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混在东吴吃软饭(xi)-第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程普道:“杨大人,我军与曹军在此地僵持已久,如今进不能胜,退又无处可退,我军甚是尴尬,末将曾书信询问主公,合肥之战,当何去何从,可是主公却回复说,一切等杨林回来之后再说,杨大人,既然你已经回来了,那么此战,我军应当如何?”

鲁肃也道:“杨先生,此前,你叮嘱于肃,纵是曹军城中大乱,也切不可攻城,肃一直铭记于心,虽合肥城中因为粮草被烧,数次大乱,但我军却并未贸然进攻。杨大人,如今你已然回来,肃想问你,我军是攻还是退?”

杨林微微一笑,在离开近卫军之后,杨林并没有和孙仁联系过,也没有告知孙仁什么注意事项,现在,孙仁竟然向前线的将领这么说,也就是说,她已经将前线的部署交给自己了。

既然如此,杨林便也毫不退让,道:“诸位将军,可知主公的真正用意?”

在座诸将,有的晃着脑袋,不明所以,而有些则一副心领神会的样子。

杨林也不管诸将究竟知道与否,此时此刻,已经是可以将所有的事实公之于众了。

杨林道:“诸位将军,其实主公命我等进攻合肥的用意很简单,那就是拖住曹操的脚步,不让曹操的势力继续扩张,我等只要在合肥耗着,无论胜负与否,曹操都不敢轻举妄动,西凉的马腾和汉中的张鲁,便有了喘息之机,等这两人的势力稳固之后,便能够从西北面牵制住曹操。

当然,除了拖住曹操的脚步之外,此战的目的,还是为了耗损曹军的实力,今时不同往日,昔日曹操采用屯田制,制后方稳固,纵是赤壁之战大败,也未能损伤其元气,群雄之中,数曹操最强,曹操当之无愧。不过现在,我东吴因为种植了番薯,在农业方面,已胜了曹操半筹,若是比消耗,曹操并非是我方的对手,不过曹操却毫无察觉,自以为是,除了增兵支援合肥之外,还数次送来粮草。

曹操的实力在悄悄的变弱,而我方的实力却未受影响,因此,我军进攻合肥的目的已然达到了,至于究竟攻下还是不攻下合肥城,那就无关紧要了。”

杨林之言,令众将恍然大悟,就算是鲁肃这位已然知晓此战目的之人,在听了杨林的详述后,也真正体会到了主公的良苦用心。

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不能不说,孙仁主公的此计神妙,在潜移默化之间,就损耗了曹操的实力。

也有不明所以的,甘宁问道:“杨大人,单单是烧掉了曹军的粮草,又或是杀掉了曹操的数万兵士,就能说曹操的实力被耗损了?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曹操实力雄厚,又岂能因为此战而消耗殆尽?”

杨林笑道:“若曹操的实力真的消耗得太多了,只怕这老贼早已察觉了,而对于合肥,他只怕早已做其它打算了,正是因为曹操并没察觉,他才会不断的向合肥增援。

事实上,曹操的实力衰退,并非在现在就能看出来,此战结束之后,曹操为了权霸天下,定然会向西凉的马腾和汉中的张鲁发难,可是他却未想到,己方的实力已受损,而马腾和张鲁的实力却日益稳固,他与这两方交战,自身的实力便会大损,但是,当曹操察觉到这一切的时候,已经太晚了,他再无回头路可走了。”

杨林这么说,众将才听明白了。

这就好比一个武功高手,伤人在内,对手受了内伤却不察觉,但是当对手和另一人大打出手之后,他才会察觉到自己受的伤是多么的严重,可是,纵然是发现自己受伤了,那人却也没有时间再后悔了。

第三十二章议和

既然孙仁主公将合肥之战的定夺权交给了杨林,杨林自然也当仁不让。

在深入的分析了曹操一方的实力之后,杨林便道:“现在,我军和曹军,在合肥已经僵持了一年多了,我军拖住了曹操对外扩张的计划,而曹操也在对峙中,实力不断消耗。我东吴的目的已经达到了,事到如今,是否攻下合肥城倒也无关紧要了,再耗下去,对于我方反而不利了,因此,该是我军退兵的时候了。”

若是在平日,杨林这么说,只会被程普以扰乱军心为名惩治,但是如今杨林已经将合肥之战的利害关系逐一分析了一遍,众将听得头头是道,照杨林这么来说,的确,退兵是当下最好的选择。

