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凤雏(冰冻)-第1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曹操闻言,默然许久。

    郭嘉字字珠玑,皆令曹操深以为然,曹操不知该如何辩驳,思索许久,曹操叹道:“邺城不似许都繁华,且便是文若劝得动圣上,迁都邺城,此等行径,怎骗得过天下明眼之人?”

    见曹操似有意动,郭嘉笑道:“迁都之事,非同小可,郭某以为,若丞相迁都,当先造声势,让中原百姓,皆以为邺城乃龙兴之地!”

    “昔日本初兵败之处,怎会是龙兴之地?”曹操闻言不禁笑道:“奉孝此语,曹某不敢苟同!”

    “若邺城有异像呢?”郭嘉说罢,诡异一笑,对曹操道:“郭某曾闻,邺城之下,深埋铜雀……”

    曹操闻言,愕然半晌,继而恍然,见郭嘉煞有介事,曹操笑道:“此等隐秘,奉孝如何得知?”

    “丞相大可遣民夫,于邺城外掘之,若祥瑞现世,便是丞相也当顺应天命。”郭嘉说罢,曹操大笑,也不再与郭嘉谈及迁都之事,二人又于商议一阵,曹操才放郭嘉于府中离去。

    又过一月,便有信使飞马来报,言平北将军张郃于城外射猎之时,见山间异像,命人掘之,得一铜雀,此事被冀州百姓知晓,皆言祥瑞,张郃于信上言,铜雀过于巨大,难以搬运,便命人飞报许都,请丞相决断。

    曹操得张郃信笺之后,便于殿堂之上,将此事于文武百官面前,尽数道来,诸人闻邺城掘出铜雀祥瑞,心中皆好奇不已,圣上刘协也不禁好奇,于堂上言欲往河北一行,观铜雀壮丽。

    “圣上岂可轻离都城?”

    堂上不少朝臣皆出言劝阻,可是刘协似意志坚决,且尚书荀彧似对刘协决断,也颇为支持,曹操见群臣争执不下,故作踌躇之色,却听荀彧于百官面前喝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圣上欲往河北一行,尔等却处处阻挠,不利于圣上增长见闻。”

    刘协闻荀彧之言,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对曹操道:“丞相,孤欲往河北一行,还请丞相,支持一二。”

    曹操闻言一脸为难,对刘协道:“如今诸君所言,皆有道理,此事圣上大可独断,若圣上欲往北地,曹某便命军马随行,保圣上平安便是……”

    刘协闻曹操之言,一脸欣喜,堂上朝臣却多不明所以,之前曹操向来注重对当今圣上的掌控,如今却又让刘协,去河北一行,增长见闻,一时间堂上诸臣一头雾水,不知曹操此番,又有何谋划。

    曹操见堂上群臣目光,尽皆投来,苦笑一声道:“圣上也该一观我大汉大好河山,增长见闻了,且曹某亦对古之祥瑞,颇有兴趣,如今各家诸侯,皆休养生息,曹某此番,也欲往随天子出巡,往河北一行,看看祥瑞到底如何模样!”

    曹操说罢,便有明眼人已想到或许是荆襄发展汝南,已让曹操感到心中忌惮,这去河北一观,应当只是幌子而已,而其真正目的,怕是欲迁都邺城了。

    虽不少朝臣不舍许都繁华,可是比之留在许都,日日担惊受怕,倒不如去河北这安宁之地,想到此处,不少朝臣皆出言附和,曹操见状,心中暗喜,对群臣道:“既然如此,曹某这边筹备军马,随圣上往河北一行!”

 NO。401 甄逸归来,万马齐鸣

    这邺城掘出铜雀一事,不过数日功夫,便传入荆襄,庞山民得细作来报,心中倒是觉得有些好笑,庞统刚刚于汝南加固城墙,厉兵秣马,邺城外就掘得铜雀,这是不是也太巧合了一些。

    曹操想要迁都。

    只是片刻,庞山民心中便有此结论。

    能把大汉丞相,枭雄曹操逼至如此境地,庞山民足可引以为傲了,虽然时下庞山民并无进兵中原的想法,可是曹操迁都一事,对荆襄而言,亦是喜事,先前曹操屯兵许都,与汝南遥遥相望,两家形势,一触即发,便是遣庞统驻守汝南,庞山民也无十足把握,待曹操大举进攻之时,保汝南不失,此番曹操欲迁都邺城,许都城中,天子近卫,虎贲军马一众强兵,理当皆随刘协而去,如此一来,汝南军情大为缓解,庞统身上的压力也会减轻不少。

