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混在东吴吃软饭(xi)-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表死前留下遗嘱,立刘琦为嗣,领荆州牧,刘表还将刘备招至榻前,托以荆州大事,刘备答应刘表,必定尽心辅助刘琦。

刘琦拜刘备为义父,刘备领兵镇守新野,以待曹军。

七月,曹操整装完毕,兴兵五十万众,来犯荆州。

诸葛亮知曹军不可抵挡,便设下空城计,诱使敌将曹仁入新野城,待时机一到,引燃城中火油之物,新野火势大作,曹仁军死伤无数。

曹仁率残兵出城,又遇赵云拦截,厮杀一场,曹仁军只剩数千,曹仁领兵趟白河而过,却不料再次中计,关羽在上游令兵士撤去堵水的沙袋,洪水直冲而下,曹仁军淹死者不计其数。

曹仁拼命冲杀出去,领残兵败归,新野之战,刘备大获全胜。

刘备领兵至樊城,但樊城孤城一座,并不可守,于是诸葛亮建议退守襄阳。

刘备向刘琦求救,刘琦立即派兵支援,并派韩玄、张允、黄忠、文聘、魏延等将同往,刘备携新野、樊城之民渡江,转战襄阳。

曹操大军逼至襄阳,与荆州的主力在襄阳交战。

曹操虽在兵力上占据优势,但襄阳所驻扎的全是荆州精兵,猛将如云,因此曹操攻打荆州异常吃力。

双方都损兵折将,其惨烈程度,不亚于官渡之战。

曹操调兵遣将,却始终无法攻破襄阳,贾诩建议曹操以霹雳车攻城,曹操采纳其计,霹雳车投巨石落入襄阳城中,城中顿时哀声遍野。

诸葛亮不甘示弱,造连弩,能十箭齐发,致使曹军死伤无数。

双方僵持不下,一月之中,曹军每日攻城,城下尸体堆积如山,曹军与襄阳守军皆死伤无数。

曹操令人传话,若襄阳死守不降,待城破之日,必将屠城三日。

于是襄阳城内,人心惶惶,众将意见分歧极大。

诸葛亮谓刘备道:“主公,刘琦公子在军中威望甚浅,将士不甘心为其效死命,今军心不稳,望主公早作打算。”

刘备道:“备受刘景升大恩,怎能临阵脱逃?”

诸葛亮又道:“主公是荆州最后所望,若是死于此处,只怕荆州再难回天。”

诸葛亮苦劝,刘备这才无奈收拾自己部众,连夜撤离,刘备走后,张允、韩玄率众开城投降,曹操得以进驻襄阳。

文聘不肯降曹,曹操亲往拜见,文聘感曹操诚意,乃降。

刘备保住有生力量,再加上黄忠、魏延等将主动来投,襄阳之战,得失相抵。

刘备率众败逃至荆州,刘琦亲往接见,刘琦知襄阳已归曹操,连连摇头,忙集中最后兵力于南郡,与曹操殊死一搏。

九月,曹操攻南郡。

刘琦开仓放粮,军民奋力抗曹,曹军遇难以想象之抵抗。

刘备、刘琦已无退路,南郡守得固若金汤,曹军连日攻城,皆无功而返。

曹操大怒,下令三军,谁若率先攻入南郡,便可封侯,又传令,南郡城破之时,屠城三日,军士们可任意在城中抢掠。

曹军大振,攻城之势愈加猛烈。

南郡守军也不甘示弱,奋力抵抗,双方军力折损无数,南郡城内城外,到处都是尸体,而双方均无从收拾,以至于尸体腐烂,臭味弥漫。

两军比消耗,南郡守军断然耗不过曹军,随着战事日久,南郡守军渐渐不支。

曹操手下诸将勇猛无比,军力源源不断,诸葛亮纵有奇计,也力不从心。

刘琦、刘备见大势已去,迫不得已弃城而逃。

曹操入南郡,下令屠城,三日之后,才重新整军。

襄阳、南郡之战,曹操虽得了两座重要城池,但却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军队死伤过十万,且将士力竭,再难持续。

于是曹操下令三军在南郡休整。

刘琦、刘备逃至江夏,才稳定下来,所率部众不足一万。

若曹操再兴兵来犯,将无以抵挡,诸葛亮建议刘琦向东吴求救,但由于杨林的关系,刘琦对东吴心有余悸,于是犹豫不决。

后经众人苦苦建议,刘琦才派使者前往,使者是刘琦亲信之人,但使者前往柴桑,却无功而返。

使者带话过来,说刘琦并不诚心,为表诚意,要将黄祖的首级送来。

刘琦大怒,黄祖是刘表旧部,镇守江夏,从无二心,谁料东吴竟苦苦相逼。

诸葛亮道:“东吴有恃无恐,知我方必定求救,令斩黄祖,是为报先父之仇,也是为了向我方立威。”

虽刘琦不愿意,但形势所逼,为求东吴援助,刘琦迫不得已斩黄祖,并将黄祖的首级派使者送去柴桑。

但是使者至柴桑,却依旧没有带来好消息。

使者带话过来,说刘琦虽然斩黄祖为孙坚报仇,但依旧心不诚,为表心诚,请遣一位人质过来。

刘琦又问使者,东吴指定的人质是谁?

