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朝败家子-第1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旁接土豆去上秤的校尉不敢去接,吓得脸色惨然,他愣在田垄里,显得不知所措。
倒是萧敬,顿时明白了什么,他意味深长地看了陛下一眼,没有相劝,陛下都亲自动了手,他还能闲着吗?
身后,一个小宦官想要上前帮着刨土豆,萧敬却是用杀人的目光瞪了他一眼,小宦官吓得大气不敢出,连忙后退了三步。
这等马屁,也是你能拍的,你算什么东西,也有资格?
萧敬心里冷笑,可随即又露出了谦和的笑容,同样蹲在了地上,和弘治皇帝齐心协力的刨出了一串土豆来。
“二十五石……”
这个数目报出来的时候。
翰林学士沈文,生生的栽倒在了地里。
彻底昏死了过去。
怒极攻心啊。
倒也未必是怒极攻心,只是,这太震撼了,他心里有太多的念头,他自然知道,这是普天同庆的大喜事,沈家就算是损失一些利益,若能换来太平天下,又何尝不可。
可心里,又有一丁点小小的痛心,祖产啊,那些都是祖宗的地啊,不卖,就可能坐视地价跌一轮,最后越来越没有价值,可若是卖了,自己……岂不和方继藩一般,成了崽卖爷田的败家子?
于是乎,当听到二十五石时,他终于承受不住了,一头栽倒在地。
更奇葩的是,此刻,这位翰林学士昏厥在地,居然没有人搭理他,倒不是沈文的人缘糟糕,而是因为……大家的精力都没放在了别的地方。
“三十石……”
蹲在地上,已一身泥泞,污浊不堪,挖出了几串土豆的弘治皇帝,顿时身子一震,手还伸在泥里……
弘治皇帝的眼睛有些红了,不是想哭,而是激动到无可克制自己了。
一旁的萧敬,愉快地跟着陛下刨着土豆,一见陛下如此,也停了手,看着弘治皇帝。
“陛下……这是上天赠与陛下的大礼啊……”
萧敬压低着声音,向弘治皇帝道。
弘治皇帝这才缓过神来,而后看了方继藩他们一眼,又默默的继续刨。
当数目报到了三十三石的时候,一切……都进入了尾声。
方继藩觉得自己的腰有些疼,这时候,他才体会到了张信和朱厚照的感受,务农……真的辛苦啊。
他巍颤颤的,在一个校尉的搀扶下起身,口里喘着粗气。
三十三石,可谓是大大的超过了自己的预料之外。
自然,这三十三石中也不无水分,比如,土豆在上秤时没有洗干净,因而,上头还沾了不少的泥。
又比如,许多坏了的土豆,也不管三七二十一的上秤再说。
真实的数目,可以称之为粮的,多半也不过二十三四石罢了。
可这又如何呢?无论是笼统的数目还是精确的数目,这数字都已横扫了一切,远超大明君臣们眼里,一切的主粮了。
方继藩心里忍不住欢呼雀跃,干得漂亮!
这句话,说的是方继藩他自己。
第0305章 真香啊
弘治皇帝要站起来的时候,感觉自己的腰要断了。
方才收土豆时还不觉得,可这一站起,虽是有宦官搀扶着,却已是天旋地转,萧敬眼疾手快,一把将弘治皇帝抱住,弘治皇帝才稳住。
弘治皇帝缓了口气,左右四顾,道:“三十三石?”
“恭喜陛下,三十三石,此天降祥瑞,大明列祖列宗们有德,苍生有幸。”
萧敬跪在泥地里,努力的挤出了眼泪。
弘治皇帝却懒得理他,看向了方继藩,露出了几分随和的笑意:“朕不年轻了啊,已觉得自己的腰要断了,可从地里刨出了这么多粮,心里甚是宽慰,你们……真是我大明的栋梁啊。这东西如何吃?”
校尉们个个挺起胸脯,却又都看向方继藩。
方继藩道:“要不……尝尝?”
“当然要尝!”弘治皇帝大笑起来。
朱厚照朝方继藩使了个眼色,方继藩当做没有看到。
一行人匆匆回到了千户所,弘治皇帝坐下,朝众人道:“都坐下吧,朕乏了,想来你们也已乏了吧。”
宦官们匆忙搬了椅子来,众人纷纷坐下,弘治皇帝饶有兴趣的样子,而早有人将这收了的土豆送往饭堂去烹饪了。
土豆泥烹饪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先在锅里蒸熟,而后放一点香油,放一点盐,一起捣碎成泥,这土豆泥,便算是成了。
即便是主食,就该有主食的样子,朱厚照似乎想到了什么,拉来了一个宦官,低声密语几句,那宦官匆匆去了。
弘治皇帝顾不上朱厚照,事实上,他心里还是七上八下的,如此高产,比之红薯,还要不遑多让。
可这东西,真的能吃吗?
