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混在东吴吃软饭(xi)-第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见已经没有自己什么事儿了,华佗便告辞,黄月英相送华佗一些诊金,但是华佗却拒绝了。

“举手之劳而已,何必挂牵!老夫向来是治病之后才收钱的,若是连病都没有治,只是说了几句胡话就乱收钱的话,只怕会砸了老夫这块金字招牌了!”

华佗离去之后,诸葛亮又陷入到了沉思。

他总是觉得东吴的百鸟宴是阴谋所在的关键,但是这麻药的效用,却被华佗给否定了。

既然如此,就再也查不到东吴的百鸟宴中的异样所在了,诸葛亮想不通,越是想不通,他就越是担心。

若是再查不到东吴的诡计为何,诸葛亮只怕大祸会临头的!

此时的诸葛亮,想到了和杨林在一起时候的场景……

若真论聪明才智,诸葛亮自认为不输于任何人,杨林此人,只不过是一位喜好耍小聪明的弄臣而已。

但是对于杨林,诸葛亮却不敢掉以轻心,从更深入一点的方面来看,诸葛亮唯一自认为不如杨林的地方,便是杨林知道一些自己所不知道的东西。

虽然不知道杨林的那些奇怪知识是从哪儿得来的,总之,杨林比自己懂得更多,他的知识面,比自己更广!

大概正是因为自己的知识面广于其他人,所以杨林才敢明目张胆的在蜀中一带故弄玄虚。

无论是东吴风还是东吴的国宴,都不是什么好东西,在诸葛亮看来,是一定要向主公禀明东吴的阴谋诡计的!

诸葛亮左思右想,对黄月英说道:“无论如何,我都要向主公禀明此事,若是真让东吴得逞了,那么我蜀中自然就危险了!”

“……”

黄月英并没有表明自己的态度,因为她也想不通东吴究竟的目的何在,只不过,在研究白鸟汤的过程中,黄月英发现了一些新奇的东西,这就足以让黄月英满足了。

第十章解释

华佗虽然是名医,但是近段日子以来,却很少为官宦之家医病。

若不是黄月英消息灵通,是断然不可能知道华佗大夫在蜀中一带行医的,而既然被黄月英找上了,华佗也无可奈何,只得勉为其难的来了一次。

到了蜀中大臣诸葛亮的府上的时候,华佗也知无不言,将自己所知道的关于麻药的一切都告知了诸葛亮夫妇,只不过,他却没有在诸葛亮府中待太久,匆匆忙忙的就离开了。

黄月英谓诸葛亮道:“夫君可知道关于华佗大夫的传闻?”

诸葛亮稍稍摇头,道:“还请夫人言明。”

黄月英又道:“夫君,如今华佗大夫在蜀中一带行医,颇为低调,其缘由,众人皆说是他医术有限,没有办法医治病人,因此躲在蜀中避祸。”

诸葛亮道:“这亮也有耳闻,据说赤壁之战中,曹军疫病横行,因此请来了华佗大夫前来为病兵治病,可是华佗大夫却没有办法将疫病控制,致使曹军士兵死于瘟疫者不计其数,是以华佗大夫自觉惭愧,便不敢再见曹操,于是只有藏于蜀中。”

黄月英道:“妾身倒不这么认为,因为华佗大夫临阵脱逃,按理说,曹操是应当悬赏捉拿的,可是曹操并未如此做,这与曹操乱世枭雄的名声并不相称。”

诸葛亮道:“这倒是奇怪了,可是,这又能说明什么?”

黄月英继续道:“夫君,若是一件事情,众人皆知道不可为,那么,若是事不成功,你又如何去怪罪他人呢?依妾身猜想,华佗大夫虽然勉力为曹军士兵医治,但是无论是华佗大夫还是曹操本人。都知道疫病是没有办法控制的,因此曹操并不怪罪华佗。

妾身想,华佗大夫离开曹军的目的,一定是感觉到了什么令自己害怕的东西,他为了不再见到这样的东西,便远赴西蜀,夫君,你认为妾身的猜测如何?”

诸葛亮笑道:“月英,你说得极好,依亮之见。但凡医者,是最不喜欢见到害人的人的,而在为曹军医治疫病的时候,华佗大夫大概见到了害人的人,因此才远走他乡的。”

诸葛夫妇一唱一和,将华佗大夫的一言一行分析得非常的透彻……

翌日,诸葛亮面见刘备,向刘备禀告自己的发现,对于自己拿东吴的国宴里的汤做研究。并且请来华佗大夫的事情,诸葛亮毫不隐瞒。

诸葛亮请刘备彻查东吴餐馆中百鸟汤的成分,刘备显得有一些为难,道:“孔明。既然华佗大夫已经说了,麻药只是一种佐料,你又何必刨根问底呢?”

