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小市民的奋斗(无语)-第5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八月,清晨五时许,疏疏落落下了几点雨,细雨夹杂着微风,比昨天凉快很多。但是到了上午九点以后,灼热的阳光驱散了阴霾的云气,温度表的水银柱赫然升到三十六度,热浪席卷上海。

无论是报纸上早先提到的经济危机或是金融危机对于绝大多数上海人而言影响并不大,在罐头厂失业的人可以去新码头找一份工,一个新码头就需要几千名工人,实在不行还可以到沪宁、沪杭公路工地上干活,无非是多费些力气而已。市场依旧繁华,商场内人头攒动。虽说每天都有人失业,但绝大多数企业的工资并没有下降太多,但相应的物价也降低了些许,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生活并没有什么改变。唯一的改变,恐怕就是上海街头少了部分知名的洋大亨,他们一夜成为普通的打工族。

临近午时太阳西斜,哈同公园内的游客渐多,全是成双成对的年青人。走在公园内的李历清望着林荫美景,感叹世事无常,当初的私家园林已经完全变成开放式的公园,曾经的主人在这里留下的只有入园处两尊青铜雕像以及哈同之名。哈同破产后,占地达千亩的爱俪园被充抵给汇丰、花旗等银行用于偿还债务,因为规模过于庞大而无法拍卖,最终各行通过协议,分拍爱俪园内多座别墅,而林园区则被公共租界公部局以300万元低价购得,用作公园向市民开放。

望着公园内哈同和其夫人的青铜雕像,李历清回想起自己在上海任职后,第一次受邀来到这里时的情景,人生如梦,谁能想到当初纵横驰骋上海滩的哈大亨会一夜破产失去一切。 “李先生!”这时李历清身后响起熟悉的喊声,是还洋味的上海腔。李历清回头一看,正是刚才感慨的老熟人哈同,这座公园曾经的主人。

“哈同先生,好久不见了!”李历清面带微笑的和哈同打招呼,现在哈同已经不再是过去的哈大亨,而只是公园内仓圣明智大学校勤主管罢了,不过在这一点上李历清很佩服哈同,尽管在金融风暴之后,曾身为上海犹商首富的哈同一夜间被打回原型,但其平静的接受了这一切,为了生活甚至接受了仓圣明智大学的邀请,出任大学的校勤主管,每个月只有500余元工资,尽管在上海这个工资已足够使其过上中产阶级生活,但显然无法和过去相比。而他能坦然面对,出人意料,而维克多逊破产后选择用子弹结束自己的生命。

“是啊!好久不见了!”哈同的表情非常淡定,几个月来早已经接受了这一切,五十年前,自己身无分文来到这里,五十年中挣下他人难以想象的财富,而五十年后自己又在这个城市失去一切,世事莫过如此。

“李先生,几个月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不知是否当问?央储是不是早就获得参战国秘密谈判的信息,所以才会提前下达通知,禁止银行进入股市。”哈同犹豫了一下,但仍忍不住发问,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哈同,股市崩盘上海华资银行业虽然受到冲击,但相比外资银行他们的损失微乎其微,一月份央储的通知挽救了华资银行的命。而更让哈同迷惑的是,几个月前他曾从旁人那里得知,金融风波中,有几家投资机构大获其利,但后来那几家机构均平空消失,所以哈同才会怀疑背后是否有人为操纵的因素。

哈同的问题让李历清一愣: “哈同先生,你是否记得曾经发生在上海的 “橡皮股票案”,百余家钱庄因投机橡皮股票而倒闭,上海股市随即陷入萧条,直到共和六年,上海股市方才恢复元气,到共和八年后更是持续高涨。上海银行界未吸取橡皮股票案教训,纷纷注资股市,今年元月出台通令,系为防止悲剧重演,防患于未燃而已!”李历清当然不可能说出真相,金融风暴的秘密注定是个永远的迷团,哈同等人吗?出来混,迟早都是要还的。

第二百六十一章 边域

辛亥革命爆发后,列强纷纷乘机分割在华利益。沙俄促成外蒙独立,英国也迫不及待的企图分裂西藏。1911年11月13日,驻藏清军发动起义,拥护共和。此时达赖仍停留在印度,在英方支持下发动叛乱。1912年藏军向驻藏清军发起进攻,同时煽动民族仇杀, “声言洗汉”以达赖名义通告全藏官员、喇嘛,驱赶各地汉军及汉人。