使者道:“东吴主公孙仁说,人质非卧龙先生不可。”

东吴狮子大开口,刘琦、刘备皆感愤怒,都有意不向东吴求救,但事已至此,曹操大军随时可能攻到,若再无援军,只怕荆州基业拱手让人。

诸葛亮道:“东吴之主虽是女流之辈,但其阴险狡诈,不亚于曹操,东吴以形势相逼,知我方不可不从,于是漫天要价,亮不才,承蒙主公大恩,今日愿亲往柴桑为人质,以己身换取东吴援兵。”

说罢,诸葛亮便起身,不带随从,一人只身前往柴桑。

诸葛亮知道,柴桑乃虎狼之地,东吴的女主虽然阴险,但这位女主,也是受人教唆,而这位女主身后之人,才是东吴真正的掌权者,孙仁只不过是被此人牵着鼻子走而已。

由于时日紧迫,诸葛亮不敢怠慢,骑快马而行,只消一日便到柴桑。

来到柴桑之后,诸葛亮并没有立即去面见东吴主公,而是先去见了自己的兄长诸葛瑾,并从诸葛瑾的口中,得知了今时今日东吴的各种趣闻……

第十四章群议

曹操大军南下,东吴方面也是极为关心的。

早在曹操兴兵攻新野之时,就有朝臣给孙仁提建议,要与荆州联合抗曹。

但是孙仁却遵从于杨林的建议,当场拒绝了。

而后曹军一路南下,势如破竹,从襄阳、到南郡,虽军队死伤无数,但连下两城,荆州之地,指日可待。

刘琦退守江夏,手下军队不足万人,便向东吴求救,但孙仁却连番刁难,直到诸葛亮以人质的身份来到柴桑,孙仁才召集众人,商议对抗曹操事宜。

朝臣们济济一堂,孙仁虽心已有所断,但仍需在朝堂上令众臣服气才行,于是让列为臣工畅所欲言。

身为东吴长史,张昭道:“曹操身为汉相,以天子为要挟,群雄之中,若敢不从,便是乱臣贼子,依老臣之见,不如开城投降,免民众受战乱之苦。”

除了张昭之外,顾雍、虞翻等人也附议。

若是以往,孙仁必定心生焦虑,但此时她却不慌不忙,道:“长史说得没错,只是孤以为,曹操生性残忍,若是降他,只怕东吴百姓任人鱼肉,依孤所见,降曹并非上策。”

孙仁将目光看向杨林,此时杨林已是治中从事,身居要职,在朝堂上已有发言权。

当初杨林去荆州,孙仁提心吊胆,后来杨林平安归来,并说荆州之事已然完成,孙仁便放下心来。

后刘表死,刘琦继任荆州牧,虽刘琦性格软弱,但他誓死不降曹,与刘备共同抗曹,虽失败了,但曹操也损兵折将,不得已在南郡休整。

事件的发展正如杨林所料,曹操与荆州一方,都两败俱伤,对于东吴来讲,正是坐收渔人之利的时候。

孙仁问杨林道:“杨林,是战是和,你有何意见?”

孙仁想让杨林开口说服朝上的老臣,不过杨林今日,却并不想过多的言语,他只是说道:“主公,微臣没什么远见,与曹操是战是和,不如听听诸葛大人的意见。”

这段时日,杨林在朝堂上发言甚少,朝臣们都当他是给主公说书的,没什么真才实学,只有张昭、诸葛瑾等人才知道杨林的真正本领,此人在朝堂上不开口,只因为万事皆在他的掌控之中。

杨林将难题推给了诸葛瑾,诸葛瑾也不再推,说道:“主公,若是曹军没有损耗,合我东吴之兵力,只怕难以与之抗衡,战不如降,但今时今日,曹操的军队在攻打襄阳、南郡两城的时候元气大伤,其战力还不足之前的五成,我东吴与之对抗,已有胜算,所以微臣以为,降不如战。”

张昭嗤笑道:“两军交战又不是下围棋,岂能以兵力来衡量?”

