藩不禁吸了吸鼻涕,突然又想爹了。
  “噢。”
  方继藩是不会哭的,他是一个坚强的人,什么大风大浪不曾见过,至多也只是眼里有沙子,想揉一揉而已。
  ……
  清晨的第一道曙光,带着光辉撒落大地,也照亮了宁波水寨外的海面。
  一艘舰船,在波光粼粼中,徐徐的回到了港湾。
  它拖着鲸鱼,随即登岸。
  岸上无数的商贾、民夫,早已等候多时。
  紧接着,无数的小驳船下海,拖着鲸鱼登岸。
  在不远处,是宁波几家士绅兴办的鱼坞,鲸鱼和小黄鱼直接在此卸货,随即,雇请来的无数劳力开始动手干活。
  水兵们出海两日,却一个个精神奕奕的下船,吃了香喷喷的饭,接着便心情舒爽的赶回了营房休息。
  唐寅疲倦的和胡开山、戚景通开了一个小会,检讨了此次出海的得失。
  接着,也各自去歇了。
  宁波港这里,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今,靠着捕鱼为生的百姓已有上万人,宁波府上上下下的士绅,皆有入股参与。
  这其中的利益,实在太大了。水寨负责出海打鱼,接着以较低的价格直接转售士绅和商贾,士绅和商贾们招揽了人,修建了一个个作坊,负责将这些鱼统统处理。
  有熬油制蜡的,有腌制肉干的,有对鱼进行脱水晾晒的。
  也有为数不少的人负责运输,以及负责转售的。
  不只如此,水寨里的船偶尔需要修,也有人接手了这事,招募了一批匠人,进行修葺。
  还有造船,也开始兴旺了。
  一个个船坞搭建了起来,有的人负责对船板进行处理,有的则做帆布和铁锚,还有人……只单纯做铆钉。
  有了巨大的利润,自然会衍生出无数的需求。
  唐寅也得到了消息,说是将会有一批大食人和佛朗机人抵达这里,负责造船事宜。
  整个宁波港已是繁荣无比,人山人海,反而是你宁波府城,却是渐渐有了衰败的气象。
  在休息过后,水兵们被拎了出来,接着便听到了胡开山的怒吼:“操练了!”
  操练开始。
  港湾里的百姓们,早已习惯了水寨里拉练的号子,他们呼呼喝喝,个个精神抖擞,洪亮的一次次演练着三才阵阵法,时不时传出来的喊杀声直冲云霄。
  戚景通对于这兵书,越发的佩服起来,按着这兵法约束和操练官兵,效果显著。
  看着这一个个嗷嗷叫的汉子们,个个精壮无比,杀气腾腾,戚景通心潮澎湃。
  他心里……突然冒出了一个念头,没有敌人……真的很寂寞啊。
  不知何时,能寻一点倭寇来练练手!


第0483章 三军尽欢颜
  自然,倭寇远在天边,戚景通倒是不敢奢望。
  每天打鱼,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海上的每一日,其实都是考验。
  一船的人,要与风浪搏斗,要与巨鲸搏斗。
  有一次,真是惊险到了极点,那头巨鲸格外的凶残,在遭遇了弩箭射击之后,便疯了似的朝威风凛凛镇国公号冲撞而来,戚景通甚至感觉到,舰船几乎已经离开了海面。
  接着啪的一声,又狠狠的落水。
  无数的海水灌入了船中,无数人被海水席卷,幸赖这大船凭借着良好的性能,生生的稳住了,而一群嗷嗷叫的水兵们,在勉强稳住之后,依旧奋不顾身,疯了似的朝鲸鱼投入钢叉和钢矛。
  这些家伙,气力越来越大,平时吃得太多了,成天不是操练就是出海,每日的大鱼大肉,全部转化为了体能,投掷钢矛、钢叉,力道不小,也就是对付鲸鱼还费力,倘若是有人,这一矛下去,足以贯穿人的身体。
  捕鲸的过程,每一次凶险都形同于是一次实战,戚景通甚至在想象,蓬莱水寨的官兵和这些水兵会有什么分别。
  就凭这一身的体力,一个水兵可以按着七八个蓬莱水兵的官兵在地上打了。