经过3个月对峙,藏军占领拉萨,内地在西藏的官员、商人及民众大多遭杀害,其余中央驻藏官员及军队等被迫撤离。12月,英军护送达赖返回拉萨,大肆奖励叛乱有功人员,进一步策划西藏独立。

针对西藏事变,共和元年22日,北京政府发表声明: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藏族同为中华民国国民,同时下令组织川、中央军队入藏平叛。8月,英国出面干涉,并以不承认北京政府和以武力支持西藏相威胁。北京政府一面对英方无理要求予以驳斥,同时也下令川、中央军暂停进藏并恢复西藏名号。

英方遂要求组织中、英、藏三方会议,谈判西藏问题,又威胁如中方不派员参加,英国将直接与西藏当局谈判。川军、中央军停止进藏和恢复西藏名号后,北京政府做出与西藏和解的姿态。对此,西藏也回应,表示愿与中央 “妥商”西藏事务,并先后通过新疆巡抚袁大化和停留在川边的川军首领向中央提出和解条件5条。

共和二年初和4月,北京政府又先后派出杨芬为 “劝慰员”、陆兴棋为驻藏办事长官,拟分别自印度入藏,与西藏和平协商。如无英国干涉,西藏事务完全可以在中国主权范围内解决,但英方不断施加压力,并封锁中印边界,中国被迫同意参加中、英、藏三方会谈。

共和二年11月3日,中、英、藏三方会议在西姆拉召开。会上英藏串通一气,先是虚晃一枪,提出西藏独立,遭到拒绝后,英方抛出《调停约稿十一条》,称以金沙江为界划分内外藏,外藏脱离中国实行 “自治”,内藏由中央管辖(实际是仿沙俄分裂蒙古的手段),北京政府拒绝了英方的提案。

共和三年2月7日,英与西藏地方代表私下在《调停约稿十一条》的基础上签订了《西姆拉协议》。7月3日,中方声明:凡英、藏签订的条约或类似文件,中国政府一概不能承认。但是随着英国加紧对西藏的控制,西藏周围上层人物有所觉悟,开始主张加强与中央的关系,达赖本人也不愿长期受制于英,这才有了共和八年初,西藏致信中央代表,愿商议 “恢复旧制”。

共和八年之前,在西藏一百二十余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没有一条公路更没有铁路,在这里见不到人类现代文明的足迹,不同于《红河谷》那部轰动世界的电影巨作中,距离上帝最近之地世外桃源式的 “香格里拉”。直到共和八年六月,当边防军六十三师两万余名官兵越过唐古拉山,奇兵挺进拉萨后,一切才有所变化。

共和9年,西藏有了第一所现代小学校,共和十年,拉萨有了电话、电报和银行。共和11年6月15日,西宁至拉萨简易公路在六万余名劳役工和数千名工兵奋战四年后投入使用。月底,拉萨城内的喇嘛和贵族们以及街头农奴第一次见到汽车为何物。

尽管中国成共和政体已达十一年之久,但此时的西藏仍然维持着黑暗、落后、惨无人性的封建农奴制。占人口95%以上的百万农奴和奴隶,只是农奴主 “会移动的财产”,动辄遭受剜目、割耳、断手、剁脚、剥皮等骇人听闻的酷刑。但这一切,并不影响西藏作为中国地方一省的事实,而根据中央与西藏在共和九年达成的协议,中央不尝试对藏区现有体制进行任何改变,在藏区,人们见不到熟悉的地方议会、警察局、政府机关以及法院。

“你们有权力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中央现在、将来不会尝试将共和体制强加于西藏,在西藏驻军,绝对不是针对藏族同胞,系维护国家边防计。”共和八年十月,司马在总理府接见西藏使节时对其作出承诺,同年年底,中央在拉萨设立国务院驻拉萨办事处,西藏一切恢复旧制。(文*冇*人-冇…书-屋-W-Γ-S-H-U)

拉萨,这座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当从边防线上换防回拉萨后,刚一开完会庞络天便骑马离开军营,此时拉萨长街短道挤满各色人群,六月的山峰顶着薄薄雪纱帽,左旋柳掩映的布达拉宫金碧辉煌,但这些景象对于久居于此的人来说,不会引起任何兴趣。几十分钟后,庞络天和格桑梅朵,骑着马儿向城外奔去,沿途碰到乞讨农奴的时候,庞络天不断从马侧挎包内拿出饼干散给他们,而旁边格桑梅朵则兴味盎然的看着这个汉军官,两人去年就因为一场意外相识,格桑梅朵是德康家族的小女儿。