    所以庞山民以为,如今占了便宜,还是不要追究这“铜雀”真伪的好,只要曹操走的远离许都,这对两家而言,皆是好事。

    不过又过几日,便有汝南书信送至,庞山民看过之后,哭笑不得。

    原来曹操欲挟天子往河北一行的消息被庞统得知之后,庞统便摩拳擦掌,欲引汝南军马,滋扰许都,庞统并不介意这“铜雀”祥瑞真伪,只是听闻曹操欲离许都,便抖擞精神,欲趁曹操昭告天下,天子出巡之时,再给许都,添些麻烦。

    挫曹操面子的事情,庞统乐得为之。

    庞山民想都没想,便作书一封,送往汝南,严令庞统勿要妄动,庞山民以为,曹操终究占据天时,师出有名,且随天子出巡,若遭荆襄滋扰,汝南出兵则名不正,言不顺,在这个君权至上时代,天子就是天子,虽被曹操挟制,却代表着大汉威仪。

    如今四分天下,庞山民对于当下的时局已相当满意,如今发展治下民生,于庞山民眼中才是首要之事,至于用兵中原,不应急于一时。

    庞统得信之后,并未回书,庞山民之前便予庞统统辖汝南军马大权,如今还真有些担心庞统一时按捺不住,挥军许都,相交于庞统的奇计行险,庞山民更喜欢诸葛亮那种稳妥行事的作风,毕竟对于如今的荆襄而言,若要胜曹操,可以阳谋胜之,待荆襄富庶,中原百姓心慕荆襄之时,便是上兵伐谋,那曹操又有何办法,收拢民心?

    以荆襄广袤,又何必如之前那般,只计较区区一城一池之利呢?

    且庞山民现在还寄望于江东大舰,于曹操辖下沿海区域,多生事端,江东对于战马的期盼由来已久,如今得知获取战马的途径,怕是再难与曹操妥协,若说中原与江东之间的关系,也仅靠着曹操给予孙权的那个吴侯尊号,可是无论是曹操还是孙权皆知,这区区名号于当今乱世,不堪大用,若两家一旦产生分歧,战事终究不会因之前曹操给孙权了吴侯名号就能避免的。

    庞山民正思虑间,又见侍者送来书信,见信封字号,不禁轻笑。

    自孙绍大婚之后,孙权,周瑜二人,时常有书信往来荆襄,多言及这战舰入海之后所见所闻。

    于海中行船,比之路上截然不同,其风高浪大,便是去往徐州沿岸,这江东舰队中的大舰也损了一艘,原本周瑜并不愿将这等军中机要之事,与庞山民商讨,可是近来舰队行进,愈发困难,且于曹操治下,补给也成了问题,孙权,周瑜二人并不怀疑庞山民所授之计,所以自舰队遭遇诸多不顺之后,也只得问计庞山民了。

    对此庞山民也没有太好的办法,谁叫当下的造舰能力低下,且孙权,周瑜二人对北地战马,望穿秋水,回到江东之后,便调江面大舰,沿水道入海,打探起入青州的航道了呢……见信笺之上,孙权措辞,颇为急切,庞山民心中不禁暗叹。

    江东近些年来,屡战屡败,多因其心态出了问题,先是荆襄占西川,汉中,后曹操又平定河北,江东见周遭诸侯,财雄势大,奋起直追的心思,太过心急,所以每每行事不够慎密,这大舰入海之事,亦是如此,如今江东只毁了几艘大舰,便已掌控过通徐州的沿海水道,至此孙权,周瑜二人已尝到了这沿海水道的甜头,便是难沿水道入青州,幽州,江东如今,亦有跨海入徐州一战的实力,若出其不意,靠岸广陵,攻伐下邳,徐州顷刻之间,四面烽火。

    庞山民并未急于与孙权回信,如今荆襄与江东,虽表面看来,前嫌尽去,可庞山民心知肚明,这两家诸侯并未好到那个份上,且他本为荆襄之主,也没那义务帮江东参谋这海战一事,以庞山民观之,这江东早晚必被荆襄所得,这江东开辟出的沿海航道,只是为日后他入主江东,所准备的礼物而已。

    虽治下并无战事,可春耕之时,各郡政务还是比较辛苦的,庞山民这些时日以来,也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处理荆襄内务之上,如今荆襄,西川春耕已大体结束,依靠着诸多奇术,若天公作美,庞山民治下又将是一个丰年。

    又过数日,甄家信使来报,言其已从西凉广购战马,不日便归,庞山民得知之后,心中一喜,脑海中也渐渐浮现了甄宓那张如花的笑颜。

    虽说家中已有二位娇妻,可是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且之前庞山民已应下甄逸纳妾一事,这甄家家主归来之际,庞山民以为,也该给其一个交待了。

