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小市民的奋斗(无语)-第3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谈,仅只是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将可以保证未来中国的能源需求,而储量丰富的各种稀有金属资源同样是中国发展工业所必须的。
但是得到这一切的前提是必须要有一个温顺的突厥斯坦,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桀骜不训,让桀骜不训的血流干,那么他自然就会变得温顺服从起来,然后再通过大规模的工业移民才能永远吞并这一地区。在大国的角逐之中,弱小的民族只有被出卖、利用、屠杀的命运,突厥斯坦丰富的资源和重要的战略位置已经决定了他未来的命运。
对俄罗斯移民的民族大屠杀则让他们没有任何退路,而和英国人的这一仗会让他们把英国得罪个透,未来他们若想谋得生存,只有一个选择,就是倒向中国成为中国的 “自治省”,除此之外根本就没有别的选择,在丛林法则的时代,实力决定了一切。
“主任,我想如果英国人在突厥斯坦惨败的话,他们会不会把脑筋动到咱们身上?”听着主任和总指挥之间的谈话石磊皱着眉头说道,英国人最善长的就是利用别人帮自己打仗,在阿拉伯是这样,在欧洲也是这样,那么在突厥斯坦呢?在周围看了一遍好像他们唯一能利用的只有西北军。
“要是那样反而更好,咱们可不是阿拉伯人,想让咱们去那里,先得给出合适的价码”国与国之间的友谊实际上就是利用,只有价码合适,被人利用一把又有何妨,更何况西北本身就要派军队进入突厥斯坦,如果能以此换取其它意外收获,那又未尝不可。
里海是世界最大的内陆湖,位于辽阔平坦的中亚西部和欧洲东南端,西面为高加索山脉,整个海域狭长,南北长约1200公里,东西平均宽度320公里,面积约386400平方公里,比北美五大淡水湖加在一起还要大出一倍多,里海湖岸线长7000公里。在这个封闭的内陆 “湖”中,早在彼得大帝时期俄罗斯海军就建立了里海舰队,彼得大帝建立这支舰队的目的是为了保障俄罗斯在这片封闭水域上的国家利益以及防御来自南方入侵之敌。
20世纪初期,里海区舰队的实力极为薄弱,即便是后来加强了,也仅仅只是增加了两艘吨位为600吨的浅水炮舰而已,不过对于俄国而言已经够用了,毕竟根据俄国和波斯的协议,波斯是禁止在里海拥有舰队和武装船只的,所以仅有两艘 “大型”浅水炮舰的里海舰队得以在里海横行。直到半年前当自由军团里海炮舰队的炮舰一艘接着一艘的服役之后,一切才被改变,尽管自由军团的七十多艘炮舰仅仅都是些从几十到上千吨的内河货船改装而成,但是蚂蚁多了咬死大象,现在的里海是自由军团的天下。
加桑库利是外里海州西南角的一个港口城市,其西部与里海相交,东南部是阿吉亚壁,北部凯米尔,距离波斯边境仅不到三十公里,因为这里是位于里海边的平原,而阿特拉克河带来的淡水使得这里的农业非常发达,几个世纪以来一直都是波斯人、阿拉伯人北上进入中亚的必经之地,1世纪中期俄国人占领这里之后,就即着手在这里修建了一个要塞,以防止来自南方可能的入侵。
“这群英国佬!”站在阿哈尔号浅水炮舰舰桥上的阿斯帕斯从望远镜看着数公里外阿特拉克河对岸的英国军队,他们在构建防御工事,阿斯帕斯一直在想是不是应该开炮阻拦他们。自从二十天前,英国佬侵入突厥斯坦抵达加桑库利之后,他们就在军团前沿构建前进工事。阿斯帕斯知道自己绝对不能开炮,至少在英国人开炮之前,司令部有严令如果英国人没有进攻,在没有进一步命令的时候,所有部队都必须保持克制,即便是在柯佩特要塞已经打得热火朝天的情况下。在从加桑库利到柯佩特山下的防御工事内,六个师十余万自由军团战士们只能看着对面的英国人在他们面前修建工事,既不能开枪也不能开炮。
