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混在东吴吃软饭(xi)-第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中的百姓们的祸福,也全系于孙仁一人身上。
孙仁说道:“杨林,我想要解救受苦受难的蜀中百姓们,依你的看法,应当如何?”
杨林道:“正所谓树挪死,人挪活。一个人想要生活得更好,必定要不断的改变自己所处的位置,当蜀中一带遭遇了严重的虫灾,庄稼地里颗粒无收,百姓们活不下去的时候,我东吴自然会伸出援助之手的。
只可惜的是,人对于故土的眷念是难以用言语来表达的,正是因为如此,哪怕是在故土生活得清贫一些,也比在他乡异土享福的好,正是如此,要让蜀中的百姓们离开蜀中,到更富有的荆州或是江东的土地上耕种或是从事其它行业,这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仁,无论是你还是我,都不能着急。”
事实上,自从与刘备签订了和约之后,杨林就积极的运作,在蜀中一带征兵或是鼓励蜀中一带的民众到东吴的土地上耕种营生。
不过这样的行为的收效却是甚微的。
与中原的百姓不大一样,蜀中一带的百姓们,在风俗上和言语上,都不大一样,再加上蜀中三面环山,使得蜀中盆地成为了一个小的包围圈,将蜀中的百姓和风俗,全都关在了这个包围圈中。
因此,东吴方面的好意相劝,却并没有得到响应。
蜀中的百姓们,只是感激着从东吴运抵来的粮食,也感激着东吴的主公孙仁,但是感激归感激,这些百姓们,却从来没有想过离开蜀中,到其它的地方生活。
有少数的民众离开蜀中,来到了荆州,杨林派人一问才知,这些人是从蜀中逃出来的,是因为刘备要削减蜀中一带的户籍数目,以此来骗取更多的东吴的粮食,所以才找一些不显眼的村落下手,而这些漏网之鱼,才知道蜀中已经待不得了,因此才逃往别处的。
百姓们如此,而军队的士兵们,也是如此!
长沙之战,蜀军虽然大败,但是刘备对于军队的约束,却是非常的严格,有些在军队里混不下去的军士,便铤而走险,想要逃到东吴这里,但是却被其他人给发现了,于是便以逃兵的名义给处决了……
杨林对于现在的西蜀,也只是以钱粮加以制约而已,至于蜀中一带的百姓们,还有军队的士兵们,虽然也有所举动,但是正所谓欲速则不达。因此没有什么效果。
当然,杨林也并不着急于要立即看到效果,如此的蜀中,三五年之内难有大的作为,因此杨林也不再将注意力放在西蜀身上。
当下杨林最关注的,便是才刚刚战胜了西凉马腾,正受了国公称号的曹操了!
他此时可是意气风发,只不过由于连连征战,曹操的府库早已经虚耗干净了,只可惜。如此严重的问题,曹操手下的群臣们却并没有发现……
杨林对孙仁说道:“仁,这次去了成都一次,虽然见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事情,但是正是因为见识到了,所以,才会更加的放心!与其战战兢兢的害怕敌人的阴谋,倒不如知道了敌人的阴谋不过是小儿一般的东西,那倒令人更加的放心一些!”
杨林的话说得拗口。不过孙仁却也听懂了,照着杨林的话去想,孙仁倒也放心了不少,至少在五年之内。刘备难以兴风作浪,既然如此,自己又何必去担心呢?
孙仁所乘坐的船,一路上顺流而下。借着水势,很快便回到了柴桑。
回到柴桑之后,首要的大事。便是孙仁命人所铸造的崭新的货币终于出炉了。
在朝堂之上,孙仁将货币的样本拿给了群臣看,群臣一个接一个的看了,都觉得新铸造的货币,比起以往流通的货币要精致许多。
诸葛瑾道:“主公,我东吴所铸造的货币,远比现在流通的货币美观,若是流通出去,必会使得百姓们乐于使用,相信商人们有了如此的货币,必会爱不释手的!”
孙仁道:“货币是一个国家的颜面,我东吴的货币,代表了我东吴的形象,自然是马虎不得,此币的铸造过程,孤命人日夜监督,并且将铸造出来的样本拿给孤看,若是不合孤心意的,立即命回炉重造,因此,才会有如此质量的货币!”