面对张昭的指责,诸葛瑾并不生气,而是说道:“微臣所言,也并不全面,但是微臣的胞弟已来到柴桑,他比微臣更清楚曹操的实力,恳请主公召见。”

孙仁立即通传诸葛亮上朝,诸葛亮来到朝堂上,先是和自己的兄长诸葛瑾打了招呼,随后就将目光落在了杨林身上。

两人曾在荆州城有照面,当时杨林认出了诸葛亮,但诸葛亮却也只是知道杨林是刘琦身后的指使之人,来自东吴,至于杨林叫什么名字,官居何职,诸葛亮却无从得知。

直到自己来到柴桑之后,听自己的胞兄诸葛瑾简述柴桑城内的趣闻,诸葛亮才知道了杨林此人。

两人相视一笑,杨林道:“诸葛先生远道而来,不才这厢有礼了。”

说着,杨林便向诸葛亮行礼,而诸葛亮也回礼。

诸葛亮这下终于意识到,东吴的主公再三刁难荆州,正是因为此人在从中作梗,乃至于自己被迫前往柴桑为人质,也全是此人的主意。

既已和杨林打了招呼,诸葛亮便一步步来到了孙仁的面前。

孙仁道:“孤早听闻卧龙先生的大名,今日一见,果然是人中龙凤,敢问诸葛先生,曹操实力如何?我东吴与之对抗,有胜算否?”

诸葛亮向孙仁行礼,便仔细打量了一下东吴的这位女主。

诸葛亮平日最好察言观色,不过从东吴这位女主的身上来看,她应是仁慈善良之人,可是她行为做事,却是铁石心肠,和曹操毫无二致,于是诸葛亮又想到了杨林,看来是杨林这个人,在背后操纵孙仁的决策。

诸葛亮谓孙仁道:“今主公和刘琦公子虽败,但却是战至最后一兵一卒,曹军虽势大,但也没从我方讨得任何便宜,现曹军损兵折将,其数量不及挥师南下时的一半,曹操也不得不在南郡休养,等他们攻至东吴,已是强弩之末,要战胜他们,并非难事。”

孙仁又问道:“不知曹军实力如何?手底下谋臣武将的实力又如何?”

诸葛亮又道:“曹军号称五十万,但在新野,曹仁率领之师几乎全军覆没,随后曹操执意南进,在襄阳和南郡,都损兵折将,军士战死至少十万之众,虽襄阳降军数万,却离心离德,曹操必不敢用,再除去军队中的伤兵、病兵,曹操手下可用的军队,实际上只有十数万人,而曹操若要攻东吴,必从水路,但曹操手下的士兵都是北方人,不习水战,东吴与之交锋,胜算颇大。

而曹操手下的谋臣武将,虽都是能人,但谋臣们也只能出些小主意,放到战场上,只怕这些人都束手无策了,至于曹操手下的武将,就更是一群有勇无谋的酒囊饭袋,不足为俱。”

孙仁虽然明里是在询问诸葛亮,但是实际上,却是要让朝堂上的主和派听听。

正如诸葛瑾所说,他的这位胞弟颇有辩才,经诸葛亮添油加醋的说了一番,被誉为虎狼之师的曹军,也不过只有十数万人的战力,而且都是陆军,并无水军,而曹操手下的谋臣猛将,也全是一些无能之辈,与这样的军队交锋,想要败阵都难。

听了诸葛亮的话,那些原本建议向曹操求和的文官们都沉默不语,孙仁趁机说道:“孤心意已决,与曹操死战到底,群臣们请勿复言,若有违背者,如此案角一般!”

说着,孙仁便抽出了随身携带的佩剑白虹剑,将自己身前的案几,削下了一个角!

第十五章称病

东吴的军队以水师为主,其操练之地,便为鄱阳湖。

水师军力五万,战船数千,单以水师而言,天下豪雄,都不能和东吴相比。

时东吴的三军统帅是周瑜,周瑜的身份为中护军,虽孙仁主公继位之时,他意气用事,率兵攻城,但是孙仁却并没有剥夺他的官职,而是让周瑜留职继续统领三军。

眼看着曹军即日就将进攻东吴,身为东吴主公,孙仁斩案几立誓,与曹操奋力一搏,东吴群臣,都知道主公已经下定决心与曹操对抗了。

孙仁下令,命周瑜为大都督,统帅水师,迎击曹操。

但旨意刚到了鄱阳湖水师操练场,使者便退了回来,周瑜命使者带话给孙仁:

“今曹贼侵我东吴,瑜本应身先士卒,但不想却染上顽疾,久病不治,瑜自知不久于人世,望主公再三斟酌统兵人选。”

周瑜的话被使者原封不动的转述给了孙仁,孙仁一听,心中焦虑,便带着杨林,亲往鄱阳湖水师操练场。

孙仁见到周瑜,正躺在病榻上,由妻室小乔在照顾。

周瑜见主公到此,并未起身,而是道:“主公来此,末将不能起身迎接,还请主公恕罪。”

孙仁示意周瑜可不必行礼,便于一旁坐下。

孙仁问小乔道:“夫人,周将军是如何染病的?”