好吃?
百姓们会吃?
这许多的疑问,俱都盘桓在他的心头。
一时之间,心情复杂无比。
众人见弘治皇帝无心说话,自然也就不敢放肆,只是所有人都各怀着心事,沉默无语。
小半时辰之后,一盘盘土豆泥端了上来,所有人直勾勾地看着盘中的食物……这玩意儿,像糊糊……
萧敬亲自端了一碟土豆泥,弘治皇帝低头看了看,这东西……真能吃?
他踟蹰着,正待要举起筷子。
这时,却听一个声音道:“父皇……”
弘治皇帝抬眸。
却见朱厚照笑嘻嘻地道:“要吃这土豆泥之前,得先来一道开胃粥才好。”
弘治皇帝人不足笑道:“竟还有这讲究?”
朱厚照绷着脸道:“儿臣和方继藩,都是很讲究的人。”
方继藩有点无语,他在怀疑朱厚照在坑自己。
朱厚照随即直接出了大堂,亲自去提了一桶粥来。
这粥,是他方才吩咐那小宦官去置办的。
接着,他命人取碗,提着木勺子,一勺勺的舀了粥,而后分发给在座的君臣。
“这是何物?”
看着这几乎不忍睹卒的‘黄米粥’,弘治皇帝却一头雾水,这是粥吗?这粥里没多少米啊,而且多是泛黄的碎米,毫无米香可言,粥水不浓,上头还飘着不知从何而来的杂质。
“父皇,这是黄米粥!”朱厚照老实回答。
弘治皇帝冷笑道:“你当朕不曾见过黄米粥?”
是啊,弘治皇帝可是体验过民间疾苦,亲自尝试过黄米粥的,味道虽称不上多好吃,却也不算太过难吃,可无论如何,他也无法将眼前的黄米粥,和自己在宫中所吃的黄米粥联系起来。
朱厚照正色道:“父皇当然知道黄米粥是什么样子,可是儿臣却知道,父皇一定是不知道寻常百姓所吃的黄米粥是什么样子。父皇在宫里想要体验民间疾苦,只需一道口谕,御膳房自会尽力去筹办,可他们会如何置办黄米粥呢?想来,还是要精选最好的黄米,颗颗饱满,每一粒无不是精挑细选,此后再将米掏得干干净净,洗去一切杂质,用柴火细细的熬个几时辰,再放入一些蜂蜜,或是一些白糖,说不准,还要给父皇配上一碟小菜,送会送到父皇的跟前去。”
朱厚照笑吟吟地看着弘治皇帝,最后道:“父皇,儿臣说的没错吧。”
“……”弘治皇帝有一种感觉,自己的脸正被人啪啪的在抽,脸火辣辣的,有些疼。
可是……他看了一眼萧敬,萧敬弓着身,低垂着头。
弘治皇帝已经明白什么了,只抚案,默不作声起来。
朱厚照这时又道:“老方……啊,不,新建伯方继藩,曾对儿臣说过一个笑话,说是无知的老农,在想着紫禁城里的皇帝老子……”
方继藩猛的身躯一震,立即道:“殿下,不要胡说,臣没有说过皇帝老子这样的话,臣说的是,老农畅想着紫禁城中的圣皇……是圣皇帝,不是皇帝老子!”