孙仁身为女子,其精细的程度,自然比男子强一些。
整个新币铸造的过程,孙仁一路跟踪,最终才得出了如此质量的货币。
就连杨林也对新铸造出来的货币非常的满意,因为照目前东吴的锻造水平来说,能够铸造出如此质量的货币,已经非常的不容易了。
当然,这些货币可不仅仅是拿来观赏的,它必须发挥出它的积极作用。
当下东吴商人盛行,买进卖出,以此来谋利。
而东吴的经济,也在商业的带动下,逐渐的走向繁荣,但是,目前的商人易货,却没有什么可遵造执行的标准,有以物易物的,也有以钱易物的,总之,并没有能够一直使用的一般等价物。
一个地方商业想要发展,想要兴盛,单单是以如此原始的方式贸易是断然不行的,因此,杨林才会要求孙仁铸造新币的,而正是因为了新币的铸造成功,杨林才能够有下一步的打算。
而群臣们所关心的,便不是所铸造的货币所能起的作用,而是担心,东吴私造货币,或许会被天下群雄所不容。
张昭担心道:“主公,吴币虽然外形精美,但是我东吴私自铸造货币,若是传到天子的耳朵里,只怕会以为我东吴有谋反之心,到时候,若曹操借题发挥,号召群雄向我发难,那么我东吴又如何自处?”
张昭所言,倒是合情合理,毕竟当今虽然天下大乱,但是汉献帝还是名义上的天子,若是一个地方私自铸造货币,那么久等同于谋反了。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自然是可以借着天子的名义行事的,若是他将矛头指向东吴,那可就不好了……
当然,对于此,群臣却不太担心,当今的东吴,纵观群雄,谁又敢对东吴的做法指手画脚?
第二十三章饥荒
现如今,天下大乱,早已不是曾经的汉家天下。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让全天下的英豪们都听汉献帝的话,但是就连他自己,也对皇帝的旨意置若罔闻。
因此,各地的群雄们,若只是在行为上有逾制的事情,汉天子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过,若是曹操要借题发挥,将群雄们的所作所为刻意的放大,并且使自己出师有名的话,那就另当别论了。
东吴铸造钱币,若是在汉家天下鼎盛的时候,这可实在是一件灭族的大事,但是今时不同往日,现如今,连私铸钱币这样的事情,在东吴一方看来,也不算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了。
于是孙仁才会按照杨林的要求,在东吴境内铸造新的、精良的货币,并且打算在短时间内,将这些货币投用到东吴全境。
在经由朝堂上的大臣们讨论完毕之后,孙仁便公布了旨意,将吴币推广出去,要求在一年之内,所有东吴的民众,都必须用旧的货币来换取新币,等时间一到,便禁止旧币的流通,东吴全境,只能使用新币。
当然,正如杨林所预料的那样,吴币的推广非常的顺利。
首先是商人们,他们需要吴币这样的一般等价物,这样的话,他们经商就会便捷许多,现如今,许多的商品都标上了价格,而以往的以物易物的交易手段,正在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随后就是一般的东吴民众,他们也非常乐意将自己手中的旧币用来交换新币。
当世之时,由于国家动乱,因此连铸造出来的钱币,都短斤缺两,而且造型极为不美观,百姓们不喜欢用。
但是这一次东吴的主公孙仁亲自监督铸造出来的吴币,却是非常的精致。用料也足,掂在手中非常有分量,如此的货币,百姓们自然爱不释手。
因此,虽然孙仁所下的命令里,新币与旧币更替的过渡期是一年,但是仅仅过了两个多月,市面上就全是新币了,几乎就看不见旧币的影子。
有了如此精致的货币,东吴的经济。自然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起来……
消息传到了许昌,有人向曹操禀报,道:“曹公,今东吴私造货币,并禁止其它货币在东吴境内流通,这分明是造反的行为,还请曹公早日定夺!”
这名向曹操进言的谋臣,正是程昱。
在曹操手下的谋臣中,程昱本算不得首屈一指。但是自从荀彧、郭嘉、贾诩等人死后,程昱已经算得上曹操的首席谋臣了。
因此,程昱的建议,曹操自然是要听的。
但是这一次。对于曹操来说,却是一个难题。
曹操道:“仲德,你可曾记得赤壁之败乎?”