小乔道:“主公,公瑾那日操练水师兴起,便在鄱阳湖中游耍,不幸感染风寒,妾身听军士禀告,连夜来此照顾,却不想公瑾的病一天比一天重,连回柴桑都不能,更别说领兵出征了。”

小乔说得句句焦急,孙仁也听得连连点头。

但是杨林却目光如炬,瞧出了其中的破绽。

杨林道:“夫人切勿挂牵,依不才看,尊夫只是小病,若夫人不嫌弃,不才倒是可以为周将军诊治一二。”

小乔听后大喜,道:“若杨先生肯为夫君诊治,妾身感激不尽。”

于是杨林上前一步,来到周瑜榻前,开始为周瑜把脉,周瑜也并不躲避,伸出手来,杨林一边号脉,周瑜还在一旁**。

杨林将手指搭在周瑜的脉门上,周瑜只觉得脉门一痛,再看时,自己的脉门一处,竟被杨林的手指掐出了血迹。

周瑜怒,欲起身,但随即又打消了念头,继续躺在床上**。

杨林道歉道:“周将军切勿喊痛,俗语说,不痛不通,不通不痛,所谓的医理,便是要痛才能起到效果!”

说完,杨林就松开了手,周瑜恨得咬牙切齿,却不能发作。

小乔见夫君手受伤了,忙为周瑜包扎。

杨林退了下来,孙仁便问:“杨林,你可知道周将军是得了什么病,可有法诊治?”

杨林笑道:“主公,周将军的病理复杂,实在难言,但经微臣刚才诊治,周将军应是头有病!”

孙仁、小乔大惊失色,没想到周瑜的病竟然在头部。

孙仁问:“难道说,周将军中风了?”

杨林道:“主公,周将军并非中风,而是这脑中有残疾,按医者的话,便为‘脑残’,医术上有云:脑残者无药医也,故而周将军的病,实在难以医治,若是幸运的话,拖个三五七年倒是无甚,若不幸,便应尽早准备后事。”

杨林的话令小乔花容失色,忙问道:“杨先生,夫君的病当如何治疗,还请先生开个药方。”

杨林道:“既然夫人恳求,那么不才便只能勉力为之了。”

说罢,杨林便取出纸来,在纸上书写。

杨林的话,虽小乔深信不疑,但孙仁与杨林相处日久,知道杨林是在说玩笑话,在杨林给她讲的故事中,的确也有“脑残”的字眼,这脑残,指的是一个人呆呆傻傻,是骂人的话,并非医学术语。

杨林开完药方,递给小乔,随即便和孙仁离开了。

小乔小心翼翼的接过药方,本想这就照方抓药,但周瑜却道:“将药方拿来我瞧瞧。”

小乔于是将药方递给周瑜,周瑜一看,只见上面写着:米田共,日益服食,必可药到病除。

周瑜勃然大怒,将药方撕得粉碎,而小乔这才发现夫君气色红润,不似久病之人……

另一方面,杨林和孙仁离开了鄱阳湖,孙仁问道:“杨林,你是何时发现周将军是假病的?”

杨林道:“周将军春秋鼎盛,常年在外带兵,怎会说病就病的?因此微臣从未相信周将军是真病,此次前来,只是为了坐实这一点罢了。周将军为装病,真是煞费苦心,连自己的枕边人都欺骗,当真毫无良心。”

孙仁低头沉默,良久,才道:“今曹军就要侵入东吴领地,东吴水师虽强,但能领兵之人却不多,周将军是不二人选,但他却称病不出,不肯为孤效命,这可如何是好?”

杨林道:“主公,韩信曾对高祖说过,自己是兵之将,只能御兵,而大王是将之将,可以领将。今虽然周瑜不肯领兵出征,但主公切勿忘记,自己才是东吴之主,三军真正的统帅,对抗曹操虎狼之师,主公何不亲征?”

听了杨林的话,孙仁连连摇头,道:“孤是女儿身,在三军面前,只怕难以立威,对抗曹操如此大事,孤领兵出征,若是败了,只怕陷东吴百姓于水火。”

孙仁不肯亲征,杨林也无话可说,只骑马向前,不再说话,孙仁也不说话,两人一路再无言语。

翌日,孙仁再下旨令,命程普为大都督,统领三军,抵御曹军。

孙仁想程普是老将,在军中威信仅次于周瑜,定能率领三军击败曹操的,但是令孙仁没有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