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北宋小厨师(南希)-第5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宋徽宗笑着点点头,道:“其实关于这一点,朕也不是很理解。朕也想问问那些人,究竟是如何想的?”
“微臣知罪。”
一部分大臣齐声道。
宋徽宗摇摇头,没有搭理他们,朝着李奇道:“李奇,你以为该如何处理这种情况。”
李奇道:“谨遵太祖训言。对于那些德高望重、心怀抱负、国家、百姓的士大夫,朝廷应当给予相应的厚待,将我大宋自开国以来的优良传统传承下去。但是,对于那些贪官污吏,特别是那些标榜自己是读书人、士大夫的害群之马,应当罪加一等,严惩不贷,以儆效尤。天子犯法,尚且与庶民同罪,难道士大夫还能凌驾于天子之上吗?”
群臣听罢,那是汗毛竖立呀,这罪名可就大了去了。李奇瞧他们这表情,暗自偷笑,打不死你们,也要吓死你们。
宋徽宗嘴角露出一丝微笑,随即正色道:“不错,尔等一定要谨记,太祖之言,指的可不是那些贪官污吏,而是真正的饱学之士,对于后者,朝廷必将会给予优待,但若是士大夫贪赃枉法,也应当罪加一等,今后谁若替这种人求情,当一同治罪。”
“臣自当谨记。”
群臣颔首道,心里不但不恼,反而暗自庆幸,因为李奇没有趁胜追击,彻底颠覆士大夫掌控朝廷的传统,换而言之,也就是说皇帝只是想敲打敲打他们,并非对他们心生恨意,想铲除他们,将来朝廷还是会一如既往的器重读书人。毕竟如今谁都知道,这件事其实就是宋徽宗和李奇这一对君臣一手导演的。
好小子,年纪轻轻便能做到收放自如,即便大胜,也未被胜利冲昏头脑,光这份胸襟就已经超出很多人,也怪不得皇上如此器重他。蔡京淡淡一笑,心里唯一的担忧也随之飘散。
蔡京、李邦彦等人虽然是李奇这边的,但都是属于士大夫阶层,要是李奇做过了,他们也绝不会坐视不理的。
没人能想到李奇上朝第一天,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替士大夫平反,虽然李奇利用这次件事消除了士大夫的一部分权益,但他还是维护士大夫的核心权益。当然,他说这番话可不是为了自己,为了真理,而是为了皇帝。
他心里很清楚,不管怎么样,赵家都会坚持用文人治国,绝不会用武臣来替代文臣,只是因为文臣的势力与日俱增,虽然不至于造反,但是已经侵犯了皇权,所以,皇帝必须得想办法平衡士大夫的权力,这也是宋徽宗为何会答应与他联合,共同对付士大夫的原因。
但是你不能做过了,要知道宋徽宗只是想要收回部分权力,绝不会傻到去彻底颠覆士大夫势力。所以这个度,他一定要把握好,不能有丝毫偏差。否则,不管理是否在他这边,皇帝一定不能让他得逞,这是底线。
李奇作为一个买卖人,他自然明白若是想得到皇帝的支持,必须要给皇帝足够的利益,只要皇帝开心了,那么他的报酬自然也不会低,双赢的局面,也是他一直以来做生意的原则。
所以,这次的争斗的结果,宋徽宗无疑是最大的受益者,经过这次事件,他手中的权力增长不少,能从容不迫的面对士大夫阶层,太祖的训言,也从士大夫手中的利器,变为了他手中的利器。
很明显,李奇这事办的,真是太合宋徽宗的心意,堪称完美,既打压了士大夫,维护了皇权,又没有打破这个传统,力度掌控的是不多不少,以至于宋徽宗忍不住的赞许的瞧了李奇一眼,心里对李奇是更加的器重了,这小子实在太懂事,太明白朕的心意了。但是这话可不能明言,轻咳一声,转移话题道:“近日许多大臣都上奏,由于近年来我国战事连连,导致粮价一路高涨,于国于百姓即位不利,朕也甚感担忧。不知诸位爱卿对此事有何看法?”