曹操旧话重提,程昱也是心中难受。
赤壁之战。可谓曹操一方所经历的最大的一场败仗,在这场败仗中,曹操一方不仅损失了不计其数的精兵。更是连贾诩这样的重臣都失去了。
因此赤壁之战,无论是对于曹操来说还是对于曹操手下的将领、谋臣们来说,都是一件永远的痛事。
见程昱沉默不语,曹操又道:“赤壁之战中,我方战力数倍于东吴,可惜的是,最终却大败而归,今时今日,若再兴兵于东吴,只怕有去无回,东吴的实力,正在与日俱增,若想破之,必须从长计议,只可惜,我军方才胜了西凉马腾,正在休养之中,此时,已不能再兴兵了。”
程昱道:“曹公,若坐视东吴做大,只怕日后不可收拾。”
曹操又道:“可如今,东吴仅仅是铸造货币,还算不得谋反,合肥之战后,我方与东吴签订了和约,互不侵犯,若再兴兵犯境,只怕被天下人当做是言而无信的小人。”
“……”
程昱无言以对。
他知道,曹操自己的心中,其实也颇为窝火。
东吴割据江东,自立门户,不同朝廷的号令,这和乱臣贼子没有什么分别,而曹操自己,却是代表着天子,在这样的条件下,曹操竟然被迫与东吴签订了什么所谓的和约。
包括程昱在内,曹操手下的诸多谋臣都认为这个和约是无效的,只不过是因为当时曹操为了征讨马腾和张鲁,才不得以对东吴做出让步。
荀彧在死前曾经说过:对东吴只是权宜之计,切不可掉以轻心,东吴将会是汉家天下最大的敌人!
曹操最重要的谋臣,在与东吴签订和约的时候,就已经察觉到了东吴的可怕,因此他在死前,一直对东吴念念不忘。
不过不服归不服,程昱心中也很清楚,若是曹操有此实力,早就兴兵问罪了,哪里会用“和约”二字来为自己的隐忍找理由?
现下曹操对东吴私自铸造货币一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是无可奈何之事。
正当曹操打算休养生息的时候,在曹操所管辖的领地内,却发生了严重的饥荒!
昔日,曹操用毛玠的建议,施行屯田,军民同耕,使百姓也好、军士也好,不再饿肚子。
正是因为如此,曹操才日益壮大了起来,他能够打败吕布、袁绍、袁术等人,都是由于后方稳固,而后方的稳固,便是和屯田制分不开的。
可是正是因为屯田制使曹操一方衣食无忧,使得曹操有一些麻痹大意了。
在赤壁之战中,曹操一方损耗了大量了兵力和财力,还没有从赤壁之战中恢复过来,曹操就厉兵秣马,准备进攻西凉和汉中,可惜的是,进攻西凉和汉中的事情被临时阻挠了,其原因,便是东吴进军合肥。
合肥之战也是一场消耗战,在合肥之战中,无论是曹军还是吴军,都遭受到了巨大的损失,最后双方和谈,战事不分胜负。
曹操并没有意识到。在合肥之战中己方已经耗损了大量的元气,以为自己还非常的强大,因此毅然对西凉和汉中出兵,这也是两块非常难啃的骨头,在曹操打败了两处豪雄之后,正欣欣然班师回朝,却不想,自己的实力已经虚耗过度,只差最后一击了。
建安十九年,十二月。
原本四处安定。百姓们正准备过冬,但是却不想,在河间府一带,却爆发了饥荒。
因为无粮可食,数千百姓揭竿而起,攻占府衙,要求开仓放粮,可是府衙之内,也是空空如也。哪里有粮食给百姓吃?