只要东吴一退兵了,曹操便会继续开始对其它豪雄用兵,到时候,东吴只要坐山观虎斗便可以了。

不过对于退兵,程普却有所顾虑,道:“如今我军与曹军僵持,我军实在骑虎难下,若单方退兵,难免曹军不会倾巢而出,击我军暮归,到时候,我军危矣。”

杨林笑道:“昔日高祖打败楚霸王,也是击其暮归,因此,程将军有此顾虑,倒也无可厚非,而我军虽然要退兵,但若真的就这么一声不响的退走了,只怕曹操老贼心中也会起疑的,所以,我军不能就这么白白的退兵,在退兵之前,我军应与曹军谈谈,在合肥待了这么久了,重要讨一些好处吧?”

杨林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与曹军和谈,双方互谈条件,待和谈结束之后,双方划清界限,从此井水不犯河水。

程普道:“杨大人所说,正和我心意,相信这也是主公的意思,既然如此,我们就照着杨大人所说的去做吧!”

计议已定,程普立即派人送书信至柴桑,在书信中,程普还特别强调,和谈的主意,是杨林出的。

果不其然,因为程普在信中说了是杨林的意思,那么在孙仁主公的回函中,也一口认同了众将的决定。

孙仁在回函中还特别说了,既是和谈,那就是以和为贵,对于物利上的讨要,不必狮子大开口,军士们的安稳才是最重要的。

东吴的主公孙仁,将和谈的具体事宜交给了杨林,杨林在外,能够临机决断,可以先斩后奏。

程普收到孙仁的回函之后,便召集众将,宣读主公回函,并且商议如何与曹军和谈。

第二天,甘宁便陪着杨林来到了合肥城下,虽然甘宁想要多带些军士护送,以免杨林太靠近合肥城而遭到不测,但是杨林却回绝掉了。

“甘将军,如今我军气盛,怎么害怕曹军使手段的?”

在杨林的执意要求下,甘宁便和杨林两人前往。

合肥城的守军一见到敌方只有两人前来,都觉得诧异,其中一人是甘宁,曹军士兵倒也识得,是东吴的将领,至于另一人,身上竟没穿铠甲,看来只是一名文官。

合肥城的守军以为是敌人来攻城,想要放冷箭,但是张辽却阻止了军士放箭,他也觉得奇怪,为何东吴会只派两人来到合肥城下。

杨林抬头看着合肥城的城墙,以及城头上站着的曹军的士兵们,随后,他朗声道:“在下东吴从事杨林,有要事与张将军商谈,还请张将军下城一谈!”

军士们看杨林,以为只是一名文弱书生,但是他声音洪亮,令诸位曹军的士兵非常诧异。

张辽在城头上,自然也听见了杨林的话,对于杨林,张辽并不认识,于是也不能做出任何的评价。

杨林说完后,甘宁也朗声道:“怎么了,曹军的士兵,只不过是些缩头乌龟吗?我们只有两人前来,如果你们连这样也认为是陷阱的话,那么我军就无话可说了!”

甘宁刚一说完,杨林就制止了他。

张辽身旁的乐进怒道:“这些东吴蛮子,看来又想出新的花样了,只让两人来骂战,真以为我军士兵都是草包吗?”

乐进、李典两将都觉其中有诈,但是张辽却并不这么认为,因为看东吴来人的态度,实在不像是有什么陷阱的样子。

于是张辽决定自己一个人出城,虽然乐进、李典阻止,但是张辽只是道:“二位将军,我若闭门不见,只怕损了丞相的威名,现在对方只有两人,我倒是不怕他们的,若我真遇到了不测,还请两位将军代我守城,不可让东吴士兵攻入合肥城一步!”

张辽安排妥当了,便骑马出了城。

张辽一出城,城门就立即紧闭,张辽策马缓缓来到了杨林面前,问道:“阁下说有事对我说,请问一下,究竟是何事?”