  毕竟这玩意不是虚的。这个世上大多数人,能一日三餐,吃碗白饭,保证自己不饿死,就算是殷实人家了。别说长肉长气力,能不饿死就成了。
  而军户其实最惨,因为朝廷隔三岔五欠饷,吃不饱,个个都是皮包骨,面黄肌瘦,风都能吹倒。
  这样一群乞儿似的军马,戚景通估算一个水兵打七八个,都算是低估了。
  可倘若十个水兵吗?十个水兵用三才阵对付那官军,怕是两百个官军也不是对手吧,毕竟……十人已可以组阵型了,反观官军,操练松弛,都是一窝蜂的前进和后退,根本没有阵型可言。
  戚景通觉得自己是幸福的。
  昨天夜里,他梦到了方继藩。
  那位传说之中,将自己调到了这里,使自己如鱼得水,还传授给自己兵法的新建伯。
  梦里新建伯的样子,很像戏台上的诸葛亮,头戴纶巾,身穿儒杉,手摇羽扇,虽说从胡开山和唐寅口里得知,新建伯很年轻,可梦里的方继藩,却是有一副美髯,美髯及膝,逼格满满,他朝自己笑,手里的羽扇慢悠悠的摇着,面授机宜。
  真希望一直在这样的梦里,永远不用起来啊。
  戚景通在梦里,拜在新建伯的脚下,心里这般的想。
  可梦还是会醒的。
  他顶着太阳,面色早已黝黑,看着校场上那些赤着上身,下头一个裤衩,卷着裤脚的水兵,各持武器,在烈日之下挥汗如雨的操练。
  心里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满足感。
  这时,有人来报:“戚千户,台州有急报,唐侍学命你速去。”
  唐编修成了唐侍学,上头有人,就是好办事。
  戚景通一想到唐寅,心里不免就有几分小小的妒忌,哼哼,我戚景通若是也有这么个恩师……
  妒忌归妒忌,他自然不敢怠慢的,于是快步赶到了军门。
  军门之下,唐寅头戴翅帽,正襟危坐。
  一旁的是胡开山,他专门给自己打制了一副锁甲。
  要知道,一般的官兵,是不喜锁甲的,这玩意相当于是直接做了一个钢铁缠绕的锁衣,全身覆盖下来,一般的锁甲,至少五十斤重。
  一个人背着五十斤重的东西,还走得动吗?
  而胡开山更夸张,他本来体型就大,再加上他这锁甲乃是精制,等于是浑身上下都包了钢铁,重达一百二十斤。
  在这锁甲的外头,还套了半身装饰的皮甲,如此一来,整个人像个移动的大肉包。
  可即便如此,身上这一百二十斤,即便是放在后世,那也足有七八十斤的重量,套在胡开山身上,胡开山居然也不嫌累,甚至很舒坦!
  胡开山的气力太大了,一个人可以掀翻四五个水兵不在话下,发起怒来,营门前的柳树直接能拔起,水兵们平时嗷嗷叫,可一看到胡开山,就一点脾气都没有,乖巧得像绵羊,连他的裹脚布,都有人抢着去洗。
  见了戚景通,胡开山面带笑容道:“老戚,出事了啊。”
  出事了,他还笑得这么开心?
  戚景通讶异的道:“啥?”
  胡开山道:“发现倭寇了,袭了台州府,狗娘养的,为何不来宁波,是看不起咱们?”
  “……”戚景通第一反应就是,乐了。
  倭寇都去了台州府,那么来这宁波,就是指日可待啊。
  他目光炯炯的看着胡开山,兴冲冲的道:“台州?为何他们袭的是台州,不对,台州虽还算富庶,可台州没有被袭击的价值,他们去了多少人?”
  “怕有四五百人。”
  戚景通激动得脸色也发红起来,道:“四五百,这对倭寇而言,可是规模不小的行动,这么大的动静,只是台州?”
  戚景通素知兵法,对于东南和山东沿岸,了若指掌,他毕竟是经过系统的军官训练出身的人,且学习很刻苦,因而美滋滋的道:“这像是一次预演,是想吸引附近的军马,驰援台州。声东击西听说过吗?这说明他们还会有一个目标,可这个目标是哪里呢?杭州?南直隶?不不不,不对!”