阿哈尔号浅水炮舰是从克孜勒阿克雷特的俄国商人那里没收的内河商船改建的,仅只在船头加装有一门购自德国的150毫米舰炮,但是火力却已足够强大。炮舰队就是加桑库利的机动炮兵,平时驻在港口,如果需要的时候,他们可以沿着阿特拉克河顺流而上数百公里,给加桑库利到柯佩特山下的军队以火力支持。
这些用内河船只改造的炮舰,看起来或许简陋,但是武器却并不逊色,德国的88、105、150毫米舰炮是这些炮舰的标准装备,正因为顾忌到这些炮舰强大的火力,英军才会舍弃地势相对平坦但有重兵把守的加桑库利至克孜勒阿克雷特一线,而选择进攻位于山区地势复杂的柯佩特要塞。
不过英国人实际上更担心的是里海对面巴库的德军,在那里德国人已经准备了两个师,这才是英国人所需要担心的,像自由军团这种由武装农民组成的土匪武装,显然并不值得英国人担心,伦敦的将军们担心在加桑库利和自由军团打仗的时候,德国人乘着船突然出现在自己的后方,德国军队才是需要顾忌的目标,英国人的自负和自大所针对的只是土著人而已,对于欧洲人尤其是德国人他们就会变得小心谨慎起来。
第九十九章 目的
卡拉库姆即土耳其突厥语 “黑色沙漠”之意,因大漠岩石为棕黑色,岩层沙化后也是黑褐色,故有黑色沙漠之称。这片世界第七大沙漠介于里海和阿姆河之间,面积35万平方公里,广布龟裂土和盐沼,昼夜温差可从零下20度上升到零上36度,年雨量不到150毫米,即使下雨也是乾打雷不落雨滴,被沙暴吸刮走。
然而在这片气候变化多端,酷热与酷寒交集的沙漠之中,点点绿洲成了土库曼人的乐园,南部靠波斯边界山麓有大片草原牧场,近百万多各部族牧民在这片土地上生息。捷詹河,它的中、上游叫哈里河,发源于阿富汗中部兴都库什山脉崎岖陡峻的巴巴山西北坡的科马盖附近,河流先由东向西流动,流经古城赫拉特,至古里安后转向北流,成为阿富汗…波斯边界的一部分,之后,河流才叫捷詹Tedzhn河,成为波斯和俄罗斯边界的一部分,流入萨拉赫斯后,再转向东北方向流经捷詹绿洲,最后在基洛夫斯克西北三十多公里处消失在一望无际的卡拉库姆沙漠之中。
“轰隆隆”捷詹河流域古城波莱哈通的土库曼居民听到远处传来的轰鸣声都朝声音传来的东北方望去,冬天从来就不曾有过如此近似惊雷的轰鸣,当波莱哈通的居民们看到远处天地间出现黑压压浪潮的时候,面色变得煞白,同样骑在马背上长大的他们知道这是什么,是无数骑兵跨下战马的马蹄踩踏大地时发出的轰鸣声。
站在房顶上波莱哈通市长和贵族们看到远远奔来无数骑兵,知道这是自由军团派来增援南线抵抗英国人的骑兵部队,尽管知道他们的身份,但是望着黑压压数以万计的骑兵,仍然让他们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恐惧。在波莱哈通市民注目中数万名骑兵出现在他们的视野之中,市民们很难相信这些满面疲惫的士兵,是战无不胜的圣战者,经历了十数天长途跋涉的骑兵和战马都已经累极了。
为了尽快赶到边境,他们骑着马穿越了卡拉库姆沙漠,他们和他们的战马一起体会了沙漠的严酷,走过满地粗糙石头的地区,又在风雪之中穿越稀疏的森林地带,最后用了二十五天终于赶到这里,突厥斯坦在南部和波斯接壤的最后一座城市,过了这条冰封的河流,他们就要进入波斯。在波莱哈通城外,自由军团在这里的驻军早已经为他们准备好了草料以及其它各种补给,这些补给是从各地贵族家征集来的。
自由军团整整五个师数万名骑兵,从塔什干、布哈拉等地赶来,他们将进入波斯境内,去给进攻柯佩特要塞的英军以致命的打击。穿着土黄色军大衣、头戴毡毛皮帽的自由军团士兵们,一下马来不及休整,就开始检查自己的战马,经过长途跋涉后战马的情况最为重要,而且进入波斯之后,他们就不可能得到任何补充,尤其是骑乘的战马,他们必须要在英国军队反应过来之前,到达英军的后方,战马是最重要的交通工具。
“今天是年初九了,不知道老家的人咋样了!”望着自己师里的士兵们提着混着盐块的水和草料给战马喂食,站在坡地上的恰帕克把目光投向了东方,即便是在这里恰帕克得到了难以想象的财富和土地还有权势,但是在这里自己永远只是隐名埋姓的恰帕克,自己的家在西北省、在宣化,那里才是自己的家啊。