朱厚照干笑道:“好好好,就算是圣皇老子吧,这老农便在想,圣皇他老人家会怎样种地呢?圣皇他老人家耕地时,一定是用金扁担,或是金锄头的吧。”
此言一出,弘治皇帝一愣,随即莞尔。
刘健等人也跟着笑了。
老农无知,此等笑话,也不是没有可能。
朱厚照随即道:“可是……父皇……儿臣这个人比较耿直,就直说了吧,这老农无知,父皇岂不也很无知吗?老农们不知父皇在宫中不需耕地,而父皇身在宫里,所想的百姓疾苦,又岂不是如此呢?就说这黄米粥吧,儿臣不客气的说,父皇所喝的黄米粥,和老农们所喝的黄米粥,名字虽然相同,可其实就是两种全然不同的东西。就如父皇的尚膳监里的参汤,和寻常人所喝的参汤,也是全然不同的。”
“父皇平时不是一直让儿臣体验民间疾苦,了解百姓的苦楚吗?”朱厚照说到这里,骄傲地挺起了胸脯:“儿臣体验过了,黄米粥也喝过了,这便是寻常老百姓真正作为主食的黄米粥,父皇不妨也试试看。”
“……”
弘治皇帝没有说话,他绷着脸,低头认真地看着眼前的黄米粥。
朱厚照的话虽然尖锐,不过这个小子,似乎一直都如此。
可当着这么多臣子的面,似乎说的太过了。
不过……弘治皇帝倒也没有责怪他,毕竟这个小子说的确实有理。
看来……这是朕的过失啊,朕也有失察之处。
他微微一笑道:“好,那朕就试试这真正的黄米粥。”
说罢,他举起了粥碗,取了银勺,轻轻一舀抿了一口,随即就皱起了眉头。
一股馊味直冲味蕾,快速地蔓延了整个口腔,这味道,这清汤寡水,何止是难吃,实是不堪入口。
他微微的抬起眼,却见朱厚照一脸期盼的样子,仿佛早就盼望着他将这黄米粥喝个干净。
这……
弘治皇帝心里想,道理是有道理的,太子也确实比从前稳健了,能体会民间疾苦,这点的确很令人欣慰。可他就这么巴不得看朕的笑话吗?这……就不是理的问题了,而是……态度的问题了。
你还是儿子吗?
压抑着心头的怒火,弘治皇帝依然微笑!要心平气和,不必和他置气,今日是个好日子啊,该高兴才是。
一碗粥,几乎是捏着鼻子喝完的,很难入口,比药还难吃。
刘健等人见陛下一口气喝掉了一碗黄米粥,谁敢不喝?一个个乖乖的端起粥,只是……
喝了第一口,就想死了。
他们之中,即便是出身最低的人,那也是中等人家,否则也供不起他们读书,让他们金榜题名,许多大臣曾向皇帝上表,诉说自己家境贫寒,出身微薄云云,可实际上呢,他们心里所谓最苦寒的日子,那也是一日三餐,顿顿白米,隔三岔五总能看到荤腥。
可这黄米粥,比起他们最清淡的吃食,简直就是猪食啊。
沈文早就醒了,他发现自己很悲哀,居然还要受第二遍苦,遭第二茬罪,这黄米粥喝了一半就差点要呕吐出来了,可他哪敢君前失仪,只能咬着牙,用自己无可匹敌的毅力,强撑下来。
一肚子馊水味,在肚里和喉头回荡……他铁青着脸,宛如少林寺学习铁布衫的僧人,双手握拳,死死攥着,浑身肌肉紧绷,就差哎HO一声,彰显中华武威!
百姓之苦,今日……弘治皇帝算是真真实实的见识到了,以往见到了王二,看他们家徒四壁,觉得苦。后来听欧阳志说辽东军民苦,弘治皇帝也觉得苦,似乎觉得自己已感同身受了。
可是今日这黄米粥,才是真正的苦。
“请陛下用土豆。”
方继藩看君臣们难受,良心受了谴责,太子殿下还真是发人深省啊,用自己对付他的一套对付到了他爹的头上。这家伙……迟早是会作死自己的,方继藩觉得该告诫自己,和这喜欢作死的家伙划清界限为好。
此时,弘治皇帝深吸了一口气,拿起银勺,舀了一口土豆泥。
这土豆泥入口,弘治皇帝就觉得有某种说不出的味道。
弘治皇帝细嚼慢咽着,这到底是什么味道呢?
该如何形容呢?
最后,他脑海里冒出了一个念头:“真香啊!”
第0306章 天下大治
是真的很香啊。
弘治皇帝并没有刻意的浮夸,实在是……这辈子很少能享受到如此惬意的感觉了。
那土豆泥,比他寻常所吃的膳食,竟还好好吃一些。
于是,他大快朵颐,方才劳作之后,本就腹中空空,又吃了那黄米粥,如今,真觉得这土豆泥,如山珍海味一番。
刘健等人,也已饿了,吃了那黄米粥,再吃土豆泥,都如陛下一般的感受。
众人吃的不亦乐乎,一盘土豆泥,吃了个干净。
摸摸肚皮,饱了。
这种饱食的感觉……真好啊。
为何从前,就不曾有这样的胃口呢?