  戚景通想着一个个的可能,最终,他忍不住要跳起来:“十之八九,就是宁波啊,宁波乃天然良港,我等在此奉旨剿倭,一定遭了倭寇的记恨。不只如此,这宁波水寨,可有一笔大财富啊。”
  “真的?”胡开山自也是激动得直接一拳砸向戚景通的肩窝。
  戚景通最近的武艺增加了许多。
  一方面是带着士兵们操练时,少不得也要练一练。
  另一方面,无时无刻的要防备胡开山突然袭击。
  那拳风未到,戚景通便如有了先知先觉一般,身子微侧,轻描淡写的避过。
  戚景通简直是恨不得和胡开山击掌,说一声欧耶。
  二人兴奋得眼眸闪动,满脸红光:“唐侍读,我看这几日是不能出海捕鱼了,得在此严正以待。”
  唐寅此前一直久久不语,此时深锁着眉头道:“倭寇袭台州,杀死了不少百姓。”
  胡开山和戚景通脸上的笑容逐渐消失了。
  胡开山大声咧咧道:“真是可恶至极,不将这些狗贼碎尸万段,我胡开山便不是人。”
  戚景通显得冷静许多:“倭寇凶残,一旦登岸袭了宁波府,咱们宁波府的百姓可就要遭殃了,正因如此,所以我们绝不允许放这些人深入陆地!保家卫国,乃我等职责所在,卑下建议在这附近适合登陆的几处滩头,要严加巡守,一有警讯,宁波水寨要做到迅速驰援,从今日起,所有人刀剑不能离身,身上随时背着三日的干粮,一旦有事,也好应对。”
  唐寅颔首点头,肃然道:“戚千户所言甚是,自太祖高皇帝以来,倭寇便屡屡为患,他们来无影、去无踪,袭击沿岸,乃至于是一群散兵游勇,也是嚣张无比,数十人,就敢大张旗鼓的袭击村落。这么多年,我堂堂大明,居然处处受制。恩师命我来,就是要平倭,今日,倭寇既敢侵犯边境,他们不敢来倒也罢了,一旦来了,我唐寅,愿为先锋。”
  胡开山和戚景通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苦笑。
  这等事,你唐侍学也要做先锋?
  唐寅似乎也觉得自己说过了头,莞尔一笑道:“方才不过是玩笑,我自有我该做的事,这些日子以来,不少人靠着水寨,日子越来越好过了,可这好日子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啊,是该让他们明白,倭寇之患,是如何的痛入骨髓了。”
  他漫不经心的样子,可眼底深处却浮出了一丝笑意。
  ……
  次日一早。
  宁波人们发现了一个可怕的事。
  这水寨的船,居然没出海了。
  这可不得了了,于是无数的商户、百姓都急了。
  去打渔呀,快去打渔呀!
  大家都是靠着大黄鱼和鲸鱼吃饭的呢。
  多少人的生计都在这上头,怎么今日……突然就不打了呢,这还让不让人过好日子了?
  要知道,宁波港是因水寨而繁荣。
  通过对鱼的加工、贩售以及制蜡、制衣,乃至于造船以及各种船上的设备,而欣欣向荣。
  前几日还有好消息,不久之后,朝廷还会调几艘舰船至宁波水寨,有了这么多海船,就意味着更多的鱼,更多的鱼,就意味着更多人可以从事加工,更多人日进金斗。
  人们对于未来,充满了希望。
  这是一个新兴的行业,未来孕育着无限的可能,他们甚至幻想,未来这里的船会越来越多,他们要将这里的蜡烛,这里的腌肉、鱼干,卖到天下各个角落。
  那白花花的银子,会堆砌成山。
  因而,不少人已经开始扩大生产了。
  招募更多的人手,购置更多的土地,兴建起一个个加工处理的工棚。
  所有事情都预想得很美好,可今日……它咋不挪窝了?


第0484章 除倭
  事实上,这一回,当初痛斥备倭卫的士绅们又都急了。
  这些人在宁波有银子,有粮,有地。
  一看商贾们贩售鱼赚了大钱,怎么可能不冲进去分一杯羹呢?
  有的士绅,是亲自出面,收购鲸鱼,进行处理。
  也有的,则是让自己家里的下人以经商的名义出现。
  还有的人,是偷偷入了私股,与商贾合流。
  总而言之,他们在这买卖中,有巨大的投入,也生出了巨大的利益。
  譬如鲸油,只需加工,转手之间,获利就是五倍以上,还有鲸肉、鱼干、腌鱼。
  这日进金斗的感觉,很爽。
  突然一下子,水寨里的船不出海了,对于他们而言,可是灭顶之灾啊。
  多少的货物,都与人洽商好了的,交不出货,咋办?