诸葛亮道:“主公,东吴狼子野心。意图以麻药来软化我蜀中的民众,我等切勿被他所欺骗,当早下决断。断了东吴的念头才是。”

虽然诸葛亮言辞凿凿,但是刘备可不愿意相信这些,因为诸葛亮所说的,只是片面之词,在成都城内,品尝过百鸟汤的人可不是少数,更有些巨富之人,甚至天天都跑到东吴餐馆里去吃百鸟汤,可是至今为止,却从未听说过有人中毒或者是沉溺其中。

总不能说,一种食物好吃,某人天天去吃,就说他上瘾了吧?

但是既然诸葛亮已经将话提出来了,刘备也不能就这样将事情搁着,于是刘备便派法正去彻查此事。

法正领命,立即来到了东吴商会,将刘备对自己所下达的命令径直告知了吴湘。

吴湘听后,面露吃惊之色。

法正又道:“吴先生,此是主公之命,还请吴先生配合为好,不然的话,蜀中与东吴的通商往来,只怕就会中止。”

吴湘忙道:“万万不可,若通商中止了,只怕我东吴的商人们会造反的!”

法正道:“既然如此,请吴先生解释一下,为何在百鸟汤中,会有麻药的成份?”

吴湘道:“实不相瞒,这百鸟汤,是在我东吴得了交趾之后才有的。在我东吴接管交趾之后,便发现,在交趾一带,出产一些奇异的植物,许多植物身上,有着奇香,将这些植物入味,能够使食物好吃数倍!

这些植物,连当地人也不知晓其名字,不过我东吴主公心细,便名人带回来煲汤,这才有了东吴的国宴——百鸟宴!”

法正奇怪道:“照你这么说,放进百鸟汤中的,只是香料而已?”

吴湘点头道:“正是如此,法大人,这些香料只是来提味的,至于香料是否会使人上瘾,这些事情,老夫却不甚知晓,若是真会使人上瘾,那么老夫大可不再添加。”

“……”

法正有些犹豫,实际上他自己是颇为支持东吴与西蜀通商的,至于百鸟宴,法正自己也吃了许多次,虽然每一次的味道都令人难忘,但是法正却从来没有觉得自己离开了百鸟汤就没法活,这显然不是上瘾的现象。

而这一次,主公命法正彻查百鸟汤中的成分,纯粹是因为诸葛亮的缘故,主公对诸葛亮颇为信任,既然是诸葛亮说的,那么就算是毫无道理的事情,主公也会信进去几分。

法正对于诸葛亮一惊一乍的行为并不认同,此次的东吴与蜀中通商,若主公全听诸葛亮的话,那么只怕到现在,东吴与西蜀都没有办法通商的。

瞧吴湘一副无辜的表情,法正稍稍的思索了一下,现在,总要找个方法去堵住诸葛亮的嘴!

于是法正道:“吴先生,你制作百鸟汤的香料,能不能取来一些我瞧瞧。”

吴湘道:“自然可以。”

虽然一家餐馆的佐料,对于餐馆来说是绝等的机密,但是如此天大的事情,吴湘自然也不能藏着掖着,便将香料都拿了出来。

法正瞧着手中的小盒,果然都是些自己从未见过的植物,仔细闻了一下,只觉得奇香扑鼻。看来,吴湘说这些是香料,应该不假。

法正道:“吴先生,这些香料,我要拿到朝堂上令主公看看,可否?”

吴湘道:“只要能洗清嫌疑,法大人怎么说,老夫就怎么做了。”

于是隔天,法正便将从吴湘那里拿来的香料送到了朝堂上,让刘备定夺。

诸葛亮一见。他对法正的立场知道得一清二楚,便道:“法大人,你只为东吴商人说好话,你是否能肯定,这东吴商人所送的香料,是否就是加入到百鸟汤中的?”

法正可不认同诸葛亮的这句话,正色道:“诸葛先生,我虽然愚昧,但也不至于被人诓骗到如此的程度。东吴商会的主席,在那样的情况下,若是敢拿假的东西于我,那他大可以将我给杀了!”

