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骁骑(虎贲)-第6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到这里,李利话音一顿,继续说道:“眼下我等身在益州腹地,鞭长莫及,即便有心领军征战亦是鞭长莫及,因此大军出征后的战事便交给公瑾指挥即可,给予他临机专断之权,无须事事禀报。”
诸葛亮欣然应道:“主公英明,微臣这便传令,想来三日之后便可传到周瑜将军手上。”
说完话后,诸葛亮便要起身离开,却被李利抬手制止了,示意他不必着急,笑着问道:“梦馨昨日告诉我,弟妹又有身孕了,可贤弟却对此并不知情。这便是你的不是了,往后不管有多忙,都要抽出一些时间多陪陪她。”
“啊!竟有此事嘿嘿嘿!”诸葛亮惊愕之余憨然而笑,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不同于以往的神采,脸上洋溢着无法掩饰的喜悦,俨然眉笑颜开,轻舞飞扬。若不是李利当面,只怕他会乐得跳起来。
傻笑半晌,诸葛亮仍旧笑容满脸,激动之情难以平静,而李利则跟着他一起笑,真心替他感到高兴。
直到一壶茶喝完,诸葛亮方才恢复如常,起身离开时,他恭声道:“眼下益州刘璋忙得焦头烂额,心无旁骛地对付赵韪叛军,以至于根本无暇顾及我军的动静。这对我们而言,无疑是天赐良机;如果说之前我等攻取益州的胜算只有五成,那么现在至少有七成把握。不知主公打算何时起行?”
李利闻言笑道:“待我西凉大军兵临城下之时,便是我等前往成都之日。哈哈哈”
第141章嗜血屠夫
半个月时间如白马过隙,悄然而过。
益州,安汉境内。
一场突如其来的偷袭战刚刚结束。
从开始到结束,前后不到半个时辰,战斗便宣告结束。
时下,烽烟未尽,被攻陷的城池中仍旧喧嚣之极;战马长嘶,马蹄轰隆,痛叫呻吟声充斥其间,依稀还有断断续续的喊杀声和濒死之人的凄厉惨叫。
等到烽烟散尽之后,随处可见残破不堪的残垣断壁,城中街巷里满目狼藉,浓郁至极的血腥弥漫全城,杀伐戾气凝集在城池上空,久久不散。
这是一场快如闪电的偷袭攻城战。战斗伊始便一举攻占城门,而后数以千计的西凉铁骑冲进城中,直取城守府。随即,赶在安汉城辖下的一众僚属收拾细软试图逃离出城之前,便将其悉数拦截下来,以至于全城将士和百姓全都被堵在城里,无一逃脱。
一个时辰后,突遭战火蹂躏的安汉城终于安静下来,城头、巷尾和残破的城垣处都有一队队玄甲骑兵驻守,将整个城池围得水泄不通,不留死角,连一只耗子都逃不出去。
不多时,从城北方向传来一阵阵如雷鸣般的轰隆声,随即大地为之震颤,路边的树木花草无风自动,轰鸣声由远及近而来,渐渐靠近城池,露出本来面目。
“嗒嗒嗒轰隆隆!”
随着距离不断缩短,轰隆声愈发响亮。呈现在视线里的情景亦越来越清洗。但见那清脆而斑杂的马蹄声充斥耳畔,而后便是“嗡嗡”的轰鸣声,振聋发聩。世代居住此城的百姓们听到如此巨大的声响之际。不禁惕然心惊,不寒而栗,纷纷屏息噤声,大气儿都不敢喘。
实际上,百姓们此刻都躲在家里,悉数关门闭户,连格窗门缝都堵上了;即便如此。仍旧阻隔不了势若惊雷的隆隆马踏声,以及马蹄声中夹杂的“哗啦哗啦”的铁甲抖动声响。
片刻之后,轰隆声渐渐平息下来。但马蹄声却愈发清澈响亮。在刚刚被清理一空的城门和街巷里,只见一队队铁甲战骑整齐有序的进入城中,四人一列,千人一队。战骑源源不断地进入城池。从城门口一直延伸至城守府门前。
在这长达数里的青石街道上,放眼望去,映入眼帘的全是寒光闪闪的兵戈,一杆杆迎风飘荡的旌旗,以及那一匹匹、一队队的彪悍骑兵,足有数万人之众。是以,仅是骑兵入城所需的时间就比攻陷此城所用的时间还要长,足足用了一个多时辰。待战骑过后。便是数以万计的步军进城,而后还跟着一辆辆极其笨重的攻城车和其它重型军械。
等到所有兵马全部进城之后。本是烈日当头的天空已经渐渐黯淡下来,夜幕悄然降临。