  到底什么时候出海,出了什么事,以后还会出海吗?
  寻常人是不允许下海捞鱼的,大明有海禁令,只有水寨的人才有资格。
  而且,就算你能私自出海,你能有本事一两天时间里,满载而归这么多大黄鱼,敢去捕捞巨鲸吗?
  他们这才意识到,没有了备倭卫,他们的财源就断了。
  于是一群老少士绅,坐不住了,个个急红了眼睛,到处去打听,随即便风风火火的赶去了知府衙门。
  毕竟,备倭卫的后台,他们打听好了,好像……惹不起……
  算来算去,还是知府温艳生好欺负一些。
  于是上百人气势汹汹的将知府衙门围了。
  这是年纪大的一部分人。
  接着,还有不少闻讯而来的读书人。
  显然,大家脸色都很不好看,不过毕竟他们还是很客气的,推举了陈太公为首的十几个士绅进去。
  温艳生真心很不喜欢这些人,这些人在地方上的能量很大,而且还特喜欢搞小圈子,一群人以乡情为纽带,你娶我女儿,我孙女嫁你侄子。
  总而言之,这么一群人,几乎把持着地方上的一切,他们还特喜欢供养自己的子弟读书,读书读的好的,中了进士,入朝为官,这是他们在京师里的凭借。资质平平,勉强中个秀才,在地方上呢,和一群读书人厮混一起,每天鼓噪各种舆论,今天骂这个,明日骂那个,嚣张跋扈,官府都制不住他们。
  若是资质再平庸,连秀才都不中的,要嘛就暗中经商,要嘛就管理着家里的数千亩地。
  官府里凡有什么不合他们心意的事,他们便炸了,一窝蜂的来。
  若是一个两个这样的人,温艳生堂堂知府,自然不太看得上他们,可若是三十个、五十个这样的世家大族呢?
  惹不起啊。
  “来,喝茶。”温艳生压下心底的不喜,脸上笑容可掬,在他们见过了礼之后,笑得很和蔼。
  “茶就不喝了。”陈太公的手上拄着拐杖,他已年过九旬了,一头的白发,此时冷着一张脸,显得有些烦躁!
  说起这九十岁的高龄,在这个时代有个巨大的好处,那就是他有十六个儿子,七十多个孙子,枝繁叶茂。
  更更重要的是,他的儿孙和各家的子女们都成了亲,自己的女儿、孙女们,几乎嫁的,也是这样的士绅人家,这还没有算上他家里出了一个进士,两个举人,进士在京里做御史,逮谁骂谁。两个举人呢,现在也求了个官,虽只是县里不入流的官儿,不过有这个家底撑着,日子并不太坏。
  他在宁波府,无论走进哪家的府邸,这当家之人出来见了他面,不叫他伯父,就得叫他外父。
  宁波府里拿得出手的家族,也就这一百多号而已,这是有名有姓的大家族,这时代通婚,讲究的是门当户对,从太祖高皇帝时期开始,一百多个家族彼此建立的血缘关系,可谓是牢不可破。
  陈太公的脸色不好,脾气也糟糕,他有脾气糟糕的资本,坐下后,双手拄着杖子,便沉声道:“老夫来此,就问一件事,那备倭卫,今日为何不出海?”
  “就为这个?”温艳生汗颜,为了这个,他们就来了这么多人,还气势汹汹,兴师问罪?
  这啥意思?摆明是欺负我温艳生是外乡人,妥妥的要给自己立马威啊。
  温艳生倒是表现得冷静,笑吟吟的打开茶盏,吹着漂浮在茶中的茶沫,顿了顿,才镇定的道:“噢,原来是这事?难道陈老先生不知?备倭卫……近来都出不了海了。”
  “啥?”陈太公后头的众士绅,一个个脸都绿了。
  都不出海?
  那鱼咋办?
  没有鱼,投入了这么多银子的工棚和作坊咋办?招募了这么多的人手,就这样解散了?
  最重要的是,在其他各府,不少人早就约好了,都等着货呢,许多人甚至连定金都交了,若是缓交个几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