诸葛亮不再追究香料的真假。反正只要让医馆验了便知。

于是刘备让医官上堂,而诸葛亮这一次又准备了一碗从东吴餐馆中带回来的百鸟汤。

这名医官名叫徐茂,是刘备特意找来的来自于汉南的医官,对于汉南一带的药材十分了解。若让他来验,定能使真相大白。

徐茂来到殿前,先是向刘备行了礼。刘备道:“徐医官,左边的一碗,是从东吴餐馆中取来的东吴国宴,名叫百鸟汤,是用一百只麻雀熬制成的汤,而至于右边,便是东吴的商人所说的,熬制这汤所用的香料。

你倒是为孤瞧瞧,这汤中,是否放了这些香料的,若真是放了的,你瞧瞧这些香料对于人是否有害。”

既然主公下了命令,徐茂自然不敢怠慢,便上前了两步,拿起那碗盛着东吴的百鸟汤的碗,细细的品了一口。

在那之后,徐茂道:“这汤的味道甚是浓郁,若不是费了一番功夫,只怕是熬不出来的,至于汤中是否放了香料,请容我仔细瞧瞧。”

于是徐茂又来到了那一小堆香料前,开始一样一样的拿起,一样一样的在鼻子下面嗅着。

待每一件香料都嗅过之后,徐茂道:“主公,这些香料,正是汤中所有之物!”

不得不说,徐茂这位来自于汉南的医官,对于这些香料的了解程度,是毫无疑问的,他只要用鼻子一闻,便能够知道这些香料的来龙去脉。

徐茂又道:“主公,我从小出生于汉南的不毛之地,周边全是一些千奇百怪的植物,汉南气候炎热,植物本身却散发着奇味,这香料,自然是从这里所来的。殿上的这些香料,许多我都是小时候就见过的,但是这些香料却没有名字,纵然是现在,我也叫不出来。

由于将香料放入到食物中,能增添食物的味道,因此汉南一带的民众,最好这口,现如今,汉南已属东吴,因为有商人的买进卖出,因此汉南的香料,在东吴一带已经流行开来了。”

听徐茂说得头头是道,朝上诸臣已然信服。

唯有诸葛亮心中疑惑未除,道:“徐医官,这些香料中,是否有会令人上瘾之物?”

徐茂在香料中找了一找,最终拿出来一只小果子,道:“诸葛先生所说的,大概就是这个,此果无名,但是我也是见过多次的,将这种小果子加入到汤中,能够使汤唯更加的浓厚。

不过这只是作为香料的用处,若是将这种果子生吃,可能会导致头脑迷糊,吃多了,便会萎靡不振。”

诸葛亮一听,顿时来劲了,道:“照你这么说,这就是会令人上瘾的东西了?”

徐茂却摇摇头,道:“并非如此,这种果子若是要令人上瘾,除非天天吃,而且每天用还必须吃上许多,对于百鸟汤中的分量来说,还不足以令人上瘾;还有一点就是,百鸟汤必须在鼎中熬制一天一夜,既然如此的话,只怕再多的毒也被煮干净了,哪里还能让人上瘾?”

徐茂之言,令群臣信服不已。

高温能够消毒的道理,在座的群臣都是懂的,当今蜀中一带的百姓,吃的东西可不全是安稳的,最简单的猪肉,在放置久了之后,都会产生毒素,因此百姓们吃东西,都是煮熟了之后吃的。

高温能将毒素蒸发掉,猪肉是如此,又何况在鼎中熬制了一天一夜的有毒的小果子呢?

这一下,诸葛亮彻底哑口无言了。

难道说,是自己想错了,一切都是自己的误会?

因为再也没有为难东吴餐馆的理由了,于是诸葛亮只好作罢。

刘备当即下令,不再去查东吴餐馆中百鸟汤的成分,另,也让东吴餐馆注意一下,在百鸟汤中,香料切勿放得过多,若是蜀中的民众们在喝了百鸟汤后出现身体不适的情况,立即查封百鸟汤。

吴湘惊出了一身冷汗,忙把这件事情告知了远在柴桑的杨林以及主公孙仁。

此时的杨林已经从许昌回来了,对于北方的事情,他都已经部署下去了。

孙仁与杨林密谈,问道:“杨林,你真的在成都民众所喝的汤中下毒了?”

在东吴与西蜀通商之后,杨林对于吴湘等人的调遣,孙仁是看在眼中的,只是孙仁并不知道,杨林派吴湘等心腹到成都去做什么?