安汉城守府。天黑之后,府邸内外灯火通明,随处可见身负战甲的威猛甲士,兵马之多至少也有五万之数。
在府门前的校场上,平地架起三百余口大釜,一只只宰杀洗净的牛羊直接囫囵扔进大釜中,使得整座城池都飘散着令人垂涎欲滴的肉香味儿。至此,肉香味取代了挥之不散的血腥,令城中许多长年吃不上肉的百姓闻着香味直咽口水,迅速忘却正午时分的血腥杀戮,既而嗅着充斥鼻翼的香味进入梦乡,在梦中得偿夙愿,大快朵颐。
正堂上,此时正在大摆筵席,所有东路军的高级将领齐聚一堂,觥筹交错,开怀畅饮。
这是他们领军进入米仓道二十三天之后的第一顿热饭,亦是第一次坐在益州地界上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很有象征意义。
在此之前,他们率领大军昼夜兼程行军,连日来风餐露宿,住的是悬崖峭壁,吃的是腌菜干粮,喝的是深山泉水。全军将士包括主帅周瑜和上将军李暹在内,全是这种待遇,同甘共苦,无一例外。这一切只因大军需要隐匿行踪,不能被益州军发现,更不能暴露大军所在的位置,因此行军途中不能生火。不能生火,自然就吃不上热饭,只能喝冷水吃干粮充饥,硬生生地撑了将近二十天。
所幸,功夫不负有心人。
经过十天左右的长途跋涉,东路军六万人马终是有惊无险地翻越大巴山和米仓山,走出米仓道,正式进入益州巴郡境内。这就意味着,他们安安稳稳的穿过了米仓栈道,度过最艰难最危险的一段路程,为接下来攻取巴郡奠定了坚实基础,可谓是迈出了至关重要的第一步,亦是通往成功的关键一步。
进入巴郡境内之后,东路军的行踪仍然没有暴露。于是周瑜和李暹商议决定,采取昼伏夜行的行军方式,借助巴郡境内多山林的地形优势,隐藏行踪。沿途所遇到的城池若能绕行通过,便避开正面交锋,绕行通过即可;如果无法绕行,便采取趁夜偷袭攻城的方式,悄无声息地攻取城池,而后加快行军速度,赶在行踪暴露之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取下一座城池。
如此循环往复,旬日之间行军数百里,沿途之上连续攻城拔寨,直至攻陷安汉城,大军方才停下来稍事休整。毕竟,连续二十多天的长途跋涉已经耗尽了将士们的体力,整支大军都已疲惫不堪,无力再战。退一万步说,即使是将士们还能坚持几天,甚至能够一鼓作气赶到巴郡首府江州城下,但是人可以咬牙坚持,奈何战马却是坚持不住了,毕竟它们没有人类的意志坚强。
正因如此,周瑜和李暹商议决定,大军在安汉城休整三日,而后挥军西进,直取江州。
对于东路军而言,能否迅速攻占安汉城至关重要,因为安汉既是巴郡北面的险关要塞,亦是通往江州的门户。只要夺取了安汉城,就等于打开了江州的北大门,无需多少时日便可兵临江州城下。而一旦攻陷江州,便可迅速收复巴郡全境,就意味着东路军在益州境内有了立足之地,然后以此为基,逐步蚕食,一年半载之中便可打到成都城下,攻取益州。
筵席过后,堂下众将陆续散去,只有寥寥几人还留在堂中,商议接下来的战事。
原本高坐于上阶帅位的周瑜,此刻却坐在堂下,与李暹相对而坐,在他二人下首还坐着吕蒙、胡车儿、张飞和张卫等四人。值得提的是,自从张飞被周瑜打了板子之后,李暹便时常将张飞带在身边,俨然成了他的亲兵队长;而此番率军攻打安汉城的将领正是张飞。
只是张飞这次又闯祸了。
他虽然率军快如闪电的攻陷了安汉城,并且自身伤亡很小,但是他太过凶残,杀戮太甚。在他率军攻陷安汉城的过程中,原本人口多达五万之众的安汉城,最终只剩下不到两万人。这就是说,大半个城池的百姓和守军近乎被他屠戮一空。
据战后统计,短短半个时辰之内,张飞率领帐下五千铁骑和三百亲兵,足足斩杀了三万多人,端是杀得血流成河,尸骸堆积成山。
据说,当时张飞身先士卒,第一个冲进城门,而后率领大军直奔城守府冲杀而去。攻占城守府之后,张飞悍然下令屠城,不分男女老幼,见人就杀,多亏李暹及时率军赶到,当即予以制止。即便如此,城中半数以上的百姓仍旧惨遭屠杀,只有躲在家中不敢露头的百姓才得以幸免。