该是我收回最后一份报酬的时候到了。李奇嘴角勾出一抹诡异的笑容。
第八百一十章新秩序(求月票)
纵使李奇将商业说的天花乱坠,但他也不得不承认,粮食始终是古代王朝的根本,没有那个王朝敢轻视这一点,可见粮食的重要性,而且粮价也直接影响物价,甚至于整个经济体系。
商务局已经争取到了调控货币的权力,但是,如果商务局不能掌控粮价,那么就根本无法对于全国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然而,由于宋朝并不抑制土地兼并,导致地主的土地越来越多,换而言之,也就是他们能随意炒高粮价,又再加上之前王安石变法失败,更是让这一现象加剧,特别是那青苗法,本来是一个改革的重点,于国于民都极为有利,但是由于执法不当,利息过高,导致各地官府以高利贷的形式强制百姓向朝廷贷款,结果百姓还不起这利息,只能将土地抵偿给地主,以至于地主手里的土地是急剧增加,这真是好心办了坏事。
即便是对于朝廷,那也是极为不利的,很多官僚主义,官官相护,趁着朝廷急需粮食的时候,以次充好,高价敲诈朝廷,导致国库空虚。
其实不光是李奇,凡是变法之人,都会对粮食出手,这是不能避免的,这也是变法能否成功的关键,但凡涉及到粮食,那么就是朝中大臣的必争之利,不过,无论如何,李奇一定得做到的这一点。
所以,他将此设为自己重新上任的必须条件,他以此为借口,逼迫宋墨泉这些保守派,率先提出粮价的问题,如此一来,就减少了很大一部分阻力,那么他就能做到游刃有余。
宋墨泉率先站出来道:“启禀皇上,微臣以为朝廷应当下达命令。严格控制粮价,一定得阻止这势头。”
“皇上,此举万万不可。”
黄信仁急忙站了出来,道:“如今正是我国农业恢复的时期,若是强行限制粮价,那无疑会损害农民的利益,会减少农民耕种的积极性,再加上经济使的经济建设,微臣恐会加剧农民向商人的转移。”
李奇听得暗笑,好你个宋墨泉。竟然也给我玩起了双簧,那就看谁玩得过谁吧。
显然,宋墨泉是有意为之,其实李奇并没有让他这么说,他之所以这么说,无非就是给其余保守派一个反对的借口,先就把李奇的话给堵死,以来阻击李奇向粮食伸手。
宋徽宗皱眉道:“黄爱卿言之有理,若是朝廷强行降低粮食。恐怕会引起农民的不满。”他说着目光一瞟,又落在了李奇身上,道:“李奇,你身为经济使。此事与你也有些关系,你如何看?”
李奇笑道:“微臣以为宋学士和盐铁使的话都非常有道理。不过,微臣以为当今最重要的不是粮价,而是提高国家对于粮食的储备。这几年来,军队年年出征,粮仓空虚。该是时候补充粮仓了,假如朝廷今年粮仓充裕的话,那么当初凤翔也就不会出现那种情况了,而且,只要国家储备了足够的粮食,那么粮价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宋墨泉听得双目一睁,暗道一声糟糕,又上了这小子的当,原来这粮价只是一个引子,真是让人防不胜防啊。
宋徽宗点点头道:“你说的有道理,储备粮食乃是国家的头等大事,那不知你有何计策?”
李奇道:“如今青苗法刚废不久,朝廷又没有拿出一套完善的农业法,以至于在农业方面冒出了各种莫名其妙的苛捐杂税,微臣甚感担忧,于是最近在家冥思苦想,终于想出了一套的新式常平仓制度。”
这常平仓是中国古代政府为调节粮价,储粮备荒以供应官需民食而设置的粮仓。主要是运用价值规律来调剂粮食供应,充分发挥稳定粮食的市场价值的作用。在市场粮价低的时候,适当提高粮价进行大量收购,不仅使朝廷储藏粮食的大谷仓一太仓和甘泉仓都充满了粮食,而且边郡地方也,仓廪充盈。在市场粮价高的时候,适当降低价格进行出售。这一措施,既避免了“谷贱伤农”,又防止了“谷贵伤民”,对平抑粮食市场和巩固封建政权起到了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
宋徽宗哦了一声,道:“你且具体说说。”
“是!”李奇道:“关于常平仓,相信各位比我都要清楚,那我就不多说了,我这是一种新式的常平仓,就是由朝廷按照一定的供应条件和价格条件,向广大的田主发放以粮食作为抵押的贷款,但是这种贷款是一种具有鼓励意义的贷款,是不能追加贷款人的补偿。也就是说,当粮食丰收,市场粮价下跌时,田主可选择归还朝廷粮食,朝廷不得追求其中的补差价,这样农民就不至于亏本,谷不贱买,粮价自然不会下跌,而朝廷又能很好的以此储备粮食;当粮食歉收,市场粮价高于贷款时的价格,农民就可以在市场上出售粮食,获得一定的利润,然后归还朝廷贷款和利息,不会伤害的农民的利益,朝廷又能获取利润,还能以丰收季节所获得的粮食来宏观调控,避免有人囤粮估价,一举三得。更为重要的是,此法能够鼓励农民耕种,又能很好保护他们的耕地,不会被人兼并。”
蔡京听得眼中一亮,但又觉得惊讶,道:“这………这是你想出来的?”