无论是教成都的民众跳舞,还是在成都城内开设餐馆,卖百鸟汤,孙仁都只是知道,却不知道杨林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直到吴湘的书信到了,孙仁才隐隐约约的认为,杨林想在成都城的民众中下毒。

但是杨林却否定了主公的猜测,道:“仁,我用在百鸟汤中的佐料,实在是只有香料而已,至于有人说香料中有毒,我却并不否认,当下的食物中,什么东西没有毒,只消煮过之后,食物就没有毒了,这些香料自然也是如此。

诸葛亮由于我的关系,对于东吴与西蜀通商之事,一直心有余悸,所以,他才想着法的找出东吴餐馆中的秘密所在,不过,为了防止家中的宝箱被偷,我通常会在家中显眼的地方放少量的金钱,这样我的钱可就安稳了。”

杨林的话,令孙仁觉得颇为有趣,看来杨林这小子肚子里的坏水还没有吐完,不过孙仁却并没有继续询问,因为她也想静静的等待着结果。

第十一章出兵

曹操与西凉马腾的战事,处于焦灼阶段。

因此,曹操不得不接纳了司马懿所提的建议,在己方领地范围内增兵,以解燃眉之急。

当下曹操的大部分兵力都用在了对西北一线的作战,但是还是有小部分的兵力曹操不敢轻易调动,那就是在东南一带防御东吴军队的兵士。

赤壁之战,曹操一直心有余悸,因此对于东吴颇为忌惮,就算是已经与东吴结盟了,曹操却还是不敢将全部的兵力都用于西北一线作战,所以,征兵实属无奈之举。

此次的征兵,时间紧迫,不过负责招兵之人,也就是司马懿,却是一位非常能干的人!

短短的五天时间,司马懿就为曹操募集了五千人。

此五千人,虽然相较于战争来说不算什么,但是在战争处于胶着状态的时候,这五千人的兵马,很可能能够起到奇效!

司马懿原只是一名小小的侍郎,曹操对此人并不待见,但是在征兵一事中,司马懿却显出了难得的才能,于是曹操便封司马懿为偏将军,命他带着自己所招来的兵马加入到西北一线的战争。

曹操命司马懿的五千兵马为奇兵,在张鲁出兵之时,攻其不备。

而司马懿也是如此去做的,他率领五千新兵,果敢冲入敌阵之中,将张鲁的部队搅得一团乱。

张鲁本就不是带兵之人,全凭着一股子冲劲儿才将曹操逼至绝境,若是陷入逆境,他就不会打仗了。

初战败阵之后,张鲁只能逃走,他一逃走,曹军从身后紧跟不舍,一路追杀。当张鲁逃回汉中时,兵马只剩下十分之一。

曹军再一次追杀过来,张鲁不得不投降了。

于是汉中之地,瞬时便成为了曹操的囊中之物。

张鲁已败,对于西凉的马腾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打击,曹操也见到了胜利的曙光,于是加紧了攻打西凉,形势处于一边倒的局面。

曹操取了汉中的消息传到了成都,对于成都是一个不小的震撼。

之前刘备并不惧怕曹操,是因为曹操若想取成都。需要越过汉中的屏障,但是张鲁投降后,形势就急转直下,现在,曹操若是想进兵西川,他随时都可以。

于是刘备命人商量对策。

李严奇怪道:“主公,原本曹操受马腾与张鲁夹攻,正处于两难之地,不日之后便会退兵。因此才被迫征兵。但是没想到,曹操只征到了五千兵马,竟然能够起到奇效,五千兵马就随即改变了战局。痛击张鲁,逼迫张鲁将汉中之地拱手相让。”

法正却道:“战争原本就是瞬息万变的,只可惜张鲁并非良将,纵然是坐拥汉中之地。但灭亡只是迟早的事,张鲁与主公比起来,只怕千差万别。今汉中已落入曹贼之手,主公,以微臣之见,当趁着曹操在汉中立足未稳之际,将汉中从曹贼的手中夺过来!”

的确,现在曹操面前最主要的对手,还是位于西北的马腾,在击败了马腾之后,曹操才可以腾出手来攻打其他人。

也就是说,现在的曹操虽然得了汉中,但是汉中一带的防守必定非常薄弱,对于刘备方来说,这是取得汉中最好的机会!

刘备便问道:“股心意已决,当出兵汉中,试问一下,谁可为将?”

于是众位将领都站了出来,道:“我愿为将!”

刘备一看,站在最前面的,竟是老将黄忠,黄忠虽老,但是颇有廉颇之风,刘备对此位老将也颇为照顾,无论是在俸禄方面还是在宅邸方面,都比其他将领的好。

当然,刘备之所以厚待黄忠,是因为黄忠是可用之将,至少在蜀中内部,能胜过黄忠的将领,却没有几个。

刘备道:“既然黄老将军愿意领兵出征,孤深感欣慰,只是不知,何人可为军师?”

法正建议道:“主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