去年六月返回家乡庄园途中同庞络天率领的骑兵营同路,两人因而相识。从那时起,庞络天就喜欢上这朵德康家族的格桑梅朵,在藏语中 “格桑”是幸福的意思, “梅朵”是花的意思, “格桑梅朵”是一种生长在高原上的花瓣小,看上去弱不禁风,美丽而不娇艳的花朵,格桑梅朵人如其名。

过去一年中,两人一直通过写信的方式联系,幸好格桑梅朵少时曾有汉人教师,否则两人还真没办法联系。这次换防返回拉萨后,庞络天便第一时间约出这朵德康家族的鲜花。纵马驰骋数十分后,雪山已经近在眼前。庞络天收紧马绳,纵身从马背上跳下来,停在他面前的是一张张雪床,比书桌矮一些,比黑板宽大一些,上面平平匀匀铺满白雪,晶莹剔透,蓬松如棉。

这些由石块组成的雪床静静守在通往雪山的路口,仿佛在期待着什么,就像是外国女人身上一袭白色婚纱晶莹剔透,以一位圣洁少女般的纯洁,等候在路边。这就所谓雪山女神特意铺在路边的纸签吗?

从马上下来的格桑梅朵,情不自禁朝它伸出手指,我能画什么呢?然后面带娇羞的看着身旁身着军装的庞络天。看着格桑梅朵眼中流露出的感情,庞络天缓慢蹲下身子。他屏住呼吸,向路边最后一张雪床走近,低头站在雪床前,抽出右手套里的手指,雪风吹过,寒气刺骨,它却久久落不下去,就像一位书画大师,面对百年不遇最为名贵的宣纸,不敢轻意挥舞狼毫。

此刻,庞络天显得紧张,紧张之下压着一年来的苦思,恍惚感到指尖与冰雪接触的沁凉。格桑梅朵终于看到他在那张完整无缺的雪床上写下一个汉字 “爱”。转念之间,泪水模糊了格桑梅朵的视线,她心底一阵惊慌,比小时候丢掉父亲最心爱的洋枪时还要慌乱,面对阔别已久的巍巍雪山,面对白雪皑皑地雪山女神,面对一个异乡人对自己表达的爱意,她由衷的感到慌乱。

格桑梅朵站在雪床对面,放声念出庞络天写下的字。她的面容在雪中绽开如一朵藏红花,突然,她跪在坚冰上,不加思索,搀起长袖,伸手在后面又加了一个字。 “爱你!”这一天一名国防军军官和一名藏族姑娘在雪床上相爱了,尽管他们彼此都明白其间可能面对的阻力,庞络天把格桑梅朵揽入怀中。

“知道吗?看惯高原的蓝天和深蓝的湖泊,总会错觉般地把高原所有生灵色彩都定位成蓝,到了这天上的西藏,你不得不看天,那低空的蓝,仿佛可以伸手触摸的蓝。我决定从今以后就留在这里,留在你的身边。”庞络天搂抱着怀中女孩大声说道,此时庞络天心中已经不见初来此地时对家乡的思念,或许留在这里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可……家里怎么办……”感觉庞络天有力的双臂,格桑梅朵脸上满是忧色,藏地贵族婚姻大都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常常互结婚姻,攀连门第,这样就构成了一层严密的关系网络。而和汉军军官之间的联姻却根本没有先例。

看着端立的庞络天,自己的沉默显然让他颇为紧张,穆白站了起来。 “庞少校,恭喜你,你和格桑梅朵的婚事,我会亲自去向德康家求婚。国防军少校娶德康家的女儿,德康家绝对高攀了。这件事你放心,我出面请国务院办事处陈处长和我一起去。”在穆白看来,自己的部下愿娶藏地贵女,是一举两得之事,卫国戍边、扎根于此。此时穆白和庞络天并不知道他们将会开创一个先例,而在未来几十年中,这一切将会慢慢改变整个西藏。

中国科学院始建于共和九年,是中国最高的科学机构,截止到共和十一年,中国科学院院士有一百三十六人,其中半数均为入中国国籍的欧裔移民,舆论曾对此颇有非议,称 “遗珠甚多”。一方面可见中国学术的繁荣和俊杰众多,而另一方面亦可见其入选时的苛刻。但能够入选其中的华欧裔院士,至少不会有人放弃学者最起码的良知,研究所谓 “国家责任指数全球第一”或 “征收呼吸税”。