我当然没这本事,都是书上教的,不过此时只能算是我想出来的了。李奇笑着点点头道:“不才,正是在下想出来的。”
蒋道言道:“可是若百姓无能力归还,那该如何处理?”
李奇笑道:“蒋御史,做生意本来就是有赔有赚的,谁人规定朝廷做生意就一定得赚钱,那么这对百姓而言也太不公平了吧。朝廷若不想赔钱,自然得帮助农民改善环境和条件,只要农民赚钱了,那朝廷也就赚了。你不能说,朝廷就不能亏本,老百姓还不起钱。你就得夺人屋,抢其妻,这绝不是生意之道呀,假如碰到天灾,朝廷不一样得无偿赈灾。”
蒋道言被李奇这一番抢白,哪里还有话说。
黄信仁笑道:“此法虽说是常平仓,但是却与当初王安石的青苗法有像似之处,然而,当初的青苗法却成为很多人敛财的工具。关键就在于这借贷上面,很多地方官吏都强行让百姓向官府借贷。而且随意提高利息,加上很多官吏为了邀功,额外还有名目繁多的勒索,百姓苦不堪言,无疑空谈,可操作性不大,这也是青苗法停止的根本原因。”
李奇呵呵道:“黄大人真是字字珠玑,可是,当初只能怪王安石贤相自己施行不当。想的太过简单,才造成那种局面,此乃其咎由自取。”
蔡攸淡淡道:“如此说来,经济使似乎有办法阻止这一情况出现?”
李奇笑道:“凡是人为的局面。都是能够阻止的,难道现在各地就没有这种情况吗?我看不然,这关乎制度的完善,而非常平仓这种方法。
所以。完善制度才是变法可行性的保证。朝廷可以将这份差事交给四个部门,相互制衡,首先由朝廷中央机构比如三司、商务局、门下省等部门根据各地的情况设定各地利息。这利息的设定也是当初王安石贤相变法失败的原因之一,由于各地的情况都不一样,利息自然也不能相同,你不能以长江周边地区效益,去设定陕西地区的利息,那摆明就是坑百姓呀,而且农民也可以以粮食抵偿,无须赔偿其中的差价,这也能很好的杜绝此现象。一旦利息设定好了,再由皇上授权,发放给各地。
由各地官府代为宣传,但是由我们商务局进行审查与放贷和设定耕种计划,钱粮不过官府的手,然后由三司进行最后的收支和统计。刑部可以专门以此立法,告知百姓,从而起到监督的作用。
如此一来,各地官府无钱财过手,他们宣传的时候,绝不会蠢到去虚报利息,我们商务局还能在百姓来贷款的时候,监督是否有人强制性让他们来的。然而,官府将利息告知百姓后,也以此限制了商务局虚报利息。商务局将百姓的贷款上报给三司的时候,三司批出款项的同时,就能初步计算出来年能够收回多少,以此来限制商务局从中以公谋私。反之,商务局的记录同样能够监督三司。另外,刑部立法后,还能成立一个监察部门,专门负责审查农业方面的。当然,我这还只是一个初步的架构,具体方案,还得再深入讨论,必须得细化成很多部门,以求达到全方面相互制衡,绝不允许任何一个部门独揽粮权,务求打造一个庞大的农业管理机构,促进我大宋农业发展。”
蔡京道:“皇上,老臣十分赞同经济使此举,这一法无疑更加完善以前的青苗法和常平仓,大为可行。如今朝廷正决心复兴江南,而前有方腊贼子作乱,那里的百姓深受其苦,农田荒废,若是引用此法,无疑能很好的帮助那里的百姓,也能更快的复兴江南农业。”
赵桓也站出来道:“儿臣附议。”
李邦彦等人也都站了出来。
李奇见还有多数人不为所动,笑呵呵道:“皇上,此法利国利民,唯独伤害民间那些放高利贷的财主们,相信只有他们才会不赞成此法,因为此法能够很好的防止他们坑害百姓。”
宋徽宗一听,险些笑了出来,点头道:“爱卿言之有理。”
“微臣也赞同。”
“臣附议。”
。。。。。。