“想家了!”一个穿着土黄色呢绒军大衣戴着翻皮帽的军官走到恰帕克身边,轻轻用已经变得有些陌生的汉语说道,说话时他眼睛同样望着东方,目光中带着期盼的眼神,谁不会想家呢? “你不想家吗?马鲁克,今个是年初九,长这么大,第一次大年三十是在马背过的,第一回在过年的时候没吃到饺子。”听着耳边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河北话,恰帕克感觉到一股暖流在自己心间流淌,如此亲切的乡音,多长时间没听到了?三个月?半年?还是一年?过去在过节的时候,军团里的军官们总会悄悄聚在一起,像做贼一样过着自己的节日,而现在……。
按照司令的规定,所有人无论在任何地方都不准说中国话,违者军法从事。但是现在……哎!说两句家乡话,有时也是一种慰藉,尤其是对这些离家的游子而言更是如此,可是却没有人能担起泄密的责任,毕竟所有人都知道,一旦他们的身份泄露出去,等待他们的只有死路一条,无论是俄国人还是这些部族人,都不可能放过他们。 “每逢佳节倍思亲啊!老恰,你在宣化老家还有什么人?”说话的时候马鲁克望着东方眼里有些湿湿的,或许这是风的缘故。
“你个孙子,就是想让我叫你的姓,我偏不叫,家里父母双全还有一个兄弟,现在在宣化国民中学上学,上个月去塔什干时,在司令部收到他的信,老马你呢?”尽管恰帕克嘴上说不叫,可是话说完了还是叫了出来,相比于马鲁克,自己可是连姓都改了。 “我?家里早没人了,宣化是个好地方,咱们西北最大的铁矿就在那”马鲁克有些失神的轻声回答道,显然恰帕克的话触到他的伤处,话只说了一半就转移了话题,把话扯到了恰帕克的家乡上。
“那是!宣化当然是好地方,知道不,京西第一府就是说我们宣化,想当年武宗皇帝在宣府建镇国府,康熙爷七次北巡、西征都在宣化府驻足,我们那地方人杰地灵。”恰帕克有些激动的说道,那里都没有家乡美,尤其是对于离家的游子而言。望着家乡的方向,恰帕克脑中想起了家乡,还有家里的亲人和自己的兄弟,在信里他说自己已经是童军中队长了,这小子出息了比自己强,不亏当年自己跑到口外挣钱供他上学,他的脑子比自己灵光,要不当年爹不会让他进洋学堂读书,他是读书的料子。
“成!等以后咱们有机会回家,一定到你们宣化那人杰地灵的地方坐坐,到时你可得尽东道之谊啊!”马鲁克苦笑一下轻声说道,过去的事情都已经过去了,现在自己可是西北军的一员,光各种各样的勋章 都有七八块,到时就是回家那也得光明正大的回家。 “那感情好,等咱们回家了,你到宣化,吃喝玩咱全包了,到时你不去我硬扯都把你拉过去,别的不冲,就冲咱两在自由军团一起扛着脑袋的感情”恰帕克有些激动的说道,不过声音却不大,在这里呆了这么长时间,当初来的人早都已经养成了小心谨慎的习惯,像现在即便是离他们最近的部族士兵都有二十多米,两人说话都非常小心。
“行了,老恰,还是等咱们先把英国佬打回家吧!”尽管内心非常期待回家,但是马鲁克知道,在没有完成任务之前,回家或许只是一个梦而已,回家的路太长了。 “啊!去看看咱们的部队吧!”马鲁克的回答让原本有些激动的恰帕克心中一黯,然后重露出非常粗犷的笑容说道。此时的恰帕克又回复到那个据说曾在天山中带领几十个兄弟杀死了数十名俄罗斯军警的山匪模样,只不过在转身的时候,用带着些许思念的神眼又看了一眼家乡的方向。
位于宣化县以东山区的龙烟铁矿是目前西北省内多个大小铁矿中最为重要的一处铁矿,也是产量最大的铁矿,每天都有近万吨矿石经从宣化到庞家堡的六十公里长龙烟铁路延伸线运至位于西北的西北钢铁联合企业,和这个时代的铁矿不同,龙烟铁矿所属的多座矿山都采用了后世苏联式的山体剥离法,即直接用炸药把矿苗、矿脉炸出,然后露天开采。
尽管在建矿时耗费了数以千吨计炸药,但是在采矿时却能够最大限度的增加矿石产量,尤其是在铁矿生产中引入大量机械的时候更是如此。在龙烟铁矿的一号矿烟筒山矿建成试采时,当时因为铁矿含矽量高达20%多,比正常含量高出13%,含矽量过高使冶炼时耗费的焦炭更多,最初地质研究所一些专家曾一度以为龙烟铁矿无冶炼价值,这一结论一度曾使得铁矿前途变得渺茫。