于是这数千的百姓,便成了贼兵,四处掠夺,只求温饱。
对于地大物博的曹操一方来说。数千百姓的造反,也算不得什么大事,因此地方政府,对于此事隐瞒不报。想要自己化解叛乱,可是却不想,叛乱越演越烈。最终这数千百姓的叛乱,竟汇聚成了数万之众。
这下子,纸终于包不住火了,于是消息终于传到了曹操的耳朵里。
曹操连过年的心情都没有了,顿时大怒,命彻查其中官员们失职的行为。
一问才知,原来是曹军西征马腾之时,要求各地方官府献上军粮,此时的河间府已经缺粮了,但是因为各地都并没有向曹操申报困难,河间府的官员们碍于面子,也并没有向曹操禀告缺粮之事。
既然不缺粮,那么就必须要献上军粮,因此,河间府的官员们便命令百姓们将仅存的粮食交出来,这是一种强迫的行为,老百姓纵然反抗,但是也无济于事。
原本河间府的百姓们还靠着周济度日,但是越是到了冬天,粮食就于是不够吃,因此百姓们才铤而走险,揭竿而起的。
无论从什么方面来看,这都是地方官的失职,才最终导致了难以控制的局面。
数千人的贼兵,四处掠夺,可是那些被掠夺的百姓们,也没有粮食吃,因此,这些百姓们或者是被杀死、饿死,或者是被索性加入了贼兵,使得贼兵的气势越来越盛,规模也就越来越大。
迫在眉睫,曹操立即命人率兵镇压。
曹操命人商议,如何处置有罪的官员们,而众臣也是畅所欲言,都认为,一定要严惩那些犯事的官员们。
不过在朝堂之上,却有人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此人正是司马懿。
司马懿虽然官卑职小,但是他的嗓门却不小,他所说的话,在场的每一位重臣都能够清楚的听见。
只听得司马懿说道:“曹公,官员们的过失,只不过是外因罢了,其最根本的,实际上是内因。”
曹操奇怪道:“仲达,你所说的内因,究竟是什么?”
原本以司马懿的职位,连上朝的机会都是没有的,可是因为在征讨张鲁的过程中,司马懿立了功劳,曹操封他为偏将军,因此,司马懿便有了在朝堂上发言的机会。
众臣们原以为,才刚刚位列朝班的司马懿,应当安安分分,收敛自己的行为,不轻易说话的,可是没有想到,这小子的胆子竟然不小,不仅敢当众高谈阔论,而且他所说的话,还与所有的人说的大不一样。
司马懿又说道:“曹公,我方因屯田致富,所谓的屯田,便是让军队的士兵们都参与耕种,士兵们穿上盔甲,便是一名骁勇善战的战士,脱下盔甲,便是老实本分的农民,如此一来,发展与战争两不误,可以说是一件极好的计策。
正是因为屯田的制度,使得我方能够击败袁绍等强敌,坐拥北方的广袤土地,可是却没有人想过,纵然是再富足的人家,也经不住肆意的挥霍,我方因为屯田而变得强大,却也正是因为屯田,使得我们忘乎所以。
赤壁之战中,我方已元气大伤,本应当休养生息,但是却又厉兵秣马,准备西北的战事,而正巧不巧,东吴军又偷袭我后方,合肥之战一打就是一年多,使得我军的实力又大为损耗。
合肥之战后,我军又进攻马腾、战张鲁,此两方豪雄,也不是好惹的,虽然我军最终获胜了,但是却又损耗了不少,现如今,压垮老牛。只欠最后一根稻草,河间的乱事,看似在于几位失职的官员,其实际上,过错皆在于我们自己。
若非西凉的战事,若非强制性的、征集军粮,若非官员们报喜不报忧的做法,又岂会导致今天乱事不可收拾的地步?”
司马懿说一句,重臣们的心就跳一下。
天啊,司马懿他不要命了?竟然在盛怒的曹操面前说出这样的话来。他难道不怕曹公一怒之下将他推出去砍了吗?
明明是一件地方官员们失职引起的叛乱,司马懿却强词夺理,推到了曹操自己的头上。
正如群臣们所料,曹操在听到了司马懿的话之后,气得肺都要炸掉了,可是在朝堂之上,曹操是不会杀耿直进言的臣工的,于是曹操说道:“仲达所说,虽然也有道理。但是事若真如你所说的那样环环相扣,岂不是从一开始,孤就陷入了万劫不复的境地了吗?
此次叛乱,是**。只是偶然事件,并非积重难返之事,仲达之言,实在是多虑了而已。”
曹操在朝堂上气定神闲。轻描淡写的否定了司马懿的说法。
司马懿自然是不会被曹操给杀掉的,但是众臣们都知道,虽然曹操不会杀司马懿。但是司马懿这辈子,就仅仅是凭他说的这一番话,他就断然不可能再被曹操重用了!
当然,群臣们心里面清楚,司马懿自己的心中自然更加的清楚。
在曹操宣布退朝之后,司马懿独自一人行走,期间并没有任何的臣工来向司马懿打招呼,世态炎凉,可想而知。
不过司马懿并没有觉得失落,反倒是面露笑容。
此时的司马懿,已经和东吴打得火热,正如杨林所要求的一样,司马懿已经成为了东吴所不可或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