    甄家商队与一众西凉牧马羌人,至长沙时,庞山民已于城门相候,长沙城前,数千战马飞奔的场景,倒是让城头士卒,大大的惊愕了一回,便是昔日江东攻伐长沙之时,那数万士卒,似乎也无此般声势。

    庞山民见万马齐鸣的场面,心中也惊喜不已,如若这些战马,皆配给士卒,荆襄陆战,便再不似之前那般地位尴尬。

    一阵阵呼喝之声由马上传来,庞山民便见随甄家商队一同到来的百余羌人,呼喝着将战马停住,一众羌人见城前军马之后,皆滚鞍下马,于庞山民面前跪拜。

    庞山民命一众羌人起身之后,才知这些羌人乃是甄府于西凉购得的家奴,入荆襄后,专门饲马,庞山民闻言,心中暗道甄逸办事,果然细密,不仅带回了巨量战马,如今连养马之人,也尽皆带来。

    羌人们在士卒的引领下,将战马悉数引往校场,不多时候,一驾马车由官道而来,于车内甄逸透过车窗,遥望长沙城池,见庞山民率众相迎,忙令下人,止住马车,下车奔至城前,对庞山民笑道:“老夫何德何能,劳上将军久候。”

    “岳父大人莫要妄自菲薄,为我荆襄引巨量战马,此大功一件。”庞山民闻言亦笑,对甄逸道:“一路劳顿,庞某已备好酒宴,还请岳父大人随庞某入城。”

    庞山民说罢,与甄逸一道,往城中而去,甄逸见庞山民情真意切,心中不禁暗赞,此子礼贤下士,果非虚言。

    诸人入太守府后,庞山民引甄逸入席,对甄逸道:“岳父大人此去天水,筹措战马,功劳不小,只是庞某不知,这入西凉后,岳父诸事是否顺利?”

    “西凉马家之人,虽性情桀骜了些,却也是诚信之人,与之商贸,倒是痛快利落的很。”甄逸说罢,颇为感慨道:“老夫知上将军此番将荆襄购马之责,交由我甄家,乃是莫大恩惠,还请上将军勿要再夸赞下去了……”

    庞山民闻甄逸之言,亦心生好感,心中暗道:知晓感恩的人,理当重用。

    想到此处,庞山民微微一笑,命堂上诸人饮宴,宴之酣处,庞山民对甄逸笑道:“岳父大人今已归来,庞某却不知甄宓小姐何在?”

    “上将军是心急纳妾之事了?”甄逸闻言,朗声笑道:“小女还于汉中,与令明将军交割下一批战马,不日即归。”

    庞山民闻言,点了点头。

    之前却没想到,甄宓还通晓商道,闻甄逸之言,庞山民心思微动,若是甄宓真有这方面的天赋,倒也可以适当的培养一下,如今家中二位娇妻,貂蝉喜静,性情最和庞山民相投,孙尚香诞子之后,便又如之前那般,与玲儿,祝融,混迹军中,少有归家,如若甄宓入庞府家门之后,再事商道,这三位夫人各司其职,想想倒也有趣的很。

    且如今庞山民已将精力多放在治下政务之上,很难再如先前那般,打点庞家商贸,而无论是庞德公亦或庞统,皆对此事,毫无兴趣,如今若可得甄宓相助,对庞山民而言,也是一桩美事。

    想到此处,庞山民不禁轻笑,对甄逸道:“岳父大人,以你观之,甄宓小姐对于商贾之道,悟性如何?”

    甄逸闻言,微微一愣,继而轻叹一声道:“若其为男儿身,老夫无忧,早将这偌大家业,传予宓儿。”

    庞山民闻言,心中暗喜,对甄逸道:“如此甚好,待甄宓小姐归来之时,庞某便将家中一些营生,交由小姐,代为操持。”

 NO。402 欲纳妾

    又过数日,甄宓归来,荆襄又添战马无数,庞山民于太守府与甄宓相见,甄宓比之先前消瘦不少,一路跋涉归来,面上也凭添一丝疲惫之色。

    庞山民之前与甄宓相处时间不长,也只是知晓此女聪慧,甄家往天水与西凉交易战马,甄宓一声不吭的离去,归来时却功劳不小,庞山民再看甄宓之时,眼中倒是多了少许讶色。

    甄宓见庞山民目光复杂,展颜一笑,对庞山民道:“上将军莫非是在怪小女子不告而别?”