刘健已露出了微笑,对这土豆,他已有了更好的印象,方继藩等人,没有吹嘘,这……理应是主粮。
看着弘治皇帝和刘健等人都是欢笑一堂,方继藩绷着脸,一点都不觉得轻松。
尤其是看到朱厚照,贼笑的样子,方继藩觉得自己的后襟发凉,太子殿下这钢丝走的……
弘治皇帝吃罢,抹了抹嘴,叹了口气:“有此粮,朕可以高枕无忧了。”
刘健巍颤颤起身,朝弘治皇帝行了一礼:“陛下圣德,屯田千户所上下,亦是功不可没……”
这是要请功了。
对刘健来说,以方继藩等人的功劳,怎样封赏,都不为过。
正可是粮食啊,能养活多少人,解决多少问题?
弘治皇帝颔首,若有所思,看向朱厚照:“你是太子,若卿是朕,会如何?”
朱厚照咋舌:“儿臣不敢说。”
这时,他倒知道‘谦虚’了。
弘治皇帝便道:“屯田千户所,即日起,准其出关,试种土豆,准其招纳流民,在关外选址,招纳流民,各处关隘官军,应予配合。眼下最重要的是,在关外种出土豆来,倘若如此高产的主粮能在关外开花结果,那么,这便是对鞑靼人的致命一击了。”
弘治皇帝说罢:“方继藩,朕想问你一个问题。”
方继藩一脸诧异。
他原以为论功行赏的时候到了,谁料到,这个时候,竟是问一个问题。
啥问题?除了微积分之外,方继藩也不是吹牛……
弘治皇帝深深看了方继藩一眼:“朕问你,三皇五帝,存在吗?”
“……”
谁也没有料到,陛下竟问出的是这个问题。
那沈文正摸着自己的肚皮,觉得舒服了一些,可如今,却有点懵逼。
因为这个问题,陛下曾问过自己。
可现在,陛下再问方继藩,答案显而易见,陛下对自己的回答很不满意。否则,又怎么会问方继藩。
弘治皇帝徐徐道:“朕一直在想一件事,朕问过许多人,都不曾得到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你在西山,鼓捣你的新学。”
学问,是不能用鼓捣来形容的。
方继藩道:“陛下,这是臣的门生,王守仁的学问。”
“你倒是将这推的一干二净,天下谁不知,这王守仁是从你这学来的,少来和朕绕圈子,朕听说,你和王编修,在此提倡新学,因而,朕想问,你们新学,对这三皇五帝,有什么看法?”
方继藩沉默了。
泪流满面。
明明就不是我的学问啊。
内心的正义,不容许自己去冒名顶替别人的学问,这……太可耻了。
而此刻,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方继藩的身上。
尤其是沈文,他心里对新学,是鄙夷,这种自信,来源于他多年的经验,天下新冒出来的学问,何其多也,可有谁能取理学而代之?
何况,自己堂堂翰林学士,回答尚且不能让陛下满意,你方继藩乳臭未干,跟着一群读书人在此离经叛道,不过是年轻人们的胡闹罢了,等你们年纪大了,方才知道,何为正途。
他捋须,面带微笑。
“很重要吗?”方继藩突然开了口。
一语惊人!
三皇五帝,怎么可以说不重要。
此乃圣贤啊!
弘治皇帝沉默着,依旧凝视着方继藩。
许多人懵逼的看着这个素来在京里总能发出奇怪议论,同时,总能做出出格事的家伙。
方继藩叹了口气:“其实,三皇五帝,一丁点都不重要啊。圣人推崇周公,为何不见天下的读书人,推行周制?周人的土地制度,乃是井田制,这是周礼中的规定,为何……无人推行?甚至连孔圣人,对推行井田制,没有表现过赞同?”
“……”本来,沈文听到方继藩的第一句话,想要驳斥,可是第二句,令他骤然如斗败的公鸡。
井田制,才是当今天下,所有儒生们的梦魇。
他们读周礼,却不敢恢复周朝的礼制。为何呢?因为周朝的礼制,说穿了,是公有制。
来,大地主们,咱们互相伤害啊,咱们土地充公好不好?
所以,人们对周礼,倒背如流,将其列为四书之一,上下数千年,只有一个人,他叫方孝孺,就是文皇帝靖难之后,宰了的家伙,他曾旗帜鲜明的支持恢复井田制,然而,没有人搭理他。
因为,天下的读书人,真的有一头牛,怎么肯拿去充为王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