甘宁看着只身出城的张辽,技痒难耐,这些日子以来,他与张辽数次单挑,都是落于下风,甘宁心有不甘,总想着有朝一日要在武力上胜了张辽。

如今和谈在即,只怕今后,再无与张辽单挑的机会,所以甘宁手痒,想和张辽再大战一场。

不过此次,却是有重要的任务在身,因此就算甘宁想要动武,却也克制住了自己。

杨林笑着扫了张辽一眼,不愧是五子良将之首,果然威风凛凛,只可惜,这样的将军,却并没有为东吴所用。

当然,杨林并不在意一位强将是隶属于谁的麾下,因为在他的战术里,无论是水战还是陆战,将领的作用都是微乎其微的。

杨林在马上,对张辽微微一拜,说道:“张将军,在下此次来,是因为受了主公的密令。今我军与你军在合肥对峙,双方虽互有胜负,但合肥城固若金汤,我军若再攻下去,只怕会两败俱伤,到时候,东吴与曹丞相,只怕会成为其它豪雄的盘中餐。我主仁慈,不想再看见双方士兵的死伤,因此,主公便命在下来与将军和谈,双方划定界限,互不侵犯。”

第三十三章谈判

张辽听得诧异,东吴军队进攻合肥,双方互有胜负,相持已一年有余。

可是为何,东吴却在此时此刻派人来和谈,难道说,是东吴的后方不支,已经无法补给前线的粮草了?

可是无论如何,和谈是当下曹军最想要的结果,曹军在合肥就这样耗着,已经使曹丞相不能够攻打西凉的马腾和汉中的张鲁以扩张势力,若是与东吴签订了合约,双方互不侵犯,那么曹丞相便能够腾出手去对付其它的豪雄。

张辽问道:“杨大人,东吴有意议和,也是好事,只是我曹军士兵,死在吴军手下的人不计其数,请问一下,东吴如何告慰我死去士兵的在天之灵?”

张辽所指的,可不仅仅是在合肥之战中死去的士兵,还包括在赤壁之战中,死于吴军诡计下的士兵们。

甘宁听得火冒三丈,我方已然来议和了,没想到,张辽这匹夫竟然这么不识好歹。

但是杨林却并不为所动,笑道:“张将军,我主仁慈,不忍两军士兵死伤,故而前来议和,相信对孙曹两方来说,议和都是最好的结果。如今曹丞相意欲平定西北,一定不想在东南方再受制约,议和之事,对丞相来说,必定是利大于弊,相信将军心中也很清楚,对于双方停战,将军定然是巴心不得的……

此次议和,我方诚心诚意,张将军也不必以需告慰死伤军士为名胡乱加价,如若张将军想要因是我方先提出议和之事而狮子大开口,乱谈条件的话,在下便会禀明主公,说曹军虚以委蛇,不值得议和,当与之拼得鱼死网破。”

杨林一副伶牙俐齿,说得张辽哑口无言。

诚然,议和之事,对于曹军来讲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张辽自己的心中也很清楚,站在曹军的立场上来讲,能与东吴议和,对于曹军是最好不过的,相信曹丞相也会如此想的。

张辽搬出了死去的军士,只是想己方在谈判的时候处于有利的境地,没想到却被杨林一眼就看穿了吗,因此张辽无言以对。

良久,张辽才道:“杨大人,事关重要,此事末将不能擅自下定论,还请末将禀明丞相,让丞相定夺。”

言罢,张辽便转身回城。

而这也是杨林意料之中的,虽然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但是像和谈这样的大事,单单是在外作战的将领,恐怕是做不了决定的,此时,就算是张辽胆大包天,替曹操做了决定,只怕双方的协议生不了效。

于是杨林便和甘宁回己方营寨,等着曹军的消息。

又过了几日,曹操派来与东吴和谈的人到了,赫然便是荀彧!

要知道,荀彧可算是曹操的头号谋臣,曹操的诸多方略,都是出自荀彧之手,既然曹操派来荀彧作为和谈的代表,可见曹操对于此次的议和是多么的重视!

和谈的地点,定在合肥城外的一处小山坡上,由东吴的军士搭建凉亭,供参与和谈的双方代表坐。

此时的杨林,与荀彧面对面坐着,荀彧一副老态龙钟的模样,和杨林的年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和谈桌上,两人都显得比较收敛,直到品了一杯茶之后,荀彧才率先开口,道:“张辽将军八百里加急送来书信,丞相一看,竟然是东吴意与我方议和的消息,丞相左思右想,终认为此乃头等大事,于是不敢怠慢,特派我来与东吴的代表议和。

我初想,东吴之主是名女子,在能力上较男子有所不足,因此,辅佐东吴之主的人,定是人中龙凤,可是今日一见,没想到与我和谈之人,竟是一名如此年轻的青年俊杰,真令我叹为观止。”