    见甄宓如往日一般灵动,庞山民不禁轻笑道:“非是怪罪,只是心中奇怪,娇滴滴的小丫头也可促成如此大事,倒是之前庞某小看了甄姑娘了。”

    闻庞山民赞言,甄宓心中欢喜,对庞山民道:“妾身于河北之时,便帮父亲打理家中之事,此去西凉,倒是又涨了不少见识,这羌人比之匈奴更为豪爽,与之买卖,倒也顺畅。”

    庞山民闻言,微微点头,待甄宓将此去西凉,一路见闻尽数与庞山民说过之后,庞山民也不禁感慨不已,虽此番甄家购马,非是庞山民亲力亲为,可随着甄宓一路所见,庞山民也可大抵分析出不少西凉近况。

    马家久镇西凉,并不简单,只说这数月时间,便凑集万余战马,与荆襄交易,足见其有些实力,其余诸侯,怕是皆难以做到此事,且甄宓于西凉时,并未于天水周边,见过刘备势力的影踪,而西凉战马又多产自武威羌人聚居之处,由此看来,这武威如今,在刘备攻伐之下,依然有不少势力,投靠马腾。

    既然马腾还有与刘备分庭抗礼的资本,那先前马岱来荆襄时所言,便有些夸张了,看来刘备终究没有选择那条穷兵黩武策略,而是如今慢慢于武威渗透着自己的势力。

    刘备即便衰弱至今,只占两郡之地,可庞山民不敢对此人掉以轻心,毕竟之前江夏变故,庞山民不敢忘却,刘备的隐忍狡诈,依然令庞山民心中忌惮。

    待与甄宓谈过一路所见之后,殿上陷入了短暂的安静,甄宓见庞山民若有所思,闭口不语,心中还以为先前言及商贾行事,令庞山民心中不喜,面上笑容顷刻散去,对庞山民道:“小女子喜形于色,还望上将军勿要怪罪。”

    “甄丫头,在你眼里,庞某是个很喜欢怪罪别人的人么?”庞山民闻言,不禁谑笑道:“庞某是在想,你我成家之事。”

    “成家?!”

    甄宓双目圆睁,待庞山民目光投来,甄宓忙避过庞山民双眸,双颊微红,颔首低语:“妾身还以为上将军已忘记此事了呢。”

    “此语倒是在埋怨庞某了。”庞山民苦笑一声,微微摇头道:“自小姐随袁谭入我长沙,今生除庞某外,怕是已经嫁不得别人了吧,庞某好歹为一路诸侯,便是强如曹操,孙权者,亦不敢因一女子,与庞某交恶。”

    甄宓闻言,神情一阵黯然,却闻庞山民叹道:“庞某于小姐家中,适逢其会,向甄逸先生提及纳妾之事,只是委身为妾对一女子而言,终究名声有损,所以庞某并未于治下,广为宣扬。”

    甄宓闻庞山民轻声言语,复杂不已,此去西凉,多少也与庞山民未及时向甄家下聘,有些关系,甄宓艳绝河北,亦是心高气傲之人,入长沙后,不被庞山民所重,心底又何尝没有负气的意思?

    去河北购马,也无非是甄宓想要于庞山民面前,展现自身的价值,用行动告诉庞山民,她甄宓并非花瓶,便是庞山民欲行诸侯霸业,她这个柔弱女子,亦是助力。

    只是甄宓没有想到的是,庞山民并不是看不起甄家只是商贾世家,也不是对甄宓姿色,毫无迷恋,而是在顾忌如何于纳妾之时,让甄宓少受委屈。

    庞山民说过心中顾虑,嗟叹不已道:“此事的确是庞某行事,对小姐亏欠不少,如今甄家已于我荆襄安定下来,小姐若是不喜庞某,庞某自当昭告天下,还小姐自由之身,只是若小姐对庞某,有些情谊的话,还请小姐再做考虑,若愿嫁入庞家,庞某这便让家中长辈,挑选吉日。”

    甄宓闻言,默然许久,半晌无语,显然庞山民之言,令其颇为震惊。

    先前随袁熙入长沙时,与庞山民初识,甄宓只是好奇,这年纪尚浅的荆襄上将军,如何可统辖二州之地,令群雄不敢妄动,对于给庞山民做妾,甄宓起先,也并非心甘情愿,只是后来庞山民见其姿容,并未假以辞色,二人相处,甚至可以说是有些冷淡,这让向来心高气傲的甄宓,如何甘心?

    可是见貂蝉之后,甄宓才知人上有人,天外有天,也自然不会如先前那般,认为自己艳绝天下了……原本甄宓已然认命,为家族于河北能够不被袁氏所欺,想要不图名分,留在庞山民身边,可是将袁熙赶走之后,庞山民却颇为守礼,虽住在庞山民的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