其余大臣听了,那还得了,如此时不站出来,不就成了高利贷了,赶紧站出来表示赞同。因为李奇并没有让商务局独揽大权,所以,他们也不是不能接受。
李奇趁热打铁道:“皇上,国家的粮食储备关乎国之大计,刻不容缓,应当尽快颁布法令,鼓励农业生产。不仅如此,朝廷还得鼓励粮食进口,免除粮食进口税,并且给予那些运粮食来我国的外国商人一些优待,还得鼓励我大宋商人去周边国家掠夺,哦不,进口它们国家的粮食,哪怕是用走私的方式也行,以来填补我国的储备。另外,还得严格禁止民间商人对外出口粮食,而且必须得严惩,以示警告。商农双管齐下,以求在最短时间内振兴我大宋农业。”
宋徽宗听得是频频点头,道:“不错,不错,应当如此。咳。既然诸位爱卿都赞成李奇这一套中常平仓法,那好,李奇,你加紧拟写出一份章程呈上来。”
“微臣遵命。”
李奇心里算是长出了一口气。
(后面来势汹汹,吃货们努点力,看看还有月票不,投给小厨师吧。)
第八百一十一章秋后算账(求月票)
王安石虽然变法失败了,但是他的新法却断断续续延续了很长的一段时间,这制度不管好不好,但是你变来变去,其后果可想而知。特别是在农业方面,造成管理秩序十分混乱,别说百姓了,哪怕是很多官府都不知道如今到底是一个什么制度,或者说,压根就没有制度,他们也甭管老百姓死活,反正把各种税收收上来就行了。所以,必须得重新打造出一套新秩序,进行统一管理。
另外,李奇也想借着常平仓制度,引入一个银行的初步概念进来,为以后做打算,至于成功与否,那他可就不敢多想了。
因为不管是王安石的青苗法,还是李奇这种新式的常平仓制度,都需要一个中间机构,面向农民发放贷款,这就是类似于后世的农业银行,只要这一举措成功了,那么就能很好的提升朝廷的信誉,一旦百姓重拾对朝廷的信任,那么对于货币的改革以及流通就有莫大的好处。
所以,开创农业新秩序,也是商务局将要面临的一个难关,好在北宋的知识分子的确够多,多的都已经溢出来了,可以想象的到,一旦这个方案将要施行,那么必定要扩充很多部门,这样一来便可以人尽其用,也很好的解决了北宋冗官的问题。
“退朝!”
随着一声尖破嗓子响起,作为这次事件的最大受益者,宋徽宗揣着自己的胜利果实大步出了大殿,至于接下来要做的事情,自然是全部交给李奇去处理,毕竟这些事都是李奇弄出来的,你责无旁贷呀。
“经济使,恭喜,恭喜呀。”
“多谢,多谢。”
“唉。这些日子,经济使不在,我等总感觉少了什么似的!”
“是啊,经济使,你有所不知,没有你在,很多事我等都不知从何下手。”
“哪里,哪里,这话可言重了,各位都是饱学之士。我李奇今后还得依仗各位,我只希望今后我们能够共同协力,为我大宋做出贡献。”
“那是,那是,我等一定支持经济使的新法。”
“那可真是多谢各位了。”
。。。。。。
这皇上刚一走,很多大臣就都围到李奇身边,纷纷向他道喜,庆祝他重回朝廷。经过这一次事后,他们都明白了。李奇可不是王安石,他不禁能够取得皇上的支持,还能得到百姓的支持,甚至就连士大夫阶层都有很大一部分人支持他。这比当时孤军奋战的王安石真是好太多了,他们这些中间派,都是风吹两边倒的,如今还不赶紧过来巴结。这就是所谓的官场呀,人生百态,尽在其中。
李奇在后世见过太多的例子了。脸上虽然带着微笑,但心中静如止水,也只是敷衍几句,该怎么做,他还是会照做不误的。
“真是恭喜呀!”
“多………。”这个谢字还未出口,李奇忽然醒觉过来,转头一看,面前是一张胖嘟嘟的老脸,随即嘻嘻笑道:“王叔父,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