不得不提的是,安汉城守军将士无一生还,悉数被杀;城中士族和县府所有僚属及其家眷全部诛杀殆尽,包括妇孺老幼在内无一活口。
事后,李暹命人迅速清理城中尸骸,务必赶在周瑜率军到来之前将城中遍地尸骸清理干净,以免周瑜看到恍如地狱一般的安汉城之后,盛怒之下又要问斩张飞。
即便李暹已经及时补救,但是屠城之事根本隐瞒不住,终究还是暴露了。在刚刚结束的筵席上仍然有人当众责问张飞为何下令屠城。此言一出,顿时引发轩然大波,随之众将领纷纷指责张飞。而张飞面对众人的诘责却十分不屑,并不认为自己有错,声称他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防止有人逃跑出城,泄露大军行踪。
可惜的是,张飞的解释根本站不住脚,缺乏说服力。毕竟六万大军已经进入巴郡多日,这么多人马即使可以暂时隐匿行踪,却决计不能长久,根本逃不过敌军的斥候和耳目眼线,因此东路军的行踪早已暴露。
所以,众将都明白,出身屠户的张飞秉性暴戾,嗜血凶残。再加上他之前长期被软禁,极度压抑,使得他愈发暴戾,此番他好不容易领军出征,自然是凶性大发,肆意杀戮,由此酿成了屠城惨剧。
筵席之后的议事,其实就是为了处理张飞。
本来李暹还担心周瑜勃然大怒之下必然要将张飞问斩,孰料周瑜并未深究,只是轻猫淡写地说了一句:“张飞下令屠城之事在我西凉军中尚属首例,随军主簿将此事记录在案,随后呈报于主公,请主公决断。在主公军令到来之前,此事不必再议。”
ps:衷心感谢:书友“简单”、“忧郁8888”、“雄心壮志”书友的月票支持,多谢!
第142章扬刀立威
“都督为何如此轻易地放过张飞,何不对其予以严惩?”
后院内堂上,李暹和周瑜相对而坐,吕蒙站在一旁,侧耳旁听。借着伸手给周瑜倒茶之际,李暹再次提起刚刚大堂上的事,乍听他似乎是很好奇,实则为了试探周瑜的口风,从而捉摸周瑜的心意。
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周瑜对张飞的态度转变如此之大,以致于张飞犯下大错竟然免于惩处?
周瑜方才所为与之前的态度大相径庭,俨然判若两人。
若是以往,李暹绝对不会坐视张飞被周瑜问罪,因为他很清楚自家兄长李利对张飞颇为器重,原本张飞被俘之后就应处决的,关键时刻却被李利出手救下。正因如此,爱屋及乌之下,李暹才会对张飞另眼相待,如今更是将张飞收入帐下,成为雄鹰卫营第一战将。
但是此次屠城之事非比寻常,实为西凉军组建至今的第一次屠城事件,事关重大,李暹也不敢自作主张,更不敢贸然替张飞出头。因此他率军赶到后立即命人掩埋尸骸,多少替张飞做一些事情,略尽心意,也算是不枉彼此结识一场。
然而,一旦周瑜果真降罪下来,真正决定严惩张飞、以儆效尤的话,这次李暹是不会替张飞出头的。这是因为张飞擅杀安汉城三万余人的罪责实在是太大了,大到李暹也不能干涉,说是无能为力亦不为过。
而李暹之所以不插手此事的根本原因在于,他很了解自家兄长的脾气。深知李利虽然久经沙场、杀戮无数,却从不枉杀手无寸铁的妇孺老人,更不会下令屠杀平民百姓。
这一点。毋庸置疑。纵观李利领军征战的屡次大战,不管战局如何艰难,形势如何严峻,李利从未下达过屠城命令,从未枉杀过一个百姓。从他执掌西凉军的那一刻起,至今已整整八个年头,征战之中从未下达屠城令。即便是对异族蛮夷,也没有赶尽杀绝。
是以张飞此次算是首开先河,打破了西凉军中没有屠城令的历史。倘若张飞最终免于处罚的话。此例一开,日后难免再次出现统兵将领一怒之下悍然屠城之事,其后果极其严重,影响深远。
对于这种关乎重大决策的事件。李暹不会擅自参与。更不会干预决策,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执行兄长李利的命令,令行禁止,坚决拥护李利下达的所有政令和军令,倾尽全力维护李利的威信。这是李暹最坚定的信念,谁也无法令其动摇半分。