荀彧的话,说不上恭维,也算不上讽刺。

杨林诚恳道:“荀先生,我主孙仁虽是一名女子,但她所拥有的才干,却不亚于须眉男子,如今东吴在主公的治理下,国泰民安,老百姓安居乐业。至于荀先生所说,辅佐主公之人是人中龙凤,那倒不假,我东吴文有张昭、张纮、鲁肃、诸葛瑾,武有程普、甘宁、吕蒙,真可谓人才济济,至于在下这样的南郭先生,便也只能打打杂,干干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已。”

杨林在字里行间中,对自己讽刺了一番,这令荀彧不由得想起了晏子使楚的故事。

若是比嘲讽人,荀彧自认为不比杨林逊色,不过当务之急,是要与东吴议和,这也是曹操所交给荀彧的头等重要的任务,因此荀彧不敢怠慢,便转移了话题,道:“杨大人,你既是东吴的代表,便应当知道,议和之事,对于双方来讲,是最重要的,因此,希望杨大人能够禀明你主孙仁,对议和之事,当求同存异,以百姓为重,以自身得为轻,尽量促成议和,如何?”

杨林恭敬道:“荀先生所言,在下也深有所感。想当初,主公在赤壁之战中大胜,便有些忘乎所以,又加上荆州被刘备所占,因此主公才想要北进,朝准合肥,意图开疆扩土。原本对于合肥,我军势在必得,但不想合肥有强将驻守,我军虽耍了些小聪明,也差点攻下了合肥城,但是张辽等将军勇猛无比,竟生生从我军手中,将合肥城重夺回去。

现我军与你军,在合肥城僵持,已经一年有余,都处于进退两难之境地,因此我主才回心转意,为百姓计,为军中将士计,才授意我等,与曹军议和,从今往后,双方各占据其领地,互不侵犯,互相资助。”

杨林侃侃而谈,道出了东吴和谈的缘由。

若真是以此来理解,那么东吴便是被迫议和的,若真是如此,曹操又怎么会派荀彧前来,径直让张辽率军打过去不就得了?

可是事实却并非如此,荀彧早知道东吴军狡猾诡诈,他们虽来议和,但是事实上却并不是被迫的,倒像是主动议和,因此对于吴军,荀彧还有曹军的一干将领,没有人敢大意。

第三十四章协议

荀彧谓杨林道:“杨大人,孙曹两家,本就应同仇敌忾,为汉室出力,赤壁一战,虽我军败了,但曹公却从未放弃,今厉兵秣马,挥师西北,全为汉室天下!东吴之主能以大局为重,曹公也颇为欣赏,在出来前,曹公特别嘱咐我,与东吴议和,可让之利,尽管让与东吴,相信东吴女主深明大义,定能明白曹公心意。”

杨林也道:“承蒙曹公看得起,在下必定禀告主公,天下之势,以曹公马首是瞻——只是在下不知道,曹公如何让利于我东吴?”

荀彧道:“曹公说了,刘备虽自命为汉室宗亲,但实则卑鄙无耻之徒,刘备占据荆州,实在令曹公所不耻,因此,曹公特上奏陛下,封孙仁为荆州牧,统领荆州九郡。”

杨林笑而不语,这曹操真是连议和的时候也不忘挑拨孙刘两家的关系,任命孙仁主公为荆州牧,但实际上荆州的掌控权却在刘备的手中,如此一来,不是变相让东吴去进攻荆州吗?

荀彧见杨林表情异样,便问道:“杨大人,可对此有不满?”

杨林道:“承蒙曹公看得起,但如今东吴已经和刘皇叔签了协议,井水不犯河水,曹公现命我主为荆州牧,岂不是挑起我东吴与刘皇叔的不和吗?还请荀先生禀明曹公,荆州牧之位,我主实在不敢受。”

要夺回荆州,杨林自有自己的方法,他可不想东吴成为对方手中的棋子。

见杨林心意坚决,荀彧又道:“既然如此。杨大人,荆州牧之事。我再也不提。曹公既然诚心议和,定是有其它的好处的。那就是从此以往,曹军与吴军的一切瓜葛,都既往不咎,我曹军不会再计较赤壁之战的得失,从此以后,以淮河为界,两家和平共处,互不侵犯。”

荀彧的这句话,倒是杨林想听的。此次议和,最重要的就是双方从此再无兵戎相见,只要北面无战事,那么东吴便能安心的操作自己的事情,而对于曹操来说,议和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只要议和了,曹操便能够腾出手去对付西北的马腾和张鲁了。

杨林道:“以淮河为界,对两家来说。倒是公平,既然曹公有意,那我主怎会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