幸好后来在汉阳的试炼中发现烟筒山铁矿因为砂质较软并不多费焦炭,而且随着铁矿的开采含矽量也有减少的趋势,炼出的铁质也非常不错。外厂试炼成功后,随着西北钢铁联合企业炼铁高炉的建成,铁矿的生产很快便达到了设计水平,仅烟筒山铁矿每日开采矿砂高达200吨,运出铁砂超过千吨,现在龙烟铁矿是目前国内产量、规模最大的铁矿企业,也同样是宣化县最大的企业。
春节刚过正月初九的清晨,天空中的乌云越集越厚,宣化国民中学校长吴亮博看着举着校旗和宣化童军军旗显得朝气蓬勃、兴高采烈的从空载货车上跳下来列队的学生,因为是寒假的原因,所以学校要组织学生进行野营训练,同时到铁矿参观,此时学生都穿着童军冬季藏青色短大衣,队伍显得整齐有序。
他们在温暖的家中过了十五天后,再一次回到学校,但等待他们的不是宿舍里硬木板制成的笼床,而是一场新的磨砺,必须要通过这一场磨砺打掉他们在过去半个月中再次回到身体和心灵上的懒散和享受的心态。此时吴亮博心中说不出是什么滋味,寒风吹落树上的枯叶打在脸上,他有一股寒意,抬眼望天上的云,觉得和心理的愁云一样浓重,不由得暗暗祈祷: “但愿老天保佑,千万不要下雪!”。
望着带队的学校军事教员,军事教员都是现役军人,他们负责学生日常军事训练和组织学生进行野营训练,当然他们还是童军教官,有时候看到在操场上扛着国民体育训练步枪的学生,吴亮博都分不清他们是学生还是士兵。作为校长的吴亮博并不赞同西北教育部实行的教育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不应该像现在这样,每天都需要接受军训,每个月都要进行所谓的集训和野外实践。
尤其像现在,在冰雪天上山,还美其名曰磨砺学生的意志,就像学校宿舍铺着麦草两米宽,层与层之间只有70厘米的笼床一样,还有每天都要用冷水擦身。自从在西北省教育部规划下,宣化国民中学和西北的每一所中学一样进行寄宿制改造之后,吴亮博曾经无数次上书教育部要求改变学校的 “斯巴达式教育”,但是全部被驳回。
去进行野营训练的一千六百多名学生,占到宣化国民中学学生总数的四分之三,每人都背着童军背包,包里装着带来的干粮、雨衣、野营小帐篷、棉被,每个人的背包都重达十几公斤,浩浩荡荡向庞家堡6号铁矿挺进,尽管他们是宣化本地人,但是还从来没有见过铁矿。
6号铁矿,是庞家堡铁矿区的一个山头,因它顶部远看像一个四方平台,这是数百吨炸药的产物,这座铁矿是早期探矿时发现的,离火车站并不远,运矿小铁路的里程不到五华里,但是沿盘山路走的话却有三十多华里,一路上山山岭岭,马车上山要加鞭,下山要杀闸,实在难行到极点。矿上的人们都说: “宁走十步远,不走一步坎。”可见上山之难,更何况这路上有一座大岭,又高又陡,一般车把式,对这里都打怵,翻车撞石的事,常在这里发生。
所以当地有句顺口溜: “三道岭,鬼门关,上岭加鞭用力赶,下岭杀闸一道烟,有人胆大不听邪,车翻人亡难过关”而国民中学的学生上山参观,却需要走这条很少有人选择的山路,原因很简单作为童军的他们需要接受磨炼。
国民中学的学生们开始欢天喜地,边走边欣赏这壮美的山川,心里美滋滋的,可是上下两道岭之后,不少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已经跟不上了,就连一些身体素质不错的学生也是气喘吁吁。原本整齐的队伍变得稀稀拉拉,同学间只好互相搀扶,缓慢前进。尽管这些学生进行过不止一次童军的野营和拉练训练,但是进山走这么多的山路还是第一次,所以显得很不适应。
“同学们,可别小看这山路,走这路要有一定的窍门,上坡身子要前倾,弯腰用力,一步走不出多远;下坡身子向后仰,后边像有人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