这是因为在李暹心里,李利既是他的兄长,又是父亲。尽管他和李利兄弟二人是李傕一手抚养长大的。但是真正对他最好、最关心他的人还是兄长李利,因此李暹对李利有着情深似海的深厚感情。亦兄亦父,或者说是长兄为父。
所以,刚才周瑜轻易地放过张飞,让李暹深感惊讶。所幸周瑜的最终决断与他心中所想不谋而合,这种关乎全军的大事必须交由自家兄长决断,其他人都不能擅自做主,包括他李暹和周瑜在内。
就在李暹暗自忖度之际,周瑜随手端起茶盅,对他点头示谢,轻呷一口茶后,微笑道:“上将军有所不知。按照我军现行军规,此次张飞下令屠城之事并没有违犯军纪,毕竟他下令屠城之时战事并无结束,城中已经还有很多人反抗。主公曾经下达严令:不得擅杀俘虏和降兵,不得肆意残杀平民百姓;但是对于负隅顽抗之敌仍需对其施以严厉打击,断不可心慈手软,心存妇人之仁,以免造成我军将士无谓伤亡。
再者说,大军出征之时,上将军和我都没有提及屠城之事,没有明确规定攻打城池时不能屠城,不能斩杀试图抵抗我军入城的平民百姓。所以,严格说起来,张飞将军为了避免我军将士无谓伤亡而下达屠城令,此举并没有触犯军纪。
既然张飞没有触犯军纪,我等自然没有理由亦无权问罪于他,更不可能对他施以严。这些都需要主公亲自定夺,倘若主公对此并不介意,亦或是默许了张飞的所作所为,那么张飞就不会受到惩罚;反之,如果主公知悉此事之后勃然大怒,下令问责的话,那么张飞便要受到惩罚,轻则重杖一百,重则直接问罪斩首。”这是周瑜的回答。他明白无误地表明自己的立场和态度,坚决执行李利的军令,唯李利之命是从。
李暹闻言后,欣然点头,肯定道:“都督所言极是,末将亦有此意。只是兄长此刻还在千里之外的蜀郡,无法及时获悉此事,加之密信传送颇为不便,一来一去至少需要十天左右。在兄长将令到来之前,不知都督打算如何处置张飞,当真不作任何处理吗?”
周瑜神色微变,眉头蹙成一团,凝神思考,沉默好一阵儿,缄口不语。
半晌后,他轻轻点了点头,沉声道:“暂时不作处理,让他仍在上将军帐下效力,等候主公军令。不过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想来主公不会严惩张飞,最多略施惩戒,让他受些皮肉之苦而已。
记得主公临行前曾对我说:‘自天下大乱至今,大汉各州各郡几乎都经历过战火的淬炼和洗礼,饱受战祸之苦;唯独益州多年来一直置身事外,即使爆发战乱,也仅限小规模的局部战争,半数以上的郡县都没有经历过战乱之苦。因此益州战事必须施以雷霆手段,震慑宵小投机之徒,使其对我西凉大军心生畏惧,惟有如此方能迅速平定益州。’
所以,我猜测主公不会降罪于张飞,最多是小惩大诫,借此安抚人心。仅此而已。”
李暹若有所思的点点头,道:“都督言之有理。兄长素来仁慈为怀,但是益州不同于其它州郡,太平年月过得太久了,不能以常理待之,必须使用非常手段,予以强大震慑,如此方能收奇效。”
周瑜道:“确是如此。不过张飞所为未免太过凶残,如此肆无忌惮的肆意屠城,势必引起各郡百姓拼命抵抗。果真如此的话,便是过犹不及,其结果必然是事与愿违。”
李暹思索着轻轻点头,表示赞同,遂话锋陡转,低声问道:“不知都督对接下来的战事有何安排,我等何时才能挥师成都,与家兄会合?”
眼见李暹不再追问张飞屠城之事,周瑜甚为赞许,暗自感叹道:“不愧是主公的胞弟,虽然对张飞的勇武赏识有加,但是在大是大非面前,并不一味袒护,识大体顾全局,知进退,殊为难得!”
实际上,此次周瑜之所以避重就轻地处理屠城一事,何尝不是对李暹的试探。他想知道,面对张飞擅杀数万百姓,李暹是否还会一如既往地袒护他。
如果李暹不辨是非,不分青红皂白,仍然袒护张飞的话,那么周瑜便要重新审视李暹了;重新考虑他是否有能力统率大军征战,合不合适坐镇益州,甚至怀疑他是否可堪大用,等等。所幸,李暹明辨是非,顾全大局,并非昏庸之人,否则周瑜就会收回军权,并建议李利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