不过在中国科学院院士之中却有一些怪人,而最为出名的怪人,就是尼古拉斯拉,不过却并不妨碍其出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组首席院士。尼古拉斯拉研究所是西北市众多科研所中,第一家享有中华科技发展基金会无限制资金支持的科研机构。几年来在尼古拉斯领导下,这个研究所已经取得数百项成果,绝大多数都已化为实际产品投入实际生产,正因如此这里才会被称为 “百万富翁研究所”,因为其大多数研究员都获得专利金分享,研究所内不少研究员都跻身富翁之列,少则身家数万元、多则数十万元。

作为研究所主管的特斯拉和大多数科学家不同,他很难专心研究某一项事物,而通常会在取得实质性进展后,将自己的兴趣转向他方,这或许正是其在美国陷入破产境地的原因,要知道如果他愿意,仅凭交流电都足以让他成为千万富翁。但在西北,拥有千余项专利成果的特斯拉早已跻身千万富翁行列。

天空降大雨,使西北市的高温和附近地区的干旱得到缓解,一辆挂着军方牌照的吉普车在研究所外停了下来,车刚一停稳即从车上跳几名海军士兵和一名军官,随后他们从后车厢取出几个手提箱,顶着大雨走进研究所。在尼古拉斯拉研究所的一间实验室内,漆黑一片,谁也看不到谁,只能听到一个人的说话声。

“电磁波其实就是通过电磁感应和电的磁效应两个原理结合,先由一个电磁波发射装置放出一些射线,使空气电离,使原本不带电的空气分成带正电空气离子和带负电的空气离子。然后,在两种离子间,就产生电场,空气中带电灰尘进入电场,就延电场线方向运动,既而形成电流。再然后,电流周围产生了磁场,随着空气流动,不断有空气分子穿过该磁场的磁感线,从而发生切割磁感线运动,于是又在空气分子上产生电流。

能量的传送在某一频率的共振下效率特别高,当两个物件以同一频率振动时,它们便会猛烈地交换能量,而不影响其他物件。这个无线输电系统由多个振频完全一致的线圈组成,其中一个插在电源上,另一个或多个装于电器上,当送电方的电源接通后,两个线圈会以相同频率振动,从而产生强大的电磁场,送电方发出的电振即可传到受电方,两个线圈虽未相连,仍可完成隔空供电……这是一种无需通过插座和电线提供电能的无线输电系统。”

特斯拉生硬的汉语在试验室内响起,同时在其按下按钮的瞬间,试验室的数盏电灯亮了起来,而收音机也随之发出声响,风扇亦随之转动,突然之间,数支白炽灯泡亮了,这几只灯泡似乎没有什么特别之处,除了孤零零悬在半空中闪亮,没有导线相连。电流传输需要运用铜或铝制成的电线这是最基本的常识,而现在,他们清楚的看到这些电器并没有接连任何电线,这宛如魔术的一幕惊呆了所有人。

实验室中几名西北电力技术人员目瞪口呆,特斯拉只是微微一笑,无线输电是自己三十一年前的发明之一,如今重新拾起只不过是为了向他们展示这一可能而已。早在1891年,特斯拉就用150千赫非定向电磁波,成功点亮2盏白炽灯,以此证明电力可以无线传输,但却从没有像现在这样同时为数件电器供电。

“特斯拉院士,这个无线输电系统技术成熟吗?什么时候可以真正投入使用?”一名西北电力公司的技术人员激动的问道,作为技术人员,他显然比其它人更了解无线输电系统将会给生活带来多大便利。现代社会文明,是建立在电力基础上的,这决定了人类文明有个弱点:被电线牵着鼻子走,电线给大家带来的不完美实在太多了,且不说繁华都市大街小巷的入户输电线,就是每天给家里的电器找电源插座,就够麻烦了,即便是在装修房屋时,同样需要为合理的安排电源插座而犯愁。

而现在无线输电,会消灭乱七八糟的插座、各类不兼容的充电器、蜘蛛网般的电线,甚至短期内不可能架线输电的地区,无线输电同样可以解决当地的电力供应。甚至……连汽车都会安装上无线供电系统,实现汽车电力化,如此就可以解决国内目前紧张的能源供应,减少石油进口。

“陈先生,暂时而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